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的艺术魅力
声乐演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与特点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声音,则是对音乐最直观的体现,最到位的诠释。
而声乐艺术又是唯一与文学艺术结合的很完美的艺术。
在声音上的表现和声音的抑扬起伏都离不开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时而轻却有力,时而响而有力,时而轻而无力。
例如在歌曲《绒花》中结尾处“啊”那两句旋律,需要在演唱过程中时轻时重,柔和的、连贯的表达出一种惆怅、向往的情绪、需要气息较好的控制并不断给予。
《乐府传声》中说“曲之徐疾,亦在一定之节。
始唱少缓,后唱少促,此势之徐疾;摩情远景宜缓,辩驳趋走宜促,此情理之徐疾也。
然徐必有节,神气一贯,疾也有度,字句分明。
倘徐而散漫无收,疾而糊涂一片,皆大谬也”。
从声乐作品的体裁来看,有抒情歌曲、颂歌、进行曲、摇篮曲、小夜曲等等,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对不同体裁的歌曲所用的力度、强度是不一样的。
但所有的力度、强度都是相对的,有的歌曲需要表现得刚强急促些,而有的则需要柔和缓慢些。
总的来说雄壮有力或情绪激烈的歌曲要以刚为主,含蓄、抒情的歌曲要以柔为主,在一首歌曲里面,刚、柔不是绝对的,而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
在声乐演唱中为了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也要借鉴文学中的停顿、转折,“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恨生”。
在作品中,一般是一句一断,但为了强调语气,分清主次,突出表情,常常在乐句中主要的词语和逻辑重音上,或者一些起烘托作用的衬词上,灵活地运用顿挫手法,让音乐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比如歌曲《我爱梅园梅》中,由于这首歌曲带有京腔、京味融入作品中,使得作品的特点更为清楚明了,在结束句“我爱棋逢对手园的梅”中的“梅”,在每二小节附点十六音符的节秦处放慢速度,把京味开始融入,直到结束,那才叫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
而在当今,声乐演唱的唱法的主要有3大类: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也是各有特点,声乐演唱者只有在对作品本身内在底蕴充分透彻的把握,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将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才能使演唱富于表现力,从而更好更精准地将声乐意境诠释与表达出来,收到应有的演唱效果。
声乐演唱中的语言艺术

声乐演唱中的语言艺术1 声乐是语言与音乐相融合的语言艺术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包括器乐和声乐两种形式由器乐演奏的,叫做器乐;由人声演唱的,叫声乐。
在声乐艺术中,音乐与语言所展示的概念,能使人们更深入具体地了解一切客观事物和细致复杂的内容,并使音乐形象所显示的声音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应的全部联想领域更明确起来。
这是因为“语言是手段”。
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流,达到互相了解。
它不仅体现了一定的艺形象思维.并能同时通过语言去影响听众。
1.1声乐的基础是语言声乐本身就是以歌声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
在中国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心理素质与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尤其是语言的差异所形成的声乐民族风格,使语言的音乐化表现各具独特的民族传统。
在欧洲,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最重要的是语言因素。
它的音律平正、音序均匀、发音清晰、音调和谐、发出的声音柔和而深厚等,这些都为美声唱法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2语言在声乐中的作用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运用,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过程在声乐领域中,旋律和语言相结合才能准确地传达思想感情、完整地表现艺术形象。
声乐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也可以说声乐是用人声表现的带有语言的音乐。
它通过有旋律、有节奏的声音为手段,让语言音乐化,使语言更富于音乐的节奏感和歌唱性;它以有声语言作为声音创作与表现基础,通过声音的不同组合规律与曲式手法,使歌唱性的语言展示出千变万化的声音色彩与形态,并以它特有的旋律化的声音美来施展它的艺术魅力。
歌唱语言使音乐形式所显示的声音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应的全部联想领域更明确,首先,能够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学内容和中心意思,直接展示整首作品所表现的背景意义。
其次。
歌唱语言能突出作品的风格。
再次,歌唱语言能直接展示歌曲的画面和意境。
2 声乐中歌唱语言的基本特点声乐是跳动的音符和流淌的文字的融合,好的声乐作品,是词曲的高度和谐统一,相依相存中各显功能,而语言在其音乐表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有关民族声乐艺术的论文-中国民族声乐论文

有关民族声乐艺术的论文|中国民族声乐论文从声乐艺术的本质方面分析,声情并茂一直是声乐艺术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美本身就结合了演唱技巧和人类情感在内,是声乐艺术声情并茂的经典范例。
第一篇:民族声乐中的语言艺术一、民族声乐语言的审美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语言以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为创作基础,但和日常生活用语又有着很大不同,民族声乐语言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语言,是具有文学性韵文形式的歌唱或唱词,符合特有的文学语言要求,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和文学特征。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诗化的语言。
民族声乐艺术的语言和演唱风格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其颇具文学性的诗化语言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时这也是构成民族声乐艺术美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我国古代诗与乐往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古代诗歌大多数是可读可唱的,这在很多古代诗歌当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李白的“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杜甫的“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等,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歌”其实就是指能唱的诗。
诗化的民族声乐语言与音乐旋律相结合,以高度精炼的语言来抒发强烈的情感,民族声乐艺术中所包含的人类情感正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核心和精华所在。
在现代声乐作品中歌词诗化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例如内蒙古族民族歌曲《牧歌》中这样一段歌词:“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走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那斑斑的白云,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短短的四句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内蒙古大草原如诗如画的风景,使听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其次,优美的声腔。
中国民族声乐文化讲究声腔的不同,如昆山腔、海盐腔等。
“依字行腔”、“字正腔圆”、“润腔”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所追求的原则和标准,其中“润腔”更是判断声乐艺术表现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
“润腔”以情为中心,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以各种手法对曲调进行润饰,对现代声乐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依字行腔”和“字正腔圆”强调读音和发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这不仅是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规范,而且可以使得演唱者的声腔更加优美。
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作用探究

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作用探究声乐演唱是一种通过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可以传达出歌手内心的情感,观众也能够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到歌手的情感。
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它对于歌手和听众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从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地表达情感以及情感表达对于歌手和听众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让歌曲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一个没有情感表达的声乐演唱,即使音准和技巧再好,也会给人一种冷漠和无趣的感觉。
相反,一个充满情感表达的声乐演唱,即使技巧不是非常完美,也能够让人感受到歌手内心的激动和热情。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还可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歌手能够通过情感表达将歌词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地展现出来,使得歌曲更加贴近人心,更加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情感表达也是声乐演唱中歌手个性和风格的体现。
不同的歌手在表达同一首歌曲时,会因为个人情感和风格的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这也是声乐演唱艺术中的一大魅力之一。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对于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和歌手个人风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不容忽视。
二、如何有效地表达情感那么,如何能够在声乐演唱中有效地表达情感呢?这里我们可以从歌手的技巧和心态两个方面来探讨。
技巧方面,歌手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基础和声乐技能。
只有掌握了良好的音准、节奏控制和音色表现等基本技能,歌手才能够在演唱时更加自如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心态方面,歌手需要真正地融入到歌曲的情感之中。
他们需要通过深入理解歌词和旋律,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将自己的情感与之融为一体,真正地将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出来。
歌手在演唱时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歌手还可以通过一些表演技巧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比如运用音乐性的变化(音高、音量、音色等)来表现不同的情感,运用肢体语言和眼神来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等。
谈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声情并茂”

摘要:歌唱是用人嗓发出声音来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
声乐艺术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其最重要的就是深刻揭示和准确再现音乐的内涵。
我们学习歌唱的目的就是为了唱好歌曲,即通过歌唱,真实的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
声情并茂是歌唱审美的最高境界,它给予欣赏者一种听觉和心理上的满足,是歌唱艺术表现最佳效果的体现。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是歌唱的声音与歌唱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要达到和谐一致,不仅要有动听的声音还要有动人心弦的情感。
在歌唱艺术中,声音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声音的灵魂。
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最完美的艺术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有通过艰苦训练才能得以实现,用真情实感的艺术表现与高超的声音技术技巧相结合去演绎作品的艺术内涵,才能正确表达歌唱情感。
在歌唱学习与训练中,要正确处理声情关系,注意避免走进重声轻情、重声轻字、重情轻声、声情脱节等误区,使歌唱提高艺术水准,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歌唱艺术声音情感声情并茂谈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声情并茂”一、声乐表演艺术中“声”与“情”之间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关系声乐是一种人声表达感情的音乐形式。
“声”与“情”在表演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情”促使“声”的发挥,“声”表达“情”的内容。
在歌唱艺术中,“声”与“情”是不可分割的。
只有当“声”与“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即“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才能达到歌曲中的声情并茂,因此,“声”与“情”,这两者在声乐演唱艺术中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声音可以带来感情的变化,优美、动听的声音使人心情舒畅、愉悦;凄惨、悲凉的声音使人恐怖、哀愁。
同时感情对声音质量的影响也非常大,感情能把简单、枯燥的声音变得有血有肉,并赋予灵魂。
试想一下,如果两者脱离只有声音没有感情,有人会认为只是一些乐音的排列,就像没有线的项链,珍珠胡乱的摆在地上,撒成一片。
而感情就是那根线,也只有把珍珠用线穿起来,才是一条完整的项链。
而只有感情没有声音呢,表演者泣不成声或捧腹大笑,观众不知所云,更谈不上共鸣。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ﻫ一、以“情”为核心内涵音乐和歌唱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在中、西方从来都是有争议的问题。
在西方,十九世纪以来有“唯情论”与“唯形论”两种对立观念的尖锐对立,在中国,有“声无哀乐”与“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观点分歧。
但从先秦以来典籍记载和近现代歌唱实践看,以情感为歌唱基本表现内涵的观点具有一贯性和主导性。
从懦家学派的孔、孟、荀以下至《乐记》等历代文献,皆把“歌以咏情”作为歌唱审美的核心内涵。
即使提出。
“声无哀乐”的稽康,也仅是把“情”与“声”分割为“名”与“实”两个范畴,并没有完全否认歌唱的情感表现功能。
ﻫ从歌唱实践看,具有聚族而居,农耕为主特点的我国汉族社区,从来把歌唱行为当作调节社区或族群内部人际关系的认同手段。
歌唱行为对以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这两种基本社会活动内容的直接干予,适应农耕宗法制社会以血缘、婚姻、师承、隶属等“天然情感”(而非法律契约)为人际凝聚纽带的组织特点,必然把情感表现作为歌唱功能实现的首要条件。
因此,无论是联络感情的“酒歌”、“对歌求偶”的情歌,还是靠煽情以招来听众的各种曲艺、戏曲歌唱,均把情感表现的地位放在声音谐美的技术之上。
这与十八世纪以来欧洲大歌剧或正歌剧强调高度技巧性的歌唱,和歌唱家以声音技能为成名首要条件的现象,也有观念上的差异。
在声,情关系的外化形式上,中西唱法亦存在相当差异。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铸造,我们在民族性格——主要是表达情感的习惯和方式上与情感表现更加直露、强烈和个体化的欧洲声乐艺术不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讲究含蓄、中庸和群体化。
春秋时代即已得到明确表述的情感审美理想一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作为一条重要的价值标准贯穿于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汉族音乐中。
京剧旦角荀慧生,他在表演尤二姐被害临死时最惨痛的那句唱腔“痛断肠染黄河”(二黄散板),是怎样运声的呢?他说:唱时要象游丝百转,缠绵而拖长,到煞尾似乎近于荒调,表示泣不成声,使观众也有回肠荡气,不忍卒听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悲剧音响效果”这种“哭音”是他在声情并茂上的艺术创造。
谈民族声乐的魅力所在

4 1 2
为我 们 进 一 步 研 究 提 出 了更 为严 峻 的 问 题 。
( 者 单位 : 西 师范大 学音 乐学院 ) 作 广
责 任 编 辑 : 小 红 刘
的 感 悟 和 灵 性 及 其 创 造 精 神 , 是 由于 润 腔 手 段 的 运 用 才 正 使 得歌 唱 上升 到 一 个新 的境 界和 层 面 。文 学如 果没 有修
其 美 学 品 格 是 构 筑 在 中 国 戏 曲 、 唱 、 歌 等 几 种 民 间 艺 说 民 术 的 审 美 追 求 的 基 础 之 上 , 过 其 所 用 语 言 充 分 地 表 现 出 透
限 , 持 住 , 续 努 力 , 的地 马 上 就 到 , 把 劲 , 坚 继 目 加 冲
到终 点 ! 劳动 号子 最 大的特 点就 是 随着 劳动 的结 束 , 子 的 演 唱 就 能 结 束 , 以t 号 所 -里 的 拉 木 号 子 在 乐 曲的长短规模 上并 没有一 定 的限制。 ( ) 奏 特 征 三 节
者 演 唱部 分 的八 分休 止 同样 让 人们 感 觉 劳动 过程 苍劲有 力。 3、 里 拉 木 号 子 小 快 板 部 分 仁 这 部 分 虽 然 只 有 一 个 音 组 成 , 个 音 的快 速 演 一 唱 向拉 木 的 劳 动 者 们 发 出 强 烈 的信 号 : 上 就 要 结 马 束 劳 动 ,劳 动 的 人 们 似 乎 已经 达 到 体 力 活 动 的 极
根 据 内容 表 达 的 需 要 , 各 种 手 法 对 曲调 进 行 润 饰 , 弥 以 以
木 开 始 前 , 着 自 由 的 延 长 音 发 出 号 召 , 木 队 员 领 拉 开 始 准 备 劳 动 。 在 后 续 的演 唱 节 奏 型 中 , 点 四 分 附
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

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摘要】声乐表演艺术在美学领域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本文从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价值、审美标准、美学表达、美学效果以及欣赏中的美学感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问题涉及了艺术作品的创作、演绎和传播过程中的美学价值与审美标准,以及艺术家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等形式所展现出来的美学表达和美学效果。
在声乐表演艺术的欣赏过程中,观众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本身所带来的美学享受,还能够从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启迪。
通过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声乐表演艺术,也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与审美体验。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美学问题、美学价值、审美标准、美学表达、美学效果、美学感受、总结1. 引言1.1 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涉及到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价值、审美标准、表达方式、效果以及欣赏者的感受。
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价值在于其能够通过声音和表演来传达情感和意义,触动听众的心灵。
审美标准则是评价声乐表演艺术优劣的标准,包括声音的音色、表演的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力度等。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表达是指歌唱者通过声音和表演来传达情感和意义的方式,而美学效果则是声乐表演艺术给听众带来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在欣赏声乐表演艺术时,观众会因为自身的情感和情绪而产生美学感受,从而体验到声乐表演艺术带来的美学魅力。
2. 正文2.1 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价值声乐表演艺术在表现形式和技巧方面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演员具备优秀的声乐技巧和演技。
观众可以通过欣赏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高超技艺和独特表现方式,感受到艺术家对音乐和角色的深刻理解和表达,从而增强对艺术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声乐表演艺术不仅具有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还能够通过表现形式和内容的深刻表达,激发人们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具有深远的美学价值。
2.2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标准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标准主要体现在对声乐表演的评价和品味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声乐的艺术魅力
作者:邵功民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9期
歌词是声乐的载体,词情的魅力是声乐艺术魅力的基础
声乐中的文学成分体现在声乐作品的歌词上,歌声是歌词音乐形式的反应,所唱出的是带
音乐的文学语言文本。这种文学语言是具有语义性的,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贝多芬《第
九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中用人声歌唱的《欢乐颂》。如果说单听音乐没有歌词,人们只觉得有
一种激情澎湃自由神圣的感觉,却很难说请其具体内容,正是因为用了席勒《欢乐颂》这首诗
才使得这首曲子成为受众范围最广的交响曲之一,当然文学语言与音乐的结构有其特定的规
律。
一、歌词的凝练美。
歌词只作为歌曲的构成元素之一,它的生成创作需要受到音乐这种独特艺术的限制。音乐
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歌词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容量内表达出完整的意义。因此歌词应是简单
精练的。有人打比方说精练是花中之花,蜜中之蜜,歌词就是精练的艺术,铺张浪费,拖泥带
水冗长繁赘都是其“肿瘤”。巴尔扎克说过:“艺术就是用尽可能少的事物来表现尽可能多的思
想。”生活是广阔的,素材是丰富的,词作者只能选取某些最有典型特征意义的形象和细节,
通过各种艺术手段,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于尺幅之间展万里之势。
二、歌词的旋律美。
汉语言本身具有声、韵、调的结构。中国古代诗歌一开始就是可以吟咏歌唱的诗体。作为
歌词的语言,更应该用容易上口,和谐流畅的艺术语言。它的声律美主要来自音节、节奏。歌
词音节的美主要在于韵与调中,即歌词的押韵和歌词字音声调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不
同而形成的平仄的交替运动与重复:节奏的美体现在歌词的句子的内部词语和句子与句子的关
系中,也就是音节与音节的相互关系。
三、歌词的抒情美。
歌词不仅要求在形式上精练,朗朗上口,更要求在内容上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即歌词应
有情感的美。诗是从诗人的心里喷涌出来的真感情和思想。歌词是适宜歌唱的诗,它的情是声
乐之情的基础,是曲情的导向。作者通过对形象的述写,创造一种真善美的意境,抒发自己的
深沉思想和强烈感情,让情思走进人们心灵,或泛起人们心田的涟漪,或卷起情感的波涛。情
与境同,歌词的情寄于境中,这个“境”是意境。意境是内情与外景在以形传神的形象之中水乳
交融,是情、理、形、神的统一。
曲情是词情的升华,曲情的魅力是声乐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曲,在这里指的是歌词的旋律,是乐音有组织的运动,是按一定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
组织起来的具有一定表现力的独立的声部。歌曲中的曲是对语言的一种旋律化创造,是歌曲的
灵魂,是声乐艺术的血脉。卢梭说:“旋律包括了比词语本身大一百倍的力量。”足以见得旋律
在歌曲中的重要意义,它作为一种符号体系的记载和表述,以其独特的魅力直捣人心。
一、旋律的造型性。
旋律是由不同音高,不同音长,不同音强的乐音组成。其构成要素有音高、节奏、调式调
性、节拍、和声等等。它以声音的形式在时间中自由展现,如果说我们用视觉感知旋律,它就
是由各种高高低低、长长短短、强强弱弱、快快慢慢的曲线连接而成,中华民族崇尚线性规
律,犹如中国画,线的造型作用是关键的,它的作用不仅显示与有形物象的形态轮廊,也可以
表现抽象的,不稳定,不确切的物象。线条疾徐快慢,起伏变化则是情感的思绪的表达方式。
线的长度,移动速度和方向是线的三大特点,方向是线的灵魂,线是方向的外化。没有线就没
有中国绘画,没有旋律就没有中国音乐,旋律线体现着音高关系和整体结构模式,闪现出的是
生命的律动、运动的美,这线有曲有直、有粗有细、有大山型的、有锯齿状的等等千变万化的
形态,他们或表现紧张、简洁、刚直、或表现不安、运动、或表现稳重平静,或表现优美,华
丽高贵,这些线受到如音高、节奏、调式等因素的限制,而“拍子”节奏与合音,如果孤立的
看,都只是些抽象品,没有什么音乐的效用。他们只有通过旋律,作为旋律的因素或组成部
分,才能够获得一种真正的音乐生命。
二、旋律的言语性。
音乐是人类灵魂最深处共通的语言,每个人听到它都有自己内心的感受,它的含义是无限
的,其它语言无能为力的时候,音乐是最动人最有力量的语言,它能言不言之语,旋律表现的
是情感,是主体的内心生活、敞开心扉去聆听它。圣桑说过:“它的主要作用以及它的胜利恰
恰在于洞察心灵,沿着勉强可寻的途径向心灵挺进,音乐使于词尽之处,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
能表达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词也不能表达的那些印
象。”黑格尔则说:“音乐在使情绪和想象流露与音调中却仍应使沉浸在这种感情中的灵魂超出
這种感情之上,即不受内容的约束干扰地,单纯的感到它自己,正是这种情况构成了一个乐调
的真正的可歌唱性。”人的歌唱和旋律表现就像鸟儿在树枝上,云雀在天空中,唱出欢快动人
的歌调,是为歌唱而歌唱,是纯粹的“天籁”,没有其他目的,也没有明确的内容。
总之,声乐不单是歌唱,只有词情、曲情、声情相互协力,才能发挥最大的艺术魅力,给
观赏者极大的感染。
(作者单位:沈阳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