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1.1 项目背景××工程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其变形监测对于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可靠的变形监测技术,以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1.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详细的变形监测技术设计,包括监测方法、监测仪器和监测方案,以满足工程变形监测的需求。
二、工程概述2.1 工程描述××工程是一个位于某地的大型建造工程,包括多个建造物和地下结构。
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功能完善的建造群。
2.2 工程需求工程变形监测的主要需求包括:- 实时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包括沉降、倾斜、扭曲等;- 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和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方法3.1 监测点布置根据工程的特点和监测需求,我们将在工程的关键部位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将根据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进行确定。
3.2 监测仪器为了实现对工程变形的准确监测,我们将使用以下监测仪器:- 倾斜计:用于测量工程的倾斜情况;- 沉降仪:用于测量工程的沉降情况;- 扭曲计:用于测量工程的扭曲情况;- 高精度测量仪器:用于对监测点进行精确测量。
3.3 监测方案我们将采用以下监测方案进行工程变形监测:- 定期监测:每隔一段时间对监测点进行测量,以获取工程的变形情况;- 实时监测: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报警机制: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设的阈值时,系统将自动发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四、数据分析与报告4.1 数据采集与存储监测数据将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时采集,并存储在中央控制中心的数据库中。
数据的采集频率和存储周期将根据监测需求进行设置。
4.2 数据分析监测数据将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我们将使用统计学方法和趋势分析等技术,以识别潜在的问题和趋势。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篇一: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一、工程概况:***大学***校区教三楼位于校道南侧,东临山丘,南临图书馆,西临教四楼,北面三栋广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高六层;场地地形较平坦,地基为粘性土地基。
由**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设计,**公司第三分公司施工,*****公司监理,工程竣工日期为二0XX 年六月。
二、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XX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XX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4、****大学***校区教三栋1:500平面图5、教三楼结构情况及周边环境实况三、沉降观测方案(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1)、观测精度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
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3.0±≤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0±≤mm ,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0.1±≤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1≤mm 。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观测的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视距差:≤1.0m;视距累积差≤3.0m;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
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每次把尺子立在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或尺底粘泥土而影响观测精度。
(2)观测时间、次数观测周期每月一次,每期观测时间三个小时,总共进行6期观测。
首次观测时间为20XX年12月7日。
首次观测时,应观测多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设计院的要求,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各拐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范文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范文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为您撰写了该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以下是说明和具体设计方案:一、方案说明本方案主要针对某高速公路进行改造和加固工程,全长约5公里。
由于路基土壤松软,陡坡沟壑较多,以及高速公路日常车流运输量较大,会对该路段进行3年的变形监测,以确保路基稳定安全。
二、监测方法和工具该路段的变形监测工作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现:1.基准测量法:将测量标志点进行预先设置,安装测量器具,通过GPS、电子测绘和其他现场测量设备,记录路基不同部位的各项数据,包括:高差、位移和倾斜度等。
这些数据可作为该路段变形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
2.视频监测法:在路段的关键部位安装摄像机,通过采集视频影像和图像处理技术,得到关于路面变形和路肩滑坡等安全问题的预警信息,以及对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视性方面的要求。
三、监测设置方案1.设置50个监测标志点,在路基的关键部位分别进行测量和监测,如在隧道出口、高山陡坡、涵洞口、桥梁和路面陡峭沟壑等地区。
2.在路面上设置单向车道以减少车流量。
3.在关键部位安装摄像机,在具体部位设置了反光镜,在棱镜的作用下,使监测方向发生变化,并可保证在视频影像上的观察条件。
4.在隧道出口、涵洞口、桥梁和路面陡峭沟壑等地区安装高灵敏度地震计,以及高峰位防护器材和滑坡预警器等。
5.进行GPS定位测量和摄像机动态监测,记录精度、可靠性和监测器具的性能并进行定期检查。
四、监测方案的实施时间节点1.监测前:进行路面清理、摄像机安装和标志点设置等工作,并对监测器具进行初步测试和调整。
2.监测期间:对每个监测标志点进行定期巡视、监测数据记录和存储,根据监测数据和视频影像预警,及时分析和处理路面变形和滑坡等情况。
3.监测后:考虑到实际情况,对监测器材进行仔细检查,总结监测数据和现场情况,形成完整报告,并提出在未来改造工程中的建议。
方案实施的成本约为600万元。
但该方案可保证监测效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避免了建设工期较长和运行风险的情况,在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公路通行和交通安全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背景和目的1.1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型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工程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特殊是在土木工程、地铁、桥梁、高楼等工程项目中,变形监测技术对于确保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环境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目的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完整的××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以满足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变形监测的需求。
通过对工程变形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性,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二、技术方案2.1 变形监测技术的选择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我们选择了以下变形监测技术:2.1.1 光纤传感技术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特性的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准确地监测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
通过在工程结构中布置光纤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工程的全程监测,提高监测的灵敏度和精度。
2.1.2 GNSS技术GNSS技术是一种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全面地监测工程结构的位移和变形情况。
通过在工程结构上安装GNSS接收器,可以实现对工程的高精度定位和变形监测。
2.1.3 激光测距技术激光测距技术是一种基于激光测距原理的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精确地监测工程结构的位移和变形情况。
通过在工程结构上安装激光测距仪,可以实现对工程的高精度测量和变形监测。
2.2 变形监测系统的设计基于以上选择的变形监测技术,我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工程变形监测系统,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
2.2.1 硬件设备变形监测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光纤传感器、GNSS接收器、激光测距仪等。
这些设备将安装在工程结构上,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并通过接收器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2.2.2 软件平台变形监测系统的软件平台包括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和数据分析软件。
数据采集软件负责从硬件设备中采集数据,数据处理软件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数据分析软件负责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变形测量课程设计

变形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变形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变形测量的应用领域,如工程、地质、环境监测等。
3. 引导学生掌握变形测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能对变形数据进行有效解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变形测量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变形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撰写测量报告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变形测量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科学研究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变形测量在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提问。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变形测量基本概念:介绍变形测量的定义、分类及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变形测量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教材章节:《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章第一节2. 变形测量方法:讲解不同类型的变形测量方法,如地面测量、卫星遥感、激光扫描等。
教材章节:《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章第二节3. 变形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变形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分析技术以及相关的软件应用。
教材章节:《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章第三节4. 实际操作与案例解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变形测量操作,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章第四节5. 变形测量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变形测量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建筑变形测量技术报告书内容 建筑变形测量高程基准点和工作的基点位置

建筑变形测量技术报告书内容建筑变形测量高程基准点和工作的基点位置
1、项目概况。
应包括项目来源、观测目的和要求,测区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项目完成的起止时间,实际布设和测定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点数和观测次数,项目测量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核审定人等。
2、作业过程及技术方法。
应包括变形测量作业依据的技术标准,项目技术设计或施测方案的技术变更情况,采用的仪器设备及其检校情况,基准点及观测点的标志及其布设情况,变形测量精度级别,作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变形测量各周期观测时间等。
3、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
4、变形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等。
5、变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
6、提交的成果清单。
7、附图附表等。
建筑变形测量高程基准点和工作的基点位置
一、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
二、高程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在建筑区内,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基础的深度。
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上。
三、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
当使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观测时,宜使各点周围的地形条件一致。
当使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用于联测观测点的工作基点宜与沉降观测点设在同一高程
面上,偏差不应超过±1cm。
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应设置上下高程不同但位置垂直对应的辅助点传递高程。
挡土墙变形监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青田万基﹒欧郡庄园挡土墙变形监测与分析英文题: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for the manor retaining wall of QingTian WanJi﹒OuJun学生姓名:专业:学号:指导老师:二〇一二年六月摘要变形监测是多种测量技术的综合,是监测评估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市政工程施工变形监测的特点,通过对五期同精度青田万基欧郡庄园挡土墙水平位移及沉降实测数据成果分析,本设计书主要是通过对青田万基·欧郡庄园挡土墙需要在施工阶段对其墙面(坡面)的变形进行观测。
在变形分析过程中,选用了水准监测数据及水平位移数据进行分析试验。
首先对数据进行奇异值检验,其次为了从不等周期的变形数据中获得等周期的数据,对原有数据进行多种插值方法的比较,最后用多项式回归分析和灰色系统分析两种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及预测。
在精度评定通过的情况下,对下一期的变形量进行了预测,达到了较高的精度,说明了方法是正确可靠的。
对挡土墙工程的整体位移及稳定性进行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提供资料。
关键词:挡土墙;变形监测;稳定性分析ABSTRACT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a variety of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tegrate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the safety of the building. According to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hrough five period with precision WanJi·OuJun of qingtian county retaining wall's estat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subsidence data results, the design is mainly through the field, the county to WanJi manor retaining wall in the construction stage to wall (slope) of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In the deformation analysis process, choose the level of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data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test. First data are singular value inspection, next to the deformation data periodic never get periodic data for the original data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interpolation method, and finally with the polynomial regression and grey system analysis of two methods of data fitting and predictions. In precision evaluation through the situation, for the next issue of deformation forecast and achieve high precision, that the method is correct and reliable. For the whole of the retaining engineering displacement and stability for preliminary analysis, to further perfect design theory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provide information.Key words:Retaining wall; Deformation monitoring;Stability analysis目录绪论 (1)1 概述 (2)1.1 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2)1.2 变形监测技术和发展趋势 (3)2. 青田万基·欧郡庄园挡土墙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 5 -2.1 任务来源................................................... - 5 -2.2 监测目的................................................... - 5 -2.3 监测区概况................................................. - 5 -2.4 作业技术依据............................................... - 6 -2.5 监测点的观测方法和周期..................................... - 6 -2.6 监测控制网的建立........................................... - 7 -2.6.1 平面监测网的布设 ..................................... - 7 -2.6.2 平面监测网的施测 ..................................... - 7 -2.6.3 四等、一级GPS控制测量主要技术指标 .................. - 8 -2.6.4 青田县万基欧郡庄园变形监测四等GPS网控制点成果 ....... - 8 -2.6.5 变形监测四等GPS网控制点平差及精度分析 ............... - 8 -3. 变形监测的实施 (12)3.1 监测点沉降监测 (12)3.1.1 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12)3.1.2 作业过程 (14)3.1.3 数据处理及精度鉴定 (14)3.1.4 沉降量汇总表和沉降曲线 (15)3.2 水平位移监测 (18)3.2.1 观测仪器 (18)3.2.2 全站仪直接坐标法监测的误差分析 (19)3.2.3 注意事项 (19)3.2.4 数据处理及精度评定 (19)3.2.5 监测点位移变化速度曲线图 (21)4. 探讨变形监测在挡土墙监测中的问题 (23)4.1 确定挡土墙观测精度的合理性 (23)4.2 保证水平位移检测质量 (23)结论 (24)致谢 (25)参考文献 (26)绪论变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各种负载作用于变形体,使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或空间域发生变化均为变形。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本设计书旨在对××工程的变形监测技术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以确保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监测目的、监测对象、监测方法、监测仪器设备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和阐述。
二、监测目的监测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评估工程变形情况,为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决策提供依据,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目的如下:1. 监测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沉降、倾斜、收敛等;2. 及时发现和预警工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3. 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依据。
三、监测对象本工程的监测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和地下水位监测:监测地基的沉降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2. 结构变形监测:监测工程结构的沉降、倾斜、收敛等变形情况,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3. 监测仪器设备:监测各种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表现,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监测方法本工程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监测方法:采用传统的测量仪器和手段进行监测,如水准仪、全站仪、倾斜仪等;2. 自动化监测方法:采用自动化的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如自动化监测系统、遥感监测技术等;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进行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实用信息和趋势。
五、监测仪器设备本工程的监测仪器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倾斜仪:用于测量结构的倾斜变形情况,具有高精度和实时监测的特点;2. 水准仪:用于测量地基的沉降变形情况,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的特点;3. 全站仪:用于测量结构的三维坐标和形状变化,具有高精度和全方位的监测能力;4. 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处理软件等,用于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
六、监测方案本工程的监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点布设: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布设监测点,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 监测频率和时长:根据工程的施工和运营阶段,确定监测的频率和时长,以及监测数据的采集间隔;3.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实用信息和趋势;4. 监测报告和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并建立预警机制,提前预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变形监测设计书
测量3133班三组
李迪岳鹏飞薛敏刚赵磊磊李成金祥段小勇
目录
1 概述 (1)
2 作业依据 (1)
3 基本规定 (1)
3.1 作业基准 (1)
3.2 技术要求 (1)
4 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 (1)
5 变形控制测量 (1)
5.1 平面控制测量 (1)
5.2高程控制测量 (2)
6 建筑变形测量 (3)
6.1 监测项目及周期 (3)
6.3 沉降观测 (3)
6.4 数据处理分析 (4)
7 施工组织 (4)
8 提交成果资料 (4)
1 概述
为了满足渭南市环境监控中心的工程施工要求,对该工程的基坑开挖进行建筑变形测量,包括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2 作业依据
1、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2、JGJ 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3、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4、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 基本规定
3.1 作业基准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2 技术要求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为二级,沉降观测的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位移观测的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3.0mm。
4 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
1、索佳NET 05型全站仪1台
2、天宝电子水准仪DiNi03 1台
3、南方测绘平差易2005 1套
5 变形控制测量
5.1 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⑴位移观测
的基准点(含方位定向点)不少于3个,基准点、工作基点应便于检核;⑵GPS控制点还应满足:a.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b.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小于15°;c.远离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线、大面积的水域等。
5.2高程控制测量
1、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少于3个,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形成闭合环或形成有符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
2、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⑴高程基准点应选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⑵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
3、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高程基准点的标石按照点位的不同要求,标石形式采用《建筑变形测量规范》附录A 执行。
4、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采用的观测方式为二级的单程双测站。
5、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表1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m)
表2 水准观测的限差(mm)
6、水准仪的i角不得大于20″,在开始一周内每天进行i角的检校,若i角比较稳定,以后每隔15天检校1次。
7、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
8、高程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采用南方测绘的平差易2005。
6 建筑变形测量
6.1 监测项目及周期
监测项目包括: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周边建筑物变形、地表裂缝和主体工程施工期间的沉降位移。
同时对场内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及天气情况确定。
初期及基坑开挖完成前不少于1次/天,特殊天气条件下(暴雨、爆破等)应加密监测密度。
变形速率异常应加大监测频度;当边坡顶部最大位移超过基坑开挖深度的3‰,或位移速率连续三日大于3mm/天,应进行监测报警。
沉降位移观测:主体工程施工期间,建筑物每加一层观测一次,内部墙体每加载一层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至竣工后一年。
建筑变形测量的首次观测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变形测量的初始值。
6.2 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实际情况每15~20米处布设一个沉降点。
2、沉降观测使用天宝公司的DiNi03型电子水准仪,按照二级的要求进行观测,技术要求同5.2高程控制测量的章节。
6.3 数据处理分析
每期建筑变形观测结束后,应依据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并计算各种变形量。
变形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采用严密的平差方法和变形监测专用软件。
数据处理中数据取位要求见下表:
7 施工组织
为了保证该项目的优质高效施工,成立小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1人,其中组员5人。
8提交成果资料
1、变形观测点位分布图
2、沉降观测成果表
3、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4、等沉降曲线图
5、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
6、水平位移曲线图
6、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
7、变形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