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学中镜子意象的对比研究
博尔赫斯小说的“镜子”意象分析

子” 所体 现 的双重性 ( 结构上表 现 为对称 性 ) 、 多 重性
及无 限循 环 . 使它 具有 更重要 的意义 , 这就 是作 为叙
人 的性 格 的双 重性 和 两 面 因素 , 与一 重 性及 单 面性 相 比具 有增 殖 性 , 所 以也 同样 可 以归 纳 到 “ 镜子 ” 意 象 中 。正 是在 这 种意 义 上 , 所 有 这类 意 象都 可 以统 称 为“ 镜 子” 意象。
然而镜子所体现的双重性结构上表现为对称性多重性及无限循环使它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就是作为叙事的空间结构模式以及进行小说阐释和展示的动力隔绝又弥合小说与读者阅读心理和期待视野之间的距离
第2 2 卷 第1 0 期( 2 0 1 7 )
甘 音高 忏亍 拒
博 尔赫 斯 小 说 的“ 镜 子" 意 象 分 析
安 维 宁
( 定西 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 中文 系 , 甘 肃定 西
摘
7 4 3 0 0 0 )
要: 在 博 尔赫斯 的 小说 中 , “ 镜子” 意 象作 为“ 抽 象感 知世 界 ” 重 要 的形 式 意 义 , 可 以说 是
他 的 小说创 作 的基础 。通 过分 析博 尔赫 斯 最具代 表性 的 小说 《 叛 徒 与英雄 的主题 》 和《 特隆、 乌 巴克 尔、 奥 比斯 ・ 特 蒂乌斯 》 , 讨 论“ 镜子” 意 象是如何 作 为博 尔赫 斯 小说 “ 抽 象感 知世界 ” 的形 式
设性质。 比如拉 美 作家 马尔 克斯 的小说 《 百 年孤独 》 、 法 国现代 派诗 人 瓦雷里 的诗 《 水仙 恋语 》 等, 都有 “ 镜
浅谈中西方诗歌意象的不同之处

浅谈中西方诗歌意象的不同之处浅谈中西方诗歌意象的不同之处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国古代意象诗学与西方现代意象诗学的不同特征。
这种不同主要表现为:1。
形上路径与形下路径的不同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意象”这一概念都包含两个内容,即“意”和“象”。
前者为主观,后者为客观。
主观的“意”要通过客观的“象”来表现,客观的“象”是主观的“意”的表现方式。
“意”是目的,“象”是手段。
“象”是作者为表达“意”而精心选择的客观事物或景象。
我国古典意象理论强调的是“意”,即“象外之象”,后一个“象”蕴涵着具有“形上”特色的成分。
这正是从《周易》到玄学所秉持的“象”思维的表现,是西方“意象”理论不具备的特质。
西方意象论偏重于“象”的复现,即重视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因而更多“形下”的特色,更强调意象在诗歌中的主体地位,意象是诗的本体,意象就是诗。
中西方在通过“意象”表达情志的最终目标上是相似的,只是具体路径有所差别。
这正是西方人难以真正体会中国古典诗歌神韵的重要原因。
2。
客观物象与主观图像不同中国古代诗学中论及的“象”多指客观物象,而“意”均不露声色地包容在物象中。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咏物诗,都是亦物亦人,亦人亦物,都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⑦,都是物我一体,难以分解。
而西方现代意象论的意象则是融入了诗人内在情感的心理图像或主观图像。
他们所选用的意象只是诗人心灵的物态化,是诗人表达自己感觉或情绪的“客观对应物”,缺少含蓄蕴藉。
⑧意象派既非现实主义的主观反映客观,也非浪漫主义的直接表达主观,而是把主客观紧密地结合在意象之中。
他们所追求的意象虽然独立鲜明,在表达上与中国古典诗歌非常近似,但却缺少中国古典诗歌那种深刻的内涵,也就是韵外之韵,味外之味。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诗学意象生成过程中多注重体物得神、即景会心的感物传统;而西方现代意象诗学认为,诗的意象生成过程是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的展示,体现的多是主观意志对自然或物象世界的渗透浸染。
西方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比较文

西方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比较文/ 禹艳【摘要】文艺理论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由于所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民族文化心理、文艺实践活动的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
从文学理论体系的本体特征、概念内涵、文艺观念等几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各自表现,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理解。
【关键词】本体特征、再现、表现从中西方文艺理论的本体特征上来看西方文论重再现,中国文论重表现,这一观点在国内最早是由山东大学的周来祥先生提出来的。
近些年来不少研究者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无论是中国文论还是西方文论都是既有再现的因素,又有表现的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西方文论重再现而中国文论重表现。
其实,如果从问题的主要方面来看,周来祥先生的观点还是有相当的说服力的。
我们不妨从文论史的角度对中西文论在理论体系上的差异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西方文学理论是以古希腊史诗、戏剧为主要考察对象的,所以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学理论便很自然地将模仿和再现视为文学的基本特征。
如西方文论的重要奠基者柏拉图就明确指出:客观世界是对“理念”的模仿,而文学艺术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正是柏拉图开了西方模仿说的先河。
紧接着,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扬弃了他老师的理论,亚氏在《诗学》中说: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实际都是模仿,只是所用的媒介,所取的对象,所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而已。
亚里士多德正是以“模仿”为基础而建立起他的诗学体系,他甚至把音乐这种侧重表现人的心灵和情感的艺术,也说成是最富模仿性的艺术。
亚氏的模仿说在西方文学理论史上的影响长达二千余年,西方后来的文学家,理论家们都无不祖述其说。
如十六世纪的西班牙著名小说家塞万提斯宣称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所有的事只是模仿自然,自然便是它唯一的范本。
”[1]法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狄德罗也认为:“既然因果关系很显然地摆在我们的面前,那么前面最好是完全照相着物体的原样给它们介绍出来。
模仿得愈完善,愈能符合各种原因,我们就会愈觉得满意。
博尔赫斯小说的“镜子”意象分析

博尔赫斯小说的“镜子”意象分析安维宁【摘要】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镜子”意象作为“抽象感知世界”重要的形式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通过分析博尔赫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叛徒与英雄的主题》和《特隆、乌巴克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讨论“镜子”意象是如何作为博尔赫斯小说“抽象感知世界”的形式而存在的.【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7(022)010【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镜子”意象;“镜子”模式;博尔赫斯【作者】安维宁【作者单位】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甘肃定西7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博尔赫斯有一首名为《镜子》的诗:我看不到你,但知道你的存在,这件事增长了我对你的恐惧,你居然成倍增加那些构成并且包括我们的事物的数目,你死去的时候会复制另一个,另一个,另一个……①诗中反映出博尔赫斯对镜子的现象世界不断地增殖感到恐惧。
他在面对镜中的另外一个自己时,对人类存在本身产生了怀疑,正是这种怀疑促使“镜子”意象成了他的小说中的基本意象,同时也是其小说“抽象感知世界”的基本构建方式。
这意味着博尔赫斯的“镜子”意象具有很广泛的概括意义。
它不仅可以具体表现为现实的、真正的镜子及其相关属性,而且可以具体表现为一切能增殖的东西,诸如百科全书、图书馆、梦等。
同时由于人的性格的双重性和两面因素,与一重性及单面性相比具有增殖性,所以也同样可以归纳到“镜子”意象中。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所有这类意象都可以统称为“镜子”意象。
那么,“镜子”意象就不仅仅是博尔赫斯个人化的创造,它还具有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普遍意义和公设性质。
比如拉美作家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法国现代派诗人瓦雷里的诗《水仙恋语》等,都有“镜子”的意象。
但他们作品中的“镜子”意象更多地表现为现代情感的寓言——自我封闭、自足、自恋的寓言。
在《百年孤独》中,“镜子”意象的寓意由冰块、玻璃传达出来。
210991684_绘画的镜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从“镜子”意象看西方“再现”观念的变迁

艺术设计研究2023 01期绘画的镜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从“镜子”意象看西方“再现”观念的变迁杨向荣 唐紫琪在西方艺术史上,镜子是一个特殊的意象,一直是绘画的传统母题。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镜子兼具指称性的再现功能和象征性的隐喻功能。
15世纪杨·凡·艾克所作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17世纪委拉斯开兹所作的《镜前的维纳斯》和《宫娥图》,维梅尔所作的《音乐课》中的镜像出现了对再现的偏离。
随着20世纪现代艺术观念的转变,镜子的再现功能遭遇困境,出现了再现危机。
在马奈的《弗里·贝尔杰酒吧》、毕加索的《镜前少女》和马格利特的《禁止复制》等作品中,镜子不再是再现的摘要:在西方绘画史上,镜像最初以逼真摹仿为核心观念,这是对传统再现观念的确证。
文艺复兴时期,镜像一方面在视觉相似的基础上再现摹仿对象;另一方面开始偏离现实。
在现代艺术中,镜像偏离指涉性,完全颠覆和抛弃了再现。
镜像从确证再现到偏离再现,再到颠覆再现的艺术实践中,实际上是绘画在不断地重构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进而以此回应图像再现内涵的观念变迁。
在镜像对再现观念的挑战和冲击中,古典绘画的理论范式和诸多原则遭遇危机,同时也引发了艺术实践中再现观念的重构,为解读艺术与现实之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镜像;再现;图像叙事;话语隐喻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18 (2023) 01-0100-08The Mirror Image Narrative of Painting and Its Discourse Metaphor—The Change of the Western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 from the Image of “Mirror”Yang Xiangrong Tang ZiqiAbstract :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 mirror image initially takes lifelike imitation as the core concept, which is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repre-sentation concept. During the Renaissance, on the one hand, mirror image reproduced imitated objects based on visual similarity; on the other hand, it begins to deviate from reality. In modern art, mirror image deviates from reference, completely subverts and abandons representation. In the artistic practice of mirror image from confirmation representation to deviation representation, and then to subversion representation, it is actually painting that is constantly reconstru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reality, so as to respond to the conceptual change of the connotation of image representation. In the challenge and impact of mirror image on 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 the theoretical paradigm and many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painting encountered crisis, and trigger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 in art practice, providing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reality. Key words : Mirror Image; Representation; Image Narrative; Discourse Metaphor媒介,反而成为再现视觉秩序的破坏者和颠覆者。
中西方文学中镜子意象的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2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3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4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的策略5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6 从输出原理探讨非英专业英语口语活动的设计7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8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9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10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11 埃德娜的觉醒——对《觉醒》的心理女性主义分析12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13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14 从《虎妈战歌》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5 从《喜福会》看中国女性在美国的职业倾向16 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话语为例17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18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19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20 试述《亚当夏娃日记》的圣经情结21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22 论《龙年》中呈现的中国文化23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24 浅析新闻中模糊语的翻译25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26 On“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in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27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28 论英语新词对现代英语的影响29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30 小说《红字》中字母A的象征意义31 激励小学生积极说英语的教学法32 从文学作品中透析东西方女性异化现象33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34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35 简爱:魅力人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36 浅析商务谈判中非言语交际的核心地位37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38 从美国电影中透视个人主义: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39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研究40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41 法律语言特征和法律语言翻译42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影响43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44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45 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看《简·爱》46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47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 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48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美家庭观差异49 从《狼改变美国》看人的狼性生存法则50 Reflections on the Inner Beauty of Jane Eyre51 《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重建52 The Application of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Instruction53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54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55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英国相异的原因探索56 文学作品的风格及其可译性57 《红字》中的基督教因素初探58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0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61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6263 浅析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64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65 人性在《红字》中的体现66 论乔治•艾略特《亚当•比德》中的道德冲突67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68 论《织工马南》中的象征意义69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70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71 译者主体性对翻译风格的影响分析72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73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74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75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76 从养老模式的异同看中西“孝”价值观77 《呼啸山庄》和《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对比78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角色79 多丽丝•莱辛《屋顶丽人》与威廉•福克纳《干旱的九月》中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80 关于英汉动物习语区别的研究81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82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83 从《人性的枷锁》分析毛姆的写作手法8485 汉英称赞语的对比研究86 抱怨类外贸信函的语篇分析87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88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89 Schema Theory on the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90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91 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92 我看简爱的爱情93 谈成长中的大卫•科波菲尔的情感波折94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95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96 A Study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High School97 浅谈《简爱》的女性意识98 浅析中国政治文献中排比句的翻译策略99 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100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101 从语用原则视角分析政治演讲中的语用策略102 《安尼尔的鬼魂》中“鬼魂”的象征意义探究103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104 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105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106 英语商务信函中礼貌策略的应用107 xx大学影视英语教学调查108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109 中西方婚礼文化对比110 从礼貌原则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语用特色111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112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界定及其语用功能113 语言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的试探性分析研究114 《洛丽塔》男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分析115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116 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看中英谚语的文化意象117 A Study of Chinglish as Found in Students’ Writings118 广告语篇的语用分析119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120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121 你是爱丽丝吗?从《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人物看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写作意图122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123 中西方酒文化对比分析124 嘉莉妹妹在通向成功道路上的挣扎125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126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27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128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129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130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31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3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3 用交际翻译理论看英语文学书名汉译134 试析《宠儿》中的象征手法13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6 A Study on Chinglish of EFL Learn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137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138 金融危机对中美人民经济生活造成不同影响的文化根源139 A Brief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from its Future Developing Prospective 140 论《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身份的建立141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142 英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在英语成语中的体现143 中西方身体语言的差异的研究144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145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146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147 谈中国唐诗中数字的翻译148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149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150 体育新闻标题汉译中修辞的作用——以历届奥运会为例151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152 英语国家国歌中爱国主义的话语建构15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4 《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155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156 论《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157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158 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159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160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161 圣地亚哥,一位让人敬佩的英雄——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162 翻译历史观:新闻发布会口译研究163 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 ish by Applying English Songs164 On Elizabeth’s Rebellious Spirit in Pride and Prejudice165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166 中西方酒文化之比较研究167 英语毕业论文)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报价策略168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169 《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170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171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解读172 The Analysis of Daisy in The Great Gatsby173 浅析莎士比亚《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174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175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176 《小妇人》结局分析177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应用178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179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商务合同文体分析及翻译18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1 A Brief Study of the Causes o 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182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83 女性主义视角下《大地》的解读184 Application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op Talk18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etaphors of FI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186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187 解读西方传统童话中两位典型女性形象188 Ezra Pound’s Attempt to Find a Savior in His Poetry Writing189 《第十二夜》中女性人物特征分析190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191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192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193 浅谈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194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195 试论霍桑小说《胎记》中的象征主义196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197 《祝福》两种英译本对比研究198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199 《金色笔记》中女性主义的误读开题报告+论文( )200 Feminism under the Traditional Masculine Standards。
中外文论中的镜喻

中外文论中的镜喻当我们在探讨文学作品的本质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镜喻在中外文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中国文论到外国文论,镜喻的含义和用法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深刻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比较和分析,探讨镜喻在中外文论中的内涵和价值。
在中国文论中,《韩非子·喻志篇》曾有言:“故镜正,则尘垢止;言论公,则身蔽忘。
”这里,韩非子巧妙地以镜喻公正,认为公正的言行就像明镜一样,可以止住尘埃和污垢,揭示出人性的美好。
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中国对于文学作品的期许:作品应该如明镜一样,真实反映出社会的善恶美丑。
而在外国文论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个典型的例子。
他在《理想国》中提出,文学作品应该像镜子一样,真实反映出现实世界。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构建需要哲学王的智慧,而文学艺术则需要扮演“镜子”的角色,将现实世界的现象真实地呈现出来。
此外,他在《法句篇》中提到:“镜子即正义。
”这里,镜子被赋予了正义的象征,意味着文学作品在反映现实的同时,也应该追求正义和真理。
当我们深入挖掘镜喻在文论中的意义时,可以发现它具有以下特点:1、镜子可以比喻文学作品的本质。
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社会的现实和方方面面,如同社会现象的镜子。
2、文学作品应该尽可能真实地反映现实。
像镜子一样,文学作品不应该夸大或缩小现实,而应该如实地呈现出社会的善恶美丑。
综上所述,镜喻在中外文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本质,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新视角。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镜喻来丰富自己的作品,使它们更加真实、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的现实和人类的情感。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借鉴前人的镜喻理论,不断拓展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此外,镜喻还提醒我们,文学作品应该追求正义和真理。
作为社会的镜子,文学作品不仅要真实反映出现实,还应该勇敢地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丑恶,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浅析镜子在中西方绘画中的体现

浅析镜子在中西方绘画中的体现作者:徐冉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10期摘要:镜子这一本体在中西方的绘画中都有着重要地位和特定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大同小异,都是特定时代里的社会文化在绘画上的缩影。
关键词:鏡子;象征意义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28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040-01从人类对着水面看见自身的形象,到现如今我们起床洗漱时的常常看见的镜子,镜像反射这一简答的物理现象对于我们思考自身,思考世界都充当了重要角色。
而作为绘画本体的镜子在中西方绘画中又有着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一、中国传统画中镜子的出现及其象征意义我们在苏汉臣的《靓装仕女图》中也能发现,仕女娴静的面容是在镜子上表现出来。
画家在表现人物侧身和背影时,可以通过镜子将人物的面容反射出来,和画外的观者产生联系。
《旧唐书》卷七十一中记载,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可见。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镜子不单单有反射物体的物理功能,经常拿来用作为对比,关照的手段。
这在顾恺之《女史箴图》中的第四段里有所体现。
画的是妇女在对镜梳妆。
旁边题字“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画面右边的妇女正侧身对镜自理,画家利用镜面反射的原理,巧妙地在镜面上展现出妇人顾影自怜的神态。
左边有一妇女照镜,她身后有一女子在为其梳头。
由此可见,画家用想向世人强调人格品质的修养大于对容貌的修饰,起到教化宫中妇女的作用。
同时,顾恺之也在画中通过镜子表达了自己的“悟对”的美学观念,两位妇女对镜自赏,不单单反映出女性爱美是天性,画家也将镜中影像和镜前正在“修容”的妇女形成“悟对”关系。
中国传统画中的镜子不单单可以在构图方面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在文化内涵经常将镜和鉴联系在一起,在绘画上用镜子表现出“鉴”的含义,且镜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又很丰富,甚至可以将“心”,“古”,“人”,“屏风”等物象代替“镜子”的物象在画面上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2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3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4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的策略5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6 从输出原理探讨非英专业英语口语活动的设计7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8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9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10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11 埃德娜的觉醒——对《觉醒》的心理女性主义分析12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13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14 从《虎妈战歌》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5 从《喜福会》看中国女性在美国的职业倾向16 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话语为例17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18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19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20 试述《亚当夏娃日记》的圣经情结21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22 论《龙年》中呈现的中国文化23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24 浅析新闻中模糊语的翻译25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26 On“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in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27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28 论英语新词对现代英语的影响29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30 小说《红字》中字母A的象征意义31 激励小学生积极说英语的教学法32 从文学作品中透析东西方女性异化现象33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34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35 简爱:魅力人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36 浅析商务谈判中非言语交际的核心地位37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38 从美国电影中透视个人主义: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39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研究40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41 法律语言特征和法律语言翻译42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影响43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44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45 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看《简·爱》46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47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 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48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美家庭观差异49 从《狼改变美国》看人的狼性生存法则50 Reflections on the Inner Beauty of Jane Eyre51 《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重建52 The Application of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Instruction53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54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55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英国相异的原因探索56 文学作品的风格及其可译性57 《红字》中的基督教因素初探58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0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61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6263 浅析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64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65 人性在《红字》中的体现66 论乔治•艾略特《亚当•比德》中的道德冲突67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68 论《织工马南》中的象征意义69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70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71 译者主体性对翻译风格的影响分析72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73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74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75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76 从养老模式的异同看中西“孝”价值观77 《呼啸山庄》和《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对比78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角色79 多丽丝•莱辛《屋顶丽人》与威廉•福克纳《干旱的九月》中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80 关于英汉动物习语区别的研究81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82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83 从《人性的枷锁》分析毛姆的写作手法8485 汉英称赞语的对比研究86 抱怨类外贸信函的语篇分析87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88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89 Schema Theory on the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90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91 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92 我看简爱的爱情93 谈成长中的大卫•科波菲尔的情感波折94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95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96 A Study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High School97 浅谈《简爱》的女性意识98 浅析中国政治文献中排比句的翻译策略99 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100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101 从语用原则视角分析政治演讲中的语用策略102 《安尼尔的鬼魂》中“鬼魂”的象征意义探究103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104 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105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106 英语商务信函中礼貌策略的应用107 xx大学影视英语教学调查108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109 中西方婚礼文化对比110 从礼貌原则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语用特色111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112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界定及其语用功能113 语言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的试探性分析研究114 《洛丽塔》男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分析115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116 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看中英谚语的文化意象117 A Study of Chinglish as Found in Students’ Writings118 广告语篇的语用分析119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120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121 你是爱丽丝吗?从《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人物看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写作意图122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123 中西方酒文化对比分析124 嘉莉妹妹在通向成功道路上的挣扎125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126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27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128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129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130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31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3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3 用交际翻译理论看英语文学书名汉译134 试析《宠儿》中的象征手法13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6 A Study on Chinglish of EFL Learn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137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138 金融危机对中美人民经济生活造成不同影响的文化根源139 A Brief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from its Future Developing Prospective 140 论《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身份的建立141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142 英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在英语成语中的体现143 中西方身体语言的差异的研究144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145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146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147 谈中国唐诗中数字的翻译148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149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150 体育新闻标题汉译中修辞的作用——以历届奥运会为例151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152 英语国家国歌中爱国主义的话语建构15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4 《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155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156 论《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157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158 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159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160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161 圣地亚哥,一位让人敬佩的英雄——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162 翻译历史观:新闻发布会口译研究163 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 ish by Applying English Songs164 On Elizabeth’s Rebellious Spirit in Pride and Prejudice165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166 中西方酒文化之比较研究167 英语毕业论文)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报价策略168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169 《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170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171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解读172 The Analysis of Daisy in The Great Gatsby173 浅析莎士比亚《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174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175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176 《小妇人》结局分析177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应用178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179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商务合同文体分析及翻译18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1 A Brief Study of the Causes o 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182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83 女性主义视角下《大地》的解读184 Application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op Talk18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etaphors of FI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186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187 解读西方传统童话中两位典型女性形象188 Ezra Pound’s Attempt to Find a Savior in His Poetry Writing189 《第十二夜》中女性人物特征分析190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191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192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193 浅谈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194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195 试论霍桑小说《胎记》中的象征主义196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197 《祝福》两种英译本对比研究198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199 《金色笔记》中女性主义的误读开题报告+论文( )200 Feminism under the Traditional Masculine Stand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