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资料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一)作用 1、指引作用 1)指引人们正确行为,合法参与公共生活 2)指引作用实现形式 授权性指引 禁止性指引 义务性指引
2、预测作用 自己的行为后果;他人的反应和后果 3、评价作用 标准:合法与不合法 4、强制作用 对义务者是强制约束力;对权威者是强制保障 5、教育作用 三种实现方式: ① 学习,了解 ② 制裁,使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教育 ③ 嘉奖、鼓励,楷模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今天没有一个人会说我靠一个人走到今天。 因为人不能孤立存在。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原始人群,公共生活开始萌芽;阶级 社会扩大;今天,信息技术、互联网把人 们联系起来,形成“地球村”。
现代交通工具如火车、飞机、轮船、 现代交通工具如火车、飞机、轮船、汽 车的发展,拓展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车的发展,拓展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增 加了交往的频率。 加了交往的频率。 现代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 现代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互联网等 广泛使用,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的 广泛使用,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公德规范 1、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2、 重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道德品质应在道德实践中培养,重视从身边 道德品质应在道德实践中培养, 的小事做起。道德实践包括你、 的小事做起。道德实践包括你、我、他 重学、自省、克己、慎独、力行、 重学、自省、克己、慎独、力行、积善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特点 (一)社会公德内涵: 1、人与人,包括衣着整洁,端庄举止,语言 文明,交往时互相尊重、诚实、谦让和善。 2、人与社会,爱护公共财产,公共设施,他 人劳动成果,遵纪守法。 3、人与自然,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二)进行公德特点 二、社会公德主要内容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风俗
就依婚俗而言,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 广大的民族和地区还实行包办婚姻,“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几乎成了婚姻的代名词。随着时代 的发展,现在已经被自由恋爱婚姻所代替。婚礼 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空 中婚礼等五花八门。婚姻制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家 庭结构的变化,过去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见了, 代之而起的是两代人居住的小家庭。计划生育政 策的推广,使这种小家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越来 越普遍。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 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 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
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
荣明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分层次的。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
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
这个总要求,是社会和谐与否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衡量标准,也是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参考体系。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图腾崇拜、禁忌、风俗 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了进
一步发展。一方面,一些在长期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得到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的内涵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
和个人行为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 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 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 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章ppt课件

二、社会公德旳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 大力提倡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惜 公物、保护环境、遵纪遵法为主要内容 旳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种 好公民。”这是有关社会公德基本内涵 旳精确概括。
二、社会公德旳主要内容
(一)文明礼貌
1、必要性
(1)提升道德素质旳要求; (2)自尊旳需要; (3)培养优雅旳气质——审美旳需要; (4)建立良好旳人际关系; (5)自我评价与对别人旳评价旳原则; (6)价值实现旳途径。 2、行为方式
(三)爱惜公物 1、必要性 (1)爱惜公物,是每个人旳社会责任也是义务; (2)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劳动; (3)保障民众生活条件,增进社会进步。 2、行为方式 (1)要以主人旳态度看待国家和集体财产,珍重社会 旳共同劳动成果; (2)要正确使用城乡道路、水电、通讯、交通、环卫、 消防等公用设施,保护名胜古迹、历史文物;要反对损 坏公物、化公为私。 (3)建设节省型社会,爱惜公物还要求在全社会树立 节省意识、建设节省文化、提倡节省文明,形成“节省 光荣、挥霍可耻”旳社会风尚。
四、网络生活中旳道德规范
网络生活中旳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 维护正常旳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旳基本道德 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旳利用和扩展。 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旳主要方式之一,同 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作用也给青年学生带 来了伤害。 在网络上,你不懂得我是条狗; 网络是最大旳“民主墙”; 网络诈骗、网络病毒、网络色情……。
(三)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旳特点 1、社会活动范围旳广泛性: (1)生活内容旳复杂性; (2)交往人员旳多元性,朋友遍天下; (3)公共生活空间旳广阔、扩展性,除了 家庭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2、交往对象旳复杂性:熟悉旳人、陌生旳 人、多种各样旳人,思想、行为都比此前丰 富和复杂。 3、活动方式旳多样性:人旳生活内容本身 就非常丰富;直接旳、间接旳方式;真实世 界旳、虚拟世界旳。
343-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2019/10/17
22
2、 网络道德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同时提升。
2019/10/17
25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 规范
2019/10/17
26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1. 指引作用 2. 预测作用 3. 评价作用 4. 强制作用(直接作用) 5. 教育作用
(1)现代与传统的统一 (2)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 (3)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019/10/17
23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 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 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 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 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 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 会公德自律。
12
•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 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2019/10/17
13
•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 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
2019/10/17
14
•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 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019/10/17
15
全北京 向上看
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 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 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 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 要前提。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 的基本保证。
三、维护公共生活的基本手段
道德与法律,是当代人们建立和维护社会 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 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 共生活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网络可以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 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发展。 网络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泛滥;软件、影视作 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识产权受盗版 行为的严重侵犯;电子商务活动的欺诈与 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传播计算机病毒和黑 客对网络的破坏日益严重等。
3、处罚程序
专设“处罚程序”一章,分三节对调查、
决定和执行程序作了规定。 在调查程序中,规定了告知权利、表明身 份、回避等程序。在传唤时间上规定,对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 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 过8小时;情况复杂,依照规定可能适用行 政拘留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 时。 此外,还规定了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 守法”。 公民道德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认知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内心认同,并在 自己日常生活中实践。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法律和道德相互补充,同是维护社会公共 秩序的基本手段。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在 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 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 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来维系的人们公 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 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 秩序、网络秩序等。 •如果没有血液的流通、呼吸的延续,人身上 的每一块肌肉就不会有生命。社会的集体也 是这样,每一个专业都不能独自存在。公共 事务,社会公德,是社会的血液和呼吸。 ---------余秋雨
案例:
• 终极对话——两个青年因上网导致抢 劫犯罪……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准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大 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请比较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 (1)范围 (2)性质 (3)作用
社会生活 开放性、透明性
私人生活
家庭或个人 封闭性、隐秘性
影响到他人和社会 影响到自身与家庭
结论: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
(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90年代及其以后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 ‚送温暖‛、‚志愿保护母亲河‛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3、 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2)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 行为
第三、广泛性。
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共同生活正常进行 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适用于 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任何人都应当把社 会公德作为其行为的最低标准,所以,社 会公德从其适用对象上看具有广泛性。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 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 共6章119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 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 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以及特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 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私性。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 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公共生活的特点: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前不久,一居民到某医院看病,结果在 医院突然死亡,家属认为是医院抢救不当 造成,于是将花圈摆放在医院门口,并打 出标语对医院进行攻击。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肇事 者一般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但《治安管 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扰乱机关、 团体、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 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 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10日以下拘留,并 处500元以下罚款。医院门外摆花圈不仅遭 拘还罚款。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 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1、窃信事件19岁的马蕾蕾(化名)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的大四学生,2005年她向包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内的数所国外大学递交留学申请。
当她得知同班女生陈馨(儿名)的申请已被明尼苏达大学接收后,便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陈馨的明尼苏达大学邀请信,并冒名陈馨用E-mail与美国校方联系,拒绝了学校的留学邀请,同时推荐了她自己。
陈馨因为迟迟没有收到明尼苏达大学的正式邀请。
于是发信询问美国校方,才发现因已被人冒名而被拒绝了邀请。
经过陈馨和班系师生的调查,取证,很快就查明真相——同一个班上的马蕾蕾在捣鬼。
此事在3月底一经曝光,就不断有人在网上发帖指证马蕾蕾还窃取了其他人的留学邀请信,具体数量目前难以统计,校方目前也还没有准确数据公布。
但记者在BBS上所见就有3人以上指证。
一时间中科大人心惶惶,许多学生疑心自己的邀请信被窃取,纷纷与所申请的大学联系;有些接到相信而不甘心的,又再次与学校确认是否属实;甚至有学生发表联名公开信,要求严惩肇事女生。
据了解,马蕾蕾15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人赫赫有名的中科大少年班,在大学期间表现突出,担任学生于部,被评为2003-2004年度优秀团员,而且事发前已经收到美国纽约州立石溪大学的邀请信。
网络上沸沸扬扬的一周讨论后,中科大校方于4月1日下午在科大BBS上发表了对窃信事件的情况说明。
说明中称:3月31日,经违纪学生家长和本人要求,考虑在校压力过大,为避免意外事件发生,经向学校有关领导请示,同意其回家等待处理结果。
4月1日下午,学校召开校长工作会议,决定对马蕾蕾同学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对受害同学希望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做法,校方将给予尊重和协助。
4月2日上午,中科大BBS上又贴出了中科大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程艺对这一事件的回复。
程艺表示:连日来,校方对事件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取证,对马蕾蕾作出了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并坦言深感平时缺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引导,对出现此类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道德D.生活道德2、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
这是属于()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D.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3、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
他这样做是( )A.节省时间之举B.聪明灵活之举C.可供学习之举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4、下列网络行为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是()A.通过网络浏览新闻B.沉迷网络色情游戏C.下载网络游戏D.收发电子邮件5、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A.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学习生活B.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C.公共生活;学习生活;婚姻家庭生活D.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6、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A.纪律B.政策C.法律D.守则7、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是()。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个人品德8、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
A.团结友善B.见义勇为C.保护环境D.诚实守信9、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对待老人、儿童、残疾人员,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尊师敬贤,对待师长和贤者,示以尊重和钦佩亲敬。
这是社会公德中()。
A.遵纪守法的要求B.保护环境的要求C.诚实守信的要求D.文明礼貌的要求10、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A.文明礼貌B.遵纪守法C.助人为乐D.保护环境11、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传统道德12、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有()。
A.遵纪守法B.弃老溺幼C.文明礼貌D.助人为乐13、()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遵纪守法14、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A.有序的公共生活B.道德C.法律D.生产15、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道德D.生活道德16、下列不属于公德缺失的是()。
A.过马路闯红灯B.排队加塞C.夫妻在家打架D.不爱护公物17、在公共生活规则中,()是最权威的规则。
A. 道德B. 法律C. 纪律D. 风俗18、()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A.助人为乐B.文明礼貌C.爱护公物D.遵纪守法19、下列()不属于公共生活领域。
A.网络B.商场C.广场D.小明家20、公共生活属于“()社会”。
A.熟人B.陌生人C.外国人D.无职业者21、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
这是我国现代社会提倡的()A.社会公德的要求之一B.家庭美德的要求之一C.职业道德的要求之一D.环境道德的要求之一22、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体系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状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公共秩序也有了新的领域,下面()最能体现时代特征。
A.工作秩序B.教学秩序C.交通秩序D.网络秩序23、乘坐车船飞机的人应当做“文明乘客”,到影剧院看电影看演出的人应当做“文明观众”,在图书馆读书读报的人应当做“文明读者”。
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
A.行政法规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社会公德24、良好的个人品德体现为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自觉遵守。
个人的言行合乎社会的要求和礼节的规定,尊老爱幼,孝亲敬长,说话和气,以礼待人,服饰整洁大方,举止端庄文雅。
这是良好个人品德中()A.勇于进取的表现B.文明礼貌的表现C.正直无私的表现D.敬业好学的表现25、现代社会,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体育健身、网上冲浪等等,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公共生活的哪一特点:()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主体的多元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26、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生活秩序,都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公共生活规则。
这种简单的公共生活规则是()A.职业道德 B.学术道德 C.社会公德 D.家庭美德27、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A.隐秘性B.开放性和影响性C.开放性和透明性D.透明性28、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方式的多样性D.交往时间的延续性29、公共秩序是由()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A.一定规则B.社会公德C.法律规范D.道德规范30、()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A.规范化B.有序性C.稳定度D.安定有序31、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A.中坚力量B.基础层次C.核心部分D.最高层次32、社会公德是指在()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A.社会交往B.公共生活C.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D.任何场所33、社会公德涵盖了()之间的关系A.人与人B.人与人、人与社会C.人与自然D.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34、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A.继承性和基础性B.基础性和广泛性C.广泛性和简明性D.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35、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A.遵纪守法B.保护环境C.爱护公物D.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36、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A.职业道德规范B.公共安全规范C.社会公德规范D.网络管理规范37、网络的虚拟性等特点,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的效用明显降低,因此,()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A.法律的惩戒B.社会舆论的监督C.个体的道德自律D.网友间的相互提醒38、在约束人们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中,最权威的规则是()A.社会公德B.风俗习惯C.宗教信仰D.法律规范39、法律规范通过(),强制人们遵守生活公共生活准则A.确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B.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C.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D.告知人们某种行为的法律后果40、公共生活的鲜明特点是:()A.透明性B.开放性和透明性C.开放性D.间接性41、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 )A.尊重他人、举止文明B.助人为乐C.为他人提供方便D.不妨碍他人4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A.保护环境B.维护公共秩序C.不大声喧哗D.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43、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相应分别形成了()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44、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团结互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见义勇为。
这是社会公德中()A.遵纪守法的要求B.助人为乐的要求C.文明礼貌的要求D.保护环境的要求45、人们称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是()A.公共生活B.公共秩序C.公共场所D.公共领域46、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在图书馆、电影院不抽烟,不喧哗吵闹。
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D.环境道德47、邻里之间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宽以待人,团结友爱。
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环境道德D.家庭美德48、在“网络世界”,若有人故意制造计算机病毒扩散,将会破坏许多单位或个人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电脑系统得崩溃等。
这说明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中:()A.交往关系极为简单的特点B.活动结果密切相关的特点C.活动范围相对有限的特点D.公共秩序难以形成的特点49、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自己的快乐。
这是社会公德中()A.保护环境的要求B.遵纪守法的要求C.爱护公物的要求D.助人为乐的要求50、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务。
这是()A.爱护公物的要求B.助人为乐的要求C.文明礼貌的要求D.保护环境的要求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公德的内容有()A.遵纪守法B.保护环境C.文明礼貌D.爱护公物E.助人为乐2、社会公德的特点有()A.基础性B.继承性C.广泛性D.简明性E.强制性3、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主要因为()A.社会公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工程B.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基本要求C.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D.遵守社会公德是提高民族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步骤E.遵守社会公德是法律要求4.下列行为符合社会公德要求的有( )A.不随地吐痰B.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C.捡到财物,占为已有D.爱护公园或路边的花草树木E.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幼病残孕让座5、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主题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E.网络环境的虚拟性6、公共生活的特点有()。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人际关系的功利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7、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A.基础性B.广泛性C.简明性D.继承性。
8、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9、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
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10、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是()。
A.风俗B.道德C.纪律D.法律11、社会公德涵盖的关系是()。
A.人与人B.人与社会C.人与自然D.人与精神E.人与物质12、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两者关系是()。
A.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B.私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私性C.公共生活从来没有超过私人生活的限制D.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E.私人生活相对于公共生活,其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13、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生活对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的前提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保障14、下列哪些行为有利于培养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