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教学中歌曲的处理和表现
声乐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

声乐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大大舞台杜玲(江西省南昌科技师范学院330008)28摘要:情感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声乐演唱的艺术不单纯是追求声音技巧的艺术,它还重视情感处理表达的艺术。
要提高声乐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演唱者应在对歌词的理解、对作品情感基调的把握、对情感技巧上的处理、歌唱与伴奏的融合和演唱者的心理状态等不同方面有明确的认识与运用,这样能使歌曲的演唱达到一种“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演唱;情感处理声乐歌曲的演唱是声音技巧和情感表现相结合的统一体,而歌曲演唱的情感是歌曲作品的基本情绪和精神特征。
因此,在声乐歌曲演唱中单凭声音技巧这方面来达到音乐审美愉悦的境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对歌曲作品做出有情感的渗透和处理,使音乐达到一种“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一、声乐歌曲作品中的声与情声乐歌曲演唱是人类用以抒发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最亲切、最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
歌曲作品中的声与情是歌曲表现的基本途径,也是演唱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大因素,它们是统一于歌唱中的结合体。
以声传情,寓情于声的演唱,不能一味追求声音技巧的发声而忽视了歌曲的情感,但也不能只注重歌曲的情感而忽视声乐技巧上的发声。
“声”是“情”的根本,需要声来表达;“情”是“声”的灵魂,是她赋予声音以丰富的内涵。
如果只有声音没有真实感情,那么出来的音乐是机械的、缺乏生命力的;反之,即使有很深很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声音依托,那也算不上是动听的音乐。
那么在不同的情感下我们怎样的声音才能做到“以声传情、以情托声”,达到“声”与“情”完美结合呢?当演唱强烈的悲痛情绪歌曲时,我们可以用较少的气息,较强“憋”的力量,加强声音的力度而不让声音全部出来,产生一种压抑的强忍的听觉效果或者用较大的音量加大量的气息,汹涌而出,声音里可以漏气,声音也可以调节得相对粗糙而坚硬,爆发性强,去表现一种难以遏止的悲痛、愤怒和仇恨。
当演唱表现高兴欢乐情绪的歌曲时,声音要显得有生气有光彩,流畅生动,声音位置比较高些,气息就要少些,过大的气息会影响声音的色彩,音量也不必很强;当演唱表现比较高贵气质的歌曲时,就要注意声音的圆润性,气息要稳定流畅,声音位置要统一,声音不要太尖太亮。
例谈声乐教学中的歌唱技巧与情感

例谈声乐教学中的歌唱技巧与情感一、简介声乐作品《斑竹泪》艺术歌曲《斑竹泪》基于舜帝与娥皇女英的美丽的爱情传说而作,由龚琳娜首唱。
这首歌荣获第三届“金钟奖”声乐作品奖。
以下笔者着重分析《斑竹泪》教学中歌唱技巧与情感处理。
二、曲式结构引子6+A(7-21)+间奏5+B(27-44)+间奏3+C(48-57)+间奏4+D(62-92)+A'(93-108)d商调式 a商调式 d羽调式 d羽调式 d商调式三、曲式分析这首曲子为带再现的多段体,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民族调式,整首曲子多次转调,将其情感变化表达的非常真实……引子6小节,d商调式,以颤音开头,给人一种非常美的意境,大部分旋律都在高音的位置,显得格外空旷、悠远。
给人不断想象的空间,想象自然风光的美好画面,让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倚音的修饰,给音乐增添色彩……A乐段:A(7-21)为A乐段,运用了大量的顺分型节奏,速度在每分钟63拍左右,旋律平稳而流畅,音乐以非常柔美的小调色彩,综合起伏不大的旋律线条,在描写美的自然风光的基础上将故事娓娓道来……B乐段:间奏5+B(27-44)为B乐段,由d商调转为a商调,同时音乐速度也由A乐段的每分钟60拍加速到92拍,以密集的节奏型,作为过度将音乐转向故事的第二个层次。
小附点、切分等节奏型的加入,节奏从44拍转为42拍,使曲子从平稳的音乐情绪转为欢快、活泼的情绪……C乐段:间奏3+C(48-57)为C乐段,由a商调转为d羽调。
音乐以级进的形式将全曲推向第三个层次,音乐速度转为非常缓慢,旋律的下行走向,改变音乐的色彩,重音的修饰犹如晴空霹雳使音乐立即进入深沉、悲哀的情绪氛围……D乐段:间奏4+D(62-92)为D乐段,大量的重音记号的加入,音乐以非常快的速度和密集化的节奏一步一步的推进,使音乐的情绪变的紧张而有激动起来……A'乐段:A'(93-108)为A'乐段,在调性上与再现A乐段的调性。
高职声乐教学中歌曲演唱艺术处理论文

浅谈高职声乐教学中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摘要:本文论述了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声乐演唱进行艺术处理。
具体从歌曲演唱的声音变化对比处理、歌曲速度的变化对比处理、歌曲演唱中装饰音的运用、歌曲演唱中演唱者肢体语言的表达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对学生歌曲演唱进行艺术处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声乐教学二度创作艺术处理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196-01声乐教学是一门集艺术性、技术性、实践性于一体,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体验积累,将抽象的感官体验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指导方式,使学习者逐步掌握声乐演唱技能的综合学科。
高职类的声乐教学要突出职业教育“应用型、技能型”的特点,因此,在高职学生歌曲演唱中进行艺术处理,就是要求演唱者通过对声乐作品情感的把握,在演唱中通过运用歌曲演唱时声音的变化对比、歌曲速度的变化对比、歌曲演唱中装饰音的运用、歌曲演唱中演唱者肢体语言的表达等方面,使演唱者较好的把握作品的内涵,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达到共鸣,并受到歌曲艺术感染,获得审美体验。
1 歌曲演唱的声音变化对比处理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变化声音的艺术处理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包括声音的强弱变化、声音的高低变化、声音的长短变化及声音色彩的变化等。
而声音的高低和声音的长短变化是受乐谱所限制的,这是作曲家根据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创作的,在尊重原创者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声音的力度和声音的色彩两个方面进行二度创作。
(1)声音力度的强弱对比处理。
声音的力度就是指在演唱过程中声音的强弱程度。
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强的声音表达热烈、激动的思想感情;中强的声音表达情绪明快、抒情性的歌曲;中弱和弱的声音常用来表达静谧、宁静或深藏心底的内在情感等。
音的强弱变化主要是由演唱者来控制。
演唱一首歌曲不能从头到尾都是强音或者都是弱音,演唱者必须对歌曲的情景、情绪及情感层次和情感的发展赋予不同的声音强度。
声乐教学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不注 意强 弱 的处 理 ,那 么 歌 曲会 唱 得 平淡 无 味 ,节 奏 中 强调 的强 弱感 则 失 去意 义 。其 次 ,歌 曲处 理 中对 歌 词 的 分析 是 很 重要 的,通 过 歌 词可 以理 解作 品 的思想 内容 ,
1熟悉作 品
唱好 一 首歌 ,首 先要 了解作 品 ,所 谓 “ 己知彼 、 知
表 演 艺术 , 它 主 要 是 通 过 音 的 高 低 、 快 慢 、强 弱 、 明 成 的 。太 具体 地 讲解 这 乐 句表 现 了什 么 , 那乐 句 表现 了 暗 、音 色 、疏 密 、浓 淡 以及 旋律 、节拍 、节 奏 、和 声 、 听 者 内心 情感 的起伏 和 共 鸣 ,使 人 在动 听 、 动情 、感 人 什 么 ,对 学生 来 讲并 没 有什 么 好 处 ,主 要 是靠 学 生 自己 以上 所 谈 ,是 笔 者在 实 际教 学 中 ,力 图发 挥 音乐 在 复 调 、配 器 、肢 体 等有 规 律 的不 断 变 换和 对 比 ,来 激起 去想象 理解 。 的 过 程 中得 到 感 染 。并 且 它 是 以感 情 为 中 心 的 精 神 活 美 育 中 的作 用 ,把 音 乐 教学 作 为对 于 人 的心 理 偏异 进 行 动 ,往 往对 一 支 佳 曲感 兴趣 的时 候 , 的确 会使 人 魂 牵梦 潜 移默 化 的矫 正手 段 方面 所 进 行 的初 步 探索 。在 以后 的 绕或终 生难 忘 ,工 作 中,笔 者 将 继续 努 力 ,进 一 步深 入 探 索 ,更 大
百战 不殆 ”就是 这 个 道理 。要对 作 品的 歌词 内容与 音 乐 弄清 作 者 的创 作 意 图 。歌 曲 的 艺 术 魅 力包 括 旋 律 和 歌 特 点 有较 全 面 的把 握 , 同时 还要 对 作 品 的时 代 背景 与 词 词 ,歌 曲中 的歌 词像 诗 歌 或散 文 一 样 ,它 是 具有 一 定 的 曲作 者 的生 平 、思 想感 情 、 生活 经 历和 艺术 风格 及 其 表 韵 律 的 。在 演 唱 每一 首 歌 曲前 ,应 对 它 的 行腔 和 抑扬 顿 现 手法 作 进 一步 的 了解 ,从 而正 确 地 理解 作 品 所反 映 的 挫 进 行 一番 研 究 ,合 理 地 安排 各 种 强弱 变 化 ,使 演 唱有 生 活 内容 、思 想 内涵 与情 感 。 起 伏 ,字 词 清 晰分 明 , 以利 于 歌 曲 的表 现 。故 在 学唱 一
浅谈中国经典声乐作品《黄水谣》的演唱处理分析(1)

1 绪论1.1 研究背景《黄水谣》作为我国近代声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一,同时也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经典作品。
被许多老师看做女声的必唱曲目,因为其歌曲平易近人、音调朴素,被广泛应用于日常声乐教学当中。
由于这部作品出自冼星海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当中,全曲感情蕴含丰富,令人无法轻易忘怀。
因此如何运用声音来表达出这首声乐作品的深刻内涵,经过艺术处理后完美体现歌曲的情感,这其中涉及的手法和途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并且诠释《黄水谣》的魅力,深刻探讨与研究它的艺术风格、歌唱技巧、作品分析等就显得格外重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若使一部声乐作品演唱成功,在表演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将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听众,达到声与情的高度统一,离不开优秀扎实的演唱功底和演唱技巧。
同时为使经典继续渊源长流,随着时代迅速变迁,演唱技巧不断丰富演变,对经典歌曲的二次艺术创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既能保留经典本身的艺术风格,也能融入新的歌唱艺术是现代与历史的双赢。
在声乐艺术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点就是歌唱者的演唱技巧和演唱中所体现的情感流露,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空有华丽的技巧而忽略情感的表达,会像僵硬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表演,让作品空洞无畏;只有情感但缺失技巧的演唱与艺术就根本没有关系。
所以真正的歌唱艺术就是经过合理的训练与思索,把演唱技巧和作品情感天衣无缝地巧妙结合在一起,从而打动观众的内心。
《黄水谣》这部作品是我国诞生值得纪念又无比悲痛的特殊年代,是现代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未光然天时地利、艺术碰撞的经典之作。
整部作品平易近人又包含深刻的历史意义。
蕴含着中华民族儿女勇敢、无畏、勤劳、拼搏、顽强的民族精神。
这部经典作品经常被使用在日常教学和演唱当中。
需要用一定演唱技巧和饱满的情感表达演绎作品。
笔者将根据分析《黄水谣》的创作由来、作品结构、演唱技巧三个方面,全方面剖析这部作品的表达。
2 黄水谣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2.1 创作背景七十多年前,羸弱的中国正处于日本侵略军铁蹄的残暴蹂躏下,华北危急,全国危急。
浅谈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浅谈在声 乐教学中如何培 养 学生 的歌 唱表现 力
●徐琳 ‘ 湖 南 涉 外 经 济 学 院 音 乐 学 院
摘要 : 声 乐教 学 的 最 大 意 义是 让 学 生在 充 分 正 确 了解 作 品 内涵 的 基 础 上 , 将 自 己丰 沛 的 感 情 融 入 到 歌 唱 中去 。 在 教 学 活 动 中表 现 音 乐 的重 要 途 径 是 学生 的 歌 唱 , 它 也 是 最 好 的 艺术 实践 行 为 , 是 声 乐教 学课 程 关 键 的 部 分 。 传 授 正 确 的 歌 唱 方 式、 以适 当情 感 表 现 歌 曲 内涵是 声 乐教 学 的 总 要 求 , 这 些 教 学 应 该做 到 让 学 生 的歌 唱 声 情 并 茂 , 以 情 感 表 达 带动 歌 唱 的 声与 韵 . 从 而提 升歌 唱 的 感 染 力 与表 现 力 。
论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民歌的演唱与表现

一
、
特 色 音调
传统民歌中有很 多具有特色的音调 , 体现了歌曲中的情感
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因素造 成其独特的风格与韵味, 是需要演 内容与民族 风格 , 些音 乐不 同于创作歌 曲, 中的每一个音 、 这 这 其 唱者了解与掌握 的: 其次民歌与广大人 民的生活紧密相联 , 是 每一个 节奏都是经过一代又一 代的民众不断地修改、 编创而流
由人民大众集体 创作 而成的 , 有踏 实的群众基础 , 具 同时 由于 传下来的 , 客观 的反 映了人们的生活和劳动 。 其表现的种种历史事件与社会现 实也 使其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
众不同的重要意义 , 同时也使民
传统 民歌中包含各种各样 的旋律 , 高低起伏 , 形式不一 , 但
我国的民 歌最早可以追溯到《 诗经》 中的《 国风》其中收录 ,
插曲) ;. 等 4戏曲选段 , 《 如 都有 一颗红亮 的心》 京剧 《 灯记》 了我国北方 10 ( 红 6 余篇 民歌 , 而且记载完整, 结构多样 , 由此可以
选段)《 、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 ( 花木兰》 选段) 5 等;. 歌剧选曲, 看 出当时的民歌 已 经是 比较成熟的艺术形式 了 。之后经由汉
如《 珊瑚颂》( 剧 《 歌 红珊瑚》 选曲) 《 、 红梅赞》( 剧 《 歌 江姐》 选 代 的“ 相和歌”唐宋的“ 、 曲子 ”元代 的“ 曲”“ 、 散 、小令” , 等 一直
作者简介: 戴勇 (9 1 )沈 阳音 乐学院大连校 区民族声乐专业副教授 。 16~ ,
戴 勇 : 民族声乐作 品中传统 民歌 的演唱 与表现 25 论 0
本文仅从传统民歌在演唱与表现上有别 繁衍至今。当代民歌更是风格各异、 形式繁多, 包括以形式划 的研究已是珠玉在前,
歌曲艺术处理的教学策略初探——以《共和国之恋》为例

可谓是强上加强,怎不叫人心潮澎湃?
4
4
4
句尾 1 1 7 1| 67 1 3 | 43 2.| 由强到弱仿佛是我们常人在过分激动
时反而说不出话的样子,让学生更体验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结束部分重复再现了歌曲的主题旋律,深情平缓,仿佛描绘了老一辈
44
科学家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身影,最后一句 5 6 5 6|5 4 4 | 5 7 2 1| 1 44 4
- ‖ 曲作者采用了翻高八度的处理结束全曲,似乎将那些默默工作的
身影扩大化,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崇高伟大的爱国形象。
艺术和心灵是直通的,引导学生反复哼唱旋律,划出旋律线条
的发展,标出典型节奏 , 感受音符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是演唱
情感体验的较好方法。
(二)歌曲的艺术表现
1、演唱技巧。对歌曲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之后,最终要以演唱
28
例如: 切分节奏的八度下行556描绘了科学家不能回国的沉 4
重心情,演唱声音自然要低沉缓慢,相反八度上行 5 6 5 6 生动的心似箭的心情,演唱力度要推起来。1 1 7 1| 67 1 3 | 45
6.| 为什么是歌曲的最高潮,让人激动?那是因为附点和切分节奏本
身就具有推动力,把它俩放在一起,加上旋律又是上行的八度大跳,
一、教学中艺术处理作品的意义 歌曲的艺术处理与表现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唐代诗人白 居易曾有“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的诗句,说明历代 歌唱者都重视声情并茂。声乐教学除了发声技能的训练,教师要引 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涵,并掌握独立分析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 能力,才是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二、艺术处理歌曲的教学策略 如何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让学生的演唱充满真情实感?从以 下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歌曲的艺术分析 1、了解歌曲背景。为什么强调要把了解歌曲背景放在首位呢? 以歌曲《共和国之恋》为例,有的年轻教师认为这首歌不就是一首 歌唱祖国的歌曲嘛,殊不知在爱国的主题深处,歌颂的却是特定人物。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作品相关的资料,继而带领学生进行整 理提炼,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比如,《共和国之恋》的歌词是根 据老一辈科学家的真实事迹提炼出来的,为了歌颂他们无私奉献、 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而创作,如果教师备课时了解创作背景和创作 过程后,就不会出现上面所出现的定位错误了。 2、诠释歌词内涵。歌词是和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直接手段,抓 住关键词句 , 深入理解歌词中隐含的寓意,我们就可以真实的走进作 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再比如歌曲《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歌颂了老一 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歌词中在哪里有体现呢? “痛苦幸福、生死相依。”当时老一辈科学家留学国外,因祖 国的贫穷落后备受歧视,生活艰辛的苦,思念祖国和亲人的苦,化 作他们发奋读书、报效祖国的力量,因此当新中国成立,他们冲破 重重阻挠毅然回国,满怀成就回国的欣喜,化作幸福的泪水,不论 痛苦幸福,他们都和祖国生死相依。 “凄风苦雨、扑倒在地。”为什么要说“凄风苦雨”呢?那是 因为建国初期工作环境艰苦,加上国防工作的特殊性,常年不能和 亲人联系,很多科学家由于废寝忘食,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一线, 科学家们把舍弃亲情 , 乃至生命的凄苦埋在内心深处,无怨无悔。 家人每每谈起此事都是泪流满面,钱学森更是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 “儿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在父母膝前尽孝”。走进歌词背后的故事, 学生何尝不被感动,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作含泪的音符,相信学生能 很快走进歌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3、巧用音乐元素。演唱情感的表达和歌曲的节拍节奏、强弱快 慢、旋律的高低起伏等特点紧紧相随。学生在实际演唱中对音乐元 素的作用缺乏认识,更谈不上运用,这也是常常把“快的唱成慢的, 悲的唱成喜的,不悲不喜,平平淡淡”的原因。比如在歌曲《共和 国之恋》中,作曲家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和音乐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 抓住歌曲的典型节奏和旋律特点就抓住了歌曲情感的灵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声乐教学中歌曲的处理和表现
【摘要】歌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必须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表现给听众。
演唱者在尊重歌曲作者的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和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的过程,称为”二度创作”,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恰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演唱出来的歌曲只有干巴巴的旋律,缺乏表现力.
【关键词】曲调;音高;节奏;乐感
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
而歌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首歌虽由词作者、曲作者创作而成,但毕竟只停留在纸上,人们不能直接从纸上来听到它、欣赏它,就好象一幢十分漂亮的房子,修好后却没有人去住,不知道这幢房子的价值在哪,因此就必须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表现给听众。
演唱者在尊重歌曲作者的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和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的过程,称为”二度创作”,而我们也知道,只要不是哑巴,要歌唱一首歌并不很难,难就难在如何唱好它,那需要我们的歌唱者必须在唱的每一首歌上下一番工夫了。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恰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演唱出来的歌曲只有干巴巴的旋律,缺乏表现力!那么怎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歌曲的处理与表现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1 熟悉和了解作品
唱好一首歌,首先要求学生要了解作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
在不熟悉、不了解它的情况下唱一首歌,如果只知道拿起来看也不看张嘴就唱,那么要想准确地将它的内容风格表达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记得我在学唱《鞭打我吧》这首歌时,因为只顾赶时间还课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认为唱会旋律就行了,什么歌曲的情感、吐字、气口等等都没做好,结果唱出来的效果就象”杀了我吧”一样,所以在拿到一首歌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要熟读歌词,因为我们生长的灵宝三省交界,所以地方方言比较多,好多学生唱歌时吐字很不准确,像春天的春(chun)唱成(chui),养(yang)唱成(yao),天(tian)唱成(qian)闹了许多笑话。
歌词发音不准确,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妨碍,势必影响听众对所演唱的歌曲的理解,演唱对听众的感染力定会逊色不少,所以一定要把歌词读熟读准,以免影响歌曲的表现。
唱熟曲调、唱准音高、节拍并注意乐感,熟悉歌谱和正确地把握音准节奏,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
有些歌曲从头到尾都是一种拍子,如《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唱起来就显得比较容易;有的歌曲因为内容表现的需要,节拍就比较复杂;有的由3/4、2/4、6/4等各种节拍组织在一起;有的由6/8、7/8、9/8、3/8等
节拍组成。
如歌曲《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首歌曲比较复杂,难以掌握,它就需要反反复复地唱熟、唱准。
另外,有许多的歌曲中还有转调和一些临时升降音,如果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难唱准音高的,并且会之间影响歌曲的完美表现。
在演唱歌曲时,还要注意安排好气口,在我们演唱的歌曲中,大多数旋律乐句与歌词的句子基本一致,像歌曲《玛依拉》基本上就是结束一个乐句,就换一口气,这样很便于演唱者的演唱,而一些复杂的歌曲,特别是一些外国歌剧中的选曲,有时旋律与句子的气口会产生一些不一致的现象,经常会碰到句子的换气气口在旋律的一个节拍中间,使演唱起来有些困难,就会产生破句或来不及的现象。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众所周知他的气息是非常棒的,但是假设他在演唱某首歌曲器时,不注意气口问题,随便换气,试问听众还能欣赏他优美动听完美无缺的歌声吗?
2 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
要求学生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
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
比如二拍子的节奏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节奏是强、弱、弱;四拍子则是强、弱、次强、弱,这些看似简单的节拍特点,在歌曲演唱的实践中却未必容易做到,甚至常常被演唱者所忽视,致使歌曲的演唱缺少基本的律动感。
所谓准确稳定即唱快的曲子内心一定要有稳定的节拍感,要做到快而不乱,有些学生在唱快节奏的歌曲时,乱得一团糟,听者根本不知在唱什么,就象《好汉歌》里的”风风火火闯九州”一样,只感觉到一阵火暴就结束了,而唱慢的曲子则应要强调流动感,要做到慢而不滞,否则沉重呆板,就会失去丰富的表现力。
节奏的强弱处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在演唱歌曲时,如不注意请弱的处理,那么歌曲会唱得平淡无味,节奏中强调的强弱感则失去意义。
还有节奏中的弱起小节也很值得重视,象0××|0×××|等等这些节奏如果在演唱中不注意,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歌曲的表现色彩。
3 注意歌曲的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
曲作者对调式、调性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绪,要正确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对这方面就应引起注意。
一般来说,大调式的歌曲,常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如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等,而小调的歌曲常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哀痛的情绪,如《摇篮曲》(舒伯特曲)等,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这一规律的特殊情况。
总之,调式调性可作为分析作品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
歌曲还具有各种不同的曲式,最常见的为单段体,也称一步曲式。
一般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具有完整乐思的锻炼,每一乐句小节数相等的称为方整性结构,如《花非花》;再有,如二部曲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全曲结构方整,富有歌唱性,每段由两个四小节的乐句组成,通过八度大跳,使情感有明显的起伏,经过重复,然
后级进下行,平稳地结束全曲。
学生要是熟悉调式曲式,那么在歌曲表现与处理中是大有帮助的。
4 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思想与风格
艺术能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现象,那么每一首歌曲也比如反映出一个时期的社会变革、政治面藐和社会风尚等等,要求学生应该透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去挖掘围绕着以上各种主题思想的本质,如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还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丑恶现象的讽刺等等,如果歌唱者在拿到一首新歌的时候,不去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那么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时就不会很好的表现这首歌,如歌曲《满江红》是古曲与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对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的回忆,对国耻未雪的感叹和要”收复山河”的壮志。
5 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
好的演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更紧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
有一次我观看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赛况,心中颇有感触。
现在的某些音乐制作家只顾利润和突出自己个性,在选择培养歌星时,根本不考虑他(她)的文化修养和音乐方面的素质如何,经过一番精心的包装后,通过新闻媒体大肆宣扬,于是中国一夜之间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王”、”歌后”以及一些低级庸俗的歌曲也涌入了社会市场,当他们看到那些面对比赛中如此简单的文学常识、基本乐理、视唱谱例而无可奈何的歌手们,心中究竟有何感受?如果这些参赛歌手都是一些有层次、素质比较高的人,那么那种满脸愧色、尴尬万分的场面也许就不会出现在国人的面前了。
可悲呀!
再来看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洛宾,他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曲作家,同时也是一名词作家,如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如果王老没有很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他也不会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好歌。
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威尔第,他的许多歌剧《茶花女》、《弄臣》等都是在文学巨著的影响下而创作出来的。
文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
鼓励学生在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上,把文学中那份精美、那份使人喷发出激情的火焰的思想运用在歌曲的表现中去,那么艺术将会更高雅、更辉煌,听众将会更进一步的理解它、认识它、接受它、喜爱它。
6歌词的表现在于情真意切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笛南·爱斯坦曾经说过:”感情是歌词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歌词增强艺术性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呢?
上声乐课时,我要求学生”唱出感情,以情带声并理解歌词的真正意义,理解歌曲的感情基础。
”这些话虽然十分平淡,但都反映了歌唱者只有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调,才能正确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
假如一个演唱者对歌曲不做分析、研究,根本不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感情,将歌曲演唱得平平淡
淡,那么演唱者自己都不能为歌曲感动,听众又怎能被他感动呢?歌剧中那些留在人们心中的鲜明动人的音乐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如卡门、费加罗、玛仁卡等,都是艺术家用心去体会、用情感来表演所塑造的形象。
当然在歌曲、情感表现中也不要太过分,有些学生想唱好的心情过于迫切,结果适得其反;而有些学生则是表现的意图不明确,往往不考虑如何真实地表现作品本身,一味只想表现自己,这样演唱就会曲解原作的创作意图,从而经不起艺术严肃性与科学性的考验;再则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有误,在演唱悲愤哀怒的歌曲时,学生的脸部表现或语气声音却是高兴的,而真是兴奋的歌曲却又麻木不仁,漠然置之;还有就是在动真情演唱时,还得学会有控制地适度地表现,如果正唱到悲伤时,失去了分寸感以致失声痛哭,泣不成声,这也是不行的。
总之,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唱者本身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你越能把复杂的现象或问题分析透彻,那么,你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也越深入,解决与表现它的手段也就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