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2019年古都,川端康成读后感-word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都,川端康成读后感篇一:古都川端康成——读后感《古都》——读后感《古都》是川端康成一九六八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
它描写了一对孪生姐妹悲欢离合的际遇。
姐姐千重子出生后,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抚养,即遭遗弃,幸而为一家绸缎批发商所收养,成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姐。
而妹妹苗子,虽未见弃于父母,却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儿,孑立伶仃,长大后自食其力,到山里种植北山杉。
论人物,我最欣赏的就是千重子。
千重子优美,文雅,善于感受,赋有少女细腻的心理春花秋虫,是她联想到大自然的永恒,生命的无限;高耸的北山杉,使她感悟到为人正直之道……《古都》的故事由紫花地丁娓娓道来。
古都里的一切都在静谧中进行的,就算是在一开始千重子与真一在人山人海的平安神宫赏樱花,场景里却仿佛只有千重子和真一两个人,婉婉地却掷地有声地道出各自的台词,纹丝不乱,这种与年龄不符合的沉寂的心,在这儿却比比皆是。
年轻俊美的千重子喜欢那些清素的图案,喜欢在闲暇时参观一座座参观古老的寺庙、神宫,一次次赏析古都里的自然风光。
而这些想必都是川端康成所推崇的,因为整篇的笔法也都如此,清透无华,澄静质朴。
而《古都》的结尾却是最令人心醉的。
苗子的离去就好像细雪消融一样,无声无息。
一切都会继续。
淡淡的忧愁,隐隐的无奈,带着意犹未尽的感觉,结束全文。
从《古都》中,可以读到千重子父亲太吉郎江郎才尽的哀怨、母亲阿繁想放手女儿去追寻自身却又依恋不舍的矛盾的哀怨、千重子得知自己是弃儿的哀怨、苗子找到自己亲姐姐却不能与她亲近的哀怨,真一因为门第而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哀怨……所以《古都》上空的天气是清新的却总有挥之不去的阴霾感,看不见惊喜的太阳。
所以他才会在文中隐隐地透露出过“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不觉得道出“幸福是短暂的,而孤独却是永久的”的念头。
读《古都》有感

《古都》一书是川端康成的末年之作,相较于我所看过的作者其他小说,我更喜欢这一本书,它借由京都在战后的人事内外的情事纠葛,失散双胞胎姐妹的离合情怀,男女的爱恋,传统的媒妁婚姻,并配以日本传统祭奠所表现的内在拘谨心理意识之外显,而透露出日本文化的物哀、风雅、幽玄的独特美感。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一对孪生姐妹悲欢离合的际遇。姐姐千重子出生后,由于家境贫寒,父母无力抚养,即遭遗弃,幸而为一家绸缎批发商所收养,成为一个富家大小姐。她优美文雅,勤劳,节俭,善良,完美地体现了日本旧时妇女的一切优良品质,同时又赋有少女细腻的心理,春花秋叶,使她联想到大自然的永恒,生命的无限;高耸的北山衫,使她感悟到为人正直之道。而妹妹苗子,虽然未被父母抛弃,然从小失去父母,孤苦伶仃,长大后自食其力,到山上种植北山杉,她就如同挺拔俊秀的北山杉,当雷雨来袭时,在杉树林里无可遮蔽的情况下,毫不顾惜自己以身体庇护姐姐。为了不影响姐姐的幸福,宁可远遁深山僻壤,表现出动人的姐妹之情好美好的情操。作者以大枫树上的两棵紫花地丁,比喻孪生姐妹的命运:咫尺天涯,虽相见有期,但始终难以聚合,姐妹二人几度相逢,却因境遇不同,实难一起生活。千重子自觉人生孤寂,苗子自感身世凄凉,这种无力抗拒的命运,加上少女的多愁善感使得整个小说都带有浓浓的抒情气息和淡淡的诗意的朦胧感伤。
小说的主题与其说是写两姐妹的命运不如说作者刻意想表现京都的风物人情,古都也指京都,它历史悠久,常为日本的建都之地,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四时风物,足可代表日本山河的妩媚秀丽。借助了生活片段的景象,去抚触古都的自然美、传统美,即追求一种日本美,所以全篇贯穿了写风物,既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契机又为人物的塑造和感情的抒发创造了条件。它将人物的纯洁感情和微妙心理交织在京都的风物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了男女的感情而突出其既定的宣扬传统美,自然美和人情美的题旨。我们可以跟随小说中的人物寻访京都的名胜古迹,欣赏平安神宫的樱花,嵯峨的竹林,北山的园杉,青莲院的楠木,领略一年一度的祗园会,时代祭,伐竹祭,鞍马山的大字篝火……小说好似京都的风俗画卷,使人能体味到日本民族的传统美。
2021年《古都》读后感

2021年《古都》读后感2021年《古都》读后感1买这本《古都》是因为它的名字很符合我的口味,它听上去没有想象中的大气恢弘,相反在我脑海里却构建出一幅樱花飘落在澄澈的湖水里的清幽景象。
事实上也是如此。
__讲了两个女孩的故事,千重子和苗子。
两人本是孪生姐妹,后来姐姐被收养成为京都布商的女儿,妹妹却不得不每天做劳累的工作。
在一个盛大的节日中,她们相遇了,之后便发展起了友谊。
因友谊也牵扯出了五个年轻男女的爱情,可结局是开放式的,我们不得而知。
川端康成在他的书里运用了很多意象,比如千重子家门前的树洞里的两株紫地丁花,它们在一棵树上,却像彼岸花一样:永远相望却不能相聚,也许连彼此都不知道。
这两株淡雅脆弱却又坚韧的紫地丁花,就像苗子和千重子,明明是姐妹却无法相聚。
还有北杉山的松树,它们挺拔高耸,是千重子所爱的,我想它也许象征着苗子的精神吧。
任凭风吹雨打,永不会低下头颅,她的坚强和独立,还有她的健美,也犹如北杉山的松,永远屹立不倒。
这篇作品有很浓的日本物哀的特点,它的写法有一种虚幻的感觉,文字之间也透着淡淡的哀伤,但它却让你相信着它是真的。
而且他们几个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不同于别的小说中浓烈的爱情,如果说张爱玲的爱情是用平淡的文字写出浓烈的爱情,那川端康成的爱情是用平淡的笔触写出平淡的爱情。
好像几个青年男女不由自主的就产生了爱情,没有原因无需理由,虽说是爱情倒更像友情和亲情。
“《古都》充满了人类天性中最纯真、诚挚的感情,体现了“风雅”的美感本质。
日本美学传统的物哀、风雅和幽玄在川端康成的小说里得到很好展现,而且融合在《古都》中,相辅相成,使之显示出令人久久难忘的独特美感。
由于对日本美学传统的执著和对西方艺术手法的探索,川端康成写出了不朽的《古都》。
作品中,他发挥了作家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量,显示出了继承与创新相融合的美丽色彩。
”在这段评价中,我觉得风雅一词评价的最好,无论是小说中平安神宫的时代祭、葵祭、鞍马寺的伐竹会、祇园祭、“大字”篝火仪式等,都无一透露出一种风雅,或是一种文化。
《古都》读后感7篇

《古都》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都》读后感7篇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作品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从而提升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古都》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通用14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篇1安意如说过:"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慕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而我,选择了在这样的一个冬天与川端康成相遇,之所以选在冬天是因为冬天终究是比其他时令都安静些的,如果从物理学角度解释的话就是因为雪落在地上比较松软,中间有许多的空隙,声音一旦进入里面后,反射出来的很少,所以声音就小了。
也只有在这种安静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去品味川端康成的文字。
用什么词来形容川端康成的文字呢?说实话,我真的想不出,并不是说我的词汇太过贫乏而是因为他的文字中所包含的东西是远非一个词所能表达的。
在刚刚接触日本文学的时候,我选择从村上春树入手,因为他说过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死亡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可是村上的文字却有些华丽,远不如川端的文字来得悠远宁静。
川端的文字是独一无二的,他没有三岛由纪夫的暴烈美,没有村上春树的华丽。
却只是用朴素而深切的语言一点点得侵入人的心灵,使人沉浸在那种泛着淡淡的忧伤情调的文字世界中。
日本文学大师井上靖说过"川端康成的美的方式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用一根绳子就可以把它抓住的"。
川端康成完美的将西方的新潮文化与日本文化最深层的东西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川端康成文学之美。
1968年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为表彰川端"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称号。
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日本美学传统的基础上,那什么是日本是的美呢?如果你经常看日本电影,小说和日本画你就会发现日本的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腻。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川端康成的《古都》是一部富有禅意的作品,通过描绘京都这座古老城市的人和事,揭示了生活中的无常和变化。
在小说中,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京都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阅读《古都》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人性的深刻领悟,以及对时空变幻的敏锐感知。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都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让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通过《古都》,我深深体会到了生活的无常和变化,学会了用平静的心态来面对世事的起伏,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这部作品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和美好,也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该如何前行。
总的来说,川端康成的《古都》是一部充满着哲思和禅意的作品,让人在沉静的文字中感受到生命的深刻意义,启发人们用一颗宁静的心来体验生活,感受生命的真谛。
【优质】古都读后感201X字-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都读后感201X字古都描写了日本的民风民俗,是川端康成创作的。
那读者对此书品出什么味道来?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古都读后感作文,一起来看看。
古都读后感作文篇1近两天看的川端康成的《古都》,古都是指日本京都,作者川端康成笔下人物不多,情节也很简单,写景的多,对京都的一些文化节日用笔很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节日,节日的热闹和节日文化的繁荣也是一个民族昌盛发达的象征,文学作品能起到记录和再现这种文化的功能,这也是作家的责任之所在。
《古都》向人们再现了古都人的居住特点:精致的格子门;彩车游行;古庙和尼姑庵这些具都古都特色的景观;也有乡村的杉树林的山野风光。
如大佛次郎《京都之恋》:“北山的杉林层层叠叠,漫空笼翠,宛如云层一般。
山上还有一行行赤杉,它的树干纤细,线条清晰,整座山林像一个乐章,送来了悠扬的林声……”艺妓生活的描写片断在他的文章总是时而出现。
作为千重子这个主人公,善良、善感,幸福而又忧伤,有幸福的家庭,但自己的身世一直是个迷,一个弃儿的身份让她心里不安,胆小柔弱。
漂亮有教养,天生丽质,气质高雅,温柔敦厚善良,她有不幸的命运,从小被父母因生计问题被遗弃,成为一个弃儿,但她的养父母对她非常疼爱。
与她孪生的姐妹不知是姐还是妹的苗子,农村长大的孩子,善良,盼望能找到自已的同胞姐妹,为了姐姐的幸福,忍着对世上唯一亲人的思念,不公开与姐姐的关系,这种大义或许就是小说闪光的地方。
佐田太吉郎:千重子的父亲,性情孤僻,感情细腻,自负,不得志,爱清闲享受,不爱经商事务缠身,是一个处于日本战后经济箫条时期颓废的代表。
阿繁:慈母,细心,却也有坚强的一面,在原则大的问题如千重子婚姻方面表现出来的坚定。
“‘我不怎么喜欢那位有田先生。
’阿繁把声音压低,但语气却非常坚决。
”小说的故事情节舒缓,总是给人一种淡淡忧伤的感觉,一个最大的特点大篇幅人物对话的描写,从对话中去反映人物的性格。
古都读后感

古都读后感古都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都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喜欢川端康成大概只因那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莫名的感动和哀伤,我深深记住了这个一生充满密集的哀伤与彻骨的孤独但塑造了一个极致美的文学世界的作家,从《伊豆的舞女》、《千只鹤》、《雪国》再到《古都》,川端那种淡淡的忧伤始终挥之不去。
而古都的美大概在我看来是最纯粹、最动人的,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的呈现。
古都给你的感动是那种静静流淌的,你绝不会涕泗横流但也不会无动于衷,就像岁月静好这一个词一样,温和从容。
京都是日本的故都,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这里充满了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丰富的民俗传统节日,古色古香的各类建筑,民间传统工艺的小店,甚至每一处小路,和服腰带上的花纹都在静静叙述着这里的古老和优美。
川端康成用其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古都的一年四季,春的明媚,夏的清凉,秋的落寞,冬的清冷,无论是京洛八重樱压满枝头、青莲院的楠木还是北山杉森然矗立,古都的美景无时不在。
踏过的青石板路、垂在水池的樱花、安静肃穆的尼姑庵、庄重典雅的神社,历史与现在,自然与人工在这里完美地契合,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古都》将一年中各种节日盛事穿插其中,也作为一个线索巧妙地贯穿人物活动,从葵节、袛园节再到送火节、时代祭,从赏花到参观各式各样的游行、祭祀活动,古老的都城,虔诚的信仰,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渗透其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这座城市、对由来已久的风俗以及淳朴善良的人民的挚爱。
那一句“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
‘啊,今年又开花了。
’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
”闭上眼睛,你仿佛穿越时光的阴翳,闻得到花香,感受得到那种明彻的春光,一个少女踏春光而来。
千重子自幼因双亲穷苦被遗弃,善良的太吉郎夫妇无儿无女好心收留了她,将千重子视如己出般细心呵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读川端康成的小说,最令我影响深刻的不是冷艳的《雪国》,也不是哀婉的《千只鹤》。
而是那一篇少有言论提及的《古都》。
在每一个无限悠长美好的下午,我都会给自己泡一杯暖茶,然后从书架的一隅拿起那本《古都》。
轻轻拂去表面一层细软的灰尘。
再次走进那个,每每让我午夜梦回的暖热的梦境。
《古都》讲述了佐田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相离、相遇、相知、相认,最后又相离的凄楚动人的故事。
由于家庭贫困,千重子从小被生父母抛弃,幸运的是她被心地善良的绸缎批发店老板夫妇收养,从此就生长在较为富裕的家庭环境中;而妹妹苗子在父母去世后,被收养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中,在山中村落里做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千重子无时不在挂念着自己远方的未见面的双亲。
在京都北山的杉树林和在传统节日“宵山日”上千重子终于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妹妹后,无微不至地关怀妹妹,全心全意地为她的前途着想,并且希望苗子来到城里与自己一起生活。
在一个夜晚,苗子来到了千重子家,但成长在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命运迥异的姐妹俩无法改变宿命的安排。
苗子知道自己贫民的身份不允许她这样做,为了不影响姐姐的生活和爱情,在和姐姐共度了“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宿”后,苗子踏着冬日夜里下过的细雪,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千重子倚着格子窗默默地目送着妹妹远去,此时,安睡的小街上一片洁白、寂静。
这便是《古都》全部的故事情节。
有时候,当我徜徉于书中美丽的仿佛不真实的场景,比如那座古风典雅的小城,拥有纸窗格子的店铺,繁华的寺庙、旧神社;比如那树春风中如裙摆飘动的红色垂樱,那隐淙淙泠泠的溪流,漫山遍野如同霞海的枫树叶,高大挺直的北山杉;还有那些繁盛的节日:火节、曲水宴、祗园节……以及节日里盛装出行的人们,有花枝招展的年轻艺伎和舞女,扮相可爱的童男童女,和更多的平凡的却又那么独特的小城居民……每当此时我都会迷醉,醉于每一个华丽的细节。
于我,《古都》是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美的。
只不过,那美,不仅仅是一种来自异国他乡的令人着迷的文化美,更是一种人格的美。
小说的主人公,千重子与苗子,虽说是两个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的两姐妹,但在她们的身上,我从川端每一次不经意或刻意的描写里,我都读出了、感受到了在她们身上闪烁着的一种人性的美——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首先,关于千重子。
千重子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但她一点也没有“小姐脾气”,相反,千重子是一个温柔、善良、敏感而又懂得感恩的少女。
虽然千重子在上初中时就得知自己并非绸布店夫妇所生,并且也知道自己是现在的父母“偷”来的,但她一点都不怨恨养父母的私心,反而因为养父母在成长中给予自己的爱而更加感恩他们。
而对于自己的生父母,千重子却仿佛生出了一种矛盾的自责。
敏感的她认为,是自己的出现,让生父母难以维持生计,给他们带来了负担。
同时,当千重子在祗园节上遇见自己的孪生妹妹后,她的这份自责就来得更加强烈。
千重子觉得是自己,使得妹妹流落山中乡下,而做了那么多苦力……正是因为这种种命运对自己所开的玩笑,反而使得千重子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她仿佛变成了一个小心翼翼的孩子,用心呵护着自己手心里那一片融融的幸运:养父母的疼爱、孪生妹妹对自己的爱护、真一和秀男对自己的爱意……我至今还记得小说开篇里千重子面对两株紫花地丁而发出的哀怜,或许那时候的千重子还只是为自己的命运悲伤。
但是,在小说接近收尾的时候,千重子变现出来的对命运的勇敢面对和对身边事物的感恩,着实让我觉得暖心。
是的,正是由于一段不同寻常的命运,才让这位美丽而又单纯善良的少女学会了在已有的幸福中紧紧抓住它,并用以一颗感恩的心,微笑着,释怀着接受未来的召唤。
于是我看见,千重子还是那个千重子,朝着自己飘飞着粉色八重樱的未来走去,只不过在她的身影里我看到了一种更加坚定的力量。
我想,那是她,一位小姐,所拥有的人性的美——用“感恩”的心态,走过每一次成长的花开。
而关于苗子这个人物,她的内里却拥有着与千重子不一样的感恩之美。
苗子从小就在北山的小村落里长大,从小便学着做一些苦力来谋生。
这相对于千重子的经历来说,算得上是苗子独特的经历。
但正是这样艰苦的生活条件,却也煅就了苗子外刚内柔的独特个性。
通过小说对苗子的描写与叙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苗子其实承受了更多的相思之苦与悲愁。
因为从小开始,苗子就知道自己与孪生姐姐分散了,在这漫长岁月的星河里,苗子的感恩之心也可以被我们所探看到:每一次盛大的祭祀节日,苗子都会极其虔诚地向神明祈祷让自己见到自己的亲生姐姐。
其实我们细细想来,像苗子这样坚强的姑娘,现在只能靠祈祷神明让自己见姐姐一面,而且仅仅是“一面”,就足以说明,之前的苗子不是没有去寻找过,而是她去寻找了,却在百次希望与失望的交错中,无奈地放弃了……每次想读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就会联想起这样的画面:夕阳的余晖里,苗子焦急地走在逐渐繁闹起来的集市里,眼前掠过的不过是一张张重复的陌生的脸……命运如果说给了这对孪生姐妹过多的不公平,那么我有理由相信苗子承担的远远超过千重子……但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苗子并没有颓唐放弃。
相反的,仿佛心电感应般,两姐妹终于见面了。
苗子是懂得感恩的。
她觉得这也是命运的安排,以至于她忙于感恩这美丽的邂逅而错失了与姐姐亲近的机会。
当时的情形小说里是这样写的:“苗子说:‘我明白了。
小姐,对不起,请你原谅。
’她反复的说,‘我从小一直念着姐姐,姐姐,以致认错了人……’”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出,苗子仿佛更加是一种小心翼翼,她仿佛觉得在角落里或人群中远远的看着自己的姐姐就可以了。
这也是一种感恩。
不过这份感恩,是对于命运。
与千重子的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是,即使这样,苗子这个人物还是成功地被作者塑造进了读者的心里。
苗子还有一种感恩之美。
那是显示在小说最后一节中的。
那一天,苗子来到千重子的家中。
苗子知道自己贫民的身份不允许她留下来,自己已经影响了姐姐的生活和爱情,只要能和姐姐共度“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宿”,也便是自己该离开的时候了。
这里,为什么也说是苗子的感恩呢?其实,这里和前面的情形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这里作者以此更加加深了苗子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
让读者觉得苗子单纯美好的个性。
苗子把这归结为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时刻,难道不足以表达她对命运的感恩吗?是的,苗子,这个表面坚强的少女,在她的内心,其实也燃烧着一团感恩之火。
真是这团感恩之火,让她在漫长的冬天里不再害怕一个人的寂寞与彷徨,而是,换上春天般的微笑,携着暖热的感恩之火,走向自己的未来……最后,我想再做一个小的总结。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日本刚刚结束了战争的洗礼,美国侵略者留下的痕迹尚未被时光磨灭。
那时的青年男女们在这样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却还能拥有一份纯净的、无杂质的感恩之心,能懂得自己的幸福,珍惜自己的幸福,实在是那个时代的一大幸运。
而这仿佛也是川端用以表达自己对当代底层妇女的同情、哀怜、感动的载体:让自己笔下的两位少女都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漫长漫长的岁月里,以宠辱不惊的姿态,走过一季又一季的花开与花落……而在我的心目中,千重子和苗子,两个不同的人生,一个相同的灵魂。
若千重子是一树飘飞的樱花树,而苗子则是那个冬晨里微化的细雪。
在同一个暖意的下午,我品着一杯暖茶,走进一个梦境,看到了一场绝美的“八重樱吹雪”之宴。
《古都》这本书也让我学会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漫漫成长途中,珍惜所拥有的幸福,接纳命运的坎坷,以一颗易感动、易感恩的心,慢慢成长。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安意如说过:“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慕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而我,选择了在这样的一个冬天与川端康成相遇,之所以选在冬天是因为冬天终究是比其他时令都安静些的,如果从物理学角度解释的话就是因为雪落在地上比较松软,中间有许多的空隙,声音一旦进入里面后,反射出来的很少,所以声音就小了。
也只有在这种安静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去品味川端康成的文字。
用什么词来形容川端康成的文字呢?说实话,我真的想不出,并不是说我的词汇太过贫乏而是因为他的文字中所包含的东西是远非一个词所能表达的。
在刚刚接触日本文学的时候,我选择从村上春树入手,因为他说过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死亡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可是村上的文字却有些华丽,远不如川端的文字来得悠远宁静。
川端的文字是独一无二的,他没有三岛由纪夫的暴烈美,没有村上春树的华丽。
却只是用朴素而深切的语言一点点得侵入人的心灵,使人沉浸在那种泛着淡淡的忧伤情调的文字世界中。
日本文学大师井上靖说过“川端康成的美的方式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用一根绳子就可以把它抓住的”。
川端康成完美的将西方的新潮文化与日本文化最深层的东西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川端康成文学之美。
1968年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为表彰川端“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称号。
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日本美学传统的基础上,那什么是日本是的美呢?如果你经常看日本电影,小说和日本画你就会发现日本的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腻。
不论是井上靖还是三岛由纪夫还是川端康成,他们虽然是风格迥异的三位大师,可是文字中都不乏细腻的描写。
不论是动作上的、还是心理上的,细腻的描写永远是日本文学中不可少的。
那么具体来讲什么是日本美呢?继承平安朝以后《源氏物语》为中心形成的物哀精神,往往包含着悲哀与同情的意味。
川端康成经常强调“平安朝的风雅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正如《古都》中的开篇“千重子时而在廊道上眺望,时而在树根旁仰视,不时被树上那株紫花地丁的生命所打动,或者勾起孤单的伤感情绪”,这句话正体现了日本美的物哀精神。
而《古都》一书中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背景京都民风民俗的描写。
川端通过抚触古都的自然美、传统美去追求残照因战败而荒芜了的日本美。
他在书中提到了日本着名的寺庙,例如平安神宫,清水寺,着名的节日例如:袛园会,葵节。
以毫不夸张的伤感,动人心弦的手法,将神社佛阁、工匠荟萃的古老街衢、庭园、植物园等种种风物,敏锐而精细地表现出来。
京都是日本文化的荟萃地,在战后遭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京都又是川端的故乡,所以川端对于描写日本的民风民俗充满了热情。
而最吸引我的则是川端康成的心理描写,在那些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满是让人怦然心动的情愫。
“妙龄的千重子不免想道:上面和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以上这句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心里描写,它富有想象力并且透着些许的伤感。
而贯穿全文的则是千重子与其孪生姐妹苗子的悲欢离合故事,有人说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女性的同情,无论是《雪国》中的驹子还是《古都》中的千重子,都将她们的悲哀与朴实相融合。
然而最令我心醉的则是《古都》的结尾,让人有些意犹未尽却从心底涌出一股悲伤的情绪,那种悲伤与郭敬明的悲惨小说不一样,那种淡淡的忧伤气息弥漫在空气中的每一个缝隙里,一直渗透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