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试题及答案
最新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作业答案全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第一至三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2.核心家庭是指已婚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家庭内只有三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
3.主干家庭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4.家庭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关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家庭功能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6.学习型家庭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一种家庭文化,塑造着家人彼此期待的行为模式、共同愿望,并提供新生代社会化的基础二、简答(每小题7分,共42分)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哪些具体的过程?(1)学前儿童的发展(2)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2.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1)素质教育走进家庭(2)依托社区(3)创建学习型家庭3.家庭结构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1)核心家庭(2)主干家庭(3)残缺家庭(4)隔代家庭(5)联合家庭4.影响家庭关系的家庭内部因素有哪些?家庭规模结构及人员素质;家庭中的代际情况;家庭传统及背景5.家庭具有哪些功能?固有的功能包括: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抚养赡养功能;历史的功能包括:情感交往功能,生产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
6.简述家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性质:是一种非正规教育;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教育家庭教育的特点: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教育形式无固定模式;家庭教育因素复杂多样三、论述(13分)如何处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关系?参考书本61-68页,主观题无固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以下供参考: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教育与影响过程,这种影响是双向互动的,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占主要地位。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第一章)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第一章)第一章一、判断题1.普那路亚家庭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式。
(×。
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血缘家庭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式)2.家庭是由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3.一夫一妻制家庭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婚姻家庭形式,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终的和最进步的婚姻形态。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4.家庭结构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应尽的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
(×答案解释: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家庭功能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应尽的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5.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和影响。
(√答案解释:上述说法是正确的)6.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7.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属于公共教育。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8.从教育过程的人际关系维度来看,教育可分为公共教育与私人教育。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9.从教育组织形式的维度看,教育可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类。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10.所谓正规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并由专职人员承担的全面系统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11.从教育组织形式的维度来看,教育分为阶段教育和终身教育。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从教育实施的时间维度来看,教育分为阶段教育和终身教育)12.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种社会形态,经历了前氏族时期、母系氏族时期、父系氏族时期。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13.原始社会的教育和生产劳动是紧密结合的,注重实际应用。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14.奴隶社会最有代表性的是宫廷教育,古代的宫廷内教育实际上就是家庭教育。
国开电大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新疆兵团)形考一参考答案

题目1.1.丁克家庭——【答案】:丁克家庭一般指不生孩子的工薪阶层的夫妻,夫妻“双收入、无子女”。
依据夫妻双方个体差异,丁克家庭分主动自觉型和被动消极型。
前者指夫妻双方有生育能力,但自愿不育的家庭;后者指夫妻一方或双方不具有生育能力而造成没有子女的家庭。
题目2.2.单亲家庭——【答案】:单亲家庭是指一些仅由一位母亲或一位父亲所教养的家庭。
其成因主要是因夫妻离婚、分居或配偶一方死亡或出走。
其次另一种是指未婚妈妈或未婚爸爸独力扶养儿女。
在现代国家,离婚率普遍较高,单亲家庭数量自然增多。
一般单亲家庭给社会带来许多不良效应。
譬如: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或青少年犯罪事件。
在台湾和日本,单亲家庭必须有一位低于十八岁的家庭成员(儿子或女儿)。
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在的资源不同,面对单亲的感受及调适也就有所不同。
控制离婚率,减少单亲家庭的数量,则可以从总体上缓解单亲家庭儿童面临的危机题目3.3.家庭教育——【答案】: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一些发达国家在广义上定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具有增进家人关系与家庭功能之各种教育活动题目4.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答案】:一是教育率先性。
幼儿从出生到入学前的教育,都是在家庭中实施bai的,可以这样说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率先性。
二是单独性。
这一特点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更为突出。
三是随意性和随机性。
在家庭中对子女教什么,怎样教受家庭中的某些因素的影响,教育有较大的随意性;家庭教育又与家庭生活相伴随,因此又具有随机性。
四是亲情性。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与家长建立了亲子关系,然后向着亲密化发展。
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均受亲密情感的影响,导致有时对幼儿感情用事。
五是持久性。
幼儿到了入园的年龄,但家庭的教育始终是在进行的,没有一刻在停止。
2024年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形考1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1_0001(答案附后)一、填空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家庭生活方式是家庭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或“门风”。
孩子生活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系统,是以为基础,以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社会基本单位,是组成社会的最微小细胞,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
3. 教养态度下的父母对幼儿不关心,没有互动和期待,缺乏关爱和监管,不了解幼儿的心理。
只为幼儿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条件,对于幼儿的情感需求漠不关心;忙于自己的事情,几乎不约束幼儿,和幼儿难以亲近。
4. 社会区域简称“”,是指社会若干群体(家庭、民族、单位)形成相对独立的、具有共同生活要求和利害关系的居住区域。
而家庭所处的社会区域,是指由家庭居住地所形成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环境。
5. 家庭所处的社会区域,是指由家庭居住地所形成的一定范围内的。
6.是指不论什么样的家庭,也不论什么样的子女,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也可以称之为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的依据。
7. 指由父母和未婚子女两代人所组成的家庭。
8. 父母的主要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具备的教育知识。
9. 是指家长在科学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知识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处理亲子关系、分析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能力。
10. 家庭所处的历史时代是制约家庭教育的,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家庭功能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发展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起决定性作用,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它也决定着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1. 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家庭成员中的其他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根据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言传身教、社会生活实践等途径,对子女施加的教育影响。
12. 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的社会角色,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国开作业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形考333参考(含答案)

题目:幼儿期的家庭教育内容主要有发现个人能力、建立常规,对个人行动负责以及区分社会角色,学会与人相处。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超常儿童是指某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对偶家庭最后确立,“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新生儿是语言萌芽的关键期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远游》写的是屈原在楚怀王死后,向天地四方招取楚王的魂魄归来。
()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选项A:荀子
选项B:墨子
选项C:庄子
选项D:孟子
答案:孟子
题目:通常情况下,家庭中对孩子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外部因素是( )选项A:家庭经济条件
选项B:父母自身素质水平
选项C:家庭精神环境
选项D: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水平
答案:家庭精神环境
题目:孙富这个人物出自小说()
选项A:《错斩崔宁》
选项B:《席方平》
选项C:《柳毅传》。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一. 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3. 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在感性地对孩子关心和热爱的同时,需要理智地对孩子进行严格要求,
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17岁时所达到的智力水平看作是100%,则8岁以前将获得的
10.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 )的基本理论,强调为孕妇创设良好的环境,孕妇要保持良好、
12. 学前儿童家长以自己和他人的好思想、好品质、好行为来教育和影响孩子,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
13. ()是指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不仅要善于说理,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
既要注意言传,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结合起来。
(2分)
14. ()是指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以正面的事实、道理、榜样等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
15.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也叫(),是指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
二. 多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9.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优势()(2分)
三. 判断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4. “四二一综合症”主要发生地主干家庭里面。
(2分)。
2023电大《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方案》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23电大《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方案》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1. 儿童的发展是指什么?儿童的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年期间,身体、心理、社交和认知等方面的变化和成长。
2. 家庭教育的定义是什么?家庭教育是指通过家庭环境和教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品德、智力和社会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 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有哪些?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有以下影响:-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 塑造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和技能;- 培养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 家庭教育在社区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家庭教育在社区教育中起到桥梁和支持的作用,通过提供家长培训和家庭教育资源,帮助家庭更好地教育孩子,促进社区的整体发展。
第三章:促进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的方法1. 提供哪些途径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庭教育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 提供家长培训课程和资源;- 建立家庭教育支持网络;- 加强家庭与学校、社区的合作和沟通。
2. 社区教育在促进儿童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策略?社区教育在促进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设立儿童教育资源中心;- 组织家长培训和交流活动;- 提供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
第四章: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方案实施的问题与建议1. 在实施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方案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在实施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方案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 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 资源不足和分配不均衡;- 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
2. 针对这些问题,你有哪些建议?针对这些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加强家长教育,提升家庭教育意识和水平;- 增加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的资金投入;- 加强学校、社区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方案的实施。
以上是《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方案》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的内容。
祝你学习进步!。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试卷E答案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试卷E答案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考试E卷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2.八3.家长要保持一致家园要保持一致家长要善始善终,前后一致4.上海市真如中学社会教育委员会5.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会专门的家园活动6.私人性质较强的个别教育弥散性的教育非正规教育维系终身的天然教育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服务原则、可持续原则、科学原则、实用性原则2.社区:都市或农村,被限定在一定区域内的居民,具有共同关心度的人群。
3.终身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强调国民教育体系应该连接家庭、学校和社会。
4.科学性原则是指对幼儿认知、健康、社会性、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引导都符合实际科学合理。
5.(1)以家长为主体的原则(2)与幼儿家庭互动的原则(3)个别化指导原则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上,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20分。
)1.ABD2.BCD3.B4.ABCD5.A6.C7.BCD8.A9.B 10.BCD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家庭与社区共育的内容。
答:(1)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形成和发展(2)重视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3)重视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4)重视孩子社会性的培养教育2. (1)社会要求提高;(2)生活制度的变化;(3)师生关系不同;(4)生活环境不同;(5)教学内容增多,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
3.(1)离异家庭对学前儿童情绪与行为的影响(2)离异家庭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3)离异家庭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4)离异家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4.家庭教育的信息化,给儿童带来了哪些危害(1)占用了孩子时间,减少了亲子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
(2)有些内容不适合儿童。
(3)大量广告误导儿童消费。
(4)容易使孩子变得懒惰,不愿动手。
5. (1)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2)现有园所的等级、物质资源及师资条件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