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接口标准介绍
了解电脑的USB接口标准和类型

了解电脑的USB接口标准和类型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用于连接外部设备与电脑的通用接口标准。
USB接口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在不同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需求,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相机等各类电子设备中。
在本文中,将介绍USB接口的标准和类型的详细了解。
一、USB接口标准USB接口标准定义了USB接口的不同版本和性能指标,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1. USB 1.0/1.1USB 1.0标准于1995年发布,最早应用于计算机领域。
USB 1.1是对USB 1.0标准的改进,包括错误检测和增加了更多的传输速度。
USB1.0/1.1接口的传输速度相对较低,最大传输速度为12 Mbps。
2. USB 2.0USB 2.0标准于2000年发布,是对USB 1.1标准的重大升级。
USB 2.0接口在数据传输速率上大幅提高,最高传输速度为480 Mbps(即60 MB/s)。
USB 2.0接口还增加了对高速设备的支持,允许同时使用多个USB设备。
3. USB 3.0USB 3.0标准于2008年发布,也被称为SuperSpeed USB。
USB 3.0接口在传输速度上再度提升,最高传输速度可达到5 Gbps(即640MB/s),比USB 2.0快了十倍。
此外,USB 3.0接口还采用了全双工传输方式,可同时实现数据的读写。
4. USB 3.1USB 3.1标准于2013年发布,也被称为SuperSpeed+ USB。
USB 3.1接口在传输速度上进一步提高,可达到10 Gbps(即1.25 GB/s),是USB 3.0标准的两倍。
同时,USB 3.1接口还引入了新的嵌入式电源规范,可为外部设备提供更高的电力输出。
5. USB 3.2USB 3.2标准于2017年发布,提供了进一步的传输速度提升。
USB 3.2接口分为两个版本,USB 3.2 Gen 1和USB 3.2 Gen 2,对应传输速度分别为5 Gbps和10 Gbps。
计算机接口介绍

计算机接口介绍CPU与外部设备、存储器的连接和数据交换都需要通过接口设备来实现,前者被称为I/O接口,而后者则被称为存储器接口。
存储器通常在CPU的同步控制下工作,接口电路比较简单;而I/O设备品种繁多,其相应的接口电路也各不相同,因此,习惯上说到接口只是指I/O接口。
一、I/0接口的概念1.接口的分类I/O接口的功能是负责实现CPU通过系统总线把I/O电路和外围设备联系在一起,按照电路和设备的复杂程度,I/O接口的硬件主要分为两大类-1)I/O接口芯片这些芯片大都是集成电路,通过CPU输入不同的命令和参数,并控制相关的I/O电路和简单的外设作相应的操作,常见的接口芯片如定时/计数器、中断控制器、DMA控制器、并行接口等。
2)I/O接口控制卡有若干个集成电路按一定的逻辑组成为一个部件,或者直接与CPU同在主板上,或是一个插件插在系统总线插槽上。
按照接口的连接对象来分,又可以将他们分为串行接口、并行接口、键盘接口和磁盘接口等。
2.接口的功能由于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品种繁多,几乎都采用了机电传动设备,因此,CPU在与I/O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存在以下问题-速度不匹配-I/O设备的工作速度要比CPU慢许多,而且由于种类的不同,他们之间的速度差异也很大,例如硬盘的传输速度就要比打印机快出很多。
时序不匹配-各个I/O设备都有自己的定时控制电路,以自己的速度传输数据,无法与CPU 的时序取得统一。
信息格式不匹配-不同的I/O设备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格式不同,例如可以分为串行和并行两种;也可以分为二进制格式、ACSII编码和BCD编码等。
信息类型不匹配-不同I/O设备采用的信号类型不同,有些是数字信号,而有些是模拟信号,因此所采用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基于以上原因,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接口来完成,通常接口有以下一些功能- 1)设置数据的寄存、缓冲逻辑,以适应CPU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差异,接口通常由一些寄存器或RAM芯片组成,如果芯片足够大还可以实现批量数据的传输;2)能够进行信息格式的转换,例如串行和并行的转换;3)能够协调CPU和外设两者在信息的类型和电平的差异,如电平转换驱动器、数/模或模/数转换器等;4)协调时序差异;5)地址译码和设备选择功能;6)设置中断和DMA控制逻辑,以保证在中断和DMA允许的情况下产生中断和DMA请求信号,并在接受到中断和DMA应答之后完成中断处理和DMA传输。
计算机硬件中的外设接口

计算机硬件中的外设接口计算机硬件中的外设接口是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连接和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设接口是指用于连接计算机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它可以传输数据、控制信号和电源等信息,以满足用户对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和控制需求。
在计算机系统中,外设接口起着扩展功能、增强性能和提高用户体验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硬件中的外设接口。
1.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USB是一种通用的外设接口标准。
它被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相机、打印机等各种设备之间的连接。
USB接口具有插拔方便、速度快、支持热插拔和即插即用等特点,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连接和使用各种外部设备。
USB接口分为USB-A、USB-B、USB-C等不同类型,各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2. 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是一种用于高清视频和多通道音频传输的数字接口。
它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中。
HDMI接口能够同时传输高清视频和高质量音频信号,支持多种分辨率和音频格式,能够提供更好的影音体验。
3. 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VGA是一种用于模拟视频信号传输的接口标准。
虽然VGA已逐渐被数字接口所取代,但在一些老旧的计算机或显示设备中仍广泛使用。
VGA接口能够传输模拟RGB视频信号,通常用于连接计算机主机和显示器。
4.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讯界面)DVI是一种用于数字视频信号传输的接口标准。
它可以连接计算机主机、显示器、投影仪等设备,支持高分辨率的数字视频传输。
DVI接口还可以通过适配器与其他接口标准(如VGA、HDMI)相互转换,提供更广泛的兼容性。
5. Thunderbolt(雷电接口)Thunderbolt是由Intel与苹果公司联合推出的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接口。
usb0接口标准

usb0接口标准USB0接口标准。
USB0接口标准是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的第一个版本,它在1996年推出,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接口标准。
USB0接口标准的推出,极大地改变了计算机外设连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和高效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对USB0接口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解析。
首先,USB0接口标准的物理接口是一个矩形的连接器,通常被称为“A型”连接器。
这种连接器在当时的计算机设备上非常常见,用户只需将其插入计算机的USB接口中,就可以实现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此外,USB0接口标准还包括了另一种连接器,即“B型”连接器,用于连接USB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
其次,USB0接口标准的传输速度为1.5Mbps,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种较快的传输速度。
用户可以通过USB0接口标准快速地传输数据,实现设备之间的通讯和数据交换。
同时,USB0接口标准还支持热插拔功能,用户可以在不关闭计算机的情况下插拔USB设备,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此外,USB0接口标准还引入了“USB总线供电”功能,即通过USB接口为外部设备供电。
这一功能的出现,使得许多外部设备不再需要额外的电源线,大大简化了设备的使用和连接。
总的来说,USB0接口标准的推出,为计算机外设的连接和使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它的便捷、高效、快速的特点,使得它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接口标准之一。
虽然现在的计算机设备已经普遍采用了更高速的USB接口,但USB0接口标准作为其前身,对计算机外设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USB0接口标准在当时的计算机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改变了用户对外设连接的认知,也为后续USB接口标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对USB0接口标准的回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科技发展历程,也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便捷的计算机外设连接方式。
了解电脑硬件接口标准USBHDMIThunderbolt等

了解电脑硬件接口标准USBHDMIThunderbolt等了解电脑硬件接口标准:USB、HDMI、Thunderbolt等电脑硬件接口标准是指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传递数据和信号的统一规定,确保设备的兼容性和互联互通。
USB、HDMI和Thunderbolt是几种常见的电脑硬件接口标准,本文将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一、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US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标准接口,主要用于数据传输和电能供应。
USB接口具有以下特点:1.1 通用性USB接口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如鼠标、键盘、打印机、摄像头、移动存储设备等。
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和设备都支持USB接口,使得设备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和简单。
1.2 热插拔USB接口支持热插拔功能,即可以在计算机运行时插入或拔出USB设备,无需重启计算机,方便用户的使用和管理。
1.3 多功能性USB接口不仅可以传输数据,还可以为设备提供电能供应。
通过USB接口,可为移动存储设备、智能手机等充电,以及连接外部硬盘、摄像头等进行数据传输。
二、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多媒体接口)HDMI是一种用于高清显示和音频传输的接口标准,主要应用于计算机与显示器、音响等设备的连接。
HDMI接口具有以下特点:2.1 高清晰度HDMI接口支持高清视频和音频传输,能够提供更清晰、更细腻的画面和音效,适用于高清电视、投影仪等设备。
2.2 单线传输HDMI接口采用单一线缆传输,能够同时传输视频和音频信号,简化了连接线的数量和复杂度。
2.3 多通道音频HDMI接口支持多通道音频传输,能够提供更真实、更具立体感的音效,适合于家庭影音系统和游戏设备的连接。
三、ThunderboltThunderbolt是由英特尔推出的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接口,能够支持多种设备的连接和扩展。
Thunderbolt接口具有以下特点:3.1 高速传输Thunderbolt接口的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秒20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比USB和HDMI接口都要快。
第一讲:计算机接口详细介绍

每台电脑,无论台式机还是笔记本,里里外外都有许多接口和插槽,你全都认识吗?也许你已经对USB、PS/2、VGA等常用接口非常熟悉,但是你知道SCART、HDMI,抑或USB接口分为Type A、Type B等类型吗?总之这是一篇主要面对电脑初学者的文章,但那些有经验的用户也许也能从本文学到一些新知识。
第一部分外部接口:用于连接各种PC外设USBUSB(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用于将鼠标、键盘、移动硬盘、数码相机、VoIP电话(Skype)或打印机等外设等连接到PC。
理论上单个USB host控制器可以连接最多127个设备。
USB目前有两个版本,USB1.1的最高数据传输率为12Mbps,USB2.0则提高到480Mbps。
注意:二者的物理接口完全一致,数据传输率上的差别完全由PC的USB host控制器以及USB 设备决定。
USB可以通过连接线为设备提供最高5V,500mA的电力。
USB接口有3种类型:- Type A:一般用于PC- Type B:一般用于USB设备- Mini-USB:一般用于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测量仪器以及移动硬盘等左边接头为Type A(连接PC),右为Type B(连接设备)USB MiniUSB延长线,一般不应长于5米请认准接头上的USB标志USB分离线,每个端口各可以得到5V 500mA的电力。
移动硬盘等用电大户可以使用这种线来从第二个USB端口获得额外电源(500+500=1000mA)你见过吗:USB接口的电池充电器比较常见的USB转PS/2接口IEEE-1394/Firewire/i.LinkIEEE-1394是一种广泛使用在数码摄像机、外置驱动器以及多种网络设备的串行接口,苹果公司又把它称作Firewire(火线),而索尼公司的叫法是i.Link。
目前,数据传速率为400Mbps 的IEEE-1394标准正被800Mbps的IEEE-1394b (或Firewire-800)所取代。
ifu标准

ifu标准ifu标准(Interface Unit,简称ifu)是指接口单位,它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连接不同模块之间的接口。
ifu标准在计算机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具体介绍ifu标准的定义、作用、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来了解一下ifu标准的定义。
ifu标准是指为了实现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它定义了模块之间的接口形式、数据传输方式、通信协议等内容,确保不同模块能够正确地交互和通信。
ifu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提高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使得不同的模块能够方便地进行集成和替换。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ifu标准的作用。
首先,ifu标准能够促进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的兼容性。
由于不同厂商的产品可能存在差异,ifu标准的制定可以使得这些产品能够在同一个系统中协同工作。
其次,ifu标准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通过遵循ifu 标准,系统的模块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降低了系统的集成和维护的难度。
在实际应用中,ifu标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就是计算机硬件领域。
在计算机硬件中,不同的模块(如CPU、内存、硬盘等)之间需要进行数据的传递和交换。
ifu标准定义了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形式和数据传输方式,确保了它们能够正确地进行通信。
此外,在通信领域,ifu标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需要遵循一定的协议和标准,ifu标准为通信设备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技术的发展,ifu标准也在不断演化和完善。
未来,ifu标准将更加注重跨平台和互操作性。
由于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平台之间的兼容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未来的ifu标准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不同平台的硬件和软件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
总的来说,ifu标准在计算机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定义了模块之间的接口规范,促进了不同厂商产品的兼容性和系统的可维护性。
ifu标准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硬件、通信等领域,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演化和完善。
rj45接口尺寸标准

rj45接口尺寸标准RJ45接口尺寸标准。
RJ45接口是一种常用于计算机网络和电话系统中的连接器,它通常用于以太网接口。
RJ45接口的尺寸标准对于网络设备的连接和通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RJ45接口的尺寸标准,以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
RJ45接口的尺寸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的。
根据这些标准,RJ45接口的尺寸应该符合特定的尺寸要求,以确保连接器的互换性和兼容性。
这些尺寸标准包括连接器的外部尺寸、插座的位置和尺寸、插头的位置和尺寸等。
在RJ45接口的尺寸标准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是插座的位置和尺寸。
插座是指连接器上用于接收插头的部分,它的位置和尺寸必须与插头相匹配,以确保连接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此外,插头的位置和尺寸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必须能够准确地插入插座并与之连接,以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
除了插座和插头的位置和尺寸外,RJ45接口的尺寸标准还包括连接器的外部尺寸。
这些外部尺寸包括连接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及连接器上各个部分的位置和尺寸。
这些外部尺寸对于连接器的安装和布局至关重要,它们必须能够满足设备的设计要求,并与其他设备和连接器相互兼容。
RJ45接口的尺寸标准对于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如果连接器的尺寸不符合标准,就会导致连接不稳定或者信号质量下降,从而影响网络通信的质量和速度。
因此,确保RJ45接口的尺寸符合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RJ45接口的尺寸标准对于网络设备的设计、生产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标准确保了连接器的互换性和兼容性,从而保证了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设计、生产和选择网络设备时,务必要注意RJ45接口的尺寸标准,以确保网络通信的质量和速度。
希望本文对RJ45接口的尺寸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从ATA-4接口标准开始正式支持Ultra DMA数据传输模式,因此也习 惯称ATA-4为Ultra DMA 33或ATA33。首次在ATA接口中采用了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传输)技术,让接口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数据 两次,时钟上升和下降期各有一次数据传输,这样数据传输率一下从 16MB/s提升至33MB/s。Ultra DMA 33还引入了一个新技术-冗余校验 计术(CRC),该技术的设计方针是系统与硬盘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 随数据发送循环的冗余校验码,对方在收取的时候也对该校难码进行检 验,只有在完全核对正确的情况下才接收并处理得到的数据,这对于高 速传输数据的安全性有着极有力的保障。
5、ATA-5也就是“Ultra DMA 66”,也叫ATA66,是建立在Ultra DMA 33硬盘接口的基础上,同样采用了UDMA技术。Ultra DMA 66让主机接 收/发送数据速率达到66.6 MB/s,是U-DMA/33的两倍。保留了上代 Ultra DMA 33的核心技术冗余校验计术(CRC)。在工作频率提成的同 时,电磁干扰问题开始在ATA接口中,为保障数据传输的准确性,防止 电磁干扰,Ultra DMA 66接口开始使用40针脚80芯的电缆,40针脚是 为了兼容以往的ATA插槽,减小成本的增加。80芯中新增的都是地线, 与原有的数据线一一对应,这种设计可以降低相邻信号线之间的电磁干 扰。
3.SCSI-3 1995年,诞生了更为高速的SCSI-3,称为UltraSCSI,数据传输 率也达到了20MB/s。它将同步传输钟频率提高到20MB/s,提高了数 据传输率的技术。若使用16位传输的Wide模式,数据传输率更可以提 高至40MB/s。此版本的SCSI使用一个68针的接口,主要应用在硬盘 上。SCSI-3的典型特点是将总线频率大大地提高,并降低信号的干扰, 以此来增强其稳定性。 四、SCSI与IDE的区别 1.IDE的工作方式需要CPU的全程参与,CPU读写数据的时候不 能再进行其他操作,这种情况在Windows95/NT的多任务操作系 统中,自然就会导致系统反应的大大减慢。而SCSI接口,则完 全通过独立的高速的SCSI卡来控制数据的读写操作,CPU就不 必浪费时间进行等待,显然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2.SCSI的扩充性比IDE大,一般每个IDE系统可有2个IDE通道,总 共连4个IDE设备,而SCSI接口可连接7—15个设备,比IDE要多 很多,而且连接的电缆也远长于IDE。
2、ATA-2是对ATA-1的扩展,习惯上也称为EIDE(Enhanced IDE)或Fast ATA。它在ATA的基础上增加了2种PIO和2种DMA模式(PIO-3),不仅将 硬盘的最高传输率提高到16.6MB/S,还同时引进LBA地址转换方式,突破 了固有的504MB的限制,可以支持最高达8.1GB的硬盘。在支持ATA-2 的电脑的BIOS设置中,一般可以见到LBA(Logical Block Address),和 CHS(Cylinder,Head,Sector)的设置,同时在EIDE接口的主板一般有 两个EIDE插口,它们也可以分别连接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这样一块 主板就可以支持四个EIDE设备,这两个EDIE接口一般称为IDE1和IDE2。 3、ATA-3没有引入更高速度的传输模式,在传输速度上并没有任何的提 升,最高速度仍旧为16.6MB/s。只在电源管理方案方面进行了修改,引 入了了简单的密码保护的安全方案。但引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技术,那就 是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 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这项及时会对包括磁头、盘片、电机、电路 等硬盘部件进行监测,通过检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被监测对象 进行检测,把其运行状况和历史记录同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 当超出了安全值的范围,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进而对硬盘潜在故障 做出有效预测,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MB之内。
三、ATA的发展及功能:
1、ATA-1在主板上有一个插口,支持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每个设
备的最大容量为504MB,支持的PIO-0模式传输速率只有3.3MB/s。ATA1支持PIO模式包括有PIO-0和PIO-1、PIO-2模式,另外还支持四种DMA 模式(没有得到实际应用)。ATA-1接口的硬盘大小为5英寸,而不是现在 主流的3.5英寸。
注: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成立于 1970 年, 是一家专业的半导体制造商。 如今,该公司已成为 信息 存贮管理业界的领头人,为 个人和企业范围的计算产品 提供各式各样的硬盘。为许 多世界领先的 PC 制造商供 应硬盘,并通过零售商为消 费者市场 提供更新换代的 数据存储产品和添置产品。 一些 PC 制造业最知名的公 司已将 Western Digital 作为硬盘的首选品牌。
6、ATA100接口和数据线与ATA66一样,也是使用40针80芯的数据传输电 缆,并且ATA100接口完全向下兼容,支持ATA33、ATA66接口的设备完全 可以继续在ATA100接口中使用。ATA100规范可以轻松应付目前ATA33和 ATA66接口所棘手的难题。ATA100可以让硬盘的外部传输率达到 100MB/s,它提高了硬盘数据的完整性与数据传输率,对桌面系统的磁盘 子系统性能有较大的提升作用,而CRC技术更有效提高高速传输中数据的 完整性和可靠性。
主要特点:
(a)是把控制器集成到驱动器内. (b)数据传输率<1.5MB/s; (c)最多接2个硬盘; (d)支持的硬盘最大容量为528MB
(2)IDE又称为ATA,即 “高级技术附加装置”。
二、ATA介绍:
A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在 九十年代初开始应用于台式机系统。它使用一个40芯电缆与主板进行连接, 最初的设计只能支持两个硬盘,最大容量也被限制在504
二、EIDE接口的特点:
1、它所支持的外设不再是2个而是4个了,所支持的设备除了硬盘,还 包括CD-ROM驱动器磁盘备份设备等。 2、EIDE标准取消了528MB的限制,代之以8GP限制。 3、EIDE有更高的数据传送速率,最高传输速率可高达100MB/秒;支 持PIO模式3和模式4标准。 PIO的英文拼写是“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PIO模式是一 种通过CPU执行I/O端口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写的数据交换模式。是最早 先的硬盘数据传输模式,数据传输速率低下,CPU占有率也很高,大量传 输数据时会因为占用过多的CPU资源而导致系统停顿,无法进行其它的操 作。PIO数据传输模式又分为PIO mode 0、PIO mode 1、PIO mode 2、 PIO mode 3、PIO mode 4几种模式,数据传输速率从3.3MB/s到 16.6MB/s不等。受限于传输速率低下和极高的CPU占有率,这种数据传 输模式很快就被淘汰。
LBA编址方式将CHS这种三维寻址方式转变为一维的线性寻址,它把硬 盘所有的物理扇区的C/H/S编号通过一定的规则转变为一线性的编号,系统 效率得到大大提高,避免了烦琐的磁头/柱面/扇区的寻址方式。在访问硬盘 时,由硬盘控制器再这种逻辑地址转换为实际硬盘的物理地址。 (3):硬盘的三种模式 1 、NORMAL模式:传统的标准模式,支持硬盘容量最高至528MB 2、 LARGE模式:当硬盘容量超过528MB,而硬盘或操作系统不支持 LBA模式时,可采用此选项。LARGE 模式采用的方法是把柱面数除以 2, 把磁头数乘以 2,其结果总容量不变。 3、 LBA模式(Logical Block Addressing Mode);适用于硬盘容量超 过528M且支持"逻辑区块地址"(LBA)功能(一般都使用此项)。
7、ATA-7是ATA接口的最后一个版本,也叫ATA133。只有迈拓公司推 出一系列采用ATA133标准的硬盘,这是第一种在接口速度上超过 100MB/s的IDE硬盘。迈拓是目前惟一一家推出这种接口标准硬盘的制 造商,而其他IDE硬盘厂商则停止了对IDE接口的开发,转而生产Serial ATA接口标准的硬盘。ATA133接口支持133 MB/s数据传输速度,在 ATA接口发展到ATA100的时候,这种并行接口的电缆属性、连接器和 信号协议都表现出了很大的技术瓶颈,而在技术上突破这些瓶颈存在相 当大的难度。新型的硬盘接口标准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
计算机接口标准介绍 主讲:胡祥柏
一、接口的定义
二、接口的类型 (一)、IDE接口 (二)、EIDE接口 (三)、SCSI接口 (四)、IEEE1394接口 (五)、USB接口
IDE接口
一、定义:
(1)IDE(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集成设备电子部件),于1989年被 ANSI(美国标准协会)认可为ATA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高级技术配件), IDE和ATA实际上是硬盘接口技术的不同描述.
返回
SCSI接口
一、定义: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英语: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简 写:SCSI),一种用于计算机和智能设备之间(硬盘、软驱、光驱、打印机、 扫描仪等)系统级接口的独立处理器标准。 二、特点: ●SCSI接口是一个通用接口,在SCSI母线上可以连接主机适配器和八 个SCSI外设控制器,外设可以包括磁盘、磁带、CD-ROM、可擦写光 盘驱动器、打印机、扫描仪和通讯设备等。 ●SCSI是个多任务接口,设有母线仲裁功能。挂在一个SCSI母线上 的多个外设可以同时工作。SCSI上的设备平等占有总线。 ●SCSI接口可以同步或异步传输数据,同步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10MB/s,异步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5MB/s。 ●SCSI接口接到外置设备时.它的连接电缆可以长达6m。
三、SCSI接口的发展: 1. SCSI-1是最原始的版本,异步传输的频率为3MB/S,同步传输的频 率为5MB/s。虽然现在几乎被淘汰了,但还会使用在一些扫描仪和内部 ZIP驱动器中,采用的是25针接口。也就是说,若是将SCSI-1设备联接 到你的SCSI卡,必须要有一个内部的25针对50针的接口电缆;若是用 外部设备时,就不能采用内部接口中的任何一个(即此时的内部接口均 不可以使用)。 2.SCSI-2 早期的SCSI-2,称为FastSCSI,通过提高同步传输的频率使据传输 速率从原有的5MB/s提高为10MB/s,支持8位并行数据传输,可连7个 外设。后来出现的WideSCSI,支持16位并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率也 提高到了20MB/s,可连16个外设。此版本的SCSI使用一个50针的接口, 主要用于扫描仪、CD-ROM驱动器及老式硬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