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合集下载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农业地域的形成 与发展课件
目录
• 农业地域概述 • 农业地域发展历史与现状 • 农业地域形成因素分析 • 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 农业地域发展策略与措施 • 农业地域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农业地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特性的农业生产区域。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政 策等社会经济条件也是影 响农业地域形成的重要因 素。
技术条件
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可 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农业 地域。
02
农业地域发展历史与现状
世界农业地域发展历史
原始农业阶段
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 为生,农业生产活动简单, 无固定农业地域。
要。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农产品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 规模。
交通
交通设施的便利程度影响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成 本。
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对农业生产效率有重要 影响。
技术条件
农业技术
耕作技术、灌溉技术、施肥技术等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畜牧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 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 根廷等国。
乳畜业
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 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主要分布在北 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特点
地域性、综合性、稳定性、独特性。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一、农业地域的形成1.自然条件:农业地域的形成首先要依赖于自然条件,包括土壤质量、气候特点、水资源等。

例如,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和充足的水资源对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2.人文因素:农业地域的形成还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分布、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

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农业发展较为发达,技术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农业生产效率更高。

二、农业地域的发展1.农业发展的阶段:农业地域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过程。

传统农业主要以手工耕种、粗放经营为特点,生产效率较低;而现代农业则以机械化、规模化和科技化为特点,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2.农业专业化:农业地域的发展还表现为农业专业化趋势加强。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农业生产逐渐从综合经营向专业化分工发展。

不同地区专门从事一些特定的农业生产,如粮食种植区、蔬菜产区、果树种植区等。

3.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地域的发展还伴随着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壮大。

农业产业链包括种植、养殖、加工、批发和零售等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对农业地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协同推动。

三、农业地域的区域差异1.物质基础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如土地质量、气候特点、水资源等,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农业地域的发展。

例如,北方地区的农业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而南方地区的农业以稻米、油菜等作物为主。

2.经济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这也影响了农业地域的发展。

发达地区通常拥有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农业生产效率更高;落后地区则相对滞后。

3.政策差异:不同地区的农业政策也会对农业地域的发展产生影响。

政府在土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会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方式和效益。

总结起来,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是受到自然条件、人文因素、农业发展阶段、农业专业化、农业产业链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

同时,不同地区之间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政策差异也会造成农业地域的区域差异。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共20张PPT)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共20张PPT)

...... .............
注意 1.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 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有关。 2.对农作物品质造成影响的是气温日较差,而不是气温年较差。
(2)社会经济因素 现.代.农.业.发.展.中.,社. 会. 经. 济. 因. 素. 是. 影. 响. 农. 业. 区. 位. 选. 择. 的. 主. 导. 因. 素. 。
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 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 下图所示:
3.区别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 区域农业发展受到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只有把影响农业的因素考虑 周到,分析农业发展条件才会具体全面。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考纲要求 1.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通过案例,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及乳畜业的
优势区位条件及特点。 3.比较分析四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地理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地理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生态环境因素:水资源短 缺、土壤退化、生物多样 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对
农业地域的影响
解决农业地域问题的对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 提高科技水平: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等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 加强市场开发:拓展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添加 标题
按照农业经营方式分类: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集约农业、生态农业等
添加 标题
按照地形地貌分类:平原农业、山 地农业、丘陵农业、高原农业等
添加 标题
按照水资源条件分类:灌溉农业、 旱作农业、水田农业等
添加 标题
按照农业科技水平分类: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智能农业等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
热带雨林农业: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种植 热带作物
04
农业地域的发展
农业地域发展的意义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农业地域的发展, 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 源,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地域的发展可以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农业地域的发展可以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改善农民的生活质 量。
保护生态环境:农业 地域的发展可以采取 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 式,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地域的特点
自然条件:气候、土壤、 水源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地 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劳 动力、科技、政策等社会 经济因素对农业地域的形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
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 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若水源得到满足则限 制因素变为主导因素。
[例1]
(2011·新课标全国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
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 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 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 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 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 D )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
( A )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
④湿地萎缩,牧
增强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1)大范围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要从农产品生产特点、 质量要求和营销的特殊需求条件来分析。具体分析
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 社会 、 经济 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 业生产地区。 2.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 结构 、 经营方式 、
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3)形成条件: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C.劳动生产率较高 ( D ) B.科技投入较大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与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3、农业地域: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4、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主要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5、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6、大牧场放牧业: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阿根廷(这两个国家牧牛为主)、澳大利亚、南非(这两个国家主要是养羊)等国;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草类茂盛,距海港近。

改良措施:改善交通,种植饲料,培育良种牛,开辟水源等。

7、乳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比较发达地区: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区位特点:多分布于大城市的郊区。

区位:一般来说,人类行为场所选择的地点称之为区位。

它主要反映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位置;二是指布局。

区位因素:人类活动有不同的类型。

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等,这些活动都会受到这种或那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就是区位因素。

比如,农业需要光热水土、生产资料、劳动力、技术、市场与交通等等。

通过归纳,我们大致将区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选择:农业活动是人类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只有在最佳场所活动,人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益,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高一地理知识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高一地理知识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高一地理知识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1、(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水稻生产分布于季风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说明了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江西泰和县的千烟洲的立体农业说明了地形、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变迁说明市场和政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在该国的东南和西南,东南部被称为墨累达令盆地。

该国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出口国。

2、(1)季风水田农业该种植业作物主要是水稻,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农业,主要分布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区位条件季风区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劳动力丰富、人均耕地少,粮食需求大、水稻单产高。

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这些国家一般是家庭经营。

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这类农业,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

3、(1)大牧。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农业发展的形式、特征和地理位置,在一定的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地域单位。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是基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历史因素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历史因素是农业地域形成的重要因素,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传统习惯的影响。

中国自古就有“熟地易耕,生土难耕”的习惯观念,而且在传统习惯下,农民往往倾向于在自己的祖居地定居和开发农业,这在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影响。

2.历史文化的影响。

不同历史文化区域的农业地域特点不同。

例如,南方早稻和北方秋收风俗的区别,它们的种植和生产方式、技术都是因为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造成的。

3.政治、战争的影响。

在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治、战争等因素也起着很大的影响。

战乱之后,自然灾害加重,种植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自然因素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要素的作用。

不同的水源、河流、山地和土质给不同的地方带来了农业的发展巨大差异。

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华北平原地区的气候和土地性质就决定了它们的主要农作物和产业的差异。

2.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例如,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都会对当地的农作物和农业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经济因素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地域市场、消费需求的影响。

各地的市场条件和消费习惯不同,所以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的类型和数量都不同。

2.资金、技术和设备的不同。

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不同地方的资本、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设备水平也是影响农业的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课时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 (一)农业生产活动
1.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实例:
A 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B 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2.农业的特点:
(1)季节性(周期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2)地域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注意:理解农业生产特点的关键是理解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时间规律性。

同时要注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有所减弱。

实例:
水热配合好的平原、三角洲地区——种植业→充分利用水热资源 多数山区——发展林业→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地区——发展牧业→垦荒种田会引起土地荒漠化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的地区——不能围湖造田→阻塞水道,洪水泛滥
3.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
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
密集农业(集约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
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生产方式。


自给农业: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
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般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和禽
原始农业
按农业的发展历史分 传统农业
按投入多少分
按产品用途分
现代农业
(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的区位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