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机车车辆论文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毕业论文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现代化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管理研究摘要:随着铁路运输交通的不断发展,铁路机车车辆保养维修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化铁路机车车辆的保养维修需要符合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要求。
该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介绍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分析现代化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管理的机遇与挑战;(3)针对现代化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管理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管理、现代化正文:一、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铁路机车车辆保养维修是指为保证铁路机车车辆的正常运行,严格遵守保养维修规定,保证铁路机车车辆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随着铁路机车车辆的不断发展,维修保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当时由于铁路交通技术落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多种因素,导致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存在大量问题。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加大力度对铁路交通发展的投资,也逐步完善了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的体系。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和投入使用,铁路机车车辆的维修保养要求也越来越高。
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所需的专业技能、工具和设备也不断升级。
现代化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需要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和高精度的仪器来进行操作。
因此,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是保证铁路运输顺利进行的关键。
2.管理规范化:现代化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保证保养维修符合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从而提高维修保养的质量和效率。
铁路部门需要制定详细的维修保养规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确保维修保养无误。
3.设备更新换代:现代化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保养需要更新、更新换代的设备和工具,以确保维修保养的准确性和效率性。
铁道机车论文总结范文

一、蒸汽机车时代
1. 蒸汽机车起源于英国,由史蒂芬孙在1814年发明。
1938年,英国的4-6-2 Mallard号蒸汽机车创下时速203公里的速度纪录。
2. 蒸汽机车在中国的发展:1952年,四方机车车辆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解放型蒸
汽机车。
此后,四方、大连、唐山、大同等机车车辆厂陆续生产了近万台蒸汽机车。
3. 蒸汽机车在中国铁路运输中的地位:蒸汽机车一度成为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牵
引动力。
4. 蒸汽机车的衰落:20世纪中叶,内燃机车逐渐取代蒸汽机车。
1988年,大同机车厂停止蒸汽机车生产,标志着中国蒸汽机车制造史的结束。
二、内燃机车时代
1. 内燃机车在20世纪中叶开始取代蒸汽机车,成为铁路运输的主要牵引动力。
2. 中国内燃机车的发展:中国自主研发的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进口机车,满足了
国内铁路运输需求。
三、电力机车时代
1. 电力机车在20世纪后半叶开始普及,以其高效率、低能耗、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铁路运输的主力。
2. 中国电力机车的发展:中国自主研发的电力机车在技术、性能等方面取得了显
著成果,部分型号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未来发展趋势
1. 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铁路机车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
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2. 绿色环保:铁路机车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实现绿色
环保。
3. 国际化:中国铁路机车将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总之,中国铁路机车从蒸汽机车时代到电力机车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铁路机车将继续创新,以满足国内外铁路运输的需求。
机车车辆毕业论文

机车车辆毕业论文机车车辆毕业论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机车车辆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因此,对机车车辆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机车车辆的发展历程机车车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蒸汽机车时代。
当时,蒸汽机车作为最早的机车车辆,被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中。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蒸汽机车逐渐被内燃机车所取代。
内燃机车以其高效率、低污染和灵活性等优势,成为现代机车车辆的主要形式。
二、机车车辆的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车车辆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之一是电力机车的出现。
电力机车通过电能驱动,具有零排放、高效率和低噪音等优势,成为未来机车车辆发展的重要方向。
另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为机车车辆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机车车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运行效率,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出行体验。
三、机车车辆的应用前景机车车辆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
机车车辆可以提供高效、快速的城市交通服务,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其次,机车车辆在货运领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速铁路、货运列车等机车车辆的应用,可以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机车车辆作为旅游交通工具,可以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旅行体验,推动旅游业的繁荣。
四、机车车辆的挑战与对策然而,机车车辆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能源问题是机车车辆发展的重要难题。
传统的内燃机车依赖于石油等化石能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发展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
其次,安全问题也是机车车辆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
机车车辆的运行速度较快,对安全性要求较高。
铁道机车车辆毕业论文

铁道机车车辆毕业论文铁道机车车辆毕业论文近年来,随着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铁道机车车辆的研究和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机车车辆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因此,铁道机车车辆的研究成果对于铁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车车辆的发展历程铁道机车车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最早的蒸汽机车是由英国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于1814年设计制造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推动,机车车辆的设计和制造逐渐趋于成熟。
20世纪初,内燃机车开始逐渐取代蒸汽机车,成为主要的牵引力源。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力机车也逐渐成为铁路运输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新能源技术的兴起,如氢燃料电池机车和电动机车等,也为机车车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机车车辆的关键技术1. 牵引力和牵引效率机车车辆的牵引力和牵引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牵引力取决于机车车辆的动力装置和传动系统,而牵引效率则与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和轮轨摩擦等因素有关。
为了提高牵引力和牵引效率,需要不断改进机车车辆的动力装置和传动系统,并优化车辆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2. 安全性和可靠性机车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
为了提高机车车辆的安全性,需要加强对车辆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研究,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失控或事故。
同时,还需要提高车辆的故障诊断和预防能力,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故障,保证车辆的可靠性。
3. 节能环保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成为机车车辆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优化车辆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可以降低铁路运输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还可以引入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和风能等,为机车车辆的动力供应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三、机车车辆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机车车辆的发展方向将呈现以下趋势:1. 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机车车辆将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论文

摘要介绍了应用于铁道机车车辆上的液压制动机的原理、特点和关键技术,对国内外铁道机车车辆采用液压制动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液压制动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液压制动;铁道车辆;发展目录1.液压制动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3)2 国内外液压系统现状 (4)2.1液压制动的产生 (4)2.2日本高速动车组采用的液压制动机 (4)2.3德国的克诺尔制动机 (5)2.4磁浮列车液压制动机 (5)结论 (5)参考文献 (5)铁道机车车辆液压制动机及其国内外发展,列车运行速度越高,对车辆设备小型化、轻量化及制动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要求越高。
采用液压制动机来代替传统的空气制动机,可以在确保具有与空气制动装置相同可靠性的条件下实现小型化、轻型化,同时由于液压系统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可取消防滑器,并比空气制动系统具有更好的防滑性能。
为了适应高速机车车辆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整体技术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液压制动方式进行了研究,成为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机电和自动控制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及新材料、新工艺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液压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密封材料性能的提高、液压件微型化以及高可靠性和适用性等,都给机车车辆制动系统采用液压技术创造了条件。
1 液压制动的组成及基本原理液压制动系统一般是由油泵,蓄能器,电磁控制阀以及基础制动装置等部件组成。
可以看出,整个液压制动系统按照功能来分,可以分为微机制动控制器(MBCU)、电液制动装置及基础制动装置。
微机制动控制器(MBCU)的工作原理与空气制动机基本相似,以接收常用制动指令、紧急制动指令、电气制动反馈、ATC信号等输入,经过计算机处理,输出常用制动指令、紧急制动指令来控制相应电磁阀,完成制动力的控制。
除此之外,它还要控制液压系统的驱动和控制,如油泵的起停控制,以及整个液压系统的状态检测等,如液压系统的各种传感器反馈信息。
电液制动装置由电机、油泵、蓄能器、常用制动压力控制、紧急制动压力控制和油箱组成。
机车车辆论文

机车车辆论文机车是一种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两轮或三轮摩托车型号。
早期的机车,特别是蒸汽机车,用于铁路运输,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机车更常见于摩托车以及重型运输车辆中。
本文将探讨机车车辆的设计、性能和功能,并讨论其对现代交通运输的影响。
首先,机车的设计是基于优化性能和舒适性,以便在不同道路和地形条件下提供高效的驾驶体验。
机车通常采用轻便化的结构,用铝合金或钢材制造,以减轻整车重量。
此外,机车的外观设计经过精心研究,以确保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并减少污染。
其次,机车的性能对于驾驶者而言至关重要。
高性能的发动机使得机车能够迅速加速并达到高速,从而提供更好的操控和驾驶体验。
此外,优秀的制动系统、悬挂系统以及轮胎设计可提高制动和驾驶的稳定性。
机车的刹车距离通常较短,这是因为其较小的车身和低重量使得驾驶者能够更快地反应并停止车辆。
除了性能,机车还具备丰富的功能。
现代机车常配备数字仪表盘,显示驾驶者需要的重要信息,如车速、油量和里程数等。
一些高端机车还可以通过蓝牙技术与智能手机连接,提供导航、音乐和电话功能等。
此外,机车通常具备储物空间,使驾驶者能够携带物品,并在长途旅行中获得更大的便利。
机车在现代交通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具有很高的燃油效率,使得大量的人群选择使用机车作为他们的交通工具。
机车的小巧身材使其能够在城市拥挤的道路上轻松穿行,避免了交通拥堵带来的浪费时间。
此外,机车还能够在繁忙城市中寻找并占据较小的停车位。
这减少了寻找停车位的时间和麻烦,提高了交通效率。
然而,机车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最大的问题是安全性。
机车提供的防护只有限制,驾驶者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并面临更高的风险。
在城市道路上,驾驶者与其他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提高机车驾驶者的安全意识,并鼓励其他车辆尊重机车。
综上所述,机车是一种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两轮或三轮摩托车型号。
它们的设计、性能和功能经过精心设计,以提供高效、舒适的驾驶体验。
铁道机车车辆论文

铁道机车车辆论文铁道机车论文铁道机车车辆论文浅谈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摘要]项目教学法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机车车辆专业是一个对操作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在机车车辆专业教学中引进项目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今后能更快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关键词]机车车辆项目教学法实施机车车辆专业是一个对操作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是与社会实际职业岗位联系密切的专业。
学生如果不能真正对机车设备进行操作,没有实际检查、检修和机车操纵的经验,就根本谈不上掌握机车车辆的专业技术。
所以,要真正使学生掌握掌握机车车辆的专业技术,一方面要具备机车车辆实验实习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要有适合学生最大限度理解和掌握机车车辆专业技术的教学方法。
1.机车车辆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分析目前,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
说其不佳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指学生很难按要求完成教材包含的学习内容,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二是指学生所学习的最终效果不能满足社会相关职业岗位的需要。
学生为什么不能在规定的课时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识规律进行教学。
二是教师没有根据Japan guard and sui, respectively stationed counties songling, shengze, ping Wang, zhenze town and transport hub, building positions, establishment of mantell,implementing dots occupation. Then in other towns and large rural areas without the enemy garrison. Local over-abundance guerrillas in Wujiang, in which famous Cheng Wanjun, Zhao Anmin force in Taihu Lake area,strict area of Zhu Xi's Tomb, Wuzhen, Wang Hesong forces north, luqu,Lili forcefully Hao Daosheng, Chen Ayou Yixing troops each for the party. The first half of 1938, third war zone Commander of the Kuomintang and Chairman of the Jiangsu Province, Gu zhutong, appointed commander Cheng Zeren Shen Liqun and against self-defence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去实施教学。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15篇(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15篇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铁道车辆专业论文摘要: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是针对铁路运输特种行业的特殊专业,其专业应用领域可以推广到国有铁路运输、地方铁路运输、大型厂矿集团拥有自有铁路的运输等部门。
近几年,各用人单位需求量大,订单多,出口畅,但是在这种高的就业率下却往往容易忽视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现场作业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使之培养的人才充分满足现场需求,这样才能保持专业长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铁道车辆专业铁道论文铁道铁道车辆专业论文: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摘要: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颇为紧要的任务。
本文对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1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实践教学已成为适应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学模式。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主要面向铁路机车车辆运用部门一线岗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
然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发在实践层面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部分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由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高,学校经费往往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3)由于实训项目设计不科学,与现场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在实践教学中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4)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跟不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又不明确,使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5)“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因素,实践教学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操作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实践项目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电力机车及动车组介绍陈述明(车辆工程13级3班)学号:20131310010340摘要:电力机车是指由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机车。
电力机车因为所需电能由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接触网或第三轨供给运行中的电力机车,所以是一种非自带能源的机车。
电力机车具有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牵引力大、速度快、整备作业时间短、维修量少、运营费用低、便于实现多机牵引、能采用再生制动以及节约能量等优点。
使用电力机车牵引车列,可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承载重量,从而大幅度地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和通过能力。
动车组是有动车的车辆组:个别的为纯动车组,普通类型的是动车和拖车的组合。
带动力的车辆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
动车组还可分为动力集中式和动力分散式。
动车组技术源于地铁,可两头开。
关键词:电力机车工作原理,主要特点,技术参数动车组的主要参数(电力机车)一.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1.电力机车的工作过程牵引变电所输出的高压交流电送到接触网以后,由机车受电弓和接触线接触引入机车,机车电流经过主断路器、高压电流互感器,到机车变压器高压绕组,再经过低压电流互感器、车体、接地电刷、车轴、车轮到轨道,然后经轨道、大地等流回牵引变电所。
其中,机车变压器将高压交流电变为低压交流电,再经过整流器组整流后变为直流电,供给牵引电动机,牵引电动机得电旋转,其转轴输出的机械功率通过齿轮传动装置传递给轮对,轮对作用于轨道,轨道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轮对,从而形成牵引力,牵引列车运行。
2.电力机车的主要特点(1)可广泛利用多种一次能源如可以由热力、水力、天然气甚至于地热、原子能、太阳能等转换而来,只要有相应的发电站,便可以利用相应的能量。
(2)功率大由于在电力机车上没有产生能量的装置,也没有燃料储备,因而在同样的机车重量下,其功率要比自给式机车大。
机车按单位重量所具有的功率称为机车的比功率,这是衡量机车技术水平的一个标志。
目前电力机车的比功率一般达到40-60kW/t。
(3)速度高由于电力机车功率大,因而可以获得较高的速度。
目前,一般客运电力机车运行速度已达160-200km/h,货运电力机车也达到120-140km/h。
随着新型机车的不断出现,电力牵引的高速动车运行速度已达到300-400km/h。
(4)效率高电力机车本身的效率为80%-85%o但考虑到整个电力牵引系统,其平均效率则不是固定的,它与供电系统的电能来源有关,在由水力发电站供电的情况下,电力牵引的效率可达到60%-70%。
(5)过载能力强机车在起动、牵引重载列车和通过困难区段时,具有一定的过载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非自给的电力机车,其能量是来自较强大的供电系统,因此机车的过载能力仅受牵引电机的限制,而牵引电机的过载能力是较高的。
(6)运输成本低电力机车检修工作量小,维修周期长,每两次大修之间运行公里数为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的2倍。
由于电力机车运输能力的增加,足以补偿电气化初期投资,所以铁道电气化长远经济效益好。
(7)司机劳动条件好,无烟气排放污染电力机车不冒烟,不排废气,通过长大隧道时,乘务人员和旅客可免受烟气之苫,从而也为广大旅客创造清洁的旅行条件。
此外,电力机车可以将接触网电能转供列车使用而不影响牵引功率,不用装设车下柴油发电机组,也不用发电车,提高列车的舒适度和经济性。
(8)不受外界条件限制在山区和高寒地区电力机车功率发挥更好。
二.电力机车的技术参数以SS9型电力机车为例SS9型电力机车编组型式:8辆编组,可两编组连挂运行动力配置:(3M+1T)+(2M+2T)车种:一等车、二等车、酒吧坐车合造车定员(人):602+2(残疾人)客室布置:一等车2+2、二等车2+3最高运营速度(km/h):250(具备提速到300km/h的条件)最高试验速度(km/h):250适应轨距(mm):1435适应站台高度(mm):500~1200传动方式:交直交牵引功率(kW):5500编组重量及长度:211.5m,451t车体型式:大型中空型材铝合金车体气密性:车内压力从4kPa降到1kPa时间大于40s头车车辆长度(mm):27600中间车辆长度(mm):25000车辆宽度(mm):3200车辆高度(mm):4270空调系统:车顶单元式空调系统转向架类型:二系空气弹簧摇枕转向架转向架一系悬挂:双组钢弹簧双转臂定位+液压减振器转向架二系悬挂:空气弹簧+橡胶堆转向架轴重(t):≤17(动)/16(动)转向架轮径(mm):890/810转向架固定轴距(mm):2700受流电压:AC25kV,50Hz牵引变流器:IGBT水冷VVVF牵引电动机:550kW启动加速度(m/s2):0.5制动方式:直通式电空制动,备用自动空气制动紧急制动距离(m)(制动初速度200km/h):≤2000辅助供电制式:三相AC380V 50Hz DC24V(动车组)一.动车组的主要特点传统的列车是由有动力的机车和没有动力的客车组成的车列,在到达车站和从车站出发时,要反复进行列车和机车的编挂。
而动车组概括地讲,是自带动力、固定编组、能够两端都可以驾驶的配备现代化服务设施的旅客列车的单元。
我们通常看到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其动力装置都集中安装在机车上,在机车后面挂着许多没有动力装置的客车车厢。
如果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便叫做动车。
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
带动力的车辆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
单纯就原理来讲,动车组不比传统列车更有优势,反而增加了编组和维护上的麻烦。
但在实际应用中,具体车型与具体应用环境的恰当结合能让动车组拥有传统列车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当然,也有配置与现实脱节的失误。
具体到中国,动车组一般具有加速能力强、爬坡能力强、换向方便等优点。
1.加速能力强这个优点来源于较大的动拖比。
做同重量折算,在功率充足和功率输出控制合理的情况下,动拖比越大,列车可发挥的牵引力越大。
在中国,常规的传统客运列车一般是一台机车牵引大编组客车,机车88吨或132吨,客车编组880吨~1100吨,动力集中,动拖比非常小,导致列车可发挥牵引力很小;而动车组多为动力分散,即使偶有动力集中型号,其动拖比仍然大于传统的大编组客运列车。
这同时导致两个特征:动车组加速能力更强。
加速能力强,列车出站或通过限速缓行区段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运营速度,这个优点能带来一系列好处。
对于乘客,这意味着最高限速相同的动车组在同样长的运行时间里能停靠更多车站,方便出行,或者在线路良莠不齐时旅行时间比传统大编组客车更短。
对于调度部门,这意味着列车起动、加速附加时间少,更容易调度,更容易提高铁路的运用效率。
对于生产厂家,这意味着不必为了保证列车平均速度而拼命挤提高列车最高允许速度的独木桥——这同时节省了造车成本和修路成本。
2.爬坡能力强这个特征在上以特征中已附带提及,同样来源于大的动拖比。
强动力分散列车在功率充足的情况下能在2%的连续坡道上仍然能保持准高速甚至高速运行的能力,而弱动力分散系只能小碎步上去,动力集中系甚至连起步都很困难,启动了也只能慢慢往前蹭。
中国入围的高速列车都是强动力分散动车组,强悍的爬坡能力和坡道保速能力为高速铁路的选线提供了极大便利,能有效降低线路修建与维护成本。
中国传统列车和自主研发的动车组均因动拖比或功率不足而不具备在连续大坡度线路上以高速或准高速通过的能力,所以这一块市场由仅靠技术和合资技术填补。
3.换向便利中国的传统列车,运营中的换向步骤是“进站停车-摘除前端机车-列尾重新挂上机车-再次开出”。
而动车组,只要仍然保持在正常的成组运营状态,则列车两端必然由司机室,每个司机室都可以操控整列车上的动力与制动设备,换向时只需要司机前往列车另一端的司机室。
这省掉了机车调车作业的步骤,从而节省了换向时间,也减少了车站线路被机车调车占用的时间,还降低了因摘车、挂车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几率。
二.动车组的主要参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动车比电动机车跑得快?主要原因就在于动力的分配上。
我们通常看到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只有车头有动力。
如果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便叫做动车。
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编成的,现在普遍采用的是8节一组。
动车组在工作过程中,有两种牵引动力的分布方式:一种叫动力分散,一种叫动力集中。
所谓动力分散就是动力装置分布在列车不同客车上,可以实现较大的牵引力,并可实现灵活编组。
即使动车组中某一节动车的牵引动力发生了故障,对全列车的牵引指标影响也不是很大。
所谓动力集中就是动力装置集中安装在2节至3节车上,检查维修比较方便,并且机车电气设备的总重量小于动力分散动车组。
电力(内燃)机车和动车组的动力比较,用到平时的组织建设与发展之中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单位的领导就是车头,单位中的每一个成员就是车厢,铁轨就是设定的发展方向。
在单位的发展方向清晰的前提下,一个动力足、干劲足的领头人,就像那机车的车头一样,能够带着大家一起向前奔。
但光靠领导自己带头是非常吃力的,也跑不快,如果单位中有一部分成员能够和领导步调一致,形成类似“动车组”的动力机制,则这个组织的发展步伐就会迈的更大。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时每一列车厢都自带动力,这样跑起来会更快。
不过,动车组的设计并没有使每节车都安装动力装置,一方面跑的太快铁轨、系统控制等跟不上,二来也会造成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
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建设要与当下的现实相匹配,要在当下的环境中寻找发展的突破点。
这一点是否也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呢?从一个单位的建设来看也是如此,单位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要让全体成员都步调一致,心无二想是不现实的。
关键在于发挥单位中一批骨干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来带动整个组织,推着、拖着,牵引着一起向同一个目标前进。
在行驶的动车上,想到这样一个话题,也是很有意思的。
[1] 莫坚主编.电力机车检修[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12.[2] 程怀汶.电力机车机械部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3] 王冰.电力机车总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4] 丁菊霞, 王凤臣,张华主编,电力机车机械部分[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2.[5] 王学明主编.机车转向架技术[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5.[6] 李凯,再论使用轮轨润滑装置的广阔前景[J];机车电传动;199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