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论文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领域中,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发展应用日趋完善,积累有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然而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仍存在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开展有效的优化设计,夯实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最终获得高品质的建筑作品。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功能及相应结构更加趋向于多样化方向发展,为充分满足现代建筑需求,框架结构设计获得了较为广泛而有效的应用,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占据着建筑项目工程设计的关键地位。

2.简析建筑框架结构设计

2.1原则

通常而言,进行抗震验算的时候,需根据楼盖和布置的整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理论展开计算,譬如说刚性和柔性理论、弹性和塑性理论,与此同时,需给予施工现场土质类别更多关注。地震烈度为8度,当建筑超过五层的时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适当加设剪力墙,使得建筑结构自身具备的抗震性能得以优化改善。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建议采用双向梁柱刚接体系,有时可允许部分框架梁在另一个框架梁上进行搭接。此外,设计中需强化针对垂直地震情况展开的优化设计,基于地震灾害的角度出发,规范中所涉及的垂直地震作用稍显不足。进行雨篷设计的时候,不可由填充墙挑出,就大跨度阳台和雨篷等位

置处的梁不仅需要进行抗倾覆验算,而且应将抗扭设计充分考虑在内。框架中的梁跟柱相应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因为存在某些原因导致过梁或者梁对应截面面积相对比较大的时候,应针对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实施验算。建筑外部的楼梯间切不可使用砖混结构。建筑中的电梯井壁建议使用粘土砖材料进行砌筑,不可运用砖墙实施承重。针对每层墙体重量进行承担的时候可以选用各层的框架梁。将构造柱设置于梯井的四角位置,若是建筑层高处于较高值则建议将圈梁添设于门洞上方位置。由于楼电梯间通常处于相对较偏的位置,梯井使用的混凝土墙具备有较大刚度,因此不宜将过多的剪力墙设置于其他地方,导致梯井和建筑整体结构遭遇不利的影响。

2.2设计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针对未设置地下室的多层建筑而言,当其基础埋深相对较浅的时候,采用的是现浇框架结构梁柱刚接,确定计算简图的时候主要内容为针对底层柱对应长度进行确定,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6.2.20条规定:一般多层房屋中梁柱为刚接的框架结构,现浇楼盖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取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的高度H:装配式楼盖取1.25H;当建筑的基础埋深相对较大的时候,为实现建筑底部整体性能的优化增加,尽可能降低位移状况的出现,则需在建筑周边位置进行基础连系梁的合理设置,具体来说,基础连系梁之下的位置能够被看作是底层,底层高度为基础顶面到连系梁顶面的高度;将建筑实际底层当作是第二层进行考虑,层高取值为连系梁顶部到一层楼面的对应高度。

针对设置有地下室结构的多层框架建筑而言,需就建筑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进行合理确定,在《混凝土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震规范》)中均未明确指出相应位置,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若设计可满足《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地下室结构要求或者采用箱型基础时,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并运用先进软件实施优化结构设计,建筑楼层总数指的是地下室以上的建筑层数,如此一来,计算所得地震作用能够更为贴近实际状况;若未能充分满足《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地下室结构要求或者采用筏板基础时,建议将基础顶面作为嵌固位置,采用电算实施楼层组合过程中,建筑楼层数应选取建筑地上层数跟地下室层数之和。

计算建筑基础宽度及面积——针对建筑基础宽度或者是面积进行计算的时候,通常会因为力学模型尚未明确等未知因素的影响,造成建筑宽度或者面积不足,譬如说建筑墙体位置存在有较大的集中力作用时,集中力能够经过墙体,由基础向建筑地基进行扩散,然而,该种扩散存在有相应范围,同时基底土反力未能实现均匀分布。在实际的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若是采用集中力跟墙段长度的比值得出平均线荷进而确定基础宽度,易造成局部基础出现欠缺的问题,所以,需适当加大基础宽度,旨在充分满足建筑地基实际承载力需求,一般使用局部调整系数针对基础宽度实施调整,使该类型问题得以优化解决。

获取正确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混凝土保护层的主要

作用在于确保钢筋不被腐蚀,使得钢筋具有较强的粘结锚固性能,能够使构件拥有良好的耐久性及受力性,然而在日常的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进程中,由于设计者常常忽略保护层厚度的正确取值,进而催生各类工程质量问题。第一,柱或者梁中,仅给予钢筋主筋较多关注,忽视箍筋保护层厚度问题,导致其出现外露情况或者是厚度欠缺问题;第二,未能明确处理主梁与次梁交叉处、主梁、次梁和板的钢筋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系,导致板负筋欠缺保护厚度或者是建筑构件相应的有效截面发生高度损失状况,构件安全性遭受直接的不利影响;第三,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存在有较大差异,需结合具体的规范要求针对地上及地下建筑框架柱选取对应的保护层厚度。

2.3相关注意事项

全面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对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会审加以解决,对其遗误进行纠正,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队的技术素质状况对其不熟悉的施工工艺,经批准实施的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必须认真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项工艺参数指标、操作方法、质量要求和检测办法,并认真的加以实施。针对结构设计所涉及的各类钢筋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系实施正确处理,根据钢筋的正确位置进行建筑构件内部保护层厚度和有效截面高度的合理确定,结合规范将梁柱内箍筋的保护层厚度确定下来,实施配筋计算,在施工图纸中将建筑构件中钢筋的对应位置标注出来。针对相同构件根据其所处的不同环境条件实施正确地区分,有针对性地对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根据需要可以将柱子截面加大,充分满足保护层厚度的需求,确保柱

子钢筋上方和下方位置拥有较强的一致性,从而符合实际的钢筋受力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筑行业领域中,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发展应用日趋完善,积累有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然而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仍存在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开展有效的优化设计,夯实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最终获得高品质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问锦.基于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存在问题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3(16).

[2]夏明进,霍达.基于系统可靠度指标的建筑框架结构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03).

[3]李萍.对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认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1).

[4]朱明光.基于系统可靠度指标的建筑框架结构设计[J].《中国房地产业》,2012(12).

[5]李永灿.浅谈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与原则[J].《建材与装饰》,2012(08).

[6]王锏.论述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方法及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