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绝句诗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绝句二首·其一》鉴赏

《绝句二首·其一》鉴赏

《绝句·其一》鉴赏《绝句二首·其一》鉴赏《绝句二首·其一》写于成都草堂,诗一开始,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绝句二首·其一》鉴赏。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绝句二首·其一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注释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⑷花欲燃:花红似火。

赏析其一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李白诗的清新自然,首先表现在思想感情: 李白诗的清新自然,首先表现在思想感情: 其诗都以纯真之情相见, 其诗都以纯真之情相见,毫无掩饰吞吐之语和矫 揉造作之情。 揉造作之情。
其次表现在物象的选择上: 其次表现在物象的选择上
他最爱写晶莹透彻、光辉美好之物,如明月、 他最爱写晶莹透彻、光辉美好之物,如明月、 白日、金樽、玉杯、碧草、白露等, 白日、金樽、玉杯、碧草、白露等,给人清纯圣 洁之感。 洁之感。
5、跳跃性的结构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如其《宣州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如其《 白也诗无敌 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突如其来,飘然而去, 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突如其来,飘然而去,中 间时空变幻迅速。极好地宣泄自己激越的感情。 间时空变幻迅速。极好地宣泄自己激越的感情。 此外, 行路难》 将进酒》 梁甫吟》 此外,如《行路难》、《将进酒》、《梁甫吟》、 梁园吟》 《梁园吟》。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采石江边一堆土 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明李贽《焚书 李白诗题辞 李白诗题辞》 明李贽《焚书·李白诗题辞》:
“生之处亦荣,死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 生之处亦荣,死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 生之处亦荣 囚之处亦荣;不流不囚不游不到之处,读其书, 囚之处亦荣;不流不囚不游不到之处,读其书, 见其人,亦荣!亦荣!” 见其人,亦荣!亦荣!
李白奇特想象往往和现实紧密相连, 李白奇特想象往往和现实紧密相连,其对幻 想世界的追求正是对现实世界不满的一种曲折反 如其《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风》十九。 映,如其《梦游天姥吟留别》、《古风》十九。
2、大胆生动的夸张 、
不论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 不论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李白都多用夸 张手法。李白的夸张又善于和新颖的比喻、 张手法。李白的夸张又善于和新颖的比喻、奇特 的想象结合,形成鲜明的形象。 的想象结合,形成鲜明的形象。

李白《绝句》二首

李白《绝句》二首
李白诗是自问自答,主人公即 是诗人自己;贾岛诗则是两个 人,一问一答,主人公是诗外 的“隐者”。李白的诗属于 “自家风光”,贾岛的诗属于 “企慕情境”
三、文本详析
1、《玉阶怨》,属《相和歌· 楚调 曲》。从历代流传的同题诗作看, 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李白此诗的妙处在于:虽然曲名标 为“怨”但诗中不见这个“怨”字, 却又处处写“怨”。
2、前两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写一位深闺独居、思念远方亲人的青年女 子,无言独立阶前,一直到冰凉的露水浸 湿了罗袜,由此读者可以想见夜色之浓, 伫留之久,怨情之深。 接下来的“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 月。”“却下”是个转折,这个转折与前 面的两句似断实连。青年女子进了自己的 闺房,将水晶帘落下,表示要休息,要暂 时忘记那恼人的思念。然而 她走到窗前要 落下水晶帘时,看到天上那一轮玲珑的秋 月,不禁陷入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中用“玉阶”“白露”、“水晶 帘”“玲珑”“秋月”这些表现皎 洁晶莹品质的词汇,使全诗表现出 一种既寂寞凄寂又皎洁晶莹的境界。
3、《山中答问》是一首七言绝句。
第一联以提问形式领起,突出题旨, 唤起读者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 案时,诗人笔锋故意一晃“笑而不 答”。 就史实考察,诗中的“碧山”应指 湖北省安陆县城西的白兆山。李白 寄寓安陆时曾在此留住。山的西麓 原建有白兆寺,寺东南有李白读书 堂。
绝句二首
李白
一、焦点问题
1、欣赏体会绝句“言有尽而意 无穷”的艺术特征。 2. 特定的诗境是如何构建出来 的。
二、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 诗作以古体与绝句见长,诗风 雄奇、飘逸、真率、自然,对 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有《李 太白集》。
绝句二首

《绝句·其二》鉴赏

《绝句·其二》鉴赏

《绝句二首·其二》鉴赏《绝句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绝句二首·其二》鉴赏。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绝句二首·其二朝代:唐代作者:原文: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碧绿的江水把乌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呢?注释①逾(yú):就是愈,更加的意思。

②欲燃:将要烧起来,这里是形容鲜红的颜色。

欲:好像。

③何日:什么时候。

④归年:回去的时候。

鉴赏“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中,杜甫避难于蜀中。

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草堂,备尝艰苦的一家人暂时安定下来。

在杜甫的一生中,浣花溪畔草堂里的生活是一段愉快的时光。

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

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

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之一。

站在这个时代的高峰上,歌唱出整个民族的面貌与命运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无疑是李白了。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他的送别诗脍炙人口,为历代诗人所称颂,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

纵观李白的送别诗,是积极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良好范例,在李白许多杰出的送别诗中,作者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表示对于现实的强烈批判,并提出自己理想生活的要求,因此他的送别诗中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分。

正如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一、“豪”中有“悲”的特色李白的送别诗透过“豪”的表面,见到“悲”的实质,他的送别诗豪则豪矣,其所表达出来的则是极为深沉的悲感。

如《远别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无不如此,无不是以豪语表达悲感,豪中见悲,悲感至极而以豪语出之,这就是李白送别诗个性的一般特征。

李白作品中的“豪”与“悲”实为诗人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这种矛盾简单地说,就在于他对现实的看法是悲观的,但他的人生理想又是积极的,在于他既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其身。

由于他始终不向任何一方妥协,因此终生处于“仙宫两无从”的困难境地,而这恰恰是他成为诗人的重要原因。

正是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所激起的波涛,使他的送别诗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悲感至极而以豪语出之”。

或如高步赢所说:“沉痛语以骏快出之。

”“悲感”“沉痛”决定于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而他竞能以“豪语”、“骏语”出之,则由于他不愿向现实屈服,决定于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之,李白送别诗的思想风格是复杂的,必须同时看到矛盾的两个方面,才能正确认识李白和深刻领会李白送别诗的深刻性及其艺术魅力。

二、想像力丰富及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的送别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写,也富于浪漫主义想像,并且这种艺术手法完全建立在现实主义真实的基础上,好抒真情,他的送别诗也“奇思涌溢”,敢于冲破一切拘束,大胆地写出自己要说的话,破浪直前。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第一篇: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李白研究自肇始于唐至今争论较多和创获较丰的十大热点问题分别为家世、出生地、几入长安、重要行踪、交游、卒年、作品真伪、《蜀道难》的寓意及写作年代、是否反映盛唐气象、李杜优劣论。

[1]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不属于热点问题。

就李白绝句的研究现状来说,学术界较多的是对于李白的单篇绝句进行研究。

其他的或探讨五绝或探讨七绝,研究的重点也都集中在某一方面,如话语结构、情感世界、李白王昌龄比较研究等,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不强。

本文在对李白的五、七言绝句进行了整体考察的基础上,认为李白绝句有如下艺术特色:一、题材极其广泛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以山水诗著称,高适、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而李白作为诗仙,他的高明之处首先就体现在他的诗歌不局限于一种题材。

李白绝句的反映面相当广泛,涉猎的题材极其丰富。

“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变也。

”[2]作为从汉魏六朝开始出现的诗体,随着自身的慢慢发展,绝句的题材也慢慢丰富,包括春思秋怨、离愁闺情、边塞从军、行游眺览、山水羁旅、思友赠别、咏物写景、应诏饮宴等[3],题材也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了。

李白的成就在于他不仅能够在自己的绝句中囊括已有的各种题材,而且也大胆地尝试着为绝句开拓更多新的题材。

李白绝句表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李白性格豪爽,因而敢说敢写,所见所闻所感,皆可以写进绝句中。

小到儿女私情,大到时事政治,李白都能得心应手地用篇幅短小的绝句来表现。

可以说,李白在绝句内容的开拓方面是极有贡献的。

李白绝句表现的题材有以下14类:山水诗,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友情诗,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送别诗,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酬答诗,如: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

李白诗词《朝发白帝城》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朝发白帝城》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朝发白帝城》诗意赏析李白诗词《朝发白帝城》诗意赏析《朝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其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名篇,下面我们再来回顾赏析吧。

《朝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发白帝城》赏析篇一: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

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

“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

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

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

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一般读者不必知道作者写诗时的心境,只单纯地体会诗中所传达出来的三峡顺水行舟的快感就会觉得很美了。

其实诗人是把遇赦回江陵时愉快的心情和江山之壮丽多姿、顺水行舟之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

明白了这些情境内涵,美感就更为丰富。

前人对此诗好评如潮,如《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

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

"又丁龙友云:"此是神来之调。

"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48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张 婕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一中学摘要:在盛唐时期的诗人当中,人们所熟知的孟浩然、王维是五言绝句的代表人物,王昌龄是七言绝句的代表人物,而李白两者兼之,并且达到了一个极境,所以被世人称为“诗仙”。

李白的绝句彰显广泛的内容、丰富的主题,再加上绝妙的技巧、新奇的表现手法,虽短小精悍,却意蕴深远,呈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为世人所称道,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李白;绝句;艺术特色李白---中国唐朝诗人,汉族,701年2月8日生于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下碎叶城的一个富商家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不管是体裁还是思想艺术,都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被世人称为“诗仙”,和杜甫在文学史上并称为“李杜”。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喜欢游历,所以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游历中度过的,曾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一开始李白满怀抱负,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到头来一事无成,虽由吴筠推荐,供奉翰林,但他看不惯官场上的黑暗,在京城呆了三年之后弃官而去,继续飘荡四方的生活。

正因为如此,给李白的创作积累了素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因李白在永王与肃宗的帝位之争中受到牵连,晚年漂泊在东南一带,病逝于762年。

李白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在他的作品中情感强烈,极富感染力,同时想象丰富又兼具深沉含蓄,既有自然景观的雄奇壮丽,又展现他敢于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杜甫曾这样评价李白的诗作:“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的诗歌中,有的体现的风格是雄豪奔放,有的风格则是清新俊逸。

在李白的绝句中体现的是后者,有以下艺术特色:一、绝句的题材极其丰富,语言自然流畅在李白的绝句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种题材,如咏物写景、边塞从军、思友赠别等等,题材十分广泛,更值得称道的是李白不满足于此,不断进行尝试,开拓新的题材,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李白为人豪爽,性格直率,敢说敢写,他通过绝句更注重对社会生活的描写和表现,上至国家的时事政治,下至儿女私情,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李白绝句的内容,所见所闻所感,信手拈来被李白写进绝句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作者:指导教师:所在学习中心:所学专业:学号:年级:完成日期: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一、绝句题材形式多样 (2)二、用绝句体现人生境界 (4)三、语言自然朴素 (6)四、意境积极浪漫 (8)五、想象大胆奇特 (9)内容摘要:中国文学界中,诗人千千万万,唯有李白有“诗仙”之称。

古代大诗人李白,才华横溢,诗风奇特,有飘逸如仙之意境。

唐代诗人贺知章推崇李白,溢美其为“谪仙”。

宋代诗论家严羽撰《沧浪诗话》云:“人言太白仙才,长吉(李贺)鬼才,不然。

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年。

”明代诗词大家杨慎的《升庵诗话》则说:“李白神于诗。

杜甫圣于诗。

”后世评诗家冠于李白的“仙”与“神”,均因其诗而得,遂使李白“诗仙”的雅号广为流传。

李白“诗仙”雅号的由来,更多的反映出其在诗词上面的成就。

不论是艺术手法,还是表达的精神境界,他的诗歌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欣赏李白诗歌的人很多,而研究李白诗歌艺术特色的人更是不可胜数。

而我想从绝句的表现方式这一角度对其艺术成就做简要的分析。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思》)、“玉阶坐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簾,玲珑望秋月”(《玉阶怨》)、“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清溪夜半闻笛》),同一个意向“月”的绝句诗,李白却写出了不同的感觉与境界。

由于本人阅历浅薄,下面我就李白绝句中的艺术成就进行一个浅析。

关键词:李白绝句艺术成就境界Abstract :In the Chinese literary world, the poet is known as the poet. The ancient poet Li bai, brilliant, the poetic wind is strange, has elegant and elegant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advocated li bai, who was praised as "the princess of China". Services in song dynasty trouble yanyu "zhen blue waves" cloud: "tell the white fairy, only long ji (li ho) devil of a genius, not. The white fairy, changji ghost in the immortal words."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poem by Yang shen, a poem by Yang shen, said, "libai is a poet. After the poem was written by li bai's "xian" and "god", the poems of li bai had to be popularized by li bai's "poems".The origin of li bai's "shixian" is more reflected in the achievements of his poems. His poetry has left us a wealth of spiritual wealth, both artistic and expressive.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admire li bai's poems, and those who study the art of li bai's poetry are more than the number. And I want to do a brief analysis of its artistic achievement from this point of view.Key words:Li bai rhyme artistic achievements state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生于碎叶城,成长于绵州昌隆县,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今存990多首诗歌,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中国文学界中,诗人千千万万,唯有李白有“诗仙”之称。

古代大诗人李白,才华横溢,诗风奇特,有飘逸如仙之意境。

唐代诗人贺知章推崇李白,溢美其为“谪仙”。

宋代诗论家严羽撰《沧浪诗话》云:“人言太白仙才,长吉(李贺)鬼才,不然。

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年。

”明代诗词大家杨慎的《升庵诗话》则说:“李白神于诗。

杜甫圣于诗。

”后世评诗家冠于李白的“仙”与“神”,均因其诗而得,遂使李白“诗仙”的雅号广为流传。

李白“诗仙”雅号的由来,更多的反映出其在诗词上面的成就。

不论是艺术手法,还是表达的精神境界,他的诗歌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所写的歌行体和七绝达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一、绝句题材形式多样中国诗人众多,各种题材诗歌都有代表诗人。

其中山水诗代表有唐代诗人孟浩然、王维;以边塞诗见长的有高适、岑参。

李白作为“诗仙”,他的出彩之处在于他并不局限于一种题材。

他的绝句题材形式多样,反映的面很广泛。

小到写儿女私情,大到写时事政治,李白得心应手地用篇幅短小的绝句来表现其敢想敢写,恣意坦然。

可以说,李白在绝句内容的开拓方面是极有贡献的。

李白绝句表现的题材有以下10类:1、山水系列,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2、友情系列,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3、送别系列,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赠答系列,如:青鸟海上来,今朝发何处。

口衔云锦字,与我忽飞去。

鸟去凌紫烟,书留绮窗前。

开缄方一笑,乃是故人传。

故人深相勖,忆我劳心曲。

离居在咸阳,三见秦草绿。

置书双袂间,引领不暂闲。

长望杳难见,浮云横远山。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5、歌咏系列,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6、怀古系列,如: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览古》)7、闺情诗系列,如: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怨情》)8、边塞系列,如: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军行》)9、时政系列,如: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十)10、其他类: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赠内》)绝句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因此在表达题材方面可以说是有一定限制的。

但是在李白这里,各种题材都不是问题。

他不仅可以用简短的绝句描述出祖国的名山大川,朋友间的深情厚谊、离愁别绪、应酬答谢、开怀畅饮,自己的咏物抒怀、漫游经历等,而且可以用绝句表达社会政治这种严肃重大题材,突破了个人情感的狭小天地。

李白作为一名诗人,不仅关心国内政治,李白对边境安危也同样关心,《从军行》、《军行》都赞颂了边疆战士的勇猛善战,表达了诗人对边境战事的关注。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虽然是送别诗,但却没有送别的悲伤,全都是勉励外甥郑灌奋勇杀敌, 为国建功立业的话语,同样也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关注。

通过用绝句表达重大社会政治是李白对绝句题材的一大开拓。

不仅如此,在处理传统细小题材时李白也有所创新。

同前辈诗人相比,李白的视野也大大开阔了,他突破了个人生活的狭小圈子,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各式各样的人物都能受到李白的关注。

《秋浦歌》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描写了冶炼工人工作的情景;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描写了秋浦农民劳动的情景;《哭宣城善酿纪叟》悼念的是一个酿酒的老头;《赠汪伦》描写的是村人汪伦的友情;《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是以妓女为题材的诗;《别内赴征三首》、《赠内》等是写给妻子的诗;《陌上赠美人》甚至写的是一个路上邂逅的陌生美人。

李白的视野很宽广,他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下层小人物都可以成为他诗歌的题材,李白以极真挚的情感来描写他们,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的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白诗歌的广度与深度。

二、用绝句体现人生境界李白的许多绝句充满了许多奇特的幻想,有的诗篇更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放大到同日月一般耀眼。

在《把酒问月》这首诗中,诗人探讨宇宙的许多事物的存在问题。

刻画自己神仙般的形象,将自己的本体放大到宇宙的层面,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程度。

李白的“欲上青天揽明月”就是将自己的意识放大到无限的宇宙。

他认为认得宇宙化本身就是个性的张扬,一种对自我,对人的局限性的超越,他强调了人的意志。

这表明李白本身具有的反抗性和创新性。

这些都从李白的绝句中得到了体现。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时,千花尽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经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李白这里说的“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酒倾愁不来”,和“酒酣心自开”将酒的功效和醉酒后的状态生动的描述了出来。

这里说的“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和前面就提到过的“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都道出了李白享受酒醉远远胜过求名求仕途的心态。

难道李白是个贪杯的酒鬼?当然不是。

当他有意或是无意的将酒和名并列在一起谈论时,他报国无门,有志难展的苦闷就在不经意之间跃然纸上。

李白可以是超人,可以是宇宙,可以是大自然,可以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揽日月”,但是他却无法从根本上摆脱他所在的社会体制对他心志的束缚,由此我们也就知道他“举杯浇愁愁更愁”的真正原因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了,也就明了了他在《将进酒》中“锺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感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