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著名教育家的故事
有关著名教育家的故事

有关著名教育家的故事有关著名教育家的故事大家认识的著名教育家有哪些呢?小编整理了有关著名教育家的故事,供大家阅读,一起看看吧!有关著名教育家的故事【1】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
”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
”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
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
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
”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
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
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
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
”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
”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
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
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
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古今中外很多名人,也涌现了很多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那么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1、李苦禅教子故事李苦禅先生(一八九八至一九八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李燕是他的儿子。
在李苦禅的苦心教育下,李燕在画坛脱颖而出,也颇有造诣。
“人无品格,下笔无方”李燕子承父业,也迷上了绘画,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
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
李苦禅自己说到做到,率先示范。
一九三七年北京沦陷了,伪“新民会”妄图拉拢社会名流为其装点门面,派人来请李苦禅“出山”:“您要答应了,有您的官做,后头跟个挎匣子(枪)的,比县长还神气哩!”李苦禅不为所动,凛然拒绝。
此后,他断然辞去教学职务,以卖画为生。
父亲的言行,儿了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化为行动。
““””结束后,有天,李苦禅叫来儿子,说有关部门通知前往认领散乱的查抄物品。
他对儿子再三叮嘱:“上次叶浅予和陆鸿年把错领的那些东西都退给咱们了。
这正是看人心眼儿的时候,咱们要错领了,也要不人家啊!”也正让李苦禅说着了,在李燕领到的“杂画一批”中发现,一卷二十件黄宾虹未装裱之作,上有二三件书有李可柒的上款。
李燕遵未嘱,当即交还工作人员,并立即通知李查柒。
李可柒见心爱之物璧还,喜不自胜。
李苦禅听说后,也非常高兴。
当时在场的友人开玩笑说:“何不趁此跟那位李先生讨幅牛?”原来李可染画牛是出了名的。
但李苦禅连连说:“物归原主是做可!”李苦禅逝世后,李燕曾在《风雨砚边录──李苦禅及其艺术》一书中详细谈到此事。
由此可见,父亲的品格教育对他的影响之深。
“干艺术是苦事”李苦禅教育儿子从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古代教育故事

古代教育故事
在古代,教育非常重要,被视为培养人才和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古代教
育故事:
1. 孔子助人为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在一次旅行中,他遇到一
个年老的农夫,在田间辛苦劳作。
孔子主动帮助农夫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促使农夫感
激不已。
孔子告诉他,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仅仅是
追求自身的利益。
2. 孟子与梁惠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有一次,孟子受到梁惠王
的邀请,希望他能够帮助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孟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教育,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权力和财富。
他通过教育与梁惠王交流,讲解仁爱、公平和尊重的
重要性,帮助梁惠王成为了一位明智的统治者。
3.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他
受命教育未来的亚历山大大帝。
亚里士多德从小灌输给亚历山大德高尚的品德和思维
方式。
亚利士多德的教导帮助亚历山大发展了杰出的智慧和领导能力,促使他成为一
个伟大的君主,并推动了希腊的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这些故事都展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培养有道德、智慧和领导能力的人的重要性,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倡实践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的教育理念为后人所钦佩,他的故事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陶行知经典的教育故事。
一、山里的小学陶行知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最让人传颂的要数他在山区创办了一所小学。
当时,这个山区没有教育资源,孩子们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
于是,陶行知决定亲自去山区创办一所小学。
他找到了一个负责的村民,借用一间破旧的房子作为教室,然后通过广播和演讲的形式,向村民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起初,村民们并不理解陶行知的意图,觉得上学没什么用处,但陶行知坚持不懈地向他们解释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影响。
渐渐地,村民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陶行知用尽各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
不久,这所小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逐渐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赞扬。
这个小小的山区小学,成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个生动典范。
二、授人以渔陶行知在教育中一直倡导“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有一次,陶行知被请到一个中学做演讲。
演讲结束后,学生们向他提问:“老师,您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学好知识呢?”陶行知笑着说:“如果你们只是静静地坐着听我讲,那你们不会学到什么。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你们需要积极思考、独立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学习不是被动领取,而是主动探索。
”陶行知的话让学生们茅塞顿开。
他们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课,更应该通过思考、实践和交流来巩固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从那以后,学校的学生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用心去教陶行知非常重视教育的质量,他认为教育应该是用心去做的。
教育学家的故事

教育学家的故事教育学家,虽不从事教育教学实践,但长期关注教育问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的学者。
为大家分享了有关教育学家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教育家张伯苓的小故事张伯苓(1876年(丙子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中国着名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立天津南开大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8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xx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
张伯苓戏说婚姻张伯苓先生毕生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如一日,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不但使该校成为学术重镇,而且培养了无数的英才,对国家的贡献极大。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张伯苓对学生讲话中,针对当时一对电影明星闹离婚,他幽默地拿狗皮膏、橡皮膏与气球来比喻三种不同的婚姻。
他说:"你们毕业后,很快就要结婚。
婚姻可分三种,第一种像狗皮膏,贴上去很麻烦,撕下来很困难,譬如老式婚姻;第二种像橡皮膏,贴上去与撕下来都容易,譬如新式婚姻;第三种像气球,飞到哪里,就算哪里,臂如影剧界的儿戏婚姻。
"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1919年之后张伯苓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传道授业解惑古今中外老师无私奉献的故事

传道授业解惑古今中外老师无私奉献的故事教育是一项崇高而庄重的事业,而老师则是这个事业中最为关键的人物之一。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许多老师用他们的智慧、爱心和耐心,为学生们传授知识,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老师的故事,展示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伟大的教育成就。
中外名师张衡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代教育的杰出代表。
张衡是中国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教育家和科学家,他任东汉明帝的私学教师,被誉为“太和先生”。
张衡精通经史,教育严谨认真,对学生倾囊相授,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传授天文学知识的故事。
一次,明帝对张衡道:“臣对九天之象有些迷惑,还希望太和先生给予指导。
”张衡听后不心生骄傲,而是倾囊相授,细致解说了大暑、大雪等二十四节气以及黄道黑斗、太白、五方、九星等天文常识。
这次指导使明帝对九天达到了全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张衡在明帝心中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则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私人导师,被誉为“人类智慧之父”。
亚里士多德高度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进入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霍金斯和翁仲道也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霍金斯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贡献。
他提出的“尊重学生”教育理念,引领着教育改革的潮流。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而不是单纯地套用一套标准的教学方法。
翁仲道则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他被尊称为“中国的杜威”。
翁仲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倡“学以致用”和“从学到做”的教学理念。
他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完全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的教育学府——北京儿童研究院,并成功实施了以游戏为基础的儿童教育。
除了这些知名的教育家,还有许多普通的老师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和知识。
有一位来自美国的教师凯瑟琳,她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和贫困山村之间,为那里的孩子们上课。
无私奉献古今中外老师的光辉事迹

无私奉献古今中外老师的光辉事迹教师是社会的灵魂工程师,是无私奉献的化身。
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教师,他们用智慧、热情和爱心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古今中外老师的光辉事迹。
第一章古代教育家的贡献古代中国教育家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
他不仅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论语》,更重要的是他创立了儒家教育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教育。
孔子提倡教育普及,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强调了每一个人都需要能够学习和受教的良师。
不只是古代中国,古希腊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其中最著名的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与学生们进行深入的对话,以引导他们思考和追寻真理。
苏格拉底以自己的一生影响了无数学生,成为了理想的教师典范。
第二章现代教育中的无私奉献在现代,也有许多教师以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工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国教育家海伦·凯勒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例子。
凯勒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曾是一位失明和聋哑的儿童,而她的教师安妮·沙利文对她进行了全力支持和帮助。
通过沙利文的悉心教导,凯勒克服了困难,并成为了美国著名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凯勒的故事激励着许多教师和学生,教育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中国现代教育界也有许多令人敬佩的教师。
其中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是曾国藩。
曾国藩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军事家和教育家,他为推动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创办了许多学校,并提倡了勤俭、博学和修身的教育理念。
曾国藩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国外教师的无私奉献除了中国,国外也有许多教师以他们的无私奉献赢得了学生和社会的尊重。
其中一位著名的例子是安妮·弗兰克的老师做了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事。
安妮·弗兰克是一位犹太女孩,曾在纳粹统治下的荷兰躲藏起来。
躲藏期间,她的老师米伦达·纽斯巴姆不仅继续教育了她,还为她和她的家人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所。
古代名人教子故事20篇

古代名人教子故事20篇1. 孔子教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观念深受后世影响。
据说孔子教子非常严格,要求孩子们在学习上要有恒心、专注和勤奋。
2. 墨子教子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爱人平等、普遍博爱,他教育孩子的方式以和平、公正、思考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中的事物,提倡孩子们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晏婴教子晏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以孝著称。
他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关心家庭,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修养。
4. 孟母教子孟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她教育孩子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刻苦的毅力,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面对,不轻易放弃。
5. 陆游教子陆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6. 程颢教子程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教育孩子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灵和生活态度,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7. 曾国藩教子曾国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8. 杨继绳教子杨继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朱熹教子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
10. 王阳明教子王阳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内心世界的美好,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学习中寻求自己的内心真实。
11. 魏源教子魏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们的事业心和公益意识。
12. 陶渊明教子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灵和审美意识,引导孩子们在自然中寻找快乐和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著名教育家的故事大家认识的著名教育家有哪些呢?了有关著名教育家的故事,供大家阅读,一起看看吧!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
”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
”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
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
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
”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
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
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
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
”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
”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
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
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
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向他废话了。
”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
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
”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呢?”孔子说:“也不够。
要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坏人都不喜欢他才行。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
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
”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
”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
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
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样,孔子说:“活着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该怎样对待鬼神?”孔子说:“对待人还没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孔子就是这样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
孔子也很少谈怪异、武力、变乱、鬼神。
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实,孔子也是不许可的。
子贡曾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样对待别人。
”孔子便说:“赐啊,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公元前320多上前的雅典城郊外,常常可以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身边跟随着十多位青年,他们或是在树林中逍遥自在地漫步交谈,或是坐在山谷溪旁的大石块上,热烈地讨论着。
“老师,您再讲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老人捋了捋胡须,缓缓地说到:“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不正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三段论’吗”……雅典人都知道,那是亚里士多德正在给他吕克昂学园高级班的学生上课呢。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马其顿王国的宫廷医生。
亚里士多德17岁起,就被父亲送到当时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在那里他学习了20年。
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柏拉图看重。
可是,柏拉图又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
”意思说,亚里士多德非常聪明,思想敏捷,不同于一般人;不加以管教,就不能成为柏拉图期望的人。
亚里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师,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他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爱我的老师,但是我更爱真理。
”在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和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
他不同意柏拉图把真实存在看成是“人的理念”的唯心观点。
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树就是树,由种子长成,结出果实。
离开实实在在的树,仅仅是头脑中的树的概念又有什么意义呢?后来,亚里士多德终于抛弃了柏拉图的许多唯心论观点。
他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永恒的,不是靠什么观念产生的。
是先有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三角形状的东西,然后在人们头脑中才有三角形的观念。
代数和几何的定律是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
他还认为,生命和世界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空间和物质。
这些都具有一定的辩证法观点。
但是,亚里士多德碰到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还是要把老师的一些唯心论的观点搬出来帮忙,常常弄得自相矛盾,在唯物论和唯心论这两种观点中摇来摆去。
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
从公元前343年起,他给当时的马其顿王国王太子亚历山大当老师。
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办学。
他首先提出了对青年学生必须进行“智育、德育、体育”三方面的教育,并且提出了划分年级的学制。
他主张,对于7岁到14岁的儿童,国家应该为他们办小学,让他们学习体操、语文、算术、图画和唱歌。
对于14岁到21岁的青少年,国家应该为他们办中学,教他们历史、数学和哲学。
体育是为培养强健的体魄,德育是为了培养自尊心和勇敢豪放的性格。
他还主张,在青年们中学毕业之后,还要对其中的优秀分子继续培养。
因此,他创办了吕克昂学园。
这个学校是古希腊科学发展的主要中心之一。
亚历山大国王十分支持亚里士多德办学,据说先后提供了800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60磅)的经费。
亚里士多德在学园里建立了欧洲第一个图书馆,里面了珍藏了许多自然科学和法律方面的书籍。
亚历山大还通令全国,凡是猎手和渔夫抓到稀奇古怪的动物,都要送到亚里士多德那里。
学园里开展生物学的研究,时常解剖各种动物。
经过无数次的解剖,师生们发现一条规律:动物进化愈是高级,它的生理机构也就愈是复杂。
亚里士多德的学问非常渊博。
教课之余,他还写了大量的著作:《工具篇》、《逻辑学》、《物理学》、《政治学》、《修辞学》、《形而上学》、《诗学》,等等,涉及到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生理学、美学、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医学等众多的方面,并且都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认识是有系统的,分门别类的,从基本知识出发加以分析推论或归纳,从而形成一个体系。
他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
他的逻辑学,在两千年前的欧洲思想界就已形成体系。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科学还处于胚胎时期,亚里士多德孕育了这一胎儿并使它降生。
希腊人之前的文化都是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界的每种神秘变化的,到处都是神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的光辉成就之一就是能以宽广的胸怀和勇气把科学组织成一个有条不紊的庞大机体。
但是,亚里士多德是拥护奴隶制度的。
他认为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做奴隶,一部分做主人,是“当然而合理”的事,这又说明他思想中的阶级局限。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激烈地反对马其顿的统治。
有人告发了曾做了亚历山大老师的亚里士多德,准备将他逮捕。
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及时得到消息,帮助护送着他们的老师,逃出雅典,来到亚里士多德的故乡优卑斯亚岛的卡尔喀斯城避难。
第二年夏天,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凄凉的境遇中死去。
曾经有一位北大学生对成功充满着渴望和憧憬,可他在生活中却屡屡碰壁,鲜有所获。
沮丧的他便给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得到指点。
蔡元培在百忙中回了信,并约了一个时间让那位学生到办公室面谈。
学生激动地来到校长的办公室。
没等他开口,蔡元培先生就笑着招呼道:“来,快坐下,我给你泡杯茶。
”说完便起身,从抽屉中拿出茶叶,放进杯子里,倒上开水,递到学生面前的桌子上。
“这可是极品的绿茶哟,是朋友特地从南京给我带过来的,你也尝尝。
”蔡元培先生和蔼地说道。
受宠若惊的学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几片茶叶稀疏地漂浮在水面上,水也是惨白惨白的,没有一点绿色,喝到口中也像白开水似的,没有一点茶的味道。
学生的眉头不禁一皱。
蔡元培好像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表情,依旧东拉西扯地谈一些漫无边际的话题,似乎完全忘记了学生来的目的。
学生极不自然地听了很久,好不容易等到蔡元培稍稍停顿一下,忙找了个理由告辞。
蔡元培眯着眼若有所思地微笑道:“急什么,把茶喝了再走,这可是一杯极品的绿茶。
千万别浪费了。
”学生无奈地又端起了茶杯,礼节性地喝了一口。
可就在这时,一股清香浓郁的味道沁入心脾!学生愣住了,诧异地打量着茶杯:茶叶已经沉浸入杯底,杯中的水已是一片碧绿,像翡翠般灿烂夺目。
不仅如此,整个办公室里可以闻到一种清新的香气!蔡元培似笑非笑地望着他,满含深意地问道:“你明白了吗?"学生恍然大悟,惊喜地喊道:“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想追求成功就要像就要像这绿茶一样,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凡事都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沉浸下去。
"生活就是一杯绿茶,只有静下心来沉浸进去的人,才能领略到成功和幸福的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