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总结篇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总结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总结11107108徐寒黎一、实验内容以及设计思路1、①试编写一程序,比较两个字符串STRinG1、STRinG2所含字符是否相同,若相同输出“maTcH”,若不相同输出“nomaTcH”。

设计思路:定义一个数据段,在数据段中定义两个字符串作为STRinG1、STRinG2以及几个用于输入提示的和输出所需内容的字符串,定义一个堆栈段用于存放,定义代码段。

关键步骤以及少量语句:第一步将STRinG1和STRinG2都实现用键盘输入,方法是moVdX,oFFSETSTRinG2moVaH,0aHinT21H并且显示在显示器上,显示方法将0aH改成09H,语句与上面类似。

然后进行比较第一个单元,moVaL,[STRinG1+1]cmPaL,[STRinG2+1]JnznomaTcH若字符串长度不等,则直接跳转,输出输出“nomaTcH”;若长度相等再逐个比较LEaSi,[STRinG1+2]LEadi,[STRinG2+2]moVcL,[STRinG1+1]moVcH,0cLdREPEcmPSBJcXzmaTcH,意思是全部相同就跳转maTcH,输出“maTcH”;不然进入下面的nomaTcH。

退出。

②试编写求级数1 +2 +3 …..前几项和刚大于10000的程序。

设计思路:原先编写的程序,设定和为10000,结果是14。

但要求高一点的话,可以自己设置,实现用键盘输入和的值。

一个难点是将输入的aScii码字符串,转换成与之相同的十进制数的数值。

关键的思路部分是:从1开始求级数,将和的值存在aX里,要加下一项级数前,比如这时已经加到4,PUSH一下aX,然后将5乘三遍,将乘积moV到BX里,再PoPaX,然后将BX的值加到aX 里,然后将aX与n比较,如果比n小就继续上述步骤,知道刚比n 大就输出数字。

③试编写一程序,完成字符串中各字符出现频度的统计,统计结果在屏幕上输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软件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软件实验报告

第一篇软件实验实验一存储器块操作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KEIL集成调试环境和汇编程序的调试方法。

2. 掌握存储器读写方法;3. 了解内存块的移动方法;二、实验说明实验1 指定某存储器的其实地址和长度,要求能将其内容赋值。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单片机读写存储器的方法,同时也可以了解单片机编程、调试方法。

块移动是单片机常用操作之一,多用于大量的数据复制和图像操作。

例程2给出起始地址,用地址加1方法移动块,将指定源地址和长度的存储块移到指定目标为起始地址的单元中去。

移动3000H起始的256个字节到4000H起始的256个字节。

三、实验内容1. 试编程将片内RAM中的数据依次复制到片外RAM。

假设源数据区的首地址为40H,目的数据区的首地址为1000H,数据块长度为10H。

流程图:程序:运行结果:Memory显示,片内RAM中40H开始数据为03 00 29 00 00 00 71 00 AB 00 00 00 1E 00 00 FF,说明测试数据已经成功输入片内RAM。

从片外RAM中1000H位置开始记录为03 00 29 00 00 00 71 00 AB 00 00 00 1E 00 00 FF,说明片内RAM从40H开始的数据已经成功复制到片外从1000H开始的地址。

2. 两个16位无符号二进制数分别存放在片外RAM首址为2000H和2002H单元内,将它们相加,结果存入RAM 30H(低8位)、31H(高8位)。

程序(以0506H+CDEFH为例):0506H和CDEFH已存入片外单元,运算结果D2F5已存入30H和31H中。

四、思考题1. 如何将存储块的内容置成某固定值(例全填充为0FFH)?请用户修改程序,完成此操作。

答:将源程序中的MOV A, #01H 改为MOV A,#0FFH即可。

2. 若源块地址和目标地址有重叠,该如何避免?答:先执行一次数据转移操作将源块地址中的数据先暂存入一块地址与目标地址和源块地址均不重叠的存储区,再执行一次数据转移操作将暂存区的数据移入目标地址区域。

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引言微机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领域,它涉及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微机与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加深对微机与接口技术的理解。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掌握接口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方法;3. 学会使用编程语言控制接口电路进行数据输入输出。

二、实验原理1. 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关键。

通过接口电路,计算机可以与各种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接口电路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负责物理连接和信号转换,而软件部分则负责控制和管理数据传输。

2. 接口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接口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外部设备的接口标准、数据传输速率、数据格式等。

常用的接口标准包括串行接口(如RS-232)和并行接口(如Centronics接口)。

设计接口电路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口标准,并合理设计电路结构和信号处理方式。

3. 编程语言控制接口电路为了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需要使用编程语言控制接口电路。

常用的编程语言包括C、C++和Python等。

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可以控制接口电路进行数据传输,并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交互。

三、实验过程1. 硬件设计与连接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连接适当的硬件电路,包括接口芯片、电阻、电容等。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且与计算机的接口兼容。

2. 软件编程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对接口电路的控制。

程序应能够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并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处理。

3.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包括数据输入和输出测试、数据传输速率测试、数据格式转换测试等。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1. 数据输入输出测试通过实验操作,测试接口电路的数据输入和输出功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是关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实验报告,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深入
了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一,微机原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微机的基本原理,包括微机的组成结构、工作
原理和基本功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微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并学习了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和相互配合关系。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微机的基本指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式,加深了对微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实验二,接口技术。

在接口技术的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微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技术,包括并行
接口、串行接口和通用接口等。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这些接口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学会了如何通过接口技术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实验三,实验综合。

在本次实验的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个综合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综合运用微机
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知识,实现一个具体的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理解,掌握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
操作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大家的阅读!。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理解,掌握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验内容:1. 学习并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2. 了解并熟悉常见的接口技术及其应用;3. 进行实际操作,设计并完成一个简单的接口电路。

实验仪器与设备:1. 个人电脑;2.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集成电路等;3. 实验板、示波器、示教电脑等。

实验步骤:1. 阅读相关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材,了解基本原理;2. 学习常见的接口技术,例如并行接口、串行接口等;3. 进行实际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接口电路,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4. 调试电路,确保接口电路能够正常工作;5. 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际操作,我们成功设计并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接口电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入理解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调试电路,我们验证了接口电路的正常工作,加深了对接口技术的理解。

结论:本次实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设计和完成接口电路,我们对接口技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至此,本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完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熟悉汇编语言程序开发过程一、实验目的1.熟悉与实验有关的系统软件(如编辑程序、汇编程序、连接程序和调试器等)的使用。

2.在程序调试过程中,学习及掌握调试器CodeView的各种操作命令,掌握程序的调试方法及技巧。

二、实验内容用查表法求0~9之间某个整数的平方,设该数x及结果y均存放在内存中,在数据段定义一个平方表table。

1.建立源程序asm文件用Windows的记事本输入以下源程序:data segmenttable db 0,1,4,9,16,25,36,49,64,81x db ?y db ?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tart: mov ax,datamov ds,axlea bx,tablemov al,xmov ah,0add bx,axmov al,[bx]mov y,almov ah,4c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2.BUFFER单元有一字节数据,将它拆开,低四位送L单元,高四位送H单元,编写程序实现以上功能,调试通过。

data segnmentbuffer db 0f8hl db ?h db ?data endscode segnmentassume cs:code,ds:datastart:mov ax,datamov ds,axmov al,bufferand al,0fhmov l,almov al,buffermov cl,4shr al,clmov h,almov ah,4c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二、实验总结:1.用汇编程序masm对源文件汇编产生目标文件objmasm demo.asmMicrosoft (R) MASM Compatibility DriverCopyright (R) Microsoft Corp 1991. All rights reservedInvoking: ML.EXE/I. /Zm /C /Ta demo.asmMicrosoft (R) Macro Assembler Version 6.00Copyright (R) Microsoft Corp 1981-1991. All rights reservedAssembling: demo.asm2.用连接程序link产生执行文件exelink demoMicrosoft (R) Segmented-Executalle Linker Version 5.13Copyright (R) Microsoft Corp 1984-1991. All rights reservedRun File [demo.exe]: ↙List File [NUL.MAP]: ↙Libraries [.LIB]: ↙Definitions File [NUL.DEF]: ↙LINK: warning L4021: no stack segment↙表示按Enter键,得到可执行程序demo.exe。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熟悉并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通过实例操作和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理解。

一、实验器材与软件1. 硬件器材:计算机主机、外设设备2. 软件工具:操作系统、编程软件二、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1. 实验1:计算机开机自检在实验中,通过开机启动计算机,观察计算机进行自检的过程。

根据显示屏上的自检信息,可以判断计算机硬件的工作状态。

2. 实验2:串口通信测试在本实验中,通过串口通信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串口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主机,然后进行相应的设置,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在实验中,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判断串口通信是否正常。

3. 实验3:并口通信测试本实验旨在通过并行口通信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并行口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主机。

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设置,包括数据总线的宽度、传输模式等。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观察实验结果,判断并口通信是否正常。

4. 实验4:USB接口测试在本实验中,通过USB接口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USB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主机。

然后,在计算机中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观察实验结果,判断USB接口是否正常工作。

5. 实验5:网络接口测试本实验旨在通过网络接口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计算机连接到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

然后,进行相应的设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等。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互。

观察实验结果,判断网络接口是否正常工作。

三、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串口、并口、USB接口和网络接口等常用接口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我对接口通信的原理和实现方式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系部:指导教师:学号:姓名:实验一 8255A并行口实验A一、实验目的⑴掌握8255A和微机接口方法。

⑵掌握8255A的工作方式和编程原理。

二、实验内容用8255 PA作开关量输入口,PB作输出口。

三、程序框图四、实验电路五、实验程序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 ORG 32E0HPA EQU 0FFD8HPB EQU 0FFD9HPC EQU 0FFDAHPCTL EQU 0FFDBHH2: MOV DX,PCTLMOV AL,90HOUT DX,ALP2: MOV DX,PAIN AL,DXINC DXOUT DX,ALJMP P2CODE ENDSEND H2六、思考题1.该实验证明了8255A的什么特点?实验二 8255A并行口实验B一、实验目的掌握可编程I/O接口芯片8255的接口原理使用,掌握通过8255A 并行口传输数据的方法,以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与灭。

二、实验内容用8255作输出口,控制十二个发光二极管燃灭,模拟交通灯管理。

三、程序框图四、实验电路五、实验程序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 ORG 32F0HPA EQU 0FFD8HPB EQU 0FFD9HPC EQU 0FFDAHPCTL EQU 0FFDBHH3: MOV AL,88HMOV DX,PCTLOUT DX,AL ;MOD:0, MOV DX,PAMOV AL,0B6HOUT DX,ALINC DXMOV AL,0DHOUT DX,ALP30: MOV AL,75H MOV DX,PA OUT DX,AL INC DXMOV AL,0DH OUT DX,AL CALL DELAY1 CALL DELAY1 MOV CX,08H P31: MOV DX,PA MOV AL,0F3H OUT DX,AL INC DXMOV AL,0CH OUT DX,AL CALL DELAY2 MOV DX,PA MOV AL,0F7H OUT DX,AL INC DXMOV AL,0DH OUT DX,AL CALL DELAY2 LOOP P31MOV AL,0AEH OUT DX,AL INC DXMOV AL,0BH OUT DX,AL CALL DELAY1 CALL DELAY1 MOV CX,08H P32: MOV DX,PA MOV AL,9EH OUT DX,AL INC DXMOV AL,07H OUT DX,AL CALL DELAY2 MOV DX,PA MOV AL,0BEH OUT DX,AL INC DXMOV AL,0FH OUT DX,AL CALL DELAY2 LOOP P32JMP P30DELAY1: PUSH AXPUSH CXMOV CX,0030HDELY2: CALL DELAY2LOOP DELY2POP CXPOP AXRETDELAY2: PUSH CXMOV CX,8000HLOOP $POP CXRETCODE ENDSEND H3六、思考题1.改变延时常数,使发光二极管闪亮时间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数据传送 (2)实验二算术运算 (4)实验三代码转换 (6)实验四程序的基本结构 (9)1、分支程序 (9)2、循环程序 (12)3、子程序 (15)实验五中断实验(8259) (18)实验六并行接口实验(8255) (24)实验七定时器/计数器实验(8235) (29)实验八 D/A接口实验 (34)实验九 A/D接口实验 (37)实验十串行通信实验 (40)实验一数据传送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与数据有关的不同寻址方式。

2. 继续熟悉实验操作软件的环境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PC微机一台、TD-PIT + 或TD-PIT ++ 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要求将数据段中的一个字符串传送到附加段中,并输出附加段中的目标字符串到屏幕上。

四、实验步骤(1) 运行Tdpit 集成操作软件,编写实验程序。

(2) 编译连接无误后,进入调试环境,进行程序的调试。

按 F8 键单步运行程序,执行完 MOV DS,AX 语句后,观察 DS 寄存器中出现的段地址。

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DS数据段中MSR源数据串"HELLO,WORLD!$"。

图1-1 进入调试环境(3)继续单步运行程序,执行 MOV ES,AX 语句后,可以看数据段出现的段地址,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查看 ES:0000 的数据。

数据传输还没开始进行,此时 ES 段的数据为空,如图1-1所示。

继续单步运行程序如图1-2可以看出数据正在逐渐的进入ES段中。

图1-2 DS源数据段数据(4)直到数据传输完毕,可以看到 ES 数据段中目的数据串 MSD 已经被写入了数据串"HELLO,WORLD!$"。

如图 1-3所示。

图1-3 根据ES值查看附加段的数据实验二算术运算一、实验目的1. 掌握运算类指令编程及调试方法。

2. 掌握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位的影响及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PC微机一台、TD-PIT + 或TD-PIT ++ 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内容及说明80x86 指令系统提供了实现加、减、乘、除运算的基本指令,可对表2-4-1 所示的数据类型进行算术运算。

表2-1数据类型算术运算表二进制双精度加法运算本实验要求计算 X+Y=Z,将结果 Z 输出到屏幕,其中 X=001565A0H,Y=0021B79EH。

实验利用累加器 AX,先求低十六位和,并存入低址存储单元,后求高 16 位和,再存入高址存储单元。

由于低位和可能向高位有进位,因而高位字相加语句需用 ADC 指令,则低位相加有进位时,CF=1,高位字相加时,同时加上 CF 中的 1。

在 8086 以上微机中可以直接使用 32 位寄存器和 32 位加法指令完成本实验的功能。

四、实验步骤(1) 运行 Tdpit 集成操作软件,按各实验要求编写实验程序。

(2) 分别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译、链接。

(3) 使用运行功能运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

(4) 使用调试功能调试程序,观察在调试过程中,各运算指令执行后,各寄存器、标志位及数据区内容的变化。

如图2-1所示图2-1 运行后的结果图实验三代码转换一、实验目的掌握不同的进制数及编码相互转换的程序设计方法二、实验设备PC微机一台,TD-PIT+或TD-PIT++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内容及说明计算机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一般是由 ASCII 码或 BCD 码表示的数据或字符, CPU 一般均用二进制数进行计算或其他信息处理,处理结果的输出又必须依照外设的要求变为 ASCII 码、BCD 码或七段显示码等。

因此,在应用软件中各类数制的转换和代码的转换是必不可少的。

计算机与外设间的数码对应关系如图3-1 所示。

数码转换关系如图 3-2所示。

图3-1计算机与外设间的数码对应关系图3-2数码转换关系ASCII 码表示的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可以表示为:D n ×10 n +D n -1×10 n -1+…+D 0 ×10 0 =Di ×10 i 其中D i 代表十进制数 1、2、3…9、0。

上式可以转换为:∑D i ×10 i =((…(D n ×10+D n-1 )×10)+D n-2 )×10+…+D 1 )×10+D0由上式可归纳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的方法:从十进制数的最高位D n 开始作乘 10 加次位的操作,依次类推,则可求出二进制数结果。

本实验要求将缓冲区中的一个五位十进制数 00012 的 ASCII 码转换成二进制数,并将转换结果按位显示在屏幕上。

转换过程的参考流程如图3-3所示。

图3-3十进制ASCII 转换为二进制数参考流程四、实验步骤(1) 运行 Tdpit 集成操作软件,按照各实验要求分别编写实验程序。

(2) 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译、链接。

(3) 使用运行功能执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

如下图3-4所示图3-4 ASCII 码表示的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运行结果(4)使用调试功能调试程序,观察在调试过程中,程序指令执行之后各寄存器及数据区的内容。

如图3-5所示可以看出AX,BX,CX,DX,SI,DI 在执行程序以后的它们中所存的内容。

数据区的内容如图3-4所示图3-5 寄存器的内容实验四程序的基本结构1、分支程序一、实验目的掌握分支程序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PC微机一台、+TD实验器材一台-PIT三、实验内容及说明程序有顺序、循环、分支和子程序四种结构形式分支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1-1所示。

本实验要求通过求无符号字节序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来反映分支程序的结构形式。

图4-1-1 分支结构示意图实验可以使用BH,BL作为暂存现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且在程序的初始,将BH和BL初始化为首字节的内容,然后进入循环操作。

在循环操作中,依次从字节序列中逐个取出一个字节的内容与BH,BL进行比较,若取出的字节内容比BH的内容大或比BL中的内容小,则修改之。

当循环结束操作时,将BH,BL分别送屏幕显示。

参考实验流程如图4-1-2所示。

图4-1-2 分支程序试验流程图四、实验步骤(1) 运行Tdpit软件,选择文件菜单编写实验程序;提供8字节的数据:0D9H,07H,8BH,0C5H,0EBH,04H,9DH,0F9H。

(2) 使用编译菜单中的编译和连接对实验程序进行汇编、连接。

(3) 使用编译菜单中的运行,运行程序,运行结果如图4-1-3所示图4-1-3 运行分支程序结果由图可知,该程序运行结果为:在给出的8个字节中,最大的为F9,最小的为04,该程序为找最大最小值。

(4)调试并观察寄存器中的数据,结果如下图4-1-4:图4-1-4 调试结果如上图中圈出部分所示,寄存器中的内容为前两个字符0D9和07。

2、循环程序一、实验目的掌握循环程序的设计方法。

三、实验仪器PC微机一台、+TD实验器材一台-PIT三、实验内容及说明本实验要求通过求某数据区内负数的个数来表现循环程序的结构形式。

要求实验程序在数据区中存放一组数据,为统计负数的个数,逐个判断区内的数据,然后将所有数据中凡是符号位为1的数据的个数累加起来,即得到区内所包含负数的个数。

循环程序的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

图4-2-1 循环结构示意图四、实验步骤(1) 运行Tdpit软件,选择文件菜单编写实验程序。

提供10字节的数据:12H,88H,82H,89H,33H,90H,01H,10H,0BDH,01H。

(2)使用编译菜单中的编译和连接对实验程序进行汇编、连接。

(3) 使用编译菜单中的运行,运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如下图4-2-2所示:图4-2-2 循环程序运行结果由图4-2-2,运行得出的结果为:负数的个数为5。

(4)调试并观察寄存器中的数据,结果如下图4-2-3和图4-2-4。

图4-2-3 循环程序调试结果图1由图4-2-3所示,寄存器DS中所存内容为程序中给出的十个字节的数据:12H,88H,82H,89H,33H,90H,01H,10H,0BDH,01H,而上面的圈中EBX中为目前为止找到的负数的个数为1个。

图4-2-4 循环程序调试结果图2由图4-2-4所示,为程序运行结束后的结果,EBS中结果为5,说明总的负数个数为5个。

3、子程序一、实验目的掌握循环程序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PC微机一台、+TD实验器材一台-PIT三、实验内容及说明在汇编程序设计中,用户通常会将常用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编制成子程序使用。

一般过程定义伪操作的格式如下:procedure name PROC Attribute…procedure name ENDP其中Attribute 是指类型属性,可以是NEAR或FAR,调用程序和过程在同一个代码段中使用NEAR属性,不在同一个代码段中,使用FAR。

(1)数据移动实验本实验要求将指定数据区的数据搬移到另一个数据区,并通过子程序调用的方法将搬移的数据显示在屏幕上。

图4-3-1 源数据块和目标数据块在存储器中的位置示意和目标数据块在存储中的位置可能有三种情况,如图1所示。

对于两个数据块分离的情况,数据的传送从数据块的首地址开始,或者从数据块的末地址开始均可。

但对于有部分重叠的情况,则要加以分析,否则重叠部分会因搬移而遭到破坏。

所以搬移过程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完成:当源数据块首地址>目标块首址时,从数据块的首地址开始传送数据;当源数据块首地址<目标块首址时,从数据块的末地址开始传送数据。

四、实验步骤(1) 运行Tddebug软件,选择Edit菜单编写实验程序。

提供16字节的数据:11H,22H,33H,44H,55H,66H,77H,88H,99H,0AAH,0BBH,0CCH,0DDH,0EEH,0FFH,00H;(2) 使用Compile菜单中的Compile和Link对实验程序进行汇编、连接;(3) 使用Rmrun菜单中的Run,运行程序,查询数据传输的正确性,Run后的结果如下图4-3-2所示:图4-3-2 子程序运行结果由图4-3-2所示,运行子程序后输出结果为“HELLO,WORLD”,完成了数据的传送。

(4)调试并观察寄存器中的数据,结果如下:图4-3-3(1) 寄存器DS中的值图4-3-3(2)寄存器ES中的值由上图4-3-3(1)和图4-3-3(2)可知,原来存在DS中的数据经过数据传送传送到了ES中,完成了数据传送。

图4-3-4 子程序调试结果由图4-3-3所示,程序中的数据存在DS中,分别观察DS、ES中的内容,结果如下图4-3-4所示实验五中断实验(8259)一、实验目的1. 掌握 8259 中断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