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思维结构导图,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形象及其相关情节概括

合集下载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3-01苏维埃掌权人物⑴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3-01苏维埃掌权人物⑴


第二次见
傍晚,街头与农民攀谈,毫不介意自己的身份。

斯诺见到毛泽东
多次夜谈
谈论广泛,如何成为领袖,红军的发展……
写作赠诗
后来斯诺写了约两万字的《毛泽东访问记》。 毛泽把一首长征的旧体诗送给斯诺北苍翠的山谷中,使人心旷神怡。 历史:唐、金之时,曾是抵御外族的要塞。
周恩来为斯诺在“外交部”里准备一个房间。
01
斯诺在保安

外国人很少,还有一个:红军的军事顾问“李德”(德国人)。


瘦高、背略弯曲、长发、高鼻梁、凸颧骨。

第一印象

眼睛敏锐、机智的知识分子面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思维导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情节概括】作者斯诺带着世人皆问的问题决定只身前往解放区。

这些问题诸如“中国共产党人是什么样的人?领导人是谁?共产党日常生活如何?红军兵力多少?红军为何能抗击长达九年之久的军事联合力量?苏维埃是怎样的?共产主义运动如何?民族统一战线是什么?……斯诺怀着一种冒险的心情,准备深入红区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等秘密。

【情节概括】斯诺带着一系列的未解之谜,怀着冒险和兴奋的心情,打了几针预防疫苗,从“一致抗日”游行中的北京出发,乘坐慢车途径郑州,前往西安。

列车上同行的两人表达了对共产党不同的态度,青年人认为共产党不是好人,杀人太多;老者觉得“杀的太少了”。

在西安城,斯诺先拜访了杨虎将军,杨将军却不愿和斯诺谈及政治。

之后又访问了陕西省邵力子主席,认为中国不具备抗战的实力。

【情节概括】住在西安的某旅馆里等待一位叫王牧师(董健吾)的来方安排。

董健吾介绍了西安的局势,以及自己在西安给张学良工作时的情况,自己曾借张学良的飞机前往延安,陪同张学良到延安见到周恩来,达成停战抗日的协定。

董健吾介绍邓发和斯诺认识,邓发是工作在敌后的红军特务首领,他们一起在西安城外的汉朝古城遗址见面,邓发负责安排斯诺去陕北的路程。

【情节概括】黎明时分,斯诺经过“金门”离开西安,经渭河,宿洛川,漫漫黄沙,翻穿土丘,见到了陕西的窑洞。

斯诺雇来的骡夫带着行李(一个小铺盖,一点食物,两具照相机,二十四卷胶片。

),越过两军之间的无人地带,到达一个黄土的村落。

穷人会会长的年轻人“刘龙火”知道斯诺的身份后,热情款待,并安排斯诺如何进入安塞。

【情节概括】穷人会会长派密使送斯诺和骡夫去安塞,途径小村庄,密使将斯诺二人交给了穷人会分会主席,夜宿村庄小屋,门板当床。

第二天,池塘边遇姚战士,他送斯诺三人安全到达安塞。

安塞百家坪红军的卞指挥告诉斯诺,一路上斯诺三人被白匪尾随(却不知道),是他率红军缴灭了白匪。

路边,邂逅周恩来用英语问斯诺:“你们在找什么人吗?”【情节概括】斯诺在百家坪初识周恩来,斯诺在吃饭时与红小鬼发生的有趣故事。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3-05红军剧社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3-05红军剧社

第一个《侵略》
1931年东三省沦陷,不抵抗的中国军队被赶走。 日本兵调戏妇女,强卖吗啡,欺负小贩,中国人惨死。 效果:群众愤怒,高喊跟“鬼子”拼命。
第二个《收获舞》
十二个女演员,其中两个从江西一路步行而来。 短袄背心,舞蹈优美。
剧社的剧目
《统一战线舞》:抗日的总动员。
05
其它节目
《红色机械舞》:中国机械时代的新气象。
1931年江西成立,瑞金“高尔基”学校。 训练一千名学生,六十组,到各地招收社员,
超强的感染力
到“白区”边界演出,看完演出的国民党士兵, 竟然不想再打红军了。
简单却无比幸福
剧社的条件简陋艰苦,但工作人员却无 比快乐。
作品创作
自己创作,也有著名作家的作品(成仿吾,丁玲)。
剧社的意义
起到了宣传作用,唤起中国农民的责任。 信仰、教育、劝导、憧憬、战斗。
第三章 在保安
斯诺受邀去剧社
周六,傍晚,古庙里,露天戏台。
看戏的各种人群
红军大学的学生,工人、职员、士兵、农家妇女和孩子。
奇特的剧社
观众如何看戏
没有戏票,没有座位优劣,席地而坐。 洛甫、毛泽东等领导坐在群众中间,草垛之上。
剧社的形式与主题
三小时演完,短剧、跳舞、歌曲…… 主题:抗日、革命,探讨生活…… 特点:缺少细腻精巧,却幽默真实,引起共鸣。


革命题的社会剧,儿童唱国际歌。


陕西五个女工,唱一支“陕西古曲”。
与观众互动
农夫弹琵琶,学生吹口琴。
斯诺受邀唱一支《荡秋千的人》。
剧社导演危拱之
危拱之女士
曾在冯玉祥军队宣传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欧洲留学,苏联学习,瑞金工作。 从江西出发,走完全部长征的妇女之一。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1-03大汉的子孙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1-03大汉的子孙



董健吾和两个人带斯诺参观了汉代古城遗址(汉武帝曾经
大汉子民
游览汉代古城
统治过的宫殿)。
在游览古城的汽车上,认识了穿中山装的“邓发”。
斯诺与邓发
邓发其人 初次见面 斯诺感受
红军特务队的首领(悬赏5万元)。 广州人,曾做过轮船上的橱子,参加过香港船员罢工。 加入共产党,进入黄埔,参加过国民革命军。 1927年加入江西红军,后活动于敌后。
动作:铁钳船的臂膀搂抱斯诺。 语言:“你看我,你认识我吗?”主动泄露自己工作在 敌后的身份。 行为:要送给斯诺各种红区照片和自己的日记本。 目的:护送斯诺前往红区延安。
奇异的预兆:站在土丘上,感受这里(曾是大汉时代 的中心)共产党人的激情与朝气。
第一章 探寻红色的中国
前往红区的介绍信
姓王的(董健吾)的介绍信
在北京董健吾用隐迹墨水写了一封介绍 信给毛泽东。
斯诺在北京从未见过董健吾,到了西安 才见到。
董健吾其人
外貌:结实肥胖、庄严健谈。
曾做过牧师(又称王牧师),活动于国民党中, 宣传“抗日统一战线。”
董健吾与张学良
张学良其人
①1931前赌钱吸毒豪爽,1931年后,信任将介 石,自动撤兵,东北沦陷。
② 职欧州避祸戒毒,回国后生活改变,致力于收 复东北、雪耻的工作。
③担任西北剿匪总司令,却多与共产党接触。
④ 达命令,凡是抗日人士都可以到西安来,下面军 官也都反对跟红军做战。
①借张学良的飞机到延安,带回了议和的消息。
03

董健吾与张学良
② 张学良到延安见周恩来,协商停战抗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帮助张学良改组军队,军官的政治训练。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四.通过红色大门
二.去西安的慢车三.汉代青铜
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四.红军旅伴三.贺龙二三事二.造反者一.遭白匪追逐
第三篇 在保安
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五.红军剧社
三.论抗日战争
二.共产党的基本政策一.苏维埃掌权人物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六.红军的成长五.苏维埃运动四.国民革命时期三.革命的前奏二.在长沙的日子
一.童年
第五篇 长征
四.过大草地三.大渡河英雄二.举国大迁移一.第五次围剿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五.人生五十始!四.货币解剖
三.苏维埃社会二.死亡和捐税
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二.苏区工业
一.同红色农民谈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五.红军战士的生活
四.游击战术
三.为什么当红军?
六.政治课二.彭德怀印象一.“真正的”红军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二.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四大马
一.红色窑工徐海东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关于朱德二.“红小鬼”一.再谈马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二.保安的生活三.俄国的影响
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那个外国智囊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五.友谊地久天长?
六.红色的天际四.“针锋相对”三.蒋、张和共产党
二.总司令被逮一.兵变前奏
在GitMind 热门模板页搜索“红星照耀中国”可获得高清版。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3-04红军大学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3-04红军大学



突击战术的创始者。
斯诺英美政策”。 两个小时,斯诺回答了学员各式各样的问题。
红军大学特色
学员构成
共有四部,八百学生。 第一部学员:营旅师的统帅,学习军事与政治。 第二、三部学员:排长、连长,有经验的战士。 第四部学员:训练工程师、骑兵、炮兵。
招收学员原则
第三章 在保安
奇特的大学
年轻的校长 年轻的学员 低价的学费 高昂的悬赏
简陋的硬件
28岁,从未打过败仗的林彪。 学员平均年龄27岁,平均八年作战经验,平均身 上三处伤疤。 每个学生的费用(衣食杂费),每月不超过15银圆。 所有学生首级悬赏总数超二百万。
砖头当桌椅,石灰泥墙做黑板。 窑洞住宅,虽简陋却防空。
校长林彪
林彪生平
①工厂老板的儿子,工厂破败,离家读书。 ②黄埔军官学校,成绩优异。 ③ 部队政变,加入贺龙、叶挺的二十军。 ④ 加南昌起义,头颅悬赏10万元。 ⑤担任红军一军团总指挥。
与毛泽东一样,参加战斗无数,却从未受伤。
04

传奇生涯
未留过学,不懂外语,军事文章却颇受赞许,曾在

苏联的杂志上发表。
年龄16­28岁,不论性别,不沾染恶习。 每年前来报考的有2000余名学员。
统帅指挥必须学习
指挥官或政委、指导员必须在红军大学 学过四个月。
教材特点
即有军事课,也有政治课。 红军大学已经为抗日战急准备好。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星照耀中国》——章节解读与训练06.红星在西北(教师版)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星照耀中国》——章节解读与训练06.红星在西北(教师版)

《红星照耀中国》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章节解读与训练06.红星在西北一.章节总述该篇包含陕西苏区:开创时期、死亡和捐税、苏维埃社会、货币解剖、人生五十始五个部分,讲述了刘志丹的人生经历和在西北开创苏维埃的历程等内容。

二. 思维导图三.内容概括斯诺重点介绍了刘志丹这个传奇式的人物在陕西苏区开创和发展壮大的事迹。

刘志丹于一九三一年举起一面红旗,在保安着手组织了一支独立的军队,攻占了保安和中阳两县,在陕北迅速展开活动。

刘志丹在一九三六年三月领导突击队袭击敌军工事时受了重伤,不幸牺牲,他葬在瓦窑堡,苏区把红色中国的一个县份改名志丹县来纪念他。

斯诺认为,虽然西北这些苏区是围绕着刘志丹这个人物发展壮大的,但不是刘志丹,而是生活条件本身产生了他的人民这个震天撼地的运动。

斯诺在这一章主要分析了共产主义得到农民拥护的原因。

他介绍了西北苏维埃的种种政策措施,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而这也是农民拥护共产主义运动的经济基础。

因为红军没有像其他军队那样对农民强加压迫和剥削,所以,农民对于共产主义都非常欢迎。

斯诺认为,合作化运动的大力推广也为集体化做了初步的教育工作。

四.章节分述1、陕西苏区:开创时期主要讲述了刘志丹在西北开创苏维埃的历程及其自己的人生经历。

a、刘志丹,出生于保安中农之家,榆林上学→黄埔军校→汉口→上海→陕西。

1929、1932年生涯犹如一个万花筒,失败、挫折、捣乱、冒险、死里逃生、官复原职等,有“刀枪不入”的神话,是现代侠盗罗宾汉。

b、1933年初组织成立陕西第一个苏维埃,之后红军壮大,成立了陕西省苏维埃政府,苏区有了自己的银行、邮局、钞票、邮票等。

c、1935年7月25日,整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总司令,刘志丹任副总司令兼陕西晋革命军市委员会主席。

→被张胖子“审问”之后复职→1936年过黄河进山西指挥“抗日”东征,途中不幸牺牲,葬在瓦尔堡,后来把保安改为“刘志丹县”以纪念他。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4-02在长沙的日子⑴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4-02在长沙的日子⑴

剪辫子事件
剪辫子
毛泽东主动剪去辫子,强迫别的学生也剪掉辫子。
猪尾马大辩论
进行辩论,聆听演说,表明反清政治立场。 黎元洪的一个官吏的演说,促使毛泽东有了参加革命军的想法。
第一次从军未果
筹钱准备去汉口,城外借鞋,准备投军。 因战斗被迫回到长沙城。
徐特立血书:断指呈文,请求召开国会。
02
参加了正式军队

不愿参加学生军,改投正规革命军。
政法学校
一则学习法律,三年毕业成京官的广告。 一元注册费,等父亲回信。
商业学校
一则用经济强国的广告,交了一元注册费。 希望成为经济专家,考取,入学一月。 英文教学,感到讨厌,退学。
省立第一中学
第一名考取,希望那里的国文教员。
课程受限,读《御批通鉴》,决定自学, 六个月离校。


投军从戎半年

饷银每月七元,不愿挑水(从挑夫那儿买水用)。


军旅生活
读《湘江日报》和小册子,首次知道了“社会主义”。

绰号“大学问”:帮战友写信,获得尊敬。
半年士兵
孙中山、袁世凯议和,退出军队。 决定回到书本,研究学问。
看广告找学校
肥皂学校
看到制造肥皂对社会的好处,交了一元注册费。 决定改变警察学校的志愿,去做肥皂制造专家。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长沙求学
毛泽东得尝所愿,进入离家一百二十里的长沙的学校读书。 在这触民力报
于右任主编,知晓孙中山的纲领。 (民族革命日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黄兴)。
发表政治意见
写的一篇文章,贴在学校的墙上,阐明主张。 主张:支持孙中山,康有力、梁启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