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利用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考核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D
4. C
5. C
6. A
7. D
8. B
9. D
10. A
11. D
12. C
13. C
14. D
15. B
16. D
17. D
18. D
19. C
20. D
二、多选题
1. ABD
2. ABCD
3. ABD
4. ABCD
5. ABCD
6. AB
7. ABC
1.太阳能热利用主要是将太阳的辐射能转化为______能。()
2.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集热器是起到______作用的关键部件。()
3.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率受到______和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4.为了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效率,可以采用______技术来减少热损失。()
5.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在安装时需要考虑建筑的______和______等因素。()
C.家用电器干燥
D.生物制品干燥
13.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在阴雨天气时的性能表现是?()
A.与晴天相同
B.优于晴天
C.较晴天差
D.无法工作
14.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安装位置?()
A.建筑结构
B.周围环境
C.气候条件
D.电线布局
15.以下哪种方式可以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热吸收效率?()
A.增加集热器表面颜色
A.定期清洗集热器
B.使用高质量的集热器材料
C.避免极端气候条件
D.定期更换储热水箱
11.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导致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效率降低?()
A.集热器表面有灰尘
太阳能利用技术模拟试题

《太阳能利用技术》模拟试卷命题人:代术华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空格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太阳的主要成份是( )和氦。
A.氧B.氮C.氢D.氯2.太阳常数为( )/㎡。
A.367±7WB.1000±7W氮C.1367±7WD.3000±7W3.在任何时刻,从日轮中心到观测点间所连的直线和通过观测点的( )之间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
A.地面B.正南C.垂直面D.水平面4.选择性吸收面主要是对太阳光的( )辐射吸收性能更好。
A.短波B.中波C.长D.所有5.利用物质温度升高时吸热,降低时放热的特性来实现的太阳能储热为( )。
A.显热储热B.潜热储热C.不可逆化学反应储热D.可逆化学反应储热6.太阳灶能够烹饪食物是利用( )。
A.柴火B.通电C.太阳辐射D.液化气7.反射聚光镜一般采用( )反射镜。
A.平面B.球面C.抛物面D.凸面8.安装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多高层住宅,集热器要安装在( )立面墙上。
A.东B.南C.西D.北9.热水器的集热器安装方向为斜面朝向( ) +10°。
A.正东B.正南C.正西D.正北10.太阳能集热器安装角度为40°(与水平面),集热器上的太阳能辐量约为水平面上的( )。
A.1倍B.1.3倍C.2倍D.3倍11.结合水分存在于( )。
A.空气中B.细胞壁C.较大孔隙中D.物料表面12.太阳房与( )面建筑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 以确保冬季不挡光为原则。
A.东B.南C.西D.北13.房间多了不能全部兼顾采暖可将一些主要房间(如起居室、卧室、餐厅等)沿( )墙布置。
A.东B.西C.南D.北14.太阳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 )的最基本器件。
A.热能B.电能C.风能D.动能15. 自然循环式热水器为保证正常运行和防止夜间无辐射时热水倒循环,水箱底部必须高于( )。
太阳能利用技术考试试题

太阳能利用技术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是:A. 光伏发电B. 热水供应系统C. 风力发电D. 地热能利用2. 太阳能光伏发电中,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 晶体硅电池B. 太阳能热水器C. 太阳能灯D. 森林3.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哪些组成部分:A. 太阳能集热器、水箱、循环泵等B. 太阳能灯、电池等C. 风力发电机、逆变器等D. 地热能换热器、散热器等4.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优点是:A. 可再生、清洁、无噪音B. 操作简便、维护成本低C. 长寿命、低故障率D. 以上都是5. 太阳能利用技术中,面对首要挑战的是:A. 高成本B. 低效率C. 储能问题D. 地埋污染二、填空题1.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光生电效应,将太阳光转化为_______能的过程。
2.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器通过_______的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设备是_______。
4. 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关键挑战之一是如何_______。
5.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件是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说明太阳能利用技术的主要形式及其应用领域。
2. 请解释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
3. 请列举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4. 请简要描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流程。
5. 请分析太阳能利用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法。
四、论述题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对清洁、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提高,太阳能利用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
本题请你基于已有的了解和资料,自行论述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前景。
五、综合题太阳能系统设计与应用案例分析请你选取一个具体的太阳能系统设计与应用案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
包括系统设计原理、安装与调试过程、运行效果评估等方面。
(完整版)太阳能热利用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黄淮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系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显热储存潜热储存化学储存2、热力参数3、透明盖板隔热材料吸热板外壳4、蒸发传热冷凝传热冷凝液回流5、空气水压6、普通玻璃镜片高纯铝阳极氧化反光材料聚酯薄膜真空镀铝反光材料7、传热、传质8、吸收剂的质量分数9、提高温室白天的太阳吸收量、减少温室夜间向外散热10、太阳能集热棚太阳能烟囱涡轮机发电机组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答:当平板集热器工作时,太阳辐射穿过透明盖板后,投射在吸热板上,被吸热板吸收转换成热能,然后将能量传递给吸热板内的传热介质,使传热介质的温度升高,作为集热器的游泳能量输出。
同时,温度升高后的吸热板不可避免地要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向四周散热,成为集热器的热量损失。
2、答:作用:透过太阳辐射;保护吸热板不受外界损坏;形成温室效应,阻止吸热板对外界散热技术要求:高全光透射比;耐冲击强度高;良好的耐候性能;绝热性能好;加工性能好;3、答:良好的发泡车间温度;良好的保温环境;做好发泡前的准备;注意原料的储存温度;选用优质发泡原料。
4、答:收集阳光并将其聚集到一个有限尺寸面上,以提高单位面积上太阳辐射度,从而提高被加热工质的工作温度,即将太阳能辐射聚集,以提高其功率密度。
四、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答:如若出现白色,就是因为在镀膜过程中没有打开氮气瓶的气阀,氮气没进入镀膜机内,这可以通过检查氮气瓶气压表或管道等处来确保打开氮气瓶的气阀;如若出现黄色膜层,则说明氮气量过多,应减少气流量或修正计算机输入程序。
2、答:(1)水箱必须在承受一定的水压时不能渗漏。
根据国家标准要求,承受水压相当于工作压力的1.5~2倍。
(2)要求水箱在较高的温度(80℃~100℃)下能确保水的质量,即符合我国的生活饮用水标准;(3)水箱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4)水箱应根据建筑现场考虑与基础设施的配合,必须用隔热材料加以保温;(5)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及较长的使用寿命,一般要求10~15年以上;3、答:假设采暖热媒温度为40℃、回水温度为25℃时,集热器温度超过40℃,辅助加热工具就不工作;当集热器温度在25~40℃之间,辅助加热装置需提供部分热源;当集热器温度降到25℃以下,系统中全部水量只通过旁通管进入辅助加热装置,采暖所需热量都由辅助加热装置提供,暂不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与推广考核试卷

B.多晶硅
C.非晶硅
D.铜锌锡硫
20.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成本?()
A.扩大生产规模
B.提高电池板效率
C.政策扶持
D.技术创新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太阳能电池板主要将太阳能转换为_______。
B.热能储存技术
C.蒸汽循环技术
D.夜间发电技术
17.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
A.提高公众对太阳能光伏的认识
B.政府出台扶持政策
C.企业投资研发
D.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
18.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
A.天气影响
B.夜间无法发电
C.初始投资成本高
D.技术更新换代快
19.以下哪些材料可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
B.集热器面积
C.环境温度
D.电站的设计和布局
9.以下哪些是我国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政策措施?()
A.提供光伏发电补贴
B.实施光伏扶贫项目
C.制定光伏发电相关标准
D.对光伏发电设备征收重税
10.以下哪些属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领域?()
A.家用电源
B.公共照明
C.通信基站
D.交通信号灯
1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应考虑以下哪些因素?()
3.集热技术类型:抛物面槽式、碟式、线性菲涅耳式。差异:效率、成本、维护难易程度。
4.推广策略: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培育、公众教育。具体措施:提供补贴、研发高效电池板、建立光伏市场、提高公众意识。
4.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在任何地理位置安装使用。()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考核试卷

C.提高太阳辐射照度
D.减少集热器与环境的温差
5.下列哪种集热器适用于低温热水系统?()
A.真空管集热器
B.平板集热器
C.聚焦集热器
D.热管集热器
6.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太阳能集热器的效率?()
A.环境温度
B.集热器材料
C.太阳能辐射强度
D.集热器颜色
7.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以下哪种方式可以提高热能储存效率?()
14. ABC
15. ABCD
16. ABC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太阳能
2.选择性涂层
3.环境温度
4.热损失
5.水储存
6.建筑结构
7.集热器材料
8.防冻液
9.集热器类型
10.热效率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3.讨论在设计和安装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时,应如何考虑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针对某一特定地区,提出一个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集热器类型、安装角度、储存方式和可能的技术挑战。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B
3. D
4. A
5. A
6. D
7. B
8. D
9. C
A.初始投资成本
B.运行维护成本
C.系统寿命
D.本地的电价
8.以下哪些方式可以用来储存太阳能热能?()
A.水储存
B.石蜡储存
C.盐水储存
丙纶纤维的太阳能热利用考核试卷

2.丙纶纤维的太阳能热利用主要是通过其优良的_______性能实现的。()
3.丙纶纤维的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提高集热效率的关键是减少系统的_______。()
4.在太阳能热利用中,丙纶纤维的结晶度对其_______有重要影响。()
5.丙纶纤维的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_______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
10.未来丙纶纤维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_______和环境保护。()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丙纶纤维的太阳能热利用效率与其颜色深浅成正比关系。()
2.丙纶纤维的结晶度越高,其太阳能热利用效率越低。()
3.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丙纶纤维的表面涂层可以增加其热吸收率。()
A.碳纳米管
B.金属纳米颗粒
C.有机染料
D.纤维素纤维
14.丙纶纤维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在哪些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A.住宅供暖
B.工业热水供应
C.农业温室加热
D.热能储存
15.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提高丙纶纤维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热效率?()
A.聚光技术
B.热管技术
C.相变材料
D.纳米涂层
16.丙纶纤维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6.为了提高丙纶纤维的太阳能热利用效率,可以采用_______技术来增强其吸光能力。()
7.丙纶纤维的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在安装时,应考虑到建筑物的_______和朝向。()
8.丙纶纤维在太阳能热利用中,其耐_______性能是衡量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
9.丙纶纤维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_______性能对其在寒冷地区的应用至关重要。()
太阳能利用工程考试试题

太阳能利用工程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材料不是常见的太阳能电池板材料?()A 单晶硅B 多晶硅C 非晶硅D 碳化硅2、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部件是()A 水箱B 集热器C 控制器D 管道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主要作用是()A 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B 存储电能C 控制电流大小D 提高电压4、以下哪个因素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影响最小?()A 温度B 光照强度C 安装角度D 电池板颜色5、太阳能路灯通常采用的储能装置是()A 锂电池B 铅酸电池C 镍氢电池D 超级电容器6、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为了提高集热效率,通常采用的涂层是()A 黑色涂层B 白色涂层C 银色涂层D 透明涂层7、以下哪种太阳能利用方式属于光热转换?()A 太阳能光伏发电B 太阳能热水器C 太阳能路灯D 太阳能计算器8、太阳能集热器的效率主要取决于()A 集热器面积B 集热器材质C 工质温度D 以上都是9、大规模太阳能电站通常建在()A 城市中心B 山区C 沙漠地区D 沿海地区10、以下哪种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损失最小?()A 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B 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C 热管式太阳能热水器D 闷晒式太阳能热水器11、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与()成正比。
A 光照强度B 电池板面积C 串联电池片数量D 并联电池片数量1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的目的是()A 提高发电效率B 稳定输出电压C 保护电池板D 降低成本13、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太阳能热水器的水温升高缓慢?()A 集热器表面积灰B 水箱保温良好C 光照充足D 管道通畅14、太阳能路灯的照明时间主要取决于()A 电池容量B 灯具功率C 光照时间D 控制器性能15、在太阳能利用工程中,为了减少阴影遮挡,太阳能电池板通常的安装方式是()A 水平安装B 倾斜安装C 垂直安装D 随意安装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太阳能的主要优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淮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系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显热储存潜热储存化学储存
2、热力参数
3、透明盖板隔热材料吸热板外壳
4、蒸发传热冷凝传热
冷凝液回流
5、空气水压
6、普通玻璃镜片高纯铝阳极氧化反光材料聚酯薄膜真空镀铝反光材料
7、传热、传质
8、吸收剂的质量分数
9、提高温室白天的太阳吸收量、减少温室夜间向外散热
10、太阳能集热棚太阳能烟囱涡轮机发电机组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答:当平板集热器工作时,太阳辐射穿过透明盖板后,投射在吸热板上,被吸热板吸收转换成热能,然后将能量传递给吸热板内的传热介质,使传热介质的温度升高,作为集热器的游泳能量输出。
同时,温度升高后的吸热板不可避免地要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向四周散热,成为集热器的热量损失。
2、答:作用:透过太阳辐射;保护吸热板不受外界损坏;形成温室效应,阻止吸热板对外界散热
技术要求:高全光透射比;耐冲击强度高;良好的耐候性能;绝热性能好;加工性能好;
3、答:良好的发泡车间温度;良好的保温环境;做好发泡前的准备;注意原料的储存温度;选用优质发泡原料。
4、答:收集阳光并将其聚集到一个有限尺寸面上,以提高单位面积上太阳辐射度,从而提高被加热工质的工作温度,即将太阳能辐射聚集,以提高其功率密度。
四、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答:如若出现白色,就是因为在镀膜过程中没有打开氮气瓶的气阀,氮气没进入镀膜机内,这可以通过检查氮气瓶气压表或管道等处来确保打开氮气瓶的气阀;
如若出现黄色膜层,则说明氮气量过多,应减少气流量或修正计算机输入程序。
2、答:(1)水箱必须在承受一定的水压时不能渗漏。
根据国家标准要求,承受水压相当于工作压力的1.5~2倍。
(2)要求水箱在较高的温度(80℃~100℃)下能确保水的质量,即符合我国的生活饮用水标准;
(3)水箱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
(4)水箱应根据建筑现场考虑与基础设施的配合,必须用隔热材料加以保温;
(5)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及较长的使用寿命,一般要求10~15年以上;
3、答:假设采暖热媒温度为40℃、回水温度为25℃时,集热器温度超过40℃,辅助加热工具就不工作;当集热器温度在25~40℃之间,辅助加热装置需提供部分热源;当集热器温度降到25℃以下,系统中全部水量只通过旁通管进入辅助加热装置,采暖所需热量都由辅助加热装置提供,暂不利用太阳能。
五、计算题(共11分)
1、(5分)
2、(6分)
根据题意已知:t f1=20℃,t f2=6℃,A=1m2,h1=7.5W/(m2·K),λ
=0.8W/(m·K),h2=22.7W(m2·K)。
那么各部分热阻分别为:
R1=1/(h1A)=1/(7.5×1)=0.13333(K/W)
R2=δ/(λA)=0.003/(0.8×1)=0.00375(K/W)
R3=1/(h2A)=1/(22.7×1)=0.04405(K/W)
代入公式得导热的热流量为:
Φ=(t f1-t f2)/(R1+R2+R3)
=(20-6)/(0.13333+0.00375+0.04405)
=77.3(W)
六、综合题(第(1)(2)题各2分、第(3)(4)题各3分,第(5)题6分,共16分)解:
(1)A管的作用一是排气,二是溢水。
因为汽油桶改做水箱后,如果不安装A管排气的话,
上水时会把一些空气密闭在里面,就不易将水注满;而且,上方的空气还影响箱内水温升高;
(2)阀门Ⅰ控制进入水箱的冷水;阀门Ⅱ控制进入淋浴喷头的热水;阀门Ⅲ控制进入淋浴
喷头的冷水。
通过阀门Ⅱ、阀门Ⅲ调节进入淋浴喷头的冷热水的多少可以改变淋浴喷头喷出的水的温度;
(3)给热水器上水时,阀门Ⅰ应打开,阀门Ⅱ、阀门Ⅲ应关闭。
洗澡时,阀门Ⅰ应关闭,阀
门Ⅱ、阀门Ⅲ应打开;
(4)水箱距地面高度: h =22m
该地区的最低供水水压为:
p =ρgh +p0=3.2×105Pa
(5) m =ρV =100kg ;
Q喷= cm(t-t0) =1.39×107J ;
如果靠煤气燃烧放出这些热量,需完全燃烧的煤气,则
m =Q吸/q=0.33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