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消臭整理
抗菌消臭整理课件

案例二:某品牌消臭鞋垫的研发与生产
总结词
该品牌消臭鞋垫采用独特的消臭材料和制造工艺,具有 优秀的消臭性能和舒适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穿着 体验。
详细描述
该品牌消臭鞋垫在研发过程中,筛选了多种消臭材料并 进行对比试验,最终选择了一种具有高效消臭性能且对 人体无害的消臭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将消臭材料与鞋 垫面料进行复合加工,使其具有优秀的消臭性能和舒适 性。经过测试,该品牌消臭鞋垫对脚臭的消除率达到了 90%,同时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透气性。
02
抗菌整理可有效抑制家居环境中的细菌滋生,减少病菌传播途
径。
持久性效果
03
整理后的家居用品抗菌消臭效果持久,可长期保持良好的卫生
性能。
个人护理用品抗菌消臭整理
卫生安全
个人护理用品如卫生巾、 纸巾、湿巾等通过抗菌消 臭整理,可提高产品的卫 生安全性。
抑制细菌滋生
抗菌整理可有效抑制个人 护理用品中的细菌滋生, 减少病菌传播途径。
案例三:某品牌抗菌防臭袜子的研发与生产
总结词
该品牌抗菌防臭袜子采用独特的抗菌防臭纤维和制造 工艺,具有优秀的抗菌防臭性能和舒适性,深受消费 者喜爱。
详细描述
该品牌抗菌防臭袜子在研发过程中,选择了具有抗菌 防臭性能的纤维材料,并采用特殊的加工工艺将纤维 进行混合编织。在生产过程中,将抗菌防臭纤维与普 通纤维进行混纺加工,使其具有优秀的抗菌防臭性能 和舒适性。经过测试,该品牌抗菌防臭袜子对常见细 菌的抗菌率达到了95%,同时具有较好的耐洗性和持 久性。
抗菌剂和消臭剂通过浸渍、涂层或纤 维改性等方式被整合到纺织品中,赋 予其抗菌、消臭效果。
抗菌消臭整理的重要性
提高纺织品的卫生性能
抗菌消臭整理能有效减少纺织品上的细菌和微生物滋生,降低异 味产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产品的卫生性能。
布料抗菌消臭剂,抗菌消臭整理剂,抗菌消臭助剂,抗菌消臭剂,纺织抗菌消臭剂

纳米ZnO在抗菌拒水拒油整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赵晓娣姚金波丁毅府佳萍天津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300160作者简介:赵晓姊(1979-),女,硕士在读【摘要】通过纳米ZnO与拒水拒油整理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棉绒织物实施抗菌整理加工。
并介绍了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机理、偶联剂的偶联机理以及整理液的制备方法,通过拒水拒油性能的测试优化出最佳工艺,借助拒水拒油的作用来防止细菌的粘附,从而进一步提高织物的抗菌性能。
【关键词】纳米ZnO抗菌拒水拒油偶联剂【中图分类号】TS1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05)01-0013-03本文研究了纳米ZnO与拒水拒油整理剂之间的协同作用,以高速搅拌作为辅助手段,通过偶联剂来增加纳米ZnO粒子与拒水拒油整理剂间的配伍性,有效防止纳米ZnO粒子间的团聚,使其稳定均匀的把纳米ZnO分散在拒水拒油整理剂中,通过拒水拒油性能的测试优化出最优工艺,借助拒水拒油的作用来防止细菌的粘附,从而进一步提高织物的抗菌性能。
1 纳米氧化锌的特性及抗菌机理纳米氧化锌粉体难溶于水,无味、无毒、质地细腻,其粒径约为30-100nm,粒子形状为粒柱形,纳米氧化锌由于其颗粒尺寸的微细化,比表面积急剧增大,产生了与普通氧化锌不同的界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具有颗粒小、表面活性强、分散性好等特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广谱范围的细菌、霉菌具有优良的阻繁和杀灭功能。
这些特殊性质赋予其成为良好的抗菌材料。
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机理可能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光催化抗菌机理,即纳米氧化锌在阳光,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下,在水和空气中能自行释放自由电子(e-),同时留下了带正电的空穴(h+),h+可以激发空气产生活性氧[(0)],微生物与(0)发生氧化反应而致死。
第二种是金属离子溶出抗菌机理,即游离出来的锌离子接触细菌体时,与酶蛋白结合使其失去活性而将细菌杀死。
有充分实验证明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机理应该是两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1]。
双胍结构抗菌防臭整理剂

袜子
x
y
变量 应变量
回归方程式
F 检验 相关 系数 分散比 F F
F0 0. 05 0. 01
全部 袜子
细菌数 臭气 y = 0. 130x + 3. 71 0. 776 69. 63 4. 09 7. 31 真菌数 强度 y = 0. 980x + 1. 193 0. 625 29. 56 4. 09 7. 31
叙 词 : 抗微生物整理 防臭整理 整理剂 应用 中图分类号 : TS1951583
1 前言
杀菌剂又称消毒剂 ,是一种医用化学药品 。随着 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它的用途已涉及到食品 、日用化 妆品和纺织品等工业部门 。最近又在空调机 、家用冰 箱等家电上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 。其中对于专供纺织 品整理加工用的杀菌剂 ,为了更确切地反映其功能 ,人 们已习惯称它为抗菌防臭 (整理) 剂 ,近年在日本又改 称为抑菌剂 。在国外 ,纺织品用的抗菌防臭整理剂都 要按规定经过严格的化学品安全审查检验 。例如 ,美 国道康宁公司开发的 DC25700 商品 ,其开发历经 25 年 的时间 ,其中毒性试验就花了 15 年才获得投放市场的 许可证 ( U . S. EPA No. 34292) 。尽管如此 ,某些著名 的抗菌防臭整理剂在使用过程中 ,人们还是陆续发现 其整理的纺织品仍有副作用 ,被禁止或限制其使用范 围 。例 如 : 以 2 、4 、4′2三 氯22′2羟 基 二 苯 醚 ( 简 称 THDE) 为主要抗菌组分的商品 (Argasan DP2300) ,在 日本已被禁止用于服装 。近年来 ,随着人们向往绿色 纺织品 ,开发以天然物质制成的抗菌防臭整理剂是这 个领域的动向之一 。
抗菌除臭整理剂,抑菌防臭整理剂,地毯抗菌剂,面料用抗菌剂,毛巾抗菌剂,消臭抗菌剂,抗菌材料,抗菌药水

织物的消臭整理青岛贵华针织有限公司蓝克健【摘要】本文介绍了消臭整理的基本方法,以及该公司利用TF-3000消臭整理剂对针织内衣织物进行消臭整理的试验工作。
并对测试消臭效果的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消臭整理TF-3000消臭剂消臭效果检验方法0.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对于来自于人体与环境的某些不良气味,进行消臭整理,赋予人的生存空间以清新自然的气息,防止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皮肤的侵害,将大受消费者的欢迎。
臭气物质很少单一存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的生成物。
臭味的产生一般有:(1)自然界微生物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2)动物体内消化、发酵、代谢的生理变化;(3)植物生长代谢的分解产物;(4)来自燃烧、热分解以及在工场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的结果,形成有恶臭的物质,其中(1)是恶臭的主要原因。
这是因为,纺织品在人体穿着过程中会沾污很多汗液、皮脂以及其它各种人体分泌物,同时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沾污,这些污物是各种微生物的良好营养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以及分解织物上的污物,产生氨等刺激性气体,导致对皮肤的异常刺激作用。
因而,添加有抗菌作用的物质以预防臭气的产生为主的办法,称为防臭;而对织物表面处理,以消除产生的臭气的办法,称为消臭(或除臭)。
本文探讨的是消臭方面的内容。
1.消臭的机理分析当前的消臭整理按目的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除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恶臭,如称四大恶臭的氨(汗臭、尿臭),硫化氢(蛋类腐败臭),三甲胺(鱼类腐败臭),甲基硫醇(大葱腐败臭),以及低浓脂肪酸臭。
第二类是除去香烟烟雾产生的臭味(主要是尼古丁及乙醛)。
第三类是除去房屋装饰带来的甲醛气味。
人体各部分的分解物,如来自汗与尿的分解物(氨、三甲胺),来自汗液分解与脚臭(低级脂肪酸),来自下阴部的臭气(硫化氢)等,不同地区、民族和工作生活习惯的人,数量不尽相同。
消除此类气体,改善人的空间环境,是消臭整理的目标。
第十七章 抗菌防臭整理剂

第二节
抗菌防臭整理的种类
一、纺织品用抗菌防臭整理剂应满足的要求
① 具有安全性,口服急性毒性试验 ② 高效广谱抗菌; ③ 耐久性; ④ 对染料色光、牢度以及纺织品的风格无负面影响;
⑤ 与常用的纺织助剂有良好的配伍性。
二、主要类型及代表品种
第三节
主要抗菌防臭整理剂性能及作用机理
一、无机类抗菌剂
银、铜和锌具有抗菌作用,其载体是硅、泡沸石等无机化合物。
破坏细胞的蛋白质结构,引起细胞的代谢障碍。如日本钟纺公司的 抗菌性泡沸石的分子如下:
二、与纤维配位的金属抗菌剂
三、有机硅季铵盐类抗菌剂
如DC7500抗菌剂:
第四节
主要性能测试
一、抗菌加工SE性测试
第十七章
抗菌防臭整理剂
1、简述纺织品抗菌整理所使用的无机及有机抗菌剂的最典型代表分 别是什么物质。 2、用于评定纺织品抗菌整理安全性能测试的“口服急性毒性试验” 即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第十七章 抗菌防臭整理剂
第一节 概述
微生物即细菌、霉菌、酵母,几乎到处都存在,而棉、麻、 蚕丝和羊毛等非常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另一方面人体始终具 有微生物所需要的温暖和潮湿的气候、大量的食物,会导致微生 物的高速繁殖。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开发了纺织品的抗菌、防臭加工 整理。其主要目的是在穿着衣服或使用状态下,抑制以汗和污物 为营养源而生育的微生物的繁殖,在抑制微生物产生恶臭的同时, 保持了卫生状态。
织物的防臭、除臭整理

织物的防臭、除臭整理1、除臭整理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1](1)除臭整理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清洁问题的关心程度日益提高,要求日常生活中具有优雅和安乐等舒适性能(适应性) 的倾向也在日益增高。
床上用品类和卧室内的臭味、内衣汗臭等衣着生活方面的臭味,以及厨房、烟草臭等生活臭味,往往会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舒适性。
此外,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卧床的老龄者和在家疗养者增多,对防止恶臭措施的要求也随之增高,这些都促进了除臭整理的迅速发展。
此外,人类生存环境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和霉菌,高温多湿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的繁殖特别活跃。
细菌和霉菌于衣物上大量繁殖时,纤维易受其酸性或碱性代谢产物的作用而发生分子链降解、变色,并生成挥发性恶臭物质,还易引发人体某些皮肤病的生成。
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卫生功能的高要求,纤维制品的抗菌防臭、消臭加工是非常必要的。
(2)除臭整理的发展现状日本大约在11年前就开发了消除氨气臭味(汗臭、尿臭) 、硫化氢臭味(蛋类腐败臭) 、三甲胺臭味(鱼类腐败臭) 、甲基硫醇臭味(大葱的腐败臭) 的除臭整理剂。
最近,又将纸烟臭列入消除范围。
在我国,除臭整理作为一项刚刚起步的整理技术,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当前的除臭整理产品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去除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恶臭(如上所述四大恶臭) ;第二类是去除香烟烟雾产生的臭味(主要是尼古丁和乙醛) ;第三类是去除房屋装饰带来的甲醛气味。
除臭整理迄今还是一种处于发展中的技术,在实用效果方面尚有些问题未解决,但具有很大的潜力。
2、除臭整理的机理[2](1)臭味发生的机理臭味物质开始时很少单一存在,只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的生成物。
臭味产生一般有: (1) 动物体内消化、发酵、代谢的生理变化; (2) 植物新陈代谢的分解产物; (3) 自然界微生物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 (4) 来自燃烧、热分解的物理和化学变化;(5) 在工厂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的结果,形成有恶臭的物质。
抗菌除臭整理剂,抗菌除臭剂,纺织抗菌整理剂,抗菌整理剂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
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
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
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
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韩笑新型抗菌剂壳聚糖双胍盐酸盐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研究李秀丽1,董朝红1,朱平1、2,翟海群11、青岛大学“纤维新材料及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6607l;2、武汉科技学院“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郑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3作者简介:李秀丽(1982-)女,山东寿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型纺织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摘要】以壳聚糖和双氰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抗菌剂——壳聚糖双胍盐酸盐,合成路线简单,成本低:用FTIR表征了其结构,同时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双胍盐酸盐具有比壳聚糖更强的抑菌性:【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双胍盐酸盐;抗菌性【中图分类号】TSl9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350(2009)08-0001-04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脱乙酰后的产物,是一种天然碱性多糖,具有优良的生物亲和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容易制成各种衍生物。
因其来源极其丰富,无毒,能溶解在醋酸和其它有机酸中,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医药领域[1]。
尤其是抗菌性,近年来,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抗菌剂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与传统的抗菌剂相比壳聚糖的抗菌活性低,且壳聚糖不溶于水,只能溶于某些稀酸溶液,因而限制其在很多方面的应用[2]。
消臭抗菌剂,抗菌消臭助剂,抗菌防霉整理剂,防螨虫过敏助剂,织物防螨剂

产品用途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200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
例如:运动装、工作服、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产品等。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200是一种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
它的主要成分为有机硅季铵盐类化合物。
它是含有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铵30%的乙醇水溶液,其化学结构式为:CH3⊕(CH3O)3SiCH2CH2CH2—N—C18H37 ClΘCH3其中—Si(O CH3)3使水溶性的季铵盐抗菌化合物可化学性地结合到织物上,又可自身缩聚成膜。
它的抗菌机理是带有正电荷或微弱正电场的ATB9200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带负电的细菌,使细胞壁破裂,细胞内物质漏泄,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用ATB9200抗菌防臭整理的织物具有很高的抗菌、防臭作用;防止织物霉变;持久耐洗涤;无毒,对皮肤无刺激,不含甲醛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符合环保要求;对预防汗臭、脚臭、皮肤骚痒有显著效果。
ATB9200处理的面料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8标准。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200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和酵母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这些有害微生物举例如下: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霉菌和酵母菌MRSA 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枯草杆菌肺炎杆菌絮状表皮癣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黑曲霉菌基本性状组分有机硅季胺盐类化合物外观淡黄色液体P H 值 6.0~7.0闪点﹥100℃密度(20℃) 1.02~1.05g/cm3离子性阳离子溶解性溶解于水相容性与阳离子、非离子产品有良好的相容稳定性,在实际大生产前须根据具体的配方进行试验牢度优异的耐洗牢度,及干洗,熨烫和汗渍牢度毒性、环保无毒、对人体安全。
不含酚类和重金属化合物。
本产品的贮藏、操作和使用应遵守化学品贮运的一般卫生安全规定,不得吞服皮肤刺激性 20%水溶液对皮肤无刺激性,商品原液对眼睛有刺激(戴护目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非细胞型微生物 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 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 繁殖。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细菌: 由外形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由细胞壁结构分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以及古细胞。 1.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 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 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 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 呈现蓝紫色; 2.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 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 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 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 红色。
真菌: 由形态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 前者常见于酵母菌和类酵母菌,后者多呈丝状,分支 交织成团,称为丝状菌(霉菌)。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被服、装饰用品以 及医疗卫生用品等常伴随着微生物的繁殖而 不利于生理卫生,合成纤维在被服和装饰等 方面的应用日趋扩大,合成纤维制品吸湿性 很差,作内衣、袜子和鞋垫等因不吸汗水, 与附有汗水的皮肤及人体的温度构成一个适 宜于微生物滋生、聚殖、发酵和腐败的环境, 因而容易产生恶臭。
汗、分泌物和尿本来是没有臭味的,它浸润在织物上之 后,由于人体周围存在较高温度和湿度,给细菌及微生 物提供了理想的繁殖环境,一旦微生物开始繁殖,那么 每隔20min细菌数量就会翻番,很快产生臭味甚至恶臭。 细菌微生物把尿蛋白质和分泌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氨和 其它刺激性气体,这是内衣裤、鞋袜、帽子、毛巾被、 枕巾、被褥、玩具布娃娃等会有不同程度臭味的原因。 当然,分泌物越多,细菌越多,分解出的臭味就越难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 品的卫生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美 国的卫生纺织品就已实现工业化生产。至70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的抗菌、消臭纺织品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我国开 展这方面的研究只是近20年的事
消臭和抗菌都是卫生保健领域的一种功能。但消臭与抗菌不 同,抗菌用于日常生活是通过抑制细菌增殖而达到抗菌的目 的。而消臭则是指消除环境中已经生成的臭气,消良所消除 的臭气不只是细菌分解人体汗液和皮脂所生成的恶臭,还包 括人类尿、排泄气体、腐败物质和化学物质等固有的气味。
抗 菌 消 臭 整 理
虞波
前言
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微生物生存,人们摄 取的食物要利用它,甚至它对人体的生长 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人们的生活无 时无刻不在与微生物打交道,并受到它赐 予的恩惠,某些微生物侵入人体,也使人 的健康受到威胁,甚至危及生命。
人体每平方厘 米皮肤上有各 种微生物约50 ~5000个。
微生物(个体小于0.1nm、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种 类繁多,据估计至少在10万种以上。按其结构、组 成等差异可将微生物分成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 胞型微生物及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三大类。
一、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 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 器(如内质网、 核糖体及线粒体等)。 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纺织品上会附着微生物,在人体上存在着 无数的微生物,有害的和有益的、由于汗 水和分泌物中的脂肪酸、乳酸能杀死多种 微生物,加上微生物之间互为制约,使它 们之间保持着某种平衡。一旦这种平衡打 破,菌群就会发生异常繁殖。从现在的知 识看来,有益的微生物也可能发生变异。
被服等沾上微生物后,对被服和人体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四大恶臭气体
硫化氢:臭鸡蛋味,使中枢神经麻作用,会损害 神经组织。
这说明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 经注意到纺织品的抗菌防臭 问题了。
及至近代,关于抗菌防臭整理技术的进 一步发展,要从大约100年前说起。那 时.为了防止微生物对纺织品的侵蚀, 就已经开始应用上了抗菌剂。
到193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当时 的纳粹德国,它们为了防止伤员的第二 次感染,就曾采用季铵盐对军服进行浸 渍处理。
如被服贮藏在高温高湿 条件下或因被服污染等 原因,即使良好的被服 也会因微生物的繁殖, 如霉菌的繁殖而产生霉 斑(形成着色和变色), 甚至产生生物降解使织 物脆损,从而有损于使 用价值和卫生性能。
抗菌消臭整理发展历史
考古学家发现,远在公元前 4000年,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的埃及人,为了保护狮身人 面像中的木乃伊,在处理上 采用的就是一种名为薰衣草 的药物植物。
后来,到1947年,美国人为了防止婴幼 儿病患,对尿布、包袋、毛巾等施以第 四级铵盐化合物处理,使得抗菌防臭技 术又进了一步。
1952年以后,又连续出现了英国对毛毯和其他 床上用品,采用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处理的先 例。所有这些,都是抗菌防臭整理的进化、演 变,也是抗菌防臭整理技术在造福人群、朝着 实用化方向发展的里程碑。
在抗菌防臭整理技术的发展史上,还有的国家, 如日本,它是从二战后自美国引进消臭整理技 术开始的。起初于六十年代中期,它们采用有 机水银、有机锡、有机锌及含硫有机化合物为 加工药剂,但技术上并未完全过关,后来,又 经过了一些年,在解决了这些加工药剂有害皮 肤健康的安全问题及洗涤时易脱落的耐久性问 题之后,才达到象今天这样有效的发展起来。
1.日常生活中,微生物是直接或间接地以被服为媒介而侵入人体并引 起疾病的。不必说病原性微生物,就是非病原性微生物的繁殖也 会使皮肤产生异常的刺激,甚至可能引起皮肤病。
2.为了防止被服把微生物传染给人们,首先要解决人体的清洁卫生和 被服的防污染问题。人体分泌的汗水,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等排泄 物附着在皮肤上,容易导致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从而使贴身内 衣发出恶臭,袜子和婴儿的尿布中白癣菌的繁殖能引起斑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