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考物理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 2 次的长度较长 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 2 次受到的拉力 较大 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 度之差越大
(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答案] 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 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
或“不能”)。
解析
考点三 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典例 3] (2015·山东高考)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 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 轴线沿竖直方向。
②如图实-3-11 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 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
重复多次实验时,要求 O 点______(“一定”或“不一定”)静
止在同一位置。在某次实验中,若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 A 的
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两条解决办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 a 和 b 时所受拉力 Fa、Fb 的大小关系为_F_a_=___F_b_。
误差来源分析 第1问中的合力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差别太大,通过实 验证实为橡皮筋弹性发生变化引起。 另外:作图标度的选取,作图等也会引起实验误差。
(3)根 据 (2)中 的 实 验, 可 以得 出的 实验 结果 有 哪些? ___B_D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图实-3-3

高中物理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

高中物理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

试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第一关:根底关展望高考基础知识〔一〕试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二〕试验原理结点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那么F1与F2之合力必与橡皮条拉力平衡,改用一个拉力F′使结点仍到O点,那么F′必与F1和F2的合力等效,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F,比较F′与F的大小和方向,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三〕试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假设干、细芯铅笔.〔四〕试验步骤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放于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③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标记,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个细绳套的方向.④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⑤只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登记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⑥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⑦转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试验两次.1.试验时,弹簧秤必需保持与木板平行,且拉力应沿轴线方向,以减小试验误差.测量前应首先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精确,留意使用中不要超过其弹性限度,弹簧秤的读数应估读到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弹簧秤的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发生摩擦.2.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图.4.在同一次试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位置确定要违反.5.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试验测量得到的F′不行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是F和F′符合即可.其次关:技法关解读高考解题技法技法讲解本试验中先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应记录此时两弹簧秤的读数及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最终只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登记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本试验成败的关键就是前后两次都要把结点拉到同一位置,并记好弹簧秤读数及细绳套的方向.典例剖析例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试验时:(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需有_______和________.(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违反的效果,必需〔〕A.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C.每次精确读出弹簧秤的示数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3)为了提高试验的精确性,减小误差,试验中应留意什么?解析:(1)橡皮条、三角板(2)两个分力产生的效果使橡皮条的结点到某一位置,此时橡皮条中的弹力与两个分力的合力相平衡.要想每次合力与分力的效果都违反,那么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应选A.(3)应留意:①选用弹性小的细绳;②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的轴应在同一平面上,且与板面平行贴近等.技法讲解本试验的主要误差来源于读数、作图,此外还有弹簧秤本身的误差,因此,首先应检查弹簧秤的零刻线是否精确.在试验中拉细绳时必需保持弹簧秤与板面平行,读数时眼睛确定要正对刻线,按有效数字记录示数,作图时要精确,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θ不能太大或太小,要按试验的要求进展操作、读数、作图,即使存在误差,也是正常的,不能用数据拼凑使试验格外完善,也不能只用特殊角度而不管其一般性.典例剖析例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试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选项是〔〕A.同一次试验过程中,O点的位置允许变动B.在试验中,弹簧秤必需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的刻线C.试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整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结点拉到O点D.试验中,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时,两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不变,以便于计算合力的大小解析:A项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这样才可以使两次效果违反;C项中不允许将秤的拉力大小拉到最大量程,这样不便于调整;D项中两秤之间的夹角是任意的,使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具有一般性.此题解答的焦点是本试验的根本要求要生疏,留意事项要清楚,这样对具体的试验过程才能有正确的把握.答案:ACD技法讲解本试验是通过力的图示法作出两个分力F1、F2,然后用几何方法作出对角线作为两个分力的合力F;作出F1与F2的等效力F′,比较F、F′,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大小方向是否违反,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作图时,要选择恰当的标度,作的图适当大一些便于观看.典例剖析例3如下图是两位同学在做“验证共点力合成”的试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试验结果比较符合试验事实?在比较符合试验事实的一个结果中,假设F′是精确的,那么误差较大的缘由可能是哪些?解析:按本试验的要求,F为F1和F2通过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所得合力;F′为F1和F2的等效力,即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力.橡皮条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其力的方向与橡皮条的伸长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明显图(b)不符合事实,比较符合试验事实的是图(a).图(a)中F与F′误差较大的缘由可能是:①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②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③作图时两虚线不与F1线和F2线平行.F是按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作出的合力是理论值,用一个弹簧秤拉时测出的力F′为试验值.本试验就是要用现在的试验结果和已有试验结果进展比较,检查已有的试验结论是否正确,到达验证的目的.第三关:训练关笑对高考随堂训练1.下面列出的措施中,哪些是有利于改进本节试验结果的( )A.橡皮条弹性要好,拉到O点时拉力适当大些B.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C.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测力计平行贴近木板面D.拉橡皮条的绳要细,而且要稍长一些解析:拉力“适当”大些能削减误差;而夹角“尽量”大些,那么使作图误差变大;橡皮条等“贴近”木板,目的是使拉线水平;绳细稍长便于确定力的方向性.答案:ACD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的试验中,为了减小试验误差,应留意〔〕A.描点、作图时的铅笔应尖一些,图的比例适当大一些B.拉橡皮条的细绳适当长一些C.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两细绳间的夹角尽量大些D.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适当大些解析:作图时比例大些,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些,可以减小相对误差.拉橡皮条的细绳长些,可使记录绳方向的点与结点O的距离大些,减小连线时的误差.因此A、B、D选项所述都能起到减小相对误差的作用.在试验中,两个分力F1、F2的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图时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也越大,所以在试验中不能把角θ取得太大.答案:ABD3.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1和F2,细绳方向分别与OA直线延长线的夹角为α1和α2,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O点位置不变,合力不变B.用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求得的合力F确定沿OA直线方向C.假设不转变O和α1,F1增大,F2必减小D.合力必大于F1或F2答案:A4.李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试验时,利用坐标纸登记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如图〔a)所示,〔1〕试在图(a)中作出无试验误差状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2)有关此试验,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C.D.假设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3)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试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试验比较符合试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以上比较符合试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缘由是:〔至少写出两种状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AC 〔3〕张华做的符合试验事实〔4〕1、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2、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3、作图时两条虚线不分别与F1线和F2线平行.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的试验中某同学的试验状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依据试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__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2〕在试验中,假设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试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选填“变”或“不变”〕解析:〔1〕F1和F2的合力从理论上讲应当是F,由于它们的合力从效果上讲就是使结点到达O点位置,而用一个弹簧秤拉的效果也是使结点到达O点位置,所以F1和F21和F2的大小和方向有误差,所以F′是F1和F2的测量值.〔2〕假设将细绳换成橡皮筋,试验结果不会发生变化,在试验时只要每次把结点拉到O点位置,效果是一样的.答案:〔1〕F F′〔2〕不变6.如下图,在共点力合成的试验中橡皮筋一端固定于P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秤,使这端拉至O点,现使F2大小不变地沿顺时针转过某一角度,相应地使F1的大小及图中β( )A.F1确定增大B.F1也可能减小C.F1假设增大,β角确定减小D.F1假设增大,β角可能增大解析:O点位置不变说明F1,F2合力不变,以O点为圆心,以F2为半径做圆:矢量三角形关系,由图可看出β角先增大后减小而F11与F2垂直时β角最大.答案:AD。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O’ 如果F1,F2取值适中,夹角很小,则合力可能超过量程;
夹角很大,则合力可能过小。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两个弹簧测力计挂钩勾在一起,向相反的方向拉,如果两个读数不一样,说明什么?减小然误差的常用方法:适当增加测量值
如果F1,F2取值适中,夹角很小,则合力可能超过量程;
(2)平行四边形定则:以F1,F2为领边所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F即为F1,F2合力。
F1
F2
F2
F
F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绳套为什么不要太短? (整数)4N+(格数)0.
A
用一个力F’把橡皮条结点拉到O点
A 阅读p36页:实验步骤、数据处理、 注意事项、误差分析
F1,F2,F’取值适当大,但不能超过弹簧秤量程。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O
2、绳套为什么不要太短? 1、两个弹簧测力计挂钩勾在一起,向相反的方向拉,如果两个读数不一样,说明什么?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等效法: 两个力F1和F2共同作用,把橡皮条的结
点拉到O点; 用一个力F’把橡皮条结点拉到O点 (2)平行四边形定则:以F1,F2为领边
所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F即为F1,F2合 力。
(3)验证:F与F’大小与方向是否相同。
1、两个弹簧测力计挂钩勾在一起,向相反 的方向拉,如果两个读数不一样,说明 什么?
如果F1,F2取值适中,夹角很小,则合力可能超过量程;
(整数)2N+(格数)5.
(整数)2N+(格数)5.0×精度 0.1N=2.50N
(整数)4N+(格数)0.0×精度 0.1N=4.00N
1、两个弹簧测力计挂钩勾在一起,向相反的方向拉,如果两个读数不一样,说明什么?

高中物理实验0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版)

高中物理实验0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版)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版)1.实验原理等效思想: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同。

2.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及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多个)、铅笔。

3.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如图所示,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2)测量与记录①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

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的方向。

②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3)换白纸,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

4.数据分析(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绳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合力F的图示。

(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5.注意事项(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为宜。

(3)尽量减少误差①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

②细绳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

(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一、实验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二、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测力计两个,细绳两段,橡皮条一段,白纸,铅笔,刻度尺,量角器,图钉。

三、实验原理:此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即: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实验步骤:1、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2、用两条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伸长到O点(如图);3、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画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并记下两个测力计的读数;4、在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力F1、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5、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上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点,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的比例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比较合力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同;6、改变F1和F2的夹角和大小,再做两次。

五、注意事项:1、用弹簧秤测拉力时,应使拉力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橡皮条、弹簧秤和细绳套应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位置O必须保持不变。

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_____和________.(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则必须 ( A )A.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小误差,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F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F,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____F____和_____ F,___进行比较,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B.在其中一根细线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将步骤B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B、C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B、C的位置,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________。

高中物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高中物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第一部分:概述1. 引出物理学中的力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力是一种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它是导致物体加速度产生的原因。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多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所产生的结果。

通过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力的性质和作用。

2. 介绍本文要探讨的内容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课程中一个常见的实验,即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我们将通过实验的具体步骤、原理和实验结果,全面展示该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部分:实验准备3. 实验仪器和材料准备- 弹簧测力计- 直线导轨- 滑块- 杂物组- 桌子、椅子等实验台面4. 实验原理-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牛顿第二定律第三部分:实验步骤5. 实验操作步骤1)在实验台面上安装直线导轨,确保导轨平整稳固。

2)将滑块装在导轨上,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块所受重力,记录下测量值。

3)在滑块上方放置一重物,使其悬挂在滑块上,测量悬挂重物的重力大小,并记录下测量值。

4)移除悬挂重物,将其放置在滑块上方,使其与滑块构成一个夹角,并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量平行于滑块的力和垂直于滑块的力的大小。

5)通过不同组合测量滑块所受的合力大小和方向,记录下各测量值。

第四部分:实验结果分析6.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当施加的力不平行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发生变化;而当施加的力平行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仍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求解。

第五部分:实验结论7.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即当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们所产生的合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确定。

这一定律的验证进一步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的叠加定律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第六部分:总结8. 实验的意义和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学中的重要原理,它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各种工程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力的性质和作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高三物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三物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2.把方木板平放在桌面上,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 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固定点A在纸面外) 3.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 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如图2-4-1所示,位置O须处于纸面以内) 4.用铅笔描下O的位置和两细绳套的方向,并 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5.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细绳套的方向 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拉力 图2-4-1 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 的图示。 6.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 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标度沿记录的方向 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7.比较力F′的图示与合力F的图示,看两者是否等长、同向。 8.改变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2
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 验中,若由于F1的误差使F1与F2的合 力F方向略向左偏,如图2-4-4所示, 但F大于等于F′。引起这一结果的原 大 , 因可能是F1的大小比真实值偏____ F1的方向使它与F2的夹角比真实值偏 大 。 ____
图2-4-4
热点三
实验数据的处理
【例3】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 个量程为5N、最小刻度为0.1N的弹簧测力计,当橡皮条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 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2-4-5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 (1)由图中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拉力的大小分别 是_____N 2.5 和_____N 4.0 。(只需读到0.1N) (2)在本题的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 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
【解析】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操作规程可知,有重要遗漏的步 骤的序号是C、E。在C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实验中,需 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 端系上两根细绳(如图2-4-2所示)。实验中需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 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 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 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 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____ C 。(填入相应的字母)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3.7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3.7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④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 F1、F2、F3; ⑤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F1 和 F2 的合力 F; ⑥比较________的一致程度,若有较大差异,对其原 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改进后再次进行实验.
解析:使一个力 F3 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 F1、F2 的共 同作用效果相同,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 某点,则力 F3 就是这两个力 F1、F2 的合力.作出力 F3 的图示,再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 F1、F2 的合 力 F 的图示,比较 F 和 F3 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从而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6)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 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 60°到 120°之 间为宜.
类型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典例 1】 (2015·安徽卷)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 板上,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一点,两个细绳套系在 橡皮条的另一端.
三、注意事项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 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水平对拉,若两只弹 簧测力计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 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
(2)弹簧测力计不能在超出它的测量范围的情况下使 用.
(3)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否则应 校正零位(无法校正的要记录下零误差).
第三章 则
一、实验目的
1.练习用作图法求两个力的合力. 2.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3.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
1.若用一个力 F′或两个力 F1 和 F2 共同作用都能把 橡皮条沿某一方向拉至相同长度,即力 F′与 F1、F2 的共 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 F′为 F1、F2 的合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实验器材:
1、木板,
2、铅笔,
3、量角器,
4、弹簧秤2只,
5、橡皮筋
2根,6、细绳,
7、三角板,8、刻度尺,9、图钉。

课堂师生互动
讲解一
实验目的、器材和和注意事项(4分钟)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事项:
1、弹簧秤在使用前应检查,校正零点,弄清量程和最小刻度。


查时,应将两个弹簧秤勾在一起,水平的沿相反方向相互拉伸,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应相同。

2、使用弹簧秤测拉力时,拉力应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弹簧秤、
橡皮筋、细绳套都应该与木板平行,不要与木板摩擦。

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与F2共同作用与一个力F作用产生的效果都是使橡皮筋伸长到某点O,F,为F1与F2的合力,作出F的图示,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与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F,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

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讲解二实验步骤(6分钟)
1、把图钉钉在木板上。

2、把木板平放在桌面上,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
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

3、用两只弹簧称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
筋伸长到某一位置O,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的读数,在使用弹簧秤的时候,要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

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沿着两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以F1和F2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5、只用一只弹簧秤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同样地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
用刻度尺从O点作出拉力F,的图示。

6、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

7、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8、分析实验数据。

巡回辅导学生做实验(30分钟)
作业布置:
将所绘图形写上姓名和组号上交老师查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