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技术工程设计书

沉降观测技术工程设计书

沉降观测技术工程设计书1.1工程概况********二期项目位于***省****县*****内,南临****路、西至****线、北至***路、东至****线、西北面为地税局用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该工程分为2A、2B期。

2A期包含19~20栋、21~22栋、26~27栋、28~29栋、30~31栋共10栋高层住宅,1栋会所,室外工程及其他有关配套工程;2B期包含15~16栋、17~18栋、23~25栋、32栋共7栋高层住宅、地下车库、室外工程及其他有关配套工程。

****二期总建筑面积184337.38㎡。

该工程地下室为15~16#、17~18#、19~20#、21~22#、23~25#、26~27#、28~29#、32#栋塔楼的地下一层的联结体,面积28230㎡。

1.2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7)3、由***市****县城市规划局提供的二个高程控制点Ⅱ30237、Ⅰ900074、由**********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项目施工图纸5、***********沉降点分布施工图、总说明图、相关的技术规程和技术约定等2沉降观测的设备配备及组织机构2.1仪器设备根据工程的需要,本项目需配备下列仪器设备。

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 2 3 4DINI电子水准仪铟瓦精密条码水准尺对讲机5m刚尺410090612403,12449T50.3mm/km2米2KM/5W1mm套把台把1222所用仪器、设备都有有效的鉴定证书,仪器日常使用过程中,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保养、并不好记录。

2.2人员配备测量工程师2人(****、****)、施测配合人员2人(****、****)、资料员1人(****);(具体人员配备已满足工程要求为准)加入人员表格3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周期3.1监测内容本次安排的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数量及相关的监测目的和监测方法如下表所列,沉降点位均布置在单体一层结构墙、柱+50cm以上。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2.建筑物倾斜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O 一七年八月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方案编写人:李鹏飞审核人:王青懿总工:江爱国单位负责人:冯小华一、工程基本情况 (1)(一)工程概况 (1)(二)目的与任务 (1)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O 一七年八月二、编制依据 (2)三、沉降观测方案 (2)(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2)(二)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 (4)(三) ....................................................................................................... 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4)(四)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6)(五)施测方法 (7)四、沉降观测提交的成果资料 (8)五、质量控制措施 (8)六、观测点的保护 (8)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一、工程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位于晋城市北石店镇畅安路以东,陵沁路以南,场地南侧为城市规划道路,拟建场地总占地面积6930m2,建筑用地6300m2,道路用地630m2。

该工程拟建建筑物包括:调度中心、泵房、维修车间、消毒间、预留滤池、吸水井及清水池,均为1-2 层建筑,其中业务用房占地面积613.53 m2,建筑高度5.25 m;泵房占地面积283.81 m2,建筑高度6.15 m;维修车间占地面积152.51 m2,建筑高度4.35m;消毒间占地面积159.25 m2,建筑高度4.35m;吸水井占地面积120 m2,地下高度4.0m, 地上高度1.0m;预留滤池占地面积120 m2;清水池一占地面积259.93m2;清水池二占地面积259.79m2。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德圣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公司,于2017年4月5日开工建设,主要建筑物含泵房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维修车间、消毒间、业务用房一层。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篇一: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一、工程概况:***大学***校区教三楼位于校道南侧,东临山丘,南临图书馆,西临教四楼,北面三栋广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高六层;场地地形较平坦,地基为粘性土地基。

由**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设计,**公司第三分公司施工,*****公司监理,工程竣工日期为二0XX 年六月。

二、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XX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XX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4、****大学***校区教三栋1:500平面图5、教三楼结构情况及周边环境实况三、沉降观测方案(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1)、观测精度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

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3.0±≤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0±≤mm ,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0.1±≤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1≤mm 。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观测的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视距差:≤1.0m;视距累积差≤3.0m;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

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每次把尺子立在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或尺底粘泥土而影响观测精度。

(2)观测时间、次数观测周期每月一次,每期观测时间三个小时,总共进行6期观测。

首次观测时间为20XX年12月7日。

首次观测时,应观测多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设计院的要求,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各拐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略论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略论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略论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逐渐兴起,建筑物的不断增高,促使建筑物所承受的荷载力也在不断的增加。

而由于建筑自身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是共同作用的,许多建筑物会发生不均匀的沉降,有时候会造成建筑物发生一定的倾斜和断裂,给建筑物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全性,也危害着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建设,按时对建筑物进行观测和分析,综合判断建筑物可能会发生的变形,积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所以在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中,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采用最有效的观测方法,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正确处理在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建筑物沉降观测中的常用方法1.1 全自动测量法我国的测量仪器在不断的更新和改进,其也在逐渐的应用于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中,并且加入到了全自动跟踪测量仪器,它能够进行全方位、精度高、全天候的进行自动的监测,并得出有效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我们所使用的全自动测量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大坝、桥梁等各种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中。

1.2 数字摄影测量法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以及各种科学研究中,已经广泛应用了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其能够有效的监测分析重要工程的变形以及自动生产的情况,并且能够及时的测出弹体的运动轨迹和有关炮口冲击波的波形等各种数据。

通过利用数据摄影测量法,进行大型建筑物沉降监测,可以直接通过多个点的数据提供三维空间信息,使数据的精确度能够达到2-4 μm1.3 水准测量法在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的时候,人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水准测量法,其主要是利用水准仪对基准点和沉降监测点等测量其高程,通过观察分析其高程的变化情况,综合对比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变形的各种情况。

但是由于水准测量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它还适用于不同类型、精度以及施侧条件的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是一种很可靠的测量手段。

1.4 GPS测量法GPS测量法是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而发明的一种全新的用于空间定位的高新技术,并且由最初的静态发展到了动态的定位,其定位的精度非常高,所以也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逐渐代替了过去的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三教实训楼沉降观测技术总结书成绩:班级:工程测量1101学号: 39姓名: 屈申申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目录一、工程概论 (2)二、沉降监测技术依据 (2)三、沉降观测方法与技术 (2)(一)基准点与监测点的建 (2)(二)采用的仪器设备 (2)(三)观测方法与实际精度 (2)(四)观测周期 (3)四、上交资料内业计算与成果分析 (3)五、结论 (3)六、附表和图 (3)(一)沉降观测成果表 (4)(二)沉降曲线图 (7)(三)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7)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一、工程概况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三教实训楼,福星中路以南,河东大道北,建设路口以东200M。

工程建筑占地面积:4237.0 m2,,总建筑面积26515.74m2 ,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17086.5m2,,地下建筑面积9429.24 m2,。

结构形式为框架混凝土结构,地下一层,其中教学实训综合体、教学楼地上为六层,地下一层为实验室,教学楼建筑高度24.44m。

监测时间自2012年9月8日至2012年11月3日,共计63天。

二、沉降监测技术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5.本工程《技术设计书》;三、沉降观测方法与技术(一)基准点与监测点的建立1.基准点的建立依照有关规范及建筑物周边的实际情况,在建筑物布设了3个水准基点BM1,BM2,BM3。

水准基点布设于沉降区外约50m的路上。

2.沉降监测点的建立根据监测目的,沉降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原则为:布设于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甲方及设计人员的特殊要求。

按照以上要求,本次沉降监测点布设18个点。

(二)采用的仪器设备本工程采用科力达DL07 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的铟瓦条形码标尺。

(三)观测方法与实际精度技术要求及精度分析: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中二等变形观测(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时读数取至0.01mm。

变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变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建筑物变形监测设计书测量3133班三组李迪岳鹏飞薛敏刚赵磊磊李成金祥段小勇目录1 概述 (1)2 作业依据 (1)3 基本规定 (1)作业基准 (1)技术要求 (1)4 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 (1)5 变形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1)高程控制测量 (2)6 建筑变形测量 (3)监测项目及周期 (3)沉降观测 (3)数据处理分析 (4)7 施工组织 (4)8提交成果资料 (4)1 概述为了满足渭南市环境监控中心的工程施工要求,对该工程的基坑开挖进行建筑变形测量,包括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2 作业依据1、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2、JGJ 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3、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4、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 基本规定作业基准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技术要求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为二级,沉降观测的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位移观测的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3.0mm。

4 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1、索佳NET 05型全站仪1台2、天宝电子水准仪DiNi03 1台3、南方测绘平差易2005 1套5 变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⑴位移观测的基准点(含方位定向点)不少于3个,基准点、工作基点应便于检核;⑵GPS控制点还应满足:a.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b.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小于15°;c.远离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线、大面积的水域等。

高程控制测量1、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少于3个,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形成闭合环或形成有符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

2、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⑴高程基准点应选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⑵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

3、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高程基准点的标石按照点位的不同要求,标石形式采用《建筑变形测量规范》附录A 执行。

沉降观测毕业设计

沉降观测毕业设计

图书馆收藏中图分类号:密级:UDC:编号:1331毕业设计宿迁市泗阳县名流新天地小区高层A O98楼沉降观测技术设计肖伟专业名称:工程测量班级:测量07-2学制:三年学号:0740153220学历层次:专科指导教师:李玲评阅人:论文(设计)提交日期:2010年6月18日论文(设计)答辩日期:2010年6月日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二○一○年六月十八日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书专业、班级测量07-2 姓名肖伟日期2010-6-18 1、设计题目宿迁市泗阳县名流新天地小区高层AO98楼沉降观测技术设计2、设计指导教师(签名)李玲3、设计评阅人(签名)评阅日期4、评定意见及成绩年月日中文摘要根据本地区特殊的地基情况、规范说明及图纸设计规定,本次泗阳名流新天地高层建设需进行沉降观测,严密监测施工及运行阶段的地基沉降情况。

首先在合适区域布置稳定的基准点,作为沉降观测的依据,每次观测之前对基准点进行联测检核,确保基准点绝对可靠,在基础形成之后设置多个沉降观测点,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二等水准精密测量,形成闭合路线,最终确定各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绘制出沉降曲线,得出沉降结论,及时上报各部门,并进行技术处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次沉降观测利用新兴计算机软件,更直接、迅速地反应沉降情况,提高内业处理的效率,并对沉降趋势作出预测,还可以找出本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大有裨益,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

借助于严格的沉降观测,力保在建筑沉降这一环节不出差错,争创优质工程。

关键词:沉降观测,基准点,沉降观测点,观测周期,沉降曲线……目录1.项目概况.................................................... - 1 -1.1工程简介 (1)1.2场区概况 (1)1.3测量目的 (1)2.项目质量要求............................................... - 3 -2.1项目质量与工期 (3)2.2测量仪器 (3)2.3测量组织 (3)2.4测量各项指标 (4)2.5现行规范 (4)3.方案设计.................................................... - 5 -3.1设计依据 (5)3.2水准基点的布设 (5)3.3工作基点 (6)3.4沉降观测点布设 (6)3.5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8)3.6沉降观测路线 (9)3.6.1 观测路线的确定 ...................................... - 9 -3.6.2 观测路线的绘制 ..................................... - 10 - 3.7沉降观测周期和时间 .. (10)3.7.1 初测阶段 ........................................... - 11 -3.7.2 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 ................................. - 11 -3.7.3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 ............................... - 11 -3.7.4 特殊情况处理 ....................................... - 11 -3.7.5 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 - 11 - 3.8实施计划注意事项 . (12)3.9施测原则 (12)3.9.1“五定”原则 ........................................ - 12 -3.9.2 其他工作原则 ....................................... - 12 - 3.10经费预算 .. (13)4. 成果整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O一七年八月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方案编写人:李鹏飞*******总工:江爱国单位负责人:冯小华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O一七年八月目录一、工程基本情况 (1)(一)工程概况 (1)(二)目的与任务 (1)二、编制依据 (2)三、沉降观测方案 (2)(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2)(二)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 (4)(三) 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4)(四)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6)(五)施测方法 (7)四、沉降观测提交的成果资料 (8)五、质量控制措施 (8)六、观测点的保护 (8)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一、工程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位于晋城市北石店镇畅安路以东,陵沁路以南,场地南侧为城市规划道路,拟建场地总占地面积6930m2,建筑用地6300m2,道路用地630m2。

该工程拟建建筑物包括:调度中心、泵房、维修车间、消毒间、预留滤池、吸水井及清水池,均为1-2层建筑,其中业务用房占地面积613.53 m2,建筑高度5.25 m;泵房占地面积283.81 m2,建筑高度6.15 m;维修车间占地面积152.51 m2,建筑高度4.35m;消毒间占地面积159.25 m2,建筑高度4.35m;吸水井占地面积120 m2,地下高度4.0m,地上高度1.0m;预留滤池占地面积120 m2;清水池一占地面积259.93m2;清水池二占地面积259.79m2。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德圣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公司,于2017年4月5日开工建设,主要建筑物含泵房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维修车间、消毒间、业务用房一层。

(二)目的与任务本次设计的目的及任务是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场地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并对结果(沉降量、沉降差、沉降速度)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该建筑物在营运期间的稳定性,以确保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二、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4、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建筑 1:500平面图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三、沉降观测方案(一)沉降观测精度及观测频率(1)、观测精度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

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3.0±≤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0±≤mm ,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0.1±≤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1≤mm 。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观测的视线长度:≤50m ;前后视视距差:≤1.0m ;视距累积差≤3.0m;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

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每次把尺子立在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或尺底粘泥土而影响观测精度。

(2)沉降观测频率1、建筑物施工至+/-500时布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稳定后进行第一次观测,作为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起始零位置。

2、建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每月观测一次。

3、建筑物结构封顶观测一次;停、开工各观测1次,当发现观测结果异常时需增加观测次数。

4、建筑物结构封顶至竣工验收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

除有特殊应增加观测次数外,正常情况下每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5、在观测过程中,若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3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6、建筑物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当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0.01mm/d~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二)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1、基准点的设置:需在建筑物基底压力传播范围之外,预先合理埋设半永久性基准点,编号分别为J1、J2、J3三个沉降基准点,埋设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

2、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由建筑施工方按照建筑物设计图纸的要求,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进行布设,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各拐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的特点,调度中心共布设了8个沉降观测点,泵房共布设6个沉降观测点,维修车间及清毒间各布设4个沉降观测点。

另外,需在建筑物附近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定的地方设置不少于3 个永久性的基准点(J1,J2,J3……),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判断选择稳定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布设的,变形观测的基准点选在远离该建筑物30米外的坚固地方,本次采用独立高程系统。

(三)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1、观测仪器: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载下的沉降情况,为此沉降观测应使用DSZ 3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配套水准尺或同等精度水准仪和设备。

2、首次观测时,应观测二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3、精密水准仪应符合相应技术参数,尤其是i角的检验,校正,i角不大于4秒,在观测前要对仪器进行检定,保证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参数均能满足观测要求。

4、每次观测应尽量做到仪器、标尺、测站、线路、观测人员五固定。

5、为了提高观测精度,视线长度宜为20~30m,比一般精密水准测量所固定50m短,视线高度不宜地域0.3m。

6、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

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A.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钟内;B.太阳中天前后各约1小时内;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D.气温突变时;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7、测站要求视线长度≤50米、前后视距差≤1.0米、前后视距累积差≤3.0米、视线高度(下丝读数)≥0.5米。

8、测站观测限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的差≤3.0毫米、基辅分划读数差≤0.4毫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0.6毫米(说明:由于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严格,本次测量各项要求均按二等水准规范执行)。

当观测监测点时,必须是偶数站,往返测量的测站数均须为偶数站。

9、观测人员要了解工程现场既有建筑物和设施现状,了解观测对象的结构特点,参与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埋设工作。

这些有利于更好地确定观测顺序、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

10、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精度准确性,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分析或核测,同时应及时向现场监理及业主代表汇报。

11、提供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的成果报告。

(四)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1、基准点应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作为永久性基准点,并作醒目警示。

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施工材料堆场、施工材料运输线路、水坑以及施工机械等,本次变形观测的基准点选在远离该建筑物30米外的坚固地方,经分析,该区域地基已属稳定。

2、在每次观测前均应检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发现高程变异超过允许精度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如观测期间测区发生土体移动、地面或建筑物明显沉降等外界强烈因素时,亦应及时进行检验,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3、按设计要求的沉降观测点位置,在建筑物底板及首层完成后进行埋设。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点位宜选在建筑物外侧剪力墙或柱子外侧,便于进行观测处。

观测点的埋设参照(图1 沉降观测点布设大样图)4、在观测期间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发现变形、损坏或其它因素影响,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5、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图1 沉降观测点布设大样图6、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建筑物变形、地面沉降及其它有关异常情况。

7、施测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水准仪和标尺,发现异常应及时校正。

8、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

(五)施测方法(1) 基准点联测:每次观测前均首先联测基准点,按照环形闭合网施测,计算闭合差,并按测站数计算各点改正数,以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

(2) 沉降观测:观测前首先选择确定合理的观测顺序,布设环形闭合网,尽量选用固定测站,逐点观测,计算环线闭合差并根据测站数进行平差,准确计算出各点的高程。

同一观测点相邻两次观测间的高程差,即为该点本次观测的沉降量。

四、沉降观测提交的成果资料1、沉降观测成果表;2、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3、沉降观测的沉降量曲线图;4、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五、质量控制措施该项目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质量检查验收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做出准确评价。

2、质量检查验收应依据下列规定进行:项目委托书或合同书及委托方与测量方达成的其他文件;技术设计书或施测方案;依据的技术标准和国家政策法规。

3、对于所有变形观测记录和计算、分析结果,应进行两级检查;4、对于需要提交委托方的变形测量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应在两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验收。

提交的成果应为验收合格的成果;5、检查验收情况应形成记录,并进行归档。

六、观测点的保护(一)基准点的保护基准点是沉降观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测量标志,只有长期保存才能保证沉降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正确性,如遇到可能对基准点造成损坏或破坏的情况时,现场各方面就事先与观测单位联系,以便具体确定基准点的保护或调整方案。

(二)沉降观测点的保护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而且复杂的测绘工作,沉降观测点在使用过程中的人为破坏往往会导致沉降观测工作的中断。

因此沉降观测点的妥善保护是沉降观测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场各方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积极配合观测单位,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或相关各方,并对施工人员加强常识素质教育、安全教育,必要时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法,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确保沉降观测点的长期和稳定保存。

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0一七年八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