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人物塑造

合集下载

明清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明清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明清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明清古典小说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唐朝至清朝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

小说作为一种文艺形式,讲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既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又反映了人性的普遍特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明清古典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

第一,闲云野鹤的形象。

在明清小说中,闲云野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形象。

他们一般是隐士、道士或者儒者,背负着一定的使命或者宗旨,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他们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品读经文、炼丹修道、赏景闲逛等活动中,是文人雅士文化的代表。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敷、贾珠等,就是闲云野鹤的代表性形象。

第二,英雄侠客的形象。

在明清小说中,英雄侠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他们往往身怀绝技,出类拔萃,以义气和忠诚为己任。

他们通常站在弱者一边,为正义而战,被人称为“侠客”。

在小说中,他们往往表现出不畏艰险的精神,有着高大、坚毅的形象,比如《三侠五义》中的宋大仁、吴三桂,以及《水浒传》中的宋江、李逵等。

第三,神仙魔怪的形象。

在明清小说中,神仙魔怪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形象。

他们往往具有神奇的能力和力量,有时是善良的仙女或仙子,有时是邪恶的妖魔。

在小说中,这些仙女和妖怪往往代表了某种离奇的力量或者人性中的某些向往。

比如,《封神演义》中的女娲、姜子牙,以及《聊斋志异》中的鲛人、妖精等。

第四,家族皇亲的形象。

在明清小说中,家族皇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他们往往有着高贵、威严、权势的形象,通常是一代代的皇帝、王子、大臣。

在小说中,他们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和政治背景,反映了晚明清代社会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标准。

比如,《康熙大帝》中的康熙、四爷、八爷,以及《红楼梦》中的贾母、贾宝玉等。

第五,妇女形象。

在明清小说中,妇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她们往往是家庭的中心,承载着家族的荣誉和利益。

在小说中,她们通常被描述为贤淑美好的女性,有着高尚的情操和文化素养。

写人写事技巧明清小说中的人物描写

写人写事技巧明清小说中的人物描写

写人写事技巧明清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之一就是对人物形象的丰富描写。

明清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本文将从描写手法、人物性格塑造和人物心理描写等方面探讨明清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技巧。

一、描写手法的多样性明清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常常利用各种手法丰富描绘人物形象。

首先是视觉描写,作者通过形容人物的容貌特征、身材丰满或瘦弱、面色的变化等方式,使读者对人物形象产生直观的印象。

其次是动作描写,作者通过描述人物的举手投足、眼神的变化、笑容的含义等方式,传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此外,还有声音描写、服饰描写和环境描写等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二、人物性格的独特塑造明清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塑造着重追求刻画独特而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道德品质等进行细致描写,展现出各类人物的丰富性格。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优柔寡断、情感丰富;《水浒传》中的宋江正直勇猛、忠诚仗义。

这些丰富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人物心理的细致描写除了性格描写,明清小说中还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

通过人物的自言自语、心理独白、反思和情绪变化等方式,揭示出人物的内心想法和复杂的心理变化。

这种描写方式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对人物的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善变多疑,内心充满不安和不信任,这在他的言行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总结明清小说中的人物描写以其细腻入微的手法、独特鲜明的性格塑造和深入描绘人物心理而闻名。

通过视觉描写、动作描写、声音描写等多种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通过人物的性格塑造和人物心理的描写,展示出人物的特点和内心变化。

这些技巧使得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本文介绍了明清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技巧,包括描写手法、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人物心理的描写。

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心理分析

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心理分析

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心理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不乏各种经典的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而在这些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分析是其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分析明清小说中人物形象与心理的关系。

首先,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栩栩如生。

比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这个形象可以说是饱含着丰富的内涵。

他既是一个爱憎分明的少年,又是一个善良、温柔的人。

这两种不同的性格特点在他身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

通过对他的行动、语言的描写,作者刻画了一个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形象,使得贾宝玉成为了一部经典作品中的不朽人物。

除了形象上的塑造之外,明清小说还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人物的心理是明清小说中最让人纠结和有趣的地方,也是一种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方式。

以《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为例,他虽然是个喜欢吃、贪图享受的人,但他也有着对自己的悔过之心。

作者通过对他内心的描写,让读者对他的喜怒哀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得他的形象更为立体,心理更为丰富。

人物形象与心理的紧密联系使得明清小说具备了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在世界,投身于他们的情感之中。

这种深入的心理描写和塑造是明清小说的独特之处,也是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明清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所展现出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有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价值观,如孝顺、忠诚等。

这些人物在小说中常常被赋予具有积极意义的形象,以此来传递一种道德上的教育。

比如,在《水浒传》中,有许多人物形象体现了忠义、仁爱等美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信念挑战了世俗的眼光,成为了伟大而崇高的人物。

另外,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价值观。

在这个时期,社会发展迅速,社会阶层不断分化。

在小说中,一些人物形象体现了这种阶层分化的现象,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风貌与人物形象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风貌与人物形象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风貌与人物形象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成就,其中描绘了丰富的社会风貌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明清小说中的社会风貌与人物形象。

首先,我们将概述明清社会的特点,然后介绍其中几个典型的明清小说,分析小说中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并总结影响明清小说风格的社会背景。

最后,我们将讨论明清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明清社会的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社会经历了朝代更迭、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变化。

明清社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阶层分化明显:明清时期,社会的阶层分化日益明显,士人、地主、商人等阶层逐渐形成。

在小说中,可以看到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

2. 经济繁荣带来社会动荡: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经济繁荣也带来了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小说中常常描写商场的繁华和社会的动荡。

3. 文化纷繁多样:明清时期,文化繁荣,书院、教育机构和科举制度的兴起,促进了文人的产生和文化的繁荣。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涉及到文化和知识的表达。

二、明清小说中的社会风貌与人物形象明清小说是对明清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表达了作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行动和命运。

1. 《红楼梦》:作为明清小说的代表作,《红楼梦》通过宏大的叙事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道德败坏。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而丰满,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形象深入人心。

2. 《西游记》:这部小说以各种仙狐妖魔和佛教神仙为基础,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之旅。

小说中通过各类神仙、妖魔的形象,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们的迷茫。

3. 《水浒传》:这部小说以梁山好汉和方腊义军为主要人物,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英雄的崛起。

小说中每个人物形象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命运。

三、明清小说风格的社会背景明清小说的风格和形式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

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

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

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中又以明清小说为最为丰富、生动、多姿多彩的时期之一。

在这些小说中,女性形象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妻子、情人、女侠还是妓女,都成为了小说故事的绝佳素材。

然而,这些女性形象并非单纯的人物,而是蕴含着某种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就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进行一番研究。

第一部分:妇女的社会地位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深深根植于人们心中。

妇女的地位较为低下,受到了许多限制和束缚。

然而,妇女在明清小说中的形象却展现出了与现实中不同的风貌。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妹妹林黛玉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女性形象。

她聪慧、敏感,有着诗人的温婉和梦想家的执着。

然而,由于其出身不高,并且遭受了男性自私、虚荣的残忍对待,最终令她病倒而死。

林黛玉的形象,折射出了明清时期贵族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压迫,同时也凸显出婚姻和性别在人生中的重要位置。

第二部分:女性的性格特点明清小说中,女性的性格丰富多彩。

她们或仙姿羽化,或刚毅豪放,或娇媚柔情,或倔强独立。

这些性格塑造,同样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观念和态度。

在《金瓶梅》中,王熙凤是一个充满权谋心计的女性形象。

她具有一定的智慧和胆略,在家族争斗中凭借手段和勇气使自己得以立足。

然而,她对待生命和道德的漠视,以及对世俗利益的过分追求,给她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污点。

第三部分:女性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女性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是明清小说女性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小说中,爱情和婚姻普遍被视为女性命运的其中一个关键点。

在《清平乐》中,莫愁女是一个以扶持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女性形象。

她与红拂女相似,都是倔强勇敢、自由不羁的女性形象。

然而,她最终选择了安定的婚姻,并在婚姻中承担起了家庭责任。

这一情节,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婚姻和家庭责任的强制性要求和女性个性的有机结合。

总结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是多元、复杂和善变的,她们塑造出了一些非凡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与社会意义分析

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与社会意义分析

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与社会意义分析简介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精彩纷呈的小说作品,其中人物塑造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特点。

通过对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与社会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以及社会变迁。

明清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基本特点1.丰富多彩: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特点,包括男性、女性、老年人、青年等各个年龄段和不同身份背景的角色。

2.生动立体:明清小说以其生动而立体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真实感受到每个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从而更容易产生共鸣。

3.形象突出:明清小说中有一些极具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角色,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西游记》中孙悟空,《水浒传》中宋江等。

人物塑造与社会意义的联系反映封建社会的特点1.社会等级:在明清小说中,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展现出封建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不同特点,如贵族、神仙、太监等角色。

2.家族观念:明清小说中常常通过家族关系和血缘纠葛来描绘人物关系,凸显了封建社会中对家族的重视。

揭示社会矛盾与变迁1.性别与权力:明清小说经常揭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同时也展示了一些重要女性角色挑战传统束缚以争取平等地位的努力。

2.功利主义与人伦道德:明清小说中一些人物形象通过表达功利心态和破坏传统道德观念来反映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文化与艺术意义1.体现文学审美追求:明清小说创作注重情节发展、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人物形象塑造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传承经典文化:明清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常常与古代文学传统和历史事件有关,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演绎,可以延续中国传统文化。

结论明清小说中人物塑造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并与封建社会的特点、社会矛盾和变迁以及文化与艺术意义密切相关。

通过对人物塑造与社会意义的分析,我们能够深入理解明清小说作品所折射出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这种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作品,也能为我们思考和探索当今社会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风貌

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风貌

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风貌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其中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流派,具有极高的社会影响力。

明清小说因其独特的描写方式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研究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史料,也为我们了解明清时期的人文风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本文将通过对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的分析,探讨其中的关系和互动。

人物形象的塑造1. 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明清小说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著称,作家经过精心构思,将各种不同的人物层次刻画得十分鲜明,栩栩如生。

不论是主要角色还是配角,他们各具特点,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多样化的人物性格明清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各异,有刚正正直的侠士,有奸诈狡诈的奸臣,有柔弱善良的女子,也有机智聪明的智者,而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特征,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样。

3. 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互动明清小说中,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互动。

人物形象的设定和塑造对于故事情节的推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事件和发展,推动整个故事向前发展。

4. 人物形象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明清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社会发展和变迁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明清小说呈现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时期的人物形象,从而展示了一个多元、复杂的社会风貌。

社会风貌的描绘1. 社会阶层与身份的反映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仅仅代表个体,更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阶层和身份。

小说中的人物来自不同的阶层和背景,通过他们的形象和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门第之分和等级观念。

2. 乡村与都市的对比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农耕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过渡阶段,这一社会转变在明清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小说中既有描写乡村生活的情节,也有描述都市繁华的场景,展现了不同地域和生活方式的对比。

3. 家庭与婚姻观念的表达明清时期,婚姻观念和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在明清小说中得以体现。

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创造与社会意义

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创造与社会意义

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创造与社会意义引言明清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而明清小说是这个时期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重要角色,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角色的认知和评价。

本文将探讨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创造的手法以及这些形象所体现的社会意义。

1. 女性形象创造手法1.1 描写细腻丰富明清小说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通常非常细腻丰富,通过详细描述她们的外貌、内心以及言行举止来展现她们的个性和特点。

例如,《红楼梦》中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她们独特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1.2 塑造多样化角色在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角色类型,并且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之处。

有聪明而机智的女扮男装者,《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也有贤良淑德的贤妻良母,《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展现了这一形象。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当时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和对不同类型女性形象的价值评判。

1.3 通过对比塑造形象明清小说中,经常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女性角色进行对比来突出各自特点。

例如,《儿女英雄传》中,将乔涵和冯青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前者是坚强勇敢、心机过人的杀手,后者则是柔弱善良、忠于爱情的救生员。

通过这种对比塑造,可更加鲜明地反映出女性角色在社会中所处的不同境地和遭遇。

2. 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2.1 反映封建礼教束缚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最后阶段,封建礼教规范给予了女性严苛的社会角色定位。

明清小说中塑造出的女性形象,既有奋发自强的“女扮男装者”,也有顺从被动的贤妻良母。

这些形象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女性角色的束缚和限制。

2.2 反映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明清小说中创造的不同类型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和作用。

贤良淑德的贤妻良母形象代表了传统家庭价值观念,而女扮男装者等形象则体现了一些特殊情况下女性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或理想而打破传统束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的特点及发展演变
(2010-12-08 15:59:35)
标签:
章回小说
三国
西游
水浒
红楼
杂谈
章回小说是长篇小说的一种,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章回小说通过价值人格与社会现实,以及不同价值人格之间的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价值人格的毁灭及其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章回小说通过价值人格和社会现实的矛盾
冲突及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价值人格的探索和社会的批判。

同时,又通过不同的价值人格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新的价值人格的赞美和对传统的
价值人格的批判。

正是通过悲剧性冲突的描写和悲剧成因的揭示,章回小说充分显示了其社会批判意义和伦理批判意义。

明清时期是章回小说发展繁荣的高峰时期。

一下就是以老师讲课为蓝本所做的总结。

《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祖。

1963年李厚泽在其《典型初探》指出“张飞、李逵、诸葛亮都是类型化的典型”。

而对其类型化这一观点作出了全面深入探索则是1983年发表的题为《三国人物是类型化的典型》,文章认为《三国演义》的人物是“类型化的典型”,其主要特征是①《三国演义》重要人物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特征,这一主要特征表现的非常突出。

②文章还认为小说人物性格缺少变化,基本上稳定不变。

1996年出版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史》认为:三国小说写人物有一种内心化的倾向,他们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简单的语言
概括出来。

例如,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

他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

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
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 1999年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接受了刘尚升的观点,同意特征化的说法。

文学史认为三国小说塑造人物的显著特点是:由于小说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特征,而使性格特征的次要方面被忽略。

从而创造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接下来就是《水浒传》。

有人认为《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是类型化,还有人认为是从类型化向个性化的过渡。

如果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相比较,《水浒传》在塑造人
物方面的贡献,是以平民百姓作为主要人物,而《三国演义》则是以帝王将相作为主人公,《水浒传》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人物性格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人物性格是鲜明的。

首先《水浒传》注意多层次的人物性格,比如写李逵莽撞,也写他蛮横。

其次,小说在写有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

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林冲,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典型地反映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展示了梁山英雄“逼上梁山“的全部过程,就是从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的思想性格的转变过程。

施耐庵写他性格中的弱点,既有其社会根源,有其现实依据,写他思想性格的转变也有社会根源和现实依据。

直到最后火烧草料场这一节,林冲这才忍无可忍,一腔长积于心的怒火终于爆发出来,和统治阶级最后决裂了,毅然决然的杀人造反上梁山了。

上了梁山之后,林冲的性格有了质的变化,在火拼王伦时的那种果断的精神面貌,与过去的林冲判若两人。

作者将林冲性格的
特点及其转变,写得如此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真实自然,就是因为这种,思想性格是植根于现实土壤之中的,人物思想性格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又在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中发展变化这是《水浒传》人物描写的高明之处,也是它突出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当然从总体上来看《水浒传》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多数还是表现为半截子的,并不能贯穿始终,特别是大聚义以后,人物大多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色彩,但这种性格描写的流动性和层次性,还是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注重特征化到走向个性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西游记》用浪漫主义塑造了人物形象,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会化的个性,又有超然的神性,甚至被赋予了某些动物的特征,这也就是说《西游记》的人物是三性的传说,这种说法几乎成了定论,因为概括的准确而精炼。

《西游记》在人物形象描写上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这就是《西游记》非常注意把人物至于平民生活中,多色调的复杂性。

这一点对猪八戒的描写最为典型,小说是怎
样描写猪八戒的性格的呢?猪八戒尽管是天蓬元帅出身,但却长喙大耳、其貌不扬……,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在我看来,猪八戒是一个诙谐、可爱,正直、厚道的形象,它的面貌决不能让人觉得可憎。

有时候他是非常蠢笨、愚钝的,有时候又有很智慧,比如真假唐僧那一段,连孙悟空都分辨不出来谁是师傅,他却想出来,让唐僧念紧箍咒来分辨。

”而且他爱家,会疼媳妇,干活不惜力。

他对媳妇很忠心,跟唐僧闹别扭的时候,总是会说我要回高老庄,找高小姐,也没打算去找别人。

这一点上和其他三人很不同,表现出一种小老百姓的思想和情感。

”显然《西游记》用多角度、多色调描绘出来的,这一艺术形象与《三国演义》中的帝王将相,《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相比较,更贴近现实生活,因而也更具有真实性。

他无疑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金瓶梅》与《三国志》、《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是“明清四大奇书”。

近20年
来绝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金瓶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巨大的贡献。

《金瓶梅》的突出特点具体表现在:他改变了写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神仙鬼怪的特点,而以日常生活的普通人为描写对象。

例如:有的文学史认为:《金瓶梅》刻画了典型的人物性格,作者善于多方面、多层次的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还有文学史认为《金瓶梅》基本上实现了从内心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转变,。

例如:潘金莲的性格,既狠毒又聪明,既刁钻凶恶又伶俐敢为。

尽管如此《金瓶梅》小说中人物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类型化,全书100多位人物中,真正达到性格化特征的不过10几人,所以与《红楼梦》相比,《金瓶梅》在性格画人物塑造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总之,《金瓶梅》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就为后来小说塑造丰富多彩的性格,开辟了一条新路。

从小说的发展繁荣来看,人物形象的塑造必须经历一个类型化到性格化,再到心理化的共同演变,这是小说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