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ARM单片机技术特点及其应用

ARM单片机技术特点及其应用

以及 在车载数码 系统和 温室监控 系统 中的应 用, 并对 A M单 片机的发展趋势进行 了展 望。 R 关键词 : R A M单片机 ;车载数码 系统 ; 温室监控
中图分类号 :P 9 、 r 3 1 I 1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46 (0 7 1 —0 8 0 10 — 42 2 0 )2 0 3— 2
1 寄 存 器 . 2
理器 , 使其在指令 系统 、 总线结 构 、 调试 技术 、 功耗 以及
性价比等方面远远超过 了传统的 5 系列单片机 。同时 1 A M单 片机在芯片内部集成 了大量的片 内外设 ,使其 R
功能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
①5 l系列 单 片机 一般 只有 3 2个 8位寄 存器 , 而
1 R 单片机技术优势 A M
位/ 1 6位器件 。 T u b超精简指令集可以使程序代码 而 hm
减少 3 %, 0 但其性 能基本不受影响。 ③几乎所有 的 A M指令都可 以条件执行 , 而提 R 从 高 了代码 的效率 , 增加了指令 的吞吐量。
由于 A M单片机采 用 了新 型 的 3 位 A M 核处 R 2 R
A M单片机拥有 3 R 7个 3 位寄存器。 2
②A M单片机 的指 令大部分在 寄存器 中执行 , R 从
而提高 了处理器的运算速度 。
③A M单片机采用 了异常模式 寄存器 ,每个异常 R
收 稿 日期 : 0 7 0 —1 20 ~ 5 8
模式都有其专用寄存器 , 不能被其 他模式使 用 , 证 了 保
( o h at o s yU i r t H i n j n abn 10 4 , h a N r e s F r t nv s y e o gi gH ri 5 0 0 C i ) t er e i, l a n

ARM嵌入式系统在工业控制上的应用

ARM嵌入式系统在工业控制上的应用

了高性价 比的复杂嵌入式工业控制 系统, 主处理器使 用 A M L 司的 TE 公 A 9 R 9 0 嵌入式处理器 , T 1 M 20 不仅带有大容量的 S R M 模块 , DA 还扩展了 1/ 0 b s 0 10M p 以太 网接 口用 于 网络 信息 传 输 和 系统 升级 、 S U B接 口、 R 45接 1 、 S8 2 多个 U R 1 A T接 口用以数据 的拷 贝、 T 音频接 口用 于信息 R C、 提示 、 G V A显示接 口用 于 数据 显示 、 种尺 寸 的 s N nT CD接 口、 多 T/ L
在工业生产过程 中 , 总是不可避免会有各 种错误 , 这其中有些是必 然发生且是 日常性 的, 而在这些 日常的损耗 中消耗的成本 对与企业来说 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而节省成本 是每个企业 的重要 日程 , 本设 计中的 操作记忆系统将成为使用者的一大助力 , 不仅仅节省了生产用材料的损


塑叁三 三 ~ 三三
A M嵌人式 系统在工业控制上 的应用 R
刘远 洁 肖 斌 唐 美玉 湖 南信 息 职 业技 术 学 院 4 0 0 120
【 摘
要】 从人类进入计算机时代 以来, 所有的科学技 术都有 了极其迅猛的发展 , 个行业呈现 出信 息化、 各 网络化、 人性 化的 态势。工业作 为社会
备多个标 准的网络接 门, 可以 同时 与互联网和小 范围区域网连接 , 增强 系统的可操作性及远程遥控和检 测的功能 。系统 升级包 以特定 的模式 发送 , 以固定的解码程序打开并 升级 , 系统 降低系统 因网络数据通讯感
染病毒而导致错误 的可能性 , 同时也实现 了生产数据的保 密。对 小范围 的区域网连接进行单独处理, 并设置 管理权限 , 防止 工作 人员意外 的错 误 操作 而 导 致 系 统 错 误 。

机械手臂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手臂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手臂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对于机械手臂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手臂可以完成重复性高、危险性大、难度大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也节省了人力成本。

本文将重点介绍机械手臂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

一、机械手臂的基础概述首先需要了解机械手臂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机械手臂通常由机械臂(arm)、手掌(end effector)、控制器、传感器等组成,它们协同工作,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

其中,机械臂是机器人的骨架,可以完成远程搬运、重复性动作等工作;手掌是机器人的头脑和手,可以完成抓取、夹取、旋转等运动;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控制机器人的各项行动;传感器是机器人的感官器官,可以让机器人感知周围环境信息,做出相应反应。

这些组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机械手臂系统。

二、1.装配机械手臂在工业装配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完成零件拼装、机器人组装、物料分类等任务。

机械手臂的执行器可以旋转、摆动、伸缩等多种运动方式,可以完成一系列复杂操作,如紧固螺丝、钉子、螺钉等,可以完成对复杂产品的组装、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的任务。

2.物料搬运机械手臂在物流领域也非常常见,在仓库、生产车间等地方,机械手臂可以完成不同形状、大小、重量的物品的搬运等任务,例如搬运重货、搬运易碎的物品等。

同时,机械手臂无需休息,可以多时段工作,其效率比人力搬运更高。

3.焊接和切割机械手臂在焊接和切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械手臂通过触摸传感器可以精准感知到焊接和切割的位置和方向,可以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进行工作,实现自动化的焊接和切割。

同时,由于机械手臂点焊的速度快,可保证一定的焊点间距,并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

4.制造许多工厂和企业在工业制造中也大力推行了机械手臂的应用。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通过机械手臂协助生产线上的操作,可以实现高品质的生产,而且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另外,在模具制造中,机械手臂也可以协助完成质量较高的制造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产线的产能。

arm cortex-m4f处理器 知识点

arm cortex-m4f处理器 知识点

Arm Cortex-M4F处理器知识点1. 简介Arm Cortex-M4F处理器是一种低功耗、高效能的嵌入式处理器,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

它采用了先进的指令集架构,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和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适合处理实时控制、信号处理和通信任务。

2. 处理器架构Arm Cortex-M4F处理器采用了Harvard结构,拥有独立的指令和数据总线,可以同时取指令和访问数据,从而提高了数据访问的效率。

它具有内置的浮点运算单元(FPU),支持单精度和双精度浮点运算,适用于处理需要高精度计算的应用场景。

3. 特性Cortex-M4F处理器具有以下特性:- 高性能:最高主频可达到几百兆赫,功耗较低。

- 丰富的外设接口:支持多种外设接口,如SPI、I2C、UART等,便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和控制。

- 低功耗设计:通过动态电压和频率调节以及睡眠模式等技术,实现了低功耗设计,适合于电池供电的应用。

- 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内置的FPU可以加速浮点运算,提高信号处理和算法运算的效率。

- 软件兼容性:与其他Cortex-M系列处理器兼容,可使用标准的开发工具和软件库进行开发。

4. 应用领域Cortex-M4F处理器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物联网设备:如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智能传感器等。

- 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音频设备等。

- 工业控制系统:如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设备、智能仪表等。

- 医疗设备:如便携式医疗诊断设备、可穿戴医疗器械等。

5. 开发工具和资源开发Cortex-M4F处理器的工具和资源包括:- 集成开发环境(IDE):如Keil、IAR、MCUxpresso等,提供了丰富的开发工具和调试功能。

- 软件库:如CMSIS(Cortex Microcontroller Software Interface Standard)、HAL库等,提供了丰富的驱动和函数库,方便开发者快速开发应用程序。

《基于ARM的伺服控制器研发》

《基于ARM的伺服控制器研发》

《基于ARM的伺服控制器研发》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伺服控制系统在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满足工业的高精度、高速度和高效率的要求,基于ARM的伺服控制器研发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基于ARM的伺服控制器的研发背景、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研发背景与意义伺服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精确控制机械运动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系统。

在制造业中,伺服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设备中,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基于ARM 的伺服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度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提高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三、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基于ARM的伺服控制器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硬件方面,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电路设计、选择高性能的处理器和存储器等措施,提高了伺服控制器的处理速度和精度。

在软件方面,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算法、改进控制策略等措施,提高了伺服控制器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如何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度、如何降低功耗等。

四、研发内容与方法1. 硬件设计基于ARM的伺服控制器硬件设计主要包括处理器选择、电路设计、存储器选择等。

处理器选择要考虑处理速度、功耗和集成度等因素;电路设计要考虑到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存储器选择要考虑到存储容量和读写速度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散热设计、电源管理等其他因素。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伺服控制器研发的核心部分。

主要包括控制算法的选择和优化、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现等。

控制算法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系统性能要求进行选择,如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等。

控制策略的制定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精度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软件的可靠性、易用性和可维护性等因素。

3. 实验与测试实验与测试是验证伺服控制器性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伺服控制器进行静态和动态实验,测试其性能指标,如响应速度、控制精度、稳定性等。

ASIC、NP、X86、RISC、DSP 、ARM、单片机几种常见技术介绍

ASIC、NP、X86、RISC、DSP 、ARM、单片机几种常见技术介绍
RISC主要特点:
RISC微处理器不仅精简了指令系统,采用超标量和超流水线结构;它们的指令数目只有几十条,却大大增强了并行处理能力。如:1987年Sun
Microsystem公司推出的SPARC芯片就是一种超标量结构的RISC处理器。而SGI公司推出的MIPS处理器则采用超流水线结构,这些RISC处理器在构建并行精简指令系统多处理机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2)程序和数据空间分开,可以同时访问指令和数据;
(3)片内具有快速RAM,通常可通过独立的数据总线在两块中同时访问;
(4)具有低开销或无开销循环及跳转的硬件支持;
(5)快速的中断处理和硬件I/O支持;
● 分级存储器组织: NP存储器一般包含多种不同性能的存储结构,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目的。
● 高速I/O接口:
NP具有丰富的高速I/O接口,包括物理链路接口、交换接口、存储器接口、PCI总线接口等。通过内部高速总线连接在一起,提供很强的硬件并行处理能力。
现代ASIC常包含整个32-bit处理器,类似ROM、RAM、EEPROM、Flash的存储单元和其他模块.
这样的ASIC常被称为SoC(片上系统)。
FPGA是ASIC的近亲,一般通过原理图、VHDL对数字系统建模,运用EDA软件仿真、综合,生成基于一些标准库的网络表,配置到芯片即可使用。它与ASIC的区别是用户不需要介入芯片的布局布线和工艺问题,而且可以随时改变其逻辑功能,使用灵活。
针对滤波、相关、矩阵运算等需要大量乘和累加运算的特点,DSP的算术单元的乘法器和加法器,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相乘、累加两个运算。近年出现的某些DSP如ADSP2106X、DSP96000系列DSP可以同时进行乘、加、减运算,大大加快了FFT的蝶形运算速度。

基于ARM的嵌入式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ARM的嵌入式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第一章绪论 (2)1.1 引言 (1)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3 研究现状 (2)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1.5 主要章节安排 (3)第二章开发工具的介绍 (4)2.1 Proteus的功能 (4)2.1.1 Proteus的功能简述 (4)2.1.2 资源丰富 (5)2.1.3电路仿真 (5)2.2 ADS1.2 (6)2.2.1 ADS种类 (6)2.2.2 软件组成 (6)第三章软硬件介绍 (8)3.1 ARM (8)3.1.1 ARM简介 (8)3.1.2 ARM7 (8)3.2LPC2124处理器 (9)3.2.1LPC2124简介 (9)3.2.2 特性 (9)3.2.3 结构 (9)3.2.4引脚描述 (10)3.3硬件系统的整体结构 (11)3.3.1硬件系统的设计原则 (11)3.3.2系统硬件的整体结构 (12)3.3.3 基本硬件组成 (12)第四章软件设计 (17)4.1系统软件的整体结构 (17)4.2.1测控系统 (18)4.2.2显示数字功能 (19)4.2.3 A/D转换数据采集程序功能与实现 (21)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25)5.1 全文总结 (25)5.2后续工作及展望 (25)致谢 (27)参考文献 (28)附录 (29)摘要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工业领域中,对温度的测量和监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温度参数是工业控制中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ARM7架构的嵌入式系统对于温度控制的应用,它基于ARM7 内核的LPC2124, 以DS1820采集温度信号, 通过RWB 温度变送器和A/D 转换获得实际温度值, 同时通过LCD 实时显示; 此温度控制系统应用于热电仪, 实际应用表明, 系统稳定、可靠, 满足了热电仪的温度控制要求。

关键词:ARM;Proteus;嵌入式系统;温度控制系统Abstract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temperature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especially in the petroleum, chemical, electric power, metallurgy and other industrial fields,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of the temperature is a very important link, the temperature parameter is an important index in industrial control.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ARM7 based embedded system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emperature control based on ARM7, which based on the LPC2124 kernel, the DS1820 collecting temperature signal, to obtain the actual temperature value through the RWB temperature transmitter and A/D conversion,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LCD real time displa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gives some application circuits. This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used in the power system,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system is stable and reliable, meet, the thermoelectric instrument temperature control requirements.Key words:ARM;Proteus;Embedded system;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第一章绪论1.1 引言嵌入式系统这几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无线通信领域、智能仪表,消费电子等各个领域,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它主要用于各种嵌入式应用,以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手段,完成指定的任务和功能。

ARM简介

ARM简介

6.移动互联网领域

ARM技术打造世界级的Web2.0产品

目前大多数智能手机采用ARM11处理器 基于Cortex-A处理器的Web2.0手机 ARMv7架构的设计为Web2.0做了专门设计



矢量浮点运算单元 Thumb-2和Thumb-2 EE指令用于解释器和JITs NEON SIMD技术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atterson教授领导 的研究生团队设计和实现了“伯克利RISC I”处理 器,他们在此基础之上又发展了后来SUN公司的 SPARC系列RISC处理器,并使得采用该处理器的 SUN工作站名振一时。 与此同时,斯坦福大学也在RISC研究领域取得了 重大进展,开发并产业化了MIPS( 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系列RISC处理器。



ARM是什么? ARM为什么存在? ARM有什么优势? ARM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 ARM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二、ARM为什么存在

RISC体系结构 ARM的诞生
1.RISC体系结构
传统的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 指令集计算机)体系由于指令集庞大,指令长度不固定,指 令执行周期有长有短,使指令译码和流水线的实现在硬件上 非常复杂,给芯片的设计开发和成本的降低带来了极大困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引入新的复杂的指令集, 为支持这些新增的指令,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会越来越复杂。然 而,在CISC指令集的各种指令中,其使用频率却相差悬殊,大约 有 20%的指令会被反复使用,占整个程序代码的80%。而余 下的80%的指令却不经常使用,在程序设计中只占20%,显然, 这种结构是不太合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M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摘要:从51单片机到ARM处理器,嵌入式微控制领域不断更替交叠,伴随而来的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ARM处理器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担负着推动技术进步和改写历史的重任,因为ARM处理器是一个“集大成者”,ARM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促进了工业控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ARM处理器;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1 ARM处理器的发展历史1990年11月27日,Acorn公司正式改组为ARM(Acorn RISC Machine)计算机公司。

苹果公司出资150万英镑,芯片厂商VLSI出资25万英镑,Acorn本身则以150万英镑的知识产权和12名工程师入股。

公司的办公地点非常简陋,就是一个谷仓。

ARM处理器20世纪90年代,ARM 32位嵌入式RISC(Reduced l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处理器扩展到世界范围,占据了低功耗、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

ARM公司既不生产芯片也不销售芯片,它只出售芯片技术授权。

ARM将其技术授权给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半导体、软件和OEM厂商,每个厂商得到的都是一套ARM相关技术及服务。

ARM是第一款面向低价位市场的RISC架构微处理器。

目前,ARM已经成为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代名词。

2 ARM处理器的优势①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

ARM针对嵌入式应用,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最低的功率消耗。

ARM结构的优点是能兼顾到性能、功耗、代码密度、价格等几个方面,而且做得比较均衡。

在性能/功耗比(MIPS/W)方面,ARM处理器具有业界领先的性能。

基于ARM核的芯片价格也很低,目前ARMCortexM的芯片价格可低至10元人民币左右。

②支持Thumb(16位)/ARM(32位)双指令集,能很好的兼容8位/16位器件。

③大量使用寄存器,大多数数据操作都在寄存器中完成,指令执行速度更快。

④指令长度固定,寻址方式灵活简单,执行效率高。

⑤丰富的可选择芯片。

ARM公司自己不生产芯片,而是采用授权的方式给半导体生产商出售芯片技术,目前,全球几乎所有的半导体厂家都向ARM公司购买了各种ARM核,配上多种不同的控制器(如LCD控制器、SDRAM控制器、DMA控制器等)和外设、接口,生产各种基于ARM核的芯片。

目前,基于ARM核的各种处理器型号有好几百种,在国内市场上,常见的有ST、TI、NXP、Atmel、Samsung、OKI、Sharp、Hynix、Crystal等厂家的芯片。

用户可以根据各自的应用需求,从性能、功能等方面考察,在许多具体型号中选择最合适的芯片来设计自己的应用系统。

由于ARM核采用向上兼容的指令系统,用户开发的软件可以非常方便地移植到更高的ARM平台。

ARM处理器本身是32位设计,但也配备16位指令集。

一般来讲比等价32位代码节省达35%,却能保留32位系统的所有优势。

3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根据IEEE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控制、监视或者辅助装置、机器和设备运行的装置”。

其实,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事实上,凡是嵌入在产品中的以计算机来实现某种特定控制功能的控制系统都可以称之为嵌入式系统,目前广泛被大家认可的概念是: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

既然嵌入式系统是面向产品的,是与具体应用紧密相结合的,因此它在各个方面一定是紧扣应用的特定需求,这表现在,嵌入式系统可以根据实际系统的应用需求对软硬件进行合理的裁剪,以满足应用系统的功能需求,并保证满足可靠性、实时性、体积等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和功耗。

嵌入式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方面,其组成结构如图所示:嵌入式硬件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处理器。

嵌入式处理器的种类非常多,到现在为止一共有30多个体系1000多个系列,包括单片机、DSP、FPGA、ARM等,他们具有不同的字长,有8位、16位、32位和64位之分,且主频和处理速度也有很大差别。

目前我们通常所说的嵌入式系统主要是具有较高性能的32位的嵌入式处理器,主流的有ARM公司的ARM系列、MIPS公司的MIPS系列、INTEL的X86系列、IBM公司的Power PC系列、Compad公司的Alpha系列、Motorala 公司的68K系列等。

嵌入式软件系统主要指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软件。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典型特点是:采用占先式的调度,响应的时间很短,任务执行的时间可以确定;系统内核很小,具有可裁剪,可扩充和可移植性,可以移植到各种处理器上;较强的实时和可靠性,适合嵌入式应用。

比较经典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有:WindRiver公司的VxWorks、美国集成系统公司的pSOS、Lineo公司的uClinux、新墨西哥工学院的RT—Linux。

随着竞争的激烈,Palm OS,WinCE等嵌入式操作系统相继被推出。

4 工控系统对嵌入式系统的要求目前嵌入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如工业控制、家用电器、移动通信、国防军事等方面。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大量应用了嵌入式芯片,如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系统、石油化工、数控机床等,正是由于嵌入式芯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生产车间的网络化管理程度,降低了人力资源需求量。

相比嵌入式系统的其他应用方向,工业控制系统具有许多特点,要根据工业控制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嵌入式系统。

工业控制系统有以下特点:相对于民用来讲,工业控制对嵌入式系统各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因为有些应用可能涉及控制精度、产品质量、人身安全等重大事务;工业生产现场可能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高噪音、高电磁辐射、带有腐蚀性气体或液体等的极其恶劣的环境:工业现场需要常年连续作业,由于人力资源的问题,可能出现无人值守的情况;工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有高温高压密封容器、高速运转机器、高强度作业机械等,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随处隐藏着可以酿成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在工业现场中,由单个嵌入式CPU 来完成相对简单的控制过程,多个嵌入式CPU与高一级的管理级CPU通信,并在其管理下协调的完成复杂任务,多个工业现场可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距离遥远,各部分需要协调工作等。

因此,工业控制对嵌入式系统的要求除了一般性的要求以外,还特别有以下要求:对嵌入式芯片的处理能力要求较高,处理能力将一定程度决定控制系统的精度,处理数据量大,对于处理速度要求较高;对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要求其要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的正常工作;对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很高,以保证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要具有一定的通信能力,能与上位机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分布式控制;具有一定的网络支持能力。

5 ARM嵌入式系统在工控中的应用在通常所说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中,ARM系列处理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5%以上。

ARM是当前最先进的RISC处理器之一,它具有较强的性能,非常丰富的外围接口,像12C、SPI、UART和USB等接口都是标准配置,在设计系统时只要把处理器和外设进行物理连接就可以实现外围接口扩展了,同时体积小,价格比较低廉,功耗较低。

ARM系列处理器的发展经历了ARM7、ARM9、ARMll等几个系列,以ARM9系列性能为例,它是同时支持32位ARM指令集和16位Thumb指令集的32位RISC处理器,工作频率高达203MHZ,采用五级整数流水线,可达到300MIPS,能够满足较为复杂的信息处理,具有独立的数据Cache和指令Cache,获得了许多实时操作系统的支持,如pSOS、VxWorks、uCOS等。

当前市面上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由SAMSUNG公司生产的基于ARM9的$3C2410和基于ARMlI的$3C6410嵌入式芯片,它广泛应用于当前的工业控制领域中。

$3C2410的资源有一个LCD控制器、4个通道的DMA、触摸屏接口、2个USB主机接口、1个USB设备接口、117位通用I/O口和24位外部中断源、8通道10位AD控制器,非常适于构架嵌入式工控系统。

工控系统一般都采用实时性操作系统。

对于实时性操作系统,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对事件不但要有正确的响应,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也就是说,系统运行时如果没有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即使能得到正确的处理结果,也是失败的;实时系统又分为硬实时系统和软实时系统,工业控制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因此多采用硬实时系统,而软实时系统多用于消费电子中。

ARM嵌入式应用实例——汽车ABS/ASR/ACC集成化控制系统:ABS/ASR/ACC集成化控制系统是综合了制动防抱死功能(ABS)、驱动防滑功能(ASR)和自适应巡航功能(ACC)的汽车新型主动安全系统,系统结构。

在硬件上充分利用各个子系统的现有元件,轮速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加速踏板传感器和探测雷达组成传感器网络,共用控制器和执行元件。

在软件上应用信息融合、集中控制技术,通过对制动力矩和发动机输出功率的综合调节实现汽车制动防抱死、驱动防滑和自适应巡航功能。

控制过程充分考虑三个逻辑模块上的相互关系,实现信息融合共享,例如ABS与ASR的车轮滑动率计算可以统一,ACC探测雷达获取的车速信息可以用来修正ABS参考车速。

ABS/ASR/ACC集成化系统结构6 工控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控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嵌入式系统作为其核心,要求各方面功能不断提高,其发展趋势如下:(1)性能上。

随着精密仪器、高精尖技术、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系统中控制任务可能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信息处理往往要经过复杂的算法,因此对嵌入式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嵌入式系统具有更高的处理能力、更高可靠性和更强的实时性。

(2)网络支持加强,便于远程控制。

随着生产和管理的全球化,嵌入式设备面临联网要求,要求嵌入式处理器内嵌网络接口,支持多种通信协议,支持告诉数据传输,具有更加严密的数据保护能力,支持IEEEl394、USB、Bluetooth等,并提供相应的通信组网协议和物理层驱动。

嵌入式WebServer在工控系统中的应用,除了可实现生产管理的远程化,对数据库的支持,将利于为管理层提供分析和依据。

(3)提供友好的图形操作界面。

嵌入式已广泛应用于智能仪表设备中,良好的人机交互图形界面,灵活的控制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智能仪表的使用性和操作性,因此要求嵌入式系统提供非常友好的用户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