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史怀古类(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史怀古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①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
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划军事。
很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凭吊诸葛亮的怀古之作。
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
②简书:指军令。
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
③储胥:军用的篱栅。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衬托手法,通过对“猿鸟”和“风云”的描写,突出诸葛亮的威严。
B.颔联肯定诸葛亮运筹谋划的军事才能,敌人最终乘坐驿车投降。
C.本诗打破时空界限,既凸显诸葛亮才能堪比管仲、乐毅,又交代蜀国败亡的原因。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2.清何焯评价此诗“议论固高,尤在抑扬顿挫处,使人一唱三叹,转有余味”。
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如何运用抑扬手法及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游凤凰台刘一止二水中分,三山半落①,风云气象通寥廓。
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②。
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注】①“二水”两句化用自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
②从:听任。
教:使。
却:助词。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头两句由远景入题,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在凤凰台上所看到的金陵景象。
B.“风云气象”紧承上句,其中“寥廓”一词为旷远辽阔之意,是词人对所见之景的感受。
C.下片前两句极写六朝古都金陵过去无比繁华,与下句“从教雨打风吹却”形成对比。
D.首尾的景物描写富有特色,先从大处着眼,境界宏大,又有对细节的刻画,格外动人。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史怀古类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类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罢居金陵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盛赞金陵的繁华,“自古”点明作为帝都时间之久,“佳气”指帝王之气。
B.上片末句借用李白诗句,描摹晋代贵族化为荒冢古丘的情形,饱含历史的沧桑感。
C.“恣行”即随意走动,写出诗人的悠闲自在。
“回头”一语双关,既实写也有暗指。
D.全词上片以时间为主线,侧重咏史怀古;下片以空间为主线,侧重写登高所见所思。
2.本词与《桂枝香》均为金陵怀古之作,请分析两首词的怀古之情有何不同。
附: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武关①杜牧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②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③,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释】①诗作于开成四年(839)。
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大唐王朝危在旦夕。
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楚怀王在此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
②郑袖:楚怀王的宠姬,善歌舞,她受张仪指使日夜劝说怀王亲秦绝齐。
③圣神:天子英明神武。
家四海:统一天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了题咏地点。
诗人被碧溪的秀丽景色所吸引,不由久久驻足停留,瞻眺武关,凭吊历史。
B.颔联通过郑袖被宠的“娇娆”媚态反衬出屈原遭流放的“憔悴”情状,由此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慨。
C.颈联抒发诗人的感喟,眼前高耸的山峰、险扼的山谷历历在目,弱肉强食、诸侯争雄的局面却都已成空。
咏史怀古练习和答案

2、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幻灯展示)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
座
楼阁。
③韦庄:晚唐著名诗人。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2)这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1)答:吊古伤今。
(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韦庄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或:通篇侧面
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华,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鉴赏(附考题解析)

金陵望汉江
落脚点在国家还是自己?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
登尉佗楼
落脚点在国家还是自己?
许浑(晚唐诗人)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 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 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 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 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A.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对宋友之人问《的送同别情杜惋审惜言》)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陶隐渊田明《园归园田居》)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对李百绅姓《悯同农情》)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 禹锡《乌衣巷》)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024届高考怀古咏史诗练习(含答案)

2024届高考怀古咏史诗练习(含答案)咏史怀古诗练习(2023.8)1.阅读下面三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有人说,《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个人的咏怀。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①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②《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
战国时,楚国就在清凉山一带筑金陵邑。
公元212年孙权重筑,改名为石头城,城依山临江,南靠秦淮河口,形势险要,为六朝江防要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主题“咏史”

诗歌专题训练---主题“咏史”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其一)①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②。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开成五年正月文宗去世后。
②沈约的《宋书》记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齐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纵观历史上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B.颔联借用宋武帝献琥珀枕和和齐威王重贤臣的典故,写人才的重要性。
C.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巧用“青海马”和“蜀山蛇”比喻治国人才。
D.诗人在尾联用南熏曲哭翠华的拟人手法,写国家衰败,不再有当年尧舜之风。
2.诗人在这首诗里主要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龚自珍金粉①东南十五州②,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③狎客④操全算,团扇才人⑤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田横⑥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注】①金粉:这里指景象繁华。
②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③牢盆:古代煮盐器具。
这里借指盐商。
④狎(xiá)客:权贵豪富豢养的亲近的清客。
⑤团扇才人:是对轻薄文人的贬称。
⑥田横:秦末群雄之一,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与田儋、田荣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
刘邦统一天下后假意派人招抚,田横不肯归顺而自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写当时江南的官场现状,“名流”们身居高位,既狼狈为奸,又恩怨重重。
B.颔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名流”们祸国殃民的罪恶和百姓遭受欺压的愤慨之情。
C.“避席”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士人们在文字狱的迫害下的畏惧心理。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练习:咏史怀古类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练习:咏史怀古类【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的“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
作者在诗题后的小序中说“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这就是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
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公安县怀古①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
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
(完整word版)咏史怀古诗答案

(完整word版)咏史怀古诗答案咏史怀古诗答案1、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答:(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分)3、(1)答案:CD(C应是“由虚写转入实写”.D《泊秦淮》重在“即景抒怀”。
)(2)。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揭露了统治者不以国事为怀,因极尽享乐而误国的行径,但表现主题的方式却不同:刘诗用的是对比手法,将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的景色与当年“万户千门”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杜诗用的是曲笔,表面批评“商女”,实则讽刺沉溺于声色歌舞中的达官贵人,于婉曲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附【典故举隅】1.《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杜牧《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
后常来形容建功立业。
4.塞上长城空自许:《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此处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赵王想起用他,恐其衰老,派人探视,廉颇仍能一饭斗米,肉十斤,报国之心不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类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罢居金陵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盛赞金陵的繁华,“自古”点明作为帝都时间之久,“佳气”指帝王之气。
B.上片末句借用李白诗句,描摹晋代贵族化为荒冢古丘的情形,饱含历史的沧桑感。
C.“恣行”即随意走动,写出诗人的悠闲自在。
“回头”一语双关,既实写也有暗指。
D.全词上片以时间为主线,侧重咏史怀古;下片以空间为主线,侧重写登高所见所思。
2.本词与《桂枝香》均为金陵怀古之作,请分析两首词的怀古之情有何不同。
附: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武关①杜牧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②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③,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释】①诗作于开成四年(839)。
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大唐王朝危在旦夕。
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楚怀王在此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
②郑袖:楚怀王的宠姬,善歌舞,她受张仪指使日夜劝说怀王亲秦绝齐。
③圣神:天子英明神武。
家四海:统一天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了题咏地点。
诗人被碧溪的秀丽景色所吸引,不由久久驻足停留,瞻眺武关,凭吊历史。
B.颔联通过郑袖被宠的“娇娆”媚态反衬出屈原遭流放的“憔悴”情状,由此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慨。
C.颈联抒发诗人的感喟,眼前高耸的山峰、险扼的山谷历历在目,弱肉强食、诸侯争雄的局面却都已成空。
D.全诗纵横古今,始终紧扣武关这一特定地点展开,将历史教训、时势与山川紧密结合在一起,立意深沉而含蕴。
2.尾联“戍旗长卷夕阳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①胡世将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②人物。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③欹,怀贤阁④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胡世将时任川陕宣抚副使,在兴元统兵,积极抗金。
而朝廷任用秦桧,力主和议,把淮河至大散关以北土地拱手让人,此词为感时所作。
②一范一韩:指范仲淹、韩琦。
二人曾主持陕西边防,西夏不敢骚扰。
③拜将台:指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之台。
④怀贤阁:是宋代为追怀诸葛亮而建的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为伤时怀古之作,诗作追怀了与当地有关的几个人物,如“一范一韩”以及“汉家三杰”等。
B.用典是本词重要的抒情手法,这与辛弃疾的咏史怀古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截然不同。
C.“三秦”二句中,汉初三杰收复陕西的故事与当今状况形成对比,也暗含现在仍可收复失地之意。
D.本词着眼大局,感情饱满,饱含对国事的担忧,全词激昂慷慨,虽然风格沉郁悲壮,却蕴含豪情。
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秣陵吊古①屈大均②萧条如此,更何须,苦忆江南佳丽。
花柳何曾迷六代,只为春光能醉。
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
秦淮波浅,忍含如许清泪。
任尔燕子无情,飞归旧国,又怎忘兴替。
虎踞龙蟠那得久,莫又苍苍王气。
灵谷梅花,蒋山松树,未识何年岁。
石人③犹在,问君多少能记?【注】①秣陵:今南京。
②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
③石人,指明皇陵前的石雕人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萧条”二字奠定悲凉的基调,“苦”字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B.“花柳”句借景抒情,写秣陵繁华胜景使人迷醉,导致了六朝的灭亡。
C.玉笛、金笳声声,秦淮微波荡漾,视听结合,烘托了深沉的兴亡之叹。
D.燕子飞归故国,化用前人诗句,赋予燕子新的内涵,拓展了词的意境。
2.本词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两首词的结尾,在手法运用与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金陵怀古戴昺①尚闻深巷语乌衣,无复高堂彩凤仪。
栋宇半欹元帝庙,香烟争奉志公祠。
六朝兴废千年梦,独客登临万古悲。
莫上钟山望淮北②,西风禾黍③更离离。
注释:①戴昺:字景明,号东野,南宋诗人,著有《东野农歌集》五卷。
②淮北:属淮南东路宿州。
南宋时,淮北地区被金朝占领。
③禾黍:《诗经·王风·黍离》小序言,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作《黍离》诗。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独自游历金陵,漫步街上时时能听见人们谈论着往日繁华的乌衣巷,可惜“高堂彩凤仪”己然不复。
B.颔联“半欹”“争奉”运用拟人的手法,供奉先人的祠堂破败不堪,而志公祠却香火甚旺,此一败一兴,更加令诗人感慨。
C.颈联从怀古幽思回到现实,将眼前之景与六朝的繁荣进行了对比,批判六朝国家的腐败,情感含蓄幽深。
D.这首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结构一致,都是按照“临古地,忆古事,抒已情”的顺序结构。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其一)王安石霸主①孤身取二江②,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东府③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④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霸主: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
②二江:宋代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
③东府:指东晋简文帝的丞相,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
④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揭示建都金陵的诸国兴亡相继,创业艰辛但难守成的历史现象,引发怀古之情。
B.颔联冷静分析首联所提的历史现象的原因,所表达之意与欧阳修所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极为相似。
C.颈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述说南朝旧事,那金陵城东府城如今只剩下几间佛寺了。
如今这十里秦淮,依旧画舫不断,但无人再唱《后庭花》。
D.尾联用典,借“黍离”“麦秀”表达昔盛今衰的悲叹,但作者也认为这千百年来亡国更替是很常见的现象。
2.本诗与王安石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虽内容相似,但作者对金陵的感怀略有不同。
试分析本诗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表达的观点有何异同。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①,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②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
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①帝王州:指金陵。
②四百年: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建都金陵,共三百六十七年,四百年是约数。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六朝“四百年”的兴亡历史,词人把它看作人生一梦,,其中寄托着词人的兴亡之感。
B.“上尽层楼更上楼”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的思想情感很相似。
C.这首词以景结情,以“空自流”的长江之水的无情,来衬托词人内心之有情。
D.本词用语宏大,“帝王州”“四百年”“长江”等词语使本词具有雄放的风格。
2.该词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都对金陵城作了重点描写。
请比较“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与“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八、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唐]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宋]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②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②谩,同“漫”,徒然。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诗开篇借《玉树后庭花》言隋兵灭陈的史事,直扣“怀古”,笔力集中;王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初”字吟味,“肃”字点醒,笔力遒劲。
B.许诗结尾发表议论,写今日金陵只有山川地势与六朝相似,暗示世事多变;王词以典作结,责怪之流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自己亦陷入对兴亡荣辱的慨叹中。
C.许诗用字精妙,如“拂”字写出石燕掠雨穿云的轻盈姿态;王词用典贴切,如“门外楼头”化用杜牧的“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点出“怀古”之意。
D.许诗首联“王气终”与尾联“豪华尽”前后相应,浑写大意,照应标题;王词上阕为词人登临后所见的眼前之景,色彩丰富、动静相宜,情景交融。
2.两处划线句写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怀古,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对其兴亡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
B.“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两句写景极妙: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C.“至今商女”等句化用杜牧诗句,感叹以商女为代表的普通人不知亡国恨,对其表现出失望之情。
D.本词有描写,有议论,寄托作者对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有着宋人以散文入词的特点。
2.上阕所写之景壮丽可喜,下阕“寒烟衰草凝绿”则凄凉无限,但两者并不矛盾,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禹庙①杜甫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②,古屋画龙蛇③。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④,疏凿控三巴。
注:①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出蜀东下,途中参谒了禹庙。
②桔柚: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东南岛夷之民也将丰收的桔柚包好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