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第三章病毒

微生物学第三章病毒
转化
某些病毒可以将自己的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导致宿主细胞基因型 的改变。
05
CATALOGUE
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病毒的致病性
宿主范围
病毒具有特定的宿主范围, 通常只感染一种或几种特定 的生物。
侵入机制
病毒通过吸附、穿入、脱壳 等过程侵入宿主细胞,利用 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复制自身 。
复制周期
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疾 病。
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污染物或动物媒介等方式传播, 也可通过性接触或母婴传播。
预防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个人卫生和社交距离 等,控制疫情则需要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
病毒的免疫性
天然免疫
部分人群感染病毒后可获得天 然免疫,即产生针对该病毒的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抑制病毒复制
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 的关键酶或阻断病毒基因 组的复制,降低病毒在体 内的繁殖速度。
破坏病毒结构
针对病毒特有的结构或功 能,破坏其完整性或稳定 性,从而抑制病毒的感染 和传播。
调节免疫反应
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 ,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清除 能力,减少病毒在体内的 存活和扩散。
02
CATALOGUE
病毒的分类与形态
病毒的分类
根据遗传物质分类
DNA病毒、RNA病毒、DNA-RNA逆转录病毒等 。
根据宿主范围分类
烈性病毒、温和病毒、条件性致死病毒等。
根据形态分类
球状病毒、杆状病毒、砖状病毒、冠状病毒等。
病毒的形态
球形病毒
呈圆形或近似圆形,如 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

杆形病毒
微生物学第三章病 毒
contents

微生物学第三章消毒与灭菌(共60张PPT)

微生物学第三章消毒与灭菌(共60张PPT)

介质的性质
细菌在非水介质中,比水作介质时对热 的抵抗力大
水分、2~4℃石炭酸、油类、干焦空气
不同介质对微生物抗热力的影响
2、低温抑菌法
低温可降低微生物代谢的速度。 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有很强的抵抗力 一般的:4-10℃ 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行感冒杆菌敏感,
伤寒杆菌、白喉杆菌耐低温 冷冻干燥:采用迅速冷冻和抽真空除水。
消毒(Disinfection):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叫消毒。消毒只要求达到消灭传染性的目的,而对非病原微 生物及其芽孢、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
防腐(Antisepsis)或抑菌:指阻止或抑制物品上微生物 生长繁殖的方法,微生物不一定死亡。
无菌(asepsis):指没有活的微生物的状态。
夜培养,残余的芽孢发芽为繁殖体;
第三天:100℃-30分钟,杀死所有微生物。
巴氏消毒法
常用于牛乳及一些饮料
最大限度地消灭病原体,尽可 能少地损害食品的营养物质
•低温维持巴氏消毒法(LTH): •63~65℃-30分钟; •高温短时间巴氏消毒法(HTST):
•71~72℃-15秒, •超高温巴氏消毒法(UHT): •132℃-1~2秒
•巴氏消毒法
•高压蒸气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火焰灭菌法
以火焰直接灼烧杀死物 体中的全部微生物的方 法。
灼烧 焚烧
酒精灯
热空气灭菌法
适用于高温下不损坏、 不变质的物品,需在 160℃维持1-2小时,才
能达到杀死所有微生物 及其芽孢、孢子的目的。
干烤箱
湿热灭菌法
煮沸灭菌
100℃,煮沸10~20分钟,可杀死所有细 菌繁殖体,芽孢常需煮沸1-2h才能杀死。
噬菌体(phage):是指寄生于微生物 (细菌、霉形体、螺旋体、放线菌以及 蓝细菌等)中的病毒。

(完整版)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第三章

(完整版)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第三章

四、习题填空题1.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的主要方法有、、和等4种。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为、、和等。

3.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和,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是、、和。

4.肽聚糖单体是由和以糖苷键结合的,以及和 3种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水解。

5.G+细菌细胞壁上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和等几种。

6.G-细菌细胞外膜的构成成分为、、和。

7.脂多糖(LPS)是由3种成分组成的,即、、和。

8.在LPS的分子中,存在有3种独特糖,它们是、和。

9,用人为方法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未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因在实验室中发生缺壁突变的细菌称为,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定性缺壁细菌则称为。

10.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有、、、和。

11.在细胞质内贮藏有大量聚声一羟基丁酸(PHB)的细菌有、、和等。

12.在芽孢核心的外面有4层结构紧紧包裹着,它们是、、和。

13,在芽孢皮层中,存在着和 2种特有的与芽孢耐热性有关的物质,在芽孢核心中则存在另一种可防护DNA免受损伤的物质,称为。

14.芽孢的形成须经过7个阶段,它们、、、、、和。

15.芽孢萌发要经过、和 3个阶段。

16.在不同的细菌中存在着许多休眠体构造,如、、和等。

17,在细菌中,存在着4种不同的糖被形式,即、、和14,。

18.细菌糖被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和等。

19,细菌的糖被可被用于、、和等实际工作中。

20.判断某细菌是否存在鞭毛,通常可采用、、和等方法。

21.G-细菌的鞭毛是由基体以及和 3部分构成,在基体上着生、、和 4个与鞭毛旋转有关的环。

22.在G-细菌鞭毛的基体附近,存在着与鞭毛运动有关的两种蛋白,一种称,位于,功能为;另一种称,位于,功能为。

23.借周生鞭毛进行运动的细菌有和等,借端生鞭毛运动的细菌有和等,而借侧生鞭毛运动的细菌则有等。

24.以下各类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分别是:酵母菌为,低等真菌为,高等真菌为,藻类为。

25.真核微生物所特有的鞭毛称,其构造由,和3部分组成。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第七授课单元一、教学目的通过该授课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真核微生物和真菌所包括的主要类群,熟悉真核生物的细胞构造,掌握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差别;熟悉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和大小、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生活史、菌落特征,并了解工业上常见的有益和有害的酵母菌。

二、教学内容第三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一节真核微生物的概述第二节酵母菌一、分布及与人类关系二、细胞形态与构造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四、酵母菌的菌落五、工业生产上常见的有益和有害的酵母菌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重点:1.真核生物的定义、细胞构造和生物学特性(1)定义:是一大类进化程度较高,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生物。

(2)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放在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相关章节中介绍。

(3)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真核生物在一系列生物学特性上均与原核生物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差别如细胞核是真核或是原核;具膜细胞器的有无;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几丁质还是肽聚糖、假肽聚糖;鞭毛的构造是复杂还是简单;以及细胞体积的大小等。

真核生物的细胞器都有完整的膜包围,如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而其细胞核更是发展到有膜包裹、具精巧染色体构造,其中的双链DNA长链还与组蛋白密切结合,成为结构十分精巧的遗传功能单位(通过列表的方式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差别)。

2.真核微生物和真菌所包括的主要类群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属于植物界的微藻、属于动物界的原生动物和属于菌物界的真菌等微小生物。

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单细胞真菌)、霉菌(小型丝状真菌)和蕈菌(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

本章重点讨论酵母菌和霉菌。

“菌物界”的概念由我国学者裘维蕃1990年提出,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体、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

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三类。

沈萍微生物学第三章

沈萍微生物学第三章

3.核区: 3.核区 核区:
原核---无核膜 原核---无核膜,一个闭合环状的双链 无核膜, DNA分子 其长度可达0.25~3.0mm, DNA分子,其长度可达0.25~3.0mm, 分子, 裸露它分散于细胞质中, 裸露它分散于细胞质中,在细胞内是高度 折叠缠绕, 折叠缠绕, 核区一般呈球状、棒状、哑铃状 , 生长迅速时可在一个细胞内找到几个(2 生长迅速时可在一个细胞内找到几个(2— 4个)(一般1-2个) 个)(一般1
第三章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续)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本节重点:
细菌的特殊结构,特点,功能在实践中 的意义 其他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芽孢的耐热机制
1. 芽孢
①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 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 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 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 抗逆性强的休眠结构,称为芽孢, 抗逆性强的休眠结构,称为芽孢,又称内生孢子 。 芽孢不是繁殖体 产芽孢的种类: ②产芽孢的种类: 杆菌: G+有两属 有两属: 杆菌: G+有两属: 好气性的芽孢杆菌属( 好气性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 厌气性梭状芽孢杆菌属( 厌气性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 球菌: 生孢八叠球菌属( 球菌: 生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 螺旋菌: 螺旋菌:无
概念:是一种细胞质膜内皱而形成 概念: 的囊状构造。 的囊状构造。 功能: 功能:与一些酶分泌有关 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有关 与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有关 2.细胞质和内含物 2.细胞质和内含的除核区以外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为无色半透明、粘稠的胶状物。 为无色半透明、粘稠的胶状物。 主要成分为水(80%)、蛋白质、核酸、 )、蛋白质 主要成分为水(80%)、蛋白质、核酸、脂 并含有少量糖、无机盐及颗粒状内含物。 类、并含有少量糖、无机盐及颗粒状内含物。 细胞质富含核酸,因而嗜碱性强, 细胞质富含核酸,因而嗜碱性强,幼龄着色 均匀。 均匀。

第三章微生物学(周德庆)真核生物

第三章微生物学(周德庆)真核生物
第三章微生物学(周德庆)真核生物
(二)细胞膜
蛋白质(50%):包括一些酶
甘油的单、双、三酯
类脂
甘油磷酯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40%)
麦角甾醇(最多)
甾醇 酵母甾醇
糖类(少量):甘露聚糖(可能是合成细胞壁 的前体)等
第三章微生物学(周德庆)真核生物
(三)细胞核
具有典型的多孔核膜包裹的细胞核。
鞭毛运动方式
挥鞭式
旋转马达式
氧化磷酸化部位

光合作用部位
理 特
生物固氮能力

专性厌氧生活
化能合成作用
线粒体 叶绿体
无 罕见 无
细胞膜 细胞膜 有些有 常见 有些有
遗传重组方式
有性生殖、准性生殖等 转化、转导、接合等
繁殖方式
有性、无性多种
一般为无性
第三章微生物学(周德庆)真核生物
(一)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多糖,另有少量蛋白质和脂类.
第三章微生物学(周德庆)真核生物
(一)细胞壁
1. 厚约25nm,呈三明治状—
外层:甘露聚糖(约占30%,以α-糖苷
键联结(并非所有酵母菌都有)
中间层:蛋白质(含6-8%,多为酶类)
内层:葡聚糖(约占30-40%,由D-葡萄
糖以β-糖苷键联结)
2. 少量组分—几丁质(chitin):为聚乙酰葡萄糖氨 以环状形式分布于芽痕周围.
第三章微生物学(周德庆)真核生物
(四)其它构造
液 泡:水解酶类储藏库,提供营养物,调节渗透压
线粒体:
1.双层单位膜包围的细胞器;其中含脂类、蛋白质、少量 RNA和环状DNA。
2.其DNA可自主复制,不受核DNA控制。决定线粒体的某 些遗传性状。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三章酵母菌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三章酵母菌
细胞串。
假菌丝:藕节状的细胞串 真菌丝:竹节状的细胞串
任何细胞上的蒂痕仅一个, 而芽痕有一至数十个, 根据它的多少还可测定 该细胞年龄。
(single-cell protein,SCP)。 ➢在医药方面-生产酵母片、核黄素、乳糖酶、脂肪酶、
氨基酸、细胞色素c、B族维生素等。

假 丝
生 素
酵 母
B2 产 生

3.重要的科研模式微生物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996年,第一个 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真 核生物。
液泡:是单层膜包围的一种细胞器 线粒体:是两层单位膜包围的一种细胞器 微体:由单层膜包裹的小球形细胞器
线粒体电镜图
微 体 电 镜 图
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无性繁殖
酵母菌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芽殖:各属酵母菌都存在
裂殖:Schizosaccharomyces(裂殖酵母菌)
酵 无性 母
节孢子:Geotricum(地霉属)等
等疾病。
二、酵母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
酵母菌细胞直径一般约是细菌 的10倍,是典型的真核微生物。
细胞大小:(2.5~10) m×(4.5~21) m
酵母菌细胞形态
圆形、椭圆形 球形、卵形、梨形 圆柱形、腊肠形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
酵 母 菌 的 细 胞 形 态
酵母菌细胞构造的模式图
(一)细胞壁
假酵母(拟酵母):只有无性繁殖过程。 真酵母: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一) 无性繁殖
1. 芽殖(budding)
最常见的一种繁殖方式,成熟 细胞长出一个小芽,母细胞的细胞 核分裂成两个子核,一个随母细胞 的细胞质进入芽体内,当芽体接近 母细胞大小时,自母细胞脱落成为 新个体,如此继续出芽。

微生物学第三章

微生物学第三章

第三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概述原核微生物分为: 细菌和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分为:真菌,原生动物,微藻类三域系统:细菌,古生菌,真核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1.基因组由无核膜包裹的双链环状DNA组成。

2.缺乏由单位膜分割,包围的细胞器。

3.核糖体为70S型。

2.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构造可分为一般构造(一般都具有的)和特殊构造(部分种类或特定环境下才形成的)。

A.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有固定细胞外型和保护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

通过染色,质壁分离,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薄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原生质体等方法可证实细胞壁的存在。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1。

固定细胞外型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

2。

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3。

阻拦酶蛋白和抗生素等大分子进入细胞,保护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4。

赋予细胞具有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由于其细胞壁化学成分不同而引起的脱色能力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交联致密,染色后进行脱色处理,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其不含脂类,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能把结晶紫和碘复合物留在壁能成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交联差,遇脱色剂后外膜溶解,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格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金黄色葡萄球菌)特点: 厚度大,化学组成简单,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成分与作用:1.肽聚糖: 是真细菌特有成分,典型的肽聚糖层厚约20~80nm,由25~40层左右的网格状分子交织成的网套覆盖在整个细胞上。

肽聚糖分子是由肽和聚糖2部分组成,其中的肽有四肽尾和肽桥2种,聚糖则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相互间隔连接而成(β-1,4-糖苷键)。

作用:构成骨架,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病毒
选择题(每题1分,共25题,25分)
1.病毒囊膜上的刺次突的组成成分是:( D )正确
A.脂类
B.多糖
C.蛋白质
D糖蛋白
2.溶源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 B )正确
A.抗性
B.免疫性
C.再次溶源性
D.裂解
3.大肠杆菌(E.coli) T4 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 B )正确
A. 球形
B. 蝌蚪形
C. 杆状
D.丝状
4.病毒壳体的组成成份是( B )正确
A. 核酸
B. 蛋白质
C. 多糖
D.脂类
5.决定病毒感染专一性的物质基础是( B )正确
A.核酸
B.蛋白质
C.脂类
D.糖类
6.下列能在宿主细胞内独立复制的是( A )正确
A.类病毒
B.卫星病毒
C.卫星RNA
D.拟病毒
7.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C )正确
A.巴斯德
B.柯赫
C.伊万诺夫斯基
D.吕文虎克

8.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 D )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正确
A.质粒
B.缺陷噬菌体
C.插入寄主染色体
D.质粒和插入寄主染色体
9.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 A )的寄生物。

正确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D.蕈菌
10.第一个被人类发现的病毒是( A )正确
A.烟草花叶病毒
B. 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
C. 天花病毒
D. 脊髓灰质炎病毒
11.烈性噬菌体的尾部蛋白是( C )正确
A.早期蛋白
B.中期蛋白
C.晚期蛋白
D.次早期蛋白
12.所有下列成分均是病毒可能有的,除了( D )之外。

正确
A. 蛋白质的衣壳
B. 核酸的基因
C. 类似膜的包膜
D. 带有酶的细胞质
13.在电子显微镜下。

螺旋对称的病毒看起来像( C )正确
A. 小球状
B. 拉长的三角形
C. 杆状
D. 蝌蚪
14.病毒的大小以( B )为单位量度。

正确
A.mm
B.nm
C.mm
Dm
15.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 D )错误正确答案:B
A.具有感染性
B.独特的繁殖方式
C.体积微小
D.细胞内寄生
16.温和性噬菌体基因组在溶源性细菌内可以下列状态存在( B )正确
A.复制、表达产生子病毒
B.整合于宿主染色体或质粒形式
C.自发或经诱导进入裂解循环
D.产生成熟的病毒颗粒
17.DI颗粒的基因组有( B )正确
A.置换突变
B.缺失突变
C.移框突变
D.重组
18.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 A )正确
A.烟草花叶病毒
B.痘苗病毒
C.疱疹病毒
D.流感病毒
19.溶原性细菌对( C )具有免疫性。

正确
A.所有噬菌体
B.部分噬菌体
C.外来同源噬菌体
D.其它噬菌体
20.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 C )正确
A. 毒性噬菌体
B. 温和性噬菌体
C. 前噬菌体
D. 溶原性噬菌体
21.组成病毒粒子核髓的化学物质是( B )错误正确答案:C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2.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 )正确
A.原核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23.下列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是( C )正确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霉菌
24.病毒不敏感的条件是( C )正确
A.高温
B.紫外线
C.抗生素
D.干扰素
25.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B )正确
A.真菌
B.噬菌体
C.支原体
D.衣原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