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误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糖尿病防治的误区健康教育课件

妊娠期糖尿病
病因较为复杂,与遗传、年龄、种 族和不良的妊娠史等因素有关。
02
糖尿病防治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
总结词
糖尿病与体重并非完全划等号
详细描述
虽然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但并非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 既有体重正常的人,也有超重或肥胖的人。因此,不能仅凭体重来判断是否容 易得糖尿病。
与家人、朋友和医生保持沟通 ,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获
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参加支持小组
参加糖尿病支持小组,与其他 患者交流经验和心得,互相鼓
励和支持。
坚持治疗和管理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坚持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运
动康复,保持病情稳定。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合理饮食
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合理搭配营养,保持 健康的饮食习惯。
误区二:没有症状就是没有糖尿病
总结词
无症状不代表无糖尿病
详细描述
有些人在患上糖尿病后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糖尿病。糖 尿病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仍处于糖尿病前期或已患有糖 尿病。因此,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非常重要。
误区三:只靠药物就可以控制糖尿病
总结词
药物治疗并非唯一手段
适量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游泳、瑜伽等,增强身体素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等,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检查与治疗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 处理并发症,保证身体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降低并发症风险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因较为复杂,与遗传、年龄、种 族和不良的妊娠史等因素有关。
02
糖尿病防治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
总结词
糖尿病与体重并非完全划等号
详细描述
虽然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但并非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 既有体重正常的人,也有超重或肥胖的人。因此,不能仅凭体重来判断是否容 易得糖尿病。
与家人、朋友和医生保持沟通 ,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获
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参加支持小组
参加糖尿病支持小组,与其他 患者交流经验和心得,互相鼓
励和支持。
坚持治疗和管理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坚持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运
动康复,保持病情稳定。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合理饮食
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合理搭配营养,保持 健康的饮食习惯。
误区二:没有症状就是没有糖尿病
总结词
无症状不代表无糖尿病
详细描述
有些人在患上糖尿病后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糖尿病。糖 尿病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仍处于糖尿病前期或已患有糖 尿病。因此,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非常重要。
误区三:只靠药物就可以控制糖尿病
总结词
药物治疗并非唯一手段
适量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游泳、瑜伽等,增强身体素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等,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检查与治疗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 处理并发症,保证身体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降低并发症风险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诊治误区》课件

糖尿病的并发症与风险因素
总结词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 疾病、视网膜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命质 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严重影响。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主要 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详细描述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 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长期高血 糖状态密切相关。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 发症,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脑血管疾病是指脑卒 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肾脏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 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病变是 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 失明。
01
02
03
04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 来糖尿病的诊治将更加精准和
个性化。
建议一
加强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 ,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建议二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
质量。
建议三
加强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和研 究,降低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
。
详细描述
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即“三多一少”。这些症状可能会在病 程的不同阶段出现,但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表现出这些症状。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主要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
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02
糖尿病诊治常见误区
误区一:只有血糖高才是糖尿病
总结词
血糖高是糖尿病的主要诊断标准,但并非唯一标准。
详细描述
糖尿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多个指标。有些患者 可能在血糖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糖尿病症状,因此仅凭血糖一项指标无法准确诊 断糖尿病。
段糖尿病的诊治常见误区解析幻灯片PPT

尤其是承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事实上:
血糖稳定的患者可以旅行,建议:
结伴旅行
随身携带药物及注射工具
注意保护足部
精品文档
11
3、降糖药物治疗中存在哪些常见误区
精品文档
2
二甲双胍伤肾吗?
不全的患者不能 服用二甲双胍
听说二甲 双胍伤肾?
不是二甲双胍伤 肾,而是肾功能
精品文档
12
注射胰岛素会成瘾吗?
严格来说,胰岛素不是药,而是人 体内一种必需的降血糖物质,不会 成瘾 需不需要用胰岛素,用了后是否能 撤掉,取决于病情
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当体重增加、 血压升高时,可能意味着并发症发生,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多方位监测
精品文档
19
重血糖而轻视其他检查
• 每3个月查1次自尿我微监量测白蛋白
• 每半年查1次眼底 • 每半年查1次血脂 • 经常测血压做心电图 •
精品文档
重血糖轻糖化血红蛋白
• 血糖仅能反响10-15分钟内的变 化
糖尿病诊治的误区
精品文档
中国糖尿病流行趋势 严峻
16
14
12
患 病
10
率 〔
8
〕6
4
2
0
患病率9.7% 人数0.92亿
%
患病率15.5% 人数1.48亿
精品文档
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2
Yang WY, Lu JM, Weng JP, et al. N Engl J Med. 2021; 362:1090-101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风糖尿病肾病来自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下肢血管病变
足部坏疽、截肢
精品文档
事实上:
血糖稳定的患者可以旅行,建议:
结伴旅行
随身携带药物及注射工具
注意保护足部
精品文档
11
3、降糖药物治疗中存在哪些常见误区
精品文档
2
二甲双胍伤肾吗?
不全的患者不能 服用二甲双胍
听说二甲 双胍伤肾?
不是二甲双胍伤 肾,而是肾功能
精品文档
12
注射胰岛素会成瘾吗?
严格来说,胰岛素不是药,而是人 体内一种必需的降血糖物质,不会 成瘾 需不需要用胰岛素,用了后是否能 撤掉,取决于病情
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当体重增加、 血压升高时,可能意味着并发症发生,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多方位监测
精品文档
19
重血糖而轻视其他检查
• 每3个月查1次自尿我微监量测白蛋白
• 每半年查1次眼底 • 每半年查1次血脂 • 经常测血压做心电图 •
精品文档
重血糖轻糖化血红蛋白
• 血糖仅能反响10-15分钟内的变 化
糖尿病诊治的误区
精品文档
中国糖尿病流行趋势 严峻
16
14
12
患 病
10
率 〔
8
〕6
4
2
0
患病率9.7% 人数0.92亿
%
患病率15.5% 人数1.48亿
精品文档
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2
Yang WY, Lu JM, Weng JP, et al. N Engl J Med. 2021; 362:1090-101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风糖尿病肾病来自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下肢血管病变
足部坏疽、截肢
精品文档
糖尿病常见误区解析PPT课件

严格来说,胰岛素不是药,而是人体内一 种必需的降血糖物质,不会成瘾 需不需要用胰岛素,用了后是否能撤掉, 取决于病情
13
注射胰岛素真的很麻烦、很痛吗?
胰岛素针不同于其他普通针,是携带方便的胰岛素注射笔 针头只有几个毫米 注射于皮下,不是血管 正常情况下注射疼痛感很小
14
胰岛素一定要等到口服药无效才能用吗?
糖尿病的危害
中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足部坏疽、截肢
下肢血管病变
3
糖尿病是爱吃糖引起的吗?
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 全身性代谢疾病 吃糖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更高
4
糖尿病饮食治疗就是饥饿或全素食疗法吗?
血糖、尿糖暂时下降
营养素摄入不足
22
感觉低血糖时不用测血糖就进食行吗?
低血糖常表现为饥饿、乏力、头晕等难受 症状,但有时这些症状并不是发生了低血 糖,而是疾病发生的信号 如果一难受就进食,容易造成高血糖, 不利于血糖平稳控制 难受时应立即测血糖,确认为低血糖(低 于3.9mmol/L)时再进食,进食15分钟后 再测血糖
21
消除误区,科学管理疾病, 我们一样健康!
1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第46页.
自我监测时只需监测血糖吗?
自我监测
糖尿病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 脂、冠心病等 当体重增加、血压升高时,可能意味着并发症 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多方位监测
19
血糖平稳后就不需要监测血糖了吗?
血糖平稳后,可以减少血糖监测时点,但不应放松对血糖的监测 建议定期对空腹、餐后、睡前血糖予以监测,预防并发症
13
注射胰岛素真的很麻烦、很痛吗?
胰岛素针不同于其他普通针,是携带方便的胰岛素注射笔 针头只有几个毫米 注射于皮下,不是血管 正常情况下注射疼痛感很小
14
胰岛素一定要等到口服药无效才能用吗?
糖尿病的危害
中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足部坏疽、截肢
下肢血管病变
3
糖尿病是爱吃糖引起的吗?
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 全身性代谢疾病 吃糖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更高
4
糖尿病饮食治疗就是饥饿或全素食疗法吗?
血糖、尿糖暂时下降
营养素摄入不足
22
感觉低血糖时不用测血糖就进食行吗?
低血糖常表现为饥饿、乏力、头晕等难受 症状,但有时这些症状并不是发生了低血 糖,而是疾病发生的信号 如果一难受就进食,容易造成高血糖, 不利于血糖平稳控制 难受时应立即测血糖,确认为低血糖(低 于3.9mmol/L)时再进食,进食15分钟后 再测血糖
21
消除误区,科学管理疾病, 我们一样健康!
1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第46页.
自我监测时只需监测血糖吗?
自我监测
糖尿病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 脂、冠心病等 当体重增加、血压升高时,可能意味着并发症 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多方位监测
19
血糖平稳后就不需要监测血糖了吗?
血糖平稳后,可以减少血糖监测时点,但不应放松对血糖的监测 建议定期对空腹、餐后、睡前血糖予以监测,预防并发症
内科-内分泌科-糖尿病诊治误区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9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2020年10月2日
3
糖尿病诊断误区之三
❖ 血糖轻其他必要检查
每3个月查1次尿微量白 蛋白 每半年查1次眼底 每半年查1次血脂 经常测血压做心电图
2020年10月2日
4
糖尿病饮食误区之一
❖ 细粮含糖高而粗粮低
面粉、大米、玉米、小米含糖量分别是75%,74%, 74%和76% 粗粮含植物纤维丰富 植物纤维丰富可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 进食100克馒头90%变成血糖,同量窝头仅80%
2020年10月2日
5
糖尿病饮食误区之二
❖ 坚果类不含糖多吃无妨
瓜子花生含糖低,但含脂肪高 100克花生所含的热量=200克馒 头 脂肪在体内可变成糖 吃30粒花生米炒菜不放油
2020年10月2日
6
糖尿病饮食误区之三
❖ 水果含糖高从此不再问津
水果含糖量4-20%,西瓜4%,苹果梨10-14%, 香蕉20%
糖尿病诊治误区
2020年10月2日
1
糖尿病诊断误区之一
❖ 重空腹血糖轻餐后血糖
研究表明,餐后血糖控制与否与心脑血管 病变有关
餐后血糖越高,心脑血管病变的几率越高
2020年10月2日
2
糖尿病诊断误区之二
❖ 重血糖轻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人的误区》课件

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
误区一
01
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糖尿病。事实上,糖尿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了解其发病原因和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糖尿病人的误区》ppt课件
目录
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病人的常见误区如何避免这些误区糖尿病人的健康生活总结
01
CHAPTER
糖尿病基本知识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2
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损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
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多发生在成年人,由于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导致,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发生在妊娠期间,由于激素变化导致胰岛素抵抗,多数患者产后能自行缓解。
03
02
01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三多一少)
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血糖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进而引起口渴和多尿。
关注心理健康,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糖尿病患者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疏导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保持身心健康。
05
CHAPTER
总结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治疗的误区课件

定期检查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词
定期检查和监测是及时了解病情变化的关键,有助于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避免误区。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肾功 能检查等,以了解病情变化。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如增加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种类等。避免因忽视检查 和监测而导致病情恶化或并发症的发生。
坚持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总结词
适量的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可以提高身体代谢水平,避免误区。
详细描述
运动能够促进身体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坚持适量的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及力量训练等无氧运动。避免运动过度或不足,以避免对身体造 成损害或影响治疗效果。
误区四:忽视定期检查和监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定期检查和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及时发 现和处理并发症和异常情况。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 监测。
定期检查和监测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定期检 查和监测,患者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和异常情况, 避免病情恶化。同时,检查和监测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 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医生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治疗。因 此,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监测,并 认真对待检查结果和医生的建议。
02 糖尿病治疗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
总结词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方法。患者应结合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自我管理等多方面进行 综合治疗。
详细描述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自我管理。药物治疗虽然重要,但并非 唯一的方法。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并注重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自 我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治疗。
糖尿病诊治误区ppt课件

04
如何正确治疗糖尿病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 段之一,但药物治疗并非万能的, 不能单纯依赖药物,需要结合其
他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盲
目用药或擅自更改用药剂量。
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出现低
血糖等不良反应。
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疗
空腹血糖检测应在禁食8小时后进行,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可初步诊断为糖 尿病。
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也可 初步诊断为糖尿病。
葡萄糖耐量试验
葡萄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 段,尤其对于空腹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
的患者。
在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前,患者需要禁 食10-16小时,然后口服75克葡萄糖, 分别在服糖前、服糖后1小时、2小时、
案例三:迷信偏方,忽视正规治疗
总结词
轻信偏方,放弃正规治疗
详细描述
有些患者听信偏方或未经证实的治疗方法,放弃正规治疗, 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或产生严重副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糖尿病诊治常见误区
误区一: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
总结词
糖尿病与体型无关
详细描述
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体型只是其中的一 个因素。无论体型胖瘦,都有可能患上糖尿病。因此,不能简单地将糖尿病与 体型划等号。
误区二:没有症状就不是糖尿病
总结词
无症状不代表无糖尿病
详细描述
3小时采血测定血糖。
如果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餐前15分钟皮下注射
-
24
糖尿病治疗误区之二
患者对使用胰岛素心存恐惧
错误观念:胰岛素是激素,打上之后再也离不开了。
-
25
胰岛素使用适应征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口服药失效 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 应激情况(感染,外伤,手术等) 严重疾病 (如结核病) 肝肾功能衰竭 妊娠糖尿病 各种继发性糖尿病(胰腺切除,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症,慢性钙化 性胰腺炎等等)
-
6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1. 以FBG≥7.0mmol/l, 糖尿病患病率为3.16% 2. 以2hPBG≥11.1mmol/l, 则糖尿病患病率为16.28%
仅测空腹血糖会漏诊大多老年糖尿病
-
7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二、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最大,引起的 不良后果最严重,为糖尿病并发症主要 的危险因子。
注意事项: 餐前5~20分钟服用口服,不进餐不服药
-
22
品种及剂量
瑞格列奈(诺和龙) 0.5 - 2mg 3/日
那格列奈(唐力) 30 - 180mg R,优泌林R 中效:诺和灵N,优泌林N 长效:长效优泌林 预混:诺和灵30R,70/30优泌林
诺和灵50R,50/50优泌林
-
26
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应用指征扩大
空腹血糖>13.8mmol/L — 胰岛功能 衰竭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休息疗 法
-
27
胰岛素治疗的并发症
低血糖反应 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胰岛素过敏 眼屈光不正
胰岛素性水肿(4~6 周)
肥胖
胰岛素抵抗
-
28
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治疗的利与弊
利:
降低空腹及餐后高血糖 减少肝糖输出 改善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葡萄糖的氧化及贮存 改善脂质代谢异常
-
5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一、餐后高血糖为糖尿病最早出现的异 常
糖尿病初期往往空腹血糖还为正常,或仅略高一些 ,但餐后出现较明显高血糖。其原因是空腹时维持 血糖正常仅需少量胰岛素,胰岛β细胞尚能应付。 进食后,食物吸收,引起血糖急骤升高,此时需胰 岛β细胞迅速释放大量胰岛素才能使餐后血糖控制 至正常范围,如果β细胞的能力下降,反应不足, 不能达到这种要求,餐后血糖则会超过正常,即出 现餐后高血糖。
-
20
胰岛素增敏剂
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 低血糖
种类: 匹格列酮 罗格列酮
注意事项: ❖ 无胰岛素存在时,不具备降糖作用(不增加胰岛素
生成) ❖ 需早晨空腹时服用,这类降糖药的作用时间比较长, 故每天
仅需服用一次
-
21
胰岛素促泌剂
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类似于磺脲类
主要特点: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 与磺脲类的区别:是药物与胰岛细胞的 结合位 点有所不同。
-
12
糖尿病诊断误区之三
重血糖轻其他必要检查
-
13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 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糖、脂肪和蛋 白质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 的多病因性的代谢性疾病。
长期发展可产生严重的大血管和微血
管并发症,导致多种器官特别是眼、肾 、神经、心脏和血管出现功能异常甚至 衰竭。
-
糖尿病常见误区
-
1
流行病学研究:
目前全球约有一亿四千万糖尿病患者 ,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三亿人。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 1979年成人患病率不足1%
1994~1995年上升为2.5% 1996年升至3.21%。 我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三千万人。
-
2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教育现状非常 落后,有许多患者在得了糖尿病 许多年之后,仍然不知怎样检查、 怎样正确处理自己的糖尿病。另 外,目前社会上仍经常可以见到 各种欺骗性宣传,常常使糖尿病 患者的治疗误入歧途。下面就几 个最常见而且危害最大的错误认 识做简单阐述。
14
每3个月查1次尿微量白蛋白 每半年查1次眼底 每半年查1次血脂 经常测血压做心电图
-
15
糖尿病治疗误区之一
用药时间、方式不正确
-
16
口服降糖药应注意和进食的关系,如 :饭前、饭时、饭后。
应用胰岛素时应注意注射的部位、注 射方法、时间。
-
17
磺脲类药物 非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注意
❖所有磺酰脲类药物都能引起低血糖 ❖这类药应在餐前30分钟左右服用
-
9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因此,在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之后,不 仅需要经常性地检查空腹血糖和尿糖, 更应不怕麻烦地监测餐后血糖。而不能 片面地只重视空腹血糖,也不能片面地 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好了就行了。
-
10
糖尿病诊断误区之二
重血糖轻糖化血红蛋白
-
11
血糖仅能反应1015分钟内的变化
糖化血红蛋白能反 应3个月的血糖总 体水平,而且主要 反应餐后血糖水平
-
3
糖尿病诊断误区之一
重空腹血糖轻餐后血糖
-
4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空腹血糖只能代表夜间至次日早餐前
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多年来的糖
尿病防治经验告诉我们,尽管空腹血糖
控制良好,如果餐后血糖长期不能处于 正常范围,则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如心 脏病、肾脏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等还 是难以幸免。餐后高血糖在2型糖尿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地位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餐后高血糖对于糖尿病及其 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并发症 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糖尿病人如只 控制空腹血糖,而餐后高血糖控制不良,心肌梗死 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高。
-
8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三、医治糖尿病,以控制餐后高血糖作 为目标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多年来医治糖尿病都是以控制空腹血糖作为治疗目 标,这样可取得一定的效果。近年来有研究开始以 控制餐后血糖作为治疗的目标。和以控制空腹血糖 作为治疗目标的病人相比较,以控制餐后血糖目标 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得列为显著一些,临床上 的效益也更明显一些。怀孕期糖尿病病人是以控制 餐后血糖为治疗目标的。
-
18
双胍类药物
现主要应用二甲双胍。
降低空腹血糖↓20%以上,餐后血糖降低更明显。
•注意
•体形偏胖者首选 •双胍类药物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 •这类药应在就餐时或餐后服用
-
19
a -糖苷酶抑制剂
2型糖尿病: 单独、联合用药 1型糖尿病: 联合胰岛素治疗
主要降低餐后血糖
注意事项:
F 进食服药,不进食不服药,餐前即刻或吃第一口 饭 时口服 F 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
24
糖尿病治疗误区之二
患者对使用胰岛素心存恐惧
错误观念:胰岛素是激素,打上之后再也离不开了。
-
25
胰岛素使用适应征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口服药失效 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 应激情况(感染,外伤,手术等) 严重疾病 (如结核病) 肝肾功能衰竭 妊娠糖尿病 各种继发性糖尿病(胰腺切除,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症,慢性钙化 性胰腺炎等等)
-
6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1. 以FBG≥7.0mmol/l, 糖尿病患病率为3.16% 2. 以2hPBG≥11.1mmol/l, 则糖尿病患病率为16.28%
仅测空腹血糖会漏诊大多老年糖尿病
-
7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二、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最大,引起的 不良后果最严重,为糖尿病并发症主要 的危险因子。
注意事项: 餐前5~20分钟服用口服,不进餐不服药
-
22
品种及剂量
瑞格列奈(诺和龙) 0.5 - 2mg 3/日
那格列奈(唐力) 30 - 180mg R,优泌林R 中效:诺和灵N,优泌林N 长效:长效优泌林 预混:诺和灵30R,70/30优泌林
诺和灵50R,50/50优泌林
-
26
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应用指征扩大
空腹血糖>13.8mmol/L — 胰岛功能 衰竭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休息疗 法
-
27
胰岛素治疗的并发症
低血糖反应 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胰岛素过敏 眼屈光不正
胰岛素性水肿(4~6 周)
肥胖
胰岛素抵抗
-
28
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治疗的利与弊
利:
降低空腹及餐后高血糖 减少肝糖输出 改善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葡萄糖的氧化及贮存 改善脂质代谢异常
-
5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一、餐后高血糖为糖尿病最早出现的异 常
糖尿病初期往往空腹血糖还为正常,或仅略高一些 ,但餐后出现较明显高血糖。其原因是空腹时维持 血糖正常仅需少量胰岛素,胰岛β细胞尚能应付。 进食后,食物吸收,引起血糖急骤升高,此时需胰 岛β细胞迅速释放大量胰岛素才能使餐后血糖控制 至正常范围,如果β细胞的能力下降,反应不足, 不能达到这种要求,餐后血糖则会超过正常,即出 现餐后高血糖。
-
20
胰岛素增敏剂
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 低血糖
种类: 匹格列酮 罗格列酮
注意事项: ❖ 无胰岛素存在时,不具备降糖作用(不增加胰岛素
生成) ❖ 需早晨空腹时服用,这类降糖药的作用时间比较长, 故每天
仅需服用一次
-
21
胰岛素促泌剂
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类似于磺脲类
主要特点: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 与磺脲类的区别:是药物与胰岛细胞的 结合位 点有所不同。
-
12
糖尿病诊断误区之三
重血糖轻其他必要检查
-
13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 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糖、脂肪和蛋 白质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 的多病因性的代谢性疾病。
长期发展可产生严重的大血管和微血
管并发症,导致多种器官特别是眼、肾 、神经、心脏和血管出现功能异常甚至 衰竭。
-
糖尿病常见误区
-
1
流行病学研究:
目前全球约有一亿四千万糖尿病患者 ,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三亿人。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 1979年成人患病率不足1%
1994~1995年上升为2.5% 1996年升至3.21%。 我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三千万人。
-
2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教育现状非常 落后,有许多患者在得了糖尿病 许多年之后,仍然不知怎样检查、 怎样正确处理自己的糖尿病。另 外,目前社会上仍经常可以见到 各种欺骗性宣传,常常使糖尿病 患者的治疗误入歧途。下面就几 个最常见而且危害最大的错误认 识做简单阐述。
14
每3个月查1次尿微量白蛋白 每半年查1次眼底 每半年查1次血脂 经常测血压做心电图
-
15
糖尿病治疗误区之一
用药时间、方式不正确
-
16
口服降糖药应注意和进食的关系,如 :饭前、饭时、饭后。
应用胰岛素时应注意注射的部位、注 射方法、时间。
-
17
磺脲类药物 非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注意
❖所有磺酰脲类药物都能引起低血糖 ❖这类药应在餐前30分钟左右服用
-
9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因此,在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之后,不 仅需要经常性地检查空腹血糖和尿糖, 更应不怕麻烦地监测餐后血糖。而不能 片面地只重视空腹血糖,也不能片面地 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好了就行了。
-
10
糖尿病诊断误区之二
重血糖轻糖化血红蛋白
-
11
血糖仅能反应1015分钟内的变化
糖化血红蛋白能反 应3个月的血糖总 体水平,而且主要 反应餐后血糖水平
-
3
糖尿病诊断误区之一
重空腹血糖轻餐后血糖
-
4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空腹血糖只能代表夜间至次日早餐前
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多年来的糖
尿病防治经验告诉我们,尽管空腹血糖
控制良好,如果餐后血糖长期不能处于 正常范围,则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如心 脏病、肾脏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等还 是难以幸免。餐后高血糖在2型糖尿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地位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餐后高血糖对于糖尿病及其 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并发症 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糖尿病人如只 控制空腹血糖,而餐后高血糖控制不良,心肌梗死 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高。
-
8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三、医治糖尿病,以控制餐后高血糖作 为目标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多年来医治糖尿病都是以控制空腹血糖作为治疗目 标,这样可取得一定的效果。近年来有研究开始以 控制餐后血糖作为治疗的目标。和以控制空腹血糖 作为治疗目标的病人相比较,以控制餐后血糖目标 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得列为显著一些,临床上 的效益也更明显一些。怀孕期糖尿病病人是以控制 餐后血糖为治疗目标的。
-
18
双胍类药物
现主要应用二甲双胍。
降低空腹血糖↓20%以上,餐后血糖降低更明显。
•注意
•体形偏胖者首选 •双胍类药物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 •这类药应在就餐时或餐后服用
-
19
a -糖苷酶抑制剂
2型糖尿病: 单独、联合用药 1型糖尿病: 联合胰岛素治疗
主要降低餐后血糖
注意事项:
F 进食服药,不进食不服药,餐前即刻或吃第一口 饭 时口服 F 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以减少胃肠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