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 M R E S D术-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操作:在(镇静/咽部局麻/静脉麻醉/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内镜下进行(高频点凝切除治疗/黏膜切除治疗(EMR)/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ESD))风险:1.胃肠道准备所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并发症。

2.药物不良反应、麻醉意外。

3.局部损伤:咽喉部、胃肠粘膜损伤、食管粘膜撕裂等。

4.消化道出血。

5.消化道穿孔。

6.心脑血管意外。

7.部分患者治疗前因诊断需要需加做超声内镜检查。

8.少数患者由于前次检查活检等原因,病变缩小无须电切治疗或病变已自行脱落而无须治疗。

9.部分病例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切除标本无法取出送病理检查。

10.因各种原因(如患者疾病原因、解剖异常等)不能完成治疗或一次性完成治疗。

11.术后组织病理为癌,并有浸润性,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12.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13.其他。

(以上内容为医师所告知患者的病情、所需手术/操作/治疗及其风险。

)相关替代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治疗。

相关替代治疗方案的风险:外科手术治疗:优点:可以完整的切除病变组织,部分病例可以根治。

缺点:(1)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2)费用相对要高;(3)并发症相对多。

患者声明:1.医生已向我解释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相关内容。

2.我已了解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相关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带来的后果。

3.我同意授权操作相关医生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下一步或其他治疗方案。

4.我了解当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过程中出现针刺伤时,可能会抽取患者血样进行特殊化验。

5.我确认所提供之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并且无所保留。

6.我确认本人具备合法资格签署本同意书。

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Xxx医院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Xxx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内镜直视下高频电凝电切,息肉蒂部注射无水乙醇等药物或冷冻治疗,电热活检钳术,微波和激光凝固术等。

本节重点介绍高频电凝电切术。

该法是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方法。

可将息肉整体切除以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达到治疗息肉、预防恶变、解除临床症状(如出血、梗阻等)的目的。

【适应证】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全面考虑。

1.无严重慢性疾病,能耐受内镜检查及治疗者;2.消化道单发或多发性息肉,息肉大小能被不同口径的电凝电切骗局器套取者,息肉直径一般应<2cm;3.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非浸润型者;4.多发性息肉数目在30个之内;5.局限于粘膜层的早期癌可适用于内镜下摘除。

【禁忌证】1.患者体质差,有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内镜检查、治疗者;2.有出血倾向,出、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经治疗无法纠正者;Xxx医院3.息肉基底部过大,一般指胃息肉基底>2cm或大肠息肉基底>1.5cm者;4.息肉型癌已浸润恶化者;5.已安装心脏起搏器或置人金属瓣膜者(相对禁忌);6.患者及家族不合作者。

【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1)检查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试验、心电图描记、有条件者术前应用3d止血药物。

(2)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患者术前禁食12h。

(3)大肠息肉患者术前按结肠镜术前准备,忌用甘露醇导泻,以免肠道内有易燃气体产生,导致通电时爆炸。

2.器械准备(1)高频电流发生器;(2)各型医治用内镜均可选用,以双活检钳管道更适宜,便于抓取息肉,辅佐操纵。

这类内镜前端均为非金属,具有绝缘性,平安度高。

(3)电凝电切圈套器及其附件(三爪钳、圈套器、异物网篮等),最好用前端绝缘的圈套器。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的术中配合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的术中配合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的术中配合摘要】目的讨论内镜下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的术中配合。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电切息肉中的配合:护士应严格按照术者指示进行操作。

首先根据息肉蒂的粗细或广基息肉基底的直径设定电切、电凝指数及决定是否设定混合电流。

然后送入圈套器,随时按术者的指示伸出、回缩、张开、收紧圈套器协助完成电切。

食管贲门、十二指肠部位壁薄、蠕动快,圈套息肉时需与术者密切配合,尽量套进息肉近端,否则易引起穿孔。

【关键词】内镜下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术中配合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病理组织学上以腺瘤常见且有一定的癌变率,属癌前病变。

随着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消化道息肉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特别对于广基息肉,为消除隐患更应及早治疗。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在内镜直视下借助各种辅助设备和配件切除息肉,不仅有治疗作用,更具有诊断价值。

内镜下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的优选治疗方法。

它具有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可及时观察和局部镜下处理术中出血等优点,避免了患者开刀的痛苦,损伤小,恢复快,同时也节约了住院费用。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18~68岁。

其中食道息肉2例,胃息肉6例,结肠息肉3例,直肠息肉1例。

均采用电子胃镜或者电子肠镜进行电切术。

全部病人手术成功。

2 物品准备2.1 内镜。

2.2 一般胃镜检查的常规设备。

2.3 基本器械高频电发生器、电缆线、把手、圈套器(无齿、带齿及各种型号根据息肉形态选择)是内镜下套切息肉中必不可少的。

2.4 其他相关的或止血的附件高频电凝探头、热探头、透明帽、热活检钳、注射针、止血钛夹等。

为了使手术顺利进行和及时处理并发症,这些都是应该准备好的。

2.5 回收息肉的附件三爪钳、网篮等。

2.6 药物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浓氯化钠等。

3 术前准备3.1内镜准备3.2圈套器准备3.3高频电发生器的准备3.4患者准备3.4.1 了解患者病情包括既往史及治疗情况,嘱患者把既往内镜及X线检查结果带来,了解息肉的部位、大小及形态,以便选择适当的内镜及圈套器。

内镜下息肉治疗质量标准

内镜下息肉治疗质量标准

内镜下息肉治疗质量标准内镜下息肉治疗是消化内镜学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消化道息肉的切除。

在进行内镜下息肉治疗时,医生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治疗质量标准,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将从准备工作、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三个方面介绍内镜下息肉治疗的质量标准。

首先,在进行内镜下息肉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包括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以便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其次,医生需要对手术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设备完好,以免手术中出现意外。

此外,医生还需要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同意,确保患者能够配合治疗。

其次,在手术操作方面,医生需要严格遵守内镜下息肉治疗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医生需要在手术中保持手的稳定性,准确切除息肉,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其次,医生需要确保手术操作的熟练性和速度,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同时,医生还需要在手术中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最后,在术后管理方面,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康复。

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和指导,包括饮食调理、休息疗养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其次,医生需要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观察手术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同时,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的随访和管理,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指导患者的日常护理,以减少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内镜下息肉治疗的质量标准包括准备工作、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三个方面,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内镜下息肉治疗的质量管理,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及随访.

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及随访.

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及随访1990年6月至1997年6月,我院对320例消化道息肉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和随访复查,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上消化道息肉114例,男76例,女38例,多发35例,共217个息肉。

下消化道息肉206例,男147例,女59例,单发78例,多发128例,共651个息肉。

内镜所见及病理类型见表1。

表1 消化道息肉内镜所见及病理类型(个)息肉表现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大小0.5~1 73 347(cm) 1.1~1.5 115 2081.6~2.5 29 96形态有蒂89 314亚蒂75 258宽基53 79组织类型炎性95 93增生性35 187腺瘤性87 358幼年性0 132.治疗方法;上、下消化道息肉均用METⅠ-Ⅱ型内镜微波治疗仪灼除。

微波选择100~120mA、2~8秒,按息肉大小、形态使其接触到息肉的面或蒂根部2~5mm处,见息肉组织表面呈白色凝固,可见小息肉立即消失,有蒂者逐渐脱落,大的宽基息肉分次治疗后严重变形、萎缩直至消失,稍隆起的残基不必烧灼至平整,术后会自行脱落,多发性息肉则分批治疗,加大微波输出功率,作用时间缩短,息肉灼除彻底,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3.随访:320例均进行了随访,时间1~7年。

上消化道息肉患者每例内镜随访2~12次,共进行866例次检查,其中每年1次者55例,2年1次者31例,不定期检查28例。

发现复发性息肉25例次,复发率 2.9%,复发时间3~25个月,平均10.6个月,74.5%于2年内复发。

发现再发性息肉75例次,再发率8.7%,再发时间6~78个月,平均17.5个月,73.4%于2年内再发。

下消化道息肉患者每例内镜随访2~13次,共进行 1 479例次检查。

其中每年1次者127例,2年1次者36例,不定期检查43例。

发现复发性息肉57例次,复发率3.8%,复发时间3~36个月,平均16.1个月,74.3%于2年内复发。

再发性息肉316例次,再发率21.4%,再发时间3~78个月,平均17.5个月,75.4%于2年内再发。

下消化道息肉等病变内镜下治疗手术记录

下消化道息肉等病变内镜下治疗手术记录

XXXX医院
下消化道息肉等病变内镜下治疗手术记录
姓名性别病区床号住院号
手术日期年月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全程时间时分
术前诊断:
术中诊断:
手术名称:
手术者:助手:护士:
麻醉方式:麻醉医师:
手术经过:
1.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备用相关一次性诊疗器械或消毒后器械。

2.常规循腔进镜至息肉等病变的所在部位,术中见息肉等病变的外观形态:
,数量,大小(范围)约cm;决定(一次分多次)内镜下治疗,调整好电凝电切及APC的电流功率、氩气流量等参数。

3.选择治疗的方式方法为:
(1)热活检钳钳除法:
(2)电凝电切法:
(3)EMR法:
(4)APC法:
(5)其他方法:
4、术后检查粘膜表面(清洁渗血喷血),术后穿孔(无有),使用(电凝电切钛夹、和谐夹夹闭创面热活检钳尼龙绳)止血,钛夹使用()个,和谐夹使用()个。

5、(是否)留取标本,标本给(患者家属)过目后送病检(是否)。

6、术中其他异常情况(无有),处理:
手术者签名:
第页总页。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121例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121例

肉, 具有创伤小 、 手术 时间短 、 费用低 的优 点, 但要 重视并 发症 的防治 , 出血 和肠 肠
中 国社 区 医师 ・ 医学专业 2 1 年第 2 01 3期 ( 3 总 第24 )5 第1 卷 8期 3
论 著 ・临
床 论 坛
腹 股 沟 疝 不 同 手 术 治 疗 疗 效 观 察
8 %去 甲肾上腺 素盐液喷洒止血或金属 钛 夹止 m; 息肉回收 , 用异物钳 、 圈套器等 取 出送病理检 查。病理 检查对 息 肉诊断 十 分重要 , 除息 肉应 全部 送病 理检 查 , 摘 术 后病理证实恶变需作进一步治疗 。
结 果
备, 高频 电切 者 , 肠道准备不用甘露醇 ; 术
疗 , 果 息 肉 小 且 表 面 光 滑 , 断 为 良性 如 判
凝 电切 摘 除 消 化 道 息 肉是 一 种 安 全 、 有
效、 便 的治疗方法。 方 关 键 词 胃肠镜 消 化 道 息 肉 摘 除 d i1 . 9 9j i n 10 —64 . 0 o:0 36 /.s . 0 7 s 1x 2 1. 1
内镜 下 治 疗 消 化 道 息 肉 1 1例 2

20 2 0主 机 , G 一9 WR、 G 一2 0 5 E 9 E 5 WR
选 择 电凝 、 电切 强 度 , 常在 3 5 W , 通 0~ 0 先
丁 云美
邱 丽 芬
型 电 子 胃镜 及 E C一9 WM 型 电 子 肠 镜 , 9 D 2 2 R 圈 套 器 , V 33 B 高 温 活 组 S 35 H D 22H 织钳及 B F一2 1 、4 8 N 活 检 钳 , R E 4621F E B I C一8 频 电 烧 灼 装 置 , I M U X C 0高 O P SH Y

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及配合

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及配合
炎 。大部 分急 性胰 腺炎 预后 良好 , 大多数 A 绝 P患者 经 内
治 愈率[ ] 崔乃强 , 1 吴咸 中.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 的现 况和展望 [ ] 中国危 J.
重 病 急 救 医 学 ,04,6 1 )7 5— 0 . 2 0 1 ( 2 :0 7 7
[ ] 张圣道 , 2 雷若庆 . 重症 急性胰腺炎 治疗 的争论 、 进展 和发 展趋势 [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0 ,2 1 :2 2 . J. 2 22( )2 — 3 0 [ ] 卢杰夫 . 内营养治疗重症 急性胰腺 炎的现状 [ ] 内科 ,0 1 3 肠 J. 21 ,
6 4)3 1 5 . ( :5 —34
[ ] 陈绪东 , 4 刘立君. 抗生素及肠内外营养在急性胰腺炎治疗 中的应
用 [ ] 中国当代医药 ,0 1 1 ( 7 :8 J. 2 1 ,8 2 ) 18—19 8. [ ] 张云珍 , 5 王 孟, 杨盼勇. 急性胰腺炎 的治疗体会 [ ] 基层 医学 J. ( 收稿 日期 :0 11 - 修回 日期 :0 2 22 2 1-13 0 2 1 - -7) 0
素和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能有效地减少胰液、 胰酶的分泌, 使胰腺处于“ 休息” 状态从 而能有效控制胰腺炎症的进展 , 有利 胰 腺组织 修 复 , 治疗 急性 胰 腺 的 重要 环 节 。另 外 是 ]
应 用抗 生 素 , 维 持 水 、 及 电解 质 以及 酸 、 碱平 衡 和 提供 足 够 的 热卡 、 必需 维 生素 , 减少并 发 症 的发 生 , 短病 程 , 高 能 缩 提
550 ) 300
【 文章编号】 17- 6 (02 0 -19 2 637 8 21 )2 4 - 7 0 0
132 患者 胃镜 术 前 8h 食 , 禁 水 ; 镜 术前 3d食 .. 禁 4h 肠 米粥, 面条 等半 流 、 少渣 饮食 ( 少水 果 、 菜 、 减 蔬 肉等食 物 ) , 手术 日早 、 午餐禁 食 , 前 晚用 开 水 浸 泡 3 术 0克 的潘 泻 叶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操
作规范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操作规范
【胃息肉、结肠息肉治疗适应症】
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全面考虑。

1. 无严重慢性疾病,能耐受内镜检查及治疗者;
2. 消化道单发或多发性息肉,息肉大小能被不同口径的电凝电切圈套器套取者,息肉直径一般应<2cm;
3. 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非浸润型者;多发性息肉数目在30个以内;
4. 局限于黏膜层的早期癌可适用于内镜下摘除。

【胃息肉、结肠息肉治疗禁忌症】
1. 患者体质差,有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内镜检查、治疗者;
2. 有出血倾向,出、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经治疗无法纠正者;
3. 息肉基底部过大,一般指胃息肉基底>2cm或大肠息肉基底>1.5cm 者;
4. 息肉型癌已浸润恶化者;
5. 已安装心脏起搏器或置入金属瓣膜者(相对禁忌);
6. 糖尿病患者,无论血糖是否正常,都应列为相对禁忌(愈合能力差)。

7. 患者及家属不合作者。

【胃息肉、结肠息肉治疗的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
1. 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试验;心电图描记;有条件者术前应用3d止血药物。

2. 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患者术前禁食12h。

3. 大肠息肉患者术前3d无渣半流质饮食,手术当天早晨禁饮食,中午可进干食,少饮水,下午操作;术前1d晚饭后服用清肠剂以清洁肠道;忌用甘露醇导泄,以免肠道内有易燃气体产生,导致通电时爆炸。

【胃息肉、结肠息肉治疗的器械准备】
1. 高频电发生器
2. 各型治疗用内镜均可选用,以双活检通道者更适宜,便于抓取息肉,协助操作。

这类内镜前端均为非金属,具有绝缘性,安全度高。

3. 电凝电切圈套器及其附件(三爪钳、圈套器、异物网篮等),最好用前端绝缘的圈套器。

4. 检查高频电流发生器,确认功能正常,将电切圈套器与高频电发生器连接,脚踩通电踏板,再将电切圈套器与电极板上的湿肥皂短暂接触,见有火花放电现象,即说明性能正常,可以进行操作。

5. 严格按高频电电凝电切等安全使用规定,将高频电源、内镜、电切圈套器按要求连接起来备用。

【胃息肉、结肠息肉高频电治疗的操作方法及程序】
1. 患者通常取左侧卧位。

根据息肉的具体位置、大小、外形等情况,可酌情改变体位,但应以息肉不倒卧于胃肠壁贴近和易于观察为原则。

2. 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覆盖于电极板,并紧密捆绑于患者左大腿外侧或与左臀部紧密接触。

3. 常规插入内镜,发现息肉,充分确认其位置、大小、形态后,反复冲洗,吸尽息肉表面粘液及周围液体,使其暴露良好,便于息肉电凝电切操作。

同时,必须吸净胃肠腔内的气体,尤其在大肠息肉切除时更须注意,必要时置换空气,以防易燃易爆气体在通电时发生爆炸。

4. 选择合适的电切圈套器,经内镜活检管道插入胃肠腔。

在内镜直视下,在靠近息肉处张开圈套,将息肉套入圈套器内。

于息肉根部逐渐拉紧套圈,但切勿用力过度,防止勒断蒂部导致出血。

5. 拉紧套圈后,息肉因血流阻断而顶端变为紫色,启动高频电源,脚踏开关通电,先电凝后电切。

间断通电时间每次1~2s,一般不超过4s,直至息肉被电切成功。

6. 仔细观察确认电切部位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后,用三爪钳、圈套器或网篮捞取息肉,连同内镜一并取出。

【胃息肉、结肠息肉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1. 出血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或手术后均可发生出血。

出血可为轻度、中度或大出血。

轻度出血仅见创面轻度渗血或缓慢溢出,可自行停止。

中度出血:上消化道息肉切除后可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大肠息肉切除后可表现为排出鲜血便,应积极行内镜下止血,多数经内科及内镜治疗可止血。

大出血者可出现休克,内科及内镜治疗无效,应紧急外科手术控制出血。

2. 穿孔常由于电流强度过大,通电时间过长,视野不佳或内镜及圈套器位置不恰当,即强行切除息肉或因圈套器破损,机械损伤胃肠壁所致。

小穿孔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内科治疗无效或大的穿孔,应立即转外科手术治疗。

3. 灼伤点切时,若电极或电切圈套器安放位置不当,或圈套器附近有导电的粘液,或息肉较长倒挂,均可引起电流分流灼伤附近正常黏膜组织。

电灼伤一般仅表现为浅表溃疡,偶可造成贯穿性电灼伤甚至穿孔,应予以重视。

4. 溃疡息肉摘除后,切断面为坏死凝固物,形成的溃疡多数在2~4周内愈合。

胃息肉、大肠息肉电切术后,饮食以无渣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不宜过多进食及过早活动。

适当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口服液体石蜡以保持大便通畅。

胃息肉电切术后一般常规应用H2受体阻滞药或质子泵抑制药(ppi)及胃黏膜保护药。

6. 其他高频电切治疗贲门息肉时,可发生左侧膈肌痉挛,并在心电图上出现心肌缺血性改变。

此可能为高频电流影响膈神经以及局部高温传至心脏所致。

所以贲门区息肉电切时须小心,必要时予心电监护。

大肠息肉电切术偶尔可发生肠道气体爆炸。

因此,大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前忌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操作过程可进行肠道气体置换,即将肠道气体尽量吸尽,并充以惰性气体。

【注意事项】
1. 分次电切法广基隆起、直径大于2cm的消化道息肉,应分次电凝电切。

第一次电切息肉的一部分组织,再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电凝电切,直至完全切除。

2. 长蒂息肉的切除圈套器应套在蒂中部或在离根部3~5cm处紧缩圈套器。

宁可将残蒂保留稍长一些,以免引起胃肠穿孔。

3. 术者应技术娴熟,谨慎小心,操作轻柔,动作迅速。

绝不能将临近正常组织一并套入圈套器,以免误将正常组织切除,扩大创伤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