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唱机(留声机)常见问题解答
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

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一唱头位置调校唱头的位置,必须调校在最准确的地方上,角度也一定要准确,否则严重影响重播效果;就算有最高级的转盘/唱臂/唱头的组合,假如唱头的位置调在不正确的地方上,可能只得普通套机音色或甚至更差;要调校唱头,使之在最佳位置和最佳角度,有三个地方是要注意:第一,为了使唱针能完完全全垂直在唱片槽里循迹,或说避免则面循迹误差,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唱头位置,如唱头只能牢牢的装在唱头壳上而又不能移动的话,就要将整支唱臂移前或移后了,量度仪器方面量好采用一些随唱臂或唱盘附送的咭纸,将咭纸的小圆孔套在转盘的转轴功率平放在唱盘执上,咭纸上有两点,分别代表唱片的外围的每一条纹与转至近中心时的最后一条纹,首先将唱针放到最外的一点上,然后在唱头前面观察唱头是否能与点前的横线平行,如出现偏则,就试将唱头的位置移后或移前,以求调在唱头能与横线平行的最佳位置上;以相同的方法再将唱针放在剩下的一点上,同样观察唱头能否与点前的横线平行;如两点都没有问题,唱头移前移后的工夫便大功告成;第二,唱头的方位角是否在水平位置,这个调校更简单,如可以的话,旋转唱头到认为是水平的位置,然后取一面镜子,放在唱盘垫上,再将唱针放在镜上,然后在唱头前看看,镜里唱头的倒影是否与唱头对称,有没有偏向左或偏向右,务求要唱头的倒影与唱头能百分百对称,这样唱头的水平调节工夫便告妥当;水平调节不当,会影响声道分隔能力;第三,最后看看唱头的高度是否正确;唱头的唱针在不加任何针压时,亦即唱臂在完全的平衡状态时,唱针是否刚刚落在唱盘垫之上记着是不是压着唱盘垫,如果不是就要调校唱臂是不能调校高度,但如可能的话,也要将唱臂的高度调节器至最准备的位置;二收紧螺丝当完成唱头的位置调校后,一定要固定它在唱头壳之上,螺丝一定要收紧,好紧;如此音色会靓些,但收紧至什么程度才算理想呢绝对不可以像大水牛一样去扭紧螺丝,因为可能会弄毁唱头的外壳与唱头壳,甚至螺丝扭至那一程度才是理想;建议大家在认为已是扭至最紧最紧时,向后退回1/8转即45度,那点应该是最理想的位置;选择螺丝与丝母也不能马虎,尼龙或塑胶的螺丝的丝母是最差的材料,大家切记不可使用;普通铝质的算是不过不失,但最好还是用一些钢造的螺丝和丝母,效果最佳;将唱头装上唱头壳时,最佳的方法是先将唱头壳除下来,装上唱头后才套回臂管上,但有些唱头壳是与唱臂管连体设计,是不能除下来,这时候便应将唱臂管除下来,才将唱头装腔作势上唱头壳上;这样,唱头的安装工夫便办妥;三循迹力与偏压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原来有很多人仍然不知唱头循迹力的重要性;不是其物理上的影响--这是人所共知;而是它对音色平衡的影响力;只调整循迹力0.05g,也会有可闻的音色分别;基本上低的循迹力会令低频轻而薄,高频光辉;高的循迹力会令低频过重,音色混浊;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合适的循迹力,便有最理想的音色;一些测试循迹力的特别唱片,其实功效不大,因为单是测试某一个频率的循迹力是不准确的,其实不能代表了一段真实的音乐演奏;要测试唱头的循迹力,最好使用一些钢琴音乐或大合唱等,因为假如循迹力不佳时,会很容易听到音色的变化;但要知道循迹力的表现是随着唱针移动至近中心的唱片末段时越入越差,所以不可单试某一段唱片纹;唱片的偏压往往使唱臂受一种向内移动时的向外反压力,引致声道分隔能力变差,而影响音质;和调校循校迹力一样,最好使用音乐的片段来测试,单一频率的测试是没有意思的;增加循迹力会减少垂直循迹角度,相等于将唱臂弄低了;所以增加循迹力会改善音调平衡,但如将唱臂高度轻微校高,就会将定位与生动感变坏,所以如果是减轻循迹力,最好尝试将唱臂高度调低;四唱盘的承托将唱盘放在一个稳阵的地方,是人所共知的知识,最好就是找一张专用来承放唱盘的台去承唱唱盘,例如英国SoundOrganisation的唱盘台;又或可找一张轻但坚固的茶几去承唱盘,虽然是多花一点金钱,但对重播效果有改善也是值得的;如果是将唱盘放在组合柜或其他柜里,应将螺丝转入木板内,但不可整粒螺丝转入木板里,要留下螺丝头暴露于木板上,然后才将唱盘放在板上面,这个避震法据说是一们美国发烧友想出来的计仔,闻说效果倒不错;原理很简单,因为承托唱盘的木板,物理学上是一件低通滤波器,是很容易传导低频的震荡;而选项用轻的材料因为重量是能量储存器,所以材料越轻,其储存的震荡能量便越少;所以材料越轻,其储存的震荡能量便越少;所以将唱盘放在一张大而重的台上或放在摆满唱片的柜里时,会受很大的储存能量影响,使动态减低,音像显得模糊;螺丝的原理是将木板连唱盘与组合柜隔离,所以受到的震荡也减至最少;唱盘受则面传来的震荡,往往是比从垂直传来的震荡大很多,所以在设计唱盘承托器时,最好考虑这个问题,就是尽量避免则面震荡;五唱针清洁不知有多少人知道火柴盒则面的火药面搽唱针,是有最佳的清洁效果,大家不妨一试,但如果因此弄毁心爱的唱针的话,我们恕不负责,因为这只是专家的意见而已如果传统的清洁方法,即用搽涂一些清洁液在唱针上扫几次,清洁液与扫最好用DiscWasherKit;因为它被一致公认为其有基溶济品质最高,短毛唱针扫设计出色而不浪费清洁液,对清除针上的顽积很有效;使用电子唱针清洁器,效果也不错;当唱针放到能活动的垫上时,唱针的污秽便会在垫上,但这类电子唱针清洁器有很多牌子的产品,所以选择时要留有那一款效果比较好,才买那个;清洗唱针时,搽唱针的方向要留意,一定要从后拉向前,绝对不能从前扫向后,或从旁边扫唱针,因为唱针的悬挂系统会因此受损;又清洁时,应将扩音机的音量旋至最低,以免损害扬声器;如果肯花多一点,购买一个放大镜是个不错的主意,对检查唱针尖的情形更一目了然;在LP时代,许多人终其一生听LP唱片,然而,他们可能连唱头要调整三个角度都不知道;只知道唱头锁上唱头盖,加上适当针压就能唱出声音了;从「知」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说是糊里糊涂的听着唱片;从「不知」的角度来看,他们才是真正幸福的LP迷,因为他们从来未曾感受到调整唱头唱臂的痛苦;基于这四大痛苦,所以今日CD盛行真是救苦救难菩萨,让大多数人从苦海中解脱;奇怪既然听LP唱片那么的痛苦,为什么还有人甘之如饴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第一:听LP唱片有成就感;调整功夫的高低直接就影响到声音的好听与否,功夫不够,声音就不好听;功夫好,大家都称赞;因此,听LP唱片比听CD要来得有成就感;第二:LP是类比的声音;类比声音里有数位声音所无法企及的许多细节,而且音质也更自然;这也是许多人仍不放弃听LP唱片的主要原因;对于从LP时代跨到CD时代的LP迷而言,调整唱头唱臂的一些基本功夫他们皆已具备;而对于那些要从CD时代跨入LP领域的新LP迷而言,他们恐怕就没有这些基本功夫;因此,我在这里想以最简单的方式来为这些新鲜人讲述调整唱盘系统的八大基本功;有了这八大基本功之後,您再往更细微的地方去发展,很快的就会有所成就;第一功:调唱盘、转盘的水平这里所说的唱盘包括整座唱盘本身以及转盘;尤其是转盘,如果转盘本身没有水平,那就没什么戏好唱了;为什么由于它不水平,抗滑会有问题,唱片沟槽二侧受力也不同;这样一来,许多问题就会产生;调整方法:使用水平仪;水平仪有二种,一种是圆形中间有孔的,可以套在转轴中央;另一种是长型的,可以测较大面积的表面水平与否;最好的方法就是二种都准备,先用长型水平仪侧唱盘水平与否;然后再用圆形的测转盘水平与否;至于要如何调转盘的水平,由于各种唱盘的悬浮系统都不一样,无法在此详述;检验成果:以目视检验,看气泡是否在中间就对了;第二功:调唱头超距Overhang顾名思义,唱头超距就是唱头针尖与转盘轴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针尖与转盘轴心之间要有这小段距离呢如果将唱头拉到转盘轴心上,针尖刚好落在转盘轴心上不好吗不好因为这样一来,唱针在唱片上面循轨时针尖角度的「失真」会比较大;如此说来,超距越大循轨角度的失真不就越小吗也不对超距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唱针循轨角度的失真才会最小;因此,每一支唱臂在设计时就已决定它的有效长度EffectiveArmLength;针尖与唱臂轴心之间的直线距离来让循轨角度的失真达到最小;而超距的调整就是要得到最正确的唱臂有效长度;超距如果不对,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唱针越唱到唱片内圈,杂音会越大,声音会越难听,因为各种循轨的失真都加大了;调整方法:通常唱臂规格上都会有说明超距是多少;如果有量测的工具,就可以用它来量超距;如果没有,也可以放一支尺在转盘轴心旁,然后将唱臂拉到尺旁,看看唱针的超距是多少;检测成果:目视即可;千万不要小看超距,一定要将唱针调整到正确的超距位置上,否则,循轨失真会加大;如果使用正切型唱臂,那就不必调整超距,只要将针尖定在正切线上就没有循轨误差了;当然,要将针尖完全准确的落住整条正切线上,还是需要花功夫调整的;第三功:调唱头方位角Azimuth在此要先做说明,不论调整唱头的什么角度,它所关系到的就是唱针在沟槽里接触的情况;如果各种角度不正确,说得简单些就是唱针循轨不对;说得仔细些就是会产生相位不正确、二声道音量大小不对、杂音增多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衍生出定位不清楚、音像会飘、二声道声音不平衡、音质不佳、音色不正确、声音太闷或太刺耳等等诸多问题;换句话说,唱头的各种角度如果没调好,那几乎就是万恶之源;所以,我把各种唱头角度的调整列在最前面;调整方法:调方位角就是自己面对唱头,将唱头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扭动;有些唱臂的唱头盖是活动的,可以藉扭动而调整方位角;然而,有些唱臂的唱头盖与唱臂是一体的,此时则要从唱臂根部调整;如果遇上整支唱臂都固定不可调的如Rega唱臂怎么办此时就只好靠塞薄垫片在唱头与唱头盖之间来调整了检验成果:传统上,检验的工具就是耳朵;当您的耳朵听到最美、最不尖锐刺耳、最不乾涩、最有光泽、定位最明晰、音场后方与左右二侧最清楚、杂音最少的声音时,那就对了;此外,蔡炳荣在「音响论坛」83年1月25日出版的冬季特刊中第69页,曾提起将唱头讯号反相来调唱头方位角;这种方法必须拆卸唱头连线,一不小心就会将唱针弄断,在试时要特别小心;第四功:调水平循轨角LateralTrackingAnale将Lateral译成「水平」并不恰当,说它是「补偿角OffsetAngle」恐怕还来得传神些;不过这是相对于垂直循轨角的说法;说得白话些,水平循轨角就是当面对唱头时,看唱头「正不正」;如果不正的话,唱针的左缘与右缘所接触到的唱片沟槽就会有相位差产生;调整方法:假若有格状量规AlignmentProtractor,可以将唱针放在量规所定的针尖点上,然后以目视,看唱头左右、前后的边线是否与量规上的线条平行;如果不正,则将唱头朝左或右转动;请注意,前面的方位角是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扭动,而水平循轨角是朝左或右转动;假若手上什么量规也没有,也可以以唱头盖的左、右侧缘线条为基准去调;检验成果:还是与方位角、超距一样,当您听到最美、最不尖锐剌耳、最不干涩、最有光泽、定位最明晰、音场后方与左右二侧最清楚、杂音最少的声音时,那就对了;第五功:调垂直循轨角VerticalTrackingAngle垂直循轨角就是凭借着调整唱臂支轴的高、低,改变唱针在唱片沟槽中的垂直角度;请先把唱片刻片时的那支刻片针想像成锄头,唱片就是土地;当锄头往下锄时,会产生斜向的垂直角度;而当唱针在唱片上重播时,其往下锄的角度也要刚好与第一次锄地时的角度相同,这样才不会有失真;其实,不论是水平循轨角、方位角或垂直循轨角,它的道理就像锄地般这么简单;调整后,我们要从唱臂侧面观察,看看当唱针停在静止的唱片表面时,唱头盖顶、唱臂是否与唱片表面平行依我的经验,通常唱臂后面都要高一点点会比较好听;不过,这高一点点如果不仔细看也是差不多平行的;讲完唱头三种角度的调整,在此我还要提醒各位二个很重要的关键;其一是以上我所说的调整都是假设唱头的针杆没有左右偏斜、唱针的针尖也没有偏斜的理想状态;事实上,大部分的唱头针杆与针尖都是歪歪斜斜的;其实这就是为什么唱头会那么难调的原因:您以为把它调正了,事实上它是不正的;我的意思是:有时候不要只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正」,而应该也相信耳朵所听到的「正」;其二是我再次强调「弹指神功」的重要性;当您调整水平循轨角、垂直循轨角、方位角到最后阶段时,所能使用的就是弹指神功,因为此时用手指去扭转的力量已经太大了,唯有弹指神功才能将球弹进洞;至于弹的力量要多大,那就看您的功力了;第六功:调整抗滑力AntiskatingForce假若是正切型唱臂,由于它是从外到内正切横走的,因此没有内滑力的问题;如果是一般支点固定式唱臂,则由于唱臂循轨时向内的惯性关系,会产生一股往内拉的力量;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唱臂上设计一股反方向向外拉的力量,以平衡向内滑动的力量;无论抗滑力是用吊锤、磁铁、弹簧、或固定金属片来达成,其精度都是很差的;一般而言,厂方会建议您将抗滑调整到与针压相同的数字标示上;这并不代表针压的力量与抗滑的力量是相同的,它只不过是要方便用家调整而已;如果抗滑调整得太离谱会发生什麽事情呢某声道的杂音会比较大,当然,针尖的磨损就不均匀了;调整方法:有人会用光滑的测试唱片来调整,不过,光滑表面的唱片因为没有沟槽,所以其摩擦力是与真正有音乐的唱片不同的;有人会看针杆偏向那一边,而修正抗滑;最正确的方式当然是用显微镜观察针尖的磨损情况,再藉此调整抗滑力;不过,那也已经是在磨损产生後的亡羊补牢了;检验成果:总之,二声道没有特别的杂音,二声道没有失衡的现象,那就对了;理论上正切唱臂不须调整抗滑力;不过,如果唱盘或转盘没有水平的话,也会产生侧滑的力量,不可不慎;第七功:调整针压TrackingForce从中文字面上看,很容易误解针压是指唱片沟槽承受到唱针的单位面积压力;其实,从英文上看,就清楚很多了,它应该是「循轨力」而不是针压;不过在习惯上,我们都以针压称之;所谓针压,就是唱臂到底要施加多少重量给唱头,才能让唱针达到它应有的循轨能力;关于这点,其实已经没什麽争议的了,唱头说明书上建议多少针压,您用多少就错不了;唯一要注意的是高顺服度Compliance,单位为10-6cm/Dyne的唱头要配轻质量的唱臂;低顺服度的唱头要配重质量的唱臂;否则,整个唱针/唱臂的共振点会落入人耳可听范围内,产生音染;调整方法:如果唱臂上附有调针压的装置,则依说明书指示为之;如果像有些正切型唱臂,必须以针压器来量针压时,则必须找到精确的针压器来量;可是,市面上大部分的针压器看起来都相当简陋,令人不敢相信它的精确性;不过,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来量针压;检验成果:如果针压太轻,则可能会有杂音增多以及音像会飘的问题产生,甚至无法循轨;此外,低频的量也会减少;反之,针压太重的话声音听起来比较没有光泽;第八功:唱盘避震由于LP唱盘系统就是靠针尖振动而产生音乐的讯号,所以任何多馀的振动对于LP唱盘系统而言都是大害;对于唱盘有害的振动源来自二处,一处是声波在空气中的振动;另一处则是经由地上传到唱盘的振动;空气中的振动我们无计可施,除非是将唱盘放在另外一个房间中;而经由地上传到唱盘的振动我们则可以用各种方法来隔离;由于振动的频率有低有高,因此使用单一材料来避震时往往会顾此失彼;例如使用高阻尼性的软质胶来避震时,可以有效的吸收低频的振动;但是,对于较高频率的振动则没什麽效果,反之亦然;所以,「软硬兼施」往往是避震的必要手段;例如,在地上先放厚重的石材垫,再于石材垫上放软质吸震胶,吸震胶上才放唱盘;市面上也有些三明治结构的唱盘垫,同样也可以吸收不同频率的震动;不过,在LP唱盘已是黄昏夕阳的今日,要买到垫材恐怕已不容易,所以最好还是自己动手避震; 八大基本功看完,我想您会认为原来调整唱头唱臂是那么的简单,并没有前辈所说的那么难;没错,如果您要达到60分的门槛标准,以上八大基本功已经够用了;但是,如果您想要达到60分甚至90分的境界,那恐怕就非得有过人的毅力、敏锐的耳力,以及对音乐的正确品味不可;声音被污染所谓音质污染,即是说音质总有一种不干净的感觉,但又不是严重失真,不干净与失真是两回事; 1、垂直循迹角度之调整调校唱臂的高度可以改变唱头之垂直循迹角,一般而言,我们打横用眼与唱臂拉成在同一水平,唱臂如果是水平状态便可行;如果唱臂太高承轴点高过唱针点,声音便会变得不正常,太紧而又有多余的噪音;如果唱臂是不能调校高度,那么便需要找一些介子或垫片之类的东西装在唱头壳与唱头之间,令唱头的垂直循迹角尽量接近理想的数字;假如这也没有改善的话,就应该详细检查唱针尖是否干净无污垢,而且最好有放大镜去观察一下钻石针尖的磨损程度;唱针损耗得太历害便必须更换一支新的; 2、检查针压众所周知,不同的唱头是需要用不同的针压,但不经常更换唱头的人,很多时会忽视了尾铊的刻度;用上了一段时间,唱臂后的平衡铊便会慢慢移位,使针压也因而改变;所以,如果你拿放唱臂时用得太多力或动作过快,你便需要经常检查针压刻度表的数字了; 针压过轻时便会令声音变得飘浮不稳;当然有些人是不依照厂方定下的最适当针压,按其喜爱去调校针压,但无论如何,针压应调校在最适当数值之前后两成范围之内; 声音失真——耳朵明显听得到难入耳之失真声音;失真有时是全部,有时只是部份,如右边声道之人声等; 3、检查针尖是否磨蚀,有无污垢这虽然是玩音响的人必已知道的基本常识,但往往有很多初哥都忽略了;有时是针尖粘着尘而引致失真,有时是因为唱片太过污糟所致,因此,大家在听唱片前一定要将唱片清洁一番,养成一个好习惯; 对于一些初哥来说,好可能由始至终都只用一只唱头,唱针经长期使用便会磨损,一般唱五百小时便要换上一支新唱针了;如果是换唱头时,最紧要拣一些输出适合扩音机的输入灵敏度的产品,因为输出太强可能令扩音机过荷,听录音电平特别高的唱片时便好有可能引起耳闻失真; 4、检查反偏压调节器任何一部唱盘都设有反偏压调节器,作用是抵消因物理现象令唱针向转轴内倾斜的力,使唱针不会“侧埋一面”;反偏压调校不准便有以下的问题出现;完全没有或过少调校反偏压会令右声道声音出现耳闻失真;过大的反偏压便反会令左声道产生失真;因此之故,反偏压一定要调校在正确的位置与针压的数值相同,这会帮助声道之定位更准确; 如果调校准确也没有用,那么便要检查针压,因为针压太轻而引起耳闻失真的例子比比皆是; 低音模糊、低音不清晰、含糊有混浊感5、改正唱盘的倾斜度低音混浊不清通常是音响回输所引致;唱盘侧了并非在水平会增加引致音响回输的机会,所以唱盘一定要在水平面上,不得有“侧埋一边”的情形,调校妥当唱盘的水平不但可减低音响回输,而且更可使唱头与唱臂能正常工作; 如果调正唱盘水平都无改善,试更换唱盘的摆放位置;一般房间的四只墙角会有低频驻波,唱盘摆在墙角容易引起音响回输,因此应尽可能将唱盘摆离墙角;6、试除下防尘胶盖唱盘的防尘胶盖面积阔大,容易收集声音的压力;尤其是揭起尘盖时,唱盘所受的振动就越大;这会使低音变得混浊不清,有模糊之感觉;放下尘盖也一样会引起低音混浊,而且更夹杂着更高之频率谐振,产生不正常之回音效应;因此之故,听唱片时最好将尘盖脱掉如果除了尘盖都无效,大家不妨试将尘盖放下,在盖面放上又厚又重的书刊之类的东西;这对于一些重量轻的唱盘会更有效; 中音刺耳这是代表声音令人听到耳朵疲劳,皆因刺耳;弦乐声变成“Key”声,人声失去柔润之美感,变成不想听的刺耳声;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中高频段有尖峯Peak所致; 7、试换唱头壳唱头壳产生谐振时会令中音频段产生起尖峯,这现象尤其经常发生在轻质量之唱头壳身上;转用一只由铝合金制之唱头壳会令这个问题消失,不家不妨一试; 遇上换唱头壳都无济于事时,可以检查唱盘讯号接线;一些长而廉价的讯号线最好不用为佳,换上质素佳的接线会有改善效果;假如扩音机上有唱头电容值选择时,用电容值最低的讯号线是比较好; 8、在唱头壳上加上阻尼物用胶布将唱头壳的表面全部帖满,连手提杆也需要卷有胶布;由于唱头壳贴了胶布会增加重量,因此便须再调校唱头的平衡与针压; 如果试过仍然无效,可以在臂管部份贴胶布;整支唱臂卷密胶布就会增加活动质量,破坏音色平衡,所以最好只在两处头和中间贴上1厘米阔的胶布,这样应该会收效; 唱片中心位置声音失真这个现象经常发生,体验过的人应该有很多;主要原因是直线速度由唱片的外围开始向圆心逐渐变慢; 9、检查悬垂距离无论“S”型唱臂也好、“J”型唱臂也好,两者都必定。
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

精心整理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一唱头位置调校唱头的位置,必须调校在最准确的地方上,角度也一定要准确,否则严重影响重播效果。
就算有最高级的转盘/唱臂/唱头的组合,假如唱头的位置调在不正确的地方上,可能只得普通套机音色或甚至更差。
要调校唱头,使之在最佳位置和最佳角度,有三个地方是要注意:首先将就试将 二收紧螺丝当完成唱头的位置调校后,一定要固定它在唱头壳之上,螺丝一定要收紧,好紧。
如此音色会靓些,但收紧至什么程度才算理想呢?绝对不可以像大水牛一样去扭紧螺丝,因为可能会弄毁唱头的外壳与唱头壳,甚至螺丝扭至那一程度才是理想。
建议大家在认为已是扭至最紧最紧时,向后退回1/8转(即45度),那点应该是最理想的位置。
选择螺丝与丝母也不能马虎,尼龙或塑胶的螺丝的丝母是最差的材料,大家切记不可使用。
普通铝质的算是不过不失,但最好还是用一些钢造的螺丝和丝母,效果最佳。
将唱头装上唱头壳时,最佳的方法是先将唱头壳除下来,装上唱头后才套回臂管上,但有些唱头壳是与唱臂管连体设计,是不能除下来,这时候便应将唱臂管除下来,才将唱头装腔作势上唱头壳上。
这样,唱头的安装工夫便办妥。
三循迹力与偏压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原来有很多人仍然不知唱头循迹力的重要性。
不是其物理上的影响--这是人但调低。
唱盘,例如英国SoundOrganisation的唱盘台;又或可找一张轻但坚固的茶几去承唱盘,虽然是多花一点金钱,但对重播效果有改善也是值得的。
如果是将唱盘放在组合柜或其他柜里,应将螺丝转入木板内,但不可整粒螺丝转入木板里,要留下螺丝头暴露于木板上,然后才将唱盘放在板上面,这个避震法据说是一们美国发烧友想出来的计仔,闻说效果倒不错。
原理很简单,因为承托唱盘的木板,物理学上是一件低通滤波器,是很容易传导低频的震荡。
而选项用轻的材料因为重量是能量储存器,所以材料越轻,其储存的震荡能量便越少。
所以材料越轻,其储存的震荡能量便越少。
所以将唱盘放在一张大而重的台上或放在摆满唱片的柜里时,会受很大的储存能量影响,使动态减低,音像显得模糊。
黑胶唱片机的操作方法

黑胶唱片机的操作方法黑胶唱片机(以下简称唱机)是一种可以播放黑胶唱片的音响设备,具有独特的声音和使用体验。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步骤和细节来介绍唱机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在使用唱机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唱机的电源线已经插入并连接到电源插座上。
此外,还需要确保唱机摆放在平稳的地方,并且离音箱或放大器有足够的距离,以免产生噪音或反馈。
2. 播放黑胶唱片:将黑胶唱片轻轻取出唱片封套,并将其放在指定的位置上。
一般来说,唱机的转盘上有一个指示唱片放置位置的标记。
将唱片轻轻放在转盘上,确保唱片中心的孔与转盘中心的插销对齐。
如果唱机具备自动定位功能,放置唱片时会自动将唱针移到合适的位置。
3. 设置唱针:唱针是播放唱片的关键部分,因此需要正确设置唱针的位置和压力,以确保音质和唱片的寿命。
先查看唱盘上的唱针调节杆或钮,根据唱针的型号来调整唱针的位置和压力。
通常,唱针需要与唱盘平行,同时需要适度调整压力,以使唱片与唱针接触良好,但又不会造成过多的摩擦。
4. 选择播放模式:唱机通常有多种播放模式可供选择,例如手动模式、自动模式等。
在手动模式下,您需要手动移动唱针到唱片的起始位置。
在自动模式下,唱针会自动移动到唱片的起始位置,并在唱片结束时自动停止。
选择适合自己的播放模式,然后按下对应的按钮进行设置。
5. 调节音量和音调:唱机上通常也有音量和音调控制按钮,用于调节播放时的音量和音调。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组合来调节这些参数,以获得最佳的音效效果。
6. 手动控制唱片:在播放唱片期间,您可以通过手动控制来调整播放状态。
例如,您可以轻轻转动唱片,以便快进或回放,或者将唱针移动到您想要播放的特定位置。
此外,您还可以使用唱机上的暂停按钮,在播放过程中暂停唱片的播放。
7. 结束播放:当您想结束播放唱片时,可以手动将唱针移动到转盘上的位置。
然后,轻轻抬起唱针杆,将唱针从唱片上抬起。
最后,将唱片放回封套中,并小心地将其放回原位。
唱戏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唱戏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唱戏机是一种常见的娱乐设备,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
下面介绍唱戏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 外接设备无法连接
如果外接设备无法连接,首先要检查连接线是否正常,是否松动或断裂。
其次,检查设备是否兼容,或者是否需要安装驱动程序。
2. 声音出现杂音或断断续续
如果唱戏机出现声音杂音或断断续续的情况,可能是由于音源文件的质量不高,或者唱戏机本身存在故障。
可以尝试更换音源文件或者进行唱戏机的内部清洁维护。
3. 屏幕无法正常显示
如果唱戏机的屏幕无法正常显示,可能是由于屏幕连接线松动,或者唱戏机本身存在故障。
可以尝试重启唱戏机或者进行屏幕连接线的检查和更换。
4. 唱戏机启动缓慢
如果唱戏机启动缓慢,可能是由于系统内存不足,或者唱戏机本身存在故障。
可以尝试清理系统垃圾文件或者进行系统优化,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可以考虑进行唱戏机的内部维护和升级。
总之,唱戏机故障的排除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巧,建议在处理故障时谨慎操作,或者寻求专业的技术支持。
- 1 -。
黑胶冷门知识

黑胶冷门知识黑胶唱片是一种模拟录音的产物,它具有以下一些冷门知识:1. 黑胶并不糊:一套调校得当的黑胶系统,其声音首先是一定是“中性”的。
相较于CD或串流系统,黑胶最大的区别是谐波会丰富一些,但肯定不是“糊”。
2. 黑胶也可以摇滚:黑胶就是音源的一种,什么类型的音乐类型都可以完美表现。
当然,古典、爵士乐最容易体现黑胶之美,而钢琴、低音动态较大的音乐类型,因黑胶固有的转动、唱头拾取原理等因素,需要较厚的碟片、对系统调校要求很高,但重播肯定不是问题,电影音乐、摇滚乐爱好者完全可以享受黑胶。
3. 黑胶唱片的外观是其吸引力的独到表现:黑胶往往比CD、数字音乐更为纯粹,更接近自然。
黑胶为专辑带来了许多情感,独特的质感,仪式感的操作过程,放慢生活节奏更加能体会音乐带来此刻享受的感觉。
4. 黑胶是最保值的实体音乐唱片:绝大多数情况下,CD在二手市场是严重贬值的。
只有黑胶唱片,不管它们是新或旧,你总能从中收回成本。
5. 黑胶的模拟录音特点:模拟录音的意思就是连续的模拟信号,这一连串模拟信号分别代表着另一对应的时间变量电平。
所以当声音在录制时,信号的瞬态电平变化由声波声压的变化而变化。
唱机的唱头本质上只是即时地将其识别并重编码出来,最后外扩设备就将声音传到你的耳朵里了。
6. 黑胶的声音特质:除去表面的噪音(比如“啪啪”爆裂音等等),这是你能辨认出的黑胶唱片和模拟录音的不同之处——接触过黑胶的人往往会提及模拟录音的特点“暖度”。
暖度是由于受到模拟录音的技术局限(对声音捕捉和声音回放的限制)从而产生的,且尤其以极低频为“温暖”的来源。
而相比较而言,数字录音比起模拟录音要来得精准很多,所以它能捕捉到动态范围更广的声音。
虽然模拟录音技术丢失了许多声音细节,但反而为听众带来了更耐听的声音。
这就好似胶片影像和数码摄像的区别——纯正的数码录音作品更为精确,但是声音冷静清晰而不太耐听。
更为“温暖”的模拟录音技术显然更为人们所接受。
【黑胶】黑胶唱头的调整——两种规盘及其调整方法

【黑胶】黑胶唱头的调整——两种规盘及其调整方法作者:独孤剑一、缘起:家电论坛上,执迷尔悟老师在本坛发标了一个帖子“黑胶唱盘唱头的调节方法-原则与实践”,/thread-3684593-1-3.html。
执迷尔悟老师在帖子里详细讲述了黑胶唱头的调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讲的非常透彻,可以按图索骥,很多发烧友包括我自己都是用这个方法来调整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黑胶发烧友入门必读。
市面上销售的规盘就是用执迷尔悟老师介绍的方法制作的。
上周五我到厦门,在联邦音响城偶遇黑胶达人张老师,向他老人家请教关于黑胶的调整问题,张老师向我展示了另一种黑胶规盘,并详细讲解了这种规盘的用法,我感到这种规盘与执迷尔悟老师介绍的规盘各有所长,结合使用,可以使唱机循迹角的调整更方便、准确,故发帖介绍一下,欢迎各位发烧友斧正。
二、首先简单复习一下执迷尔悟老师帖子里介绍的方法(简称方法1)。
这是市面上很容易卖到的规盘(以下简称规盘1)示意图,图1:循迹角的调整方法是:1、将唱针对准B点,调整唱头的角度,使唱头前端与规盘中那些平行线平行。
B点半径为120.4mm(这个数据是有误差的,下面会提到)。
2、将唱针对准A点,前后移动唱头(调整超距)并转动唱盘,使唱头前端与规盘中那些平行线平行,A点半径为66.04mm。
3、反复重复上面1、2步,直到唱针分别对准A、B点时,唱头前端都与规盘中的平行线平行,唱头就调整到位了。
以上方法的详细介绍详执迷尔悟老师的帖子。
方法1的理论依据如下:1、这是黑胶唱机的唱盘与唱臂、唱头的关系示意图(图2):根据图2,对三角形PCS应用余弦定理可得:R2 L2-2RLCOSβ=PC2=(L-D)2=L2-2LD D2.......................(式1)Sinα=(R2 2LD-D2)/(2LR).................................(式2)这就是唱头角度和位置关系的基本公式,式中:R:唱片音轨上任一点的半径,对于黑胶唱片,其最小值(即最内圈)为57.5mm,最大值(即最外圈)为145mmα 角为唱针与音轨相切时,唱针和唱臂关系角。
黑胶唱机唱臂的调试秘籍

⿊胶唱机唱臂的调试秘籍对于⾼端唱机,调试是⼀个⾮常重要的环节。
就像专业相机⼀样,有很多地⽅是需要我们使⽤者⼿⼯调节设置到合理位置,才可以得到最佳的效果。
⿊胶唱机也是如此,只有调整到位,才能重播出动听的声⾳。
其中唱臂、唱头与唱盘的相对位置、距离的调试⾄关重要。
不同的唱臂调试的⽅式也会存在⼀些差异。
⾸先让我们了解⼀下唱臂的种类:依照循轨的⽅式可以分为直切循迹唱臂和曲线循迹唱臂,⽽曲臂⼀般为⽀轴固定于唱盘的⼀边,⼜分S型、J型和直臂。
再来看看各类唱臂的物理特性。
直切循迹唱臂因为刻⽚⼑在刻⽚时是以正切⽅式⼯作,⽽直切臂的唱⽚在循轨时和唱⽚也是呈正切⽅式拾取讯号,所以理论上能较完整地读取信号,以不失真的⼯作模式还原声⾳。
曲线循迹唱臂曲线循迹唱臂⽀轴固定于唱盘⼀边,在唱⽚上以画弧形的⽅式循轨,如此⼀来,曲臂在读取唱⽚时可以说基乎以⽆正切的⽅式在循轨,这种因⾓度不正确⽽产⽣的误差被称为循轨误差(Theracking error)。
它会导致唱针⽆法完美地在V字形的⾳沟中⾏⾛,因⽽造成失真。
⾓度误差越⼤,失真越⼤,甚⾄也可能产⽣破⾳!从曲臂的物理特性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它的循轨⽅向不是正切的读取⽅式,会造成循轨误差,所以曲臂从头到尾都在相对的误差中拾取信号。
那么到底要怎么办才能把误差⾓度变⼩,尽量降低失真?达到这个⽬的有两种⽅法:⼀是增加唱臂长度;⼆是设定补偿⾓。
增长唱臂我们知道唱臂越长划的圆弧越接近直线,形成的误差⾓度越⼩,也越趋正切。
但是如果我们做⼀个很长的唱臂,那我们的唱盘会变很⼤。
市⾯上的唱机转盘都是和12⼨唱⽚差不多⼤,在唱盘⼤⼩统⼀的情况下,唱盘配套唱臂不会那么长。
我们⼀般看到的唱臂有9⼨、10⼨、12⼨等,常见的唱臂是9⼨。
既然受限于唱盘体积⽽不能让唱臂那么长,所以⼚商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计算并设计出有效臂长,因臂长不⾜⽽产⽣的误差⾓度会借助增加的补偿⾓度来修正,进⽽达到误差⾓度减⼩,实现有效的声⾳播放。
黑胶变形原因分析报告

黑胶变形原因分析报告一、引言黑胶唱片在历史上一度是音乐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音频和在线音乐的兴起,黑胶唱片逐渐退出了主流音乐市场。
然而,对于一些音乐发烧友和收藏家来说,黑胶唱片仍然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黑胶变形的问题,使其无法正常播放音乐。
本文旨在对黑胶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大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二、黑胶变形的形式分析1. 扭曲变形扭曲变形是指黑胶唱片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形状发生扭曲,无法顺利放置在唱机上播放音乐。
2. 翘曲变形翘曲变形是指黑胶唱片的边缘或中心部分向上或向下突起,无法平稳贴合唱针,导致音质不佳或无法播放音乐。
3. 凹陷变形凹陷变形是指黑胶唱片表面出现凹陷或下陷的现象,造成唱针无法跟随凹陷处的音轨,导致音乐播放跳跃或断裂。
三、黑胶变形的原因分析1. 不当存放方式黑胶唱片一旦存放不当,如长时间倒放、堆叠存放等,就会受到不均匀的力的作用,使其形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变形。
2. 高温环境黑胶唱片对温度敏感,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易导致其软化、熔化,从而失去原有的平整形状,出现变形现象。
3. 湿度问题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可能导致黑胶唱片变形。
高湿度环境下,黑胶唱片会吸湿膨胀,改变形状;而低湿度环境下,黑胶唱片可能会吸水脱水,导致变形。
4. 物理损伤黑胶唱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小心碰撞、摔落等,就会导致表面和内部结构损伤,进而引起变形。
四、解决方案1. 存放方式正确在存放黑胶唱片时,应垂直于地面放置,避免长时间倒放或堆叠存放,确保黑胶唱片处于平整状态。
2. 控制存放环境应选择适宜的存放环境,避免高温、高湿度的地方,尽量保持黑胶唱片存放环境的温度在20℃左右,湿度在40%~60%之间。
3. 轻拿轻放使用黑胶唱片时,应当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和摔落等物理损伤。
4. 定期保养定期清洁和维护黑胶唱片,去除灰尘和污垢,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变形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胶唱机(留声机)常见问题解答:
目录:
1.唱臂的类型可分为几种?
2.支轴固定唱臂与正切唱臂各有什么优、缺点?
3.臂管直型、S型、J型又有什么分别呢?
4.臂管的长短呢?
5.臂管材质会不会影响声音?
6.唱臂是不是有什么轻质量、重质量的分别?
7.为什么要知道共振频率呢?
8.唱臂的轴承重不重要呢?
9.到底哪种轴承会比较好呢?
10.国内游哪些留声机品牌
11.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唱臂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唱臂的类型分为几种?
以支轴固定的方式,可以分支轴固定唱臂与正切唱臂。
以臂管形状来分可以分为直臂管、s形臂管、J形臂管等三种。
以支轴轴承的机械构造又可分球形轴承唱臂、单刀轴承唱臂、双刀轴承唱臂以及单点轴承、四点针尖轴承唱臂、油槽轴承唱臂等。
依平衡方式可分为静态平衡唱臂、动态平衡唱臂、半动态平衡唱臂。
最後,在正切唱臂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气浮设计。
2.支轴固定唱臂和正切唱臂各有什么优缺点?
支轴固定唱臂最大的缺点就是唱针一直都在循轨误差中,除了当唱针走到唱片中间的某一点或较外圈(4.76英寸)与较内圈(2.6英寸)的二个点上,至于会得到一个或二个零误差点,则依赖唱臂补偿角设计的不同而定。
恰好与支轴固定唱臂相反的是,正切唱臂的最大优点就是如果调整得当,它完全没有循轨误差。
3.臂管直型、S型、J型又有什么分别呢?
老实说没有差别,有一阵子会流行S型,某一阵子又通通改成直型,隔了一些时候J型又流行了。
其实,不论这些臂管是什么形状,最重要的是臂管最前端唱头盖与臂管所形成的角度。
那个角度叫补偿角(OffsetAngle)。
到底要补偿什么呢?补偿因为画圆弧而产生的循轨误差。
如果没有适度的补偿角,支轴固定式唱臂的循轨误差将更大。
因为必须要有补偿角,所以才会有S与J型臂管出现。
至于直线型臂管呢?它的补偿角就设在唱头盖上。
臂管形状无关声音好坏,
4.臂管的长短呢?
臂管长短与声音的好坏就有直接关系了。
如果臂管越长,所画出来的弧线弯度必然越缓,循轨误差必然越小。
如果臂管无限长,事实上那条弧线取某一段下来也像是直线了。
当然,碍于唱臂要装在唱盘上,所以臂管的长度会有个限制。
一般而言,标准的臂管长度都在9英寸左右(这就是SME著名的3009系列由来)。
也有少数长到12英寸的(3012)。
超过12英寸长的,恐怕又要衍生出其他问题了。
5.臂管材质会不会影响声音?
当然会!一般臂管是用铝合金做的。
更高级的臂管会用铝镁合金,甚至钛合金(Pluto唱臂)。
以前,日本Audiocraft还推出木质与竹质的臂管。
不管什么材质的臂管,它的重点在于轻硬、高刚性、共振影响低。
只要能够达到这些要求,那就是好臂管。
6.唱臂是不是有什么轻质量、重质量的分别?
有。
像以前英国的SME3009SⅢ就是轻质量唱臂的代表,日本SAEC、FR就是重质量唱臂的代表。
唱臂质量的轻、重指的并不是整支唱臂的重量,而是唱臂的有效质量。
什麽是唱臂的有效质量?说起来话头长,因为这又要从转动惯量这个名词解释起。
而要解释转动惯量,非机械系的读者可能会睡着。
总之,这个唱臂的有效质量并不是秤斤两用的,而是拿来与唱头的动态顺服度一起计算
出唱头接上唱臂之后整支唱臂的共振频率用的。
7.为什么要知道共振频率呢?
这就牵涉到唱头与唱臂的搭配了。
简单的说,如果唱头唱臂搭配不对,整支唱臂的共振频率就会发生在人耳可听范围内,严重的产生音染。
一般而言,至少都要把唱臂的共振频率压抑15Hz以下。
当然,如果我们知道正确的唱臂有效质量以及唱头的动态顺幅度之後,就能够利用数学公式来计算出大约的共振频率了。
一般而言,动圈唱头的动态顺服度都很低,因此要配重质量唱臂。
而动磁唱头的动态顺服度都很高,因此要配轻质量的唱臂.
8.唱臂的轴承重不重要呢?
很重要。
轴承如果摩擦力太大,有碍唱针的循轨。
轴承如果太松,很容易受振动影响。
事实上,摩擦力与振动一直就是唱臂轴承的大问题。
各位可以想像,针尖在沟槽里的振动是多么微小,它一旦受到轴承过大的摩擦力与振动的影响,那该会对声音的真实度产生多大的伤害!此外,整支唱臂在唱片上面的的上下左右运动,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有轴心的转动物体。
而一个转动的物体最重要的就是真正的平衡,否则就会产生振动。
您不妨将这种转动与汽车轮子、吊扇、引擎的转动联想在一起,就很容易了解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了。
9.到底哪种轴承会比较好呢?
理论上,支轴固定唱臂的轴承以精密球型轴承最为大家所看好。
因为它可以同时达到某种最紧密与摩擦力最小的妥协点。
单刀轴承的接触面积小,但是太松了。
双刀轴承要改善太松的缺点,但是又太重了。
单点轴承(有的加油封)虽然灵活,但是不稳。
还有一种四个方向顶住的针尖轴承,可以具有单点轴承的灵活又没有不稳的缺点,不过仍然有摩擦力与平衡的问题。
当然,油槽轴承唱臂不是传统的轴承,但是它仍免不了会有平衡与振动的问题。
10.国内留声机品牌有哪些比较好
知名品牌基本上是梵尼诗,唐典,欧蒂诺,佳佰特,名伶,厂家自行生产的有梵ą尼诗,唐典家居饰品有限公司,欧蒂诺。
11.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唱臂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所谓静态与动态,指的是给予针压的方式。
通常,唱臂都是借着未端一个可旋转位置的重锤来同时做平衡与施加针压的工作,我们称它为静态平衡。
如果不管唱臂支轴两端平不平衡,纯粹以弹簧或磁力来对针尖施加压力者,我们就称其为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的问题出在当唱臂遇上不平的唱片而被抛上抛下时,它的针压随时在改变。
而动态平衡的问题则出在针压的精确性与持久性。
后来,有人想出半动态的点子。
那就是还是用重锤来先做唱臂二端的平衡工作,再以更精密的弹簧或磁力来施加针压。
老实说,我从来就想不通这样做是否真的解决了问题?以我的经验而言,静态平衡虽然经常改变针压,不过,它仍不失为
最自然、最稳定的施加针压方式。
(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