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章回小说的若干特征
第三讲明清章回体小说

二、《金瓶梅》的版本
❖ 1、“万历本”系统。
1957年11月文学古籍刊行社据明万历年间刊本 发行,线装2函21册纸本
❖ 2、“崇祯本”系统。
张评本《第一奇书金瓶梅》(清康熙刻本)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第十二页,共86页。
三、《三国志演义》思想主旨
2、思想主旨。 ❖ 1)明君贤臣统一稳定社会理想。
①对仁君、忠义、智勇的称颂;
②着眼合写分。
❖ 2)“拥刘反曹”倾向。
①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曹操奸雄;
②结构上,刘备蜀国放在首位; ③语言上,尊称刘备,蔑称曹操。
❖ 3)道德悲剧意识。正义方蜀国灭亡,英雄人 物陨落。
能识破其假象,发扬勇于战斗、除恶务尽的精神, 却反遭唐僧误解和责难,被逐回花果山。
❖ 2、此段文字的艺术特点:
(1)情节曲折多变,结构层层递推。 (2)人物组合巧妙,形象对比鲜明。 (3)人性和神性、奇异性和现实性相统一 的任务塑造。
无忧PPT整理发布
第四十一页,共86页。
第四节 世情小说《金瓶梅》
三、《水浒传》的思想主旨
❖ 1、主题说纷争
❖ (1)、“忠义”说 。忠义的赞歌\忠 义的悲剧;
❖ (2)、“发愤”说 ;
❖ (3)、“诲盗”说 ;
❖ (4)、“农民起义”说 ;
❖ (5)、“投降主义”说 ;
❖ (6)、“为市井细民写心”说 ;
❖ (7)、“忠奸斗争”说 。
无忧PPT整理发布
第二十三页,共86页。
❖ 4、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民间传说和艺人讲唱基础上 而成《水浒传》。
无忧PPT整理发布
第二十一页,共86页。
二、《水浒传》的作者及版本
明清小说的风格与特点

明清小说的风格与特点明清小说,包括明代与清代的小说创作,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与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清小说风格独特,结构紧凑,情节曲折,文笔雄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本文将从明清小说的风格、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明清小说的风格明清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篇章,它的风格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明清小说的叙事方式极为生动,充满着戏剧性和热烈的情感,经常采用阴差阳错的情节设计,吸引了无数读者。
此外,明清小说的语言流畅、简洁,用词丰富,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和韵律感,让人读起来趣味盎然。
此外,明清小说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也为其风格特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明朝晚期和清初,社会上的变革和文化的交汇,使得文学创作场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文人墨客们纷纷将小说创作作为自己的重要业余爱好,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精神满足和才华施展的舞台。
(描写工农百姓生活小说《儒林外史》)二、明清小说的特点明清小说有着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它们一方面与时代背景、文化氛围有关,另一方面也源于作家创作的情感、文学追求等方面。
下面是明清小说的几个主要特点:1、聚焦现实生活。
明清小说常常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为素材,经过一定的加工和转化,成为了小说中的情节和故事。
例如,官场潜规则、士人风流、商人、工匠、女子的命运等现实生活中的题材,都在明清小说的创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官场风云小说《红楼梦》)2、反映社会风气。
明清小说时代,社会风气飘忽不定,在这种大环境下,小说作为一种文艺表达方式,更多地成为了社会风气的反映和诠释。
比如,《红楼梦》中反映贵族生活的诸多片段,充满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现实,生动地再现了清王朝贵族生活的种种美丽和丑陋。
3、突出情感描写。
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常常具有极其丰富的情感,作家通常通过对于情感的深入描写,让人更好地认识到人物的性格和处境。
例如,《红楼梦》中宝玉、黛玉之间的爱情戏剧,通过描写二人内心的痛苦、纠结、无奈,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中根深蒂固的爱情难题。
小说复习

明清小说概观明清小说的分期及特点(一)分期明代前期:停滞阶段明嘉靖至清乾隆前期:兴盛时期(时代、思想、经济)乾隆以后:滑坡阶段(二)特点三种样式:白话长篇、白话短篇、文言短篇1.长篇章回体小说:“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章回体(分回,有回目,每回开始和结束有套话)题材:历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历史小说的数量最大:“史之余”、历史悠久、史学传统、专制政治;写法:“博考文献,言必有据”《三国演义》“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水浒传》。
神魔小说:多数写于明代后期。
清代后期渐与世情小说合流。
成就最高的是《西游记》,其次,《封神演义》,此外,“四游记”。
世情小说:《金瓶梅》《玉娇李》;《歧路灯》、“清代三部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平山冷艳》《好逑传》;“才藻小说”《镜花缘》2.白话短篇小说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
明清白话短篇小说包括话本和拟话本。
拟话本的高峰是明代末年。
冯梦龙《三言》,凌濛初《二拍》,陆人龙《型世言》。
抱翁老人从三言、二拍中精选四十篇编为《今古奇观》,成为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选本。
乾隆以后,白话小说更成绝响:道德说教压倒娱乐因素;语言日益雅化;叙事方式全知全能。
3.文言短篇小说明代“三灯”:瞿佑《剪灯新话》,李桢《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三国演义》一、“三国”故事之演变我国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之开山作。
史书:西晋陈寿《三国志》,南北朝裴松之作注,扩充了很多史迹;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南北朝范晔《后汉书》、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朱熹《通鉴纲目》都有相关传说及史迹。
小说:魏晋南北朝《语林》、《世说新语》、《小说》;北宋末期,说话艺术中已有明显的“拥刘反曹” 倾向,金元时代,民间讲唱文学进一步发展,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已有《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
此外,金院本、南戏中有不少三国戏,元杂剧中更多。
主题概括: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对仁政与和平的向往,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章回体名词解释

章回体名词解释介绍章回体(Zhang hui ti),又称为章回小说、回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流派,主要流行于明代和清代。
章回体小说通常由若干个独立的章回组成,每个章回一般以一个事件或情节为主题,相互间存在一定的连贯性。
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是结构清晰,情节曲折,故事层次分明。
历史背景章回体小说的发展起源于元代志怪小说,随后在明代形成了初步的框架。
明代初儒林名士诞生,文人墨客开始追求艺术性和审美的完美结合,章回小说得到了广泛的推崇。
到了清代,章回体小说逐渐成为通俗读物,大量的章回小说问世,其中包括《红楼梦》、《西游记》等。
章回体小说的特点1.结构清晰:章回体小说通常以若干个独立的章节组成,每个章节具有自己的主题和情节,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连贯性。
这种结构使得读者可以分次阅读,有助于节约时间和提高阅读效率。
2.情节曲折:章回体小说的情节安排多变,常常出现转折和悬念,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恰到好处的安排和安排,使读者一直保持着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3.故事层次分明:章回体小说的故事往往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主线故事与支线故事。
这种安排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各个层次之间形成了相互呼应和对比。
章回体小说的代表作品1.《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章回体小说,被视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府为背景,通过贾府内外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家族的兴衰发展。
《红楼梦》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章回体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角色的取经之路为主线,展现了妖魔鬼怪与真理之间的斗争。
小说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情节深受读者喜爱,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水浒传》: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章回体小说,以宋江等108位好汉起义军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英勇冒险和忍耐力。
小说展现了封建统治下社会不公和士人的不幸遭遇,具有浓厚的社会批判意义。
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

常见手法:比 喻、暗示、拟 人等
作用:使作品 更具有深度和 哲理性,引发 读者思考和感 悟
01
02
03
04
夸张手法
明清小说中夸张手法的运用, 能够突出人物形象和情感,增
强艺术感染力。
夸张手法在明清小说中常常与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相结合,
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夸张手法在小说情节的推 进和氛围的营造中也有着 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发读 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讽刺手法在明清小说中不仅用 于批判社会现实,也用于反思 人性、探索人生意义等方面。
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的定义和 作用
明清小说中对比手 法的常见形式
对比手法在明清小 说中的具体应用
对比手法对明清小 说的影响和意义
象征手法
定义:通过象 征性形象或符 号表现抽象的 概念或情感
目的:增强作 品的艺术表现 力和感染力
事物特征。
排比:运用排比句式,增 强语言气势,使表达更加
有力。
对偶:运用对偶手法,使 语言更加工整、优美,增
强文学性。
夸张:通过夸张手法,突 出人物形象和事物特征,
引起读者共鸣。
语言韵味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富 有韵律感
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 人等修辞技巧,增强语言
表现力
文化内涵:融入传统文化 元素,展现中华文化的深
强调个体意识和自由思想
批判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
艺术手法
讽刺手法
讽刺手法在明清小说中得到了广 泛运用,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 揭示社会矛盾和人性弱点。
讽刺小说常常以喜剧形式表现悲 剧主题,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批判 社会现实。
讽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 鲜明的讽刺意味,通过刻画其丑 态或滑稽表现来达到批判效果。
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意义

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意义1. 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时期,其中小说作品成为当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明清小说的特点以及其对当时社会和文化产生的意义。
2. 特点2.1 文体多样性在明清时期,小说形式开始多样化,包括章回体、话本体等不同形式。
不同于以往的诗词曲赋,小说以散文语言进行叙述,更加贴近生活与人民。
2.2 描写细腻明清小说注重对细节和情感的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情节展开等方面表现出极高水平。
例如《红楼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就达到了极致。
2.3 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明清小说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有着真实而细腻的描绘,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态和风貌。
例如《水浒传》中反映了农民起义和侠义精神。
2.4 民间风格浓厚与以往文学作品多为贵族阶层创作不同,明清小说更加注重民间风格和描写民间生活。
这使得小说更加贴近人民,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
3.1 文化传承与创新明清小说既继承了以往文人的创作传统,如艺术性、思想性等方面,同时也在题材选取、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这种传承与创新使得明清小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3.2 社会启示与批评在对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中,明清小说能够启示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人性弊端进行思考。
例如《西游记》中对社会腐败和权力斗争的揭露正是明清小说的一个典型例子。
3.3 影响后世文学明清小说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和题材选择。
以《红楼梦》为例,它不仅影响了后来小说、戏剧等领域,还对诗词曲赋甚至瓷器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3.4 反映民族精神明清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侠义精神等成为后世文化中表达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符号。
这些价值观和人物形象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明清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和深远的意义。
它们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也对中国文学史和民族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明清小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章回小说的特征

章回小说的特征
章回体小说由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由于“讲史”很难在一两次“说话”中把一段历史兴亡争战故事讲完,“说话人”就分次连续讲述,每次“说话”前用题目向听众提示本次主要内容,这就成了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
经宋元两代长期的积淀,章回小说在元末明初时期出现了一批较为成熟的作品,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到明代中期,章回小说更趋成熟,出现《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清代,章回小说继续发展,《红楼梦》是其艺术高峰。
章回体小说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①艺术特征
章回体小说的前身是说书艺人讲述故事,讲述故事基本上是述诸听觉,所以就形成了章回小说在艺术上严格的可叙述性。
②形式特征
章回小说在形式上采取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
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
③叙事特征
在叙述方面,章回小说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
绝大多数前面都有一个入话;注意保存讲话的痕迹;为了吸引读者,往往在情节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以调动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
总之,章回小说一方面通过价值人格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及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价值人格的探索和社会的批判;另一方面又通过不同的价值人格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新的
价值人格的赞美和对传统的价值人格的批判。
正是通过悲剧性冲突的描写和悲剧成因的揭示,章回小说充分显示了其社会批判意义和伦理批判意义。
《试述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5篇范文》

《试述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5篇范文》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特点:1.分回立目,有开场诗散场诗,有“话说”、“欲知后事如何”等套语。
2.艺术表现日趋成熟:3.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立创作;4.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到关注现实人生;表现题材,从军国大事到日常生活琐事;5.人物塑造,从英雄到平民、从特征化到个性化;6.情节结构,从线性流动到网状交叉;小说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繁荣的原因:1.君臣文士对俗文学的爱好,客观上破坏了传统的文化政策,为小说文学地位的提高及其繁荣创造了条件;2.李梦阳、王慎中、李贽等人在理论上比较明确地肯定俗文学的价值,为俗文学争得了文学地位;3.市民阶层的壮大,形成了新的读者群,市场需求促进了通俗文学创作的繁荣;4.城市商业经济繁荣,书坊、印刷业发展,促进了长篇小说的快速印制和广泛流播。
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1、概念【章回小说】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
每回用单句或两句相对仗的句子标目,以揭示本回的主要内容。
由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发展演变而来,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
2、体制:⑴章目分章叙事,分回标目,初期目录单句为主、字数参差,后为双句对偶、渐趋工整;⑵正文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⑶结构保存了宋元话本开头用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形式,首尾开合照应;⑷叙事以“话说”(却说、且说)起首,中间穿插诗词、韵散结合,在情节关键处收束,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
试述《牡丹亭》的文化意义(见文学史(卷四)115—116页)内容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章回小说的若干特征
中国古代小说分类
子部小说,即笔记小说
传奇小说
话本小说,基本上都是白话短篇小说
章回小说,基本上都是(白话)长篇小说
陈文新对《金瓶梅》为世情小说异议。
人情小说包括: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艳情小说。
一、《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在类型方面的重要区别。
A.非历史性的情节在两部小说中的地位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都是从宋元“讲史”中演变过来,都依据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三国演义》中中,历史事实在占支配的地位,而《水浒》则不然。
非历史性的情节在《三国演义》当中究竟起何种作用?
非历史性的情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而不是为了改变历史的进程。
而非历史性的情节不影响历史情节。
如赤壁之战中加入了“草船借箭”情节,表现出诸葛亮的聪明智慧,衬托出周瑜的心胸狭小。
非历史性的情节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三国演义》中所有的历史事实的展现都是粗线条的,所有的非历史性的情节都是细节的,粗线条的表现占主导地位,细节的表现占次要的地位。
《水浒传》中非历史性的情节占据主导地位,即细节占主导地位。
陈文新老师观点:《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小说家的小说,而《三国》还不能说是小说家的小说。
B.关于悬念的处理
是否是生活化的悬念。
《三国》是非生活化的悬念,《水浒》是生活化的;《三国》中的悬念都是和诸葛亮联系在一起的。
表现在“精囊妙计”、“出人意料”的效果(如:布置作战任务从不商讨,常“如此、这般···”)。
这种悬念的设置纯属于讲故事的技巧,是非生活化的,与《三国》的品格相联系的。
《水浒》的悬念不是任何人的特权,悬念的设置很巧妙,不易发现。
如第28回武松入狱一段故事的描写。
《水浒》悬念的设置是生活化的,其手法远高于《三国》。
C.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使用
《三国》中,仅描写诸葛亮时(“三顾茅庐”)用了第三人称来叙事,第三人称有助于塑造超凡的人物;有助于展开神秘的情节;能把较为松散的情节处理得相对紧凑。
这三种效果都用于写诸葛亮。
《三国》中人物的出场很随意,诸葛亮人物的出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造成人物的神秘性,和其他情节相比是细线条的,和《水浒》相比依然是粗线条的。
《水浒》中第三人称叙事较短,但效果更好。
比如回目“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看似情节丰富,篇幅很长,实则第三人称叙事很短,但却把“大闹”写得透彻。
可以看出在《水浒》中第三人称叙事更加细节化,与《三国》形成鲜明区别。
D.人物语言
《三国》中只有刘备集团中,诸葛亮、张飞、关羽的语言有个性化的特点。
其他人物如曹操集团的语言是理性的(历史演义要把历史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借人物口吻来表达出来),众多人物说话的强调、风格是雷同的。
《水浒》人物语言是个性化的语言,特别鲁智深、李逵、武松的语言极具个性。
E.其他方面。
结构;
题材区别:表达观念区别,《三国》政治、军事斗争的智慧,《水浒》108将英雄豪侠闯荡,历史演义与英侠小说的区别。
二、《水浒传》与《金瓶梅》的重要区别。
《水浒》是英侠传奇小说,《金瓶梅》为人情小说(也称“世情书”)
《水浒》与《金瓶梅》的联系:
1.《金瓶梅》中数位重要人物由《水浒》中借鉴而来。
《金瓶梅》从武松打虎开始写起至武松为兄报仇与《水浒》雷同。
A.将武松形象重新塑造。
在《水浒》中作为豪侠的代表,成为侠义的化身,无往而不胜。
《金瓶梅》大加改造(怕疼,是豪侠和常人的区别),其原因是小说宗旨不同,《水浒》要写英雄的豪侠,《金瓶梅》是站在常人的角度来写豪侠,豪侠是没有家庭观的、不可爱的。
B.杀人描写的区别。
《水浒》对杀人的描写乐此不疲,没有血性味,为了符合奔放的风格。
《金瓶梅》中杀人镜头的从生活化的角度描写充满了血性味。
C.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的区别。
《水浒》不倾向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好汉与恶人的性格泾渭分明。
《金瓶梅》中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比如西门庆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更多地写出了常人的一面。
三、历史演义小说、英侠传奇小说与人情小说之间的不同之处。
A.价值观念不同。
历史演义是面对政治军事斗争的历史智慧来作为写作的核心对象,英侠传奇是面豪侠世界的来写作,人情小说面对常人的世界。
写作对象不一样,价值观念不一样。
B.表达方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