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人类的唯一生存目的
“生存”与“自由”:“感性活动”的辩证实质与时代价值

“生存”与“自由”:“感性活动”的辩证实质与时代价值生存与自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而“感性活动”则是人类实现生存和追求自由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感性活动”的辩证实质和时代价值两个方面来探讨生存和自由之间的关系,以及“感性活动”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从辩证实质来看,“感性活动”是生存和自由的辩证统一。
生存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而自由则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感性活动来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和精神资源。
感性活动包括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认知和实践活动,是人类与世界相互作用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通过感性活动,人类获取了生存所需的食物、衣服、住房等物质资源,同时也满足了心灵上对美、善、真的追求,实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从时代价值的角度来看,“感性活动”是当代社会的重要支撑和动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感性活动不断得到了拓展和提升。
在当代社会,感性活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涉及各个领域和层面。
在物质层面,人们通过感性活动来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丰富的消费体验;在文化层面,感性活动成为了人们交流和传播知识、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在社交层面,感性活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人际关系、享受社交娱乐等。
当代社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感性活动的支持和推动,感性活动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动力和时代价值。
虽然感性活动对生存和自由具有重要的辩证实质和时代价值,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的感性活动可能被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等观念所侵蚀,导致感性活动变得浮躁、肤浅,失去了深度和内涵。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感性活动也可能过度依赖于科技工具,导致人们与自然、与他人的感性交流和体验减少,陷入虚拟世界的境地。
由于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等问题,一些人的感性活动受到了限制和剥夺,影响了他们实现生存和追求自由的权利。
要更好地实现“感性活动”对生存和自由的辩证统一,就需要在当代社会中进行一些努力和探索。
人类对自由的追求演讲稿

人类对自由的追求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人类对自由的追求,是我们从古至今不懈的奋斗目标。
自由,是每个人的内在渴望,是我们作为人类的共同追求。
自由,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它是我们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自由,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在自由的土壤上,人类才能展现出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
正是因为追求自由,人类才能不断地突破束缚,探索未知,创造奇迹。
历史上,无数英雄豪杰为了自由而英勇奋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自由的尊严,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自由的珍贵。
自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的追求和理想。
在自由的氛围中,人们才能享有平等的权利,获得公正的对待,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正是因为追求自由,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地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由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种种束缚和限制,我们需要不断地为自由而奋斗。
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更需要不断地捍卫自由,让自由的火炬在世界各地继续闪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珍惜自由,更要追求自由。
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自由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我们更要不断地为自由而奋斗,为自由的理想而奋斗,让自由的火炬在我们手中继续传承。
让我们共同呼吁,让自由之花在人类的心田绽放,让自由之歌在人类的心中回荡。
愿自由的阳光永远照耀着我们,愿自由的风帆永远引领着我们,愿我们永远追求自由,永远捍卫自由!谢谢大家!。
自由主义的名言语录

自由主义的名言语录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理念和哲学思想,主张个人和社会的自由和个人的自由权利。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自由主义名言语录:1. “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位普通市民的权益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整个政治的讨论” - 约翰·洛克2. “自由是人类进步的唯一推动力” - 亚当·斯密3. “自由并非目的,而是途径,是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手段” -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4. “人类的尊严在于他们的自由,他们的自由则在于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 伊莎iah·伯林5. “自由是对权力最有力的限制”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6. “每个人都有权追求幸福,不受他人的干涉或过分拥有权力的政府的限制” - 托马斯·杰斐逊7. “个人交易和自由市场交换是我们生活的基石” - 米尔顿·弗里德曼8. “个人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无政府状态,而是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的自由”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9. “当人们为宣扬自己的意见受到法律迫害时,就意味着这是个无法自由生活的社会” - 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10. “为了保护个人和社会的自由,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而且应该通过法治来实现” -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1. “一个人的自由只能通过尊重他人的自由来保障” - 约翰·洛克12. “自由是一种信任,而不是恐惧,是治理的最佳方式” - 罗纳德·里根13. “不同意见的交锋是自由社会繁荣和进步的源泉” - 弗雷德里克·哈耶克14. “自由并不是拥有所有权力,而是没有任何权力支配的状态” - 伊莎iah·伯林15. “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不侵犯其他人的权利”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16. “自由才能给予人们追求自由之外的一切东西的能力” - 波普尔卡尔·波波维奇17. “自由是伟大社会建设的基石” - 托马斯·佩恩18. “自由的制度赋予人们希望和机会,而不是依赖于权力的人解决问题” - 米尔顿·弗里德曼19. “人类的自由并不等于放纵无忌的行为,而是受制于普世价值和尊重他人的道德约束”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20. “自由意味着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命运” - 狄斯麦克·托克维尔以上这些名言语录代表了自由主义者的观点,强调个人和社会的自由权利,主张有限政府和法治,以及个人追求幸福和自由的重要性。
孟德斯鸠语录

孟德斯鸠语录
孟德斯鸠曾说过,“自由是一切幸福的基础。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自由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精神,它赋予人们独立思考、自由选择的能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
在现代社会,自由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珍视。
自由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受束缚地发展自己的才华和潜能。
正是自由的存在,才能够让人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和改变。
然而,自由并非是绝对的。
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到他人的自由和社会秩序。
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人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
”这句话告诉我们,自由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使,需要考虑到他人的权利和利益,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与进步。
在当今世界,自由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为了争取自由而不断奋斗,为了维护自由而不断付出代价。
自由的存在,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我们需要珍惜自由,维护自由,让自由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孟德斯鸠的语录告诉我们,自由是一切幸福的基础,自由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追求理想和目标,实现个人价值。
但是,自由也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使,需要考虑到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让我们珍惜自由,维护自由,让自由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哈特与富勒之战

“哈特—富勒”论战的回顾与思考庄慧娴(班级:2013级法学研究生学号:20132203135)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和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富勒围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论战。
两人各自提出核心命题:哈特的命题是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分离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富勒的命题是法律本身必须包含内在道德,法律是规则治理的有目的的事业。
而法律与道德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价值判断,法律只不过是表现为法律形式的那部分道德,并且具有不同道德观念的人们能达成道德共识,道德可以作为法律的基础。
关键词:哈特富勒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分界线在哪里?犹如“法律是什么”这样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
在西方法理学界被长期予以关注和讨论。
20世纪中叶,西方法学界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学术论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哈特与富勒,论战的主题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哈特-富勒”论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仅指哈特与富勒在《哈佛法律评论》上的书面交锋。
即二人于1958年发表在该杂志第71卷第4期上的《实证主义与法律和道德的分离》以及《实证主义与忠于法律—答哈特教授》。
但在广义上,其时间跨度则长达10余年之久。
①这场论战的硝烟早已褪去,但两位法理学巨擘在西方法学界掀起的涟漪却久久不能平息。
它留给后人这样一个印象:以富勒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主张道德是法律存在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在他们看来,道德法则是自然万物的理性最高法则, 一切其他的法则都应当符合而且必须符合这项原则,否则将不能称其为规则。
而以哈特为代表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他们主张法律与道德相分离,认为法律与道德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②本文试图通过解析这场论战所包含的的实质内容探讨其对现代法治实践的意义。
一、哈特: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哈特在《实证主义及其法律与道德的分离》一文中,以重述法学史上被他归入实证主义阵营的一系列法学家,特别是边沁与奥斯丁对于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的方式,进一步重申了实证主义的分离主张, 即“实际上是这样的法与应该是这样的法的分离”。
人本主义关心的主要命题

人本主义视角中的弱势群体权利弱势群体保护是人本主义的诉求与回应。
人本主义倡导人类尊严,重视人的价值,将每一个人的自由、平等、幸福作为最高价值,主张对自我以合理的保护和提高,对社会弱者施之以爱。
拉蒙特说,“不论称作什么,人本主义不外是这样一种主张,即认为人生只有一次,人们应当充分利用它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和追求幸福,人的幸福本身就是对它自身的确证,而不必通过超自然的途径去寻求许可和支持;通常以上帝或天神的形式想象出来的超自然的东西,无论如何是不存在的;人类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相互间的自由协作,在这个地球上建立起和平美好的永久城堡”。
[1]赫尔达认为,“人类的一切机构,所有科学和艺术——如果它具有合理性——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使我们人类人道化”。
[2]在人本主义者看来,人不应区分为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人是统一不可分的,所有人在肉体结构和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得到社会和人类的共同关爱,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权利和自由,因此,鼓励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是人道主义的基本目标。
我国古代“仁爱”思想要求每个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而建立起相互爱护、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
本文认为,对于现实的社会弱势群体,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以帮助和保障他们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是平等的,不应因财富的差异而否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一、人本主义思想源流“人本主义(Humanism)”一词来自拉丁文的Humanitas,Humanitas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和格利乌斯的著作中,意思是“人性”、“人情”和“万物之灵”。
[3]现代“人本主义”通常与“科学主义”在相对的意义上使用,指一些西方哲学理论、学说或流派,亦泛指“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尺度的思潮”。
[4]“人本主义”一词虽未在古希腊、罗马文献中出现,但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初步奠定了人本主义传统,如从智者派的普罗泰戈拉开始,哲学本体论就发生了由“自然”向“人”的重大变化,古希腊哲学也很早就有关于“自然哲学”和“人本哲学”的划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传统正是在这种“人本哲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让-保罗·萨特名言

让-保罗·萨特名言1.萨特经典语录1、他人即地狱——《禁闭》2、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我觉得孤独得那么可怕,以致想去自杀。
把我克制住的是这样的想法,就是没有人,绝对没有人会对我的死而感动,我死后会比生前更孤独。
——《恶心》3、在这一生里,我们是被他人界定的,他人的凝视揭露了我们的丑或耻辱,但我们可以骗自己,以为他人没有看出我们真正的样子。
——《密室》4、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它的价值恰恰就是你选择的那种意义。
人类需要的是重新找到自己,并且理解到什么都不能使他挣脱自己。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5、所有的人把时间花在了互相解释以及庆祝他们意见相同上。
我的天,他们是有多看重”所有的人意见相同“这件事。
——《恶心》6、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生活是无意义的。
——《存在与虚无》7、你之所以看见的,正是因为你想看见。
——《自由之路》8、我只是存在着,仅此而已,而且我觉得恶心。
——《存在与虚无》9、趁现在还来得及,我想看清楚自己。
——《恶心》10、拷打别人的人竭力去摧毁他的同类的人性,作为后果,他也摧毁了自己的人性。
——《死无葬身之地》11、无需赤热的烤架,地狱就是他人。
——《密室》12、神与国王都有痛苦的秘密,那就是——人是自由的。
——《苍蝇》13、这就是是时间,赤裸裸的时间,它慢慢来到存在中,它让你等待,可是当它来到时,你感到恶心,因为你发现它早已在这里了。
——《恶心》14、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
——《墙》15、要使一件平庸无奇的事成为奇遇,必须也只需讲诉它。
人们会上当的,一个人永远是讲故事者,他生活在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中,它通过故事来看他所遭遇的一切,而且他努力像他将的那样去生活。
然而必须做出选择:或是生活或是讲述。
——《恶心》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1980年),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自由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自由篇核心提示自由: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和最高理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是人类价值认识中的共识元素,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高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承接人类文明发展的这一共同成果和人类社会的这一共同价值追求,又高度体现了现实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统一。
(一)自由是社会主义价值的本质规定和理想追求。
自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既要高扬共产主义价值理想的光辉旗帜;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发展阶段的实际,辩证认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反对抽象意义上的“自由”和自由主义。
(二)自由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价值追求。
自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人类共同价值观中最具有魅力的核心价值。
自由为科学社会主义所传承,是全面的、完整的、真实的人类自由的象征,是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
(三)自由具有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和认同基础。
自由对民族而言指国家独立、民族自主,对个人而言指人民翻身解放、个性获得发展。
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广泛认同的现实基础。
(四)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自由观具有重大意义。
自由:人类的梦想,永恒的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不分出身、种族、文化背景、信仰、贫富、性格、智力水平,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创造幸福、生命尊严的基础和源泉。
作为人无可争议的基本权利和属性,自由是指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状态,即个人从外界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不受他人的奴役、支配,具有自觉、自愿、自主的意志与行为自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就是马克思所讲的“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在继承资本主义已取得的各种自由的基础上,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自由、提高自由,使劳动人民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在劳动中能够自由创新,朝着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方向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自由
自由是什么?自由是没有限制、没有约束、没有任何意志(限制和约束是指物质上的,意志是指精神上的),这是绝对的自由,然而这又是真的自由吗?
想象一下,若自己在这样的自由的世界里——什么都没有的世界、没有人的世界,我们会怎样。
我们会感到不安,因为我们感觉不到自己,自己是什么样,身处哪里,在干什么,为什么而存在。
这样的自由,真的是自由吗?这样的世界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的这句话是矛盾,但是却又是正确的,自由只有在约束的时候才能被感知到。
所以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也不应该存在。
但是人却又一直在追寻绝对的自由,明知得不到的东西却也想得到,人的贪婪是天生的吗?
自由的源头在哪里?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源头在枷锁那里,有了枷锁才有自由,而枷锁又在哪里?来源于上帝。
上帝创造了生命,却给了生命沉重的枷锁,寒冷、炎热、峻岭、急湍、疾病,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生命为了打破枷锁获得自由,开始进化,从而出现了动物、植物。
生物为了自由而不停进化,尽可能地去打破枷锁,生物开始越来越自由。
其中有的,打破海洋的枷锁,一部分生物开始走上陆;打破天气的枷锁,一部分生物可以活过整个季节;打破地域的枷
锁,一部分生物开始迁徙;打破重力的枷锁,一部分生物可以翱翔天空。
终于在进化历程中,出现了对自由最为渴望的物种——人类。
人类很弱小,但是却拥有对自由最强烈的渴望,为了自由人类团结在一起,为了自由开始使用工具,为了自由开始改变环境。
枷锁一再被打破,然而自由是有代价的,上帝不会容忍自己设的枷锁被一再打破,因此人类虽然在不停地打破枷锁,但却发现枷锁不停地恢复。
一种疾病被治愈了又出现了新的疾病,一种自然灾害被克服了,却又出现更多更强更难以防御的灾害。
但是人类并未就此放弃对自由的渴望,人类有最强的武器,是其之所以能不停地打破枷锁的关键,那就是创新,人类为自由而创新。
上帝给了枷锁,也就给了自由。
现在我似乎能解答自由是什么了,自由就是不停地打破枷锁却又困在枷锁内。
以上是从自然中寻找自由的意义,接下来我要从人类社会中找自由。
人为获得自由而积聚在一起,人很弱小,个人力量很难冲破自然的束缚,所以人开始团结在一起。
这样一个群体都会有生存下去的食物,却不需要所有人都去获取食物或者不用总是去获取食物,其中的一部分人会去做除了生存以外的事,这时人类的创造天赋终于得以被使用或者说频繁地使用。
人类创造了各种工具,创造了耕种。
至此人类已获得了极大的自由,首先,人类在生命上已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