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琴音乐的特点与古典音乐的现代化

合集下载

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史论文(1)

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史论文(1)

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史论文(1)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史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音乐内容逐渐丰富,各种不同的音乐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而其中古琴在中国音乐史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不言而喻,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进行阐述。

一、古琴文化的概述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之一,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古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亦称“琴”、“清商”、“雅乐”,其在文化、历史、音乐等方面均有着重要地位。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古琴曾是高雅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音乐乐器,被誉为“五音之尊”。

二、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1. 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与其他文化融合,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动力。

2. 促进了音乐教育和s传承通过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和苦心研究,人们对古琴乐器和音乐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深入。

古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已成为古琴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为后代音乐人作出了巨大贡献。

3. 塑造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琴被称为“雅乐”,被誉为“君子之乐”。

古琴音乐需要弹奏者具备超凡的才气、情操和内在修养,因此在古代中国,以“琴声传神”注重音乐的表现和传递,成为文人雅士的必修课程和审美情趣。

三、古琴文化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古琴文化在中国虽然自古就有着重要地位,但其发展却曾多次受到变故和挑战。

现在,由于文化及市场推广等原因,古琴文化已经逐渐得到了发掘和推广。

同时,随着国家文化补贴和政策扶持的逐渐加强,古琴文化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是深远的。

古琴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跨文化传承、中国古代艺术及音乐教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其深厚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和推广中,古琴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继续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时代背景的调适,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国家文化自信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古琴音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文人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琴是古代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琴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古琴音乐的悠久历史、表演风格、音乐形式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探讨古琴音乐的审美特征。

首先,古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它的音色优美动人,音调柔和而深沉,给人一种宁静、思考的感觉。

古琴音乐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士大夫、文化名流的喜爱之一,几乎成为他们文人气质、文化修养的象征。

其次,古琴音乐在表演风格上注重内敛和含蓄。

古琴表演注重的是内心的感悟和表达,追求的是“以心琴和”,即通过演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境界。

古琴演奏的技巧注重声音的变化和音符的延展,通过琴音的起伏、细腻和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意境。

古琴演奏注重的是低吟浅唱的内敛风格,而非外放的宏亮和激昂。

这种内敛和含蓄的表演风格给人一种深沉和思考的感觉,反映了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古琴音乐还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而闻名。

古琴音乐形式多样,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琴曲和琴诗。

琴曲是古琴音乐的核心形式,被称为“琴道”的代表之一、琴曲通过琴音的起伏和音符的变化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琴曲常常带有起承转合的框架,通过迥异的曲调和音律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琴诗则是古琴音乐的配乐形式,它以诗歌为背景或基础,通过演奏旋律交错,来表达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琴曲和琴诗之间的紧密结合,使古琴音乐具有了更加完整和独特的表现力。

最后,古琴音乐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情感表达上。

古琴音乐注重的是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其情感多为内敛、深邃和含蓄。

古琴音乐运用琴声的悠扬、音符的变化以及演奏技巧的细腻来表达情感的起伏和变化,给人一种深入人心的感受。

古琴音乐以其悠远的音色和内敛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提升人们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古琴音乐与现代生活

古琴音乐与现代生活

古琴音乐与现代生活古琴,古称“琴”,又名丝桐、七弦琴,为“琴棋书于先人制琴的一些传说却可以让人窥见古琴诞生之面”文房四雅之一。

历来为文人雅士奉为修身养性之始的理念——.. “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器。

古琴的学问因广涉历史、哲学、美学、修身理性返其天真也.. []“文学、音乐,”1、昔神农氏继伏羲而王天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及其源远流长的艺术传承,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纵观卉琴绵长多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探究琴与琴人.. 人琴和鸣.. 的奥妙令2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彩的发展历史,之和焉”I3、“,人慨然觉知,一如古人—.. —习弹古琴正是最适合现以赏诸候”3、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代都市人的修身养性之道!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为琴.. []、古琴与古琴音乐这些文献告诉我们,琴是用来“修身理性”、“通神明、现存最早的古琴出土文物是战国时期的琴.而和天地”的,是“圣人之器”。

如果说这仅代表着“理有关古琴活动的文献记载,则在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论”涵义的话.那么古琴的实际形制与发声原理则是.. 诗歌总集《诗经》巾,便有着详细的描述。

比如:“窈窕“实践”的例证:古琴的长度约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淑女,琴瑟友之”、“椅桐梓漆,爰伐琴瑟”、“琴瑟在御,年三百六十五日:琴徽十三个,对应一年十二个月及莫不静好”、“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妻子好合,如鼓一个闰月:龙池八寸,象征八面来风凤沼四寸,象征瑟琴”、“鼓瑟鼓琴,笙磬同声”、“琴瑟击鼓,以御田四气应合;面板圆弧形、底板平整形,象征天圆地方;祖”。

尽管今人无法确知古琴究竟诞生于何时,但关琴声的三类音色中,泛音飘逸、灵动象征天的声音;..[I]谢东笑(1972一),男,广东五华人,广东省星海音乐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卉‘琴艺术。

.. 按音委婉、细腻,象征人的声音;散音厚重、沉实,象征大地的声音..。

中国音乐的传统与现代创新

中国音乐的传统与现代创新

中国音乐的传统与现代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音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转换与演进,成为了世界音乐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形式,像古琴、京剧、二胡、民歌等都如今成为了世界级的文化代表。

我们来聊聊中国音乐的传统与现代创新,探讨这个主题背后的一些亮点和趋势。

传统音乐的发展中国音乐的传统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古代,音乐主要是作为祭祀活动和宴会的伴奏,以及宗教仪式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最早的音乐器乐是由竹管、石头、贝壳制成的。

随着文化的发展,许多新的乐器不断诞生,如古筝、琵琶、笛子等。

古典音乐在中国音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古典音乐主要由器乐和歌唱组成,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古琴、箫、笛子等传统乐器也经常被使用。

在音乐演奏的过程中,强调情感的抒发,强调器乐表现的艺术效果,强调节奏的掌控和尺度的协调。

这种音乐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

传统音乐的复兴在近年来,传统音乐在中国的复兴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

很多年轻人对传统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导致了在中国传统音乐领域内涌现出了许多的新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内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吕继宏了吧。

吕继宏先生是世界著名的古琴演奏家,他的音乐充满了中国元素,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他用音乐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现代音乐的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现代音乐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现代音乐虽然独具特色,但也却多了一份技术含量。

音乐的制作和调制更为丰富,可以通过数码、电子等多种方式进行创作。

当代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

从崛起的流行歌曲到多样化的独立音乐,现代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

现代与传统的交融现代与传统的交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近年来,有些音乐大师开始探索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使得传统音乐也有了一些新的面貌。

古琴艺术与现代生活

古琴艺术与现代生活

古琴艺术与现代生活在上过古琴艺术这门公共选修课之后,我深深地被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吸引。

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当今社会中,这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并不为大众所广泛接受,这与我国历史上长达几千年的流行大为冲突,这不禁让人深思其中的缘由。

首先我们可以从古代古琴的流行原因分析。

从古琴发展的历史说起,在夏商周时期,古琴作为重要的祭祀工具被创造出来,最早见于《诗经》《尚书》中,其本身就带上了一种神圣、神秘的独特气质,也为它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因为在古代朴素世界观中,神灵和先祖对于保证人类社会生产和活动的运行是有独特意义的。

所以用于祭祀的重要乐器古琴必然地会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古代先辈们赋以特殊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琴在先秦时代已经变得非常流行,这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把人们从繁重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更加关注于自己的精神生活。

人们的脑力活动空前发展,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盛况。

这也直接影响到古琴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人普遍把古琴艺术当作提升精神追求,获得人生享受,表达自身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

如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就讲述了伯牙以琴声来传递心语,遇到知音钟子期的动人故事。

而且在各国都出现了专业的古琴师,如卫国的师涓,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文,鲁国的师囊等;著名的琴曲《高山》、《流水》、《雉朝飞》、《阳春》、《白雪》等,均已载人史册。

汉、魏、六朝时期,古琴艺术有了重大发展,汉末的蔡邕父女和魏、晋间的嵇康,都是当时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嵇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阮籍所作琴曲《酒狂》以及六朝宋王义庆《乌夜啼》都是这一时期重要的琴曲,标志着在这一时期古琴艺术所取得的空前的发展。

这表明在古代,文化信息尚不发达的时期,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古琴已经成为文人们表达思想,传递情绪的重要工具。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首先,古琴音乐注重情感表达。

古琴被誉为“无言之琴”,它没有歌词,也没有明确的节奏,只有一些基本的音高和弹奏技巧。

因此,古琴音乐更注重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意境。

古琴演奏时,演奏者通常会表达内心的思考和情感,力图在音乐中传递出自己的心声。

古琴音乐常常通过音调的起承转合、音乐的构思和演奏的技巧,使人产生一种内心深沉、宁静悠远的情感体验。

其次,古琴音乐注重意境的描绘。

古琴音乐擅长描绘山水、孤寂和思考等意境。

演奏者通过独特的琴音和演奏技巧,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古琴音乐常常运用抒发情感的技巧,如“映水而弹、山歌琴韵”等,使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山青水秀的美丽景色,融入到安静、宁谧的意境中。

再次,古琴音乐具有古朴和高雅的审美。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琴音乐在演奏技巧、音乐结构和曲目选择上都体现出古朴和高雅的特点。

古琴音乐追求自然简约,不追求华丽的外表和技巧的炫耀,强调音乐的内涵和气质的独特。

古琴演奏中,演奏者往往注重打造出一种淡泊宁静、超脱尘世的气质,给人一种思考人生、追求境界的高尚情感。

最后,古琴音乐注重自由和即兴创作。

古琴音乐的演奏形式主要有套曲和即兴创作两种。

套曲是指演奏者按照特定的曲目和结构进行演奏,即按照传统的曲谱和规则进行演奏。

而即兴创作则是演奏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情感,随意创作出曲调和曲目。

即兴创作是古琴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它突破了传统音乐的束缚,给演奏者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创造的空间。

演奏者在即兴创作中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音乐更加个性化和独特。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古琴音乐具有情感表达、意境描绘、古朴高雅和自由创作等审美特征。

它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演奏方式,让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内心深处的美丽和情感。

古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之一,将继续为人们带来深思和美好的艺术体验。

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与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与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1.丰富的音乐形式:中国传统音乐形式繁多,包括曲艺、戏曲、歌谣、器乐等。

每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特定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

例如,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化妆艺术而闻名于世,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以其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深受人们喜爱。

2.注重情感表达: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和感受,强调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音乐家们通过音乐表现出对山水、情感和人生等自然和人文的理解和感悟。

比如,二胡的悠扬悲壮的音色常常让人联想到边疆的壮丽景色和辛酸的故事。

3.注重音乐的意象和形象: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些乐曲、乐章、乐句常常以特定的意象和形象来命名和表达。

音乐家们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配器,将特定的意象和形象传递给听众。

这种传统在古琴音乐中尤为突出,其中一些琴曲的命名往往与自然景观、人物和历史事件等紧密相关。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1.保护与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传统音乐面临着丧失和淡忘的风险。

然而,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成立了一些专门的音乐学院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并创立了音乐比赛和节日等活动,来推广传统音乐。

2.融合与创新: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中国传统音乐不断进行融合与创新。

传统音乐家们开始尝试与其他音乐形式结合,比如融合流行音乐、爵士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等,以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这样的尝试旨在吸引年轻人对传统音乐的关注和喜爱,为其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国际交流与传播:中国传统音乐不仅在国内得到关注和发展,也在国际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传播。

中国传统音乐节、音乐比赛和演出等活动经常在国外举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和音乐家。

同时,许多中国传统音乐家也积极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音乐的魅力。

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史论文-V1

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史论文-V1

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史
论文-V1
正文:
一、古琴文化概述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古琴经过了不断的演变和改良,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高雅艺术价值的乐器。

二、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
1. 对音乐曲调的影响
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起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古琴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这使得它在使用中会对曲调进行改变和调整,经常可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

这对古代音乐的曲调和演奏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古代音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2. 对音乐表现力的影响
古琴文化对古代音乐的表现力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古琴演奏时的音乐表现力非常强,可以通过琴音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表现方式在古代的音乐中被广泛应用,使得音乐具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3. 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古琴文化对古代音乐的创作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古琴本身就拥有着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音乐效果,在音乐创作中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素材和灵感来源。

古琴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也经常被用来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和曲调,丰富了古代音乐的创作形式和内容。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重要的,使得古代音乐具有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的内涵和价值。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古琴音乐的特点与古典音乐的现代化
弦歌,又叫琴歌,即抚琴而歌,歌的内容一般是诗词或散曲。

弦歌产生年代久远,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一种音乐形式。

《论语·阳货篇》载:“子之武城,闻弦歌至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尔。

”这是史料中有关弦歌的最早记载。

由于史料并不完整,琴歌的具体诞生时间也就无处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产生远在《诗经》成书之前,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由于当时的乐谱体系并不成熟,到明代才广为刊刻流传,明以前的古曲鲜有书面记谱传世。

因此明以前的乐曲产生年代大多已不可考。

据著名音乐史家杨荫浏先生的研究,我国古代至少有十三中记谱方法,但除了唐代以后出现的减字谱和工尺谱是比较成熟的记谱法,因而得以广为流传,如乾隆五十三年钦定的《诗经乐谱》,不仅305首诗都有谱,且分为萧谱、笛谱、钟谱、琴谱、瑟谱,十分完备。

律吕字谱和工尺谱的早期形式燕尔半字谱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使用较广,其他大多数记谱法后来很少使用,即使保留了文字乐谱,也鲜有人能够读懂并准确演奏出来,如《文王操》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十六年杏庄老人萧鸾刊刻《杏庄太音补遗》琴谱,但弹奏发失传,直到1989年才由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成公亮先生打谱而得以流传。

除了琴谱的记法多样,琴身的样式自古以来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琴的制式可知战国琴和汉琴的琴面是不平的,因而其弹奏有声而无韵。

凡有韵的曲子皆非汉前之曲。

而唐琴样式与今天的琴基本相同,说明唐以后的琴曲不仅有声,而且可以有韵。

典型的有仲尼式、伏羲式,到战国、汉代的特色琴床,以及唐朝的九霄环佩等等,我们可以根据琴的制式发展及其对声韵的影响,来推断曲谱的年代和风格。

在古琴音乐的表演中,弹奏手法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古琴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取音,以右手弹弦出音。

左手按弦之指的不同和手指按弦部位的不同均可造成音色的差异。

一般说来,名指按弦其音温厚稳实,大指则清脆明亮;肉按者温厚稳实,甲肉相半者则清脆明亮。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古琴技法甚多,古时有超过一千种,今常用指法仅几十种,例如右手的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即“右手八法”)、轮、拨、剌、撮、锁、如一、滚、拂、双弹等,左手的上、下、进复、退复、吟、猱、罨、跪指、掏起、带起、爪起、撞、牵、全扶、半扶、龊、间勾、转指、索铃等。

在音色上,中国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

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
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

古琴的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静。

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

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

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

“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

如此美妙悠长的太古之音,如今却在一点点走向失传。

知晓古琴音乐的人越来越少,热爱并擅弹古琴的人则更是鲜见,如何能够将这珍贵的古典音乐现代化,使之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古琴需要普及,需要“大众化”。

一般而言,广大人民群众对音乐作品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

音乐作品的形成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在特定的时代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当社会条件有了变化以后,这些有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在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上也会有新的变化。

古琴不受重视,无法参与大型音乐会进行传播,是由于古琴本身也有缺点,首要问题是它能发出的音量太低,演奏古琴的场所必须具备音响设施,这样才能够使观众听到它的声音,这就给现场演奏带来了一些麻烦,不便于让大众进行欣赏。

然而有了音响的加入,又对古琴原有的韵味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这就要在音响装置方面进行研究和补救。

此外,古琴的曲子较难懂,一般人不易接受,这就需要坚守古琴音乐业者,尝试古典与现代音乐的嫁接,让两者间不可逾越的艺术鸿沟逐渐消失,将古典音乐在保持纯粹的基础上,融合进一些有利于贴近大众的元素。

例如,改革古琴曲让其能焕发新声,改革弹琴方式与乐队结合,甚至改革琴学观念,让其合乎时代旋律,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为人民大众服务等。

在今日社会,我们要努力推广古琴,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弹奏古琴,在不违背古琴的本质内涵、继承中华琴学的精粹的基础上,将数千年来古琴文化中最优秀、精华的成分结合今日时代旋律进行发扬,真正弘扬中国古琴文化。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若在改革与创新中丢失了古琴的本质精华而迎合大众欣赏习惯、以博得大众欢迎,丢弃了古琴静美、清雅的品性,那便得不偿失了。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求隔绝红尘、归隐山林,但求借这古典之美可以沉淀净化灵魂,在喧嚣的现实中留下一块心灵净土。

当人们厌倦了现实生活中的浮躁时,便可在幽幽的古韵中营造一份清雅与宁静。

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人欣赏优秀的中国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将成为人们生活中高雅的精神享受,成为当今时代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在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获得真正的生存空间并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