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那么,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中央一直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各项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但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复杂,解决难度较大,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有进一步拉大的现象。

论文百事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会加剧经济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必须探究当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s1,1995年为2.72?s1,2001年为2.92?s1,2003年进一步扩大到为3.23?s1,2005年约达 3.22?s1。

如果再将城市居民享受带有很大福利性成份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等计算在内,剔除农民收入中不可计算的实物部分,以及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更是十分巨大,约达5?s1或6?s1。

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表明,城乡人均收入比一般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大于2,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到了社会承受的极限。

(二)从基尼系数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程度严重失衡。

1978年前我国城乡居民收的综合基尼系数约在0.20~0.24之间,但此后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开始拉大。

1990年为0.343,1995年为0.389,2000年后达到0.417。

世界银行最新有关中国的发展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将达到0.474,问题十分严重。

河南省地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河南省地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河南省地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该问题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
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达,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居民,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2.产业结构差异:城市主要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和金融业发展迅速,而农村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劳动力多集中在农业和畜牧业,收入来源单一,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3.教育和技能水平不同: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技能水平也更高,有更多的机会从事高薪工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较难获得较高收入的机会。

二、社会因素
1.户籍制度限制:城市居民户口相对自由,可以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户籍制度限制导致其难以享受城市居民的福利和服务,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居民。

2.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较弱,医疗、养老等福利待遇较低,工资收入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3.家庭背景不同:城市居民的家庭背景相对较好,教育、经济等资源较为丰富,而农村居民的家庭背景多数较为贫困,缺乏优质教育和培训资源,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三、政治因素
2.政策执行不到位:尽管政府在发展城乡经济以及扶持农村居民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政府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

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收入差距的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收入差距的走势1. 过去几十年的走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伴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收入分配相对较为均衡,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推进以及改革政策带来的效果,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2000年代以后,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更加明显,且持续加剧。

2. 当前的走势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的基尼系数为0.467,相比2015年的0.462有所上升。

整体而言,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二、影响因素分析1. 结构性因素(1)教育差距: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常常存在正相关关系。

目前,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而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2)职业选择:部分高薪职业如金融、科技等倾向于在大城市,而农业、建筑等低薪职业多集中在农村地区,这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

2. 制度性因素(1)土地制度改革:土地资源在中国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的土地制度使得土地收益更加集中于城市及少数拥有土地的农民手中,而大部分农民无法充分享受到土地价值的增长,进而加剧了城乡差距。

(2)人力资本积累:劳动者本身的技能、知识以及社会关系等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在一些城市,许多人可能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进而赢得更高的收入。

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则存在教育资源匮乏,人力资本积累困难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1. 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均衡发展,在农村地区增设更多中小学,并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减少因教育差距导致的收入差距。

2. 职业培训在农村地区推广职业培训项目,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产业,提升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引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反映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也对社会稳定和和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

2.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2.1 收入差距整体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存在,并且呈现扩大的趋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平均收入差距:城市居民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根据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每人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家庭。

这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教育背景的影响: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

由于城市教育资源丰富,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居民通常受益于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就业机会,而农村居民受制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因此往往收入较低。

•高技能劳动力流失: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城市工资的上升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很多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由于其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往往只能从事低薪工作,而城市中的高薪岗位则通常由具备高技能的人员担任。

2.2 地区差异除了城乡收入差距,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非常明显。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收入普遍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收入相对较低。

这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有关。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拥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收入水平较低。

3. 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3.1 户籍制度的影响我国户籍制度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的流动和就业自由,使农村居民在城市中难以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和机会。

户籍制度的改革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

3.2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直接影响了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

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普遍集中在一些名校和一线城市,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由于教育水平与收入直接相关,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

有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有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有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一、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和趋势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分化趋势。

收入差距现状和发展趋势需要我们认真分析。

1. 收入差距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乡村经济发展困难。

农村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

城乡收入差距不仅表现在收入水平上,更为严重的是工资和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方面。

2. 收入差距发展趋势未来城乡收入差距仍将继续扩大。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多,工资水平会不断提高;而乡村从事的是传统农业和服务业,经济结构单一,收入增长难以跟上城市居民的步伐。

除了城乡经济结构的差异,城市化带来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不平衡也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和扩大,是由于多种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下面我们将阐述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

1. 经济结构差异在现阶段,农民主要从事的是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收益增长缓慢;而城市因为工业化的加速而形成的多元化经济结构使得城市居民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高收入的职业选择。

2. 教育水平不平等教育水平是决定个人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

但是,农村居民能够接受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导致农村居民在求职市场上处于劣势。

3. 公共服务不公平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不平衡导致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差异。

城市居民可以享受更多的医疗保障、社会保险、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 大城市的吸引力大城市的资源与机会使得很多人慕名而来,导致了“城市病”问题。

对于农民来说,到城市里去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5. 政策因素政府在城市和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同,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政府应该加强乡村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平衡城乡收入差距。

新疆城乡居民收人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新疆城乡居民收人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分析及建议前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且逐渐扩大的问题,新疆作为边疆地区,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更为明显。

本文将通过分析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缩小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一、产业结构差异导致收入差距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的差异。

新疆的城市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而农业仍然是农村经济的支柱。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收入普遍较高,而农业收入较低。

这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较大。

二、教育水平不平衡加剧收入差距教育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农民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城市居民更容易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在就业市场上有更大的竞争力,获得更高的收入。

三、就业机会不平衡限制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就业机会不平衡也是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城市地区工商业发展相对较好,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流入城市,从而扩大了城市就业市场。

而农村地区就业机会有限,农民只能从事农业劳动,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四、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增长户籍制度的限制也是导致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中国的户籍制度,农民无法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

这不仅限制了农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五、建议缩小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 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村收入政府可以通过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逐渐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

2. 加大教育投入,弥补教育差异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并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制度,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可以推动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融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城市居民普遍拥有更高的收入水平,而农村地区的居民则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困难。

这种差距不仅导致了城乡之间的不公平,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深入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本文将从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首先,教育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的水平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在城市,教育资源更加丰富,高等教育机会更多。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以及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居民受到的教育限制较多。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就业机会较少,大部分只能从事传统农业劳动。

与此同时,大城市提供了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因此,教育的不公平分布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就业机会的不均衡也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城市作为经济的中心,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大公司、外资企业以及高科技行业聚集于城市,这些行业通常提供较高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而在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就业机会相对有限。

除了农业劳动外,农村居民很难找到其他稳定的薪水来源。

因此,就业机会的不平等分配也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最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这些社会保障政策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福利和保障。

然而,农村居民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往往面临着更大的经济风险。

他们在医疗、养老等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一旦遇到意外或疾病,往往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公平也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综上所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重视教育的公平,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

同时,还需要重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通过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来减小城乡间的就业差距。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分析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分析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分析山东省是中国的一个地区性大省,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中国居于较高水平。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因素、社会保障因素和教育水平因素四个方面对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宏观经济因素是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山东省城市经济发达,拥有一批大中城市,市场资源及经济增长潜力较大,而农村地区相对较为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这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此外,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工资待遇也相对较高,这也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产业结构是影响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山东省城市经济以制造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等高附加值行业为主,技术密集度较高,劳动力需求少,工资待遇较高;而农村地区的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劳动力需求量较大,但农业产出相对较低,工资水平也较低。

这种产业结构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第三,社会保障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山东省,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高,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等,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居民很多时候需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来维持生活。

这种社会保障的差别也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最后,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山东省,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丰富,有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培训机会,这有利于城市居民提高自身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增加其收入。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较低,这也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

综上所述,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因素、社会保障因素和教育水平因素等。

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村居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公平与均衡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百分点。从收入水平差距看 , 2005 年高 收入组与低收入组农户的收入差距比为
1990 年 全 国 仅 有 4 省 农 村 居 民 收 入 分 配 的 基 尼 系 数 超 过
年 , 有 22 个省的基尼系数超过了 0.3 , 有 5 个省高于全国农村 安徽等 8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基尼系数仍在 0.3 以下。
改革开放以来 ,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 但收入分配差距也持续扩大 , 虽然目前分配差距 仍处于警戒线之下 , 但已逼近警戒线 , 要高度重视农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问题。 我们利用 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 , 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 , 对近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 差 异程度、 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表明 , 农村住户家庭经营收入不平衡和 地区内部收入分配差距 , 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主体。近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 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 , 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429 元 , 相当于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住户收入水平的 67%。两
( 四 ) 区域内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普遍低于总体水平
分区域情况看 , 各省内部农村居民收入 分 配 差 距 较 小 。
2005 年 下 降 为 7.2% , 下 降 2.4 个 百 分 点 ; 1990 年 高 收 入 组 农 户 收 入 所 占 份 额 为 35.4% , 2005 年提高到 39.8% , 提高了 4.4
种收入与总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 ;
Gk 为第 k 种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 ; Gk 为拟基尼系数 ( 集中度 ) 。
( 2 ) 将 n 个调查对象按人均纯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序 , 计 算每项收入来源在全部纯收入中的比 重和集中率。其中 : 集
中率的计算方法类似于基尼系数 , 只是排序的基础不同 , 集中 排序 , 前者主要用来测算分项收入对总差距的 贡献 , 后 计算公式为 :
率按总收入的高低排序 , 基尼系数则按分项收 入本身的大小
除价格上涨因素 , 下 同 ) ; 中低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 入 2018 元 , 比 1990 年 增 加 1554 元 , 年 均 增 加 104 元 , 年均名义增长 10.3%; 中等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 入 2851 元 , 比 1990 年 增 加 2243 元 , 年 均 增 加 150 元 , 年均名义增长 10.9%; 中高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 入 4003 元 , 比 1990 年 增 加 3197 元 , 年 均 增 加 213
0.3 , 仅有 2 个省的基尼系数高于全国农村的总体水平 ; 2004
的总体水平 , 贵州、 陕西、 广西、 江西、 四川、 湖南、 上海 、 重庆、
7.3∶ 1 ( 以低收入组为 1 ) , 比 1990 年扩大了 2.6 倍 ; 中等偏上收入组与低收入组农户
的收入差距比为 3.8∶ 1 , 比 1990 年扩大了
一、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农村改革 20 多年来 ,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 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 , 农村居民收 入来源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 一 ) 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 , 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 由 1978 年的 134 元提高到 2005 年的 3255 元 , 年均增长 7.1% 。 27 年来 , 农村居民收入在波动中持续增长 , 总体看大致经历了 5 个阶段 ( 见图
1990 ̄2000 年 10 年提高 4.4 个 百分点 , 年均提高 0.44
个 百 分 点 , 扩 大 速 度 比 前 10 年 下 降 0.25 个 百 分 点 ;
2000 ̄2005 年提高 2.2 个百分点 , 年均提高 0.43 个 百
分点 , 扩大速度比 20 世纪后 10 年下降 0.01 个百分点 ( 见图 2) 。 ( 二 ) 高低收入组农户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按照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进行 5 等分分组 ( 每 组 各占总户数的 20% ) , 近 15 年不同收入组农户收入 持续增长 , 但低收入组农户增速相对较慢。 2005 年 低收 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 1067 元 , 比 1990 年增加
管理世界 》(月刊 ) 《
2006 年第 5 期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 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唐 平
摘要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 但收入分配差距也持续扩大 , 目前已逼近警 戒线。 为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持续扩大的原因 , 提出扭转差距持续扩大的对策 , 本文 利用中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 , 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 , 对近年农村居民收 入 分配的差异程度、 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探析。 研究表明 , 农村住户家庭经营收入不平 衡和地区内部收入分配差距 , 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主体。近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 入和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 , 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因此 , 应继续深 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 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 , 及时化解收入分配中的矛盾。 用发展和改 稳定发展。 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 ,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关键字 : 农村居民 收入差距 变动及影响
4.3%, 1999 年增长 3.8%, 2000 年增长 2.1%。
第 五 阶 段 , 2001 ̄2005 年 农 村 居 民 收 入 增 速 回 升。农村居民增收仍处于最困难时期 , 进入 21 世纪 农村居民增收又面临了许多新困难。在困难情况 下 , 由于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村 居民增收 的重大政策 , 收入增速回升。 这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 均 增 长 5.2% , 其 中 2004 年 增 速 达 到 6.8% , 为 1997 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 ; 2005 年增速也有 6.2%。 ( 二 ) 收入来源结构显著变化 农村居民纯收入按来源可分为工资性收入、 家 庭经营纯收入、 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近 15 年 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有 3 大特点 : 一是家庭 经 营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 源 , 但所占 比重大幅度下降。 1990 年 , 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村居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的 比 重 为 75.6% , 2005 年 下 降 为
1. 基尼系数分解法
对基尼系数的分解可以考察不同收入来源对总基尼系数 效应还是收入集中效应。本文 是应用费・兰尼斯 ( Fei- Rains) 体做法为 :
的贡献度 , 以此分析影响收入差异程度的主要 来源是结构性 的基尼系数分解法 , 来分析 收入来源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 具 这里按收入来源把人均 ( 1 ) 将收入按来源分为 k 个分项。 纯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纯收入、 财产性收入和转 移性收入。
56.7% , 下降 18.9 个百分点 , 年均下降 1.3 个百 分
点; 二是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持续提高, 已成为农 村居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1990 年 , 工资性收入占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 20.2% , 2005 年提高到
772 元 , 年 均 增 加 51 元 , 年 均 名 义 增 长 8.9% Nhomakorabea( 未 扣
36.1% , 提高 15.9 个百分点 , 年均提高 1.1 个 百 分
点 ; 三是财产性 、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稳步提高。
1990 年 , 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 的 比 重 为 4.2% , 2005 年 提 高 到 7.2% , 提 高 3 个 百分点 , 年均提高 0.2 个百分点 ( 见表 1 ) 。
6.4%, 1989 年出现负增长 , 增速为 - 1.6%。
第三阶段 , 1991 ̄1996 年农村居民收入反弹回升。乡镇企业从 3 年治理整顿中显露生机 , 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快速发展 ; 国家连续两次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 农业增产不增收的 矛 盾缓解 ,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回升。这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 5% , 除 1991 年和 1993 年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只增长 2% 和 3.2% 以外 , 其余几年均超过 5%, 1996 年增幅达到 9%。
者用于表示分项收入本身的差距 , 前 者一般小于后者。 设有 K 种不同的收入来源 , Y = ∑ Y , 则 :

2 cov(Y , F (Y ) ) n = S R G , G 是总基尼系数 G= ∑ Y =Á
其中 , Sk=Yk/Y 为来自于 k 种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 的份额 ;
Rk =cov ( Yk, F ( Y) /n) /cov ( Yk, F ( Yk) /n) =Gk/Gk 为 第 k
1) 。
第一阶段 , 1978 ̄1984 年农村居民收入超常规增长。农村普遍实行以推行土地家庭承包 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 , 极大地调动了农 村居民生产积极性 , 农村经济快速 发展。这期间农村居民纯收入由人均 134 元增加到 355 元 , 增长 1.7 倍 , 年均增长 16.5%。 第二阶段 , 1985 ̄1990 年农村居民收入在波动中缓慢增长。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出现徘徊 , 主要农产品产量下降 , 农业生产资料等工业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 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突出 ,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产生剧烈波动。这期间 农村居民收入年均 增 长 3.0% , 其 中 1988 年 增 长
二、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 差异现状及特征
( 一 ) 农村居民总体的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呈持续扩大趋 势 , 但近年的扩大速度有所减缓。 1978 ̄2005 年 , 农 村的基尼系数由 0.2124 上升到 0.3751, 提高了 16.3 个 百分点。 从基尼系数的提高程度看 , 近年扩大速度有 所减缓。 1980 ̄1990 年 10 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 尼系数提 高 6.9 个百分点 , 年均提高 0.69 个百分 点 ;
图 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长率( % ) 表 1 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及构成
元 , 年均名义增长 11.3%; 高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