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第1章 绪论

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自动化免疫分析仪 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验,如肿瘤标志物、激素、酶类、
抗原或抗 体、维生 素、细胞 因子和各 种代谢物 质等的测 定。
三、色谱分析技术
• 色谱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 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物质的各组分得到分离,再对 其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本章小结
• 在使用仪器以前必须先掌握仪器的相关知识,包括结构 和各主要部件的功能、仪器的技术原理和工作原理,根 据仪器制造商发布的操作指南编写简易且便于执行的操 作规程,熟悉操作步骤。
• 分类:
电位分析技术、电导分析技术、电解分析技术、 电容量分析技术、伏安分析技术、电化学生物传 感器技术等。
二、电化学分析技术
• 临床化学检验中电解质分析、血气与酸碱分析等 所用的仪器,,大多基于电化学分析技术。
ABL800 系列血气分析仪 测量pH值、血气、电解质、血氧源自代谢物。二、电化学分析技术
VARIANT™ II TURBO 血红蛋白测试系统 基于高效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的仪器 专用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四、质谱分析技术
• 质谱仪是一类能够使物质粒子离化成离子并通过适 当的电场或磁场将它们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 者轨道稳定与否实现质荷比分离,经检测强度后对 物质进行分析的仪器。
• 通过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和中间连接软件(middleware),临床检验 实验室可达到智能化、自动化地控制样本检测的全 过程。
• 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错、缩短了检验 结果报告周期,进一步满足了临床的需要。
1绪论

量 大容 超
信息高速公路 光纤传输 相干光传输 量子光传输 光交换
新 功 能
多媒体 传真、电话、可视电话 广播、有线电势 光盘、CD 激光打印机
超高速
光传感 激光测量 电场、磁场测量 激光雷达 激光陀螺仪
SR应用测量 光谱测量 物理性质测量 表面、界面测量
性 干 相
度 亮 高
高能量密度 激光切割 激光核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 一门新兴的技术。 在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上,光电子技术 算是后起之秀。 光波段的电子技术 光波段的器件及应用设计: 电光器件、光电器件等,特殊检测方法
功能器件 激光、发光器件 光接收器件 太阳能电池 光开关 光调制器 液晶器件 集成光路 量子效应器件
1
2
3.光信息 光信息
以光辐射作为传输载体,随时间或空间 变化的信息。 光辐射本身的信息 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的信息变化 特点: 信息量大 并行、多参量、高速 显示直观 传播介质?
光信息传播的载体
1.真空:无衰减,光发散问题 2.大气:吸收、散射 三个波长段——大气光学窗口 可见光及近红外 中波红外:3um—5um 长波红外:8um—14um 3.水:海洋 532nm 4.光纤:850nm 1310nm 1550nm
目的:
1.理解典型光电器件的原理,掌握其性能特 点及选用方法 2.掌握典型光电器件的应用电路设计方法 3.了解常用光电变换技巧,能设计简单光电 探测系统。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叶嘉雄 常大定 陈汝钧 光电系统与信号处理 (华中科技大学) 科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江月松 光电技术与实验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王庆有 图像传感器应用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天津大学) 孙培懋 光电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
大学语文第1讲:绪论

音乐和物理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是不同的,可是被共同的 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表达未知的东西的企求……它们互相补充 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 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陀斯妥耶夫斯基所给我的要比任 何科学思想家有都多,比高斯还多。
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理智的格调, 培养大众 的心智, 净化民族的情趣, 给大众热情提供真正的原则, 使 大众热情达到固定的目的, 扩充和节制时代的观念, 促进 政治权力的行使, 以及改善私人生活的交往。
——[德] 纽曼
《(大学)语文》较之于《思想品德教育》一类的公共 课程,侧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智慧理性以及 审美能力,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思考与讨 论辨析,受到人文精神、文学素养潜移默化的感染与导 引,进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17讲
杨振宁院士:我的治学经历与体会
1934年我念完初一,暑假我父亲想找一个人来教我。他没有找一 个人来教我数学,也没有找一个人来教我物理。他去找雷海宗教授。那 个时候雷是清华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是我父亲的好朋友。他跟雷先生说 ,你可不可以找你的一个学生,来教振宁《孟子》。雷先生就介绍了他 的一位得意的学生,叫作丁则良。丁后来是一个很有名的历史学家。
我的包丢在校园里,如果有人拣到一款玫红色的OBA包,或者身份证学生卡之类的 东西,请站内,可恶的贼,气死我了。
发信人: meilin (浩瀚梅林) 你的意思是钱包手机,身份证,银行卡都丢了?还是这些东西都在? 西二不是太平的地方,以后小心,bless~
发信人: BloodyMary (楗亾No.18||血腥玛丽也淘气~~) 明显的是说这些东西都在包里,要不挂失个啥 我真闲 bless楼主
上海交大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粮食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之一,粮食安全是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政府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
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曾指出,一个国家或政府若能“足食、足兵”,则“民信之矣”。
中国还有一句流传久远的俗语:“民以食为天”,可见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粮食与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粮食的储藏与储备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举措。
中国在粮食储藏储备方面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曾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据考古发现,远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粮仓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正规的粮仓。
隋唐时代的洛阳含嘉仓,设施完善,造型优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型粮仓[1]。
由国家出面进行的粮食储藏与储备行为,即为国家战略粮食储备。
依靠国家战略粮食储备,熟练应用买入与抛出的价格平衡杠杆,在丰年可以帮助农民销售盈余的粮食,防止谷贱伤农;在歉年可以平抑物价,防止物价飞涨,乃至直接赈济灾民,维护社会安定。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某些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国家粮食储备崩溃,成为引发社会大动荡的导火索。
粮食储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此重要,如何有效地进行粮食储藏便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懈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认识的进步,进入新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可持续发展战略共识的形成,对于粮食储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在过去所追求的高质量、高效益基础上,还要加上低能耗以及低污染。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开始积极探索减少储粮损失、保持储粮品质、降低储粮成本、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的绿色储粮新技术。
其中,低温储粮是最被看好的绿色储粮技术之一。
所谓绿色储粮,是指采用有效的生态手段,避免化学药剂污染,延缓粮食陈化过程,确保粮食安全、卫生的综合性防治方法,它是以储粮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储粮技术。
低温储粮,则是指利用自然低温条件或机械制冷设备,降低仓储粮食温度,并利用仓房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确保粮食在储藏期间的粮堆温度维持在低温(15℃)或准低温(20℃)以下的一种粮食储藏技术。
1.绪论

第一章 绪论1. 根据碳是四价,氢是一价,氧是二价,把下列分子式写成任何一种可能的构造式:(1)C 3H 8 (2)C 3H 8O (3) C 4H 10 解:(1)(2)(3)H C H C C H H HH C H C C H H HH C H C C H H OHH C H C H H HO C H HHH C H C C H H H H C H H HHH CH C C H H HC H H2. 区别键的解离能和键能这两个概念。
解:键的解离能:使1摩尔A-B 双原子分子(气态)共价键解离为原子(气态)时所需要的能量。
键能:当A 和B 两个原子(气态)结合生成A-B 分子(气态)时放出的能量。
在双原子分子,键的解离能就是键能。
在多原子分子中键的解离能和键能是不相同的,有区别的。
3.指出下列各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碳碳双键 卤素(氯) 羟基 羰基(醛基) 羰基(酮基) 羧基 氨基 碳碳三键4.根据电负性数据,用δ+和δ- 标明下列键或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的原子。
解:(1)(2)(4)(3)(5)(7)(6)CH 3CH CHCH 3CH 3CH 2Cl CH 3CHCH 3OH CH 3CH 2C OH(8)CH 3CCH 3OCH 3CH 2COOH NH 2CH 3C CCH 3C O O H CH 3CH 2Br N H δδC O O H CH 3CH 2Br N H δδδδδδ5. 有机化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解:研究有机化合物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变化规律。
三项内容:分离、结构、反应和合成6. 下列各微粒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1) (2)(3)(4)(5)(6)Br 2CH 2Cl 2CHCl 3HICH 3OHCH 3OCH 3无有有有有有C ClHlCH OCH 3H 3C O HH 3C7. 一种有机化合物,在燃烧分析中发现含有84%的碳和16%的氢,这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1) (2)(3)(4)(5)CH 4O C 6H 14O 2C 14H 22C 7H 16C 6H 10。
一、绪论(一、二章)

Sociology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amily
思 考:
家庭是什么?家庭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婚姻是什么?人们在婚姻中有怎样的关系? 家庭和婚姻是怎样产生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变迁?
课程内容
家庭社会学的理论和主要概念
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婚姻的概念与特征 家庭的功能 家庭的结构
第二节、家庭社会学的内容和逻辑体系
一、不同学科关于家庭研究的区别与联系 涉及家庭领域的观点和看法很多,研究家庭及有关问题 有不同的路径。家庭领域的研究涉及到人类学、生物学、人 口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伦理学、 宗教学等一系列学科。但是没有一个学科能独揽婚姻家庭领 域,各门学科在家庭领域中的研究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概念和 解释。由于没有一门学科能够综合全面地描述家庭,因而不 同学科总是对家庭研究的某一领域持别关注,在探寻中对同 样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二、家庭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1、家庭的性质 对家庭的概念、家庭的生物属性和家庭的社会属性 的认识,并从中抽象出家庭的本质属性。 2、家庭结构 家庭社会学需要研究各种类型家庭的结构特点, 研究家庭结构的演变及其影响,制约结构变动的各种 因素。 3、家庭功能 家庭社会学不仅要对家庭的多种功能进行分门别 类的研究,而且尤其要关注家庭功能的变迁。
第三节、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六、家庭研究方法的类型
美国的家庭社会学家希尔(Hill.R.)根据不同的研究 构想和侧重点,将家庭研究的方法归纳为五个类型:
1、制度法
2、构造—功能法 3、相互作用法 4、场所法 5、发展法
附: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第6篇《婚姻、生育力 和家庭》
第1章 绪 论

• 为表示分子的立体形象可用立体 结构式:
H C H H H
科学的步伐是不会被“鸿沟” 阻止的。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 勒(1800—1882)首次从无机物人工 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给 “生命力论一次巨大冲击。 维勒起初是想用氰作用于氨水 以制取氰酸铵(NH4CN0)、然而却 意外地得到一种白色晶状物质, 经分折这是一种与动物机体内的 代谢产物尿素相同的物质。这一 实验结果震动了整个化学界。
B
+
H
+
• 酸与碱的关系:
• 酸放出质子后产生的酸根即为该酸的 共轭碱。 • 碱与质子结合后形成的质子化合物即 为该碱的共轭酸。 • 酸越强,它的共轭碱越弱 • 碱越强,它的共轭酸越弱。
• 酸
CH3COOH H2SO4
碱
H2O CH3OH
碱的共轭酸 酸的共轭碱
H3O+ CH3O+H2 CH3COOHSO4-
4、共价键的极性和极化之间区别
• 键的极性是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产 生的,其大小取决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之 差。键的极性是键的内在性质,是永恒的 现象。而键的极化则是在外界电场作用下 产生的,是一种暂时现象,当外界电场除 去后即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
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分类
• 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有机化合物分子 结构中能反映出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有时又叫功能基,功能团。 • 有机化合物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按 照骨架分类,另一种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 异裂(heterlysis): 另一种断裂方式是成键的一对电子保留 在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上,由此而产生 正负离子。按异裂而产生正负离子的 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
1 绪论 习题 答案

绪论章节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稀缺:是指相对于人的欲望,资源是稀缺的。
2.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将稀缺资源分配于多种欲望以取得最大福利的一门学科。
3.微观经济学:以家庭、企业(厂商)等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决策行为以及他们基本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理论,微观理论的核心是价格理论。
4.宏观经济学:以一个国家(或经济社会)整体为分析对象,研究该国(经济体)的整体经济运行和政府如何为实现经济目标而进行调节问题的经济学理论。
5.实证经济学:是回答“是什么”、“怎么样”问题的经济学。
6.规范经济学:是回答“应该是什么”或“应该如何”问题的经济学。
7.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在做出一种选择(最佳选择)后放弃的其他选择的价格。
如果用价值来衡量就是,选择一种事情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的其他备选项中价值最大的事项。
8.生产可能性曲线:资源配置最有效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得到的曲线。
二、判断对错题。
正确的在()内打“√”,错误打“×”。
1、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3、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4、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然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5、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6、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7、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畴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9、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0、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1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m M
例题2:含0.98 Kg硫酸的溶液中n(H2SO4)和 n (1/2H2SO4)各为多少? 解: n ( H2SO4 ) =m/M ( H2SO4 ) =0.98/0.098 mol =10 mol n (1/2H2SO4) = m/M (1/2H2SO4) =0.98/0.049 mol=20 mol 注意:在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基本化学单元!
• 选择物质的量作为基本物理量,用来计量原子、分子、 电子等物质微粒的“物质的量”。 • 单位为摩尔(mol)
• 摩尔质量(M) :每摩尔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g/mol或Kg/mol • 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摩 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为
n
N NA
23 -1
其中,阿佛加德罗常数 N A 6.02 10 mol
2、系统与环境
(1)系统与环境的概念 系统:我们把某一部分真实世界作为研究的对 象,并将它与其周围的物质或空间区分开来,这 部分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环境:系统以外与之直接联系的部分则称为环 境。
(2)系统的划分
• 划分依据:系统与环境之间有无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 系统名称 物质交换 能量传递 敞开系统 封闭系统 孤立系统 √ × × √ √ × 实 例 盛水的敞口玻璃杯 加盖的盛水玻璃杯 盛水的保温杯 弹式热量计
聚集状态 气态 液态 固态(晶态) 固态(非晶态)
组成粒子 的间距 大
组成粒子 的排列 无规则 较有规则 有规则
物理性质 压缩性、扩散性、 各向同性 扩散性、各向同 性 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
小
较无规则
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指物体的物理、化学等方面的性质不会因方
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特性,即某一物体在不同的方向所 测得的性能数值完全相同。
β—Fe分属两种不同的相;石墨、金刚石和C60的混合物。
c、不同组成的物质一般属于不同的相,但形成互溶的固溶 体时为一相。 (固溶体是指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而仍保持溶剂类型 的合金相。如,黄铜、Cu-Zn合金等。)
例题1:指出下列系统中,哪些是单相系统?哪些 是多相系统? (1)带有灰尘的空气; (2)牛奶液; (3)3块冰; (4)CaCO3(s)=CaO(s)+CO2(g)
5、溶液的浓度
(1)摩尔分数(x):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溶质和溶 剂总的物质的量的比值,无单位。 (2)质量摩尔浓度(m):以1000 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 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单位为mol/kg。 (3)体积摩尔浓度(c):以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 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单位为mol/L(M)。
=
nB
B
反应进度,分别用H2、N2、NH3进行计算。 (2)若反应方程式为:1 N 2 ( g ) 3 H 2 ( g ) NH 3 ( g ) ,
2 2
规定: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为正值。 反应进度始终为正值。 反应进度与反应时间无关。
试求生成2 mol氨时该反应的反应进度。 参考答案:(1)1mol;(2)2mol。
【参考答案】: 属于单相系统的是:3块冰。 属于多相系统的是:带有灰尘的空气、牛奶液和碳酸钙 的分解反应系统。 与牛奶液类似的体系还有豆浆、农药、石油等,其中一 种液体以极微小的液滴(一般直径为10-6 ~10-5 m)分散在 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称为乳状 液。
4、物质的量(n)
通过上例可以知道: ① 反应进度始终为正值。 ② 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只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有 关,而与选择反应系统中何种物质来表达无关。
(2)反应进度与转化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转化速率( )
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反应的转化速率。 单位:mol·s-1。 表达式为
t
5、溶液的浓度
(4)当量浓度(N) :以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 数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当量浓度。 物质的当量浓度与摩尔浓度之间的关系: 如,1 N HCl=1 mol/LHCl 1 N H2SO4=1/2 mol/LH2SO4 1 N K2Cr2O7=1/6 mol/LK2Cr2O7
6、反应进度
(1)反应进度(ξ)
定义:用来描述和表征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具有与物质的量相同的量纲,SI单位为mol。
d=
dnB
B
若反应未发生时的反应进度ξ=0,则
例题3:(1)已知合成氨反应
N 2 ( g ) 3H 2 ( g ) 2 NH 3 ( g ) ,试求生成2 mol氨时该反应的
• 教学目的:
(1) 使广大工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具备一些必须的近代 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这些知识和 技能在工程实际上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具有化学观点,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 的化学基础。
3、主要教学内容
• 经线——化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方面 包括物质的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结构、物质 的化学反应。 • 纬线——联系工程实际方面 包括化学原理在能源、环境、材料等领域中的 应用。
b)聚集体(系): c)相:系统中任何化学组成均匀,物理和化学性质都相
同的,且可用机械(物理)方法分离出来的部分,称为 相。 相与相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 相数(P):系统中相的总数。 一个相可以是均匀的,但不一定只含一种物质。
各向异性:物体的全部或部分物理、化学等性质随方向
的不同而各自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的特性。即在不同的方向 所测得的性能数值不同。
(3)系统的选择是任意的,它将根据讨论问题的需要 来确定。 化学热力学通常以封闭系统为研究对象。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理性质
3、聚集状态与相 (1)概念:
a)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下,所处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简称物态。 固态:水泥、钢筋、轻隔砖等; 物质的三态 液态:油漆、二甲苯、胶水等; 气态:空气中的甲醛和苯等。
工 程 化 学
Engineering Chemistry
第一章
教学基本要求:
绪
论
1、了解化学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工程化学课程概况和学习要求; 2、理解系统与环境的概念和二者的联系,掌握系统的划分与选择; 3、理解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相的概念,掌握系统包含的相数的正确判断 (★ ★ ★ ★ ★ );
主讲: 冒爱荣
水的三相图
固态物质:
a、组成相同且结构相同的物质,不管分成多少部分还是一 相。 b、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物质为两相或三相。例如α—Fe、
液态物质:
a、如果彼此互溶,则形成一个相,如水与酒精; b、如果不互溶,则形成不同的液相,其间有明显的界面分 开(分层现象),如水与苯。 c、如果彼此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沉淀反应),则情况 更为复杂。
4、教学参考书
刘祥萱,王煊军.工程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 童志平.工程化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石启祯.无机化学及化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邓建成.大学化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王明华,许莉.普通化学解题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
5、学习基本要求 ★
考勤:缺席3次以上者,取消其考核资格。 作业:平时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 课程考核: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辅导答疑
作
化学反应速率(v):
单位体积的转化速率,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单位:mol·L-1·s-1 。
1 表达式为 v(mol L1 s 1 ) B dcB / dt
业:
• P13练习题:4、5、6、8。
1、地位
什么是化学? 化学的二级学科有那些? 什么是工程化学?工程化学的地位如何? 课程属性及学时 相似课程有哪些?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什么是化学?
化学:从原子和分子等原子结合态单元层次上研 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变化 过程中能量关系的学科。
什么是工程化学?其地位如何?
工程化学简明地阐述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密 切联系工业和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体现化学与工 程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是高等工科院校工程技 术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全面 发展的现代化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
2、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
• 教学对象: (1)化学研究类 (2)化学品生产类 (3)非化学研究非化学品生产类
4、进一步掌握“物质的量”的符号、单位、表示方法及有关简单计算; 5、理解反应进度、转化速率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反应进 度的计算方法(★ ★ ★ ); 6、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基础化学课程组
一、课程概况
1、地位 2、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 3、主要教学内容 4、教学参考书 5、学习基本要求
(2)相的划分(★ ★ ★ ★ ★ )
①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各为一相。
如:在273.16 K和611.73 Pa的条件(三相点)下,存在的冰 (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系统,是三相系统。
②相同聚集状态的物质混合时 气态物质:即使包括多种成分,一般总是形成一个均
的单相(不发生化学反应)。如N2与O2;受污染的室 内空气(含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气、二氧化 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等。 发生化学反应的视实际情况而定,如NH3与HCl气 体的混合。
办公地点:迎宾大道校区行远楼(化工楼)B414 Tel.:18961980094 E-mail:18961980094 @
二、基本概念
1、物质的层次 2、系统与环境 3、聚集状态与相 4、物质的量 5、溶液的浓度 6、反应进度
1、物质的层次
原子和分子等原子结合态单元是介观粒子(10-10 ~10-7 m)。 电子和光子为微观粒子(10-7~10-6 m) 。 μm (10-6m)、nm(10-9m)、Å(10-10m) 纳米材料:1~100 nm。 ppm (10-6)、ppb(10-9)、 ppt(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