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1、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0001

合集下载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当有人骂我时, 当有人踩了我的脚时,
当有人悄悄用了我的生活用品时
当眼红他人的钱时, 当朋友找我打架时, 当有人欺骗我时,
……
凡事感激
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 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 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激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让学生为故事续尾,并表演
三、筑起内心的防线
1、防微杜渐
2、遵纪守法
3、勇担责任
李强一直都是个好学生,一天从 广州来的表哥带他进了迪厅,立刻 有人神秘兮兮地递上“香烟”,表 哥对面露疑惑的李强说“吸两口吧, 不会上瘾的”。看着表哥和那些人 如痴如醉的样子,李强会···· ·· 如果你是李强,会怎样做? 请同学们续编故事结尾,并尝 试表演出来。
在本节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多媒体的运用如何才能发挥他的最佳效益? 2、中职生自控能力差,对于小犯小错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这 往往是以后大错的开始,而我们身处的社会,方方面面的不良诱 惑让他们措手不及。所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还需要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在这一堂课中只是看似解决了问题。
是出于过错 社会的行为
违反法律、法规 的规定,危害
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是出于过错 社会的行为
违反法律、法规 的规定,危害
含义
出于过错
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不同点
共同点
危害较小 违反法律、 法规的规定, 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危害社会的 行为

某职业学校服装班的王艳辍学后, 开了家小服装店,小店经营得红红火 火。一次去南方进货,王艳认识了陈 红,在陈红的怂恿下开始吸毒。不到 半年,王艳开店的积蓄花了个精光, 小店也倒闭了。王艳因吸毒瘦得皮包 骨,走路都要人背。她觉得自己让人 看不起。一天,趁家人不注意,阿萍 从七层楼上纵身跳了下去。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件》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件》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 律责任
分、行政 处罚)
谨记:违法无小事
第九课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最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那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呢?
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 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 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 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 给予治安处罚的行为。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二、杜绝不良行为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3.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九课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一)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1.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
研习新课 地 震 传 言 案
探究活动二: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由于听信“地震”传言,2010年2月20日晚至21日凌晨,许多山 西人离家,躲避在广场、公园等地,夜不归宿,甚至开车逃往外 乡。 朱某某,男,24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工人。经查, 201同、长治地震死亡100万人”。平定县公安局对 其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市 民 涌 上 街 头 等 地 震
一、“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 二、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 三、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 四、“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 五、QQ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 六、伪造传播“47号公告”被拘15天 七、一大学生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 八、“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恐慌 九、散布非典谣言被劳教两年 十、造谣“军车进京”6人被拘16家网站被关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 问题②:李某的犯罪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 分析提示:预防犯罪从抵制不良诱惑,杜
绝不良行为开始 • 问题③: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怎么 做呢? • 分析提示:(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 (3)发现任何人对自己实施不良行 为时,要及时报告
四、课堂小结
• 1.全社会共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 行为
五、布置作业
•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自觉依法规
范自己的行为”为题,写一篇自我警示录。 (不少于200字)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第二节、杜绝不良行为
一、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 长 • 1.未成年人 •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 2.为什么全社会都要保护未成年人? • ①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他
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 2.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是什
么? • (1)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及其危害性。 • 如:谎报地震灾情,使部分公众产生了恐慌 情绪,破坏了社会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 法进行,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给国家和人民造 成损失,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受到法律处罚。 • (2)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 即是故意或者过失导致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健康 和公私财产造成损失的行为。 • (3)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 即是故意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妨害社 会秩序的行为。
二、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健 康成长
• 案例 • “东方兄弟”中的李某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中生,
自从在溜冰场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 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 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 偷窃学校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 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 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弄到钱 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东方兄弟”成员拦路抢 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三年。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1、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1、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已,避免违法犯罪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知道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了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理解未成年人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即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明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3)在实际生活中,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3.运用学会区分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能判断中学生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初步做到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这一重点内容包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未成年人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危害性,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该类行为的处罚。

从理论上讲,该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占据的分量很重。

从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目标来看,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需要认识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处罚,从而增强守法意识。

从实践的角度看,只有认识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才能认同法律,自觉守法。

从现实生活来看,部分中职生存在对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问题,不懂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才会出现违法的现象。

这就要教育学生认同法律,自觉守法。

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从理论上看,未成年人身心发育还不成熟,虽然开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独立性,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对社会复杂性认识不足,看问题容易偏激、钻牛角尖;还由于未成年人心理还不成熟,好奇心强烈,喜欢追求刺激,有爱表现自己个性的一面,又有急于融于团体的心理需要,从而出现爱模仿、爱从众的一面。

从实践来看,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常常因一点小事,甚至一个眼神不对自己的心思,就会打架斗殴,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

第9课 维护公共秩序

第9课   维护公共秩序

第九课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秩序,而各种秩序的维持在于人们对各种相关规则的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秩序和规则都是多种多样的。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各种社会秩序与规则,把遵守和维护各种秩序与规则内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成为自己内心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要求。

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识别正义行为的能力和追求正义的情感。

正义的行为在于对社会秩序与规则的遵守和维护,破坏这些秩序和规则就会产生不正义的行为和结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基于此,本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秩序与规则的认同感,使之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爱护良好社会环境。

本课上接前几课的教学内容,核心还是围绕人与人的交往关系。

人在交往中要遵守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也要遵守外在的法律法规,而道德与法律的作用都是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则,这些秩序和规则最终是保证人的交往关系的顺利进行。

离开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秩序和规则,人们正常的交往活动就无法进行,社会也就无法正常运转。

本课从“生活需要秩序”和“自觉维护秩序”两个角度让学生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和规则,秩序与规则有多种表现,秩序与规则的贯彻执行关键在于人们的自觉。

在认识到了秩序和规则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从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同社会中的秩序与规则,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中的秩序与规则。

二、教学重难点:(一)对于社会生活存在的各种规则的正确认识。

1、规则存在的意义。

2、规则存在于社会公共生活中,也存在于我们的私人生活中。

3、规则存在的领域十分广泛,存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4、规则的存在不仅仅是约束人的行为,它更是对人的正当权益的保护。

5、规则关键在于落实到人的实践行动中。

6、规则的性质。

7、规则是发展变化的,规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内容和形式。

8、如果规则不合理,是否还需要遵守。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教案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教案
案例:“楚某打人至伤”。思考、回答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楚某的行政拘留为什么可以不执行这一规定有何意义归纳: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一贯政策和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品味名言: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恶也是恶,任其发展,终会酿成大恶;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害人害已,坚决杜绝违法行为。
教学
方法
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具
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学资料。




导入:“着落前的意外”。
讨论问题: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意外吗对我们有何启示
归纳:千克的泡沫将航天飞机左翼防热瓦砸了一个小洞,热量进入机体引起爆炸;这是人为的一点点失误,却酿成了机毁人亡的悲剧。
生活中法律的“雷区”:“地震传言案”、“球迷闹事案”、“故意杀人案”
提出问题:三个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需承担何种责任告诉了
















我们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归纳:生活中法律的“雷区”随处可见,上述三个案例只是生活中各类违法案件之中的点滴。刘小乐的连刺三刀是一种犯罪行为和侵权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地震传言和球场闹事是行政违法行为,需承担行政责任;违法行为的重要特点是社会危害性。今天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懂得: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守法光荣、违法可耻;严格自律,自我防范,杜绝违法行为。
课后
练习

作业
教学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2.筑起内心的防线
中职生要自觉守法, 依法律己,法律提倡做的事 情积极去做,法律不允许做 的事情坚决不做。要增强自 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自 我防范,自觉抵制社会不良 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 矫治严重不良行为,促进身 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杜绝不良行为
2.筑起内心的防线
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 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 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2.筑起内心的防线
列举杜绝不良行为的名言警句,大声朗读,品味感 悟其中深刻含义。 生命也许葬送在你忘记法律的一瞬间。 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 火车要受轨道的约束,否则就要倾覆;飞机要受航线的约束, 否则就要坠落;公民要受法纪的约束,否则就要堕落。
品味名言
• 16岁的侯建是北京海淀区某中学初三学生, 小时候就经常模仿父亲吸烟。因为家远, 父亲为他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却没想这 成了侯建和同学一起吸烟酗酒的据点,一 次,他和同学因为没钱买烟,就想去“切 “点钱,结果将一青年刺成重伤而被判重 刑。烟未买成反而葬送了青春。
学生四人一 组进行讨论,然 后谈谈看法。
乱穿马路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为什么?
阅读教材第94页三组镜头,议一议: (1)你身边有类似事情发生吗? (2)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吗?
违 反 治 安 管 理 处 罚 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教案

治安管理处罚法教案

治安管理处罚法教案第九课第一框“治安管理处罚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程共五个单元,前两个单元涉及道德的内容,后三个单元涉及法律的内容,教材通过设计系列专题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

本课内容属于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包括“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与“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两课内容。

本节课选取“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中第一框题“认清违法危害”,以探究“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处罚”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违法行为及其危害,把前面学习的法治理念落实到依法律己上,同时为后面学习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对象本课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3)班的学生,该班级的学生大部分比较活泼,反应比较灵敏,但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不够。

学生基于初中的学习有了一些法律知识,有助于开展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但学生不理解一些不良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不知道哪些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法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违反治安管理的四类行为,知道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方式。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处罚,感受违法带来的危害,增强对法律的认同与守法意识。

3.应用目标:学会分析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反治安管理的法律责任,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违反治安管理的危害及处罚。

2、教学难点:分析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学习法,从学生熟悉的时事热点展开主题学习,利用教材提供-1-的典型案例组织探究学习,结合汽修专业的实习情境进行课堂练习,以问题为核心,由浅入深,遵循感性―理性―实践运用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辨别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类别,分析违法的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2)组织组内讨论,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利用组间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好胜心和寻求答案的急迫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已,避免违法犯罪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知道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了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理解未成年人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即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明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3)在实际生活中,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3.运用学会区分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能判断中学生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初步做到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这一重点内容包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未成年人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危害性,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该类行为的处罚。

从理论上讲,该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占据的分量很重。

从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目标来看,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需要认识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处罚,从而增强守法意识。

从实践的角度看,只有认识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才能认同法律,自觉守法。

从现实生活来看,部分中职生存在对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问题,不懂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才会出现违法的现象。

这就要教育学生认同法律,自觉守法。

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从理论上看,未成年人身心发育还不成熟,虽然开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独立性,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对社会复杂性认识不足,看问题容易偏激、钻牛角尖;还由于未成年人心理还不成熟,好奇心强烈,喜欢追求刺激,有爱表现自己个性的一面,又有急于融于团体的心理需要,从而出现爱模仿、爱从众的一面。

从实践来看,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常常因一点小事,甚至一个眼神不对自己的心思,就会打架斗殴,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

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未成年人而言就存在一定得难度。

所以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成为本课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

3.结构线索本课时的主题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教材先从生活中的常见事例来讲述违法行为的内涵,明确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阐述中学生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即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危害性,强调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的处罚,最后引导学生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情分析中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心智还不成熟,加上生活经验的欠缺,看问题偏激,爱钻牛角尖,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和意外灾害的侵害,所以需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同时中职学生思想活跃,个性活泼,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开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独立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有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能够增强法律意识,认同法律,自觉守法,学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协作活动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境激趣】深夜犬吠扰民是否违法?(PPT) 问题:1.狗的主人是否违法?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2.什么是违法行为?二、新课教授:(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学生总结归纳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并结合情境导入的案例讨论,说明违法行为具有的社会危害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总结发言。

(1)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凡是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据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思考回答,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结果会怎样:会影响人们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影响人们安居乐业;对违法者个人来讲,如果对违法行为不加以制止,就可能会发展成为犯罪。

所以必须对违法行为及时处罚、惩戒和制止。

即:(2)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根据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的事例来看,最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那么什么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呢?看课本109 页正文的第2、3 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 设置问题>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和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别是什么?由学生据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回答。

(略)阅读相关链接的内容,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看课本110 页图片和阅读旁边的小字部分内容,思考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内涵和危害性。

由学生讲述。

看书110 —111 页,总结探讨下列问题:2.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是什么?学生分组交流研讨,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及其危害性如:谎报地震灾情,使部分公众产生了恐慌情绪,破坏了社会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受到法律处罚。

分析106 页镜头一、镜头二所反映的案例,归纳总结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内涵及其社会危害性。

(2)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即故意或者过失导致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和公私财产造成损失的行为。

如争相搬石头扔进铁道的道岔,会导致列车出轨翻车,给旅客带来生命危险,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

观看高晓松醉驾报道的视频。

假设高晓松只是酒驾,则该行为就是危害公共安全的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是醉驾,则构成了犯罪。

看多媒体视频,以此突出本节教学重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3)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即故意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妨害社会秩序的行为。

(试一试)小活动比赛:看谁能列举出更多的妨害社会管理行为。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兴趣。

如破坏公共设施,就是妨害了社会的管理秩序,;还有噪音扰民,纵容所养的宠物咬人,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假冒记者、高干子弟等身份招摇撞骗,这些都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

同样,作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行政,超越职权乱行政,都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

(说一说)能力展示。

看书110 页最后一段,总结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阅读书111 页相关链接内容,区分判断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找出该类违法行为要受什么法律处罚。

(比一比)知识把握。

看书111 页正文第2 自然段,谈一谈怎样准确实施治安管理处罚,以及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要把握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强调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对我们未成年人来说,怎样预防一般违法行为呢?这就需要我们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以此过渡到第三个教学内容的学习。

3.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小组活动)看书111 —112 页,进行“互动在线”练习。

由小组推举代表,依据书中列举的法律条文,展示搜集的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和妨害社会秩序行为的案例材料,总结中职学生自觉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措施和方法。

归纳出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明确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要学法、知法、懂法和守法;另一方面,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因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增强守法意识,树立以违法为耻、以守法光荣的观念,认同法律,自觉守法,初步做到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为达到此意图,在教学中设置“交流研讨”环节。

【体验导行】[生活感悟](PPT展示)下面我们来分析两个材料,判断下列材料中主人公的行为是什么违法行为?1. 偷开他人汽车要受罚教师分析:< 设置问题> 交流研讨,共同提高(1)该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会受到哪些法律处罚?(2)谈一谈当我们想过“开车瘾”时,应该怎样去做?2.宠物咬人,主人挨罚< 设置问题> 交流研讨,共同提高(1)纵容动物咬人这种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中的哪一种?该行为将受到什么处罚?(2)请说一说面对家人和邻居等之间发生的争执,改怎么解决?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再次交流研讨、分析案例,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形象理解认同法律、自觉守法的深刻内涵。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的案例,边对照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到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边解决设置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认同法律、自觉守法的形象理解,并给予有针对性的重点分析。

所设置问题需要学生在观察案例、学习本课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找到答案。

教师可予以讲解并补充介绍违反治安管理里行为的内涵和例子,让学生真正懂得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学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巩固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它的分类,重点掌握中学生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即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及其危害性,明确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光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初步做到自觉依 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对照板书总结。

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突出教学 重点和难点。

以便把握法律知识,深化德育主题。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四、作业布置 :1 、《学习指导》 P78-79.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为题,写一 篇自我警示录。

(不少于 200 字)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分层次巩固知识,提高认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案例情境——设疑探究——启迪思维— —激趣导思——引导学习——巩固提高——能力升华——学以致用。

在教法学法上,以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为主,用案例作教学主线贯 穿本课知识,精选案例,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趣导学,从不同角度 发掘案例的使用价值,通过学习案例让学生掌握教材法律知识。

同时,进行 多种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知识教学中渗 透品德教育。

整体思路清晰,线索明朗,理论与实际契合度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通过本课教学,发现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和创新方面还有待进一 步提高,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尚需进一步努力。

七、教学后记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