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都有哪些具体的传统文化

中国都有哪些具体的传统文化

中国都有哪些具体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相信有很多人想要了解吧。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具体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中国传统服饰——汉服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学科数学:《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三国时刘徽著); 祖冲之; 算盘。

传统文化天文学:天象观察记录,发明观测仪器:圭表;浑仪;简仪;高表;仰仪,制定历法(农历)。

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黄帝内经》。

农学:《齐民要术》贾思勰著,《水经注》郦道元著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建筑:参见中国建筑,园林,庙宇,宫殿,故宫,阿房宫,塔,万里长城,墓葬建筑。

绘画:油画,中国画(古代中国画、现代中国画、当代抽象国画)。

书法: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硬笔书法。

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戏曲,传统民歌。

舞蹈:古代舞蹈,周朝雅乐,大舞,小舞,汉朝乐府,唐朝乐舞,现代舞蹈,彩带舞,武功,扇子舞。

戏曲:京剧,评剧,越剧,粤剧,花鼓戏,湖南花鼓戏,豫剧。

曲艺:相声,歌仔戏,皮影戏,布袋戏,南曲,高甲戏、双簧。

中国的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许多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道德、礼仪等传统价值观念。

道家文化: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自由、无为而治、保持平衡的生活方式,强调谦虚、无欲、柔软而有力等观念。

佛教文化: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它强调超脱尘世的思想以及慈悲与智慧。

中国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极高的艺术价值。

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包括许多习俗、节庆、民间传说和传统手工艺等,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信仰,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籍文化:中国古籍文化包括四大名著、十三经、《史记》、《全神词》、《道德经》等经典,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也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园林文化: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也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意识和生活方式。

此外,还有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等传统手工艺和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

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

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艺术,是其具体表现形式。

1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1、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

中国象棋、中国围棋;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木版水印。

国画、山水画、太极图等。

2、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楚辞》。

如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3、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4、中国戏剧: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5、中国建筑: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

6、语言文字: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我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畲族也基本转用汉语。

7、医药医学: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

8、宗教哲学:儒、道、释〔佛〕、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

9、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千层底等。

10、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武当拳、形意拳、少林武术、南拳、剑术等。

11、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桂林山水、中原文化、巴陵文化等民风民俗。

12、衣冠服饰:汉族衣冠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国还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而诞生的服饰。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上形成并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化体系,它包括了丰富的哲学、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儒家强调仁爱、礼仪、忠孝、中庸等道德观念,提倡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

道家文化:道家思想注重“道”的观念,强调追求自然、无为而治,以达到心灵的平和与自由。

道教也是道家文化的一部分,注重修炼、长生不老的思想。

佛教文化: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佛教的理念强调超越尘世的苦恼,追求心灵的解脱。

中国的佛教文化融入了本土的儒、道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体系。

文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学包括诗、词、曲、小说等多种体裁。

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绘画、书法也是中国文艺的瑰宝,强调意境表达和氛围感受。

礼仪文化:中国传统注重礼仪,包括尊卑有序、宴会礼仪、婚丧嫁娶等方面。

礼仪体现了尊重他人、注重家族、宗族观念的价值观。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通过文化传统、家风、家教等方式代代相传。

这包括家族观念、尊老爱幼、传统医学、民间艺术等方面的传承。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在科技和文明方面的独特贡献。

总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艺术表达和生活方式,为中国社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儒家学说
先秦原始儒学 孟子的仁政说
仁政说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进一步研究怎样建设一个理想社会,他 认为一个理想社会就是一个仁政的社会。 孟子的“仁政”学说,在经济关系方面主张“制民之产”,反对统治 阶级横征暴敛;在政治方面则是一种道德政治的理想,也叫做“王 道”,与之相对立的暴力政治则被称为“霸道”。他倡导“以德服人” 的王道,力劝诸侯“以德王天下”,着眼于争取民心。
儒家学说
宋明理学 朱熹与福建学派
南宋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福建学派以伦理观为核心,融儒、道、释 为一体,给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致, 形成以“理”为本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实现了对儒家的“有功于圣门, 又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 朱氏一生著述甚丰,并大多保存。主要有《四书集注》、《大学章 句》、《中庸或问》、《论语精义》、《孟子要义》等,合称《朱子 大全》。他的语录被黎清德编为《朱子语录》140卷。
儒家学说
先秦原始儒学 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初创
孟子的仁政说
荀子的隆礼重法
儒家学说
先秦原始儒学 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初创
孔子的“仁”思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思想几乎包含了一 切优秀的道德品质。孝与德也包括在仁之中。在孔子 看来,仁是礼的精神支柱;就个人修养而言,恭、宽、 信、敏、惠等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从血缘关系上看, 孝悌(朱熹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孝 悌”也作“孝弟”)是为仁之本;从人我关系上看, 忠恕是为仁之道。“克己复礼为仁”,就是主张按周 礼的等级制度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儒家学说
两汉儒学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对儒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在第三次应诏对汉武帝的策问中,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汉武帝所采纳。 董仲舒学说的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以奉天法古为旗号,以先王 之道为楷模,吸收阴阳五行说,借鉴韩非思想,极力宣扬君权神授, 论证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儒家的理论道德披上神秘外衣,建构了一个 以天人感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神学观念体系。

中国100种传统文化介绍

中国100种传统文化介绍

中国100种传统文化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

在这个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各种各样独特而深厚的传统文化。

下面将介绍中国100种传统文化。

1.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远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2. 中国绘画: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包括古代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以及戏曲音乐等多种形式。

4. 中国舞蹈:中国舞蹈形式多样,包括古典舞蹈、民间舞蹈以及少数民族舞蹈等,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5. 中国戏剧: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多种戏曲形式。

6. 中国杂技:中国杂技是一种集体艺术形式,包括各种技巧和表演形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7. 中国武术: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包括太极拳、剑术、刀术等多种武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泡茶和品茶的过程,展示了中国人的礼仪和文化修养。

9. 中国园林:中国园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构筑,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10. 中国建筑: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包括古代宫殿、庙宇、园林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11. 中国服饰: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民族服装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和文化传统。

12. 中国瓷器:中国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而闻名于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一种传统手工艺,通过剪纸艺术展示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14. 中国刺绣:中国刺绣是一种精湛的手工艺,通过刺绣艺术展示了中国人的细腻和精神追求。

15. 中国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通过故事的形式传递了中国人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16.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多种形式,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釉里红瓷器,是在宋代钧窑窑变釉基础上发展而 来的,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 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上)描绘纹 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在高温中 烧制使其呈现出娇妍而沉着的红色。釉里红瓷器 有三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涂绘釉里红,是在 塑成的立体器形上用铜原料涂绘出图案花纹。在 瓷胎上绘制的图案,要远比刻画、堆塑随意得多, 表现也更具有穿透力。古时,对外贸易中常见的 器物以碗、罐居多。瓶、罐之类的瓷器,都有接 胎的痕迹。装饰图案最常见的有缠枝莲、缠枝牡 丹等。
儒家的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一个“礼”字。既 然人本性都是善的,执政者就应该让民众知 道自制,回到那种彬彬有礼的社会状态中去。 这个礼包括了礼节,礼数,礼貌,和规章制 度。所以,儒家的思想要人懂得自制,克制 欲望,遵守礼节,消除暴力,以达到一种平 和的社会环境。正是儒家的这一“礼教”思 想,使得中国成了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礼 的思想并没有错。只是需要改变其中过于僵 化的部份而已。
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 明初。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 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 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 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 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 煅烧而成。改变了以 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两色互相衬托,显得分 外娇娆,令人赏心悦目。清康熙年间又烧制成功 了失传已久的釉里红,其呈色较为稳定。到雍正 期间,色调鲜红的釉里红,显色稳定精美;所绘 制的图案,烧制后线条清晰,可谓达到了炉火纯 青的地步。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 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 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釉下 彩的一种。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 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 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也有学者称唐 青花并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 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 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 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 花、哥釉青花等品种。青花瓷起始于唐宋,但 到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 这是中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哲学思想、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沉淀。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概述,探讨其核心价值观和特色。

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家庭和谐、社会秩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被奉为经典,影响至今。

二、道家文化道家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道家文化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超脱,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人生及宇宙的独特理解。

三、佛家文化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宗教之一,弘扬慈悲与普度众生的思想。

佛家文化倡导“舍己救人”、“布施”、“禅定”等修行方式,对于中国社会的精神建设和道德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四、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诗词、戏曲、绘画等形式,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独特感悟。

唐诗宋词、京剧、山水画等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传承至今。

五、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统习俗的传承。

这些节日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六、礼仪习俗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与习俗,强调尊老爱幼、宾客有道、男女有别等,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

礼仪习俗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七、历史沉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沧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庄子、李白等留下了不朽的文化传世之作,为后人传颂。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赋予了中国社会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当务之急,唯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弘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美家乡——沧州市东光县农学院11级兽医3班尚晓敏东光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下游。

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东光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济南160公里,与黄骅港、沧州海关相距90公里,为两省三市六县交界地。

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冀东南重要的商贸、交通要地。

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级千武路横穿而过。

刚建设完的京沪高速铁路,还有即将开工的邯黄铁路,东光县工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化工、包装机械、塑料、棉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被誉为化工之乡,“中国纸箱包装机械之乡”、“江北塑料第一乡”、“河北棉花之乡”。

东光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202年置县。

历史上名人辈出,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里,马致远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清末武术家霍元甲都是东光人。

普照公园内的铁菩萨为全国最大的座式铁佛,与沧州铁狮子、景州塔齐名。

东光县旅游资源有:1、铁佛寺大雄宝殿铁佛寺位于旅游区正中央,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一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仿宋古建筑群。

山门正中门楣上"铁佛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

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鎏金匾额,则出自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之手。

铁佛寺内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2、马致远纪念馆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

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

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坚持建筑景观小巧、精致的要求,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

马致远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力求创造出元代散曲、戏剧浓厚的元代历史文化品位,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3、荀慧生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工程于2006年11月27日奠基,2007年7月31日动工建设,投资140万元,于2010年6月1日建成开馆。

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铁佛寺景区内马致远纪念馆北侧,占地面积2335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1079平方米。

为砖木结构仿清古建筑群,其采用北方四合院布局,与南方园林风格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南北中轴对称式二进院落,进人大院,对面墙上是“苟慧生”三个鎏金大字,由全国原政协主席李瑞环所题。

4、二郎岗永清观5、泰山行宫6、马致远祠堂7、元曲公园等等民风(一)尚勤恶懒:城乡上下农民占百分之九十,家业种植业是生活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勤劳耕种,不违农时十分重视。

民谚云:“人勤地不懒,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村中农民常以庄稼长的茁壮自豪,也因此早起晚睡甚至披星戴月。

尤其是麦、大二秋,家家无闲人,饭做熟之后,送到地里吃,抢收抢种,忙的不亦乐乎。

对于好吃懒作的人,男的被称谓:“懒汉”或“二流子”;女的则被称谓:“懒老婆”,人皆嗤之以鼻。

崇尚勤劳,憎恶懒惰,是继承先辈遗风,以育后人的美德。

代代传承,蔚然成风。

(二)尚俭恶奢:“农村中家家户户节俭度日,且习以为常,虽然年景好粮棉夏收,也不改初衷。

一般农户为了节俭,自己腌咸菜,自己织布、缝衣、做鞋。

一日三餐,粗细搭配,不是逢年过节、盖房修屋、婚丧嫁娶,绝不置办酒席。

从穿戴上,虽然注重仪表,但从不崇尚华丽、干净、整洁是美。

早年民间盛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足见其尚俭至极度。

近年,生活日益提高,服装鞋帽多由市场购置,大都看看经济实用,仍不崇尚华丽。

如果村中某户讲吃讲穿不顾经济条件好坏,人皆耻笑,说这一家“不会过日子”,儿娶女嫁也因此受到影响,别的人家恐怕自己家境败落,不敢娶这样家庭出身的闺女做新娘;也不敢把自己的女儿送进这样的家庭,恐其日后生计无着。

民俗(一)婚俗自古婚姻被视为人生大礼,故民间十分重视。

早年婚姻多由媒人介绍、父母包办,婚姻自主是近年才实行开来的。

旧婚俗的基础一般都是建立在“门当户对”、“信仰一致”这上的。

官宦家庭与豪门大户做亲家,平民百姓与平民百姓相联姻,宗教信仰相同往往也是联姻的基础。

如伊斯兰教、天主教、圣贤道、一贯道等。

穷人娶不起媳妇的农户也有以自己的姐妹与家境贫寒的人家互换,叫换亲,还有的三家转叫转亲。

即甲家之女嫁乙家,乙家之女嫁丙家,丙家之女嫁甲家。

这样的婚姻多数年龄不配,痉良多,但由于互相制约,婚姻在无奈中维持。

旧式婚姻程序如下:(1)提亲:由媒人或亲朋好友,为成全男方或女方终身大事,根据政治地位、家庭经济状况,文化水平以及年龄、相貌等条件,在相匹配的前提下,前往男家或女家介绍情况,经双方初步斟酌摇头则作罢,点头则开始议婚。

(2)议婚:这一阶段包括通书过柬,合婚,小定三个程序。

通书过柬是: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用庚贴的形式由媒人转递对方,达到相互了解出生年月日、属相、纳音五行、命相等情况,为合婚奠定基础。

合婚:主要是看男女生辰是否犯忌。

命中相生还是相克,一般由算命先生进行。

男女双方家长也很注重这一点,认为“相克”是绝不能成亲的,因为这样会凶多吉少甚至被“克”致死。

流行的歌谣如;白马犯青牛,鸡狗不到头,羊鼠一旦休…。

歌谣是以男女命相来论断婚姻的,其荒谬可想而知。

如果相合,则允亲。

小定:允亲之后,男女双方即视为亲家。

双方互通大帖,按辈份称呼。

男女两家各自为儿女做嫁娶准备。

(3)定婚:经过以上蕴酿、准备,正式确定婚姻关系,男家赠女家彩礼,女嫁置办嫁妆。

准备充分之后,双方议定迎娶日期。

(4)迎娶:迎娶具体日期要由算命先生或村中有文化的人选择吉日进行。

吉日早辰抬花轿往女家迎亲,经济富裕的人家还要组织乐队,吹吹打打,笙笛齐奏,锁呐清杨,十分热闹。

(5)典礼:花轿进门,红毡铺地,新郎掀轿帘,以彩绸相牵至堂前,父母正面端坐,来宾侧立两厢,新郎新娘在伴娘伴郎的陪同下,按照司仪的程序演礼。

一般为鸣炮、奏乐、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之后由伴郎伴娘送入洞房。

典礼之后,喜宴开席。

新式婚俗是建立在自主基础之上的,虽然父母也参加商定,但同意与否仍则由青年男女自己做主。

经过恋爱,相互了解,感情融洽结为伴侣;典礼的形式在旧式婚礼的基础上有所改变,但万变不离其中,新式典礼程序有父母、来宾讲话,新人介绍恋爱经过,致辞答谢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婚俗也在淘汰落后的程序,代之以既先进又文明的结婚方式。

如旅行结婚、集体举行婚礼等等。

(二)丧俗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儿女为缅怀父母深情崇尚厚葬,近年来推行“火化”之后,丧俗从俭,但积习难改,殡葬风俗大致如下:一般从死者咽气到殡葬三天时间。

(因亲人不在侧面边,也有等四天、五天、七天的)第一天:发讣告、报丧。

把死者生平死讯以文字形式告知众人,并派族中青壮年往亲友家中报丧。

丧家则置办棺木、联系乐队、准备来宾吊唁的饮食、孝服等。

儿女守棂在侧。

第二天入敛、火化。

亲友及族人相继吊唁,并行跪拜礼(也有地鞠躬礼的)。

实行土葬的至晚入敛。

即反死者由棂床移入棺木,由室内移到室外,搭设棂棚,以供祭奠。

不实行土葬的即行火化,之后把骨灰盒置棂棚内,以供祭奠,儿女长跪两厢,向吊唁宾客行跪拜礼以示答谢。

至晚,有的做道场,超度亡灵,有的唱坐台戏,也有的不做这些程序。

夜里灯火通明,子女守候。

第三天殡葬。

为了使殡葬仪式办的风光,按风俗扎纸人、纸马、纸楼…糊制引魂幡、摇钱树,租借八抬大轿、聘请庞大的乐队、舞狮引棂,送葬队伍可谓浩浩荡荡。

起棂前要举行“送路”仪式,把纸车、马、侍者,烧掉,并褥告一些路途安顺之类的话,表示送别。

过午时,把棺木移入轿内,抬往墓地,诸位来宾、亲朋好友及一切送葬者,在成坟后离去。

葬毕,死者子女沿街向参加丧礼之人跪拜,名曰“谢孝”。

事后,三日烧幡,第七日祭典一次至五个七日结束。

以此形式寄托哀思也不违情理,比起古人守墓三年大为逊色了。

(三)节日庆典(一)元宵节顾名思义:元,乃第一,元宵即第一个月圆之夜——旧历正月十五日亦称“上元节”,此节分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进行,即常说的三天十五半月年。

三天夜间,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制作各种灯饰,有宫灯、八仙过海、鲤鱼跳龙门、五福捧寿灯以及荷花灯、西瓜灯、走马灯等多种多样,颇为壮观,观灯即成为民间一大乐事。

因此,元宵节也称“灯节”。

同时,还燃放焰火,一声巨响,空中流光异彩如同仙女散花。

白天则民间花会沿街串行,跑旱船、骑竹马,舞龙灯、高跷、耍狮子、扭身歌等。

尤其是正月十六日,民间传言:此日走百遍,一年身体健。

男女老少都按着这个老习惯出门游玩,街上人声鼎沸,鞭炮齐鸣,锣鼓声声,热闹非常。

县城最热闹的地方,当属铁佛寺、二岗前,数万人汇聚庙前,人山人海,进香、观赏花会的、卖饮食的、练武的、演唱的,应有尽有。

各家携儿带女欢欢喜喜来逛庙会,渡过“元宵佳节”。

四外八乡也驱车赶来尽兴游玩。

元宵凶家家吃“元宵”,即以糯米粉滚成的带芯馅的核桃大小的园球状食品。

芯馅多种多样,多种风味,属于一种特色食品。

民国初年,袁世凯品味元宵,因音生疑,改元宵为“汤元”,回避“袁消”之讳。

袁世凯皇帝梦破灭、汤元又改成元宵至今。

(二)正月二十五填仓日:家家以草木灰画元形,充做粮囤,因此填仓俗称“打囤”。

意在兆盼丰年。

二月二,龙抬头。

此日,虽无庆典祭祀活动,民间传云:即日龙从冬眠中复苏醒来,由静入动。

孩子们歌曰:二月二敲梁头,金银铜钱往家流;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蚰蜒不见面;二月二,敲门鼻儿,也有闺女也有儿…迷信色彩,荒唐可笑。

(三)三月三。

传遍说是天上王母娘娘桃会的日子,民间多以此日郊游,踏青,欣赏明媚春光。

(四)清明节。

俗称“寒食”。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走国时的功臣介子推,禁止民间生火作饭,以示怀念。

流传下来称为“寒食”。

后来,逐渐演变成上坟祭祖的日子。

(五)端午节: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悲痛忧国,投汨罗江而死,人民十分惋惜,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忠臣,家家包粽子投江祭奠,表示哀悼。

至今这天家家户户食“粽子”。

(六)五月二十五日铁佛寺庙会。

自宋迄今,铁佛寺庙会十分兴盛繁华,相传各县客商,佛门信徒,俗家子第都来赶会。

谣云:“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其名声远播山南海北。

铁佛寺原址县城西南营,一九六七年秋,破四旧时被搬运站工人和东光中学学生用骡马、拖拉机拉倒,佛像运往城东何庄炼铁,拆庙的旧砖拉到南关南头盖了农机站,庙址改建成小学校。

新铁佛寺建于一九八七年,庙宇占地二十二亩半;铁佛由城关铸造厂铸成,全高8.15米,是全国最高的坐式佛像。

(七)七月七乞巧节:传说此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虽无祭典活动却以为牛郎织女相会这天必然降雨,因为夫妻相见难免热泪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