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站美化天线周围电磁辐射水平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

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无线电、通信、电视、电脑等电子仪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对电磁辐射污染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电磁辐射污染是现代文明带来的一大问题,对人类所居住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来源于无线电、通信、电视、电脑等设备的使用。
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波长时间影响人体,会导致头痛、头晕、心悸、喉咙痛等症状,长期暴露还会产生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严重后果。
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这些设备的信号会通过天线产生电磁波,与人体接触时产生更直接的辐射影响。
生活中还有家用电器如微波炉、洗衣机、冰箱等,它们在工作时同样会产生电磁辐射。
目前,电磁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广,污染程度也不断增加。
在北京等城市的市区中心,辐射水平已经居高不下。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电磁辐射污染超标的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应对措施•降低电磁辐射污染的发源;•远离电磁辐射来源。
•通过正规技术手段进行防护。
降低污染发源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现代电子设备,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设备的制造和使用方式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
比如:•减少电子设备的制造和使用;•减少电子设备工作时的噪音和震动等;远离电磁辐射远离电磁辐射源,减少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可以有效的减轻电磁辐射的污染。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不宜常在传输塔、变电站、发射塔等设备工作的附近长时间停留;•睡眠时应注意电器设备的放置位置,尽量避免有大功率电器或发射源在床头附近;•减少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工厂中电磁辐射的影响;正规技术手段防护为了更有效去掉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还可以采取正规技术手段来进行防护。
几个具体的方法如下:•采用电磁防护材料,在家庭中使用电磁波隔离墙材料;•使用电磁波屏蔽材料对各种电子设备进行屏蔽;•利用电磁波辐射测量仪对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的情况进行定期监测;总结电磁辐射污染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论文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论文•相关推荐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论文1概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业飞速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已从最初简单的通话网络系统发展到通信网络、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融于一体的多功能系统,它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对信号的需求,移动通信基站覆盖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密集,尤其是在居民区、商业区及学校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移动通信基站遍布居民楼或大厦天台上。
在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电磁辐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使公众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有正确、客观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基站电磁辐射强度和分布特点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移动通信基站由发射机、馈线和发射天线三部分组成,电磁波主要是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出去,发射天线是基站电磁辐射的源。
因此,研究基站的电磁辐射是针对基站发射天线的电磁辐射而言,发射天线的功率、增益和架设方式、角度等将对基站周围电磁环境产生影响。
2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控制与评价标准基站周围环境电磁辐射的评价标准采用《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的相关标准要求。
2.1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第4.1款对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进行了规定。
本文中所涉及的基站中GSM网所用频段为900MHz和1800MHz,TD-SCDMA网所用频段为2000MHz,因此基站周围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取0.4W/m2(即40μW/cm2)。
2.2单个项目的电磁辐射影响管理限值按照HJ/T10.3-1996中第4.2款的要求,单个项目的'电磁辐射影响的管理限值的确定应遵循下列原则:(1)为使公众受到总照射剂量小于GB8702-1988的规定值,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制在GB8702-1988限值的若干分之一。
《移动通讯基站对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范文

《移动通讯基站对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讯基站(以下简称基站)的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讯服务。
然而,基站的运行也引发了关于其对周边电磁环境影响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移动通讯基站对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移动通讯基站的工作原理及其电磁辐射移动通讯基站通过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实现移动设备的通讯功能。
在运行过程中,基站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
这种电磁辐射主要包括射频辐射和电磁场。
射频辐射主要来自基站的发射天线,而电磁场则是由电流在空间中产生的。
三、移动通讯基站对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1. 正面影响:基站的运行使得移动通讯服务得以实现,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讯方式。
同时,基站的建设也有助于提高通讯网络的覆盖率和通讯质量。
2. 负面影响:基站的电磁辐射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虽然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在安全范围内,但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环境中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此外,基站的电磁辐射也可能对周边环境中的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四、影响因素及案例分析1. 影响因素:基站的发射功率、天线高度、周围环境的电磁特性等都会影响其电磁辐射的强度和范围。
此外,基站的密度和分布也会对周边电磁环境产生影响。
2. 案例分析:某地区在建设基站后,周边居民普遍反映存在电磁辐射问题。
经过检测发现,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在安全范围内,但部分居民仍感到担忧。
这提示我们在基站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征求周边居民的意见,并加强电磁辐射知识的科普工作。
五、应对措施1. 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基站的监管力度,确保其运行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同时,应定期对基站的电磁辐射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其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 科学规划:在基站建设过程中,应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基站的位置和数量。
同时,应考虑周边环境的电磁特性,以降低基站的电磁辐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论5G_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居民区的影响及防治建议

DOI:10.15913/ki.kjycx.2024.03.042论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居民区的影响及防治建议李怡全(承德市东岭环境监测有限公司,河北承德067000)摘要:随着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5G移动通信技术取代4G通信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该技术正在被人们逐渐接受并广泛使用。
5G通信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因其通信原理与4G通信不同,势必要建立比4G通信更多的移动基站实现快速高效运行,5G基站电磁辐射问题,尤其是辐射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主要介绍了5G基站的工作原理、电磁辐射环境特点,并提供居民区内5G基站辐射监测数据实例,同时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比较,总结5G基站电磁辐射对居民区的影响,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实例提出可行的防治建议,为政府及移动通信部门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进而推动移动通信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5G移动通信基站;工作原理;电磁辐射;居民区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3-0144-0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远程办公、元宇宙技术的逐渐普及,人们对数据传输速度、需求量、安全性的要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的4G移动网络对于这种需求逐渐显得力不从心,而5G移动通信技术凭借其高速、泛在网、大带宽、低延迟、低功耗、高可靠、万物互联、重构安全等特点,恰好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1-2]。
根据相关报道,到2021年7月为止,中国已经建设并投入使用的5G基站大约有96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70%[3]。
在享受5G通信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丝担忧,基于5G通信特点,此类基站大部分建在人口密集的居民生活区域,因此5G基站的大范围建设和使用是否会对周围居民身体健康产生损害已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4]。
这就需要向公众介绍5G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基站电磁辐射水平和监测手段,根据现有监测数据实例总结其对居民区的影响,为减轻基站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提供有建设性的防治措施,消除大众对5G基站电磁辐射的恐慌,以便更好利用5G 通信技术为社会服务。
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辐射监测

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辐射监测随着 5G 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5G 移动通信基站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建立起来。
然而,人们在享受 5G 带来的高速网络体验的同时,也对基站电磁环境辐射产生了担忧。
为了消除公众的疑虑,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对 5G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辐射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5G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要理解 5G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辐射监测,首先需要了解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
电磁辐射是由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在 5G 移动通信中,基站通过天线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以实现与用户设备的通信。
5G 所使用的频段较高,波长短,能量相对集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辐射就一定更强。
辐射的强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基站的发射功率、天线的增益、辐射方向以及与监测点的距离等。
二、5G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辐射监测的重要性保障公众健康: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虽然目前尚未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表明 5G 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严重危害,但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
维护通信秩序:通过监测,可以确保基站的电磁辐射在规定的限值范围内,避免对其他通信系统造成干扰,维护正常的通信秩序。
增强公众信任:公开透明的监测数据能够消除公众的疑虑,增强对5G 技术的信任,促进 5G 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三、5G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辐射监测的方法现场监测:监测人员携带专业的电磁辐射监测设备,到基站附近的不同位置进行测量。
这些设备能够准确测量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等参数。
模型预测:利用计算机模型,根据基站的技术参数、地理位置等信息,预测其电磁辐射的分布情况。
但这种方法需要准确的输入数据和可靠的模型,并且需要现场监测数据进行验证和修正。
长期监测:在一些重点区域或敏感地点设置长期监测站点,持续收集电磁辐射数据,以便观察其变化趋势。
四、监测设备与技术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频谱分析仪、电磁场探头、综合场强仪等。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站数量不断增加,基站对周围空气与土地的电磁辐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和评价进行探讨。
“电磁辐射”指的是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将能量无线传递的过程。
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可分为两种:电场与磁场。
其中,电场通常用单位伏特/米(V/m)表示,磁场通常用微特斯拉(μT)表示。
二、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指对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环境进行定量检测和数据统计。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新建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应当于基站建设前进行。
监测周期应当不少于3个月,监测指标包括电场、磁场强度和频率等参数。
如果监测结果与相关标准不符,则需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改善。
电磁辐射环境评价指基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地评估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管理和治理建议。
电磁辐射环境评价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数据分析首先,需要对电磁辐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例如,绘制电磁场等强度分布图、频率分布图等,以便深入理解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环境的情况。
2、风险评估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电磁辐射环境的风险评估,分析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健康的影响(3)对环境、动植物的影响(4)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3、管理建议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以降低电磁辐射环境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采取合适的基站辐射防护措施、严格控制基站建设的密度、科学选址等措施,以保障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安全健康。
综上所述,对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和周围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监测和评价过程中,应当坚持科学严谨的原则,确保监测和评价结果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
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研究

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研究摘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化通信技术不断进步,5 G移动通信基站建造规模逐渐扩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但5 G基站会带来电磁辐射,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在发展信息技术的同时,有效控制电磁辐射污染。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电磁辐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加强5 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一、电磁辐射环境污染电磁辐射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是各种不同频率的电场或磁场所构成的,环境中的辐射并不是保持永恒不变的状态,它们会在环境范围内广泛传播,电磁能量和强度一旦超过标准规定限值,会对设备运行造成干扰,影响人类生活的环境。
当前5G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数量大幅度上涨,但实际基站建设布局缺少规划,容易造成后期基站投入使用,无线通信与航空通信两者之间产生互相干扰。
工业设备的频率较高,移动通信基站持续发出电磁波,会影响广播电视信号。
电磁辐射在标准范围内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但超过标准值,会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对人体产生热效应,使机体温度升高,而人体自身的温度调节系统难以散发温度升高所带来的热量,长期以往会影响器官正常运行。
二、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策略(一)加强现场布点监测加强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现场监测,选择合适的检测位置,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格外注意特殊的基站分布地点,采取合理的监测技术手段。
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难度较大,自身具有特异性,需要做好现场布点准备工作,收集详细的监测信息,保证完成监测任务。
例如,在 5 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中,可以在环境监测之前,收集整理有关基站运行和天线的数据信息,了解基站的运行性质,制定详细的监测任务,编制可行的监测方案,监测人员与其他人员做好对接工作,明确各项监测细节,以便后期有针对性的收集信息。
完成方案制定后,检查监测仪器的相关性能,及时更换有故障的仪器设备,测试仪器功能,调整运行参数,保证监测仪器能够满足任务使用需求,在监测过程中,也需要实施跟踪监测仪器状态,以便为后期校录记录做好准备。
通信基站天线电磁辐射水平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通信基站天线电磁辐射水平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摘要: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很复杂,包括天线性能、高度、距离、角度、环境背景、基站形状、话务状况等。
通信基站的天线是电磁波向周围环境发射窗口,同时也是环境电磁辐射的源头,引发潜在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
本文分析了使用美化天线存在的电磁辐射,针对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旨在强化美化天线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美化天线;电磁辐射;监测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移动用户数量飞速增长,通信基站的建设数量逐年增加。
从城市的高层办公写字楼到普通的小区住宅楼,移动通信发射天线随处可见。
通信基站的天线是电磁波向周围环境发射窗口,同时也是环境电磁辐射的源头,引发潜在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
裸露的基站天线常常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影响城市景观,更有可能引发公众对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过度心理恐惧和担忧,最终导致居民对基站运营商投诉的激增。
因而,城市景观问题与公众担忧已经成为了通信基站建设运行过程中两个敏感议题。
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美化天线应运而生,并逐步受到广泛应用。
一、移动通讯基站美化天线美化天线也称为“伪装天线”,即在不影响天线正常功能的情况下,采用损耗小、反射少的非金属材料对天线本身的外表进行装饰,或是在天线外部加装美化罩,使天线与楼宇及周边环境相和谐,进而达到美化的目的。
美化天线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减少了公众对基站电磁辐射的心理恐惧和抵触情绪,减少了公众与基站运营商之间的纠纷,为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
然而,由于缺乏对美化天线的电磁辐射水平的系统分析研究,天线的美化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公众对基站电磁辐射污染的担忧,仍有不少居民对美化后的基站进行投诉。
此外,美化天线的隐蔽性及多样性也增加了辐射环境监管的难度,若监管不善,可能会加剧基站对周边环境的电磁辐射污染。
二、移动基站美化天线周围电磁辐射水平实测2.1 监测方法本研究选某地区位于各种典型环境敏感区域内7种不同类型的美化基站21个,对基站美化天线周围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现场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基站美化天线周围电磁辐射水平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作者:李华琴宁健来源:《环境》2015年第13期摘要:本文对常见的七种类型的美化天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21个位于各种环境敏感功能区域内的美化基站周围电磁辐射水平进行了现场监测,还对一个常用于各种环境敏感功能区的方柱型美化天线的典型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监测结果表明,各种美化基站周围50m范围公众可到达区域内,功率密度随着与天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但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公众曝露限值0.4 W/m2(40μW/cm2)。
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使用美化天线的利与弊,美化天线的使用原则,并针对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旨在强化美化天线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通信基站美化天线电磁辐射水平污染防治前言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移动用户数量飞速增长,通信基站的建设数量逐年增加。
从城市的高层办公写字楼到普通的小区住宅楼,移动通信发射天线随处可见。
通信基站的天线是电磁波向周围环境发射窗口,同时也是环境电磁辐射的源头,引发潜在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
裸露的基站天线常常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影响城市景观,更有可能引发公众对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过度心理恐惧和担忧,最终导致居民对基站运营商投诉的激增。
因而,城市景观问题与公众担忧已经成为了通信基站建设运行过程中两个敏感议题。
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美化天线应运而生,并逐步受到广泛应用。
美化天线也称为“伪装天线”,即在不影响天线正常功能的情况下,采用损耗小、反射少的非金属材料对天线本身的外表进行装饰,或是在天线外部加装美化罩,使天线与楼宇及周边环境相和谐,进而达到美化的目的[1]。
美化天线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减少了公众对基站电磁辐射的心理恐惧和抵触情绪,减少了公众与基站运营商之间的纠纷,为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
然而,由于缺乏对美化天线的电磁辐射水平的系统分析研究,天线的美化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公众对基站电磁辐射污染的担忧,仍有不少居民对美化后的基站进行投诉。
此外,美化天线的隐蔽性及多样性也增加了辐射环境监管的难度,若监管不善,可能会加剧基站对周边环境的电磁辐射污染。
本文通过对各种典型环境敏感区域内不同类型的美化天线类型周围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分析,以揭示不同类型美化天线周围电磁辐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美化天线周围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及管理措施。
1 常见美化天线的介绍常见的美化天线一般采用外罩罩住天线,根据外罩的外形特点可以将美化天线分成以下几种[2]:(1)方(圆)柱型一般可做成方柱型或圆柱型立在楼顶天面的面源或者楼梯堡的天面上,高度约为2~4m,外观的颜色与楼面颜色相似。
该类型的美化天线也是目前实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2)排气管型排气管型美化天线,多应用于高层居民小区或商业区楼房天面之上,外观颜色以白色为主,结构与尺寸与真实的排气管一致,一般高度为高出天面2m。
(3)变色龙型为了符合楼房外墙装饰颜色,外表跟外墙的颜色、花纹一致。
可以根据天线的实际尺寸和数量做成需要的造型,如半圆形、方形及椭圆形等,既能满足通信信号覆盖,又不影响城市建筑的景观。
(4)空调机型空调机型美化天线一般根据安装天线的尺寸及数量,可以选择做成4匹或6匹的室外空调机外型,主要应用于人群比较密集的居民生活小区内或者是商业区。
由于空调机型天线的高度有限(一般不超过5m),为了达到尽可能大的覆盖范围,一般安装在信号覆盖区域内的最高楼层天面或者挂在外墙上。
(5)灯杆型灯杆型美化天线适用于商业区、交通道路两旁,立于街边的高度一般为6~25m,可用于街道的信号覆盖;放在楼顶的天面上的高度一般为6~10m,可以用于普通的住宅小区或商业区环境中。
(6)水箱型一般常见于旧城区普通居民楼上或者乡村,可做成高达6m的水箱型,馈线用PVC管包装入水箱中,从外部看像水管,与居民放置在屋顶的太阳能水箱相似。
(7)美化树型一般用于风景区、公园、居民区的花园或周边的山上以及厂房较多的工业园区或者新开发区的路边绿化带等等。
外表看上去像一棵树,隐藏在绿色植物当中,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做成合适的高度。
可以和周围的风景形成一致,既不破风景又能达到有效的信号覆盖。
2 电磁辐射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3]中的表1规定,频率在30~3000MHz之间,公众曝露限值为:电场强度12V/m,功率密度0.4W/m2(40μW/cm2)。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与方法》(HJ10.3-1996)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控制在GB8702-1998(GB8702-2014《磁环境控制限值》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后替代GB8702-88)限值的若干分之一[4])。
因此单个基站的管理目标值选取GB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相应频段功率密度限值的1/5,即0.08 W/m2(8μW/cm2)。
3 移动基站美化天线周围电磁辐射水平实测3.1 监测方法3.1.1 监测布点本研究选取广东省内位于各种典型环境敏感区域内7种不同类型的美化基站21个(具体见表1),对基站美化天线周围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现场测量。
依据《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环发[2007]114号)[5]规定进行监测布点,基站电磁辐射水平监测点位优先布设在公众可以到达距离天线的最近处,原则上设在天线主瓣方向内。
防护区内如有敏感目标,则通过巡测找出辐射水平较高的测点,如无敏感目标,则在天线前方50m内选取代表向监测点。
对于发射天线架设在楼顶的基站,在楼顶公众可活动范围内布设监测点位。
点位选择应设法避免或尽量减少周围偶发的其他辐射源干扰。
3.1.2 监测时间、频次及环境条件移动通信的电磁辐射与基站发射功率、天线增益、频率以及话务量密切相关。
话务量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呼叫次数与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间的乘积,通常随着话务量的升高,基站实际发射功率会增大,因而产生的电磁辐射也会有所增强[6]。
故监测时间为移动通信基站正常工作时话务量的高峰时间段,即一天内的8:00~20: 00。
监测在无雪、无雨、无雾、无冰雹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同时记录下现场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每个监测点位应进行连续5次电场强度测定,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15s,并读取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
3.1.3 监测仪器现场监测采用仪器为德国Narda公司生产的EMR-300型综合场强仪,该仪器配备18C型探头。
仪器响应频率为100kHz~3GHz,量程为0.20~400V/m,检测限为0.20V/m。
3.1.4 测量频段与数据处理测量选取的美化基站为中国电信CDMA2000,发射频段为870-880MHz。
CDMA基站天线的辐射近场与远场的界限大约是8 m,测量选取的美化基站周围公众可达到范围属于电磁辐射的远场,在远场中功率密度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式为:Pd=E2/377,因此在远场中,通过电场强度的测量即可求得功率密度。
3.2 结果与分析3.2.1不同类型美化天线周围电磁辐射水平基站的电磁辐射水平不仅会受到周围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可能与天线的形式结构有关。
为此,本研究对21个位于典型环境功能区内(包括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区等)不同类型的美化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电场强度进行测量,并重点关注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50m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和人群,结果见表1。
监测结果表明,位于不同环境敏感区域内7种常见美化天线基站正常运行时,周边50m范围内可到达区域环境功率密度在0.01~7.17μW/cm2之间,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规定的30~3000 MHz频率范围内公众曝露限值0.4W/m2(40μW/cm2)。
同时也满足单个移动通信基站运行对周围电磁辐射环境影的管理限值0.08W/m2(8μW/cm2)。
测量所选择的7种类型美化天线有6中常用于公众关注的居民区,测量结果表明其周围50m范围内公众可到达范围满足文献[3]中规定的公众曝露限值。
3.2.2 典型美化基站周围电磁辐射水平分析方柱型美化天线因其外部美化罩可以装饰成墙体的颜色而与周围景观形成一致,在美化基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常用于各种环境敏感功能区域如:居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区、行政办公区、科研区等。
为了进一步探究美化基站周围电磁场的分布特性,本研究选取位于河源市东源县滨江花园10层居民楼天面的方柱型美化基站作为典型基站。
对该基站周围50m范围内公众可到达区域进行了详细测测量,采用巡测的方式,找到公众活动区域内电磁辐射最大点位,14个监测位点的分布如图1所示。
该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结果见表2。
从图1中可以看出监测点位覆盖了公众可到达的离天线最近、高差最小的区域。
表2中美化天线周围电磁环境辐射监测结果看以看出该基站周围50m范围内电磁环境辐射功率密度范围为0.01~5.25μW/cm2,其中功率密度最大点位出现在天线架设天面与天线水平距离11m垂直距离6m处(点位2#)。
结合图1与表2可知,天线主瓣方向(监测点位为1#、8#、9#、10#)区域内的功率密度高于天线副瓣(2#、7#)区域,且离天线水平距离越远、高差越大的区域功率密度越小。
以上结果表明该基站美化天线周围50m范围内功电磁辐射率密度均低于文献[3]中规定的公众曝露限值。
4 美化天线的利与弊4.1 美化天线的有利方面美化天线的发展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公众的环保意识的加强及对城市景观要求的提高,对环保以及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主要表面为三个方面:①美化天线具有的仿生、掩蔽的特征使得基站与其所在的周围环境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避免了普通天线杂乱架设对城市及乡村景观的负面影响;②天线为基站的外置部分,美化天线的采用会减少基站天线对公众的视觉冲击,能够在保障通信的覆盖与质量的同时,避免了居民对天线辐射的过分恐惧和抵触,减少了居民心理负担,有利于基站的建设运行[7];③对于运营商来说,美化天线采用分体拆装结构,体积小,运输、安装更加简便,水平转角可调且调整方便,节省运行费用。
4.2 美化天线的不利方面虽然美化天线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但是从环境保护和保障公众知情角度来说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①某些运营商使用美化天线只是为了降低公众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运行的关注度,进而损害了公众的环境权益和知情权;②美化天线种类繁多、隐蔽性较强,伪装成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实物,增加了环境保护部门辐射环境监管难度;③由于美化天线外部加有美化罩,在环境保护部门日常监管、抽查测量电磁辐射水平时很难准确判断天线主瓣方向、安装位置及天线的数量等关系辐射环境影响的因素,也难以确定基站电磁环境辐射重点监测范围;④有可能激发公众更强烈的抵触情绪,比如,美化天线在建设及运行的过程中未充分做好与公众的沟通工作,公众获知美化天线的存在后,情绪更加激动,处理不当反而会激化公众与基站运营商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