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

合集下载

明清小说及其文化价值

明清小说及其文化价值

明清小说及其文化价值近年来,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明清小说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些小说作品以其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那么,究竟何为明清小说?它的文化价值又有哪些方面?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并试图探寻这些小说的文化内涵。

一、什么是明清小说?明清小说是指明朝和清朝时期所写的长篇小说,其题材和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武侠、爱情、历史、宗教等多个方面。

这些小说以其浑厚瑰丽的文学气息,形成了中国传统小说的一部分,并在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明清小说的特点是虚幻、奇幻、诙谐等,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生动详实,语言生动、形象生动,一些极其复杂的情节也能通过这种文学形式找到自己的呈现方式。

它们从改编各种故事、传说、传闻,有时是街头巷尾、口耳相传的华丽骗局和冒险故事,非常符合大众的阅读口味,深受四方读者的欢迎。

二、明清小说的文化价值明清小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一部深厚的文化瑰宝。

它们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还可以引发人们思考文化历史的演变与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别论述明清小说的文化价值。

1.历史和社会文化的研究明清小说作为一部记录中国历史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素材,可以为后人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文化、道德观、法制和宗教信仰等提供丰富的材料。

这些材料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比如社会伦理和生活风俗变化、经济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变化等,从而帮助我们透彻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2.文学艺术的鉴赏明清小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语言技巧、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叙事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艺术享受的途径。

读者可以欣赏到其高度顺畅、精美绝伦的文学风格,以及多个故事情节之间的微妙联系和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为其日后的文学鉴赏和创作提供了启示和借鉴的方向。

3.文化交流的促进明清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不断增加,各种文化信息和文学流派也在这个时期大量涌现。

明清四大小说

明清四大小说

志怪小说

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罗贯中
说代

《水浒传》施耐庵
的表 最我
源 明代中叶 《西游记》吴承恩
高国 成古

清代
《红楼梦》曹雪芹
就代 小
2
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
①重视情节描写,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②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 ③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 ④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23
金陵十二钗
24
共读西厢
刘姥姥进大观园
25
晴雯补裘
诗画大观园
26
贾宝玉是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 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 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 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 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 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 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 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 活动。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 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 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 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罗 《全相三国志平活》,为《三国演义》的创作奠定了 贯 基础。罗贯中在吸取前代丰富遗产的基础上加工、再
创作,写出了这部“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长篇小
中 说。
5
与妖过除但政传罗是散
过传《《主治他贯著人
《》隋三要抱“中名,罗
水等唐国成负有生的太贯
浒小志演就的志平通原中
传说传义是人图的俗人,
》。》》在。王史小。名
3
4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为 《三国志演义》。三国,指东汉末年的魏国、蜀国、 吴国。演义则是长篇小说的一种体裁,它由史话本发 展而来,是根据史传,并经过艺术加工而成。《三国 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古 代历史演义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三国 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激烈动荡的时代,又是一个英 雄辈出、“武勇智术、瑰伟动人”的时代。有关三国 的故事,早在三国后期就开始流传,隋唐时代传播益 盛,到宋代更是喧腾众口、深入民间。元代刊行的

《明清小说》教案

《明清小说》教案

《明清小说》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培养学生对明清小说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1.2 教学内容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特点明清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明清小说的主要类型与特点1.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明清小说的背景和特点。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小说作品来展示明清小说的魅力。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与提问,检查学生对明清小说的了解程度。

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部明清小说,并写读后感。

第二章:明清小说的主要类型与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主要类型,如章回体、话本、拟话本等。

分析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如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

2.2 教学内容明清小说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手法明清小说代表作品的特点分析2.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明清小说的类型和特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比较不同类型小说的异同,提高分析能力。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与提问,检查学生对明清小说类型的了解程度。

课后小组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部明清小说进行深入研究。

第三章:明清小说的人物塑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清小说人物塑造的手法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明清小说人物塑造的手法,如肖像描写、言行描写、心理描写等。

明清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如性格鲜明、类型化、个性化等。

明清小说代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塑造的手法和特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和魅力。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与提问,检查学生对明清小说人物塑造的了解程度。

课后小组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部明清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第四章:明清小说的情节结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清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和手法。

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分析能力和欣赏水平。

4.2 教学内容明清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清代小说与明代小说的对比研究

清代小说与明代小说的对比研究

清代小说与明代小说的对比研究引言清代小说和明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和对比清代小说和明代小说,在文学风格、题材内容、受众对象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研究,以探索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文学风格清代小说的文学风格清代小说在文学风格上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情节的推进。

清代小说的代表作《红楼梦》以及其他重要作品如《金瓶梅》、《老残游记》等,都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的深入描述。

清代小说通常采用抒情的笔触,情节紧凑动人,情感细腻,给人深刻的感受。

明代小说的文学风格明代小说在文学风格上相对简单直接,注重故事情节的连续性和娱乐性。

明代小说以《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为代表,这些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冒险、战斗和传奇元素,给读者带来了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明代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曲折,充满了戏剧性和惊险感。

对比分析清代小说更注重对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描绘,文学风格更加细腻动人。

而明代小说更注重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娱乐性,文学风格更加直接简单。

这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和人们的审美需求。

清代小说更加注重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深刻刻画,而明代小说则更加追求故事的连续性和娱乐性。

题材内容清代小说的题材内容清代小说的题材内容通常围绕着婚姻、家庭、宫廷生活、人情世故等方面展开。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等角色的婚姻和命运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生活的复杂性。

《金瓶梅》则以潘金莲等角色的桃色事件为背景,展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清代小说以其对封建社会生活的深入描写而备受赞誉。

明代小说的题材内容明代小说的题材内容更加多样,涵盖了历史、传奇、武侠、神怪等各个领域。

《西游记》以孙悟空等角色的传奇经历为主线,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和修行的道理。

《水浒传》以晁盖等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为主线,展示了民间英雄的形象。

明代小说在题材内容上更加广泛,丰富多样,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明清小说详解ppt课件

明清小说详解ppt课件

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30
“二拍”书影(凌濛初)
“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末凌濛初编著。
其中一些篇表现出了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揭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31
蒲松龄
1640~1715 字留仙 又字剑臣 别号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山东淄川县蒲家庄人
《聊斋志异》书影
回答: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具有一种什么倾向?
这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有何影响?
34
《三国演义》卷头词
35


36
著名的古代文言文短篇小说集,491篇,作者清代蒲松龄。小说为作者采
集民间的奇异传闻,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创作而成,其内容多为狐、鬼与
人间交往乃至真诚相爱的故事。
32
连环画《蒲松龄》
蒲松龄纪念馆
蒲松龄故居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33 庄
学习测评
1.将以下三栏中的相关项用线条连接起来。
罗贯中
《红楼梦》
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曹雪芹
《水浒传》
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
施耐庵
《西游记》
长篇历史小说
吴承恩
《三国演义》
2.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转引他人的话说:街巷中,人
们听三这国故种事普,遍听的到刘社备会败性了,传大统家心就理不断地皱眉头,有 的制还约流着出眼作泪者。的创作,也表现出尊 尊刘贬曹 刘贬曹的倾向。
18
央视版动画片《西游记》剧照
《西游记》邮票 19
《红 楼 梦》
20
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
曹雪芹
1716~1764 名霑 字梦阮 号雪芹 芹圃 芹溪 祖籍河北省丰润县 满洲正白旗汉族包衣 清代小说家

明清小说特点

明清小说特点

明清小说特点
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时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之一。

其文体丰富多样,内容涉及生活、历史、宗教等多个领域,同时也开创了后世小说的文学形式和内容主题。

本文将从文学形式、文学风格和文学主题三个方面探讨明清小说的特点。

一、文学形式
明清小说的文学形式表现为“长篇小说”流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

小说描写了形象丰满的人物和情节曲折的故事,结构上多以“嵌套”手法设计,或者以家族、门第等作为故事主线。

同时,明清小说也采用了序言、后记、详细阐释等方式,对主题和人物进行解释并补充。

二、文学风格
明清小说的文学风格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追求“真实”和“写实”,二是以语言生动丰富而著称。

作家通过对各个层面的描写,尤其是对饮食、娱乐、服装等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增强小说的“真实性”,让读者觉得其是对社会和历史的真实记录。

而在语言运用上,小说大都采用白话文作为语言载体,语言幽默、生动,调侃社会风气,表现了高超的文学艺术。

三、文学主题
明清小说的文学题材主要包括了两大类:一是以史为本,另一类是以讽刺、议论、沉浸的故事结构为主。

其中,以《西游记》、《水浒
传》为代表的前者,多从历史大事件和人物角色入《红楼梦》等则是以细致入微的感情生活为核心,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儒林外史》则是以喜剧为表现形式,讽刺反映当时的政治、文化事实,展示社会现实中的荒唐和局限性。

总之,明清小说在文学形式、文学风格和文学主题方面表现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夺目的明珠,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明清小说的文学风格与社会意义

明清小说的文学风格与社会意义

明清小说的文学风格与社会意义明清小说是指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兴起并流传下来的小说,这些小说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历史、传奇、爱情、武侠等多种题材,风格各异,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一部分。

在明清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文学风格和社会意义。

一、文学风格1.艺术手法多样化明清小说在艺术手法方面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它们不仅运用了真人真事的素材,也运用了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加入了奇幻的元素,使得其色彩丰富而生动。

另外,明清小说还运用了蒙太奇手法,构造了复杂的情节结构,引人入胜。

2.细节描写精细入微明清小说在描写方面也非常细腻,通过对人物、环境、事件的细节描写,使得读者可以逼真地感受到小说中的情景,例如《西游记》中对孙悟空和唐僧一行人的描写,以及《红楼梦》中对贾府生活的细致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语言幽默生动明清小说中的语言也非常幽默生动,它们常常使用俚语和方言,给读者带来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例如《水浒传》中大梁说话的俚语、《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顽皮话,都非常有趣。

二、社会意义1.反映社会现实明清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它们描绘了人民的生存状态和阶层矛盾,反映了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宗教、道德等诸多问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2.弘扬人文精神明清小说弘扬了人文精神,其中包括孝道、纯真爱情、正义意识、忠诚精神、真善美等等。

例如《红楼梦》中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人性描写是非常深刻的,体现了人文情感的高度。

3.传承文化遗产明清小说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元素,而且也吸收了外来文化并加以吸收融合。

在中国文化遗产中,明清小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些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明清小说以其多样化的文学风格和独具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一笔宝贵财富,其影响不仅深远而且持久。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明清小说的特点及影响

明清小说的特点及影响

明清小说的特点及影响明代和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两个时期,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

明清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论述明清小说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明清小说的题材广泛明清小说的题材非常广泛,包罗万象。

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历史题材、官场题材、恐怖题材、爱情题材等等,几乎可以涵盖人类社会所有的方方面面。

这为后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思路。

二、明清小说的写实风格明清小说以其独特的写实风格脱颖而出。

与古代小说注重神话传说不同,明清小说以真实生活为基础,深入描绘社会百态和人的内心世界。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而丰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三、明清小说的情节丰富多样明清小说以其丰富多样的情节而闻名。

明代出现了长篇小说《水浒传》,清代兴起了四大奇书《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这些小说都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了广大读者的注意。

明清小说善于运用悬疑、冲突和反转等手法,创造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四、明清小说的社会意义明清小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以往儒家文化对文学的主导地位,为后世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契机。

其次,明清小说以其真实的描写和丰富的题材,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化传媒的发展。

小说成为人们了解社会、批判社会的重要工具。

此外,明清小说还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模式和文学范式。

综上所述,明清小说以其广泛的题材、写实的风格、丰富的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成为中国小说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们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代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启示。

明清小说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具一格,也向世界文学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小说明代中后期,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宽松、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出版印刷业的发达、市民读者群的壮大,小说仿佛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发的春天,各种类型的小说先后产生、兴起,犹如五彩缤纷的花朵一般,把明代的文学园地装点得如诗如画。

从此以后,小说便成为明清文学中最富有生命力的文体。

清代的著名学者钱大昕在《潜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中就慨叹:“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致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可见小说的社会影响多么深广。

那么,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小说都有那些类型呢?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文体特点和艺术魅力呢?如果我们以篇幅、语言、结构体式、叙事方式以及流传方式等文体构成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的话,那么古代小说大致可以划分为章回小说、话本小说、志怪传奇小说等文体类型,而每一类型的小说文体又可以根据其题材内容,再划分出不同的类别。

下面,让我们先从章回体小说谈起。

章回小说无疑是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通俗小说文体。

它不仅数量繁夥,名著迭出,而且品种丰富多样。

根据题材内容,我们可以把章回体小说大致划分为讲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侠义小说等多种类别。

在章回小说中,讲史演义是率先产生的。

讲史演义的文体特点是,以史实为依据,同时吸收民间讲史、历史剧等创作成果,大致按照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一定的审美想象与艺术虚构,运用浅近通俗的语言,来讲说历代的兴废争战之事,从中揭示朝代兴亡的经验和教训。

讲史演义的开山之作是《三国志演义》,它是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①,编创而成①【明】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见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227页。

的。

其思想意蕴丰富,艺术成就高超,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先是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接着各地书商便争先恐后地刊刻、翻印,书商余象斗就慨叹:“坊间所梓《三国》,何止数十家矣!”(《批评三国志传·三国辨》)不久,就出现了一大批“效颦”《三国志演义》而编创的演义作品。

明末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即说:“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

”除了《三国志演义》外,讲史演义中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主要有:明代甄伟的《西汉通俗演义》、齐东野人的《隋炀帝艳史》、袁于令的《隋史遗文》、冯梦龙的《新列国志》(清初蔡元放进行修订,易名为《东周列国志》)、佚名氏的《梼杌闲评》,清代褚人获的《隋唐演义》、杜纲的《南北史演义》等。

讲史演义一般重在敷叙一朝或数朝的兴废争战之事,往往以改朝换代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作为艺术描写的中心,其叙事时空跨度很大,涉及人事众多,情节推进迅速,具有一种沧桑、厚重的历史感和粗犷、豪迈的阳刚美。

英雄传奇,也是从宋元以来的民间讲史中分化、发展而形成的。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就把《水浒传》、《三国演义》一起视为“元明传来之讲史”,郑振铎先生也认为《水浒传》“是由历史小说分化而来的”,并明确地称《水浒传》是“中国英雄传奇中最古的著作”。

这些论述是符合实际的。

《水浒传》就是在宋元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提供的情节框架的基础上,吸收“说三分”、“说五代史”等民间讲史的艺术养分,并整合宋元小说艺人讲说的朴刀、杆棒、公案等故事而形成的,只不过它改变了讲史演义的写法,由重视历史事件的叙述转向描绘英雄人物的命运,从以帝王为中心转而重点描写草泽英雄的人生传奇,这样就使讲史演义转变成了英雄传奇。

从这里也可看出英雄传奇与讲史演义的区别,它不像讲史演义以叙事为重心,“依史以演义”,追求“羽翼信史而不违”,而是以写人(主要是写草泽英雄)为重心,以“贵幻传奇”为旨趣,目的就在于展示英雄好汉的“奇情侠气、逸韵英风”。

英雄传奇也是在《水浒传》的带动和影响下逐渐形成为一种新的小说类型的,如明代纪振伦的《杨家府演义》、徐渭(?)的《云合奇踪》,清代金丰的《说岳全传》、如莲居士的《说唐全传》《说唐后传》、《说呼全传》、吴濬的《飞龙全传》、佚名氏的《狄青初传》,以及《水浒传》的续书陈忱的《水浒后传》、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等,就在不同程度上秉承了《水浒传》的遗传因子;当然,它们也得力于明中叶以来民间说书的孕育。

英雄传奇由于依托民间的说书传统,往往以下层民众的观点、意趣来重构历史,迎合了民众崇拜英雄、敬慕忠臣、痛恨奸贼的文化心理,并且具有浓厚的传奇性和趣味性,所以深受下层民众的喜爱。

紧随讲史演义、英雄传奇兴起的,是神魔小说。

这类小说是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文化背景下,远祧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近承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类的小说话本以及神怪色彩浓厚的讲史话本(如《武王伐纣书》等),并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神(包括佛道以及民间神祇)、魔(包括所有鬼怪精灵)的出身修行、斗法飞升等为题材内容,艺术上以驰骋想象、神奇变幻见长,虽然“幻妄无当”,但却“幻中有真”、“幻中有趣”、“幻中有理”,变相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

明代最早出现的神魔小说是《三遂平妖传》,但真正产生巨大社会反响的是《西游记》。

在《西游记》的影响下,神魔小说创作蔚然成风,先后产生了明代陆西星(一说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余象斗的《华光天王南游志传》《北游记玄帝出身传》、邓志谟的《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潘镜若的《三教开迷归正演义》、方汝浩的《东度记》、董说的《西游补》、梅子和(?)的《后西游记》、季诡(?)的《续西游记》,以及清代刘璋的《斩鬼传》、汪寄的《希夷梦》等。

神魔小说由于摆脱了历史、现实的羁绊,主要描写人妖争胜、仙佛斗法与神魔争战,故事情节光怪陆离、奇谲诡异、真幻相间,而且更多地糅合了民间的宗教信仰、鬼神观念及处世智慧,因而能为读者带来奇特的精神享受,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至于世情小说,也在明中后期以“好货好色”为时代特征的市井文化土壤中产生了。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说:“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之‘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

”这类小说既不同于描写神魔之争的神魔小说,也不同于描写帝王将相、江湖好汉的讲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它主要写的是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世情小说的奠基之作是《金瓶梅》,清人刘廷玑曾说:“若深切人情世务,无如《金瓶梅》,真称奇书。

……其中家常日用,应酬世务,奸诈贪狡,诸恶皆作,果报昭然。

”①比较准确地概括了世情小说的审美特征。

在《金瓶梅》的直接影响下,万历以至清初,产生了一批名为“劝诫”实则①【清】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二,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84页。

专写猥亵情事的艳情小说,主要有《绣榻野史》、《闲情别传》、《浪史奇观》、《昭阳趣史》、《肉蒲团》、《桃花影》、《春灯闹》等,这类小说“其弊在于凭空捏造,变幻淫艳,贾利争奇,而不知反为引导入邪之饵。

”①鲁迅先生称①【清】隺市道人:《醒风流序》,见《醒风流》卷首,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

它们为世情小说的“末流”。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明末清初以天花藏主人为代表的小说家,却创作了一大批风雅纯正的才子佳人小说,如《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飞花艳想》、《春柳莺》、《定情人》、《玉支玑》等等,这类小说所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中国小说史略》),鲁迅称之为世情小说的“异流”。

真正继承发展《金瓶梅》描写世情传统的,是清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随缘下士的《林兰香》、曹雪芹的《红楼梦》、李绿园的《歧路灯》、庾岭老人的《蜃楼志》等以家庭生活描写为中心的“世情书”,其中《红楼梦》“驾一切人情小说而上之”②,成为世情小说的巅峰之作。

另外,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其实也是世情小说,只不过它描②鲁迅:《小说史大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

写的是“儒林”当中的人情世故罢了。

鲁迅先生大概是鉴于它的讽刺手法运用得太成功了,为了突出其长于讽刺的艺术特色,故称之为“讽刺小说”。

如果按题材内容来划分,《儒林外史》自然也可以划归世情小说的行列。

除了上述几类小说外,明代中后期还产生了一批公案小说专集,诸如《百家公案》、《廉明公案》、《诸司公案》、《新民公案》、《海公案》、《详刑公案》、《律条公案》、《详情公案》、《龙图公案》等。

这些公案小说集多半是取材于前代笔记传奇中的公案故事、公案类的小说话本、公案类的说唱词话、公案戏,以及法家书等,进行粗略的改编、整理,汇集而成的。

集子中收录的公案小说,以审案、判案为题材,专写狱讼之事,主人公是审判官员、凶手及受害者,核心事件为审案、判案,篇幅多为短篇,艺术水准不高。

倒是明末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中出现的一些公案小说,如《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等,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公案小说发展到清代,开始与侠义小说合流,形成了一类兼具公案小说、侠义小说特点的新型小说,即公案侠义小说,如《施公案》、《三侠五义》、《小五义》、《儿女英雄传》、《彭公案》等。

从文体特点上看,这类小说既不像侠义小说主要描写侠士的锄暴安良,也不似公案小说专门记述清官的断案折狱,而是在颂扬清官的公案小说中加入一批所谓“侠义”人物,将断狱与锄奸合为一体;其主要人物为清官、侠客与歹人(包括匪侠盗贼、土豪劣绅、恶僧凶尼等),中心事件则是案件的侦破和罪犯的擒拿,编创宗旨是揄扬清官、侠客的忠烈侠义精神,鞭笞歹人的祸国殃民,其结构则多采用连缀式,由清官和侠客贯穿一个个破案擒盗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公案侠义小说因为在不同程度上迎合了下层民众的清官信仰与侠客崇拜心理,并且善于以新奇曲折、惊险刺激的破案擒贼故事吸引人,所以在清代中后期风靡一时。

接下来,我们再简要谈谈话本体小说的创作风貌。

话本体小说在宋元时期就已基本成熟了。

宋元小说话本流传到明代,由于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这就逐渐引起了文人、书商的注意,他们开始搜集、整理、修订宋元小说话本,以满足人们的消闲、娱乐之需,如今见最早的话本集子《清平山堂话本》,共分六集,各集分别标名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仅从其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们主要是供那些羁旅行役或闲居在家的人娱情破闷之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