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概况之地理概况分析
广东地理赋分对应表

广东地理赋分对应表一、广东地理概况广东位于中国南部,东临南海,是中国著名的沿海省份之一。
广东地理赋分对应表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广东的地理特点和分布情况。
二、地理特点1. 地理位置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东临南海,与香港、澳门相邻,是华南地区的重要门户。
地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 地形地貌广东地形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沿海地带。
山地主要分布在粤西地区,如丹霞山、连山等,其中丹霞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
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韶关、清远等地。
平原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地区,是广东的主要农业生产区。
沿海地带则是广东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
3. 气候特点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凉爽干燥。
全年降水充沛,夏季多雷雨和台风。
广东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和工商业发展。
三、地理分布1. 广州市广州市是广东的省会,也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南端,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广州市的地理赋分主要集中在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文化资源等方面。
2. 深圳市深圳市位于广东东部沿海地带,毗邻香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之一。
深圳的地理赋分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口规模等方面。
3. 珠海市珠海市位于珠江口西岸,是广东沿海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之一。
珠海的地理赋分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港口建设、经济实力等方面。
4. 汕头市汕头市位于广东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汕头的地理赋分主要集中在港口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
5.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的核心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地。
这一地区的地理赋分主要集中在城市规模、经济发展、交通网络等方面。
6. 沿海经济带广东沿海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深圳、珠海、汕头等地。
这一地区的地理赋分主要集中在港口建设、经济实力、外贸发展等方面。
四、总结广东地理赋分对应表展示了广东的地理特点和分布情况。
广东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广东省,简称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
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
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
省会广州。
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近年来广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
深圳市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中南沿海,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
东西长81.4公里,南北宽(最短处)为10.8公里,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邻香港,与九龙半岛接壤,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被称为“香港的后花园”。
圳这座新兴的城市整洁美丽,四季草木葱笼,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将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
深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保存在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十分丰富。
80年代深圳博物馆考古人员进行了文物普查,发现了一大批颇有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寺庙、古城址和风景名胜等。
深圳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先后公布了两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名胜古迹作了修复,再现了原有的风貌,以供游人观赏。
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
夏无酷暑,时间长达6个月。
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无寒冷之忧。
年平均气温为22.3℃。
景观: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明思克航母世界、欢乐谷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广州位于东经113。
17`,北纬23。
8`,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
广州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
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中心穿流而过。
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
广东地理小高考必背知识点

广东地理小高考必背知识点广东地理作为广东省中考重要科目之一,占据了考试的重要分数比例。
掌握广东地理的相关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够增加我们对广东大地的认知和了解。
本文将从地理概况、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为大家总结广东地理小高考必备知识点。
一、地理概况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部,东临大海,总面积为17.57万平方公里。
它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
广东是中国人口、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
二、自然地理1. 地势广东地势起伏较大,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广东省的最高峰是丽影山,海拔2168米。
而广东北部以平原为主,主要包括珠江冲积平原和韶关盆地。
2. 水系广东省境内有众多的河流,其中最重要的是珠江,是广东的母亲河。
珠江发源于云南省,穿越广东中部,最终注入南海。
珠江流域是广东省最重要的农业、工业和交通经济带。
3. 气候广东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相对温暖。
受季风的影响,广东年降水量充沛,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如台风、洪涝等。
4. 自然资源广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铝土矿等。
植被资源以森林为主要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湿地等。
此外,广东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如渔业和海洋石油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民族广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人口约为1亿人。
广东地区是汉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其次是潮汕、客家等少数民族。
广东还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人众多,与世界各地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2. 城市与交通广东省内有众多著名城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
广州是广东的省会和经济、文化中心。
深圳作为中国的特区,是国内外投资的热门城市之一。
广东交通发达,以公路、铁路和航空为主。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中国第二大机场,交通便利。
3. 经济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先行地区,也是中国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
广东省地理概况

考点归纳梳理19班级姓名座号考点一广东省一、地理位置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广东是祖国的南大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依广西,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毗邻香港,澳门地区,并与港澳水陆相连;它的地域范围处于西太平洋沿岸中段,是东亚沿海地区南北航线要冲。
土地面积177901平方公理,海域面积419300平方公里。
二、地形特点广东北据南岭,南濒南海,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兼有山地,丘陵,谷地,平原和岛屿。
丘陵,山地分布广且国较低矮,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和粤西,占全省面积的62%。
平原面各不大,多是由河流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占全省面积的25%,人均耕地在全国倒数第二,省内最大的平原是珠江三角洲,是主要的水稻和甘蔗产地,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长江三角州,居全国三角洲的第二位。
潮汕平原是省内第二大平原。
广东的山脉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省内主要山脉有莲花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脉,南岭山脉,其中南岭山脉是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广东的海岸线漫长曲折,东起潮州饶平县的大埕湾头,西于湛江市廉江县的英罗港洗米河口,全长3368公里,居全国各省第一位。
港湾众多,其中黄埔港和湛江港是我国主要的远洋运输港口。
省内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主要分属珠江,粤东沿海,粤西沿海水系。
三、气候特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广东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性。
特点有:温度高;雨水多;温度大,是我国高湿地区之一;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沿海夏秋间多台风,暴雨,冬春有寒潮侵袭。
四、河流珠江水系:珠江是我国第四长河,仅次于黄河,长江,黑龙江,也是广东省最大的河流,河长2214公里,水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
西江是是珠江的主流,支流还有东江、北江。
五、人口民族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省人口8642万人。
汉族人口占98.58%,全省人口密度为486人/平方公里。
广东是个多民族的省份,56个民族在广东都有分布,以壮,瑶,畲,回,满为主。
广东地方简介

华南地区
第一节 广东省基本概况
广东省是中国历史上商品性农业发展最早的地 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省份之一。自1989年起,广东国内生产总值 在中国各个省区市中,连续占居第1位,成为中 国经济规模最大,经济综合竞争力、金融实力 最强的省份。广东简称“粤”,省会广州。
荔枝节
年例
年例的主旨是敬神 、游神、摆钟、祭 礼社稷,祈祷风调 雨顺、百业兴旺、 国泰民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禁忌
在广东坊间流传着许多的规矩,也就 是大家说的忌讳,在老一辈人眼里, 凡事得有个准则。比如:在外吃饭前 先洗碗筷,说“装饭”不是“要饭”,吃 菜不许过盘中线,吃饭时不许筷子插 在碗里,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盆,喝汤 不许发出声音,倒茶不可以倒满,倒 茶水时不能壶嘴对着人,不反手给人
【民俗风情】
广东省主要民俗与节庆活动有:迎春花市、 元旦花车巡游、元宵灯会、中秋灯会、波罗诞、 冼太诞、盘古王诞、北帝诞、乞巧节、盂兰节、 龙舟节、荔枝节;龙舟竞渡、舞狮舞龙、广府 庙会、飘色、水色、春色、秋色、木偶戏、皮 影戏,潮州大锣鼓、英歌、烧塔、烧龙;生菜 会、舞火狗、舞春牛、粤语讲古、惠东渔歌、 中山咸水歌、瑶族耍歌堂、潮州花灯、汕尾滚 地金龙等。
公路运输:广东省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构成 “九纵、五横、二环”大格局。至2015年年底, 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840千米。
【自然资源】
广东省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全省已 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8种。其中高岭 土、泥炭土、冶金用脉英石、水泥用粗面岩、 锗、碲的储量居全国第1位,银、铅、铋、铊、 铀矿、独居石、磷钇矿、玻璃用砂、油页岩、 饰面用大理岩和辉绿岩的储量居于第2位。
古代建筑:骑楼、客家围屋、碉楼、宗祠等。 岭南园林: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番禺馀荫 山房和东莞可园。 历史建筑遗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黄埔 军校旧址、孙中山纪念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 亡将士陵园、东征烈士墓,以及农民运动讲习所、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红花岗)等。
广东地理

广东的地理特点及资源
8
地理特点
• 广东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 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个,数量仅次 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 全省大陆岸线长3368.1公里,居全国第一位。按照《联合国海洋 公约》关于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归沿岸国家管辖的规定, 全省海域总面积41.9万平方公里。
• 清:清初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关分省、 道、府、县4级,但将明时的布政使司正式 改称为省。“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所 6
• 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 佗代职。任嚣死后,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 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 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 两汉时期: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汉朝将南越 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 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并在苍梧 郡广信县(今广东封开)的交趾部,专门负 责纠核岭南九郡。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 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 级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7
• 三大民系的形成,是中原汉族与岭南土著 长期融合的结果。这种融合早已有之,而 较大规模的融合则始于秦征岭南,经过两 晋、两宋、明末三次移民高潮(来自中原地 区,还包括楚、吴越、闽等岭北地区),逐 渐形成了三大民系。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 因,三大民系的人民长期各自保持其生活 习俗、文化意识和性格特征,共同构成了 广东文化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风情魅力, 并以其各自的优势,促进了岭南文化的发 展。
• 主要河系为珠江的西江、东江、北江和 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其次为粤东 的榕江、练江、螺河和黄岗河以及粤西
1广东省概况

1广东省概况1.1 自然地理1.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广东省简称粤,地处中国大陆南部,位于北纬20°13′~25°31′,东经109°39′~117°19′之间,北回归线从南澳—从化—封开一线横贯广东。
广东省北依南岭,与江西、湖南两省相接,东邻福建省,南临南海,珠江三角洲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陆地部分东西长,南北窄,东西跨度约800km,南北跨度约600km,全省陆地面积17.98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7%。
(2)行政区划广东省共辖21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市、54个市辖区、23县级市、41个县和3个自治县,1145个镇、429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和7个民族乡。
省会为广州市;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
最新行政区划情况见表1-1。
1.1.2 地质在地质构造上,广东陆地部分属华南褶皱系,其演化经历了中元古代—志留系的加里东期地槽发展阶段,泥盆系—中三叠世的海西—印支期准地台发展阶段和晚三叠世—第四系的燕山—喜山期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包括粤西隆起区、粤东隆起区、粤北—粤东—粤中拗陷带等构造单元。
表1-1 广东省行政区划统计表广东经历了多次剧烈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断裂构造带。
规模宏大、呈平行排列的北东—北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构成了本区的主体构造格局,北东—北北东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主要有吴川—四会断裂带、恩平—新丰断裂带、河源断裂带、莲花山断裂带、潮州—普宁断裂带和南澳断裂带,东西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从北往南依次有佛岗—丰良断裂带、高要—惠来断裂带和琼州海峡断裂带。
此外潮汕和粤中地区还分布有北西向断裂,如韩江、榕江、西江等断裂。
广东地层分布广泛、岩性类型多样,自元古代至新生代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
其中,中元古代地层主要分布于粤西云开、粤中广博和粤东北兴梅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千枚岩、页岩和变质砂岩;新元古代南华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中地区,为一套页岩、千枚岩和变质砂岩地层;震旦系—志留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曲仁地区和粤中恩开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板岩、千枚岩和浅变质砂岩;泥盆—中三叠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粤西云开、粤中恩开和粤东北兴梅地区,地层岩性为浅(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岩性由砾岩—砂岩—灰岩的韵律性变化明显,其中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是广东省铜矿等金属矿藏的主要赋矿层位之一,二叠系地层则是广东省主要含煤层位;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东、粤中和粤北地区,以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夹湖相或火山碎屑岩沉积;晚侏罗世地层以陆相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形成粤东沿海火山岩带;白垩系—第三系地层遍布全省,以断陷盆地形式沿主要断裂构造带展布,形成大小不等的百余个盆地,岩性以红色粗粒碎屑岩为主,俗称“红层”,常形成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韶关丹霞山和金鸡岭等;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多分布于沿海地区,特别在珠三角和韩江平原出露更广泛,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内陆地区沿河谷发育有河流冲积的阶地。
广东经济概况总结

广东经济概况总结引言广东是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
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广东的经济发展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广东经济的概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一部分:地理与人口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部,东临南海,西与湖南、广西接壤,南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海峡。
广东省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亿5千万。
第二部分:主要产业广东经济以制造业为主要支柱,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轻工业。
广东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拥有众多知名的电子科技企业,如华为、中兴、TCL等。
此外,广东还以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轻工业闻名。
第三部分:对外贸易广东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省份,拥有众多港口和自由贸易区。
广东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电子产品、纺织品、服装、鞋类等。
广东与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区保持着广泛的贸易合作。
第四部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广东省内,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沿海地区如深圳、广州等城市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
而北部、东部山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依靠农业和旅游业。
第五部分:现代服务业发展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广东的现代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金融、物流、旅游、科技创新等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广东经济的新增长点。
第六部分:创新和科技广东省致力于创新和科技发展,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的转型升级。
广东省拥有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
广东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第七部分: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广东省政府积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经济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优惠税收政策、创新奖励政策、招商引资政策等,为企业提供有利的经营环境。
结论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经济发展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广东在制造业、对外贸易、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
然而,广东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区域发展差距、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概况之地理概况广东省行政区划简表主要作物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广东农业的基本特征。
广东有粮食、糖料、纤维、油料、烟茶、水果、药材、花卉、热作等类作物几百种。
具有代表性的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甘蔗、花生、蚕桑、香蕉、荔枝、菠萝、龙眼、茶叶、蔬菜等。
水稻水稻是广东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它的播种面种和产量都占全省粮食作物的八成以上。
水稻在广东分布很广泛,全省各地都有,但集中在三角洲和河谷冲积平原上。
番薯番薯是粗粮,一般当作辅助粮食或用作饲料。
它是广东第二大宗粮食作物,一年四季都有种植,分布也很普遍。
甘蔗甘蔗不仅是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而且是食品、医药、纤维等多种工业原料、生物能源(酒精等)以及畜牧、渔业的重要饲料。
广东种蔗的范围很广,但以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最集中。
花生花生全身都是宝,是油肥兼用作物。
花生在广东分布很广,每个县市都种植。
鉴江中下游平原、潮汕平原、雷州半岛、海陆惠台地是著名的花生产区。
蚕桑桑叶养蚕,蚕吐丝作纺织原料。
在历史上,广东桑蚕业在全国曾占极重要的地位,珠江三角洲是全国三大桑蚕基地之一,创造出奇特的“桑基鱼塘”优良人工农业生态系统。
现在,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已变化,广东桑蚕生产已由珠江三角洲向西江、北江、鉴江流域扩展和转移。
柑桔广东是全国柑桔主产区之一。
广东除南岭山地外都可种植柑桔。
目前,肇庆、揭阳、广州、惠州是柑桔的主要商品生产基地。
香大蕉香大蕉即香蕉、大蕉的总称,是热带果品。
香大蕉分布较广,最重要的产地是高州、东莞、中山、顺德、番禺、广州郊区。
荔枝荔枝是我国特产水果,广东是荔枝原产地之一,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唐代诗人苏东坡曾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盛赞荔枝。
茂名、广州、东莞、中山、新会、潮州、揭阳、惠州等地是主要产区。
菠萝菠萝别名风梨,是罐头食品的好原料。
广东是我国菠萝的主产区,徐闻、雷州、普宁、揭东、潮安等是集中产区。
龙眼龙眼既可鲜吃,又可制成圆肉。
圆肉在北方被誉为“南方的人参”。
主要产区是茂名和珠江三角洲。
茶叶茶叶是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灌木,茶叶是重要饮料。
饮料有益健康,广东人喜欢饮茶,居家、酒楼、常饭、宴席、都有茶饮。
广东种茶也很普遍,茶叶产量最大是清远、肇庆、梅州三市,种植10万亩以上的有英德、鹤山、饶平、潮州、高州、信宜等10多个县市。
蔬菜蔬菜是副食品作物的总称。
广东蔬菜种类多,一年四季都可种植,蔬菜产量居全国第一位,除了满足本身需要外,还有大量蔬菜销往港澳和北方各大城市。
湛江、茂名是主要的“南菜北运”基地。
经济区划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和特征,广东省可以划分为以下七个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本区包括广州、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深圳、珠海七市的行政辖区,以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本区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心,重点发展国内外市场广阔而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轻纺工业和机电制造业,以及金融、商贸、旅游等产业。
粤东沿海经济区本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的行政辖区,以汕头市为经济中心。
本区重点发展机电、石化、纺织、服装、塑料、食品、轻工日用品以及高质农牧产品等产业。
粤西沿海经济区本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的行政辖区,以湛江市、茂名市为主要经济中心。
本区应进一步巩固作为全省石油加工基地、海产基地和糖业基地的地位,拓展汽车、家电、石化以及商品农业、商贸等产业。
西江经济区本区包括肇庆、云浮两市的行政辖区,以肇庆市为经济中心。
本区应走资源——技术——市场的路子,巩固和发展粮食、禽畜、木材、林果等商品生产基地,同时要积极发展建材、服装、食品,以及旅游等产业。
东江经济区本区包括惠州、河源两市的行政辖区,以惠州市为经济中心。
本区重点发展电子、汽车、石化以及集约农业、商品农业等产业。
粤北山区经济区本区包括韶关、清远两市的行政辖区,韶关市是经济中心。
本区应巩固作为全省的林业基地、钢铁和有色金属基地以及能源电力基地的地位,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等产业。
粤东山区经济区本区以梅州市的行政辖区为范围,以梅州市为经济中心。
本区的发展宜走轻型、高效、快积累的路子,重点发展商品农业、轻纺和机电工业和旅游业。
自然区划广东南北跨北纬7.5度,受太阳能支配,气候、土壤、植被等都具有纬度地带性分布的特点。
加上北高南低的地势和中部一系列东北至西南走向山脉的影响,使自然景观地带性分异更加明显。
全省可以概略地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自然区。
北部中亚热带区本区位于广东省北部,大致在大埔、蕉岭、龙川、龙门、佛冈、英德、怀集等县(市)城一线以北。
本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大小不一的山间盆地和谷地。
年平均气温18℃—20℃,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6000℃—7000℃。
土壤主要是红壤和山地黄壤。
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谷地还有亚热带常绿季雨林。
冬红薯在本区已不能种植,荔枝、龙眼、木瓜、菠萝等热带水果难以过冬。
用材林和经济林占有重要地位,是广东杉、毛竹、油茶、茶叶、油桐的主要生产基地。
中部南亚热带区本区位于北部中亚热带区以南,安铺、廉江、茂名、儒洞一线以北,背向西海,北部多弧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南部多三角洲冲积平原。
年平均气温20℃—22℃,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6500℃—7500℃。
土壤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
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季雨林,但大多为人工植被和亚热带草坡。
人工植被有杉林、竹林、果木林等。
热带多年生作物在有利的中小地形下生长良好,典型的多生年水果有荔枝、龙眼、香蕉。
南部热带区本区位于安铺、廉江、茂名、儒洞一线以南,包括雷州半岛和东沙群岛。
本区以台地低丘为主。
年平均气温22℃—26℃,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7500℃以上。
土壤主要是砖红壤和滨海沙土。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但大部已演化为稀树灌木草原。
水稻一年可以三熟,番薯可以四熟,菠萝蜜、香蕉、木瓜、芒果等热带水果可终年开花结果,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自然资源广东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基础。
土地资源广东属于人多地少的省份,人均土地占有量仅有3.75亩,不足全国人均土地的1/3和世界人均土地的1/40;人均耕地仅有0.63亩,与全国和世界的人均耕地相比,差距也很大。
但是,广东的土地适宜性广,复种条件好,生物生长量大,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同时,广东拥有4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可以弥补土地的不足。
矿产资源广东是全国具有丰富矿产资源的省份之一。
目前已找到的矿产有116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82种,产地1300多处,其中大中型矿床占30%。
广东矿产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4种,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高岭土、泥炭、冶金用脉英石、水泥用粗面石、锗、碲等;居第二位的有铅、铋、银、油贡岩、玻璃用砂等;居第三位的有锡、铌、钽、硒、冰洲石、玉石等;居第四位和第五位的有硫铁矿、压电水晶、陶瓷土、稀土、锌、汞等。
但作为主要能源和燃料的煤炭资源相当短缺,全省探明储量9亿吨,保有储量6亿多吨,矿床规模也不大。
热量资源广东是全国热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
全省地面每年太阳总辐射量约4150兆焦耳/平方米•年—551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6000~8500℃之间。
全省大部分地区都能满足双季稻加冬种一年三熟的热量要求。
水资源广东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
广东多年平均经流深度为1012毫米,年经流总量1800亿立方米。
本地水资源总量186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33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467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
省外流入的过境水量2330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水资源3044.8立方米,耕地亩均水资源4807.1立方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不少地区存在明显缺水矛盾。
同时,广东水力资源不甚丰富,全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72.8万千瓦,仅占全国的1.6%。
生物资源广东是全国野生动植物最繁盛的地区之一。
据不完全的统计,全省陆地野生动物有700多种,其中哺乳类100多种,鸟类500多种,两栖类80多种;属于国级一级保护动物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6种。
此外,广东昆虫种类甚多,仅是天敌昆虫就有600种以上,其中水稻害虫天敌200种以上,林业害虫天敌205种以上,蔬菜害虫天敌120种以上,果、蔗害虫天敌100种以上。
为了提高群众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识,广东省人民政府将白鹇定为广东省的“省鸟”,并规定每年3月20日为广东的“鸟节”,3月20—26日为“爱鸟周”。
广东野生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全省野生植物有5000多种,其中种子植物4800种。
在野生植物中,材有植物约300种,药有植物1170种,芳香植物80多种,油脂植物260多种,淀粉植物40多种,观赏植物、纤维植物、果类植物也较多。
滩涂资源广东沿海可围垦的滩涂总面积有20.42万公顷,其中尚未围垦利用的18.21万公顷。
在20.42万公顷滩涂中,适宜于农业围垦和水产增养殖的滩涂占90%以上。
这是宝贵的农渔业后备土地资源。
风景资源广东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风景秀丽,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山峦风光,著名的有罗浮山、西樵山、丹霞山、鼎湖山、金鸡岭、南昆山、白云山、莲花山、圭峰山。
溶洞峰林,主要有英德宝晶宫、乐昌古佛岩、阳春凌霄岩、云浮蟠龙洞、封开白石岩等岩洞和肇庆七星岩、阳春春湾、英德九龙——明迳、曲江枫湾等处峰林。
滨海沙滩,著名的有深圳大鹏湾,阳江丹济湾、大角湾、马尾湾,南澳青澳湾,惠阳霞浦湾,电白水东湾,台山飞沙滩,湛江飞龙沙滩,惠东巽寮湾。
川峡险滩,著名的有武江九泷十八滩、北江飞来峡、湟川三峡、西江三峡。
湖泊水库,著名的有惠州西湖、肇庆七星岩、湛江湖光岩、斗门白藤湖,以及新丰江水库、流溪河水库、枫树坝水库、鹤地水库、高州水库、兴宁合水水库、蕉岭长潭水库、乳源南水水库。
温泉热水,广东已发现230多处,已开发利用90多处,其中最著名的是从化温泉。
生态环境广东温暖湿润,长夏无冬,植物茂盛,四季常青,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总体来说生态环境是良好的。
但是,广东的生态环境也存在着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海面上升、地质灾害等问题。
广东环境的污染,主要是:(1)河流水体普遍受污水、农药、化肥的污染;(2)城市以煤烟和汽车尾气污染为主,酸雨日益加重,垃圾和噪声问题也严重;(3)乡镇企业污染点多面大。
广东水土流失大多发生在易风化的花岗岩、沙页岩等山地丘陵地区以及易受水力侵蚀的石灰岩溶地区。
据有关部门资料,梅州、惠州、汕头、肇庆、韶关等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较大。
海平面上升是一种长期的、整体的、趋势性的海洋灾害。
我国海平面的变化与全球的总趋势一样,百年来上升了14厘米。
广东面临的南海却上升了20厘米,超过了全国和全球的平均数。
海平面上升不仅会侵浸沿海地区的好些土地,还会给沿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