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桃夭

合集下载

《诗经·周南·桃夭》注音吟诵赏析

《诗经·周南·桃夭》注音吟诵赏析

《国风·周南·桃夭》赏析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⑴,灼灼其华⑵。

之子于归⑶,宜其室家⑷。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⑸。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⑹。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音】Táo zhī yāoyā o,zhuóz h uó qí huá,zh īzǐ yú ɡuī,yí qí shì ji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Táo zhī yāo yāo,yǒu fén qí shí,zhī zǐ yú ɡuī,yí qí jiā shì。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Táo zhī yāo yāo,qí yè zhēn zhēn,zhī zǐ yú ɡuī,yí qí jiā rén。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注】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延伸阅读】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经,充分体现了‎善与美的统‎一。

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诗经周南桃夭原文

诗经周南桃夭原文

诗经周南桃夭原文《国风·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周南桃夭原文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周南桃夭原文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译文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夭赏析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

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

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

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原文译文注释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原文译文注释

【导语】这⾸诗⾮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篇《诗经》的⼈,⼀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下⾯是分享的诗经:《国风·周南·桃夭》原⽂译⽂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 《国风·周南·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于归,宜其家⼈。

【译⽂】 桃花怒放千万朵,⾊彩鲜艳红似⽕。

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多。

这位姑娘嫁过门,早⽣贵⼦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协⼿家和睦。

【注释】 夭夭:花朵怒放,美丽⽽繁华的样⼦。

灼灼:花朵⾊彩鲜艳如⽕,明亮鲜艳的样⼦。

华:同“花”。

之⼦: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结实很多的样⼦。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的样⼦。

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繁密的样⼦,这⾥形容桃叶茂盛。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 0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语出《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02、巧笑倩兮,美⽬盼兮。

语出《诗经·卫风·硕⼈》。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分明眼波妙。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庄姜令⼈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流动时,明亮的眸⼦更是⿊⽩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哉?语出《诗经·王风·⿉离》。

译:知道我的⼈,说我⼼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在上的⽼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 东周初年,王朝⼤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说,了解他的⼈知道他⼼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后⼀句尤为发⼈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道的谴责,也有对⽝戎⼊侵的不满。

《国风·周南·桃夭》原文译文赏析

《国风·周南·桃夭》原文译文赏析

《国风·周南·桃夭》原文|译文|赏析《国风·周南·桃夭》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国风·周南·桃夭》原文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赏析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桃夭》,《诗经·周南》第六篇。

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此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全诗语言优美精炼。

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注释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华:古花字。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之,指示代词。

,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

有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盛。

:茂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宜:和顺、亲善。

赏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翻译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翻译


追求意中人而不得
翻译: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繁又密,晶莹露珠结不已。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大水堤。 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又弯曲。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小洲地。
新颖译文1
伊人伊人在水一方,从春到夏蒹葭苍苍。 道路总是缥缈如带,伊人总是梦里新娘。 啊,伊人,月儿已被流水漂白,你的美丽让我忧伤。 伊人伊人在水一方,从秋到冬白露为霜。 箫声总是如泣如诉,伊人总是国色天香, 啊,伊人,雁子已经飘零南天,你在风中不要着凉。 (冯骥才)
新颖译文2
我昨晚一夜没有睡觉, 清晨往河边去散步。 水边的芦草依然还是青青地, 草上的白露已经凝成秋霜了。 我的爱人明明是站在河的那边, 我想从上渡头去赶他, 路难走又太远了。 我想从下渡头去赶他, 他又好像站在河水的当中一样。 啊,我追逐的只是一个幻影呀! (郭沫若)
比举例
《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 的比:“手如柔荑[tí ] ,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qiú qí ),齿如瓠犀(hù xī) ,螓[qí n] 首蛾 眉。” 分别以柔嫩的白茅芽、冻结的油脂、白色长 身的天牛幼虫、白而整齐的瓠子、宽额的螓虫、 蚕蛾的触须来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肤、脖颈、牙 齿、额头、眉毛,形象细致。 (83页)
芣苢
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 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 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 薄言袺[jié ] 之。 采采芣苢, 薄言襭[xié ] 之。

《桃夭》原文及译文

《桃夭》原文及译文

《桃夭》原文及译文《诗经·周南·桃夭》是一首非常经典且美好的诗歌。

咱们先来看看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几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有韵味。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开篇就描绘了一幅特别美的画面,就好像春天里,你走在乡间小路上,突然看到一片桃花林,那桃花开得呀,鲜艳夺目,一朵朵像火焰一样在枝头燃烧。

想象一下,微风轻轻吹过,花瓣纷纷飘落,像不像下了一场粉色的雪?“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说的是姑娘要出嫁啦,能让夫家和睦美满。

就像我之前参加过一个朋友的婚礼,那新娘子穿着漂亮的婚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婚礼现场布置得美极了,到处都是鲜花和彩带。

当时我就在想,这不就是“之子于归”的美好场景嘛。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花谢了之后,就结出了大大的桃子,又肥又美。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家有个果园,里面就有几棵桃树。

到了桃子成熟的季节,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跑到果园里,摘上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咬上一口,汁水四溅,那香甜的味道至今都忘不了。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这是说姑娘嫁过去之后,能够让家庭幸福和睦。

其实在一个家庭里,女主人的作用可大了。

就像我邻居家的阿姨,她特别能干,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家人其乐融融。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桃花过后是茂密的桃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这就好像一个新组建的家庭,不断发展壮大,充满希望。

接下来咱们看看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这首诗用桃花起兴,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来表达对新娘子的美好祝愿。

祝愿她出嫁后能让家庭美满幸福,多子多福。

咱们现在的生活中,虽然没有了古代那种传统的婚礼习俗,但对婚姻的美好期待是不变的。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诗经周南桃夭赏析《桃夭》三章,章四句。

是一首贺婚诗,看看下面的诗经周南桃夭赏析吧!诗经周南桃夭赏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作品赏析:译文: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桃夭》三章,章四句。

是一首贺婚诗。

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关于它的大义,《诗序》曰:“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孔颖达解释道:“后妃内修其化,赞助君子,致使天下有礼,婚娶不失其时,故曰‘致也’。

由后妃不妒忌,则令天下男女以正,年不过限,婚姻以时。

行不逾月,故令周南之国皆无鳏独之民焉,皆后妃之所致也。

此虽文王化使之然,亦由后妃内贤之致。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曰:“此亦咏新婚诗。

与《关雎》同为房中乐。

如后世催妆坐宴等词。

特《关雎》从男求女一面说,此从女归男一面说,互相掩映,同为美俗。

”我觉得诗序中的教化味道太浓了,只一个“婚姻以时”解得合情合理。

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

孔疏曰:“夭夭,言桃之少;灼灼,言华之盛。

桃或少而不华,或华而不少,此诗夭夭灼灼并言之,则是少而有华者。

故辨之言桃有华之盛者,由桃少故华盛,比喻此女少而色盛也。

”这里用桃花来比兴,显然不仅仅是一种外形上的相似,春天桃花盛开,又是男女青年结婚的极好季节。

《易林》曰:“春桃生花,季女宜家。

”宋朱熹《诗集传》曰:“周礼,仲春令会男女。

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

”因为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过此就算不及时了。

《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相奔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毛诗正义》曰:“礼虽不备,相奔不禁。

即周礼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者不禁是也。

”又曰:“言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虽未备,年期既满,则不待礼会而行之,所以繁育民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2020/12/2
3
注释
夭夭:娇艳而茂盛的样子。 灼灼:明艳,艳丽的样子。 华:古花字。 之子于归:这位女子出嫁。之,指示代词,这。
于:动词词头。归:女子出嫁。
宜:(使)和顺。室家:家室。 蕡,果实繁多硕大的样子。有蕡其实:它的果实
十分繁盛。
蓁蓁:树叶茂盛的样子。
2020/12/2
4
译文
桃树长得真壮盛,花儿朵朵正鲜美。
诗经·周南·桃夭
2020/12/2
1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020/12/2
2
题解
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 所演唱的歌诗。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 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 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 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 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确不为过。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和顺。
桃树长得真壮盛,果实累累结满枝。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美满。
桃树长得真壮盛,绿叶茂盛展生机。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人幸福。
2020/12/2
5
赏析
第一,女的美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 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 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 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
的气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 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 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
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 室”、“宜家”的内在美。
2020/12/2
6
谢谢观赏, 再见!
2020/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