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词的清雅风格

合集下载

姜夔词作为雅词之典范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姜夔词作为雅词之典范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姜夔词作为雅词之典范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姜夔词创造性地将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融合在一起,以其清刚雅正、冲澹秀洁的风格,一洗流行一时的纤盩靡丽风气,为雅词的创作树立了典范,开拓了词史上一种新的审美范式。

同时,也对其后的词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词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地位的高低和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其作品的审美内涵及其作品在多大程度上蕴含了新的审美要素,在多大程度上开拓了文学发展的空间。

姜夔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当时和后代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其词为雅词的创作树立了典范,开拓了词史上一种新的审美范式。

另一方面,其自身作为江湖清客,以诗词干谒求取生活之资的方式为文人在仕隐之外寻求另一条生活道路做出了榜样,从而为诗词创作走向职业化创造了可能。

一“雅”本是中国古代美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最早应源于先秦儒家关于音乐的评论,《论语·阳货》中即有孔子之言“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在宋代以前,“雅”已作为审美观念和文学批评术语,流行于音乐及文学领域。

而词作为一种新体裁,它最初本是配合当时流行音乐(俗乐)演唱的歌词,是供人们于酒宴歌席上娱乐消遣的,其内容多为男女恋情、离愁别恨,同时,它又因为具有俚俗的色彩而被视为与严肃的“雅”文学相区别的一种体裁。

所以,“倚声填词”往往被视为“小道”而难登文学的大雅之堂。

至北宋范仲淹、王安石,特别是苏轼出现于词坛之后,词的表现内容开始拓展,同时,词出现由抒情向“言志”转化的趋向,进一步文人化,即以词来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志趣怀抱、身世感慨,而文人士大夫由于受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大多崇雅。

因而宋代词的创作出现了雅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柳永、晏殊、张先等人的作品中已初露端倪,至苏轼“以诗为词”更在雅化的路上迈了一大步。

到南宋,这种崇雅风气更呈现出大盛局面。

南宋王朝偏安江南,江南山清水秀,四季风景宜人,因而,统治者们在此纵情声色、挥霍享乐,文人的湖山游赏之风也大为盛行。

论“清空骚雅”在姜夔词中的呈现

论“清空骚雅”在姜夔词中的呈现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第20卷第2期2020年2月Vol. 20 No. 2Feb. 2020文章编号:2096-3874(2020)02 -0117 -06论“清空骚雅”在姜夔词中的呈现赵娅楠(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姜夔词被后人称为“白石体”,具有“不惟清空,又且骚雅”的艺术特色。

其“清空” 的审美风格在词中主要表现为意象的清冷及意境的清旷;其“骚雅”的审美风格在词中则主要表 现为咏物词皆有所寄托及用事的委婉含蓄。

姜夔的“清空骚雅”为宋代词体风格注入新的美学思想,不仅迥异于前人,更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关键词:姜夔;清空;骚雅中图分类号:1222.8 文献标识码:A姜夔,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是南宋时期“于美成外独树 一帜”⑷的词作名家。

其“夔”字指的是虞舜的乐官夔,单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家庭是非常崇 古的,这种家庭观念对姜夔的思想有着或深或浅 的影响。

又因其词名为《白石道人歌曲》,历代刻本多以《白石词》为名,因此后人多道他为“姜白石”。

姜夔精通音律,艺文博通,诗词皆善,尤善填 词及自度新曲,备受时人推崇。

姜夔善移诗法入词,其词的创作风格能自成一格,被称之为“清空 骚雅”。

对此,夏承悉先生指出姜夔:“以江西诗硬瘦之笔救周邦彦的软媚,又以晚唐诗的绵邈风神 救苏辛派的粗犷流弊。

”⑵姜夔词的独特风格,在宋末词坛上独树一帜。

一、“清空骚雅”之释义张炎在《词源》中首次提出姜夔词“清空骚雅” 的词风:“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迹 ……”⑶《说文•水部》云:“澈,清也”,指河水清透见底。

禅宗则认为,“空”是梵我相依的一种自 在状态。

后人对“清空”的概念有着各自的见解: 如清代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曰:“清者,不染尘 埃之谓,空者,不著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2)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2)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艺术成就一、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

姜夔的恋情词,则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

如: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此词虽是怀念合肥恋人,但并未写艳遇的旖旎风情,而只有魂牵梦绕、铭心刻骨的忆恋。

其中“淮南皓月冷千山”一句,更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

苏轼首开以诗为词的风气后,经由辛弃疾的发展,词与诗在表现手法和抒情功能上已基本合流,只是词仍然保持着其入乐可歌的特性。

姜夔接受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法入词。

但姜夔移诗法入词,不是要进一步扩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

他禀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如《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写相思与忏悔,深含转折奥峭之妙。

《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的“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也把“别离滋味”写得清刚冷峭,韵味醇雅。

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

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如《齐天乐》咏蟋蟀的鸣声,全词充溢着“一声声更苦”的“哀音”,渗透着词人自我凄凉身世的感受,但又很难坐实说哪一句是写他自己;“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似乎寄托着靖康中徽、钦二帝蒙难的国耻,但其寓意又绝非此一事所能涵盖。

简述姜夔词的意境与格调

简述姜夔词的意境与格调

简述姜夔词的意境与格调。

姜夔是一个清贫自守的布衣游士,耿介清高,又极富才情和雅趣,精通音乐,擅长书画诗文。

其词的题材内容量主要承袭周邦彦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而开拓不多,然在词的格调和意境方面则颇有创新。

他有意追求清越、高旷的格调。

恋情也好,咏物也罢,均能以伤感的情调来写景抒怀,用清冷的词境来寄托自己落寞的心绪,呈现清空幽渺的韵致。

他的词以文人士大夫高洁清雅的意趣为主,既少世俗之香软妩媚语言,亦无豪仕激烈的情怀。

词采偏于淡雅素净,追求言外之意;力避质实重拙,不从正面落笔,多于虚处传神,语意蕴藉灵动,给人以‚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之感。

故其词格调清旷高雅,意境疏朗开阔,独具一格。

张炎‚清空‛、‚骚雅‛总评其词风及艺术恃征。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摘要:本文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色,从序和文的结合、以虚处传神、善用虚笔的手法、化用前人诗句和诗意及音节谐婉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姜夔词艺术风格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他的社会身份是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

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

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虽终生布衣,名声却震耀一世。

陈廷焯评:“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

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及“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

”①黄升道“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②他开创了清雅词派,对南宋后期词人及至清代浙西词派都有很大的影响。

姜夔现存词仅八十四首,却得此殊荣。

值得我们研究。

下面我就从以《扬州慢》为例,来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点: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一、序与词的完美结合姜词在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

苏轼之后,词题序已成为常例,但姜词的小序却有新的发展,它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品文,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白石词除一些小令外,大多有精美的小序。

序与词是一个整体,一散一韵。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这段是词的序。

白石的序有两类:一类与词的内容完全不相干:如《长亭怨慢》中借瘐信《枯树赋》作序以寄托思念。

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探微

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探微

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探微摘要: 姜夔是南宋词坛上的雅士,他的词注重练字造句,讲求音律,词境幽冷悲凉,独创一格,后人多以“清空”、“骚雅”来概述他的词风。

“清空”与“骚雅”内涵丰富,既包含言辞、又涉及意境,对后世影响较大。

本文拟就其词的清空骚雅艺术风格试论之。

关键词:清空骚雅(一)清空——清辞峭拔、意境幽空南宋张炎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晖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际。

”(张炎《词源》卷下)①清空是相对于质实而言的,反映在创作上则要求文字出于清流,去铅华,达到整体格调的峻拔。

比如,《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其笔法独特,叙述方式与角度异于往常,落笔处高于流俗,饶有情致。

王国维十分赞赏最后两句,谓:“白石之词,予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②此句情景交融,但情又高脱于景之上。

姜夔也偏爱冷香、冷红、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雨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以此来营构幽冷悲凉的词境③。

这些冷色调是作者心理投射于物的结果,刘熙载用“幽韵冷香”概括姜词境界再恰当不过。

姜夔塑造的境界有空灵之感,是因为他善于用虚笔,从侧面表达感情。

如《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无限的哀愁犹如高空凌霄中的一丝青云,远远的飘去,若有若无,连绵不绝,只留下参差不齐的残柳随风摆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④王国维对意境的要求相当严格,他说姜夔词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笔者认为不免偏颇。

且看《疏影》一词: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姜夔与雅词——精选推荐

姜夔与雅词——精选推荐

今天我们理解所谓清空!:即不对具体的物象作迫近的、形似的描写,在自我抒情与意象选择之间产生适度的模糊、朦胧、变幻。

在写景咏物上, 体现为更重形似与寄托, 在抒情上, 更重自己冲淡的胸怀。

总之,姜白石词继承了柳永词的本色入乐,周邦彦词的典丽法度,并且把苏轼的清空!和辛弃疾的骚雅!熔铸成一种清空骚雅的词风。

这里标举的“清空”、“骚雅”,正是姜夔词风的一个显著特色。

清空,和质实相对,指意念的空灵含蓄,即词作能摄取事物的精神而不胶着于所写对象的外貌,显得飘逸传神而又看不出雕琢痕迹。

骚雅,有两层含义:其一,指姜词继承《诗经》、《楚词》的传统,能寓意见志,融情于景;其二,指姜词内容严肃,不涉猥亵,格调高,而且形式上不注意施朱敷粉。

陈庭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

”这是宋婉约派词和豪放派词之外的一种新的词美的表现, 是古代诗美和词美的结合体。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 将文人的幽情雅意援引入传统的婉约词( 尤其是恋情词),健笔写柔情! , 确立了以“骚雅”为核心的审美规范;另一方面, 讲求词法,进一步完善雅词的表现艺术,为后来的雅词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先来看前者。

南宋词学雅俗之辨在词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豪放、婉约外另辟清雅一宗, 丰富了词体风格的内涵, 并在使词最终能够与传统的诗文并列比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与传统艳情词惯用浓墨重彩不同, 姜夔善于用冷色调来为炽热的恋情“降温”,赋予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脱尘俗的韵味,从而形成清刚峭拔的“骚雅”。

他常用冷笔来处理恋情词和咏物词中的景与物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冰魂寂寞无归处,独宿鸳鸯沙水寒。

( 女郎山# ) 十亩梅花作雪飞。

冷香下, 携手多时。

(莺声绕红楼)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

( 浣溪沙)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疏影) 等等。

缠绵、温馨的情感经过冷峭清幽之景的映衬和过滤,自然地呈现出一种清远空灵的色彩和情致,这种以冷清为美的雅士!式审美趋向, 就与传统恋情词的以艳为美大异其趣。

姜夔词

姜夔词
姜夔词
一、姜夔生平及其伤痕心理
1、 “如鸿孤飞”的生活经历
(自幼丧父、随姊寄居、寄人篱下的清客生活)
——构成姜夔有关身世的伤痕心理 2、 “深于情,伤于情”的情感经历
(“合肥情事”、小红之恋、婚事的晚境凄凉)
——构成姜夔有关恋情的伤痕心理 3、 “国势日非”、 “国运日淡” ——构成姜夔有关时世的伤痕心理
四、姜夔词的词法
1、化质实为虚笔,讲究韵味的捕捉, 追求整体的格趣,扬弃形似而专求神味, 达到“无迹可求”的清空境界。 2、嫁接柔与刚、婉约与豪放的两种风 格,以健笔写柔情。
3、章法追求“陡健”,善于“提空”。 如凌空提问,将往事一笔带过,而在问句 以下着力描写今日尽吊古伤今之情, “无穷哀感,都在虚处”。
三、姜夔词的风格取向
姜夔词向以“清空骚雅”著称,前者 偏重外在写法,后者偏重内在蕴涵。 所谓“清空”,就是用笔灵动,虚处 落墨,不着实处,重视烘托陪衬。 所谓“骚雅”,就是有比兴寄托,含 蓄蕴藉,余韵悠长。
1、“清空”的风格取向
姜夔词追求“冷韵”,表现出多不直 写、实写,而以虚笔映衬、暗示,以一种 特殊的心理氛围来“隐现”,从而造成一 种格调奇高的清空意境。
4、句法和字法方面,善于“自铸新语” (不同于苏、周、辛的点化诗句);善于 炼字,善用去声字,善用虚字,两句之中 有伸缩、吞吐、进退的关系,造成转折、 跌宕之美。
五、姜夔词的语言艺术
1、姜词一方面继承了周邦彦词炼字琢句的 技巧,一方面又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趋 向雅化和刚化。姜词以江西诗派的瘦硬之笔救周 邦彦一派的软媚,又以晚唐诗的绵邈风神救苏辛 词派粗犷的流弊,语言清刚醇雅,峭拔凝练。善 于用典,灵活多变,常能变熟为生,化俗为雅, 转实为虚。善于用虚字,转折有力,吞吐有致, 流走自如而又传神入微。 2、姜词着力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 写意传神,于顿宕中显神韵,于空灵中见充实, 于清癯中寓丰腴。造语铸辞冷峻、峭拔而又空灵, 无迹可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进度计划
• 第一阶段: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2014年12月—2015年2月); • 主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分析;编写
开题报告,经指导后进行修改与补充,完成开题报告。
• 第二阶段:编写论文提纲,搜集详细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2014年2月—2015年3月);
• 根据开题报告编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 •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初稿(2015年3-4月); • 第四阶段:修改论文,形成定稿,参加论文答辩。(2015年4-5月); • 经指导分析后,对初稿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并补充分析,形成定稿。
研究目的
• 姜夔是与辛弃疾并峙的南宋词坛领袖人物,其词多以虚 空传神的手法,营造幽冷悲凉的词境。文章通过对姜夔词 中的“清空”、“骚雅”艺术特色的研究,让读者更好地认识 姜夔词中“清辞峭拔,意境幽空;文辞雅正,温柔敦厚” 的艺术风格。进而对其词中的“清空”与“骚雅 ”两种艺术手 法辩证统一的认识,明白为何“雅词”成为后期文人追随 的典范。
研究内容
• 姜夔词的“清空”清辞峭拔,意境幽空 ; • 姜夔词的“骚雅”文辞雅正,温柔敦厚; • 姜夔词的“清空”“骚雅 ”辩证统一。
研究方法
• (一)查阅相关文献,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 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 (二)分析法:阅读相关资料,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周密分 析。
• (三)归纳总结法:在分析后,对各种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以确立自己的观点。
姜夔词的清雅风格
开题报告
学 生:唐文平 指导老师:伍广平
关于姜夔
• 姜夔 (约 1155- 1221 年)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 (今江西波阳县) 人。是一个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 青年时期,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 杭州。姜夔是个耿介清高的雅士,曾辞谢贵族张鉴为他买 官爵。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书 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 极为推重,虽终生布衣,名声却震耀一世。
研究背景
• 姜夔的词较突出的是爱情词和咏物词,其言情咏物,自成风貌。他有丰 富而深刻的爱情经历,写出了刻骨铭心的爱情词。他继承了咏物诗词的优 良传统,又刻意创新,写出了别开生面的咏物词。 姜夔的词文笔精巧,声 情并茂,作品博用典故,设色幽冷,擅长自度词谱,曲律配合悲情,艺术 成就甚高。
姜夔的词在婉约词中具有较显著的创新面貌。与不同风格和气度的词家 如温庭筠、晏殊、柳永、周邦彦、辛弃疾等相比,可以看到姜夔词的独特 风格:清虚骚雅,幽冷深婉。 后世对姜夔多作推崇和仿效,他在词史上的 地位不容忽视,他把婉约词引向典雅的境界,对后世特别是清代词的创作 影响深远。结合时代背景和自身的看法,就姜夔词中的艺术风格中的“清 空”、“骚雅”两个风,由统治者对道教的推崇倡导而始发,再经历 儒道互补的思想演变和士人对道家精神的重新发现和认同, 逐渐形成了高度成熟浓烈的道家文化语境。特别是姜夔所 处的南宋中期,时局昏暗,士人们进退失据的尴尬处境更使得 道家精神再次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姜夔便是南 宋时期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被当时名家誉为“翰墨人品” 如“晋宋雅士”,他的确人品清高,词作典雅,所作词时 有香草美人之托,黍离麦秀之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