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诗歌中的“茶”
与茶有关的古诗

与茶有关的古诗与茶有关的古诗自古以来,茶文化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文学、绘画、音乐还是日常生活中,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许多古人也因为对茶的热爱,留下了不少与茶有关的诗篇。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与茶有关的古诗:1.《茶诗》 - 杨万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提到茶,但在描述春天的景象时,作者提到了“绿杨阴里”,也就是茶树的生长环境。
另外,茶文化与风景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首诗把茶与美景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
2.《大观茶山谣》 - 陆羽大观道士义,力求语心许。
春分自外来,静美廊庙促。
莲花火不吐,佳竹虫空曲。
湖色丹青里,溶溶一汤绿。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茶山景象,通过对茶山、莲花、竹子、湖水等元素的描写,将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茶花》 - 宋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枫叶夜,舞人只爱醉中乡。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托起。
它将茶花的美丽与诗人借宿茅屋的遭遇结合起来,表现出淡泊明志的精神。
茶花在这首诗中成为了清雅高洁的象征。
4.《太真外传·茶》 - 笛卡尔淡淡香生南国夏,披绿华茵茶煮佳沫。
忽逢酒友回东岳,一斟金句笑千古。
这首诗出自元代作家郑光祖所著的《太真外传》。
它将茶的煮制过程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表达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
5.《饮中八仙歌》 - 唐代李白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咏乐未吞声,忽然听琴后。
应是白髮三千丈,试问闲愁都几许?茫茫江汉寸心摸,不觉得松龙骤雨泻。
清商一曲今何在?樽前无去路,萧萧班马鸣。
雄鸡天已红,眼看尘世扰。
赤霄直接赴仙桂,幸逢此度驻颜有。
这首诗通过描述喜欢独自在茶园的茶仙独坐于环境清幽的茶山茶园中品茶听琴的情景,展现了茶与音乐的和谐统一。
与茶有关的古诗,将茶的美好与文学艺术相融合,成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十首最出名的茶诗四句

1、《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唐代〕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2、《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宋代〕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3、《与赵莒茶宴》
钱起〔唐代〕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4、《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著花不已》
陆游〔宋代〕
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5、《尝茶》
沈括〔宋代〕
谁把嫩香名雀舌,定知北客未曾尝。
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6、《尝茶》
刘禹锡〔唐代〕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7、《湖州贡焙新茶》
张文规〔唐代〕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8、《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著花不已》
陆游〔宋代〕
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9、《公益尝茶》
黄庭坚〔宋代〕
子云窗下草玄经,寒雀争喧户昼扃。
好事应无携酒榼,相过聊欲煮茶缾。
10、《湖州贡焙新茶》
张文规〔唐代〕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桑茶坑道中杨万里古诗解释

桑茶坑道中杨万里古诗解释杨万里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让人颇为折服。
其中,他的《桑茶坑道中》这首诗被广为传颂,堪称经典。
这首诗表现了杨万里在茶园里游览时的一段真实情景,他的笔触轻盈细腻,意境深远。
整首诗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他以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了桑茶坑道中那幽静寂寥的景象。
诗的开头两句"桑茶茶桑坑底林,林前新雨叶成阴"描绘了茶园中的景色。
杨万里首先注意到茶树之间的桑树,它们在坑道底部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林荫。
接着,他描述了新落的雨水使得叶子变得阴暗,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
紧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坑道中看到的情景:"草色文纤合度茶,坑边人度春生话"。
他看到了草地上的野花散发出文雅的气息,与茶叶相得益彰。
坑边有人走过,也带着春天的气息,或许他们在谈论着茶园的生活和种植技巧。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运用短暂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他观察到的茶树的特点:"树腰肥过金丝筛,柯古任人醉颜开"。
他发现茶树的树腰非常粗壮,与金丝筛相比更为粗大。
茶树的树皮上有着复杂的肌理,仿佛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在春天,茶芽像是开放着呢喃的嘴巴,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最后两句诗道出了杨万里的情感体验:"帘边双蝉连晚凉,茶掩东篱一夜蛮"。
帘边传来蝉鸣声,也随着晚凉而不再继续。
他发现有人将茶树的叶子轻轻遮掩住,犹如一夜之间突然变得有些野性。
整首诗以其简洁而深沉的笔触,以及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让读者仿佛亲临茶园,感受到其中的宁静和美好。
杨万里通过这首诗将自然景物与人类的情感紧密结合,展示出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使这首诗成为不可忽视的精彩之作。
杨万里茶诗的文化探析_彭庭松

农业考古2015·52015年第5期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南宋中兴诗坛的重要诗人。
在杨万里众多诗歌中,闪现着茶的身影,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信息。
对诚斋茶诗进行较为系统的解读,对研究杨万里本人以及宋代茶文化无疑是有意义的。
遗憾的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显得零碎和稀少。
基于此,拙文不揣浅陋,拟就此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聊作抛砖之用。
一杨万里一生与茶结缘,茶天然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曾经担任过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职务,具体负责广东茶盐事务,对促进广东茶叶发展作出了贡献。
杨万里一生嗜茶如命,称之为茶痴一点也不为过。
“老夫平生爱煮茗,十年烧穿折脚鼎(《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1](P26293),正是典型的夫子自道。
诗人一生与茶相伴,茶在他的生活中可谓是须臾不离。
在他每天的生活中,念念不忘的是茶。
“玉照堂中瀹早茶,下临溪水织纹纱(《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其九)”[1](P26356),和平民人家一样,“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杨万里早上起来也是忙着张罗煮茶;“有酒相勾引,无茶作寇戎(《舟中午睡》)”[1](P26397),只是到了午睡时间,杨万里才以顽强的意志养成了不喝茶的习惯;“连宵眠不著,犹自爱新茶(《秋圃》)”[1](P26378)。
晚上是杨万里喝茶的集中时段,但苦于喝得太多,过于兴奋,无法入眠;“何曾梦到龙游窠,何曾梦吃龙芽茶(《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1](P26293),即使好不容易睡着,但在梦中惦记的也还是吃茶。
杨万里喜欢那悠悠茶香,《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其七云:“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只是香”[1](P26106);他欣赏茶的“清”与“明”的特性,并以之来推许人的气质,故《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云:“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1](P26293);他陶醉于松林中静听煎茶声,《初三日游翟园》云:“茂松轩里清更清,松风一鼎煎茶声”[1](P26228)。
杨万里的茶故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江西)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的诗文创做,年逾50时突然顿悟,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创造了他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显的语言表达。
在诗人众多的诗歌里,我们看到品茗咏香的诗句,贯穿其一生,成为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杨万里一生嗜茶如命,我们在一首《谢木舐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诗中可以略见一二。
,,老夫平生爱煮茗,十年烧阱折脚鼎。
”诗人煮茶时使用了折脚鼎,鼎这件器物因长期煮茗而有所损坏,可见诗人爱茶由来已久。
”何曾梦到龙游窠,何曾梦吃龙芽茶。
”这一句道明了诗人品尝佳茗的殷切心情,连梦中都萦绕心头,可见爱茶之深。
“老夫七碗病未能,一啜犹堪坐秋夕”因病未愈,罢了,罢了,感叹只能少喝点了。
说起生病少茶,倒是这一首诗更能体现诚斋先生爱茶《武陵春•长铁归乎逾十暑》“长铁归乎逾十暑,不著篇雕冠。
道是今年胜去年。
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
儿信问平安」其中“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
”很明显诗人是在说饮茶过量已经身有寒毒,那是因贪杯龙团所致,龙团是宋朝时期的贡茶,为皇上御用或赏赐大臣,龙团茶为蒸清绿茶,性寒。
因爱茶之味美,诚斋先生频频饮用,欲罢不能。
有点像我们现代人所说“拼死吃河豚”的意味。
所以以“嗜茶如命”形容诗人再贴切不过了。
嗜茶如命绝非单纯的口腹之贪,诗人追求还有茶味之外的味道。
杨万里将饮茶作为他的读书之法,在《诚斋集•习斋论语讲义序》中说:读书必知味外之味。
不知味外之味,而日我读书者,否也。
《国风》诗日:'方便谓荼苦,其甘如养,,吾取以为读书之法焉。
〃古时''荼〃即为茶。
杨万里认为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读书后的获益却如同茶的回味一样甘甜,这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理。
中国茶道经典诗句

中国茶道经典诗句中国茶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智慧。
茶道中的经典诗句,既是对茶文化的歌颂与赞美,也是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思考与感悟。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中国茶道诗句,让我们一起品味其中的雅韵和内涵。
1. 《茶经》 - 陆羽茶之味,出于小苏州。
冲热茶,宜用温瓷壶。
茶须舂,剪其糁。
茶罗匏,槽匡甑。
2. 《剑门送茶》 - 王之涣茶圣起,剑门程。
千里送茶,路风轻。
加草帷,雪山明。
张广生,云水情。
3. 《寒夜雨中送郑司推及程敬德》 - 杨万里茶香微,杯盏寒。
斗茶者争雄,江潮帉帉,先采将军英雄。
4. 《碧梧寺》 - 文天祥带岚残雨护云台,落花时节胜草莓。
碧梧寒食登高客,绿波烟泛小船回。
5. 《赠别诗》 - 秋瑾茶叶蓝白添寒碧,一杯水向舒润辞。
紫芽金黄心具在,热铁烧成最客迟。
苏水沐兰泉温溽,煎将九转光晔晔。
麻姑状暖晨昏发,夜泛烟波云外碧。
6. 《红楼梦》 - 曹雪芹半云封子神仙姿,一叶嫩芽绿玉枝。
日挂轻帆走矶渚,坐饮孤山茗雪时。
7. 《满江红·中秋执行腊月三》 - 水调歌头·孙权冷云鄂渚渔舟冷,寒潮华山梨苦寒。
九月中秋寄雪霜,从此万里江山愁。
8. 《茶》 - 杨洪基秋阳照熟谷,一缸十岁酒。
云雨来时,飘过了我身躯。
昨日情长,今日是酒馆如故。
这些诗句不仅仅是对茶道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通过茶的香气、色彩和品饮的方式,诗人们将茶与自然、人情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思索和赞美。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经典诗句凝聚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并将之融入茶道的修行与品饮中。
茶道之美,不仅表现在茶叶的色、香、味,更来源于诗人对茶道的感悟和赞美。
中国茶道经典诗句的美妙之处,正是因为其充满哲理与情感,通过诗词的形式将抽象的情感与具体的茶文化相结合,给人以启迪。
茶道诗句的优雅和深刻,让我们感受到了“品茶”的意义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道诗句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们既是文字的艺术表达,又是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更是中国茶道文化的珍贵遗产。
茶诗句最出名诗句

茶诗句最出名诗句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具有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茶也成为了诗人们吟咏的对象,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名句也因此流传至今。
下面是一些著名的茶诗句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高山流水觅茶踪,茶瓯充爽世间钟。
——陆游《茶经七首·其一》这是陆游的茶诗《茶经七首之一》,作者以高山流水为背景,描绘了觅茶之旅的情景,表达了对茶的喜爱之情。
2. 茶歇风琴,雨停时间,满旗空际星丝。
——黄遵宪《茶非力舟而浩荡》这是黄遵宪的茶诗《茶非力舟而浩荡》中的一句诗句,作者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把品茗的场景与风琴、星丝等描绘得生动形象。
3. 怜君行茶青玉案,与君端茗丹砂壶。
——杨万里《山居秋暝》这是杨万里的茶诗《山居秋暝》中的一句诗句,通过描写茶具的情景,表达了与好友共品茶的愉悦之情。
4. 茶朝梵字过乱云,石迳松径懒送君。
——纳兰性德《观公子沂平壑众峰富贵翁恶盖寸心荧》这是纳兰性德的茶诗《观公子沂平壑众峰富贵翁恶盖寸心荧》中的一句诗句,通过茶朝梵字的描绘,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5. 茶是朱颜粉志合,烹茗于乡土,烟光便素馨。
——丁雪峰《繁花与茶》这是丁雪峰的茶诗《繁花与茶》中的一句诗句,以茶为媒介,表达了茶与人情、锦绣的关联。
6. 于归味作沙苑,茶容对月飘香花。
——曹雪芹《独对西风,江南暮》这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一句茶诗,在描述茶的醇香的同时,也借茶喻人情的美好。
7. 苦楝蒙茶心,流霞赠花情。
馨过砌红菡,囊残秀秋筠。
——张有道《玉壶春韵》这是张有道的茶诗《玉壶春韵》中的一句诗句,通过苦楝蒙茶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茶的深情厚意。
以上是一些著名的茶诗句及相关参考内容。
茶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把品茶的场景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们对于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茶诗作为文化的遗产,也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和审美观念,使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杨万里诗中的茶事

名人食趣·MING REN SHI QU51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世称“诚斋先生”。
杨万里嗜茶,在其4200多首诗作中,有茶诗70余首。
杨万里的出生地吉州,在《茶经·八之出》中有记载:“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
”按陆羽《茶经》所言,吉州盛产茶叶,所以杨万里一出生便与茶结缘。
杨万里对江西的双井茶情有独钟。
双井茶在宋代备受欢迎,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欧阳修和黄庭坚多次写诗赞美双井茶。
杨万里在《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写道:“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
细参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
日铸建溪当退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在煎家乡双井茶时,杨万里联想到同乡黄庭坚咏双井茶的诗句,又联想到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不禁想念起家乡来,感觉家乡的双井茶与日铸、建溪名茶一样,都是好茶,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阁亲自煎饮双井茶。
杨万里还在《晚兴》中赞美双井茶芽甘甜爽口、风味独特:“双井茶芽醒骨甜,蓬莱香烬倦人添。
蜘蛛政苦空庭阔,风为将丝度别檐。
”他还写有《南海陶令送水沉,报以双井茶二首》来赞美双井茶。
杨万里酷爱分茶,这在他的诗中多有描述。
最著名的是《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诗中描述的是南宋隆兴年间,杨万里兴致勃勃地去澹庵先生家赴宴,席间,杨万里观看显上人分茶的情景:细腻的茶粉与水搅拌,在兔毫盏面上变幻出各种奇特的画面,有杨万里诗中的茶事文 / 刘玉凤 曾海华如变幻莫测的山水天空,或似劲疾洒脱的草书。
这位显上人分茶,不但能使茶汤变幻出种种奇异的物象,还可使茶汤显现气势磅礴的文字,令人惊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万里诗歌中的“茶”
作者:张赞赞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5-0059-01
著名的南宋诗人陆游曾经留下了不少有关“茶”的诗文,还有一位与他同时期的文人在创作上不甘示弱,写下了相当多或以“赠茶”为题,或以“饮茶”为乐的诗篇,他就是杨万里。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者仅一部份,《全宋诗》当中收录的不过四千多首。
其中,做一个大概的统计,出现“茶”这个字眼的诗歌一共为50多首,可以说占很大的比重一其中有写饮茶规矩和烹茶技巧的,也有表达自己对新茶喜爱和以茶作喻的,但是,杨万里有关“茶”的诗文和陆游的诗作有一明显差异,就是非常浓郁地表现了一种嗜茶如命的心境。
这种酷爱“茶”的兴趣是陆游所难以比拟的,我们知道,在古代,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种重要的日常饮品,不论是武夫还是文人,都对茶情有独衷,而阅读杨万里的诗歌,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茶在古代独一无二的地位,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茶”作为一种文化意象所承担的深远的文化使命。
杨万里对“茶”的态度,有一首《武陵春》词可以说明,在词的小序中他说“老夫茗饮小过,遂得气疾”,词中又说“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由于嗜茶,“茗饮小过”,“频啜得中寒”,弄得人“瘦骨如柴”。
但他仍不愿与茶一刀两断,他在一首诗中曾说“老夫七碗病未能,一啜犹堪坐秋夕。
”虽病不绝,只是少喝点罢了。
而在他的病中《止酒诗》二首中,则相当果断地因为身体衰弱停止饮酒,可见,相对于酒来讲,诗人则更偏爱茶了。
在《和张功父桤木巴榄花韵》一诗中,这种宁可不吃美味佳肴也要饮茶的爱好表露无疑“桂隐主人腰见骨,不餐酥酪却餐茶。
”
此外,杨万里由于夜里也好饮茶,故常常引起失眠,在《苦热登多稼亭=首》中他写道“日脚斜红欲暮天,倚栏垂手弄云烟。
两行相对树如许,一叶不摇风寂然。
剩欲啜茶还罢去,却愁通夕不成眠。
黑丝半把垂天外,白雨初生远岭边。
”在《将睡四首》中也有:“已被诗为祟,更添茶作魔。
端能去二者,一武到无何。
”诗人把“茶”和“诗”并举,称为生活中的魔障,认为自己是走火入魔,陷入了“茶”和“诗”的泥沼,有欲扬先抑的效果,可见。
“茶”跟杨万里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
《猎桥午憩坐睡》则是从反面来说明“茶”对诗人睡眠的影响;“路是山腰带,苔为石面花。
隔溪闻鸟语,疏竹见人家。
雨足睛须耐,神劳睡却佳。
睡魔推不去,知我怪新茶。
”诗人认为,之所以饮用了新茶,才没有以前那样提神的效果,所以怪罪新茶不似旧茶之好。
即使茶叶大大影响了杨万里的睡眠,但他从未责怪饮茶这件事。
他在《三月三日雨,作遣
闷十绝句》中说“迟日何缘似个长,睡乡未苦怯茶袍。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菜非花只是香。
”其《不睡四首》诗又说“夜永无眠非为茶,无风灯影自横斜。
”为自己的喝茶伤身开脱,杨万里嗜茶如命可见一斑了。
在杨万里的饮茶诗中,写到自己喝过的很多种类的茶,比如白山茶、黄檗茶、武夷茶、双井茶、鹰爪茶,还写了著名的《桑茶坑道中八首》,可谓将茶写尽写绝了。
诗人将茶从茶芽写到新茶的色泽;再写到茶叶泡开之后的浓香、自己喝茶之后的感受以及喝茶的规矩都有哪些,我们从一首首描摹细腻生动的饮茶诗中,也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和茶文化在中国的繁盛。
《晚兴》写的是茶芽:“双井茶芽醒骨甜,蓬莱香烬倦人添。
蜘蛛政苦空庭阔,风为将丝度别檐。
”《山茶》写茶树从生长到丰收的过程,“树子团团映碧岑,初看唤作木犀林。
谁将金粟银丝脍,簇飣朱红菜碗心。
春早横招桃李妒,岁寒不受雪霜侵。
题诗毕竟轮坡老,叶厚有棱花色深。
”《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一定程度反映了诗人对茶的看法: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
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紫微仙人乌角巾,唤我起看清风生。
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
叹鼎难调要公理,策动茗碗非公事。
不如回施与寒儒,归续茶经傅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