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最美家乡——沧州市东光县

农学院11级兽医3班尚晓敏东光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下游。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东光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济南160公里,与黄骅港、沧州海关相距90公里,为两省三市六县交界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冀东南重要的商贸、交通要地。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级千武路横穿而过。刚建设完的京沪高速铁路,还有即将开工的邯黄铁路,

东光县工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化工、包装机械、塑料、棉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被誉为化工之乡,“中国纸箱包装机械之乡”、“江北塑料第一乡”、“河北棉花之乡”。

东光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202年置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里,马致远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清末武术家霍元甲都是东光人。普照公园内的铁菩萨为全国最大的座式铁佛,与沧州铁狮子、景州塔齐名。

东光县旅游资源有:

1、铁佛寺大雄宝殿铁佛寺位于旅游区正中央,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一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仿宋古建筑群。山门正中门楣上"铁佛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鎏金匾额,则出自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之手。铁佛寺内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2、马致远纪念馆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坚持建筑景观小巧、精致的要求,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马致远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力求创造出元代散曲、戏剧浓厚的元代历史文化品位,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3、荀慧生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工程于2006年11月27日奠基,2007年7月31日动工建设,投资140万元,于2010年6月1日建成开馆。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铁佛寺景区内马致远纪念馆北侧,占地面积2335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107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仿清古建筑群,其采用北方四合院布局,与南方园林风格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南北中轴对称式二进院落,进人大院,对面墙上是“苟慧生”

三个鎏金大字,由全国原政协主席李瑞环所题。

4、二郎岗永清观

5、泰山行宫

6、马致远祠堂

7、元曲公园等等

民风

(一)尚勤恶懒:城乡上下农民占百分之九十,家业种植业是生活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勤劳耕种,不违农时十分重视。民谚云:“人勤地不懒,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村中农民常以庄稼长的茁壮自豪,也因此早起晚睡甚至披星戴月。尤其是麦、大二秋,家家无闲人,饭做熟之后,送到地里吃,抢收抢种,忙的不亦乐乎。对于好吃懒作的人,男的被称谓:“懒汉”或“二流子”;女的则被称谓:“懒老婆”,人皆嗤之以鼻。崇尚勤劳,憎恶懒惰,是继承先辈遗风,以育后人的美德。代代传承,蔚然成风。

(二)尚俭恶奢:“农村中家家户户节俭度日,且习以为常,虽然年景好粮棉夏收,也不改初衷。一般农户为了节俭,自己腌咸菜,自己织布、缝衣、做鞋。一日三餐,粗细搭配,不是逢年过节、盖房修屋、婚丧嫁娶,绝不置办酒席。从穿戴上,虽然注重仪表,但从不崇尚华丽、干净、整洁是美。早年民间盛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足见其尚俭至极度。近年,生活日益提高,服装鞋帽多由市场购置,大都看看经济实用,仍不崇尚华丽。如果村中某户讲吃讲穿不顾经济条件好坏,人皆耻笑,说这一家“不会过日子”,儿娶女嫁也因此受到影响,别的人家恐怕自己家境败落,不敢娶这样家庭出身的闺女做新娘;也不敢把自己的女儿送进这样的家庭,恐其日后生计无着。

民俗

(一)婚俗

自古婚姻被视为人生大礼,故民间十分重视。早年婚姻多由媒人介绍、父母包办,婚姻自主是近年才实行开来的。旧婚俗的基础一般都是建立在“门当户对”、“信仰一致”这上的。官宦家庭与豪门大户做亲家,平民百姓与平民百姓相联姻,宗教信仰相同往往也是联姻的基础。如伊斯兰教、天主教、圣贤道、一贯道等。穷人娶不起媳妇的农户也有以自己的姐妹与家境贫寒的人家互换,叫换亲,还有的三家转叫转亲。即甲家之女嫁乙家,乙家之女嫁丙家,丙家之女嫁甲家。这样的婚姻多数年龄不配,痉良多,但由于互相制约,婚姻在无奈中维持。

旧式婚姻程序如下:

(1)提亲:由媒人或亲朋好友,为成全男方或女方终身大事,根据政治地位、家庭经济状况,文化水平以及年龄、相貌等条件,在相匹配的前提下,前往男家或女家介绍情况,经双方初步斟酌摇头则作罢,点头则开始议婚。

(2)议婚:这一阶段包括通书过柬,合婚,小定三个程序。

通书过柬是: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用庚贴的形式由媒人转递对方,达到相互了解出生年月日、属相、纳音五行、命相等情况,为合婚奠定基础。

合婚:主要是看男女生辰是否犯忌。命中相生还是相克,一般由算命先生进行。男女双方家长也很注重这一点,认为“相克”是绝不能成亲的,因为这样会凶多吉少甚至被“克”致死。流行的歌谣如;白马犯青牛,鸡狗不到头,羊鼠一旦休…。歌谣是以男女命相来论断婚姻的,其荒谬可想而知。

如果相合,则允亲。

小定:允亲之后,男女双方即视为亲家。双方互通大帖,按辈份称呼。男女两家各自为儿女做嫁娶准备。

(3)定婚:经过以上蕴酿、准备,正式确定婚姻关系,男家赠女家彩礼,女嫁置办嫁妆。准备充分之后,双方议定迎娶日期。

(4)迎娶:迎娶具体日期要由算命先生或村中有文化的人选择吉日进行。吉日早辰抬花轿往女家迎亲,经济富裕的人家还要组织乐队,吹吹打打,笙笛齐奏,锁呐清杨,十分热闹。

(5)典礼:花轿进门,红毡铺地,新郎掀轿帘,以彩绸相牵至堂前,父母正面端坐,来宾侧立两厢,新郎新娘在伴娘伴郎的陪同下,按照司仪的程序演礼。一般为鸣炮、奏乐、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之后由伴郎伴娘送入洞房。

典礼之后,喜宴开席。

新式婚俗是建立在自主基础之上的,虽然父母也参加商定,但同意与否仍则由青年男女自己做主。经过恋爱,相互了解,感情融洽结为伴侣;典礼的形式在旧式婚礼的基础上有所改变,但万变不离其中,新式典礼程序有父母、来宾讲话,新人介绍恋爱经过,致辞答谢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婚俗也在淘汰落后的程序,代之以既先进又文明的结婚方式。如旅行结婚、集体举行婚礼等等。

(二)丧俗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儿女为缅怀父母深情崇尚厚葬,近年来推行“火化”之后,丧俗从俭,但积习难改,殡葬风俗大致如下:

一般从死者咽气到殡葬三天时间。(因亲人不在侧面边,也有等四天、五天、七天的)第一天:发讣告、报丧。把死者生平死讯以文字形式告知众人,并派族中青壮年往亲友家中报丧。丧家则置办棺木、联系乐队、准备来宾吊唁的饮食、孝服等。儿女守棂在侧。

第二天入敛、火化。亲友及族人相继吊唁,并行跪拜礼(也有地鞠躬礼的)。实行土葬的至晚入敛。即反死者由棂床移入棺木,由室内移到室外,搭设棂棚,以供祭奠。不实行土葬的即行火化,之后把骨灰盒置棂棚内,以供祭奠,儿女长跪两厢,向吊唁宾客行跪拜礼以示答谢。至晚,有的做道场,超度亡灵,有的唱坐台戏,也有的不做这些程序。夜里灯火通明,子女守候。

第三天殡葬。为了使殡葬仪式办的风光,按风俗扎纸人、纸马、纸楼…糊制引魂幡、摇钱树,租借八抬大轿、聘请庞大的乐队、舞狮引棂,送葬队伍可谓浩

浩荡荡。

起棂前要举行“送路”仪式,把纸车、马、侍者,烧掉,并褥告一些路途安顺之类的话,表示送别。

过午时,把棺木移入轿内,抬往墓地,诸位来宾、亲朋好友及一切送葬者,在成坟后离去。

葬毕,死者子女沿街向参加丧礼之人跪拜,名曰“谢孝”。

事后,三日烧幡,第七日祭典一次至五个七日结束。以此形式寄托哀思也不违情理,比起古人守墓三年大为逊色了。

(三)节日庆典

(一)元宵节顾名思义:元,乃第一,元宵即第一个月圆之夜——旧历正月十五日亦称“上元节”,此节分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进行,即常说的三天十五半月年。三天夜间,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制作各种灯饰,有宫灯、八仙过海、鲤鱼跳龙门、五福捧寿灯以及荷花灯、西瓜灯、走马灯等多种多样,颇为壮观,观灯即成为民间一大乐事。因此,元宵节也称“灯节”。同时,还燃放焰火,一声巨响,空中流光异彩如同仙女散花。

白天则民间花会沿街串行,跑旱船、骑竹马,舞龙灯、高跷、耍狮子、扭身歌等。尤其是正月十六日,民间传言:此日走百遍,一年身体健。男女老少都按着这个老习惯出门游玩,街上人声鼎沸,鞭炮齐鸣,锣鼓声声,热闹非常。县城最热闹的地方,当属铁佛寺、二岗前,数万人汇聚庙前,人山人海,进香、观赏花会的、卖饮食的、练武的、演唱的,应有尽有。各家携儿带女欢欢喜喜来逛庙会,渡过“元宵佳节”。四外八乡也驱车赶来尽兴游玩。

元宵凶家家吃“元宵”,即以糯米粉滚成的带芯馅的核桃大小的园球状食品。芯馅多种多样,多种风味,属于一种特色食品。民国初年,袁世凯品味元宵,因音生疑,改元宵为“汤元”,回避“袁消”之讳。袁世凯皇帝梦破灭、汤元又改成元宵至今。

(二)正月二十五填仓日:家家以草木灰画元形,充做粮囤,因此填仓俗称“打囤”。意在兆盼丰年。二月二,龙抬头。此日,虽无庆典祭祀活动,民间传云:即日龙从冬眠中复苏醒来,由静入动。孩子们歌曰:二月二敲梁头,金银铜钱往家流;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蚰蜒不见面;二月二,敲门鼻儿,也有闺女也有儿…迷信色彩,荒唐可笑。

(三)三月三。传遍说是天上王母娘娘桃会的日子,民间多以此日郊游,踏青,欣赏明媚春光。

(四)清明节。俗称“寒食”。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走国时的功臣介子推,禁止民间生火作饭,以示怀念。流传下来称为“寒食”。后来,逐渐演变成上坟祭祖的日子。

(五)端午节: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悲痛忧国,投汨罗江而死,人民十分惋惜,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忠臣,家家包粽子投江祭奠,表示哀悼。至今这天家家户户食“粽子”。

(六)五月二十五日铁佛寺庙会。自宋迄今,铁佛寺庙会十分兴盛繁华,相传各县客商,佛门信徒,俗家子第都来赶会。谣云:“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其名声远播山南海北。铁佛寺原址县城西南营,一九六七年秋,破四旧时被搬运站工人和东光中学学生用骡马、拖拉机拉倒,佛像运往城东何庄炼铁,拆庙的旧砖拉到南关南头盖了农机站,庙址改建成小学校。新铁佛寺建于一九八七年,庙宇占地二十二亩半;铁佛由城关铸造厂铸成,全高8.15米,是全国最高的坐式佛像。

(七)七月七乞巧节:传说此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虽无祭典活动却以为牛郎织女相会这天必然降雨,因为夫妻相见难免热泪交流…。

(八)七月十五日鬼节:为求吉利,七月十四日超前渡过。故有七月过十四,八月过十五之说。超前渡过意在躲避鬼节这一天。现在乡间多在此日改善生活有的包水饺,有的捞面,也有的蒸包子…。节日前后,祭典亡灵是村村户户都要做的事情,只不过放河灯祭水中亡灵的习俗已不见了。

(九)中秋节:八月十五日又称“团圆节”。传说元末农民起义之前,将传单藏于月饼之内,家家吃月饼时,见到传单响应举义,故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其实,元代之前就有中秋节。秋乃百谷成熟之期,月乃阴精,系月老之宫,主宰人间姻缘,凡有缘者皆以红线系之。民间有“月老定姻缘之说”。古代,人们满秋季丰收喜悦,全家欢聚一堂,以西瓜、水果、毛豆等供品祭拜月神,庆贺全家团圆如月,久而成俗,故名团圆节。

近现代以来,八月中秋仍然有吃月饼,祭拜月神的习惯,但多数家庭为庆祝团圆,饮酒赏月,以尽天伦之乐。

(十)九月九日重阳节:目前,城乡上下“老人节”期间,多携礼品,拜访长者以示敬意,也有的乡村、机关、单位,邀请老干部、老职工举行座谈会、茶话会畅叙国内外大事,共商致富大计。老龄社会的到来,使老人节“的意义更加重大。

(十一)十月一日“地府”开门

传说:从即日起地府开门半月,民间皆备香烛纸马上坟祭祖。沿系至今仍为民间扫墓之期。每逢十月一日,家家携儿带女上坟祭祖,烧化纸钱,行跪拜礼。有的人家燃放鞭炮,用纸扎彩楼,折衣被,名曰“送寒衣“。其实乃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而已。

(十二)腊八日:即腊月初八日,相传乃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之日,为了表示庆贺,早晨家家户户,以五谷杂粮,小枣、花生仁熬“腊八粥”。

(十三)腊月廿三,送灶王爷上天。

这天晚上,农村中燃放鞭炮,蒸年糕祭灶王。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和睦,家丑不可奏报天庭(俗有糖瓜辞灶,用以粘嘴的说法)。祭拜礼毕,烧化灶王画像,名曰送神。

(十四)春节

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腊月三十曰“除夕”正月初一曰元旦。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彻夜不眠,名曰守岁。为什么守岁呢,传说中还有这样一段佳话:相传远古时代,年乃一种吃人的怪物,生有三头六臂,长的十分凶险。但是它有怕火、怕光、怕响声的弱点,于是人们为了躲避它,不但彻夜不眠,还在院中撒芝麻杆,年来时,发出沙沙声响,它就却然止步了。这就是撒岁的来历。为了驱逐凶恶的年,古人还通霄灯火明亮,并燃放“爆竹”。因为,过去没有现在的鞭炮以烧竹使竹节爆裂,产生巨响,年看到火光听到巨响就会远避深山,不危害人间了。

民间过年,全家团圆,远在山南海北也往回赶,如果一家人有一人在外地,没能及时赶回来,全家心怀惦念,吃饺子时也要有他(她)的一碗。

民间过年,从腊月廿三日起,就进入准备阶段,磨粉,蒸年糕,作新衣。杀猪宰羊置办年货。儿歌云:“糖瓜辞灶,新年来到,姑娘买花,小子(男孩)要炮,老头买顶新毡帽,老婆婆买条臭裹脚”。从歌谣中看得出。过年蕴育着一片新气象。

民间过年,除夕贴“对联”也叫春联。三十晚上,还要接神,把新请的神像悬挂起来。现在不同了,家家守着电视,观看电视台的文艺晚会节目。三十晚上,待到零点时刻,家家燃放鞭炮,庆祝新年。接着准备年夜饭——水饺。吃罢年夜饭天蒙蒙亮,亲友之间挨门串户拜年。见面恭喜发财,或问过年好?村中素有不睦者,通过拜年,可以消除前嫌,重新和好。

正月初一拜年后,皆去祭祖。然后是接待亲友来访或去探望自家亲戚,直至初五日。

为了企盼好年景民间常以观察初一至初十的天气好坏,确定种植作物的品种。好天气证明宜种植,能获得丰收;坏天气则不宜种植,即使种了也难得丰收。

歌云:初一高梁;初二麻;初三芝麻;初四花(棉花)五薯六豆,七谷八麦,九瓜十菜。

历史名人

刘挚(公元1030——1098年),字莘老,北宋永静东光人。嘉祐四年中进士甲科。初任冀州南宫县令时,因政绩卓著,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被称为河朔三令。后任江陵府观察推官,由韩琦推荐为馆阁校勘,升迁为著作郎。当时王安石刚开始执掌政权,对刘挚非常器重,提拔刘挚为检正中书礼房公事。之后刘挚又被提升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安石拜相后,推行新法,刘挚以为新法有许多弊端,便上

书宋神宗陈述新法弊病。神宗当时宠幸王安石,把刘挚贬为衡州监管盐仓。元丰初年改任集贤院校理,知大宗正寺丞,为开封府推官。后又命为礼部郎中,不久升为右司郎中。宋哲宗继位后,刘挚改任秘书少监,升侍御史,元祐元年升为御使中丞,元祐六年,拜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吕大防同时执政,废弃新法。后来吕大防与刘挚发生矛盾,御史杨畏依附吕大防,劾奏刘挚,刘挚被罢相。元祐八年,宋哲宗亲政,又推行新法,第二年,刘挚被贬为光禄卿,绍兴四年(公元1097年)刘挚被流放新州,不久含怨而死。因刘挚一生刚直不阿,正气森严,忠贞爱国,宋哲宗死后,韩忠彦为右丞相,为刘挚翻案,并给予“忠肃”称号,后被追赠为“元祐忠贤”。刘挚平生酷爱学习,治学严谨,才华横溢,他撰写的《忠肃集》曾被后人广为流传。

马致远(?—1321后)族谱称马视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河间路东光马庄(今马祠堂庄)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文家。青年时期仕途偃,中年适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之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称“元曲四大家”。其活动时期稍后于关汉卿、白朴。所做散曲内容较广,辞采振拔,“可与灵光景福相颉顽,有振长鸣、万马皆之意。”他是元贞书会的中坚人物,一生共作杂剧16种,现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以及与人合写的《黄梁梦》7种。尤发《汉宫秋》最佳。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被后代文学家誉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退居田园,以衔杯击自娱。死后葬于祖茔。后辈为纪念他,在村南建了一座祠堂,并改村名为“马祠堂”,“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夷为平地,所幸其墓碑完好无损,“元诰授奉直大夫工部主事进士马公视远墓”18个阴文大字笔迹工整,清晰夺目。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祖籍东光,清未爱国武术家。霍氏世代习武,祖传绝技霍氏练手拳(迷踪艺武术)尤为出名。明天启元年(1621)前后,霍氏一支迁居静海县小南河村,至霍元甲已是第七代。早年,霍元甲因生活所迫,先后在天津的脚行、药店谋生,在怀庆药店时,曾挑千斤担,被誉为大力士。1901年霍元甲在天津比武,战胜俄国大力士,京津哗然,声名大振。1909年英国人奥皮音在上海张园设擂台,企图污辱中国人,霍元甲闻讯急赴上海,亦在张园设起擂台,嚣张一时的奥皮音却吓得灰溜溜地逃走。此后,霍元甲于上海闸北王家宅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民间体育组织—上海精武体操学会(后改为上海精武会)。1910年日本柔道会精选十几名高手,来沪与上海精武会比武,霍元甲和高徒刘振声连败五人,日本领队气急败坏,亲自与霍元甲较量,见不能胜,遂欲以黑手伤人,但被霍元甲识破,遂将其臂磕断,日方惨败。事过不久,日本人得知霍元甲身患”热疾”,竟借治病之机,给其使用了慢性毒药,月余,霍元甲含恨而死。

荀慧生(1900—1968)名秉彝,后改秉超、慧生,艺名白牡丹,字词,号留香,东光县谷庄人(现阜城县大白乡谷庄村),全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一生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荀派艺术。曾任河北省梆子剧院第一届院长。

荀幼年家贫,随父流落天津,因生活所迫,7岁被卖给天津小桃红梆子班学戏,后又转卖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老艺人作为手把徒弟。庞戏路广,技艺高,教艺严肃认真,在师傅训教下,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了眼似秋波能生慧的眼神和绝妙和跷工,8岁便能登台演出。庞见其幼功练得扎实,且性情温柔,为人敦厚,长相俊秀,皮肤白细,遂给荀取艺名白牡丹,并在天津韦陀庙会上第一次挂出白牡丹艺名,演出《双官诰》。1919年19岁的荀慧生改唱京剧,以演花旦、刀马旦著称,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的妇女角色。荀的京剧唱腔中吸收了不少梆子唱腔,对我国传统京剧艺术有所突破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当年他随杨小楼、谭小培、尚小云到上海演出,在《花田错》中扮演丫环春兰而一炮打响,三小一白遂誉满江南。1927年荀返回北京,遂接受杨小楼等人建议,在北京开明大戏院演出时正式把白牡丹艺名改回本名荀慧生,同杨小楼、余叔岩、陈德霖被誉为北京四大名伶大结合。此时荀又大胆创新了旦角唱腔,具有剧本新、唱腔新、表演新、布景新的四新艺术,颇受欢迎。是年北京《顺天时报》举行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结果梅兰芳《太真外传》程砚秋《红拂传》荀慧生《丹青引》、尚小云《摩登家女》获前四名,从此有了四大名旦美称。

荀慧生在60年的艺术生涯中,共演出300多个剧目,著名的有《荀灌娘》、《红娘》、《红楼二尤》、〈〈金玉奴〉〉《钗头凤》、《杜十娘》等。旬热爱祖国,30年人代曾多次义演,为抗日募捐。50年代荀常在其小留香馆中作画。荀有一枚长方形金印章,上篆阳文:“荀词慧生是我名,河北东光是我家”。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荀被迫害致死。

中国传统文化

姓名:尚晓敏

专业:兽医1103

学号:11349030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桐坪中学彭水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2..和为贵: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主张“和为贵”,宽和处世,从而创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尚书?尧典》中,就有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谐相处的记载。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念阐述】 1.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的概念见仁见智,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是:文化是指一种由历史延续下来、被深深地植根于一个民族心中的、无论何时何地何种阶层都无须思索地信奉和认同,并且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始终表现出来的传统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其内容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包括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的文化积累,包括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等等。 2.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 年)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十家九流”就是由此而来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时期由董仲舒提出,被汉武帝接受并且推行的文化政策。董仲舒在原来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法、道、墨等诸家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合理因素,将其发展成为新儒学。在此基础上,他建议汉武帝禁止不利于统治秩序的各家思想,以新儒学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这样就形成了新儒学一家独大的局面。西汉的“罢黜百家”与秦朝的“焚书坑儒”不同,它并不是采用暴力的方式控制人们的思想,而是采用由政府主导的方式推崇儒学,从而使得其他各家学派丧失了生存与成长的群众基础。而新儒学能够实现独尊,也是兼收并蓄的结果。4.宋明理学 “理学”一词始于南宋,现在专指宋以来形成的社会学术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理学专指程(二程)朱(朱熹)的思想体系,而广义的理学是指宋代以来以“理”、“心”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是儒学文化的新发展。儒学在魏晋时期玄学化,在唐代又遭受了来自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其政治统治的思想基础地位发生了动摇,同时大量少数民族的汉化,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融入中国的主流文化中,当时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体系已经被颠覆,因此,提出了重振儒学、修身治国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周敦颐、朱熹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佛教和道教中的某些教化的学说,以“理”为核心重新构建了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强调人的自我约束和社会规范,构建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继续发扬了这种社会道德体系,强调“心”的完善,将理学发展至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后代的统治者将理学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理学作为当时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思考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哲学体系,有其积极的意义。理学有利于塑造注重主观意志、注重自我的社会责任,发愤图强的民族精神。 5.三纲五常 古代中国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最早出现在何晏对《论语》做的集解中,后经董仲舒的发展,到宋代经朱熹改造后成为伦理道德的最高规范。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 一、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中华民族经五千年历史而不灭亡,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现象。中国在近现代虽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但经一百年的奋斗,终于衰而不亡、衰而复起,乃至有今日重振中华之契机。 第二,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曾经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在后期却迟滞不前,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产生出近代意义的自然科学,以至于中国长期没有摆脱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的局面。相对于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统治而言,中国传统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优秀范文5篇]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内容提要]:文化魅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不竭源泉,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后盾。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浪潮,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结合,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发展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战略性目标,努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当代的国际大环境下,对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 软实力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culture, the premise and source of a nation’s soft power, serves as an indispensable backup force in its peaceful rejuvenation. With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ulti-polar world, cultural soft power h 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a nation’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which, combined with its hard power in

economy and military, works as a strong for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is st ill in its infancy stag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ts long history and countless brilliant achievements, works 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brillia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ust be utilized as a strategic tool in our country’s overall development. Key words: brilliant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a; soft power 引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宪实曾经说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之源,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1?。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多年漫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形态。在以往的漫长岁月中,传统文化经过历代优秀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和完善,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

中国传统文化

最美家乡——沧州市东光县 农学院11级兽医3班尚晓敏东光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下游。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东光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济南160公里,与黄骅港、沧州海关相距90公里,为两省三市六县交界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冀东南重要的商贸、交通要地。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级千武路横穿而过。刚建设完的京沪高速铁路,还有即将开工的邯黄铁路, 东光县工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化工、包装机械、塑料、棉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被誉为化工之乡,“中国纸箱包装机械之乡”、“江北塑料第一乡”、“河北棉花之乡”。 东光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202年置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里,马致远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清末武术家霍元甲都是东光人。普照公园内的铁菩萨为全国最大的座式铁佛,与沧州铁狮子、景州塔齐名。 东光县旅游资源有: 1、铁佛寺大雄宝殿铁佛寺位于旅游区正中央,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一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仿宋古建筑群。山门正中门楣上"铁佛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鎏金匾额,则出自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之手。铁佛寺内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2、马致远纪念馆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坚持建筑景观小巧、精致的要求,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马致远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力求创造出元代散曲、戏剧浓厚的元代历史文化品位,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3、荀慧生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工程于2006年11月27日奠基,2007年7月31日动工建设,投资140万元,于2010年6月1日建成开馆。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铁佛寺景区内马致远纪念馆北侧,占地面积2335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107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仿清古建筑群,其采用北方四合院布局,与南方园林风格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南北中轴对称式二进院落,进人大院,对面墙上是“苟慧生”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笔记、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 发展。 ◇【知识整合】 一、知识点梳理: 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①、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 ③、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人格精神。 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 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 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 (5分)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稼轩词》作者是()。 ? A. 燮 ? B. 欧阳修 ? C. 辛弃疾 ? D. 陆游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指()。 ? A. 《高山流水》 ? B. 《春江花月夜》 ? C. 《梅花三弄》 ? D. 《二泉映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的外来是()。 ? A. 基督教 ? B. 佛教 ? C. 伊斯兰教 ? D. 萨满教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2 佛教及其中国化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是()。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D. 禅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3 道教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是()。

? A. 人神合一 ? B. 天人相争 ? C. 人本主义 ? D. 天人合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2 突出的人文精神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先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 A. 慎道 ? B. 非 ? C. 商鞅 ? D. 管仲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 B. 孔子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

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 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 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 ◇【考试说明】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知识整合】 一、知识点梳理: 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①、社会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期,处于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时代; ②、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 ③、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论”。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 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4、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①、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中国传统文化

一、名词解释 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特征是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合。鹅湖之会: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慎独: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四谛: 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涅磐: 涅槃为佛教教义,指佛教修习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理想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后所证得的不死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

专题探究一:中国传统文化

专题:民族传统文化 一:了解相关史实 1、思想文化 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关心爱护百姓 联系:国家性质、党的性质、三个代表思想 孟子:提出“仁政”,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轻徭薄赋 “克已复礼”,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 联系:思想考点5、6、35(传统道德),以德治国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主张有教无类的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方法 联系: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培养人才 2、重视、批判儒家思想的史实: ●重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批判: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儒家学说。 3、文化交流 史实:汉代①张骞通西域②丝绸之路意义:沟通了亚欧两大洲,促进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明代郑和下西洋意义:促进了中国同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载体:造纸术、印刷术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进步 4、近代落后的文化原因 清朝对科举制的严密控制,对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5、向西方学习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要是学西方的政治体制,但也有文化思想的学习) 新文化运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二、重视、弘扬传统文化 (1)“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①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人推崇; ②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③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三孔”的修建和 保护。 (2)为什么要重视、弘扬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民族文化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弘扬和发展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并在世界文化领域占一席一地。 (3)保持、珍重民族文化的作用、意义 例1、结合孔子的思想精华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①孔子的思想精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这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培养各种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例2、请结合儒家学说,谈谈它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有利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 ②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这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 以德治国方略具有借鉴意义。 ③提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各类人才,提供 人才支持。 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 的内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例3、设立孔子学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 设立孔子学院,有利于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不同文明的借鉴、交流和融合,保证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例4、设立“文化遗产日”有何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整理 (1)

中国传统文化整理 一、古代年龄称谓 1.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雨说》郑愁予【九年级上册P8】 2.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愚公移山》《列子汤问》【九年级下册P180】 3.垂髫:也指童年。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髫”指童年。【八年级下册p16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渊明【八年级上册P166】 4.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想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诗经齐风甫田》:“总角丱(guàn)兮。”角,小髻;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后人因用“总角”代指童年。【八年级下册P164】 5.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以“豆蔻年华”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八年级下册P164】 6.及笄(jī):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子。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八年级下册P164】 7.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八年级下册P164】 8.而立之年:30岁。立,这里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9.不惑之年:40岁。惑,迷惑,疑惑。 10.知命之年:50岁。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1.耳顺之年(花甲):60岁。耳顺,通常的解释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2.从心之年(古稀):70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七年级上册P53】 13.中岁:中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王维【八年级下册P221】 14.黄发:用来指老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渊明【八年级上册P166】 二、古代诗歌意象 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七上p190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七下p236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八下183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八下p222 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八下224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八下p225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P197 白居易《望月有感》:“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P202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P124 2、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七下p237 3、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P39 4、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祯《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八下p218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八上p18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zhlzw.com中 华勵志网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说课案 一.课前准备: 1.明了课标课标: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深入分析教材:了解知识结构,分析章节地位,了解专题联系. 3. 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突破教学重难点:宋明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难点 5.明了学情: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作分析.根据学生实际设计高效可行的导学案 6.做好课例设计 二.课堂导学过程: 1.提出课题.课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2.探讨理学创立的前景;理学的创立,成熟及发展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评价理学.(了解和分析概括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及话言表答能力) 3.思路引领;(突破重难点,引领学生思考) 4.思维体念;(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5.观念提升;(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6.知识巩固.(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分析,概括.思维和动手等综合能力) 三.课堂导学要求: 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建高效课堂,实现三维目标. 2.具备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能放能收,把握教育方向. 四.课堂导学内容: 一)、创立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1)

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设计 一、班会主题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设计背景 现在的媒体中充斥着大量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对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中学里,学生学的科目多达十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偶尔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我们有的中学生、甚至于大学生,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2、讨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 四、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 五、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你们的理解中,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呢?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教师出示幻灯片,简单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

书法文化思想着作诗词文化铸造文化绘画作品雕刻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传统美德 教师在介绍传统美德时注意区分两个“恭”的区别第一个是“恭敬”第二个是“谦恭”。 3、归纳中国传统文化的几方面内容。 (1)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2)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等; (3)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 4、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传统文化,具体又应该学什么? 5、教师: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讲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传承千年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6、教师揭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