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小说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最后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文学的大众化和通俗化,而促成文学普及的则是戏曲与小说,戏曲和小说取代诗文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一、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自1234年蒙古帝国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约133年。
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
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
(一)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最为突出的成就首推元杂剧,元杂剧是在原有戏曲基础上的突破、创新与发展。
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唐参军戏,发展到宋代院本,金之诸宫调表演要素日臻完善。
发展到金末元初,戏曲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与舞蹈,说唱,伎艺,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作一门独立的艺术,脱颖而出。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家创作活动最兴盛的年代是元世祖至元到元成宗元贞、大德时期。
这时期产生了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他的杂剧《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压迫和反侵略的思想倾向。
同时期的王实甫、康进之、马致远、白朴等作家也为我们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
后期是从大德以后直到元朝灭亡,这时期杂剧中心逐渐南移,虽然也产生过郑光祖等著名剧作家,但杂剧已日趋衰微,脱离现实和宣扬封建道德的倾向日益严重。
(二)元散曲元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的新的诗歌样式。
曲作为新依声填词;但用韵不像词那样严格,平仄自由,通常是一曲一韵,并且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同时,它在定句、定字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适当地增加字数,这些所增之字,称为“衬词”。
元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
明清小说第一节概述

明太祖朱元璋
(二)社会经济背景
明初统治者注重恢复农业生产,恢 复社会经济,从而使社会经济特别是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明中叶,抑商政策开始松动,农村 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于是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城市经济成为主导。
明中叶后商业经济的发展引起的变化
☆市民阶层人数众多。在这些市民中, 商人们经济实力雄厚,对于社会生活具有 重要影响。 ☆文人与商人交往密切,两者之间在思 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相互影响。 ☆ 文学观念和文化意识发生变化,从
5、心学思潮对文学与小说创作的影响
◇“主情”的文学观念席卷文坛。 ◇作家的主体意识明显加强。文学作品虚 构性增强,《西游记》的出现。 ◇肯定人性、放纵个性、追求世俗的享受 和欢乐,《金瓶梅》、“三言”、“二拍” 的一些作品。 ◇向往个体人格的自由与平等成为鲜明的 审美理想,孙悟空、杜十娘。
二、明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分类
理论上肯定俗文学的价值,创作符合 市民受众知识状况与审美情趣的通俗 文艺成为风气。
☆负面影响。
二、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与心学思潮
王阳明像
1 、王阳明心学的兴起及其 思想实质与意义 心学把外在权威的“天 理”拉到了人的内心,变 为人的内在自觉的“良 知”,鼓励人们用自己的 本心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 在客观上突出了人在道德 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 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3、长篇白话小说 分类:历史演义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喻 世明言》、《警世通言》、 《三国演义》、英雄传 《醒世通言》,凌濛初的 奇小说《水浒传》、神 “二拍”《拍案惊奇》、 怪小说《西游记》、世 《二刻拍案惊奇》是最重 情《金瓶梅》,被称为 要的作品。 明代四大奇书。 其他还有《鼓掌绝 影响:才子佳人小说 尘》、《石点头》、《西 青楼小说、讽刺小说、 湖二集》、《欢喜冤家》、 谴责小说等类型,都是 《 十 二 笑 》 、 《 幻 影 》 从世情小说分支出来的。 ( 又 名 《 三 刻 拍 案 》) 、 武侠小说与英雄传奇小 《一片情》、《九云梦》 说联系密切。 2、白话短篇小说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
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
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
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一条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
中国是一个诗乐的国度,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
在中国人思想中,文明的进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节奏的一种呈现,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就表达了中国文化史一种有节奏的美的运动。
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的创作在广义上讲都与音乐有关,在文字上都追求适合吟咏或歌唱的韵律,在内容上体现天地节奏和人类心音。
中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自我独立,形成了一部中华文化美的乐章,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
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
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呈现出一派兴盛的辉煌局面。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诗歌特别繁荣。
《元明清文学》课件

明代戏曲
总结词
繁荣发展,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明代戏曲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南戏为主的多种戏曲形式,如传奇、杂剧等。这些戏曲作品题材广 泛,风格多样,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们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小说
总结词
通俗易懂,影响广泛
深远的影响。
04
清代文学
清代戏曲
总结词
地方戏曲的繁荣
清代戏曲在继承前代戏曲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发展,如京剧、昆曲、 秦腔等,这些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 色和民族风格。
剧目内容的丰富
艺术形式的创新
清代戏曲在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 传说、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多元面貌。
元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影响 ,如《一千零一夜》等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翻译与改编
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家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翻译和改编,如《 古兰经》的翻译和《圣经》的改编等。
借鉴与创新
元明清文学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进行了借鉴和创新,如小说、戏曲 等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明代小说以章回体形式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志怪、言情等。这些小说语言通俗易懂, 情节曲折离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更是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诗歌
总结词
清新自然,风格多样
详细描述
明代诗歌在唐宋元三朝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七言、五言为主的诗歌形式。这些诗歌作品 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婉约柔情的风格。明代著名的诗人有杨慎、杨维 桢、高启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文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元明清小说研究概要

元明清小说研究概要元明清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形成并发展壮大是在元代。
元代小说基本构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体制和模式,逐渐形成了连续性叙事、以人物为中心、注重情节的特点。
明代是元代小说的承接与发展时期,开创了以长篇小说为主要形式的新局面。
清代的小说则更加注重现实主义的体现,对社会现象和人性揭示更加深刻。
元明清小说的主题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仙侠、武侠、传奇、志怪、笔记等多种类型。
其中,仙侠小说以描写仙人、神仙世界为主题,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冲突与和谐;武侠小说则以武林英雄、江湖义士为主题,描绘了侠义精神与人情世态;传奇小说以神怪传说为题材,讲述了爱情、婚姻、命运等人生经历;志怪小说多以神奇现象或怪异事件为主题,揭示了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笔记小说则以通过日记、记录等形式展现生活点滴,对社会风俗和人性进行观察与评判。
元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多方面。
首先,小说在情节结构上注重紧密连贯,通过创造悬念和引起读者兴趣的手法来吸引读者。
其次,小说在人物描写上非常细腻入微,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再者,小说具有很高的形象和语言表现力,通过描写细节和运用修辞手法使情节更具感染力。
另外,小说还注重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通过展示各种社会角色和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尚和问题。
在元明清小说中,有很多代表作品值得一提。
元代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描写贾府的衰败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现实的残酷。
明代的《西游记》则是一部以取经之路为背景的神话传奇小说,通过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历险的故事,展现了佛道教义的智慧和力量。
清代的《红楼梦》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通过描写贾家宝贵宝玉的成长和家族的兴衰,对清代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综上所述,元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起源与发展、主题与艺术特点、代表作品等方面对元明清小说进行概要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
文学概述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公元589年)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为滥觞时期。
一般又将此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先秦阶段(秦统一以前,即公元前221年以前);一为秦汉阶段(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一为魏晋南北朝阶段(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先秦阶段的文学,主要是诗歌与散文。
诗歌中的双碑——《诗经》与《楚辞》——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此阶段的散文也有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之别。
历史散文以记叙史实为主,代表作品有《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此类作品为我国的叙事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诸子散文以宣扬思想为主,代表作有《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等,这些作品再现了当时“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为后世的论说文章提供了借鉴。
除诗歌散文外,此阶段的一些神话与传说,诸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等,至今仍为世人喜闻乐道。
这些神话传说多保留在《山海经》、《楚辞》及诸子散文中。
秦汉阶段的文学,成绩主要在汉代。
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汉文学史纲要》)而李斯的代表作品《谏逐客书》的写作时间,是在秦统一天下之前。
进入秦朝后,他的文章多为歌功颂德之作。
汉代的文学呈现繁荣局面。
首先表现在当时的主流文学——赋体文学上。
它有汉大赋与骚赋之别。
大赋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等为代表,这是一种以夸张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特殊文体。
骚赋则直接继承了楚辞的传统,多为内心忧怨的流露。
代表作有贾谊《鵩鸟赋》、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等。
其次表现在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史传文以及以《过秦论》、《盐铁论》为代表的史论文、政论文上。
当然,此时期也出现了以《报任安书》等为代表的一些感人肺腑的散文作品。
元明清文学5

《三国演义》的版本
• 最早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 最早是嘉靖本, 三国志通俗演义》 24卷 240则 每则前有七言单题。 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 •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评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简称“李评本” 不分卷, 240则合并为120回 则合并为120 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 有眉批、总批,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 题。有眉批、总批,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伪 李评本” 李评本”。 • 毛本《三国演义》,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 毛本《三国演义》 康熙年间毛纶、 刊本, 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 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 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 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 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以明代“四大奇书”为代表的章回体小 说 艺术发展历程
• • • • • • •
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 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 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到面对; 表现题材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人情世俗; 表现题材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人情世俗;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塑造的典型从类型化到个性化; 塑造的典型从类型化到个性化; 情节结构从单一线性流动到网状的交叉; 情节结构从单一线性流动到网状的交叉; 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三国演义》的作者及其创作
• 早期版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 早期版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现学术界仍肯定作者是罗贯中。生平不详, 次”,现学术界仍肯定作者是罗贯中。生平不详, 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等书的材料, 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等书的材料,大概知道 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至正二十四 1364)还活着(贾仲明所说)。是个“ )。是个 年(1364)还活着(贾仲明所说)。是个“有志 图王者” 稗史汇编》),曾客于张士诚幕中 图王者”(《稗史汇编》),曾客于张士诚幕中 徐炳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 (《徐炳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 • 中国最早的两部优秀长篇小说中,罗贯中是《三 中国最早的两部优秀长篇小说中,罗贯中是《 国演义》的作者和《水浒传》作者之一, 国演义》的作者和《水浒传》作者之一,他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不仅如此, 学史上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不仅如此,他还是 一位杂剧作家,剧作存目三种,今传《 一位杂剧作家,剧作存目三种,今传《赵太祖龙 虎风云会》 传世的《隋唐志传》 虎风云会》;传世的《隋唐志传》、《残唐五代 史演义传》 三遂平妖传》 也署罗贯中名。 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署罗贯中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光阴听话移” 元氏自注 “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 词也”
宋元时期讲话艺术更加普及 城市文化娱乐场所:瓦舍、瓦子、瓦肆 四种说话艺术: 讲史 小说 讲经 合生 历代兴亡 市井故事 佛教故事 对口相声? 讲史话本(平话)小说话本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宋元话本:现存最早的话本 明清:利用话本形式创作——拟话本与章回小说
(一)章回小说: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特有样式 1、章回:故事单元 2、上下回故事连贯,每回在故事发展的关键时刻 结束 3、用回目概括全回内容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 4、“看官”、“话说”等说话残留
明清长篇小说的四大类型: 1、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 2、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 3、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 4、以《金瓶梅》、《红楼梦》为代表的世情小说 (二)拟话本:明清白话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 二、明清文言小说 主要是短篇小说 《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