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思想史名词解释

早喻教:汉代教育家贾谊重视太子教育,认为教育要从胎教开始。因为婴幼儿时期孩子单纯,既容易形成良好品德,也会感染不良风气,在儿童尚未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时,需及早施教,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博专统一:颜之推主张博专统一,所谓博闻即各行各业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博闻有助于开阔眼界,避免犯片面性错误.只有专心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因此博专统一,就是要广纳知识,掌握其精要。

知耻改过:张履祥指出,人应当知耻,人不能没有耻辱观念,缺乏正确的羞耻观,才是真正的可耻.同时张履祥提出人不能无过,但期于改。孩子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因此引导儿童逐步确立正确的羞耻观帮助孩子了解自身毛病所在,使其知过而后能改。

宽严相济:崔学古主张宽严相济,从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出发提出宽严相济的教育原则。他认为儿童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教师过于严厉只会束缚孩子们的灵性,因此蒙师对儿童的态度应当宽厚仁慈一些,表情要和蔼,语言温和,耐心细致,使儿童便会产生亲近之感,但在学习上对儿童要从严要求,丝毫放松不得,这样才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五指活动:陈鹤琴说五指活动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儿童活动生活,具体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恭俭勤谨:张履祥认为,儿童初学,恭敬节俭,勤奋谨慎。恭之实事,真正存有恭敬之心,一言一行均体现出恭敬之实。生活上不要有过高的要求,注意节约,不铺张浪费。勤谨,儿童学习要勤奋,做事要勤劳,不可懒惰,要有谨慎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不仅提高道德水平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情绪教育:陈鹤琴重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注重创造温暖、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他认为父母应避免恐吓孩子,及时缓解和解除孩子痛苦和精神上的压抑,家庭中良好的情感氛围能给孩子以积极的情绪教育有利于儿童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对招收十年动乱破坏的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把学前教育内容划分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几部分,并强调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上课、游戏、体育活动、观察、劳动、娱乐及日常生活与未完成的,学前教育教学继续采用分科教学的形成。

知行并重:朱熹指出,人的行为是受知识支配。要做某件事先明白如何去做,教育儿童要想让他们认识规矩,这就是知.然后要求他们按规矩去做,这就是行,只有知行结合,知行并重,才能养成良好习惯。

分层致功:唐彪指出,儿童学习要做到先易后难,就必须分层致功。如果不分层次,不偱次序,企图一步登天,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他认为儿童读书必读明代咸化、弘治、正德等文章六七十篇。二、“宜读近时平易之文百篇”三、“须读精细深厚之文六七十篇,由易到难地分层阅读,才能取得成效.(P50)

行为课程:张雪门说:“生活就是教育,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生活和实际行为是行为课程的两大要素。”(P91)

闻见结合:颜之推认为,闻见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又有眼见方能知其真伪,他提倡“眼学",重视直接观察以获取知识。所谓“眼学”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听闻也可开阔眼界,但不能轻信,主张闻见结合,既要耳闻,更须目睹,只有这样,方能获得真正的学问。(P17)

儿童中心论: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是对儿童施以强迫教育,忽视儿童内在的本能需要,使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主张把教育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要重视儿童的本能活动。(P335)

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对教学问题时,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来说明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他把教学作为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活动才能系统地进行;反过来说,凡是教学活动都是要发生教育作用的.(P315)

白板说:洛克在论述教育作用时提出了白板说,人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是没有任何特征的白纸,洛克认为全部的观念都依赖于后天的经验和教育。(P269)

贫儿之家:1774年,裴斯泰洛奇开办了一所孤儿院,称为贫儿之家,力图把它办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机构,培养儿童的能力和精神面貌的场所。

《母育学校》:夸美纽斯1633年出版的《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为母亲为所有教师和一切担负着幼儿培养任务的人民教育儿童提供指南。(P253)

自然后果法:卢梭提供“自然后果法”,反对道德说教,实施体罚,主张以儿童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是儿童从自己的行为后果中得到自然教育,修正自己的行为。(P292)

图式:图式即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观上的结构,是指一种主题活动的功能和心理结构,也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P370)

要素教育论: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奇教育理论核心。他认为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向复杂的因素。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要素,各种教育都能找到一定的最简单的要素作为实施教育的起点。(P304)

耕读相兼:张履祥提倡耕读相兼,读书者须知农事,务农者亦须读书的和谐局面,无论农人还是士子均须自幼耕读相兼.首先是读书,他认为《小学》和《近思录》是最适合儿童初学的内容。其次是劳动,不仅坚持参加劳动,而且坚持对儿童实施的教育.(P39)

朱熹的“眼前事”:是眼前日用之事,具体包括:在礼仪规范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方面,要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懂得基本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初步的文化知识。

学科基本结构:布鲁纳主张,“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的“学科的基本结构”指的是最能反映学科编著的统一观点,或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和原则.

教育漫话:是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他的绅士教育的思想。

儿童之家:1907年初,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幼儿设计的一系列玩具,提供幼儿游戏时使用,以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的.

《林哈德和葛笃德》: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阐述了社会和教育的关系,表达了他通过教育改良社会的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教育观.

感官练习材料:蒙台梭利设计的这套“感官练习材料"包括训练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能力的材料,其中从触觉练习材料为主.

昆体良:是古罗马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代表著作《雄辩术原理》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代表了欧洲古代教育发展的最高成就。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著作,这是一本泛论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和教育的综合性著作,其中以较大篇幅阐述了教育问题,集中反映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是西方第一部全面深入探讨教育理论的著作。

人本主义教育: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想潮。它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自我实现和富于创造性的人,学校必须提供最好的条件,并创造促进人们学习和成长的良好心理气氛,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

《人的教育》:是福禄贝尔1826年完成的教育著作,集中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P321)

《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出版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她在书中总结了自己在“儿童之家"的实践经验,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发现学习法:在早期教育的方法上,布鲁纳还提倡发现学习法,他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结构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引导儿童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教给儿童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

幼儿教育之父: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同时创立了一整套学前教育理论,推动了德国以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故人称他为“幼儿教育之父”。

统觉作用:即人的意志之中已有的观念对新形成的观念具有统合、吸收的作用,也就是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形成新观念的过程。“统觉作用"运用到教学上就是用旧知识体系理解新知识再重新排列合成为一个新的知识体系。(P310)

谦虚笃实:张履祥提出谦虚笃实,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接受新知识。要引导儿童常和“贤于我者”相比,才能“学日进,志益谦”。张履祥力倡笃实,深戒轻浮.蒙养教育要倡笃实而戒轻浮。

艺友制:陶行知提出艺友制。他说:“艺,是艺术,也可以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用朋友之道,跟着幼稚老师在幼稚园里学做幼稚老师的,便叫做幼稚园的艺友。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幼稚老师的方式就叫“艺友制"。

慎则保傅:康有为主张孕妇的一切衣食住行均由医生安排,由女傅、女保具体管理照料,因此,保傅的责任重大,必须慎重选择。“由总医生择其德性慈祥、身体强健、资禀聪明、有恒心而无倦性者为之".育婴院的管理与保教人员也都有女子担任。之所以选择女子而不用男子,因为在康有为看来,“男子心粗性动而少有耐心,不若女子之静细祥慈和而有耐性也”,肩负双重责任.(P72)

中体西用:张之洞在《劝学篇》提出“中体西用”。“中学"就是“旧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西学"主要指“西政”和“西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两者不可偏废,但“中学”是主要的,,“西学”是次要的。

卢梭:18世纪法国教育家,著有教育代表作《爱弥尔》。他提出自然教育思想,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教育。他提出按儿童的年龄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方式。

从做中学:杜威在教育理论中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认为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该从教师的经验和学习中出发。(P339)

00402《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00402《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小人之学”:朱熹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把教育分成二等,即“小人之学”或“大人之学”。小人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进而“教人以洒扫、应对、进步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这道”,使之学到“做人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再学“大人之学”。 《文字蒙求》:是清代学者王荺的代表作。《文学蒙求》结合汉字的结构原理和儿童的思维特点,提出了蒙养识字教学的一系列方法和原则。如形象对比,把文字与实物结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言入于耳。许多见解直到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五指活动:是陈鹤琴提出的以此来概括幼稚园的保教活动。它们是:健康活动、语文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五指活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就像人手掌上五个手指一样。 宫延早期儿童教育:是专为王室儿童实施的宫延教育。参加宫延早期学习的只是皇室中的子弟和极少数机要大臣的子弟。“查理·马德时期开设了一所教育王室儿童包括幼儿在内的学校,这是西欧进入封建制社会后的第一所世俗的宫延学校。主要采用问答法,儿童学到不少作为未来统治者所必需的有关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以及某些粗浅哲理。 美国“日托所运动”:又名日托中心,1933年批准建立日托所。专为失业人员和劳工子女免费服务,提供免费照顾和学前教育的机会。日托所提供丰富的食物保证孩子的营养,实施与各年龄组相适应的课程,配备了受过短期培训的幼儿教师,保证孩子受到一定的教育,受到社会普遍欢迎。于是建立和开展这种日托所形成一项新兴运动。 “自然人”:卢梭提出教育要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在他看来这种“自然人”是体态匀称、身心发达、理智聪敏、品德善良、活泼可爱、天性发展的新人。卢梭提出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 “三百千”:指的是南北周兴嗣的《千字文》,宋代问世的《三字经》《百家姓》。这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经典蒙学读物。 武昌蒙养院:1904年,张之洞根据《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把原湖北幼稚园改称为武昌蒙养院。他主要改造了两个方面:废除幼稚园原设的女学,延聘日本女教习执教;制定《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使蒙养院的章程更加规范合理。武昌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史1

三、名词解释: 1、民国时期的《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 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是根据1929 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修订而成的,1936 年再次作了少许修正。它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它分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具有中国化、科学化特点。 2、乡镇中心幼儿园:我国按不同规格划分的三类幼儿园中的一种,一般由乡镇政府为主举办。其任务是对本乡镇各村幼儿园起示范带头、辅导促进作用。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和提高的核心,房舍、师资、设备等条件一般比较好,教育质量也高于本乡镇各村的幼儿园。 3、预成论:一种沿自古代的儿童观,在中世纪与性恶论儿童观相并存,在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这种观点认为,新生婴儿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年化了,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这种观点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别是后者)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和阶段性。受这种观点的影响,教育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爱好和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4、"白板说" :英国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洛克提出的观点,反对天赋观念,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认为人的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生长的环境中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经验而成长时,他的精神世界中才充满了各种观念,父母和教师就是使儿童的精神得以成长的决定者。儿童观念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因此,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名词解释 5、"行为课程" :我国现代著名幼教专家张雪门提出的一套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他认为行为课程自然地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应注意实际行为,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 6、1996 年我国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在1989 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基础上,经过试行和修改而成的。《规程》包括总则、幼儿园的招生、编班、卫生保健、教育、园舍、工作人员、经费、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和社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及附则。《规程》规定了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还具体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等。《规则》体现了时代的新需要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对加强幼儿园内部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 7、《儿童教育论》: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吉乌斯的代表作。在该书中,他就胎教以及初生婴儿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主张成人教育儿童时,要经常赞扬儿童好的行为、宽容细小过失,既要 严肃认真,又要充满赤诚和爱;指出父母的楷模是良好教育的首要条件;认为儿童从懂事起就应接受高尚的礼仪教育。这些教育思想重在通过对幼儿进行人道化、个性化的教育,把上层阶级的儿童培养成有才干、身体健壮而又品德高尚的新贵族和商人。 8、自然后果法: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所倡导的道德教育方法。他反对洛克那种"和儿童讲理论"的方法,反对进行道德说教,同时反对实行体罚。他主张以儿童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使儿童从自己的行为后果中得到自然教育。这种自然后果法有其积极合理的方面,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 9、幼稚园"新大陆"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针对当时幼稚园只建在大城市,建在富人集中的地方等弊病,提出要发现幼稚园的"新大陆"。他认为最需要幼稚园的、最欢迎幼稚园的是工厂和乡村;工厂和乡村就是幼稚园的新大陆。幼儿教育最应该服务的对象是工人和农民。因此他号召开展一个幼儿园下厂、下乡的运动。 10、《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权利公约》于1989 年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包括序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共56 条。《公约》精神体现了 4 个基本原则,即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正是根据这些精神,1990 年《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出台;中国政府签署了上述两个文件,作出了庄严承诺。 11、"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从批判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出发,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以此作为整个教育理论的一条指导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或"法则"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倾向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这一原则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局限,但与经院主义教育忽视儿童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的倾向是针锋相对的,在当时具有巨大进步意义。 12、"自然教育观" :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阐述的教育观点。卢梭反对在教育中压抑儿童天性、干涉和限制儿童身心的自由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指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教育,即自然教育。他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自然人(自由人)。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的思想。 13、"整个教学法" :是陈鹤琴课程理论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幼儿园分科教学违反儿童的生活和心理,主张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他认为,儿童是整个的,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互相连接的,不能四分五裂。他主张最好由一位老师去教,以体现整体性,而不致割裂。 14、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军事体育训练:军事民主制时期是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此时私有制萌生,部落战争随之出现,氏族部落出现了由推选或选举产生的酋长和军事长官两个首领。教育为满足军事民主制的需要,开始重视和加强对全体部落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学习使用武器和作战方法,锻炼强健的体魄,成为每个氏族成员的必修课。 15、英国的"免费幼儿园" :诞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标志着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在英国的普及和发展,幼儿园开始面向贫民和工人阶级。免费幼儿园是由私人出资所创办的,服务对象是贫民区劳苦大众的3~6 岁的幼儿。幼儿园采取免费或只收若干伙食费的办法,为这些孩子提供食品、衣服以及洗澡、休息、游戏的场所,并按照福禄倍尔幼儿园的教育方针进行初步教学,以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免费幼儿园是英国现代保育学校的前身。 16、"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在论述教学问题时提出的一个原则。他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这样,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他说想不出有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教育史名词解释。 1、保傅制度:指朝廷内设有专门师、保、傅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设有三公——太保、太傅、太师,三少——少师、少傅、少保。 2、乳保教育制度: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物的制度,有“子师、慈母、保母”三母以及乳母。 3、《童蒙须知》:为朱熹为儿童制定的学习眼前事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4、《小学》:朱熹将古代童蒙读物加以选择、扩充,加上古今圣贤名流的嘉言善行汇集成书,全书分为内外两篇。影响大,地位相当于《四书》。 5、学眼前事:注重道德行为操作的训练,要求儿童的学习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要求从小事、身边事做起,符合儿童认识发展与道德形成的规律,易为儿童掌握。 6、人本院:康有为为实施胎教专门为孕妇设置的机构。 7、南京鼓楼幼稚园:是陈鹤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 8、三化教育法:教学故事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歌曲化。 9、直观教学法:以实际事物教育儿童,使儿童获得明确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多着重于触觉,但是听觉、味觉、视觉、嗅觉等也是直观中的重要部分。 10、壬子癸丑学制:由蔡元培制定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下设蒙养园。 11、艺友制:陶行知提出,用朋友之道教人学作艺术或手艺,并且对徒弟无所保留。 12、整个教育法:陈鹤琴提出的,就是把儿童所有该学的东西整个的、有系统的去教儿童学,不应该分科,应该把各种教法有机地联系起来,融为一体,以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 13、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崇尚现实、崇拜人生、反对来时观念,以世俗的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道反对神道;主张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个人幸福、尊重人的价值、反对禁欲主义,反对压抑;宣扬个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这是是和基督教对立的世界观。 14、《爱弥儿》:卢梭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提倡自然教育,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的着作。 15、《世界图解》:夸美纽斯编写的历史上第一部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16、《母育学校》:夸美纽斯编写的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着。 17、福禄贝尔:近代德国着名教育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较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并倡导了幼儿园活动,并且是第一位为儿童制作游戏玩具的人。 18、恩物:福禄贝尔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认识自然,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而设计的一套活动玩具,适合幼儿教育的要求,仿照大自然事物的性质。形状和法则,体现了从简单到多样,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 19、白板说:是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提出的教育观点,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或者一张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任何样式的,强调了教育对人的作用。 20、绅士教育: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即一种贵族式的资产阶级新人,通过教育使绅士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学问四种品质,提出的这一主张对英国教育影响深远。 21、儿童之家:是蒙台梭利为幼儿园创办的一种学前教育机构,其教育宗旨是发现儿童、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需要,为孩子的一生奠定智慧与品质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22、多元智力理论:是加德纳教授提出的教育理论,他认为个体存在8种智力,即语文、数理逻辑、空间、音乐、肢体动觉、人际、内省、自然观察,光谱方案有8个领域。 23、六大解放: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论,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空间、时间。

【学前教育思想史复习讲义】(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思想史复习讲义 名词解释 1.博专统一:颜之推主张博专统一,所谓博闻即各行各业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博闻有助于开阔眼界,避免犯片面性错误。只有专心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因此博专统一,就是要广纳知识,掌握其精要。 2.知耻改过:张履祥指出,人应当知耻,人不能没有耻辱观念,缺乏正确的羞耻观,才是真正的可耻。同时张履祥提出人不能无过,但期于改。孩子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因此引导儿童逐步确立正确的羞耻观帮助孩子了解自身毛病所在,使其知过而后能改。 3.宽严相济:崔学古主张宽严相济,从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出发提出宽严相济的教育原则。他认为儿童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教师过于严厉只会束缚孩子们的灵性,因此蒙师对儿童的态度应当宽厚仁慈一些,表情要和蔼,语言温和,耐心细致,使儿童便会产生亲近之感,但在学习上对儿童要从严要求,丝毫放松不得,这样才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4.五指活动:陈鹤琴说五指活动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儿童活动生活,具体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5.恭俭勤谨:张履祥认为,儿童初学,恭敬节俭,勤奋谨慎。恭之实事,真正存有恭敬之心,一言一行均体现出恭敬之实。生活上不要有过高的要求,注意节约,不铺张浪费。勤谨,儿童学习要勤奋,做事要勤劳,不可懒惰,要有谨慎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不仅提高道德水平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6.情绪教育:陈鹤琴重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注重创造温暖、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他认为父母应避免恐吓孩子,及时缓解和解除孩子痛苦和精神上的压抑,家庭中良好的情感氛围能给孩子以积极的情绪教育有利于儿童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7.《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对招收十年动乱破坏的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把学前教育内容划分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几部分,并强调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上课、游戏、体育活动、观察、劳动、娱乐及日常生活与未完成的,学前教育教学继续采用分科教学的形成。 8.知行并重:朱熹指出,人的行为是受知识支配。要做某件事先明白如何去做,教育儿童要想让他们认识规矩,这就是知。然后要求他们按规矩去做,这就是行,只有知行结合,知行并重,才能养成良好习

学前教育史 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教学做合一 1. 这是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体现了他的“行是知之始,知足行之成”的基本哲学思想。 2. 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所有的问题, 都是从生活中发出来的。从生活中发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学做是要解决传统教育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问题。 中国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 1. 该《条例》于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1990年2月1日起施行。共6章32条,包括 总则,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幼儿园的行政事务,奖励与处罚及附则。 2. 此《条例》是在以往有关法规基础上形成的,是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它将对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以加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领导。 《母育学校》 1.《母育学校》一书,是夸美纽斯1628年用捷克文写成的,后于1632年出版。它曾被译成德文、波兰文、英文、克罗地亚文、俄文、瑞典文和意大利文等多种文字出版,受到各国的普遍欢迎。

2.夸美纽斯所说的“母育学校”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校,而是“母亲膝前”教育的意思。因此,《母育学校》一书还专门加有一个说明性的副标题:“论6岁儿以下儿童的教育。” 3.关于这本书的写作意图,夸美纽斯说:“我们应为作父母与作保姆的人写一部手册,把他们的责任用白纸黑字写出,放在眼前。这本手册应对儿童应学的各种学科加以简单的描述,应当指出教导每一种学科的最适当的时机和最易灌输它用词与姿态。 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1. 它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国立幼儿园。附属幼儿园于1878年开始招收保姆实习生,后又设立了保姆训练班,通过保育实践为学前教育培养师资。因此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不仅是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先驱,在日本学前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它也是明治维新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一个重要基地。 2. 但它却不是按照《学制令》中关于幼稚学校的规定下设的,也就是说它并不是为广大民 众的子女所设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占有大片的园地,拥有精美的园舍,设备完善,要交纳昂贵的入园费,这就使普通人家的子女望而却步,入园的幼儿大多是富豪显贵人家的子女,有不少幼儿每天老师乘坐马车或者由佣人陪同前来上学。这种中为少数特权阶级的子女服务的教育机构,在当时日本经济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是难以普及的。 1923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

外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部分

名词解释:外国学前教育史部分 1.预成论: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2.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将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大众教育手段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结合的产物。他坚信,通过这种简化了的教学方法,使最无经验、最无知的人也能教育自己的孩子。 4.性格形成学说: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他认为,人带着天赋品质降生,然后由社会予以形成 5.《〈白特勒法案》》:1944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白特勒法案〉〉。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白特勒的名字命名。〈〈白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 6.幼儿凭证计划: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⒎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儿童都能接受三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凭证使家长们的选择范围,能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或民办的学校,家长若选择私立或民办学校则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钱。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1 .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中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有语言教育,婴幼儿时期事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代家庭十分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识字教育,让孩子在入学前识得一些汉字,是一般家庭得普遍做法;计算,一般是粗浅得数字计算,多为日用的需要;自然常识,古代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方法,遇物而教。神童教育: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良好的严格的家庭教育的儿童,便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出类拔萃的早慧儿童,采取措施,对神童加以选拔任用。 2.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是香山慈幼院的一部分,创建于1930年,张雪门为校长。该校以培养幼稚师资为己任,最终目的是为实现全民的幼稚教育。教学酌采道尔顿制,但又较之灵活,尤其是重视学生教室外的活动,学校重视实行教学做的方法,还在校内设第一中心幼稚园。学制三年,但可分年结业。一年制为速成科,科任教幼稚园教师获助教。二年制为幼师科,科任教幼稚园主任。三年制毕业后,可兼任小学低年级及婴儿园教师。 3.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1940年10月,由陈鹤琴创立于江西泰鹤县文江村,附有小学、幼稚园、婴儿园。1943年改为国立幼稚园师范大学,并添设幼稚师范专科。该校的办学宗旨有三:一是培养幼稚园的师资与造就幼稚教育的人才;二是开展幼稚教育的理论和教材教法方面的研究;三是进行陈鹤琴创立的活教育理论的实验。从课程内容看,可分为精神训练、基本训练和专业训练三项。在训导工作方面,是要培养学生不厌不倦的态度和敬业、乐群、专业、创造的精神,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人,做现代中国人”。学校有优良的校风,充满自由平等的空气,实行着“纯爱”的教育。 4 . 陶行知所指的幼稚园“新大陆”:陶行知针对当时幼稚园只建在大城市,建在富人集中的地方等弊病,提出要发现幼稚园的新大陆。他认为最需要幼稚园的、最欢迎幼稚园的是工厂和乡村;工厂和乡村就是幼稚园的新大陆。幼儿教育最应该服务的对象是工人和农民。因此他号召应该开展一个幼儿园下厂、下乡的运动。 5.“五指活动”:陈鹤琴所指的儿童相互联系的、灵活的、连贯的五个方面的教育活动。他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他指出,依据儿童身心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地、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言活动。 6 .“整个教学法”:陈鹤琴课程理论之一方面。他认为幼儿园分科教学违反儿童的生活和心理,主张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他认为,儿童是整个的,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互相连接不能四分五裂。他主张最好由一位老师去教,以体现整体性,而不致割裂。7.寄宿制幼儿园:寄宿制是幼儿园多种收托形式中的一种。在这种幼儿园中,幼儿昼夜在园,有幼儿园全面负责幼儿的食、医护、保教等,每周由家长接回1次或2次。这类幼儿园主要招收部队、机关、工厂、学校等职工子女。 8 .乡镇中心幼儿园:按不同规格划分的三类幼儿园中的一种,一般由乡镇政府为主举办。其任务是对本乡镇各村幼儿园起示范带头、辅导促进作用。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和提高的核心,一般房舍、师资、设备等条件较好,教育质量也高于本乡镇各村的幼儿园。 9 . 《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权利公约》于1989年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包括序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共56条。《公约》精神体现了4个基本原则,即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根据这些精神,1990年《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出台。中国政府签署了上述两个文件,作出了庄严承诺。 10 .古罗马“农夫-军人”学前教育:家长制、小农经济和战备要求,决定了这时期罗马的育实施一种“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男孩在幼年起就跟父亲学习农时耕作和军事本领,同时还要接受精神方面的教诲。儿童在家中也学习阅读、书写、计算以及骑马、游泳、作战和使用武器。真正成为一名农夫或军人为止。 11 .中世纪骑士的早期教育: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出生至7岁为第一阶段;7岁至14岁为第二阶段;14至21岁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即骑士养成的幼儿 教育时期,都是在自己家里度过,教师是父母。 教育的目的是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和身 体养护。 12 . 柏拉图的优生优育论:柏拉图从实现其理想 国的目的考虑,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优生 优育问题。他认为婚姻的目的是生育优秀的后代, 而且只有25~55岁的健壮男子和22~40岁的健 壮女子才能生育优秀的后代。为了保证儿童的健 康成长,国家要统一设置育儿院,把认定为优良 的婴孩送入该院有专人照管,用摇篮曲、儿歌对 婴儿施加影响性教育;3岁后送入附设在神庙里的 儿童场,对儿童进行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 教育。 13 .西欧中世纪的性恶论:在中世纪基督教会地 位独尊,并控制了精神、思想、文化,获得了对 教育的垄断权。基督教会鼓吹儿童是带着“原 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人人必须历尽苦 磨难,不断赎罪,以净化灵魂。为了得到未来天 堂的幸福,人人应当听从教会的训诫,常年敬畏 上帝,实行禁欲;应当从幼年起就抑制儿童的游 戏娱乐的愿望,并严厉制止这类表现。受这种性 恶论影响,教育中体罚盛行,且完全取消了体育。 14.西欧中世纪的预成论:一种沿袭自古代的儿童 观,在中世纪与性恶论儿童观相并存,在社会中 占据统治地位。这种观点认为,新生婴儿是作为 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 的,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年化 了,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这种观点否认 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别是后者)特点上的差异, 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和阶段性。受这 种观点的影响,教育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爱好 和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15 .维吉乌斯的《儿童教育论》。 维吉乌斯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于1450 年写成《儿童教育论》。他的教育思想重在通过 对幼儿进行人道化、个性化的教育,把上层阶级 的儿童培养成有才干、身体健壮而有品德高尚的 新贵族和商人。在该书中,他就胎教以及初生婴 儿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主张 成人教育儿童时,要经常赞扬儿童好的行为、宽 容细小过失,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充满赤诚和爱; 指出父母的楷模是良好教育的首要条件;认为儿 童从懂事起就应接受高尚的礼仪教育。 16.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夸美纽斯从批判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出发, 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以此作为整个教育理论 的一条指导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按照自然发 展的“规律”或“法则”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 作;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倾向来进行教育和 教学工作;教育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这一原则不可避 免地存在很多局限,但与经院主义教育忽视儿童 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的倾向是针锋相对的,在当 时具有巨大进步意义。 17 . 英国的“免费幼儿园”:诞生于19世纪末 20世纪初,标志着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在英国的 普及和发展,幼儿园开始面向贫民和工人阶级。 免费幼儿园是由私人出资所创办的,服务对象是 贫民区劳苦大众的3~6岁的幼儿。幼儿园采取免 费或只收若干伙食费的办法,为这些孩子提供食 品、衣服以及洗澡、休息、游戏的场所,并按照 福禄倍尔幼儿园的教育方针进行初步教学,以保 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免费幼儿园是英 国现代保育学校的前身。 18 .奥伯林的编织学校:这是法国牧师奥伯林于 1776年创设的保育所,在学前教育史上,被看作 是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它以3岁以上的幼 儿和年幼的学童为对象,专门在农忙季节收容幼 儿和学童,一周开放两次。该校有两名教师,一 名指导手工技术,另一名指导文化、游戏,还挑 选年龄大些的女孩作“助教”。学习都是游戏性 或娱乐性的。在该校教育比保育地位更重要。奥 伯林把该校作为开发他的教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增 进地区居民福利的重要手段,具有创新意义。 19.巴乌利美保育所:由德国巴乌利美侯爵夫人于 1802年设立。是德国最早的幼儿保育和教育设施。 是巴乌利美夫人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出于对贫 穷的母亲们的深刻理解和对穷苦孩子们的健康的 关心而建立起来的。招收的对象是1~4岁半的农 村孩子。从初夏开始到晚秋结束,每天保育时间 很长。该保育所为幼儿们提供干净整洁的衣服和 富有营养的食物,为幼儿们安排有规律的生活, 鼓励进行户外活动,给孩子们讲授知识,进行道 德教育。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20 .“白板说”:英国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洛克提出的观点,反对天赋观念,极为重视教育 的作用。他认为人的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 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只有当儿童 在自己生长的环境中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经验而成 长时,他的精神世界中才充满了各种观念,父母 和教师就是使儿童的精神得以成长的决定者。儿 童观念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因此,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 21.“自然教育观”: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 梭在《爱弥儿》一书中阐述的教育观点。卢梭反 对在教育中压抑儿童天性,干涉和限制儿童身心 的自由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指出真正的 教育应当是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教育,即自然教 育。他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独立 自主性的自然人(自由人)。在西方教育史上, 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 发,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的思想。 22 .自然后果法: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 卢梭所倡导的道德教育方法。他反对洛克那种 “和儿童讲理论”的方法,反对进行道德说教, 同时反对实行体罚,主张以儿童的行为所产生的 自然后果去惩罚他,使儿童从自己的行为后果中 得到自然教育。这种自然后果法有其积极合理的 方面,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 23.“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在论述教学问 题时提出的一个原则。他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 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 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这 样,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关 系。他说想不出有什么“无教学的教育”,他也 不承认有“无教育的教学”。在这里,赫尔巴特 论述了教学同训育的关系,这也是他重视教学活 动的原因。 24.《普洛登报告书》(1966):1966年,教育咨 询委员会委员长普洛登女士发表了一篇报告书。 该报告在第九章《为义务教育前的幼儿提供教育 设施》中,呼吁大力发展英国的幼儿教育,尤其 是在教育不发达的地区。该报告提议:(1)幼儿 教育应以20人为1组划成1个“保育集体”;1~ 3个保育集体组成· 个“保育中心”;它们可以 与保育所或者儿童中心的诊疗所结合起来。(2) 在公立保育机构得到扩充之前,地方教育当局有 权对非盈利私立保育团体进行援助,以资鼓励。 (3)最理想的是将保育集体在内的一切幼儿保护 服务机构都统一在各个收容儿童的设施及小学校 的领导之下,同时,在制定新的地区计划和对老 区重新规划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幼儿教育。 25.《哈比教育法》:1975年法国颁布的一个法案。 规定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启发儿童个性;消除儿童 由于出身和家庭条件差异而造成的成功机会的不 均等;早期发现和诊治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及身体 器官上的残疾;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学前教育向小 学教育的过渡。根据此法令,自20世纪70年代 以来,法国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四重作用,即 教育、补偿、诊断治疗及与小学衔接的作用。 26. 日本《幼稚园令》(1926):1926年,文部 省制定了日本第一部《幼稚园令》。该法令规定 幼儿园教育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首次明确了幼 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规定幼儿园是为 父母都从事生产劳动、无暇进行家庭教育的阶层 的幼儿而设的保育机构;规定幼儿园以保育幼儿 身体健康、培养善良性格、辅助家庭教育为目的; 放宽了入园年龄的限制。 27.开端计划:是1965年美国联邦教育署提出的 旨在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的一项重要计 划。该计划要求对“处于困境者”家庭的子女进 行“补偿教育”。具体做法是,由联邦财政拨款, 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4~5岁的幼儿免 费收容到公立小学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 到1年的保育。为消除他们与其他儿童的差异, 一般对4岁儿童进行1年的长期课程教育,对5 岁儿童进行为期8周的短期课程教育。该计划规 模大、历时长、效果显著。 28 .发生认识论:所谓“发生认识论”是关于儿 童智力(思维)发展的结构理论,其探索和解决 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出生后,认识是如何形成、 发展的,受哪些因素所制约,其内在结构是什么, 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 的等问题。 29.结构:所谓结构,也叫整体、系统或集合,“是 具有整体性的阿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有自身 调整性质的图式体系。”结构具有三个基本性质, 即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整性。

学前教育思想史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目+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早喻教 贾谊认为,对君主继承人的教育在其未出世前就要进行。 2.闻见结合 颜之推认为,闻见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他提倡“眼学”,重视亲身直接观察以获取知识。所谓“眼学”,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他认为听闻也可开阔眼界,但不能轻信,主张闻见结合,既要耳闻,更须目睹。只有这样,方能获得真正的学问。 3.耕读相兼(注意与gong) 恩 张履祥提倡耕读相兼。他提出“读书者须知农事,务农者亦须读书,无论农人还是士子均须自幼耕读相兼。 4.分层致功 唐彪指出,儿童学习要做到先易后难,就必须分层致功。如果部分层次,不循次序,企图一步登天,那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5.端本清源 康有为认为,孕妇在怀孕后就应入人本院进行接受胎教。他提出从重视环境、教导孕妇等方面着手进行胎教,从而为人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简答题 2011年1月 1.简述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P388

人本主义教育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它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自我实现和富于创造性的人,学校必须提供最好的条件,并创造促进人们学习和成长的良好的心理气氛,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 联系:人本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弗洛姆、奥尔波特。 2.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其中,军国民教育即军事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 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 3.简述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 P285. 1)强调对幼儿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幼儿的自然本性,即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 2)要求把儿童在教育中的被动地位变为主动地位,多给儿童以自由,尊重儿童的天性,使儿童真正成为教育上的主人。 4.简述夸美纽斯儿童智育的主要内容 夸美纽斯指出,儿童在人生的头6年应掌握的知识有: 1)各类自然事物。雨雪风霜、花草树木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引言: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 一环,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外 学前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名词,这些名词代表着不 同时期和地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本文将对中外学前教育史中 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一、幼教(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幼教是学前教育的一个常见名词,泛指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它强调幼儿时期对于儿童个性、身心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包括但 不限于课堂教学、游戏活动、社交互动等。幼教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 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早期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与幼教类似,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种叫法,主要指儿童从出生到 六岁之间的教育活动。早期教育注重儿童智力、情感、语言、社会等 方面的发展,通过创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培养他们初步 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三、幼儿园(Kindergarten) 幼儿园是专门为幼儿提供早期教育的机构,通常面向三到六岁的儿童,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游戏、活动和课堂教学,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社 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幼儿园在全球各地都有普遍存在,是儿童体验社交、学习和互动的重要场所。 四、Montessori教育 Montessori教育是一种由意大利医生Maria Montessori创立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注重自主探索 和自我发展。Montessori教育重视儿童对环境的探索和自我学习,通过为儿童提供各种教具和工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五、Reggio Emilia教育 Reggio Emilia教育是一种由意大利城市Reggio Emilia发展起来的教育理念,强调儿童参与、合作、表达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Reggio Emilia教育注重儿童对艺术、科学和社会课题的探索,通过各种项目 和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交能力。 六、蒙台梭利教育法(The Montessori Method)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Maria Montessori提出的一套教育理论和方法, 主张以儿童为中心,通过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和教具,引导儿 童自主探索和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个体差异的承认和尊重,并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教育史名词解释. 1、保傅制度:指朝廷内设有专门师、保、傅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设有三公——太保、太傅、太师,三少——少师、少傅、少保。 2、乳保教育制度: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物的制度,有“子师、慈母、保母”三母以及乳母. 3、《童蒙须知》:为朱熹为儿童制定的学习眼前事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4、《小学》:朱熹将古代童蒙读物加以选择、扩充,加上古今圣贤名流的嘉言善行汇集成书,全书分为内外两篇。影响大,地位相当于《四书》。 5、学眼前事:注重道德行为操作的训练,要求儿童的学习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要求从小事、身边事做起,符合儿童认识发展与道德形成的规律,易为儿童掌握。 6、人本院:康有为为实施胎教专门为孕妇设置的机构。 7、南京鼓楼幼稚园:是陈鹤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 8、三化教育法:教学故事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歌曲化. 9、直观教学法:以实际事物教育儿童,使儿童获得明确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多着重于触觉,但是听觉、味觉、视觉、嗅觉等也是直观中的重要部分。 10、壬子癸丑学制:由蔡元培制定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下设蒙养园。 11、艺友制:陶行知提出,用朋友之道教人学作艺术或手艺,并且对徒弟无所保留。 12、整个教育法:陈鹤琴提出的,就是把儿童所有该学的东西整个的、有系统的去教儿童学,不应该分科,应该把各种教法有机地联系起来,融为一体,以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 13、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崇尚现实、崇拜人生、反对来时观念,以世俗的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道反对神道;主张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个人幸福、尊重人的价值、反对禁欲主义,反对压抑;宣扬个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这是是和基督教对立的世界观. 14、《爱弥儿》:卢梭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提倡自然教育,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的著作. 15、《世界图解》:夸美纽斯编写的历史上第一部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16、《母育学校》:夸美纽斯编写的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 17、福禄贝尔:近代德国著名教育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较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并倡导了幼儿园活动,并且是第一位为儿童制作游戏玩具的人。 18、恩物:福禄贝尔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认识自然,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而设计的一套活动玩具,适合幼儿教育的要求,仿照大自然事物的性质。形状和法则,体现了从简单到多样,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 19、白板说:是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提出的教育观点,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或者一张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任何样式的,强调了教育对人的作用。 20、绅士教育: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即一种贵族式的资产阶级新人,通过教育使绅士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学问四种品质,提出的这一主张对英国教育影响深远. 21、儿童之家:是蒙台梭利为幼儿园创办的一种学前教育机构,其教育宗旨是发现儿童、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需要,为孩子的一生奠定智慧与品质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22、多元智力理论:是加德纳教授提出的教育理论,他认为个体存在8种智力,即语文、数理逻辑、空间、音乐、肢体动觉、人际、内省、自然观察,光谱方案有8个领域。 23、六大解放: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论,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空间、时间.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学校教育 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活动.. 2.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3.受教育者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4.教育内容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 5.人的个体的发展 是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6.身体的发展 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 7.心理的发展 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的发展.. 8.全民教育 是保证每一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9.终身教育 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 第二章 1.物质环境 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天然环境包括: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人工环境包括: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环境等 2.精神环境 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3.狭义的文化 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4.广义的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文化变迁 是指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 6.人的个体社会化 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第三章 l.发展 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儿童的发展 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3.遗传决定论 这一流派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 4.成熟势力说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而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该理论夸大了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 5.环境决定论 这一流派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 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6.年龄特征 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 7.儿童观 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8.社会本位儿童观 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也得不到保障.. 在这种儿童观下;儿童受教育只不过是成人的赐予或国家和社会利益的需要..教育的目的也只是为了造就出符合成人或成人社会期望的某种类型的人..成人在教育过程中享有绝对的权威;学习也变成了苦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大全 【最新版】 目录 1.概述 2.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2.1 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2.2 外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正文 【概述】 学前教育史是研究人类历史上学前教育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的学科。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大全涵盖了中国和外国学前教育的重要概念、理论和实践。本文将对这些名词进行简要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脉络。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2.1 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1.儒家教育:儒家教育起源于中国古代,主张以道德、仁爱、礼仪等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提倡孝道、忠诚、礼仪等美德。 2.道家教育:道家教育源于道家学说,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追求个体的自由与和谐。 3.蒙学:蒙学是中国古代对幼儿教育的称呼,主要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 4.私塾:私塾是中国古代民间设立的启蒙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的传授。 5.新式学堂:新式学堂是晚清时期引进西方教育制度而创立的学校,

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各级教育机构。 【2.2 外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 1.福禄贝尔教育法: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创立了一种以游戏为核心的教育方法,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2.蒙特梭利教育法:蒙特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她创立了一种注重儿童自主选择、观察、学习环境的教育方法。 3.瑞吉欧教育法:瑞吉欧教育法源于意大利,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的社交、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 4.华虚朋教育法:华虚朋教育法是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创立的一种教育方法,强调教育应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5.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儿童的道德、智能、体育、美育等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以上对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学前教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和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