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最新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12章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单项选择1.在细胞免疫效应阶段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A.Th 和 TregB. Thl 和 Th2C. CTL 和 ThlD. CTL 和 Th2E. ThO 和 Th 172.向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是:A.MHC- I /CD8B. MHC- II /CD4C. CD28/B7D.CD28/CTLA-4E.以上均是3.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部位在:A.抗原入侵部位B.胸腺C.件髓D.淋巴结或脾脏E.以上都不对4.以下哪些分子组合不会出现在免疫突触中:A. TCR/抗原肽-MHC 复合物B. MHC- I /CD8C. CD2&B7D丄FA-l/ICAM-1 E. TLR冷HSP605.TD-Ag诱发抗体反应须由以下组细胞参与:A.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C.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和NK细胞E.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6.CTL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之一是:A. TCR与pMHC I复合物结合B. TCR与pMHC II复合物结合C.TCR与pMHCHI复合物结合D. CD40和CD40L分子结合E.与游离抗原肽结合7.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A.Thl和Th2细胞B.Thl和ThO细胞C. Thl和CTL细胞D.Th2和CTL细胞E. Th2和ThO细胞8.关于T细胞活化正确的描述是:A.APC提呈pMHC给T细胞是活化第一信号B.CTLA-4与B7的结合是促进T细胞活化重要的第二信号C.TCR传递信号不需要CDVCD28的辅助D.细胞因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没有作用E.以上均不正确9.以下哪项不是T细胞活化的表现:A.分泌多种细胞因子B.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C.表达CD40LD.表达CD3分子E.表达FasL10.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T细胞特异性识别APC向其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B.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C.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11.与特异性抗原相遇前的成熟T细胞称为:A.初始T细胞B.效应性T细胞C.细胞毒性T细胞D.记忆性T细胞E.前T细胞12.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A. CTL细胞与肿瘤细胞B. NK细胞与肿瘤细胞C. Th细胞与B细胞D.巨噬细胞与Th细胞E.树突状细胞与Th细胞13.下列哪些细胞间作用受MHCI类分子限制?A. APC与Th细胞B.NK细胞与靶细胞C. Th细胞与巨噬细胞D. CTL细胞与靶细胞E. Th细胞与B细胞14.T细胞特异性应答的第一步是:A. APC对抗原的摄取B. APC对抗原的加工和处理C.T细胞表面的TCR识别APC表而的抗原肽-MHC复合物D.IL-2的分泌E. CD40L的表达15.关于初始T细胞与APC间黏附分子的非特异性结合,错误的是:A.发生在淋巴结的副皮质区B.包括LFA-1与ICAM-1的结合C.包括CD2与LFA-3的结合D.是不可逆的E.为TCR识别特异性抗原肽提供机会16.T细胞表而传递抗原识别信号的分子是: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2817.下列关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对抗原的应答产生记忆需APC提呈抗原CTL杀伤靶细胞受MHCI类限制能形成免疫耐受E 效应产物的效应均具特异性18.CD8分子是哪种细胞的标志:B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活化的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19.关于T细胞与APC特异性结合描述错误的是:是指TCR与APC上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结合一旦发生即可稳左和延长T细胞与APC间的结合时间由CD3分子向胞内传递特异性识别信号CD4和CD8分子不参与影响这种结合可导致LFA-1分子构像改变增强其与ICAM的亲和力20.APC和T细胞间形成的免疫突触,错误的是:是在细胞接触部位形成的特殊膜结构含多种跨膜分子中心区是TCR和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可促进T细胞内信号转导在细胞相互接触前预先存在的膜结构21.关于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错误的是:主要由CD28-B7提供缺乏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也可充分活化与自身耐受有关可促进IL-2基因转录可促进IL-2合成22.关于T细胞的协同刺激分子,错误的是:以受体和配体的形式结合为T细胞的进一步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加强APC和T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具有抗原特异性激活的专职APC髙表达23.关于CTLA-4分子,错误的是:对T细胞的活化有负调节作用与CD28竞争结合B7与B7分子的亲和力大于CD28与B7间的亲和力与CD28高度同源在初始T细胞上高表达24.下列哪种细胞是介导适应性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B细胞 B.T细胞 C.肥大细胞 D.浆细胞 E.树突状细胞25.关于IL-2,错误的说法是:T细胞活化晚期才表达的分子是促进T细胞增殖和分化最重要的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选择性促进活化T细胞的增殖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26.关于IL-2R,错误的说法是:可由a、B、Y链组成静止T细胞表达中亲和力IL-2R活化后T细胞达髙亲和力IL-2R活化T细胞髙表达IL-2R高亲和力IL-2R的组成形式是B Y链27.关于IL-2的描述,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可由CD4+T分泌产生 B.是T细胞生长因子 C.可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也可由CD8+T产生 E.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28.CD4+T细胞的分化方向不包括:Thl细胞 B.Th2细胞 C.记忆性T细胞 D.调节性T细胞 E.CD8+T细胞29.初始CD8+T细胞的激活方式包括:Th细胞依赖性Th细胞非依赖性巨噬细胞依赖性以上A、B两项以上A、B、C三项30.对胞内感染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Thl, Th2 B.Thl, CTL C.Th2, CTL D. Thl, B 细胞 E.Th2, B 细胞31.Th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抗原提呈 B.中和作用C.激活补体 D.分泌细胞因子 E.吞噬作用32.Thl细胞分泌的巨噬细胞活化因子不包括:IFN-Y B. IL-3 C. IL-10 D.TNF-a E.GM-CSF33.能促进T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是:IL-1 B.IL-2 C.TGF-p D. TNF-a E.TNF-p34.关于Thl和Th2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Thl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INF-Y和TNF- «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IL-4Thl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引起巨噬细胞和NK细胞活化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活化CD8+T细胞Thl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抑制Th2细胞的活性35.关于T细胞,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Thl细胞和Th2细胞均是CD4+T细胞Thl细胞和Th2细胞具有相互协同作用Thl细胞分泌IFN-YTh2细胞分泌IL-4Th2细胞辅助体液免疫36.表达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的细胞是下列哪种细胞的特异性靶细胞: B细胞 B.CTL C. Thl细胞 D. Th2细胞 E.树突状细胞37.关于CD8+T细胞,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可通过合成穿孔素和颗粒酶溶解靶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凋亡不能杀伤CD4+T细胞通过相互作用的表而分子识别靶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具有特异性38.下列关于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提法,哪项是正确的:Tc细胞无须与靶细胞接触靶细胞被溶解时,Tc同时受损Tc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穿孔素诱导靶细胞凋亡一个Tc细胞只能杀伤一个靶细胞39.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NK细胞 B. M4)细胞 C.CTL细胞 D. Th细胞 E.中性粒细胞40.记忆T淋巴区别于初始T淋巴细胞的表而标志是:CD4 B. CD8 C. CD28 D. CD45RA E. CD45RO41.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产生免疫记忆B.抗原识别受体缺乏多样性C.无需经过克隆增殖与分化即可发挥免疫效应D.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抗原E.与固有免疫应答无关二、不定项选择1.关于T细胞识别抗原,下列哪项是正确的:4.下列膜分子中,属协同刺激分子的是: A. BCRB.TCRC. CD28D. MHCE.CTLA-4三、 名词解释 1. T 细胞的辅助受体 2. T 细胞协同刺激分子 3. 免疫突触 四、 简答与论述1. 简述T 细胞活化两个信号的产生和作用。
第十二章 细胞免疫(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3)致死性攻击
CTL杀伤靶细胞存在细胞裂解和细胞凋亡两种方式, 以后者为主。CTL通过两条途径杀伤靶细胞
① 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穿孔素 颗粒酶
靶细胞膜穿孔 靶细胞膜不可逆性损伤
进入靶细胞 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 介导靶细胞凋亡
穿孔素(perforin)
② FasL/Fas途径、TNF-TNFR
活化CTL---FasL 靶细胞---Fas
IL-2是促进活化后T细胞增殖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
1、CD4+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初始CD4+T细胞
抗原
活化T细胞
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
IL-2+IL-2R
T细胞克隆增殖
分化为Th0
IL-12,IFN-γ
IL-4
分化成Th1 分化成Th2
2、CD8+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1. Th细胞依赖性 靶细胞一般仅低表达或不表达共刺激分子,
– 依赖Th:主要 为初始CTL
第三节 T细胞的免疫效应
一 Th和Treg的免疫效应 二 CTL的免疫效应 三 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
生物学意义
一 、Th和Treg的免疫效应
(一)Th1细胞的效应
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 的炎症反应或迟发型炎症 反应
• 直接接触诱导CTL分化 • 释放CK募集和活化 Mo/Mφ、淋巴细胞,诱导 细胞免疫
辅助体液免疫 清除蠕虫䓁
哮喘等变态反 应性疾病
固有免疫
抗细菌、真菌和 病毒
银屑病、炎症性 肠病、多发性硬 化症、类风湿性
关节炎
辅助体液免疫 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损 伤和疾病
负性免疫 调控
维持免疫 应答适度 性、防止 自身免疫
第十二章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
10
3、树突状细胞的迁移和功能成熟
11
4、向T细胞呈递抗原,活化T细胞
CTL
Th
Th
12
一、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
外源性抗原可在局部或局部引流至淋巴 组织,首先被APC摄取、加工和处理, 以抗原肽- 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 表达于APC表面,再将抗原有效地提呈 给CD4+Th细胞识别。 Th细胞通过细胞因子的产生与分泌,发 挥不同的功能,从而调节细胞免疫应答 和体液免疫应答。
一、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
APC(尤其是DC)捕
获外来抗原;
B7和MHC-Ⅱ类分子
表达上调,迁移至 引流淋巴结;
将抗原呈递给特异 性T细胞。
8
1、DC捕获外来抗原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复制
上皮细胞层
NK细胞 巨噬细胞
9
树突状细胞
2、DC向引流淋巴结迁移
毛细血管
树突细胞
引流 淋巴管
巨噬细胞
二、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T细胞抗原受体是αβ链或γδ链组成,它们 的胞膜外区可识别特异性抗原肽-MHC复 合物,但TCR的胞质区较短,要借助于 CD3分子及CD4/CD8分子和CD28等分子 的辅助,才能将抗原刺激的信号传递至 细胞内部,使转录因子活化,转位到核 内,活化相关基因。这一过程称为T细胞 活化的信号转导。
1、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APC将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TCR特
异性识别结合在MHC分子槽中的抗原肽,启动 抗原识别信号(即第一信号),导致CD3和辅 助受体(CD4或CD8)分子的胞质段尾部聚集, 激活与胞质段尾部相连的酪氨酸激酶,使CD3 分子胞质区ITAM中的酪氨酸发生磷酸化,启动 激酶活化的级联反应,最终通过激活转录因子, 进入核内,结合于靶基因启动子区,引起细胞 增殖及分化相关基因的转录激活,发挥相应功 能。
第十二章 抗感染免疫(兽医免疫学)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导致机体致病的机理不同,机 体抗感染免疫的特异性免疫机理也不同。
5
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相互依赖与 协作,共同发挥消除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天然免疫在获得 性免疫产生之前,可限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迅速扩散,并能启 动特异性免疫应答。获得性免疫能特异、有效地清除病原微生 物,其作用的发挥也有赖于天然免疫因素的参与,如细胞因子 活化的巨噬细胞和补体等。
2
3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和个 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类 免疫功能大多经遗传获得,出生后即有,其作用 广泛,无特定针对性,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识别 和反应方式基本相同,且没有记忆的特点.
4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是个体出生后通过与 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等抗原接触而形成。其特点是:
第十二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抗细菌免疫 第三节 抗病毒免疫 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逃避机制
1
第一节 概述
抗感染免疫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机体不断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的过程。
病原体的侵入,一方面导致感染,另一方面诱发 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性应答—抗感染免疫。抗感染免 疫由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 免疫)两方面构成。
Hale Waihona Puke C反应蛋白(CRP)细菌表面多糖及 磷酯胆碱
致敏微生物;激活补体
补体
与细胞及微生物表面的
糖及蛋白质共价结合 杀伤靶细胞;趋化炎症细胞等
LPS结合蛋白(LBP)
LPS
促进LPS与CD14结合
可溶性CD14
LPS
免疫应答

2、长寿性 (可以不断更新) 3、容易激活(不需要协同刺激分子的辅助),再次遇到特异 性抗原时,将迅速进入活化状态并大量增殖,使再次免疫 应答更为迅速、强烈而且有效。 4、维持免疫记忆,长期随血液循环,参与再次免疫应答。
41
免 疫 记 忆
T 细 胞 免 疫 应 答 的 一 般 规 律 感应阶段
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
初次接触抗原:
4-5天内:T细胞扩增近万倍,产生大
量TE(效应性T细胞)和Tm(记忆性T细 胞);清除抗原后, TE凋亡, Tm存 活;活化T细胞发生凋亡,及时终止免疫应答。 再次接触同一抗原:
记忆性T细胞迅速活化、增殖,产生快速、强
烈、高效的再次应答。
40
记忆性 T 细胞的特点
免疫应答最基本的生物学意义是识别 “自己”与“非己”,并清除“非己”的抗 原性物质,以保护机体免受抗原异物的侵袭。
2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根据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活性细胞不同分为: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3
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淋巴结、脾脏
等外周免疫器官是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第二信号:B7-CD28
信号1和信号2是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所必需的
17
3. CK促进T细胞充分活化
MHC/peptide/TCR
IL-2
APC
B7/CD28
Th
Th cell ac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18
CK促进T细胞充分活化
产生大量的效应细胞和少量的记忆细胞
三、免疫应答发生的过程:
抗原识别与提呈阶段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T细胞免疫应答

成功
失败
免疫突触
分离
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
T细胞与APC相互作用过程中,由TCR和肽MHC复合物及聚集的黏附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 圆柱状结构 中心:TCR--肽-MHC复合物 内层:B7--CD28;CD58--CD2 外围:LFA-1—ICAM-1;CD45等
第一信号:来自TCR与pMHC的特异性结合,
即T细胞对抗原识别;
第二信号:来自协同刺激分子,即T细胞与
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对的相互作用 。
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表达高亲和力 IL-2R
TCR—Ag肽-MHC分子复合物
CD4/CD8—MHC-Ⅱ/Ⅰ类分子 通过CD3向胞内传递第一信号
Mechanism of T cell activation
识别方式
初始 T细胞TCR与APC表面提呈的抗原肽-MHC 复合物结合。
识别特点
T细胞识别抗原具有MHC限制性。
CD4+T细胞识别APC提呈的抗原肽-MHCⅡ复合物。 CD8+T细胞识别APC提呈的抗原肽-MHCI复合物。
概述
初始T细胞膜表面的TCR与APC表面的抗 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的过程称 为抗原识别。 T细胞在能识别APC表面的特定的抗原肽 的同时,识别与抗原肽形成复合物的MHC 分子,这种特性称为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Th2
GATA-3 STAT-6 CrTh2
初始T细胞
抗原刺激 后T细胞
TGF- IL-2
IL-4,5,10 IL-13,25
TGF- IL-35 IL-10
抗胞外病原体 (寄生虫)免疫
过高引起过敏性 炎症和哮喘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十二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选择题[A型题]1. 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A.CD2B.CD3C.CD4D.Igα、IgβE.CD82.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由哪些细胞介导的?A.Th1、Th2、B.Th 1、TsC.Th 1、TcD.Th 2、TcE.Th 2、Ts3. 下列哪种细胞因子由Tc分泌并参与Tc的增殖及分化?A.IL-1B.TNF-βC.IFN-γD.MCFE.MAF4.Tc细胞活化时, 第二信号中最重要的一对分子是:A.CD2与LFA-3B.CD8与MHC-I类分子C.CD4与MHC-II类分子D.CD28与B7-1E.TCR与CD35. Th细胞在CTL细胞的活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A.协助传递第一信号B.Th分泌促进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C.Th能促进Tc的TCR表达D.Th促进Tc表达MHCⅡ类分子E.T h促进Tc释放穿孔素6. Tc杀伤靶细胞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T C无需与靶细胞接触B.靶细胞被溶解时,T C同时受损C.T C具特异性杀伤作用D穿孔素诱导靶细胞凋亡E.一个T C只能杀伤一个靶细胞7. 迟发型超敏性炎症的形成是因为:.A.有Th 细胞参与B.有巨噬细胞提呈抗原C.有活化的CD4+ Th1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D.有Th活化的第一信号存在E.有Th活化的第二信号存在8. 迟发型超敏性炎症的效应细胞是:A.活化的巨噬细胞B.活化的NK细胞C.活化的Th 2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9. 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促进T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是:B.IL-2C.IL-4D.TNF-βE.TNF-α10. 迟发型超敏性炎症发生中, 下列哪种细胞因子能活化巨噬细胞?A.IFN-γB.TNFC.TGF-βD.LTE.IL-1011. 活化的CD4+ Th1细胞释放的TNF-β的作用是:A.促进抗原提呈细胞表达MHC-I类分子B.促进骨髓干细胞分裂C.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D.促进IL-2的进一步释放从而促进T细胞增殖E.加强IFN-γ的作用12.关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哪项是错误的?A.由TD抗原刺激产生B.有多种细胞参与C.能经效应T细胞被动转移D.产生的效应分子其作用均是特异性的E.有免疫记忆13. 关于免疫应答,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对TD抗原的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B.对TD抗原的应答都需APC处理和提呈抗原C.都产生效应产物D.效应产物的作用均是特异的E.都能形成免疫耐受14. 关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TD抗原引起B.抗原肽-MHC复合物与TCR结合产生第一信号C.CD3传递第二信号D.TCR识别抗原受MHC限制E.需抗原提呈细胞参与15. 关于CD4+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是巨噬细胞和Th细胞参与B.局部可出现急性组织损伤C.表现为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伴有IgG、IgM水平增加E.炎症反应出现较迟16. 关于细胞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清除抗原B.可以是非特异性的C.可以是特异性的D.Tc 和巨噬细胞参与E.NK细胞不参与17. 哪些细胞不参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A.巨噬细胞B.T cC.T hD.T DTH18. 下列哪种细胞因子不是活化的T淋巴细胞释放的?A. TNF-βB.IL-2C.IL-4D.TNF-αE.IL-119. 关于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T淋巴细胞介导B.需特异性抗原刺激C.活化的巨噬细胞是重要的效应细胞D.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E.NK细胞参与20. CD4+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现象是:A.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B.ADCCC.杀伤表达特异抗原的靶细胞D.输血反应E.毒素与抗毒素的中和反应21.T DTH活化时, 第一信号来自于:A.TCR识别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B.TCR识别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C.CD28与靶细胞的B7结合D.TCR识别抗原肽E.CD28与Th细胞的CD2结合22. 维持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长期增殖的是:A.I L-10B.MIFC.IFN-rD.I L-2E.LT23.T细胞活化时,只有第一信号,缺乏第二信号,其结果是:A.导致T细胞分裂B.T细胞立即死亡C.T细胞处于克隆无能状态D.导致T细胞克隆扩增E.以上都不是24. TCR的双识别是指:A. 同时识别MHC-I类分子和MHC-II类分子B. 同时识别抗原分子的T细胞决定簇和B细胞决定簇C.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SmIg的复合物D. 同时识别抗原肽-MHC I/II类分子复合物E. 同时识别Igα和Igβ25. Th细胞活化除需要信号1和信号2外,还需要哪些细胞因子参与?A.IL-1、IL-4B.IL-2、IL-4C.IL-1、IL-5D.IL-1、IL-2E.IL-2、IL-526. 下列哪种受体的表达是Th细胞活化的标志?A.IL-1RB.IL-2RC.TNFRD.IFNRE.IL-3R[X型题]1. T 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A.ADCCB.CDC作用C.释放穿孔素D.颗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E.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2.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特点为:A.由T淋巴细胞介导B.由TI抗原引起C.发挥作用慢D.需要淋巴因子参与E.有DTH和细胞毒作用两种基本形式3. 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细胞有:A.APCB.TcC.T DTHD.ThE.Ts4.与T淋巴细胞识别活化有关的CD分子是:A.CD2B.CD3C.CD4D.CD8E.CD285. 在DTH中起重要作用的CKs有:A.LT、TNFB.IFN-γC.IL-2D.MCFE.MIF、MAF6. Tc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来自:A.TCR识别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B.TCR识别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C.TCR识别抗原肽-MHC III类分子复合物D.CD28与B7结合E.SmIg与抗原肽结合7. 在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 下列参与细胞的组合哪些是正确的?A.APC, T DTH, NK细胞B.A PC, Ts, B淋巴细胞C.A PC, Th, TcD.APC, Th, B淋巴细胞E.APC, Th, T DTH8. 细胞间相互作用受MHC限制的是:A.Th细胞与B细胞B. LAK细胞杀伤靶细胞C.Tc细胞杀伤靶细胞D.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靶细胞E. 巨噬细胞与Th细胞9.Tc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包括:A.CD8分子与MHC-I类分子的相互作用B.CD8分子与MHC-II类分子的相互作用C.CD28与B7相互作用D.CD2与LFA-3 相互作用E.T CR与CD3 相互作用10. 由静息Tc分化为效应Tc 需要哪些细胞因子?A.IL-2B.IL-3C.IL-6D.TNF-αE.I FN-γ11. 参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因子是:A.IL-2B.MCFC.IL-6D.IL-10E.I L-1312. DTH 炎症反应的效应作用是:.A.特异性杀伤靶细胞B.引起炎症C.间接杀伤靶细胞D.引起细胞凋亡E.阻止炎症的发生13. DTH产生中的主要步骤是:A.TCR的双识别B.T淋巴细胞活化的双信号C.NK细胞活化D.Tc杀伤靶细胞E.活化的巨噬细胞的效应作用14.下列哪些属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现象?A.对胞内寄生微生物的抗感染作用B.抗肿瘤免疫C.调理作用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E.迟发型超敏反应15. 免疫应答的效应是:A.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B.对机体产生损伤作用C.对靶细胞的杀伤及排异作用D.调节免疫应答E.产生免疫耐受16. 关于CD8+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可因接触非特异性抗原而活化B.CD3传递第一信号C.协同刺激信号为第二信号D.静息状态的Tc即可杀伤靶细胞E.杀伤靶细胞的范围比NK细胞大17. 下列哪些是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的作用?A.活化巨噬细胞B.直接杀伤靶细胞C.细胞免疫放大作用D.恶液质作用E.DTH二、填空题1.免疫应答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
免疫学-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诱生原因
特异性
免疫反应
免 疫 正 应 答 免 疫 负 应 答
免疫原
免疫原
4-6周
7-14天
+++
耐受原
免疫原
4-6周
7-14天
免疫正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异同
•
免疫正应答
免疫耐受
需要 有
抗原刺激 潜伏期 抗原特异性 免疫记忆 免疫反应 效 应
需要 有
+ +
强 排斥异己
+ +
无或弱 保护自身
* 动物的种属和品系(遗传)
大鼠、小鼠 > 兔、有蹄类、灵长类
* 机体生理状态
用 免疫抑制剂破坏成熟淋巴细胞,造成类似新
生期免疫不成熟状态,有利于诱导免疫耐受。
免疫应答的耐受性
•
* 免疫耐受的概念及特性
* 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
* 免疫耐受形成机制
*免疫耐受的临床应用
自身免疫耐受的机制
• * 中枢性免疫耐受 胚胎期免疫系统未成熟的T、 B细胞在中枢性免疫器官接触抗原所 形成的免疫耐受。 * 外周性免疫耐受
成熟的T、B细胞在外周淋巴器 官接触抗原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中枢免疫耐受:克隆清除学说 (clonal deletion theory)
胚胎期免疫系统接触特定抗原后 ,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克隆 即被清除或被“禁闭”,机体将 该抗原视为自身成份,出生后将 不对此抗原产生应答。
T cell anergy
抑制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耐受
体内可能存在一种反馈调节,自身反 应性T细胞一旦被激活立即被抑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k
Germline
Rearranged 1° transcript
Spliced mRNA
Ig重链V区基因重排
VH 1-123
DH1-27
JH 1-9
Cm
Ig重链C区基因重排
Primary transcript RNA
Cm AAAAA
pAm
Cm3
Cm4
Membrane coding
sequence
基因的重排的机制
①重组及重组信号序列 ②重组酶—特异性识别并切除RSS
等位排斥和同种型排斥
等位排斥 指B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轻链
或重链基因,其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得到表 达。保证一个B细胞只表达一种轻链和一种重链。
同种型排斥 指κ轻链和λ轻链之间的排斥,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特异性表现在:
应答的启动、应答的对象和应答的结局
➢特异性的本质是:
TCR和BCR特异性识别抗原,而TCR和BCR 的多样性是保证机体对种类繁多的抗原产生 特异性应答的基础
TCR和BCR的多样性及其分子基 础
机体为何能产生数量巨大、识别抗原特异性各异 的TCR和BCR? 其遗传学基础是T、B淋巴细胞在发育早期阶段
Each domain of the H chain is encoded by a
separate exon
Cm1 h Cm2
Secretion coding
sequence
Polyadenylation site (secreted)
pAs
Polyadenylation site (membrane)
TCR多样性机制与BCR的区别
TCR无体细胞高频突变 TCR的N-核苷酸插入多于BCR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可传递记忆-指围产期个体抵抗病原微生 物的保护性记忆
获得性记忆-个体通过感染或接种而再次 接触相同抗原,可产生较初次应答更快、 更强的应答
免疫记忆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记忆性T、B细胞 是指对特异性抗原有记忆能力、寿命较长 的淋巴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后,可 迅速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
胚胎期嵌合体形成中的耐受
Owen于1945年首先报 道了在胚胎期接触同 种异型Ag所致的免疫 耐受现象
红细胞嵌合体
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指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产生 的特异性免疫无反应状态 其本质是对抗原特异应答的T与B细胞, 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产生特异免疫 效应细胞,从而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效应 的现象。
存在着分隔的、一定数量的胚系基因片段,在淋
巴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这些基因片段发生不同
的重排和组合。
BCR胚系基因结构
V区基因和C区基因
➢重链V区基因由三种胚系基因片段:V、D、
J拼接而成
➢轻链V区基因由V、J两个基因片段拼接成
的
➢V区基因的下游是编码C区的C基因
TCR胚系基因结构
➢β、δ链相当于Ig重链基因,由V、D、
免疫记忆的维持
T细胞激活信号强度的作用 低强度信号诱导中枢性记忆性T细胞形成 强信号促进效应性T细胞形成 在应答晚期,信号强度的降低可使部分效应
细胞转变为效应性记忆细胞 过强信号刺激可导致效应性T细胞发生AICD
免疫记忆的维持
细胞因子的作用 IL-15 IL-4
免疫耐受
一、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免疫耐受
记忆性T细胞
中枢性记忆性T细胞 具有较强TCR信号和较低的共刺激信号活 化阈,产生细胞因子的量多
效应性记忆性T细胞 具有直接胞毒活性,可产生大量的细胞因 子和穿孔素
记忆性细胞的产生
记忆性T细胞的产生 中枢性记忆性T细胞,来源于刚刚活化的初
始T细胞,因IL-2水平较低或存在高水平 IL-15而分化为记忆性T细胞 效应性记忆性T细胞,来源于部分效应性T 细胞,因难以启动AICD而存活分化为记 忆性T细胞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比较
免疫耐受
免疫抑制
产生原因
细胞系消失或不活化 免疫活性细胞发育缺 Ts细胞的抑制作用 损或增殖分化障碍
产生条件 特异性
可先天或后天获得, 特别是免疫功能未成 熟或减弱时容易形成
高
先天缺损或人为产生, 如X-射线,免疫抑制 药物,抗淋巴细胞血 清的作用
无
持续性
长期,一时性或终生
发生时间:在转录加工中造成 由两个外显子决定(SC分泌型、MC膜型) 在转录时,若是转录到SC,则为分泌型Ig。 若包括MC,而将SC剪切掉,则为膜型Ig。
二、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组合造成的多样性 (BCR/TCR) 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BCR/TCR) 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BCR)
J、C基因组成
➢α、γ链相当于Ig轻链基因,由V、J、
C基因组成
BCR、TCR基因的重排
▪重排发生在T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过程中 ▪BCR和TCR胚系基因中隔开的V、(D)、J基因 片段通过基因片段的重排,形成V(D)J连接重排 后的DNA。 ▪转录初级RNA,剪接形成mRNA(含C基因)
记忆性细胞的产生
记忆性B细胞的产生 记忆性B细胞在生发中心形成 部分活化的B细胞停留在终末分化期,并
失去分泌IgG的能力而成为记忆性B细胞 记忆性B细胞的产生机制与抗凋亡因子的
持续表达、抗原持续刺激和多克隆刺激剂 的作用有关
免疫记忆的维持
抗原的作用 特异性抗原的持续刺激 低水平抗原的周期性刺激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一个B细胞只能表达其中一种κ链或链。
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
(class switching,isotype switching)
类别转换抗原激活B细胞后,膜上表达和分 泌的Ig类别会从IgM转换成IgG、IgA、 IgE等其它类别或亚类的Ig,即Ig的V区不 变C区发生转换,这种现象称类别转换。
膜型Ig和分泌型Ig重链基因重排
第12章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特异性(specificity) ➢获得性(adaptiveness) ➢排他性(discrimination) ➢多样性(diversity) ➢记忆性(memory) ➢转移性(transferability) ➢耐受性 (immunotole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