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合集下载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一直是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从20世纪初期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理论流派。

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生态学派、区位学派、新古典主义学派、行为学派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主流;20世纪70年代,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成为主流。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形成了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1)社会生态主义学派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芝加哥学派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三大经典模型,即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

1923年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同心圆城市结构学说。

他在研究芝加哥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特点后,提出了由五个同心圆带组成的城市格局。

他认为在城市不断扩张的同时,形成了不同质量的居住带,依次向外为:①市中心为商业中心区;②过渡带;③工人住宅带;④良好住宅带;⑤通勤带。

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霍伊特提出了扇形理论。

他认为城市由市中心沿着主要交通路线发展或沿阻力障碍最小的路线延伸,故城市结构呈放射状的扇形模式。

1945年,美国社会学家哈里斯和E.L.厄尔曼提出多核心理论,多核心城市结构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模式,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多核心化和郊区化。

(2)城市区位主义学派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出版了《南部德国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这也是近代空间经济研究的重要理论。

他继承了古典经济研究方法,运用抽象的理论演绎方法建立了精确化的理论。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中心聚落进行大量调查,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

此后,德国学者廖什论证并发展了中心地理论。

(3)行为主义学派社会行为学派出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它克服了社会生态学派和经济区位学派对人简单化和理想化假设的缺点,认为在现实社会中土地利用者的区位决策行为因价值观、思维方式、知识水平和掌握信息等方面的影响不可能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程度,而且最大经济效益和最佳效用并非人们进行区位决策的唯一目的。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揭示城市土地利用的价值分带
扇形模式示意图
扇形模式:重点考虑放射状交通干线的影响。

★ 三种学说都强调了中心商务区在城市发展和功能分区中的主导作用。

城市形态:
1
4 中等住宅2 批发商业区、轻工业3 低级住宅
5 高级住宅
1 中心商务
多核心模式示意图
3 低级住宅区 1 中心商务区
7 次级商务区 5 高级住宅区
9 郊外工业区
8 郊外住宅区 4 中级住宅区 6 重工业区 2 批发商业区、轻工业区 2 3 4 5 1 中心商务区 2 过渡区 3 工人住宅区 4 高级住宅区 5 通勤居民区
同心圆模式示意图。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
1、概念: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 外部轮廓形状,这就是城市形态。
2、常见的城市外部形态
平原地区
(1)团块状 (集中式):集中连片分布,如成都市。 优点: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便于管理, 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缺点:易造成环境污染
同一城市中,各类功能区的分布不同 不同城市间,内部各类功能区空间组合不同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几种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型模式
多核心模式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 看,该城市属于 A、同心圆形 C、多核心模式 D、 条、带状 B、扇形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经济因素 (主要原因)
5.下图是城市地租等高线分布图,该图表示地租立体分 布状况(单位:元/平方米),读图回答: A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_____处,形成原因是: A位于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BCDE (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____ 处,判断理由是: 地处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干线公路和城乡外围公路交汇处, 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 (3)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DGF 居住 (4)图中G代表_________用地, 形成原因是: G尽管距离市中心较近,但远离主要公 路,通达度较低,不是商业区和工业 区的最佳区位
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C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4.在该城市市中心附近也会出现住宅,原因是 C A.在市中心,住宅的付租水平最高 B.住宅首先选择交通便捷,最繁华的地段 C.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交通不便,租金较低 D.在市中心地理位置好,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城市空间结构三大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三大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三大模式
三种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的经济活动占领城市内不同的空间,在城市地区内部呈现不同的组合格局,形成不同的城市形状。

扩展资料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以不同用途的土地环绕单一核心,有规则地从内岛外扩展,形成圈层式结构,当城市人口的增长导致城市区域扩展时,每一个内环地带必然延伸并向外挪动,入侵相邻外环地带,诞生土地使用的演替,但并不改变圈层分布的顺序。

城市空间结构的这一顺序以中心区为核心,自内向外,由五个同心圆组成,五个环带依次为中心商业区、过渡地带、工人住宅区、良好住宅带和通勤带。

扇形模式
扇形理论是霍姆·霍伊特通过对美国64个中小城市及纽约、芝加哥等闻名城市的住宅区分析后于1939年创立的。

霍伊特用经济学家的眼光,关注住房市场是怎样根据美国政府的抵押政策的建议而运行的。

他利用租金的高低作为住房质量的.象征,证明各类城市居民住宅用地趋向于沿着主要交通线路和自然障碍物最少的方向由市中心向市郊呈扇形发展。

多核心模式
多核心理论最先是由麦肯齐于1933年提出,后由哈里斯和乌尔曼于1945年加以发展的。

该理论强调,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会呈现多个商业中心,其中一个主要商业区为城市的主要核心,其余为次核心。

这些中心不断地发挥成长中心的作用,直到城市的中间地带完全被扩充为止。

而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新的中心又会诞生。

《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及其形成原因》

• 该城市的主要职能为工商业城市,根据《城市的 空间结构》有关知识,在现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 地设置各功能区,具体要求如下: (1)设计1个中心商务区。 ( 2)设计 3个住宅区,其中 1个为高级别墅 区, 2 个普通住宅区。 (3)设计2个工业区。 (4)设计绿化区。 • 设计理念:体现当地特色;以人为本,体现当地 特色。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地租的影响
读图提示:1.从横轴看,市中心在 O 处,从这
地 租 水 平
里自左向右,表示距离市中心 越来越远 。 2.从三条地租曲线来看,都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 距离的 增加而递减 ,表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对商 业、住宅和工业等活动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 大小不一 。 付租能力 3.商业活动 的地租曲线最陡,说明其 随距 离变化最急剧,也说明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对商业 的影响最大。商业活动愿意支付租金的区域范围 是 OB 段。
城市空间结构 的模式及其形成原因
邓州市三高中政史地组
一、复习与回顾
1.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什么?又称为什么?主要有 哪几种典型模式?
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区在空间上排列组合所形成的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又称为城市功能分区或城市地域结构。 主要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的 典 型 源自 式1.交通通达度对地租的影响
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读“某城市内不同地域地租的立体分布示意图”,分析交通 条件是怎么影响地租的。
读“地租的立体分布示意图”
读图提示: 1.地租最高峰应该出现在城市的 市中心 ;原因是有多条道路 穿 过,通达度 最高,故 地租 最高, 形成地租最高峰。这里往往会形成 中心商务区或 商业区 。 2.地租次高峰出现在从 市中心 延 伸出来的主要公路两旁、以及公路 的 交会处 。这些位置 通达度 也 地租 很高, 很高,形成地租次 高峰。一般也会形成商业区 。 3.在城市外环路 及 交通干线两侧, 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这些区 域可能形成 住宅区 。 4.远离公路或 城市外缘 的地区,租 金比较低,一般形成 工业区 。

城市的功能分区

城市的功能分区

4、发展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速 滨 博 高 速
四、居住区和工业区的合理布局
1. 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2. 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 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地区
3. 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适当的卫生防护带
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回答7— 10题:
面积小, 多与低地、 缺乏,生 拥挤密集 工业区相联 活不方便

3、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特点
功能区
占用土地 面积比重 占40%- 60% 小
区位特点
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 方式,分为中高级和低级住宅区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 路口处,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商业区(占地相对较少)
(1)商业用地 (2)工业用地
(3)农业用地
(5)政府机关用地
(4)住宅用地
(6)交通用地
(7)休憩及绿化用地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2、城市功能分区
商业集聚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文化区 行政区
工业集聚
住宅集聚
学校、科研机 构集聚
行政机构集聚
……
3、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特点
功能区
占用土地 面积比重 占40%- 60%
(2009广东地理卷)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 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 经营却获得成功。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 (双选): A.地价便宜 B.人流量大 C.接近货源地 D.道路通达性好 【解析】城郊地带一般地价低廉,道 路车流量较市中心小,道路通达性好, 利于商业利润实现,故选择AD。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以及中心地理论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以及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 勒在20世纪30年西欧工业化化和城市化快速发 展时期,在研究德国南部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 的。
(1)、中心地的概念
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 的场所。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 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
2021/3/11
12
1、中心地具有多种职能,这些职能服务 范围的叠加,就是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29
1.图中的城镇共有几个等级? 2.不同等级的城镇的数目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3.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4.试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
2021/3/11
30
2021/3/11
26
(二)知识网络与课标解读


1.城市空间结构
自然区位
与 外

城市区位分析(作为一个“点”考察 )
经济区位
环 境 的


政治文化区位



城市空间结构(作为一点“面”考察



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建成区\郊区)----功能区空间分布


西方
中国

同心圆 扇形 多核心
3、各级中心地在数量上 有什么关系,低级的数 量多还是高级的数量多
4、从面积上看,高一 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低 一级中心地的几倍
22
2021/3/11
1.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被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 围所包括。 2.相同等级的中心地的服 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 的。 3.各级中心地的数量分布 是金字塔形。 4.六边形面积的定量关系: 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 低一级中心地的3倍。
3、中心地理论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学测要点】一.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住宅区——城市中分布最广泛的功能区。

工业区——分布在交通干线旁的城市外围。

商业区——大多呈团状或条状,且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街道两侧和道路相交处。

二.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原因:1.历史因素(如北京市中心城区是行政区)2.经济因素(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程度影响的地租水平、付租能力的差异)3.社会因素(高低级住宅区存在背向发展的趋势)城市空间结构模式:1.同心圆模式 2.扇形模式 3.多核心模式 4.未来“田园城市”三.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

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 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基础展示】单项选择题:(08学测)1.右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处中,最有可能为商业区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07学测)读右图,完成2~3题。

2.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

其中e 区域通常是( )A .中心商务区B .批发与轻工业区C .低级住宅区D .高级住宅区3.图示城市空间结构属于( )A .扇形模式B .同心圆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星状环形模式判断题:(正确的表示为“A ”,不正确的表示为“B ”)4.北京的市中心区由于社会因素而形成了行政区。

( )(10学测)5.地域文化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 )功能区最佳区位 区位选择的原因 商业区市中心 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多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商业付租能力强 住宅区接近市中心 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靠近市中心处;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且有背向发展的趋势 工业区 远离市中心 占地较大;减轻中心城区交通和环境压力【互动探究】活动1.下面两幅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仔细观察,圈出布局不合理之处,并解释原因?甲乙活动2.下图为某县未来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景 观、格局

影响 反映
城市地域文化
宗教
NewYork
反映现代工业发展的物质文化 成果,和历史短暂
反映历史悠久
皇权至上
天人合一
城市空间结构 模式
形成原因
主要特点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距城市中心距 离的远近及收 入水平
交通线的 出现
城市规模扩 大,市中心 地价过高
各功能区呈 同心圆分布
功能区沿交 通线呈扇形 或楔形
城市围绕 多个核心 发展
共同特点
1.都是以中 心商务区作 为模式的核 心
2.高级住宅 区与低级住 宅区的分布 正好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