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鉴赏 发声器官

合集下载

浅谈声乐的发声位置及练习

浅谈声乐的发声位置及练习

浅谈声乐的发声位置及练习声乐发声位置是指人体产生声音的部位,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质量和音准。

在声乐练习中,正确的发声位置对于培养良好的声乐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声乐发声位置以及练习方法进行浅谈。

发声位置可以分为胸声区和头声区。

胸声区是指声音发自声带以下的部位,这部分音色比较低沉、厚实,适合唱低音部的音乐。

而头声区是指声音发自声带以上的部位,这部分音色比较明亮、轻盈,适合唱高音部的音乐。

在声乐训练中,要根据不同音域的需求合理运用这两种发声位置,以保证声音的平衡和自然。

正确的发声位置应该是在腹部。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练习来帮助培养良好的发声位置:1. 腹式呼吸:坐或躺平,用鼻子缓慢吸气,感受气息充满腹部,然后用嘴巴缓慢呼气,感受腹部逐渐收缩。

这样的呼吸方式可以使气息更加稳定,也更有利于发声。

2. 腹部按压:双手放在腹部,坚持向内按压,感受腹部的支撑力。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呼吸肌肉的力量,使声音更加富有动感和表现力。

3. 调整喉咙:在发声时,尽量保持喉咙松开的状态,避免用力太大。

可以通过轻轻咳嗽的方式,让喉咙松开,然后保持这种状态进行练习。

4. 唱“嗯”字练习:以“嗯”字的发音为基础,练习从低音到高音的过程中,感受腹部的发力和呼吸的稳定。

要养成良好的声乐练习习惯。

坚持每天练习,逐渐增加练习的时间和难度,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要遵循声乐教练的教导,接受专业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发声位置和习惯。

声乐发声位置是声乐训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的发声位置可以保证音色的平衡和美感,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嗓子。

通过练习腹式呼吸、腹部按压和调整喉咙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发声位置。

养成良好的声乐练习习惯并接受专业指导,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声乐技巧。

声乐正确发声技巧指导

声乐正确发声技巧指导

声乐正确发声技巧指导声乐正确发声技巧指导大全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

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

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声乐正确发声技巧指导大全,希望对您有帮助。

声乐正确发声技巧指导11、喉头和声带喉头和声带,是歌唱的发声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体歌唱的要塞,是打开歌唱艺术宝库的金钥匙。

因此,了解和搞清喉头与声带在歌唱时应处的位置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来说,歌唱时喉头位置应该比平时说话时偏低一些(就像我们深吸气时的喉头感觉,因为吸气时的喉位,比静止时的喉位略低一点)有很多人把喉头处于吸气时的位置称为“水平位”。

在歌唱时字与字、句与句的转换中,喉头要始终处于这一位置,而不应做离开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动,当然喉头位置的稳定是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而不是僵死不动的稳定。

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远稳定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样,若把皮球比做喉头,皮球浮在水面的状态就好像喉头稳定在吸气位的状态一样。

所以歌唱时的喉头位置应始终处于低而自如的稳定位置和喉头壁打开的状态。

2、打开喉咙在歌唱训练中“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

“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是打开的。

那么如何能帮助初学者“打开喉咙”呢?1)“打哈欠”的状态“打哈欠”状态可以让口腔打开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长增大。

所以在唱歌时,咽喉不要闭塞,要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送出来,“哈欠”状态确实是打开喉咙的好办法,也使歌唱者保证了一个很好的演唱状态。

在平时练习时,还可以用闭嘴的“打哈欠”,闭口打哈欠的时候,里边的状态也是开的、抬的,如果我们在唱歌的时候都能保持这个状态的话,那你的声音就不会是“白”的、“扁”的了,你的声音就会是“竖的”、“圆的”了。

浅谈声乐的发声位置及练习

浅谈声乐的发声位置及练习

浅谈声乐的发声位置及练习声乐中的发声位置是指声音从哪个位置产生的,这个位置的不同会对声音的品质、音量、音色等有着很大的影响。

而正确的发声位置是可以通过合理的练习来掌握的。

发声位置的种类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发声位置的种类,一般可以分为喉式发声和口腔发声两种。

喉式发声是指声音的发声位置在喉咙。

在喉式发声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声带、喉头等相应的器官,主要产生高音。

喉式发声的优点是可以产生明亮、尖锐、清晰的声音,适合演唱一些轻快明亮的歌曲。

但是缺点是会对喉咙造成一些伤害,容易产生嗓子疼等问题。

口腔发声则是指声音的发声位置在口腔内。

在口腔发声的时候,我们需要关注发音器官的协调,如嘴唇、舌头、下颌等的发力情况,主要产生低音。

与喉式发声相比,口腔发声的声音更加浑厚、圆润,对呼吸肌肉的要求较高。

同时,口腔发声对嗓子也没有过多的伤害,因此更加健康安全。

如何正确进行声乐练习为了正确操控发声位置,从而练就一支美妙的嗓音,我们需要积极地进行声乐练习。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简单的练习方法。

1. 喉式发声练习尝试“呵气吐声”,使声音产生在喉咙。

即张口并将上下齿分开,让气流在喉咙转化为声音,发出清晰的“哈哈”声。

接着,可以尝试用“咳嗽声”进行练习。

首先含深呼吸,然后用咳嗽声发出音调,并放慢哼唱练习。

口腔发声需要做好呼吸练习。

从深呼吸开始,将气息逐渐缓缓呼出,并在发声的时候扩展嘴巴,使声音发生在口腔内。

接下来,可以练习唇齿音调,即连续发出“B”、“P”、“M”等发音,这是喉式发声与口腔发声的过渡练习,能有效提高口腔内器官的协调能力。

总结发声位置是声乐表演中非常关键的一环,选择合适的发声位置可以令声音更加美妙动听。

学会正确的发声技巧,以及积极进行适当的声乐练习,将使您的嗓音得到显著提高。

歌唱发声器官的组成

歌唱发声器官的组成

歌唱发声器官的组成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又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因而歌唱发声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

而进行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

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

1、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

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肺中由两个叶状的海绵组织的风箱构成,它包含了许许多多装气的小气泡);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气息汇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从口、鼻呼出。

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

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

如果遇上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

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2、发声器官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

它包括喉头、声带。

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

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

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

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拢闭合发生声音。

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

声带发声,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协助进行发声运动。

声乐正确发声技巧指导

声乐正确发声技巧指导

声乐正确发声技巧指导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

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

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声乐正确发声技巧指导,希望对您有帮助!声乐正确发声技巧指导1、喉头和声带喉头和声带,是歌唱的发声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体歌唱的要塞,是打开歌唱艺术宝库的金钥匙。

因此,了解和搞清喉头与声带在歌唱时应处的位置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来说,歌唱时喉头位置应该比平时说话时偏低一些(就像我们深吸气时的喉头感觉,因为吸气时的喉位,比静止时的喉位略低一点)有很多人把喉头处于吸气时的位置称为“水平位”。

在歌唱时字与字、句与句的转换中,喉头要始终处于这一位置,而不应做离开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动,当然喉头位置的稳定是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而不是僵死不动的稳定。

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远稳定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样,若把皮球比做喉头,皮球浮在水面的状态就好像喉头稳定在吸气位的状态一样。

所以歌唱时的喉头位置应始终处于低而自如的稳定位置和喉头壁打开的状态。

2、打开喉咙在歌唱训练中“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

“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是打开的。

那么如何能帮助初学者“打开喉咙”呢?1)“打哈欠”的状态“打哈欠”状态可以让口腔打开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长增大。

所以在唱歌时,咽喉不要闭塞,要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送出来,“哈欠”状态确实是打开喉咙的好办法,也使歌唱者保证了一个很好的演唱状态。

在平时练习时,还可以用闭嘴的“打哈欠”,闭口打哈欠的时候,里边的状态也是开的、抬的,如果我们在唱歌的时候都能保持这个状态的话,那你的声音就不会是“白”的、“扁”的了,你的声音就会是“竖的”、“圆的”了。

2)用“微笑”状态来打开喉咙我们讲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来。

唱歌从哪发声

唱歌从哪发声

唱歌从哪发声唱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项技能,那么有没有想过,我们唱歌的时候是从哪里出声的呢?带着疑问,小编查阅了一下资料。

唱歌的发声部位:一、发声器官发声器官是由喉和声带组成的,声带是歌唱的发音体,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发出来的。

声带位于器官上端的喉室内,是两条近似白色的韧带,两条声带的前端连在一起,后端可以左右分合,吸气时两声带分开,呼气时两声带靠拢,使气流受阻引起振动而发声。

声带靠拢阻挡气流的能力越强,对呼出的气息产生的压力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纯趴响亮。

声带的拉紧、放松、缩短、伸长不同的调节与呼吸和共鸣相互配合,就能发出高、低、弧、弱不同的声音。

声带的运动和变化,是由喉室内软骨和肌肉的动作来调节的,这些调节的动作无法直观体现,也很难感觉,所以对发声器官的训练,必须在正确的呼吸基础上,依靠呼吸的支持,保持喉腔的稳定、放松、打开、使喉腔内各个软骨和肌肉的协调自如地工作。

二、共鸣器官扩大和美化声音的器官称为共鸣器官。

声带在气息的冲击下产生的声音是微弱的,它必须在共鸣腔的作用下才能得到扩大美化。

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分为喉咽、口咽、鼻咽),口腔、鼻腔、头腔(鼻窦、蝶窦、额窦等),歌唱时依靠这些共鸣腔体的的共鸣作用,扩大和美化歌声。

不能改变(调节)形状的共鸣腔是:胸腔和头腔(包括鼻腔和额窦等)。

根据发声的需要,这些腔体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得以充分她运用。

头腔共鸣的声音显得年轻而能致远,具有穿透力。

胸腔共鸣能加强声音的厚度和深度,让声音更结实而丰满。

可以改变(调节)形状的共鸣腔是:喉腔、口腔和咽腔(包括喉咽腔、口咽腔和鼻咽腔)。

口腔可大可小,舌头能伸扎缩扎厚扎薄,可以在口腔内自如地活动;咽腔的肌肉可以收缩或放松,声源器官喉头能上下移动,这些机能状态的调节,造成了上述腔体形状的大小和空问的改变。

因此,有惫识的锻炼、调节这些腔体的机能状态,是我们获取扩大的音量和优化音质的重要途径。

人体的共鸣腔体是由大到小、由低到高排列的。

谈声乐演唱的发声机理

谈声乐演唱的发声机理

谈声乐演唱的发声机理
声乐演唱的发声机理是指在演唱时人体产生声音的生理机制。

声音是空气在振动的作用下产生的,一般的声音产生方式为:气流经由喉部的声门送至会厌、鼻、口,所属的称之为上呼吸道,经过舌头、唇等口腔部分才形成我们常说的声音,这个过程被称为喉部振动,而这个喉部振动的过程即是声乐演唱发声机理的核心。

声音的产生主要与喉部的声门振动有关。

喉部是一个肌肉、软骨和神经构成的部位,它的上方是会厌,下方是气管。

喉部被声带(声襞)所覆盖,当气流穿过声带并逆着空气流向冲击,就会产生声波。

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带拉紧程度的不同,声波的音量则与肺活量有关。

声乐演唱中,演唱者需要通过呼吸和声带的协调以及口腔的配合来进行发声。

这个过程中,胸腔是呼吸气流的贮存器,气流自胸腔内进入喉部,通过调整呼气力度、喉部、口腔、鼻腔等共振腔体的位置和形状就能够发出不同的音高、响度、音质和音色。

在呼吸过程中,通过整个肺部的呼吸来激活声带,声带的张力、宽度和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声带收缩时,气流撞击声带时所产生的回弹性振动被称为声带振动,这种振动会产生声音,声带弛缓时声音消失。

与此同时,口腔和鼻子也在发声过程中,起到了共振作用,增强和调节声波的倍频和泛音,最终形成富有表现力的人声音乐演唱。

总之,声乐演唱发声机理是呼吸、声带、鼻腔、口腔等多种要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掌握这些要素的运用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声乐演唱的技巧和效果。

谈声乐演唱的发声机理

谈声乐演唱的发声机理

谈声乐演唱的发声机理
人类演唱的发声机理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各种器官的协调作用。

声乐演唱的发声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呼吸、喉部调音和口腔共鸣。

第一阶段:呼吸
呼吸是声乐演唱的基础。

人类在呼吸时,气体通过气管进入肺部,使肺部膨胀,同时膈肌也会向下收缩,使肺部容积扩大。

随着肺部容积的扩大,声带也开始展开,为声音的产生做准备。

第二阶段:喉部调音
喉部调音是声乐演唱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它决定了声音的高低、音色、响亮度、表现力等方面。

喉部的结构包括会厌、声带、声垫和杓状软骨等。

当呼气过程中气流通过声门时,声带振动并产生声音。

声带的伸缩、张合和扭曲等变化,可以使声音的频率和强度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音高和音色。

声垫和杓状软骨可以影响声音的明亮度和响亮度。

第三阶段: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声乐演唱中最后的一个环节。

在口腔内产生的共振,可以增强声带产生的声音,使声音更加富有表现力和生动性。

我们的口腔包括唇、齿、舌、颚等部位,这些器官的形状、位置以及相对运动,会影响声音的共鸣效果。

当口腔内的空气共振频率与声带振动频率相同,声音就会更加清晰、响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发声器官的结构 及其功能
10:15:08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人类发声器官的结构及其功能
呼吸器官 发声器官 共鸣器官
动力 振动体 共鸣器
10:15:09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呼吸器官是人体乐器发声的主要动力 呼吸器官 ✓上呼吸道:鼻、副鼻窦、喉、气管等 ✓下呼吸道:支气管、肺等
10:15:09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呼吸器官是人体乐器发声的主要动力
呼吸器官的结构机能 1、主要动力 2、呼吸肌及呼吸过程中肌肉作用力 3、呼吸时胸廓容量与横隔位置变化
10:15:09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声带是人体乐器发声的振动体
喉头的构成:喉头位于颈椎四五六节的前面,在舌根
和气管之间,上连舌骨,下接气管,由五块较大的软 骨构成。它们是
5
声带是人体乐器发声的振动体
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之下,它下接气管,前部 细窄,后部宽大,对支持吼腔起重要作用。
状软骨——又名披裂软骨,位于环状软骨后上部,也 是一对对称的软骨,其滑动旋转能使声带张开、闭合。
舌骨——它虽 不属喉的软骨 但与歌唱有密 切的关系。它 的位置,活动 状态能影响歌 声的质量。
10:15:09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
人体乐器共鸣器官的结构与机能
共鸣种类: 头腔共鸣 处于硬腭以上; 胸腔共鸣 喉头以下; 口腔共鸣 中间部分。
10:15:09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
呼吸肌及其作用力
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膈肌
➢ 膈肌: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增 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缩小
10:15:09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声带是人体乐器发声的振动体
➢声带:于喉腔中部,由声带肌、声带 韧带和粘膜三部分组成,左右对称 。
➢声门:声带在不发声时,是分开的; 呈三角形的空间。
气息经过声门,击起振动,声带就闭 合挡气,发出声音。
10:15:09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声带是人体乐器发声的振动体
会厌软骨——位于喉头的上端,其形状扁平如叶状, 下端游离。在唱歌时,它的张度和卷曲程度对歌声起 重要作用。
甲状软骨——是喉部最大的一块软骨,由左右对称的 两片四边形软骨板合成。两板的前缘合成一个尖角。 它在男性的颈部向前隆起突出,称为喉结,女性的软 平,因此喉结不明显。
10:15:09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人体乐器共鸣器官的结构与机能
共鸣器官:
胸腔、 喉咽腔、 口腔、 鼻腔、 头腔
10:15:09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
人体乐器共鸣器官的结构与机能
可调节的共鸣腔:
由于口胸内部以及咽腔、喉咽腔、鼻咽腔周围 的肌肉,可根据其活动情况改变形状,容积大 小也随之变化。
不可调节的共鸣腔:
胸腔、气管、鼻腔及头部各腔体均有其固定腔 体,不可随意改变。
声带参与工作的原理 声带靠拢声门关闭 声带分开声门开启的两组肌群 声带拉长绷紧
10:15:09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
人体乐器共鸣器官的结构与机能
发声器件的频率如果与外来声音 的频率相同时,则它将由于共振的 作用而发声,这种声学中的共振现 象叫作“共鸣”
10:15:09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
➢ 肋间外肌: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 向外运动,体积增大;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 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体积减小
10:15:09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3
呼吸时胸廓与横膈的变化
胸廓:呼气
吸气
横膈:呼气
吸气
缩小 扩大
升高 下降
10:15:09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