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和前景

合集下载

膜分离技术优点发展史及现状

膜分离技术优点发展史及现状

膜分离技术优点发展史及现状
膜分离技术是指用膜将液体分离或纯化有机溶剂。

它是一些特定的具有尺寸效应的物质的分离和回收手段之一、有机溶剂的膜分离技术由膜的选择,颗粒的粒径分布及其影响,膜的厚度以及渗透压差的大小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着膜分离技术的实用性及其应用的成功性。

膜分离技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它在水处理、石油开采、食品加工、化学工业等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早在1947年,美国Edward Salomon第一次提出使用膜可以将有机溶剂纯化,在此基础上,1960s以后,膜分离技术开始兴起并在应用中迅速发展,同时也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变化,从单一膜材质的膜分离技术,到多种膜材质混合膜分离技术,再到新型膜材质的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最早应用于水处理,在水处理中,膜可以有效地将生物有机物、悬浮物、蛋白质及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分离出去,使水的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满足特定需求。

随着石油开采和食品加工的发展,膜分离技术也受到了广泛应用。

譬如,将石油中的有机物进行精炼,将食品中的添加剂分离等。

膜分离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有机废气处理领域的一种新技术,它能够有效地处理有机废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达到更高的废气治理水准。

本文就膜分离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一、膜分离技术及其原理1、膜分离技术的概念膜分离技术是指应用人工合成的膜材料将有害物质过滤或渗透脱除的技术。

它主要利用膜过滤材料的力学、化学和物理特性,以及膜/废气/碱流动之间的相变特征,来把有害物质过滤并脱除。

分离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高度选择性地分离污染物,然后从待处理废气中脱离出来。

2、膜分离技术的原理由于膜分离技术利用膜过滤材料具有独特的力学、化学和物理特性,所以可以有效地滤除有毒有害物质,如氰化物、氟类物质等,从而实现有效的废气污染治理。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包括:压力驱动原理、渗透原理和半透性原理。

二、膜分离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1、应用领域膜分离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电子制造、医药行业、化学合成车间、园林工程、食品加工、热电厂、冶金行业等等。

2、应用优势(1)技术可靠性高。

膜分离技术的性能稳定,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工艺处理水平;(2)体积小,占地面积少。

膜分离技术的体积小,而且占地面积也小,容易安装和拆卸;(3)操作简单,效率高。

膜分离技术可以在居住区附近设置,能实现对有机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有效处理;(4)维护简单,成本低。

膜分离器的运行与维护都非常简单,成本也比传统处理工艺低;(5)污染物处理率高,能达到国家废气排放标准。

三、总结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具有技术可靠性高、体积小、操作简单、维护简单等优势,能够有效地处理废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能达到国家废气排放标准。

因此,膜分离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摘要:综述膜分离技术的分离机理、特点、种类,介绍国内外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选用更佳的膜材料以及多种膜分离技术联用是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纳滤;生化产品;微生物制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精密分离技术,它是材料科学与介质分离技术的交叉结合,具有高效分离、设备简单、节能、常温操作、无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尤其在食品、医药、生化领域发展迅猛。

据统计,膜销售每年以14%~30%的速度增长,而最大的市场为生物医药市场[1] 。

笔者在此综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1 膜分离技术1.1 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使用半透膜的分离方法,在常温下以膜两侧压力差或电位差为动力,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浓缩、纯化。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

现已应用的有反渗透、纳滤、超过滤、微孔过滤、透析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控制释放、液膜、膜蒸馏膜反应器等技术,其中在食品、药学工业中常用的有微滤、超滤和反渗透3 种。

1.2 特点膜分离技术具有如下特点[2]:1)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因此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节能技术;2)膜分离过程是在压力驱动下,在常温下进行分离,特别适合于对热敏感物质,如酶、果汁、某些药品的分离、浓缩、精制等。

3)膜分离技术适用分离的范围极广,从微粒级到微生物菌体,甚至离子级都有其用武之地,关键在于选择不同的膜类型;4)膜分离技术以压力差作为驱动力,因此采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1.3分类超滤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100000之间,选择某一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膜可以将杂质与目标产物分离。

超滤技术在生化产品分离中应用最早、最为成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制品的分离、浓缩。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膜分离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分类、特点,并探讨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膜材料分离液体或气体混合物的新型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膜材料的不同孔径和选择性能,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

膜分离技术可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等类别,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操作简便等特点。

在饮料加工过程中,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果汁、酒类等液体的澄清和提纯。

通过超滤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果汁中的果胶、蛋白质、细菌等杂质,提高果汁的澄清度和口感。

同时,在酒类加工中,膜分离技术可以去除酒中的甲醇、乙醛等有害物质,提高酒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发酵工业中,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菌体分离、蛋白质分离和发酵液的澄清。

通过微滤或超滤技术,可以有效地将菌体和未发酵的溶液进行分离,得到高纯度的菌体蛋白质。

同时,膜分离技术还可以去除发酵液中的杂质,提高发酵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在蒸馏工业中,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脱盐、脱氧、脱氨等操作。

通过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溶液中的无机盐、有机物和微生物,得到高质量的蒸馏产品。

例如,在制糖工业中,反渗透技术可以去除糖汁中的盐分和色素,提高糖的纯度和白度。

膜污染是膜分离技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原料液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有机物等杂质会附着在膜表面,导致膜通量下降,甚至出现堵塞和破裂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预处理措施,如过滤、沉淀、离心等,以去除原料液中的杂质。

定期清洗和化学清洗也可以有效地减轻膜污染。

膜的寿命是影响膜分离技术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膜材料本身的质量和加工工艺的限制,膜的寿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延长膜的寿命,可以选用高分子量、高稳定性、低污染的膜材料,优化膜组件的设计和加工工艺,避免极端操作条件等。

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膜分离

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膜分离

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膜分离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膜分离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有效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废气处理、污染物排放等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膜分离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或者动物对有机废物进行降解处理的方法。

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性,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和土壤的目的。

生物处理的优点是能够高效降解有机废物、降低成本、不产生二次污染等。

目前,生物处理已经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油污处理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生物处理的主要应用包括:生物化学氧需量(BOD)和化学氧需量(COD)的降解;酶的应用;微生物菌剂的利用。

生物处理的发展趋势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提高降解效率和适应性;开发新型的生物处理方法,如自养生物膜法、微生物燃料电池等;强化反应器的设计,提高生物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和稳定性。

二、物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废水或者废气的净化处理。

物理化学处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吸附等作用使污染物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物理化学处理的优点是工艺稳定、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等。

目前,物理化学处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物理化学处理的主要应用包括:沉淀法、氧化法、脱色法、过滤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

物理化学处理的发展趋势是:优化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和净化效果;开发新型的处理技术,如超声波处理、冷等离子处理等;提高处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运行成本。

三、膜分离膜分离是利用膜的特殊结构和性能对液体或者气体进行分离和净化处理的方法。

膜分离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不同的渗透性、选择性和分配系数来实现对不同成分的分离。

膜分离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离效率高等。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主要通过多孔膜的筛选作用实现物质分离。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环保工程、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

一、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一)膜材料的研究膜材料是膜分离技术的基础,目前主要有有机膜、无机膜和复合膜三种类型。

有机膜主要包括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氨酯薄膜等。

这些膜材料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特点,但是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截止率较低,不能满足高精度的分离要求。

无机膜主要包括陶瓷膜、玻璃膜、金属膜等。

这些膜材料具有相对分子质量截止率高、高温抗腐蚀、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但是成本昂贵,生产工艺复杂。

复合膜则是综合了有机膜和无机膜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它们的缺点,被广泛应用于分离领域。

(二)膜分离机理的研究膜分离机理主要包括纳滤、超滤、微滤和逆渗透等,其中逆渗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它主要利用高压将溶液逆向渗透过一种微孔膜,使得溶液中间的水分子进入膜孔,而其他大分子物质则难以通过膜孔的筛选。

逆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污水处理、浓缩果汁等领域。

(三)膜分离过程的研究膜分离过程主要包括内部浓度极化层、外部浓度极化层、膜分离区等几个步骤。

其中,内外两层浓度极化层对分离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膜分离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温度、压力、污染物等,这些因素为分离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

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展望(一)水处理领域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不断有新的水处理技术被推出。

膜分离技术通过其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膜分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污水处理、水中微量有害物质的去除等方面。

(二)食品工业膜分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的处理和包装。

例如,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从牛奶中分离出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生产出优质乳制品;同时,膜分离技术也可以帮助包装行业实现食品保鲜、防腐、防污染等需求,满足人们对于健康、安全、方便的生活需求。

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的分离技术。

通过使用特殊的半透膜,将物质分离成不同的组分,达到纯化、回收或分离的目的。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逐渐成为化工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膜分离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1、膜分离在离子交换中的应用离子交换膜是一种特殊的膜,能够在化学反应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化工生产中,离子交换膜被应用于流体处理、水净化和离子分离等领域。

以离子交换膜为例,用于电解水制氢、电解水制氧等反应,通过离子交换膜分离阴阳离子,分离出高纯度的氢气和氧气,不仅纯度高,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经济性。

2、膜分离在纯化中的应用化工生产中常常需要进行纯化处理,以获得更高的产品质量和更好的处理效果。

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纯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体而言,可以将含有杂质的溶液经过膜的过滤和分离,使水、有机溶剂和化合物的组分得到有效的分离,从而得到更高纯度的产品。

3、膜分离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在一些化工反应中,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对气体的分离,得到纯度更高的气体。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平板式膜分离和中空纤维膜分离。

比如将烃类加工过程中得到的废气通过水膜分离器和其他设备处理,溶液和气体的分离达到了更高效和规范化的效果。

二、膜分离技术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1、高效性膜分离的过程非常快速、高效,不需要占用过多的空间和时间。

而且,由于膜的特殊性质,可以有效的分离出高纯度的组分,提高了工艺的效率。

2、沉淀体积小传统的分离技术往往需要利用离心机等设备进行深度分离,而这些设备体积庞大、费用昂贵,占用大量空间和资源。

膜分离技术具有很小的体积和重量,而且容易维护和清洗,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源开支。

3、节能环保传统的分离技术往往需要废弃很多进行分离的溶液或溶剂,产生大量的废液和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纳米通道膜分离

纳米通道膜分离

纳米通道膜分离纳米通道膜分离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可以应用于水处理、生物分析、能源转换等领域。

本文将以人类视角,详细介绍纳米通道膜分离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纳米通道膜分离的原理纳米通道膜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孔径的薄膜,可以实现对溶液中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分离。

其分离机制是基于溶液中不同成分在纳米通道中的传输速率差异。

纳米通道膜可以通过不同方法制备,如溶液浸渍、电化学沉积等。

制备后的纳米通道膜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能够控制物质的传输,实现高效的分离。

1. 水处理:纳米通道膜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领域。

通过调控纳米通道孔径和表面性质,可以实现对水中离子、有机物等的高效去除,提高水质。

2. 生物分析:纳米通道膜可以用于生物分析领域,如DNA测序、蛋白质分离等。

通过纳米通道孔径的选择性识别,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和分离。

3. 能源转换:纳米通道膜可以用于能源转换领域,如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等。

通过纳米通道膜的离子传输特性,可以实现能量的高效转换和储存。

三、纳米通道膜分离的发展前景纳米通道膜分离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高选择性、高通量、低能耗等,因此在各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材料制备和纳米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通道膜的制备成本逐渐降低,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未来,纳米通道膜分离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解决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纳米通道膜分离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控制纳米通道孔径和表面性质,可以实现对溶液中不同成分的高效分离。

纳米通道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生物分析、能源转换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我们期待纳米通道膜分离技术能够为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分离技术概论XXX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104班1003010414摘要:膜分离是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的一门分离技术,膜分离主要包括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等功能且操作简单、易于操作,因此目前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供水、制药、食品、环保、废品回收、水的淡化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首先介绍了膜分离技术中的一些概念、膜的种类及其原理,然后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我国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前景,概况Membrane-Seperating technologyAbstract: Membrane-Seperating technology is a separating technology which developed fast in the 1960s. This technology involves in various functions like separating、concrntrating、purifying and refining,what else, for it’s easily to operate it’s now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water supplyment、medicine production、food、environment protecting、waste water recycling and so on, make great econom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ssage first explain some concepts membrane technology、main theory involved and sort of it.Key words: Membrane-Seperating,technology,introduction,prospect1膜分离技术的原理现代膜分离技术分离的根本原理在于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膜分离法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可用于液相和气相。

对于液相分离,可用于水溶液体系、非水溶液体系、水溶胶体系以及含有其他微粒的水溶液体系。

以下重点介绍反渗透的基本原理、微滤原理及超滤原理。

反渗透的基本原理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的反渗透(RO)处理的基本原理。

微滤原理微滤也是利用微滤膜的筛分机理,在压力驱动下,截留直径在0.1~1μm之间的颗粒,如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及大尺寸胶体,多用于给水预处理系统。

超滤原理超滤是利用超滤膜的微孔筛分机理,在压力驱动下,将直径为0.002-0.1μm之间的颗粒和杂质截留,去除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

应用于锅炉给水处理、工业废污水处理、饮用水的生产及高纯水制备等。

在给水处理中常作为反渗透、离子交换的预处理。

2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综述膜分离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生物体内,但人类对它的认识和研究却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膜分离技术的工程应用是从20世纪60年代海水淡化开始的-1960)年洛布和索里拉金教授制成了第一张高通量和高脱盐率的醋酸纤纸素膜,这种膜具有推对称结构,从此使反渗透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

其后各种新型膜陆续问世,1967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研制出以尼龙-66为膜材料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970年又研制出以芳香聚酰胺为膜材料的“Pemiasep B-9”中空纤维膜组件,并获得1971年美国柯克帕特里克化学工程最高奖。

从此反渗透技术在美国得到迅猛的发展,随后在世界各地相继应用。

其间微滤和超滤技术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膜在大自然中,特别是在生物体内是广泛存在的。

我国膜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从1958年研究离子交换膜开始的。

60年代进入开创阶段。

1965年着手反渗透的探索,1967年开始的全国海水淡化会战,大大促进了我国膜科技的发展。

70年代进入开发阶段。

这时期,微滤、电渗析、反渗透和超滤等各种膜和组器件都相继研究开发出来,80年代跨入了推广应用阶段。

80年代又是气体分离和其他新膜开发阶段。

随着我国膜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应的学术、技术团体也相继成立。

她们的成立为规范膜行业的标准、促进膜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半个世纪以来,膜分离完成了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工业应用的转变,成为一项高效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

1925年以来,差不多每十年就有一项新的膜过程在工业上得到应用。

由于膜分离技术本身具有的优越性能,故膜过程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在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产业界和科技界把膜过程视为二十一世纪工业技术改造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新技术。

曾有专家指出: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学工业的明天。

80年代以来我国膜技术跨入应用阶段,同时也是新膜过程的开发阶段。

在这一时期,膜技术在食品加工、海水淡化、纯水、超纯水制备、医药、生物、环保等领域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

并且,在这一时期,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中也都有了膜的课题。

这一潜力巨大的新兴行业正在以蓬勃的激情挑战市场,为众多的企业带来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在常温下进行有效成分损失极少,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抗生素等医药、果汁、酶、蛋白的分离与浓缩(2)无相态变化保持原有的风味,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1/3-1/8 (3)无化学变化典型的物理分离过程,不用化学试剂和添加剂,产品不受污染(4)选择性好可在分子级内进行物质分离,具有普遍滤材无法取代的卓越性能(5)适应性强处理规模可大可小,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隙进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6)能耗低只需电能驱动,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1/3-1/8应用领域微滤具体涉及领域主要有:医药工业、食品工业(明胶、葡萄酒、白酒、果汁、牛奶等)、高纯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饮用水、生物技术、生物发酵等。

超滤早期的工业超滤应用于废水和污水处理。

三十多年来,随着超滤技术的发展,如今超滤技术已经涉及食品加工、饮料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制剂、中药制剂、临床医学、印染废水、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回收、环境工程等众多领域。

纳滤纳滤的主要应用领域涉及:食品工业、植物深加工、饮料工业、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精细化工、环保工业等。

反渗透由于反渗透分离技术的先进、高效和节能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和热敏感性物质的浓缩,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食品工业、牛奶工业、饮料工业、植物(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制备饮用水、纯水、超纯水、海水、苦咸水淡化、电力、电子、半导体工业用水、医药行业工艺用水、制剂用水、注射用水、无菌无热源纯水、食品饮料工业、化工及其它工业的工艺用水、锅炉用水、洗涤用水及冷却用水。

其他除了以上四种常用的膜分离过程,另外还有渗析、控制释放、膜传感器、膜法气体分离、液膜分离法等。

3 讨论膜分离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产品被浓缩的程度有限;规模经济的优势较低,一般需与其他工艺相结合有时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因加工温度、食品成分、pH、膜的耐药性、膜的耐溶剂性等的不同,所以今后的研究将会突破这些障碍,让膜分离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 展望当前,膜分离技术已获得巨大的进展,但它毕竟还是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还有许多工作要我们去做。

21世纪的膜科学与技术将进一步改进、完善已有的膜过程,不断探索和开拓新的过程与材料,并不断扩充原有的应用领域,使膜技术发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1] 王维岗,亚库莆江,吐尔逊.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物来源和毒理作用[J].生态环保,2004(2)[2] 王湛主编.膜分离技术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6.[3] Jian—Jun Qin.A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ofa wastewater from metal platingJournal of Merebrane Science 2002,208:213-221.[4] Y.Benito,M.L.Ruiz.Reverse osmosis applied to metal finishing wastewater[J].Desalination,2002(142):229-234[5] 谭永文,张维润,沈炎章.反渗透工程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膜科学与技术,2003,23(4)[6] 朱贤,陈桂娥,叶琳.膜分离在镀镍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6.[7]刘永清,李兴海,篮伟光等.络合一超滤一纳滤耦合工艺处理铜电镀工业废水[J].工业水处理,2008,28(3):45[8]王晓琳,丁宁.反渗透和纳滤技术与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 胡翔,陈建峰,李春喜.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新技术新工艺,2008(12)[10]张肇富.电渗析法回收含镍电镀液l JI.电镀与精饰,1997,19(2).39[11]聂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对膜通量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O):1086-1092.[12]卢会霞,王建友,傅学起等.EDI过程处理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8,27(3)[13]许振良,马炳荣.微滤技术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华耀祖.超滤技术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