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绪论
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 • • • 3、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条件 (1)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2)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 (3)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 (4)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政治环境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不同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文化类型出现和 不同的文化特征形成的深厚物质基础。
第一节 绪 论
• • 文化的同一性包含两个层面:超自然性与超个体性。 文化,必须是人化,有人的活动痕迹,是与“自然”相对而 言的概念。纯粹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把自然加工 改造成为物质或精神产品,打上人类心智的印记,才是文化。 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河流、动物植物等本来不属于文化 范畴,但面对日月星辰的运转,风云雷电的变幻,人们一方面 感到惊恐惶惑,另一方面又激起了控制它们的愿望,于是在想 象中把它们人格化,创造出有关日月星辰、风云雷电的神话, 则就是文化了。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本来也不属于文化,但 人们在一些高山峻岭上刻字作画,建寺造观,甚至美其名曰“ 神女峰”、“仙人洞”,编出一些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也就 是文化了。
第一节 绪 论
• 人类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空间条件才能进行,不 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和人的思维方式各不 相同,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差异是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就世界而言,东方文化、西 方文化、非洲文化迥异;就亚洲而言,大陆文化、 高原文化、草原文化、沙漠文化各具特色;就中国 而言,中原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 、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香港文化千差 万别,这些都是因特定的地域条件而产生的差别。
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 绪论
• 一、文化的本义与定义 •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靠文化进步,从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 靠文化教化。人们的个性、气质、情操,靠文化培养;人们的 崇高与渺小,靠文化赋予;人们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靠文化确立。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 • 当今世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据统计已经有260多种。迄今 为止,“文化”仍是学术界众说纷纭的问题。实际上,文化是 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 实存在,具有与人类自身同样长久的历史,一部人类史就是人 的文化史,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如民族文化、企业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陶瓷文化、 服饰文化等等,也就是说,文化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

• 2012年1月1日,《求是》杂志第一期,国 家主席胡锦涛文章: •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 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 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 淀着中华民族的深厚精神追求,是中华民 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
• 国学大师梁漱溟: • 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 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 •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同 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因不 同的生活方式而拥有不同的 文化。 • 文化是自然的人化,人的文 化化,是离开动物本能的人 的思想和创造的集合。
二、文化分类与基本结构
• (一)广义文化 • 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 也称“大文化”。 • 结构:物态文化层 、制度文化层 、 行为文化层 、心态文化层。
中國傳統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緒論
第一節 什麼是文化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
•一、文化的内涵 •(一)生活中对文化的理解
•1、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 •2、道德、伦理、修养等个人质素; •3、语言文字、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以及各 种出版物。
•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 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 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 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 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 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 破四旧、立四新(思想、 文化、风俗、习惯)
• 中国文化正是从我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 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中向前发展的。 • 今日中国文化,是昨天中国文化的延续,又 是明天中国文化的母体。 • 传统不是与我们今天分离或隔绝的对象,在 传统属于我们之前,我们早已属于传统。 • 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具有历史承 递性,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当代性。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化: 1)“教行也” 《说文解字》 (“教行于上,则化成天下。”) 2)“变也” (《庄子・逍遥游》:“鲲之大,不知其几千 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吕氏春秋・顺民》:“则 汤达乎鬼神之化。”); 3)“习也”(风俗习惯),《人物志》:“国有习 也。”) 。
• 钱穆在《文化学大义》中认为:“文化只是人生, 只是人类的生活……文化是指集体的大群的人类生 活而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贺麟在《文化的体与用》、《文化与人生》中指出: “文化是经过人类的精神陶铸过的自然。” “文化是名词,同时也是动词;化字含有改变的意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代社会,没文化 是不行的。
(知识)
*北京大学有很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浓的文 化氛围。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如
文学艺术、科学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2.文化的定义
• 西方学者的观点: • 文艺复兴时期孕育了“文化”的科学概念。 • 到了18世纪,在人文传统深厚的德国,出现了著名的哲学家康德、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文化”概念使用的泛化 • 考古发现某一处古代遗址,通过这一遗址的研讨,揭示
其历史内蕴,就称某某文化,如“玛雅文化”、“仰韶文化” 等。 评价一个人的学识涵养: “某某人很有文化。” 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理 念、价值追求。 其它还有“社区文化”、“商业 文化”、“校园文化”、“寝室 文化”、“厕所文化”、“课桌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中国学者的观点: • 受康德影响,我国学者辜鸿铭在20世纪初出版的
《春秋大义》(又译作《中国人的精神》,《原 华》)中指出:文化不是房子、不是道路、不是器 具、不是制度、不是科学、不是艺术,而是人格, 文化的实质就是道德。唐君毅在上世纪中出版的 巨著《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中,以“道德自我”或 “道德理性”为中心,论述“人类一切文化活动,均 统属于一道德自我或精神自我,超越自我,而为 其分殊表现”,并建立了道德的理想主义的文化哲 学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笔记整理第一讲绪论一,关于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二,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黄河流域)《长城》壁毯陈列于联合国。
表现了居庸关长城的雄姿。
以千山万壑象征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晨光灿烂象征古国新貌。
晨光将长城映成金色,象征祖国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故宫太和殿(最大宫殿):大、深、高、庄传统农业社会生活方式:渔、樵、耕、读文化方式:大足石刻(重庆)文化心理——包容,博爱:儒,释,道儒释道信仰的对象佛陀上帝玉皇大帝学问的对象儒家道家释家生产的对象稻作小米麦子消费的对象茶(儒)酒(道)豆腐(佛)制器的对象青铜陶瓷竹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民俗。
中华第一神品:《清明河上图》(十字绣)。
2005年七月十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成交价2.3亿(2吨黄金)圆明园大水法。
文化类型:中国:小农文化美国:牛仔文化法国:情人文化英国:绅士文化日本:武士文化文化的汉语词源“文即纹,各色交错的纹理。
”——《易经》“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所以经天纬地曰文。
天然花纹——刻画在岩石上的纹——刻在甲骨上的纹——刻在陶器上的纹——刻在青铜器上的纹——皿文。
高层次的纹:文化在历史发展上存在不同层次,每一个层次反映出不同时代文化各要素所积累的平面分布。
蒙昧——野蛮——文明:原始——古代——中世纪——现代文明:渔猎——农业——工业——后工业文明;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
文化的拉丁文词源: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文化概念的界定之一:就过程而言,文化是人化或自然界的人类化,这个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互适应影响的过程。
就结果而言,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文化存在于各种内蕴和外显的模式之中。
文化体系的四个层次:广义的文化:1,物质文化层2、制度文化层3、行为文化层4、心态文化层(包括历史、文学、哲学、教育、戏剧、音乐、美术、书法、考古、科技、宗教。
)狭义的文化:中华。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局部:A.人之外的自然。
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B.人自身的自然。
即人的"有机身体〞〔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
〔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的总和。
绪论

二,文化的结构
3,我们的划分
观念文化 (民间信仰,宗教,儒学,八卦,五行) 制度文化 (家族宗法制,职官制度,科举制度) 艺术文化 (汉字,书画,音乐,戏曲,建筑) 民俗文化 (饮食,习俗,江湖)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各家的不同说法 2,我们概括为三点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各家的不同说法
融合型
�
一,关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2,文化的多样性 农耕民族(文明古国) 农耕民族 游牧民族(蒙古) 游牧民族 商业民族(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地区) 商业民族
一,关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 地域上 限于中国境内 时间上 以古代为主 创造主体 是中华民族
二,文化的结构
1,划分的标准 2,二分法 ,三分法 和四分法 3,我们的划分
中国传统文化 —— 绪 论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如果北京想变成纽约,100年就可以了;但要把 年就可以了; 如果北京想变成纽约,100年就可以了 纽约变成北京1000年也做不到. 1000年也做不到 纽约变成北京1000年也做不到.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 年提出: 美国学者塞缪尔 亨廷顿1993年提出: 亨廷顿 年提出
《辞海》: 辞海》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 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 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 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 社会意识形态. 学,社会意识形态. 美国学者泰勒在其所著《原始文化》 美国学者泰勒在其所著《原始文化》: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风俗, 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获得的能力 和习惯. 和习惯. 简言之: 简言之:自然的人化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课件

一、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社会 “文化”的定义源自拉丁文 cultura一词,大意是指人类为栽培植物所采取的 耕耘和改良措施,隐喻人类具备的某种才干和能 力,侧重无形的东西,译为“文化”。
新疆新塔拉遗址的锄具、石斧
内蒙古海拉尔出土的石器
一、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贵州安顺地戏面具
1871年,英国人类学 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 书中对文化下了一个定义: “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 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 获得其他任何能力、习惯 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这 个定义基本表达了西方社 会对于文化内涵的阐释。
引申出 教人行走,引申出改易、造化等义。
“化”,古字为“匕”,是会意字,从二 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 引申为变易、生成、造化等。 “文”与“化” 二字同时出现,可追溯于战国末年“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一、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人文’,指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 以厚德载物”可谓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最精练的概 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是儒家、佛家、道 家,合称儒、释、道。其文化内涵主要有如下几 点: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殷商时期,人们把有意志的“天帝”看作宇 宙的主宰,凡征伐、狩猎等重大活动,都要通过 占卜来揣摩天意,再作决断。后经孔孟升华为哲 理性的天人观。 到宋代,理学代表人物张载提到 “因明致诚,因诚至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 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
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
义的“文化”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
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道德修养,因此学习传
统文化必须与个人修养结合起来,这是一种修炼, 而不只是学问。
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
1、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哲
学思想、法律制度、文学艺术、宗教传统、科 学技术、民间习俗,增强对国情的理解
“文”与“化”合并使用,最早出现在《易· 赉· 象
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在《周 易正义》中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言圣 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 下也。”
“文化”一词有“以文教化”的内含。西汉刘向说: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代束晰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化” 也与自然(或天然)相对,与无教化的“质 朴”“野蛮”相对。
邪,其自我标榜从来都是有道德的。可见中国文化中道 德的力量大于一切。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
1、抓住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道德
传统文化的范围非常广博,只有抓住其本质特征,
才能尽快掌握其灵魂所在;
2、学习传统文化重在理解而不是批判
所谓“批判地吸收”或“批判地继承”的学风,暴
露出人性中的傲慢习气。对于传统文化重在理解其 本质内含,对于不理解的可以暂且搁置,不必去批 判;
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其二,彩画、装饰,个人修养等。“文”与“质”“实” 相对。《论语· 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易· 系辞下》: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说文》:化,教行也。 从人从匕。甲骨文为 象二人一正一倒。“化”不仅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 改变,同时具有化生、教化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如果北京想变成纽约,100年就可以了;但要把 纽约变成北京1000年也做不到。
❖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1993年提出: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冲突,将只归结为文化冲突。
精品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 —— 绪 论
❖ 一、关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 二、文化的结构
美国学者泰勒在其所著《原始文化》: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获得的能力 和习惯。
简言之:自然的人化 精品课件
❖ 一、关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2、文化的多样性 农耕民族(文明古国)
游牧民族(蒙古) 商业民族(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地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二、文化的结构
2、二分法 、三分法 和四分法
器物层〔可感知的实物层面〕 心理层〔不可感知的心理层面〕
制度层〔社会制度及人际关系〕 行为层〔习惯化行为和生活方式〕
精品课件
❖二、文化的结构
3、我们的划分
观念文化 (民间信仰、宗教、儒学、八卦、五行) 制度文化 (家族宗法制、职官制度、科举制度) 艺术文化 (汉字、书画、音乐、戏曲、建筑) 民俗文化 (饮食、习俗、江湖)
农耕型 人伦型 融合型
内向性、封闭性、循环性、重复性、凝重性、包容性、
耐冲击性、超稳定性、小而全、重农轻商、安土重迁、 避险求稳、宁慢不乱、小富即安、知足常乐
宗法性、群体性、世俗性、人文性、道德性、崇拜祖先、 尊师重教、尊老崇古、注重廉耻、亲疏有序、重责轻权、 重义轻利、重人轻己、重人轻物、重道轻器、重文轻武、 重国轻家、重古轻今、重关系轻规则、重义务轻权利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精品课件
❖ 一、关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 化
1、文化的定义
2、文化的多样性
3、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
精品课件
❖ 一、关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1、文化的定义
《辞海》: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 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 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 学、社会意识形态。
⑾不属普通国家类型,是天下国; ⑿无兵的文化;
⒀ “孝”的文化;
⒁ “隐士”文化
季羡林(一点): 综合思维
精品课件
❖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我们概括为三点
农耕型 由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决定 人伦型 注重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 融合型 能够求同存异和同化融合
精品课件
❖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我们概括为三点
❖ 一、关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 地域上 限于中国境内
时间上 以古代为主 创造主体 是中华民族
精品课件
❖ 二、文化的结构
1、划分的标准
2、二分法 、三分法 和四 分法
3、我们的划分
精品课件
❖ 二、文化的结构
1、划分的标准
按时间、空间、信仰、适用人群、社会功用 划分
我们介绍按逻辑层次划分的观点
多元性、兼容性、开放性、和平性、综合性、整体性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各家的不同说法 2、我们概括为三点
精品课件
❖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各家的不同说法
梁漱溟(十四点):
⑴广土众民;
⑵民族同化融合;
⑶历史长久;
⑷动力不明;
⑸久滞不进的社会;
⑹宗教观念淡薄;
⑺根基深厚的家族制度;
⑻学术不向着科学前进;
⑼无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的要求; ⑽道德气氛特别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