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分子领域国家级三大奖部分获奖项目一览表

合集下载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评选我国科技领域最高荣誉的奖项,每年都会公布新一届的获奖名单。

今年2月9日,我国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名单,其中包括9位科技工作者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技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技领域最高荣誉,其获奖人数在每年的奖项中极为稀缺。

今年有9位科技工作者荣获这一殊荣,分别为:1. 魏铭言,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化学专家,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 乔羽,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光电功能材料科学家,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 廖俊波,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现任科技部副部长,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4. 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专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 徐宗本,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量子信息物理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 陈存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前任董事长,化工工程专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7. 王德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计算科学专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 严建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稀土材料化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9. 闫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机械工程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9位科技工作者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多个学科和领域,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突破,还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其他类别获奖科技人员除了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9位科技工作者外,其他奖项的获奖人数也相当可观。

其中包括10位科学大奖获得者、量子通讯卫星工程团队等,他们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国际影响力。

三、挖掘获奖人员的科研历程和贡献想要更好地了解这些获奖科技工作者,深入挖掘他们的科研历程和贡献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今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魏铭言,其成果在实现超长周期的可控高分子链、构建大规模病毒转染车、电化学活性生物材料等方面有着创新性贡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徐建国等团队,在发掘全测面听小波基新方法方面取得的贡献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获高分子研究领域国际大奖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获高分子研究领域国际大奖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获高分子研究领域国际大奖
佚名
【期刊名称】《《化工中间体》》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在2008年POLYCHAR 16-先进材料世界论坛(World Forum on Advanced Materials)上,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何嘉松研究员被授予“Paul J.Flory Polymer Research Prize”,该奖项2000年由国际POLYCHAR委员会为纪念高分子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Pad J.Flory而设立,用于表彰对
高分子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概念、模型、理论、过程或发现有原始创新和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何嘉松研究员因提出“原位混杂复合材料”的概念、发现“流变混杂效应”及其产生于填充聚合物熔体的条件,而成为本年度该奖项的唯一获奖者。

【总页数】1页(P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3
【相关文献】
1.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在喷墨打印透明导电薄膜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J],
2.大环高分子:高分子化学研究的新领域 [J], 刘东舟;黄家贤
3.中国科学家周琪获国际转基因研究领域大奖 [J],
4.解决困扰世界60年的难题,中科院研究员姜宗林获国际性航空航天大奖 [J],
5.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喜获国际质量创新领域大奖 [J], 黎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科学技术界的最高奖项,每年由中国政府颁发,以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项目。

以下是近年来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2019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研究与应用。

2. 高效抗体药物创新与产业化。

一等奖:1. 煤矿瓦斯综合利用与安全高效开采技术。

2. 重大疫苗研发与应用。

3.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关键技术。

4.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与装备。

5. 高性能计算及应用。

6.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7.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8.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2018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

2. 重大疫苗创新与应用。

一等奖:1.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

2.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

3. 高性能计算与应用。

4.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5.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6.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技术与产业化。

7.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2017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

2. 重大疫苗创新与应用。

一等奖:1.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

2.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

3. 高性能计算与应用。

4.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5.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6.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技术与产业化。

7.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以上只是近几年的部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每年都会有更多优秀的项目和个人获得这一荣誉。

这些奖项的颁发不仅是对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认可,也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分子界诺贝尔获奖者及国内院士介绍

高分子界诺贝尔获奖者及国内院士介绍
27
第二部分 国内高分子领域 两院院士介绍
序号 1 姓名 冯新德 性别 出生年份 男 1915 当选年份 院别 1980 中科院
2
3 4
徐 禧
林尚安 程镕时

男 男
1921
1924 1927
19911993 1991中来自院中科院 中科院5
6
沈家骢
沈之荃


1931
1931
1991
1995
中科院
中科院
9
纳塔,G.(Giulio Natta 1903~1979 )
10
基本信息
] 1903年2月26日生于意大利因佩里亚 ] 1924年获米兰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罗马大学、 都灵大学等校任教 ] 1938年任米兰工业大学教授,工业化学研究所所长 ] 1952年, 在德 Frankford 参加Ziegler的报告会,被其 研究工作深深打动 ] 50年代以前,从事甲醇、甲醛、丁醛等应用化学研 究,取得许多重大成果 ] 1954年,发现丙烯聚合催化剂1963年,获Nobel化学奖 ] 1979年5月2日卒于意大 利贝加莫。
17
主要贡献
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誉为“世界性人才、当代之牛 顿 ”的他是一位敢于探索新领域的非凡科学研究者: 首先是中子散射与磁力,然后是超导体,液晶,聚合 物,胶体,化学以及生物(记忆和嗅觉)等方面进行 过研究。德热纳发现,为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而 创造的方法能推广至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能 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由于在对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 中获得重大突破,荣获了199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0 Alan J. Heeger
白川英树
艾伦-J-黑格
1936~

中国化学会设立的奖项名称

中国化学会设立的奖项名称

中国化学会设立的奖项名称中国化学会设立的奖项名称有许多,每个奖项都体现了中国化学界的重要贡献和成就。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奖项。

1. 中国化学会奖中国化学会奖是中国化学会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旨在表彰在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

该奖项设有化学基础科学奖、化学应用科学奖、青年化学奖等不同类别,涵盖了化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2.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是专门针对35岁以下年轻化学研究人员设立的奖项。

该奖项旨在鼓励和推动青年化学家在科研领域的突出表现,以及为中国化学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3. 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奖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在应用化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而设立的奖项。

该奖项涵盖了应用化学的各个领域,包括材料化学、能源化学、环境化学等,并旨在推动应用化学的发展和创新。

4. 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奖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在物理有机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而设立的奖项。

该奖项旨在推动物理有机化学研究的发展,并鼓励在该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

5. 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化学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在高分子化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而设立的奖项。

该奖项涵盖了高分子材料合成、性能研究、应用开发等多个方面,并旨在促进高分子化学领域的创新与进步。

6. 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奖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在无机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而设立的奖项。

该奖项旨在推动无机化学研究的发展,并鼓励在该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

7. 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奖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在分析化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而设立的奖项。

该奖项涵盖了分析方法、分析仪器、分析技术等多个方面,并旨在促进分析化学领域的创新与进步。

8. 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奖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在有机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而设立的奖项。

该奖项旨在推动有机化学研究的发展,并鼓励在该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07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排名学校等级排名学校等级排名学校等级1 吉林大学 A+ 6 南京大学 A 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2 复旦大学 A+ 7 浙江大学 A 12 北京化工大学 A3 南开大学 A+ 8 四川大学 A 13 清华大学 A4 北京大学 A 9 上海交通大学 A 14 武汉大学 A5 中山大学 A 10 华南理工大学 AB+ 等 (22 个 ) :兰州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湘潭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安徽大学、福州大学、西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湖北大学B 等 (22 个 ) :东南大学、华侨大学、东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济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鲁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C 等 (15 个 ) :名单略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博士点安徽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工科:偏合成的:浙江大学(国内高分子鼻祖,尤其在合成方面)、华东理工、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偏加工和应用的:四川大学、华南理工、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理科:偏合成的:北京大学(好像北大遥遥领先,其他象南开、南京大学明显差一些);偏性能形态研究的: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大陆的高分子研究,除了西藏、青海尚未见到有关高分子方面的研究工作外,其它各省、直辖市均有高分子方面的研究工作。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系简介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系简介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系简介
同济大学是我国较早从事高分子材料教学与科研的高等院校之一,其高分子学科的历史可追溯至1959年创建的建筑塑料专业,创始人为阮金望教授•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引进了不少高端人才,高分子学科凝聚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2015年,新的高分子材料系成立,进一步加强了高分子学科的教学科研力量和综合实力.
高分子材料系有完备的学术梯队,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1人,讲师5人.
高分子材料系有多个研究方向,包括大分子自组装、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能源材料、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阻燃与防火材料、多孔材料、水处理材料、形状记忆材料、胶粘剂与涂料、高分子建材等.目前在大分子自组装、生物医用材料、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研究特色,在国际和国内具有较大影响.
高分子材料系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发明三等奖1项.此外,还大力开拓产学研项目,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8-2019年获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16余项,发表SCI论文160多篇,其中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Nano Letters等高水平期刊论文涌现.
在新的教学科研体制下,全系教师将继续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努力开创高分子材料系发展的新阶段.。

高分子领域国家级三大奖部分获奖项目一览表

高分子领域国家级三大奖部分获奖项目一览表

高分子领域国家级三大奖部分获奖项目一览表
胡汉杰整理(2005年3月)
参考文献
《高分子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王洛礼王霞瑜编著,1994年出版,科学出版社
表1 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表二. 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部分)
获奖单位获奖者获奖年

天津勘探设计院科
1979
研所抗磨组,上海
长红塑料厂,山西
水利科学研究所
1979
黄河水力委员会水
科所抗磨室,天津
勘察设计院科研所
抗磨组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1980
1980
二机部北京第五研
究所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
1980
院,大庆油田,大
港油田,大连同德
化工厂
1980
北京化工学院,北
京化纤学院
中科院化学所1980
1980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1980
上海交通大学1980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198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领域国家级三大奖部分获奖项目一览表胡汉杰整理(2005年3月)参考文献《高分子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王洛礼王霞瑜编著,1994年出版,科学出版社表1 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表二. 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部分)获 奖 单 位 获奖者 获奖年份 天津勘探设计院科研所抗磨组,上海长红塑料厂,山西水利科学研究所1979黄河水力委员会水科所抗磨室,天津勘察设计院科研所抗磨组1979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1980 二机部北京第五研究所1980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大连同德化工厂1980北京化工学院,北京化纤学院 1980 中科院化学所1980模术开发服务部反应型锦纶66抗静电纤维三营口化学纤维厂,大连轻化工研究所1988聚酯热溶胶“熔胀”制粉法四河北工学院热收缩带胶粘剂三山东省新材料研究所1990金属网格的聚四氟乙烯防腐衬里的技术三化学工业部化机院氟塑料应用技术研究所1990多层次包复填充型聚氯乙烯流动改性剂三北京化工学院,鞍山新型高分子材料厂1990满载快速胶合成齿轮粘合胶三北京科技大学,天津第46所1990FLX-1型防雷鞋三第三医生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市科华橡胶厂,中国安全部十局1990废弃乳胶硫化胶化学——机械简易再生方法三广州市再生资源利用研究所1991一类用于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偶联剂三南京大学1991使木质素成为橡胶补强剂的生产工艺三华南理工大学1991超高分子量聚全氟乙丙稀合金制造及应用三中科院上海有机所1991石墨电极抗高温氧化涂料三中科院化工冶金所1991353E大孔双官能团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三核工业总公司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1991烧结多孔聚酰亚胺保持架材料三机电部洛阳轴承研究所1991耐久性抗静电丙伦、涤纶的制造三北京服装学院、燕山石化公司化纤地毯厂1991新型开练机辊筒四北京化工学院1991 聚乙烯水相中的气-固反应氯化法四华南理工大学1991聚砜改性环氧树脂胶膜四航空航天部第621研究所1991表3.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部分)85化-3-018 全塑色缠导爆索及制索机三104厂198585化-3-041 疏松型PVC树脂生产技术三北京化工二厂,福州化工二厂198585化-3-042 PBT工程塑料合成工艺和阻燃增强工艺研究三北京市化工研究院198585化-3-054 橡胶制品彩色印刷商标三广州第三橡胶厂198585轻-3-001 热塑性橡胶在制鞋工业中的应用三轻工部制鞋研究所,轻工部皮革所,北京第二皮鞋厂198585纺-3-011 年产1000吨涤纶低弹变形丝工艺技术三上海第十一化纤厂,上海化纤工业公司198585纺-3-014 二甲基亚砜一步法复合晴纶三榆次化学纤维厂198585纺-3-012 粘胶长丝压洗机三航空部806所,杭州化纤厂198585纺-3-013 聚砜中空纤维纺丝工艺及超滤器三天津纺织工学院198585轻-3-003 无滴防尘聚氯乙烯农膜三吉林省塑料所198585林-3-007 自身交联型的醋酸乙烯共聚及丙烯酸共聚乳液的研究三中国林科院林化所,中国林科院木材所198585林-3-011 HW、LM型水溶性聚胺酯化灌材料三水电部华东勘探设计院198585林-3-014 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乳液合成及应用三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天源化工厂198585推-3-031 PⅠ-1型聚酰亚胺表面钝化技术三上海交通大学198585推-3-058 络交联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堵水剂及其应用研究三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胜利油田198585推-3-80 不饱和聚酯成套技术装置三常州建材258厂198585推-3-60 农用聚乙烯耐老化薄膜三北京市塑料研究所,吉林省塑料研究所198585推-3-103 合成橡胶微孔压浆辊研究三郑州纺织器材厂198585推-3-105 新型粘胶纤维助剂LV-3,LS-6研制和推广技术三国营保定化纤联合厂,大连油脂化学厂198585推-3-106 聚碳酸酯-聚乙烯合金纬纱管三清华大学,北京尼龙配件厂,北京第一棉纺厂,北京第二棉纺厂198585推-3-121 四氟板式橡胶支座三上海市政工程研究所198585工-3-02 硝酸-热水淋洗饱和树脂上铀的研究与应用三国营272厂198587化-2-005 FH-1型腐植酸树脂的研制及其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应用二中科院地理所198787轻-2-011 聚氯乙烯波纹排水管加工工艺设备的研究二上海塑料制品研究所,上海机电机修三厂,水电部水电科学院水利所198787轻-2-012 提高猪皮质量的研究二上海红光制革厂,上海新兴制革厂,成都制革厂,成都科技大学,四川皮革研究所,轻工部毛皮制革科研所,浙江省杭州皮革厂,上海皮革工业研究所198787轻-2-013 毛皮染整加工技术的研究二轻工部毛皮制革工业研究所,山东省济宁市新华毛皮总厂,成都科技大学198787纺-2-004 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涤纶一厂聚酯熔体夹套管道设计二纺织部设计院198787纺-2-006 涤纶长丝高速纺丝工艺与设备二中国纺织大学,上海合纤所198787电-3-0017 辐射接枝聚乙烯碱性电池隔膜的推广应用三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198787化-3-004 卤水管道内壁防腐涂层技术三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石油部四川石油勘察设计研究所198787化-3-008 溶液法合成橡胶多釜凝聚技术开发与推关应用三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研究所,燕山石化公司胜利化工厂198787化-3-009 CDF-亲水型有机硅织物整理剂三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一分院198787化-3-010 双螺杆反应器新技术及其推广应用三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一分院198787化-3-022 特种高压橡胶软管的研制三化工部沈阳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198787化-3-023 110KV级以上电力变压器橡胶隔膜三198787化-3-030 新产品聚氯乙烯XS-7型树脂的研制三天津化工厂198787轻-3-010 高去污率铅笔皮头擦字橡皮三杭州塑料橡胶厂,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198787轻-3-018 聚乙烯型复合铝带三青岛塑料八厂198787轻-3-021 六工位高频模塑机的研制三上海市皮革工业研究所198787纺-3-002 年产4000吨晴纶转向纺丝生产线设备和工艺三经纬纺织机械厂,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郑州纺织机厂,山东淄博合纤厂198787纺-3-004 静态夹缝式泡沫整理工艺和设备三中国纺织大学,上海印染机械厂,上海第一印染厂198787纺-3-005 4000吨/年聚酯切片间歇聚合装置三扬州合成化工总厂,北京化纤学院198787纺-3-006 芳砜纶纤维及织物应用研究三上海第八化纤厂,上海纺科院198787纺-3-0014 10-1-26涤纶短纤维熔体输送配管的技术研究三上海纺织工业设计院198787纺-水溶性纤维三北京维尼纶厂研究院19873-01687水-3-009 多相聚合物辐射交联热收缩材料电缆附件的研制三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水电部武汉高压研究所,吉林市辐射化学研究所198787航-3-001 硅溶胶-硅酸乙酯替硬化制壳工艺三航空部新艺机械厂198788轻-2-003 食品级聚氯乙烯(PVC)树脂生产及加工应用技术二浙江肖山树脂厂,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杭州塑料厂,浙江省电镜室,杭州市卫生防疫站198888纺—2-002 KP431型丙纶长丝纺丝机二纺织部纺科院机械厂,北京化纤学院198888纺-2-003 LHV432和431型涤纶短纤维联合机二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198888后-2-002 低熔点粘结纤维二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天津化纤研究所198888后-2-003 FT-2防风防水透汽(湿)涂层织物二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198888机-3-007 SJ-65×30L,SJ-FM1600L塑料吹塑薄膜机组三大连橡胶塑料机械厂198888机-3-013 高速挤出用聚氯乙烯电缆料三机械委上海电缆研究所198888化-3-004 高效化学灌浆材料-氰凝的研制和应用三天津大学198888化-3-006 特种橡胶密封件的研制三化工部西北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198888化-3-008 压出造粒粉状聚丙烯酰胺新工艺三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江苏江都县化工厂198888轻-3-012 湿法PU仿羊皮革及太空绸扩大实验工程技术的研究三北京皮革工业研究所198888轻-3-015 聚酯网代替铜网干毯造纸及新工艺应用和研究三天津市造纸工业公司,天津第四人民造纸厂,天津第五人民造纸厂,天津板纸厂,天津金钟造纸厂198888纺-3-002 粘合、缝编、针刺法无纺布生产线三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198888农-3-031 红泥塑料沼气技术研究与开发三中国红泥塑料沼气技术开发中心,辽宁省能源研究所,营口市塑料助剂厂,长沙新技术研究所,广州能源研究所198888水-3-003 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水泥砂浆三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永丰化工厂,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198888水-3-001 辐射合成丙烯酸-丙稀酸丁酯共聚物三华东化工学院,上海感光胶片厂198889化-1-003 丙纶级聚丙烯树脂的研制、工业化生产和应用一中科院化学所,辽宁石化纤公司化工三厂198989纺-2-001 热熔粘合材料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制造工艺及设备二上海新光内衣染织厂,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纺织器材厂,上海纺织器材研究所,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上海纺织专科学校198989化-3-005 新型二甲苯不饱和聚酯树脂902-A3三华东化工学院198989化-3-017 彩电用FBT阻燃灌封胶(PGL-5217,BGL-1156等)三天津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198989轻-3-011 塑料微薄膜吹塑机组三山东塑料机械厂198989轻-3-012 聚丙烯塑料油墨用氯化聚烯烃三太原塑料研究所198989轻-3-013 绵羊高级服装革的研制三浙江海宁制革厂198989药-3-003 EB型复合树脂的研制和应用三第四军医大学,晨光化工研究院198989施-3-001 树脂锚杆固定井筒装备新技术三淮南矿务局合成材料厂,沈阳煤矿设计院,北京煤炭研究院建井研究所,铁法矿务局第四工程处,兖州煤炭基建公司六处198989后-3-007 军用新型聚脲润滑脂的研究三空军油料研究所198989后-3-008 丙烯酸酯胶的毒性研究三空军第四研究所,军医科学院毒理药理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198990化-1-003 室温固化耐高温高强韧性环氧结构胶粘剂一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一分院199090纺—2—004 高强力高模量维尼纶二北京维尼纶厂199090化-3-005 SHL-60双螺杆混炼挤出机三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河北省沧州东方塑料机械厂199090轻-3-007 三层共挤复合吹塑薄膜机组三山东塑料机械厂199090纺-3-003 细旦涤纶长丝工艺技术与设备三苏州振亚机械厂199090纺-3-005 化学纤维新品种PBT的研制与开发三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石家庄涤纶厂199090纺-3-006 常压无载体沸染型改性涤纶三国营熊岳印染厂,纺织部非织造布技术开发中心199090纺-3-007 涂料染色新工艺及PD粘合剂研究三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199090药-3-011 水溶性栓剂基质-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的研制三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金陵石化公司化工厂199090药-3-012 聚丙烯线无损伤缝合针的研究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上海医用缝合针厂199090材-3-001 碳纤维密封制品的研究-压缩机密封件三国家建材局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1990(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