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观后感_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大决战淮海战 役观后感

大决战淮海战 役观后感

大决战淮海战役观后感《大决战淮海战役观后感》前些日子,我看了《大决战之淮海战役》这部影片,真的是感触颇深啊!淮海战役,那可是一场惊心动魄、规模空前的大战役。

在影片中,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无数英勇的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战场上的硝烟弥漫,炮声隆隆,那场景简直让人震撼到无法形容。

每一个冲锋的身影,每一声呐喊,都让我感受到了战士们的无畏和坚定。

我看到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毫不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胜利,为了人民,为了新中国!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位年轻的小战士,看上去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满脸的稚气还未褪去,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毅。

他在冲锋的时候,不小心被炮弹的碎片击中了腿部,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裤腿。

可他咬着牙,一声不吭,继续往前冲。

旁边的战友想扶他一把,他却大声喊道:“别管我,冲啊!”那声音带着一种决绝,一种不顾一切的勇气。

最终,他倒在了战场上,但他的身影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还有一幕,是在一场激烈的战斗过后,战场上一片狼藉。

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有敌人的,也有我们战士的。

一位老兵默默地走在战场上,他弯下腰,轻轻地合上一位牺牲战友的双眼,眼中满是泪水。

他嘴里念叨着:“兄弟,走好,咱们的牺牲不会白费。

”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这场战役中,后勤保障的同志们也让我无比敬佩。

那些老乡们,推着独轮车,冒着炮火,给前线的战士们送粮食、送弹药。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脚步却一刻也不停歇。

有一位大娘,自己家里都没多少粮食了,可还是把省下来的粮食全都送到了前线。

她说:“战士们在前面拼命,咱可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打仗。

”多么朴实的话语,却饱含着对人民军队深深的爱。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一直揪着心,为战士们的安危担忧,为每一次的进攻紧张,为每一次的胜利欢呼。

这场战役的胜利,真的是来之不易啊!它是无数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淮海战役观后感500字

淮海战役观后感500字

淮海战役观后感500字《淮海战役观后感》篇一看了淮海战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哪是一场战役啊,简直就是一场人间的炼狱与奇迹的交织。

电影一开场,那硝烟弥漫的画面就像一张大网,一下子把我罩住了。

战场上,枪林弹雨,炮弹就像雨点似的往下落。

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那场面,就像是一群勇敢的蚂蚁在对抗洪水猛兽。

我当时就想,这得多危险啊,也许一颗炮弹落下来,人就没了。

我要是在那战场上,估计腿都得吓软了。

淮海战役的胜利,那可真是来之不易。

我看到战士们没日没夜地战斗,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

这让我想起自己有时候,一顿饭不吃就饿得慌,还会抱怨。

跟这些战士们比起来,我可真是太矫情了。

那些战士们为了啥呢?也许就是为了心中的那股信念,为了新中国的未来。

我就在想,要是我生在那个年代,我有没有这样的勇气去战斗呢?我可能会犹豫吧,毕竟谁不怕死呢?但是看到战士们勇往直前的样子,我又觉得自己也许也能像他们一样勇敢。

还有啊,那些指挥战役的将领们,就像下棋的高手。

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把国民党的军队打得晕头转向。

我觉得他们的脑袋就像超级计算机一样,能够算出敌人的每一个动向。

不过,这背后肯定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得研究多少地图,得想多少策略啊。

这场战役中,老百姓的力量也让我大为震撼。

那些推着小推车的老百姓,就像一股洪流,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输送物资。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民心所向吧。

老百姓知道,解放军是为了他们好,所以才会这么拼命地支持。

这就好比你有一群忠实的粉丝,不管你干啥,他们都在背后支持你。

这时候我就想,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有时候都太冷漠了,要是大家都能像当时的老百姓一样团结一心,那还有什么事办不成呢?淮海战役,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精神上的胜利。

它让我看到了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这些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可不能辜负他们,要好好地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可不能整天浑浑噩噩的,像个没头的苍蝇。

不然的话,怎么对得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英雄们呢?《淮海战役观后感》篇二《淮海战役观后感》看完淮海战役,我整个人像是被大锤猛击了一下,满脑子都是那惨烈又壮观的画面。

《淮海战役》电影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淮海战役》电影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淮海战役》电影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大家有没有观看过电影淮海战役,那么大家有没有写过关于淮海战役的观后感?以下是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淮海战役观后感范文(一)这天,我和爸爸观看了《淮海战役》这部电影。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解放军在碾庄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

解放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解放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

解放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陈官庄,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

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1949年1月,解放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

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宏伟壮大的战争场面所震撼,让我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向前的精神更是无时不刻激励着我,其中有好几个镜头让我落泪了,一个是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条河,那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

另一个是一个营长在冲锋路上一连牺牲了6个通讯兵,最终自我也牺牲了。

回想起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让自我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想想当初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看看自我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让我难以平静,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自我真是无比幸福。

我们仅有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对得起为我们这天而牺牲先辈们!淮海战役观后感范文(二)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最关键一战,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与刚结束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围绕徐州、宿县、蚌埠这三个中原古战场展开了生死搏杀!一边是有先进的美式装备且占有后勤保障优势的王牌嫡系,一边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

观《淮海战役》电影有感(范文)

观《淮海战役》电影有感(范文)

观《淮海战役》电影有感(范文)第一篇:观《淮海战役》电影有感(范文)观《淮海战役》电影有感作为《大决战》系列的第二部,本片延续了同系列电影气势恢宏的特点。

黄维兵团登场时,使用了长达一分钟左右的航拍全景式镜头,充分表现了黄维兵团的规模。

而聚歼黄维兵团的那场战斗,同样使用了长时间的航拍。

电影从大处着眼,一些历史细节上也未放松,比如黄维兵团被围时,曾将卡车装满土摆成一线,以抵挡子弹,在影片中亦有显示。

电影中还展示了解放军自行研制的一种土火炮—飞雷。

电影使用大篇幅表现了解放区人民群众冒着国民党狂轰滥炸,对解放军的大力支持,同时客观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内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比说明了战争胜负的客观性。

电影把主要重点放在对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对战争氛围的渲染上,通过作战双方的备战过程,战略谋术的对比,体现了两个政党两个军事集团的斗智斗勇。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决定解放军胜利的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战争过程最惨烈,战术运用最充分的一场战役。

淮海战役的基本过程如下: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

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

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

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

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

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之一。

大家看完淮海战役相关影片,有何心得呢?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淮海战役观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淮海战役观后感篇一从任何角度来讲,大决战三部曲都是中国战争电影的巅峰。

虽然风格上市延续苏联式的领导开会+大场面战争。

但是大决战系列确实把这种模式做到了最好。

从全景表现战役的角度来看,这种形式远远超过珍珠港式的小人物折射大历史那种效果。

淮海战役作为第二部,也是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实力最接近的一次战役,精彩程度那是不用多说的。

大决战系列中最大的几个长镜头基本上都是本片的,一个是黄维的18军行军,一个是双堆集围歼18兵团,两个长镜头都气势十足,波澜壮阔。

从细节上说,国公双方的将领都描写的非常出色。

粟裕那种大将风范,黄百韬那种忠诚,杜聿明那种无奈,邱清泉那种跋扈,都非常出色。

对于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对于支前民工的描写也不错。

缺点也有,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表现总攻双堆集伤亡过大,陈毅视察丧葬点一场,煽情有些用力过度,现在看起来有些矫揉造作之感。

毕竟双方都是中国人,普通士兵的死其实都是挺无奈的。

另一个就是在道具使用单个,不知为什么,这一集中数次出现了56冲锋枪的镜头,特别是王学圻扮演的三营长还有个手持56冲锋枪射击的特写镜头。

淮海战役观后感篇二前几天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纪录片《淮海战役》,给人以极大的思维冲击,都说商场如战场,从这次经典的重大战役中让我学到了两个道理:一、棋在局外,胜利的趋势不可阻挡淮海战役的过程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无论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还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

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可以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后勤供给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不论是实力对比还是民心向背,共产党都占据了上风,应该说胜利已经是一种必然。

由此想到我们的项目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对于整体局势的把握,行业的大环境、地块的发展趋势、建筑规划设计、集团品牌口碑积累,种种局外因素已经决定了项目的走向,成功绝不是依靠几次开盘活动、几个创意广告就可以的。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淮海战役观后感4篇淮海战役观后感16月18日我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淮海战役,我深感此次参观学习,对于发扬革命传统,摆正心态,对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好处。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

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并且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还占有后勤保障优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并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

条件相差悬殊。

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最终夺取了战役的伟大胜利。

回想起纪念馆中的一幅幅画面,一组组的文字介绍,至今让我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其中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一条河,那时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

战士们顺利的透过了大河,取得了总攻的胜利。

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团职干部有的年仅24岁。

24岁正是花季的年龄,正是此刻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无忧无虑上大学的时候,而他们却为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

想想当初革命先辈们,看看自我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我们此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时常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们,我们就应知足、惜福。

摆正自我的心态,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生活才能对得起为我们这天而牺牲的先辈们!我们要学习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全局观念,坚决维护和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继承和发扬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革命精神,持续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那样一股革命热情,那样一种拚命精神,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素有破除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让我们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发扬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的“亮剑”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三规”和《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实施细则》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文件,增创诚信计生先进县市,以“亮剑”的精神打一场计划生育的淮海战役,开创人口计划生育的新局面。

大决战淮海战 役观后感

大决战淮海战 役观后感

大决战淮海战役观后感《大决战淮海战役观后感》最近看了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心里那叫一个震撼!淮海战役,那可是一场规模巨大、战况激烈的大战役。

看着荧幕上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场景,我仿佛被一下子拉回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代。

战场上,炮声轰鸣,子弹呼啸。

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他们的身影坚定而无畏。

每一个冲锋的瞬间,每一次呐喊,都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坚定和对胜利的渴望。

我看到一位年轻的战士,他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决绝。

他在冲锋的时候,不小心被炮弹掀起的泥土埋了大半截身子,可他硬是挣扎着爬了出来,继续向前冲。

他的军装已经破烂不堪,身上满是尘土和血迹,但他的步伐却没有丝毫的犹豫。

还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一片废墟之中,一位排长带着他的战士们坚守着阵地。

敌人的进攻一轮接着一轮,炮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排长的嗓子都喊哑了,可他依然不停地指挥着战斗。

战士们有的受了伤,但只要还能动,就坚决不离开阵地。

其中有个小战士,胳膊被弹片划伤了,鲜血直流,他就随便扯下一块布条简单包扎一下,又继续投入战斗。

这场战役中,后勤保障的同志们也让我特别感动。

那些乡亲们,推着小车,挑着担子,冒着炮火给前线的战士们送粮食、送弹药。

有一位老大娘,自己家里都没多少粮食了,还把省下来的粮食全都送到了前线。

她一边走一边说:“孩子们在前面拼命,咱可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打仗。

”看着这些画面,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那些战士们,他们也是普通人啊,他们也有父母亲人,也渴望过着平静的生活。

但为了国家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斗中,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

每天可以安安稳稳地工作、学习,不用担心炮火的威胁,不用担心吃不上饭。

这一切,都是那些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的英雄们。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工作,好好学习,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观《淮海战役》有感优秀范文5篇

观《淮海战役》有感优秀范文5篇

观《淮海战役》有感优秀范文5篇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以下是小编整理观《淮海战役》有感的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这天,我和爸爸观看了《淮海战役》这部电影。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解放军在碾庄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

解放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解放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

解放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陈官庄,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

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1949年1月,解放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

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宏伟壮大的战争场面所震撼,让我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向前的精神更是无时不刻激励着我,其中有好几个镜头让我落泪了,一个是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条河,那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

另一个是一个营长在冲锋路上一连牺牲了6个通讯兵,最终自我也牺牲了。

回想起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让自我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想想当初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看看自我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让我难以平静,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自我真是无比幸福。

我们仅有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对得起为我们这天而牺牲先辈们!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最关键一战,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与刚结束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围绕徐州、宿县、蚌埠这三个中原古战场展开了生死搏杀!一边是有先进的美式装备且占有后勤保障优势的王牌嫡系,一边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海战役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淮海战役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淮海战役观后感
前几天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纪录片《淮海战役》,给人以极大的思维冲击,都说商场如战场,从这次经典的重大战役中让我学到了两个道理:
一、棋在局外,胜利的趋势不可阻挡
淮海战役的过程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无论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还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

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可以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后勤供给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不论是实力对比还是民心向背,共产党都占据了上风,应该说胜利已经是一种必然。

由此想到我们的项目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对于整体局势的把握,行业的大环境、地块的发展趋势、建筑规划设计、集团品牌口碑积累,种种局外因素已经决定了项目的走向,成功绝不是依靠几次开盘活动、几个创意广告就可以的。

二、人改变不了结果却可以影响进程
共产党军队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表现是精彩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在商场上学习的,虽然胜利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可以取得这样精彩、高效的胜利则是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的成果,是我们在项目营运中要积极运用学习的。

情报=市场调研
情报工作方面的成功,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地下党渗透到国民党内部高层,把情报做到准确详尽,无疑为共产党夺取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

正是基于情报数据的全面、正确、及时,才可以制定出完美的计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战役部署=项目计划
从首先打黄伯韬兵团,再打黄维兵团以及最后围歼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每一步都是共产党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国民党则是步步受制,十分被动。

可以说取得战役成功的完美计划是经过周密思考,反复推敲,精心组织的。

团队作战协作=项目人力+行政+财务
淮海战役过程中最明显的对比就在于团队作战协作,人事调配上,共产党军队可以做到临阵换帅而军心不动,国民党军队却派系林立、勾心斗角、相互诬陷争宠;后勤保障上面,共产党军队统一调配、自力更生而毫无怨言,国民党军却是为争抢补给大打出手、战争中还私藏物资兵力;战斗管理上,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前仆后继不顾生死,国民党军却不听指挥、见死不救。

正是这一系列的对比才使淮海战役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悬殊的胜负差距。

战时宣传=广告
共产党军队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老百姓宣传共产党的理想,采取一些政策和口号诸如“打土豪、分田地”等来取得中国广大穷苦大众的热烈响应和拥护。

从现在的营销角度来看,无论是宣传的手法还是内容都是符合当时老百姓的信息接收方式和心灵渴求的,这种成功的宣传为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客户者得天下。

军队政治思想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共产党是有崇高理想的,那就是打倒剥削阶级,解放被剥削阶级,共产党的军人为了理想,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

正是由于军队思想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截然相反。

只有具有共同目标,而且目标是积极向上的一群人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开创出惊天动地的伟业。

总之,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给了我们必胜的信念!集团公司对于徐泾项目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我们要迎接挑战和压力,用整个项目团队的力量去影响进程,取得徐泾项目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