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产业结构分析讲解
第四讲 产业结构分析讲解

▪ 具体思路是,用前两年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本 生产率表示短期效益,经过标准化以后对其进行 排队,求得相对得分,用每个产业各自实际的增 加值增长率标准化值作为增长率得分,与效益得 分进行对比,求得其相对差,然后由这个相对差 对增长率进行修正,求得本年度的合理增加值速 度,通过这个合理速度求得合理增加值,再通过 合理增加值求出合理比重,然后与实际增加值及 其比重进行比较,各个产业实际比重与合理比重 发生偏差的部分就作为不合理比重 ,取其绝对
值。),用表 p j,t示。Pt则表示(j=1,2,…)的
集合。
pj,t
1
2
g j,t1
g j,t2 k j,t1
g j,t2 k j,t2
g j,t3
1 2
g j,t1 k j,t1
g j,t3 k j,t2
长率 (j=1,2,...)数据的集合。
▪
▪
y j,t
g j,t g j年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本文 采用每个劳动力所生产的增加值),用 v表j,t 示。 〔这里的下标为t,是为了计算由t-1,t-2年的
效率所决定的第t年的合理产业结构〕Vt则表示t 年度 (j=1,2,...)的集合。
105172.3
16117.3
52980.2
36074.8
8214
2003
117251.9
17092.1
61274.1
38885.7
9101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行
业
总
计
农、林、牧、渔服务业
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
通信业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讲义(PPT 49页)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6:59:0106:59:0106:59Thursday, April 22, 2021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4.2221.4.2206:59:0106:59:01Apr il 22, 2021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4月22日 上午6时59分21.4.2221.4.22
qij
eij Ej
/ /
ei E
•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 区特定部门产值在
地区工业总产值中
所占的比重与全国
该部门产值在全国
工业总产值中所占 比重之间的比值。
• 当qij>1,可以认为j产业是i地
区的专业化部门,值越大,专业
化水平越高;当qij≤1时,则j产
业是i地区的自给性部门。
• 一个地区某部门具体的专业化水平、 程度,则是以该部门用于输出部分的 产值与该部门总产值之比(即专业化
1.选择先进的技术武装主导产业。
2.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地区主导 产业发展的载体。
3.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幼小产业进 行扶持,为未来时期主导产业的 升级和更替做准备。
•地区主导产业构成: 一是已具有强大生命力并代表区 域发展方向的产业;二是目前还 有较强的生命力,但技术层次较 低的产业;三是目前还比较幼小 但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且反 映区域发展趋势的产业。
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 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 夫曼系数不断下降。
三、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 地区主导产业是指以地区资源优
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 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 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地区生产 专业化为基本前提。
创业计划书产业结构分析

创业计划书产业结构分析一、产业结构分析一、产业概况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由大量企业和产业组成的,而这些企业和产业又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总体中所占的比重,表现了一个国家的产业分布特点和各产业之间的联系与联系。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传统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新兴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1.传统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我国目前仍然存在较多传统产业,如钢铁、煤炭、化工等,这些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逐渐受到限制,未来将逐步减少。
2.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增长迅速,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这些产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
3.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崛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高端制造业逐渐壮大,从机器人、无人驾驶到航天技术等都取得了不俗的进展。
同时,服务业也在迅速发展,金融、医疗、教育等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4.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趋势明显总体来看,我国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结构,这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1.经济增长的动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其发展势头较猛,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2.就业岗位的需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会对就业岗位需求产生重大变化,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会带动大量就业,而传统产业的衰落可能带动一定数量的失业。
3.创新动力的来源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有着较大需求,他们更容易吸纳高素质的人才,也更容易带动其他领域的创新。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课件(共39张PPT)

满足国内市场
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和食品饮料
消费曲线
生产曲线
进口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 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包括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 度化。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
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 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威性、涵盖性和实用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三、产业结构的涵义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 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 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
四、产业间的基本结构形态
产业间的社会再生产结构
指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形成的比例关系 。 产业间的需求结构
指各个产业的消费量和投资量在需求总量中的比重。 产业间的投资结构
产业结构的改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结构的状况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产业结构的改进是经济协调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产业结构的状况是经济效益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优化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合 理化。
工业化发展阶段规律
但严格来讲,不少生产领域我们还仅仅是“加工车间”,因为很难以单纯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换来应有的利益和好处——— 苏州生产的美国罗技鼠标
,每只销售价约41第美元三,次中国产企业业只是分服得3务美业元;。
四、产业间的基本结构形态 产业机构发展沿着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的方向演进;
➢ 标准产业分类法(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简称SIC)是为统一国 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权威部门制定和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具有权
第四讲 产业结构(新)

• 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数表
• 后人对其进行了修正,如日本经济学家盐 野谷右一就对霍夫曼定律进行了修订:(1) 对投资品工业概念的修正,认为重工业中, 应包括钢铁、机械、化学三大部门;(2) 认为重工业的发展有一个饱和点,达到一 定程度后,其发展速度就要减缓,产业结 构就要出现新特点,即服务业、信息技术、 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发展。 •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 里昂惕夫也于20世纪30年代 里昂惕夫 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国民 经济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数量关 系。
第四讲 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理论 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产业结构理论 • 1.基本概念: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与产业间的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数量对比关系。产业结构是上期经济发展 的结果,又是下期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结构的演进会促进经济问题的增长,而经 济问题的增长又会反过来促进产业结构的 加速演进。 • 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有赖于产业结构理论 的支撑。
• 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
1958年,A.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 略》一书中从现有资源的稀缺和 企业家的缺乏等方面对平衡增长理论进行了批评,指出其不可行性, 并相应地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
•
不平衡增长理论肯定大规模投资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强 调的不是“撒胡椒面”式的全面投资,而是如何集中投资于某些部门, 使投资得到有效的利用。 在如何选择优先进行投资的部门的间题上, 赫希曼批评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哈罗德一多马模型,认为经济的发展 并不主要取决于投资,而是取决于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率的 能力,进而提出联系效应这一概念。依据 赫希曼的观点,产业部门发 展的优先次序应当以联系效应的大小为标志。
(2)结构调整理论 )
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

2. 赫希曼指数与市场竞争的联系
竞争性质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赫希曼指数
价格竞争强度
通常低于0.20或2000
激烈
通常低于0.20或2000 激烈或低,根据产品的差异而不同
0.20-0.70(2000-7000) 激烈或低,根据企业间竞争而不同
1.2.1 对市场结构衡量的通常的方法是计算N公司产品 的市场集中程度,即市场中最大的4个或8个公司的 市场占有率。
n
CRn Xi/Si
i-1
其中:Xi是第i个企业的销售额,n是这个行业中企业的 总数。S整个市场的销售额
CRn市场集中度
1.2.2 赫希曼指数:市场中所有公司的市场份额的 平方和。但是,在计算该指数的时候只考虑市场 占有率大于10%的企业。
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创造与保持
竞争优势取得与持续的判断与评估
二、市场结构与竞争
1. 市场结构:指市场中公司的数量和特征。其中,特征主要 指产品是同质的还是异质的。此外,还可以分析买者的数 目及规模差异、卖者的数目及规模差异、进入或退出的障 碍等。
1.1 市场定义 回顾:市场的四大要素:产品、买卖双方、价格机制、游戏
SCP分析案例:华银电力
➢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之二:产品差异 ➢ 华银电力:逐个考察成就产品差异的几大因素,华银电力
没有更好的产品质量、没有更高的产品类型、没有更优质 的服务….其产品也没有品牌。2014年的年报显示,其投资 项目主要在房屋建筑物的建设上,研发主要在与管理信息 系统而非注重创新的控制系统。因此其产品与竞争对手的 产品差异微乎其微。
第四讲投入产出、产业关联与产业间经济技术联系

第四讲投入产出、产业关联与产业间经济技术联系一、产业关联理论概述1、产业关联的涵义产业关联是指产业之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纽带的经济技术联系和联系方式。
其中,产品的投入产出是其形式,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是其联系的内在本质。
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可以是以各种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也可以是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投入品和产出品;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的联系方式,也可以是价值形态的联系方式。
在产业关系分析的实际应用中使用更多的是价值形态的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目的在于方便使用量化分析方法。
2、产业关联的纽带(1)产品、劳务联系;(2)生产技术联系(3)价格联系;(4)劳动就业联系;(5)投资联系3、产业关联的方式或类型(1)顺向关联和逆向关联顺向关联(前向关联):是指某些产业因生产工序的前后,前一产业部门的产品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这样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即最终产品为止。
如“采矿-钢铁-机械加工-组装成品”。
后一产业是前一产业的前向关联产业。
逆向关联(后向关联):是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生产直接消耗。
如机械设备产业产品和另部件提供给冶炼和开采业。
产业间的联系往往是顺向逆向交错的。
(2)单向关联和多向关联单向关联指一系列产业部门(A、B、C、D等)之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生产时直接消耗,但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如“棉花-棉纱-色布-服装”等产业之间的联系。
多向关联就是指一系列产业部门之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后续产业部门的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如“煤炭-钢铁-矿山机械部件-煤炭”。
(3)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直接关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产品供求关系。
间接关联:是指两个产业部门本身不发生直接的产品供求关系和技术联系,而是通过一些其他产业的中介作用才有联系。
现代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分析

现代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分析引言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中各个产业部门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的分析对于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制定产业政策以及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现代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的分类产业结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照产业的性质、按照产业的功能以及按照产业的技术水平等。
1. 按照产业的性质分类按照产业的性质,可以将产业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类。
农业是指农作物种植、畜牧业、渔业等与自然资源直接相关的产业;工业是指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等与物质生产直接相关的产业;服务业是指金融、交通、教育、医疗等与人们生活和社会运行密切相关的产业。
2. 按照产业的功能分类按照产业的功能,可以将产业分为基础产业、支持产业和终端产业三大类。
基础产业是指为其他产业提供基础性服务和物资的产业,如能源、交通运输等;支持产业是指为其他产业提供支持和补充的产业,如金融、信息技术等;终端产业是指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产业,如零售业、旅游业等。
3. 按照产业的技术水平分类按照产业的技术水平,可以将产业分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大类。
传统产业是指技术相对成熟、市场饱和的产业,如纺织业、钢铁业等;新兴产业是指基于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产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
二、产业结构的变迁产业结构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1. 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变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农业劳动力逐渐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逐渐减少。
2. 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传统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新兴产业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产业结构,也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
例如,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了冲击,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产业链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服务业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
电影电视业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
社会团体
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00.0 0.8 1.3 16.5
11.7 4.8 26.7 19.7 5.5 9.4 2.7 6.8
1.9
7.7 1.0
100.0 0.8 1.2 16.4
11.5 4.9 26.1 18.6 5.8 10.5 2.7 7.2
1.9
7.8 1.0
100.0 0.8 1.2 16.5
11.3 5.2 25.6 17.9 5.6 10.7 2.7 7.8
2.1
8.1 1.0
100.0 0.8 1.1 18.1
11.4 6.7 24.5 17.4 5.7 10.9 2.8 8.0
1
▪ 这生里 产G量是中总的增比长例率,,gi是ρ部i=v门i/V的是增部长门率生。产量在总
▪ 可见,经济的总增长率等于部门增长率和各部门产出数 量的比重乘积之和。一般来说,各部门产出的增长率并 不相同,当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时,各部门产出在总产出 中的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总增长率发生变化。
经济增长率指数= 产▪业增加值比重产业增长率
▪ 那么:根据统计指数理论,有下面的指数公式:
n
n
G1
1 g 0
1 g1
1
1
G0
n
0g0
n
中等式左边是两个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之比,等式 右边第一项是结构影响指数,第二项是固定构成指数。
运用结构影响指数可以直接测算出由于结构变化所引起 的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程度。
105172.3
16117.3
52980.2
36074.8
8214
2003
117251.9
17092.1
61274.1
38885.7
9101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行
业
总
计
农、林、牧、渔服务业
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
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
邮电通信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
采矿业
电力、燃气
交通运输、 信息传输、
制 造 业 及水的生产 建 筑 业 仓储和邮政业计算机服务
和供应业
和软件业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租赁和商务 科学研究、 水利、环境 房地产业 服 务 业 技术服务和 和公共设施
地质勘查业 管 理 业
居民服务和 其他服务业 教
卫生、社会 文化、体育 公共管理和 育 保障和社会 和娱乐业 社会组织
年份
2002 2003
2002 2003
国内生产
总 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比重%
100.0 15.3 50.4 34.3 100.0 14.6 52.2 33.2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8.3 2.9 9.8 8.7 9.3 2.5 12.7 7.3
▪ 结构影响指数为:
结构影响= 比重1 速度0
指数
比重0 速度0
=(0.146 2.9) (0.522 9.8) (0.332 8.7) (0.153 2.9) (0.504 9.8) (0.343 8.7)
8.427 1.0072 8.367
8.427 8.367 0.06
三、产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变动的影响
1745.2
860.5
379
1990
18547.9
5017.0
7717.4
5813.5
1634
1995
58478.1
11993.0
28537.9
17947.2
4854
1996
67884.6
13844.2
33612.9
20427.5
5576
1997
74462.6
14211.2
37222.7
23028.7
▪ 第四讲 产业结构统计分析
一、产业结构的一般问题
▪ 什么是产业结构:生产体系整体内部构成要素的 各种组合及其关系
▪ 产业结构的数量表现:比例、比重 ▪ 产业结构分析的意义 ▪ 我们应该研究哪些结构: ▪ 行业产出结构、投入结构、劳动力结 构、
行业投资结构、行业资本结构、行业效益结构, 经济成份结构、结构协调性、等等 ▪ 产业结构合理性标准: ▪ 资源标准:资源优势和劣势
福利业
二、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可以用指数的方法直接测算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
▪
设有n个生产部门,用V表示经济体系的总生产
量, 为:
用
Vi
表
示
i部
n
门
的
生
产
量
,
它
们
之
间
的
关
系
V vi
1
▪ 等式两边对时间求导,可以得到总增长率和部门
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n
G i gi
▪ 生产率指数是从动态上考察生产率变动相对程 度的指标。它反映报告期生产率与基期生产率对 比的相对增长率。
▪ 如同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样, 我们可以用指数分析方法分解结构变动对生产率 的影响。
▪ 生产率是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和投入之比。生产率 是根据投入和产出来计算的,投入和产出可以分 为不同的类别。投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 劳动投入,另一部分是资本投入。产出按其范围, 也可分为不同的口径,一是总产出,二是总增加 值即国内生产总值,三是净增加值即国内生产净 值,四是扣除要素投入以后的产出即生产税净额 和营业盈余。产出和投入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不 同的生产率指标。
6054
1998
78345.2
14552.4
38619.3
25173.5
6308
1999
82067.5
14472.0
40557.8
27037.7
6551
2000
89468.1
14628.2
44935.3
29904.6
7086
2001
97314.8
15411.8
48750.0
33153.0
7651
2002
▪ 协调性标准:比例是否合理 ▪ 效率标准:是否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是否最
大产出,是否高效 ▪ 可持续发展标准:环境影响、短期和长期行为
▪ 行业分类情况: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 亿元
年份
国内生产 总值
三次产业的增加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人)
1978
3624.1
1018.4
2.1
7.9 0.9
100.0 0.8 1.0 18.0
10.9 7.1 23.9 16.8 5.7 11.6 3.0 8.4
2.1
7.8 0.9
100.0 0.8 1.0 17.8
10.3 7.5 23.5 16.5 5.8 12.1 3.0 8.6
2.2
7.9 0.8
我国统计年鉴上的行业分类
农、林、 牧、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