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经济学_茹少峰_第1章课后题及答案
数理经济学_茹少峰_第1章课后题及答案

第1章习题答案1.什么是数理经济学?解:什么是数理经济学尚无统一的定义,以下是几种代表性的定义。
美国经济学家Kenneth J. Arrow(阿罗)等人在《数理经济学手册》一书中指出:数理经济学是包括数学概念和方法在经济学,特别是在经济理论中的各种应用。
Alpha C. Chiang(蒋中一)、Kevin Wainwright(凯尔文·温赖特)在《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一书中指出:数理经济学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是经济学家利用数学符号描述经济问题,运用已知的数学定理进行推理的一种方法。
就分析的具体对象而言,它可以是微观或宏观经济理论,也可以是公共财政、城市经济学或其他学科方面的理论。
路甬祥、杜瑞芝分别在《现代科学技术大众百科—科技与社会卷》和《数学史辞典》指出:数理经济学是运用数学符号、数学方法和数学图形表述和论证经济现象及其相互依存关系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数量关系并从中寻找规律。
杨小凯在《数理经济学基础》中指出:数理经济学主要是进行定性分析的理论经济学,它研究最优经济效果、利益协调和最优价格的确定这些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为经济计量学、管理科学、经济控制论提供模型框架、结构和基础理论,它实在是经济学的基础之基础。
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数理经济学主要是介绍数学方法如何应用到经济分析中,如经济问题如何用数学模型表示,一个变量的变化如何影响另一变量的变化等问题。
因此,数理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不如说它是一种经济学分析方法。
2.数理经济学是如何诞生的?简述其发展过程。
解:数理经济学的诞生和发展是数学在经济学中应用的过程,也是经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为经济学家不仅仅要关心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经济现象,更要对经济现象的数量,如价格、产量、收入、就业、失业、CPI、GDP等进行度量,要和数量打交道,便要研究数量之间的变化与关系,以此来把握经济运行规律,故数学就必然进入经济学的领域。
数理金融初步 Ross 第三版 中文答案

数理金融初步 Ross 第三版中文答案1. 引言数理金融是研究金融市场中与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有关的问题的学科。
其中,Ross的《数理金融初步第三版》是该领域的经典教材,本文将提供该教材的中文答案。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重要章节的练习题和问题的解答,并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
2. 第一章 - 投资者行为与资本市场2.1 投资者效用最大化问题练习题 1问题:假设投资者对风险有所厌恶,并且资本市场上仅有一个无风险资产和一个风险资产。
请问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会如何分配其投资组合?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会将部分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同时,为了获取更高的回报,他们也会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
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将根据其风险厌恶程度确定,较为保守的投资者会分配更多的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而较为激进的投资者则会分配更多的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
练习题 2问题:在现实中,投资者往往不是对风险完全厌恶或完全喜爱,而是在二者之间存在一种权衡。
这种权衡的概念是什么?答案:这种权衡的概念称为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是指投资者愿意承担的风险与预期回报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一些投资者更喜欢高回报但也更高风险的投资,而另一些投资者则更愿意选择较低风险但也较低回报的投资。
2.2 资本市场均衡练习题 1问题:什么是资本市场的均衡?答案:资本市场的均衡是指在资产供给和需求相等的情况下,资本市场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无法通过买入或卖出资产来获取额外的利润。
资本市场均衡通常是由各类投资者在市场上的交互行为决定的。
问题:资本市场均衡是否意味着所有投资者都将获得相同的回报?答案:不是。
尽管资本市场均衡确保了投资者无法通过买入或卖出资产来获取额外的利润,但不同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可能会在回报上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选择取决于他们的风险厌恶程度以及对不同资产的预期回报和风险的评估。
第一章至第四章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至第四章部分课后习题答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习题答案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1. 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1)记录一个小班一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数(充以百分制记分)([一] 1)(3)生产产品直到得到10件正品,记录生产产品的总件数。
([一] 2)S={10,11,12,………,n ,………}(4)对某工厂出厂的产品进行检查,合格的盖上“正品”,不合格的盖上“次品”,如连续查出二个次品就停止检查,或检查4个产品就停止检查,记录检查的结果。
查出合格品记为“1”,查出次品记为“0”,连续出现两个“0”就停止检查,或查满4次才停止检查。
([一] (3))S={00,100,0100,0101,1010,0110,1100,0111,1011,1101,1110,1111,} 6. 在房间里有10人。
分别佩代着从1号到10号的纪念章,任意选3人记录其纪念章的号码。
(1)求最小的号码为5的概率。
记“三人纪念章的最小号码为5”为事件A∵ 10人中任选3人为一组:选法有??310种,且每种选法等可能。
又事件A 相当于:有一人号码为5,其余2人号码大于5。
这种组合的种数有??251 (2)求最大的号码为5的概率。
记“三人中最大的号码为5”为事件B ,同上10人中任选3人,选法有??310种,且每种选法等可能,又事件B 相当于:有一人号码为5,其余2人号码小于5,选法有??241种8. 在1500个产品中有400个次品,1100个正品,任意取200个。
(1)求恰有90个次品的概率。
记“恰有90个次品”为事件A ∵ 在1500个产品中任取200个,取法有??2001500种,每种取法等可能。
200个产品恰有90个次品,取法有??110110090400种(2)至少有2个次品的概率。
记:A 表“至少有2个次品”B 0表“不含有次品”,B 1表“只含有一个次品”,同上,200个产品不含次品,取法有?2001100种,200个产品含一个次品,取法有199********种9. 从5双不同鞋子中任取4只,4只鞋子中至少有2只配成一双的概率是多少?记A 表“4只全中至少有两支配成一对” ∵ 从10只中任取4只,取法有??410种,每种取法等可能。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课后习题详解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第一章习题1-1(P 7)1.解:(1)}18,4,3{,⋯=Ω (2)}1|),{22<+=Ωy x y x ( (3) {=Ωt |t},10N t ∈≥(本题答案由经济1101班童婷婷提供) 2.AB 表示只有一件次品,-A 表示没有次品,-B 表示至少有一件次品。
(本题答案由经济1101班童婷婷提供) 3.解:(1)A 1∪A 2=“前两次至少有一次击中目标”;(2)2A =“第二次未击中目标”; (3)A 1A 2A 3=“前三次均击中目标”;(4)A 1⋃A 2⋃A 3=“前三次射击中至少有一次击中目标”; (5)A 3-A 2=“第三次击中但第二次未击中”; (6)A 32A =“第三次击中但第二次未击中”; (7)12A A =“前两次均未击中”; (8)12A A =“前两次均未击中”;(9)(A 1A 2)⋃(A 2A 3)⋃(A 3A 1)=“三次射击中至少有两次击中目标”.(本题答案由陈丽娜同学提供)4.解: (1)ABC(2)ABC(3) ABC (4) A B C(5) ABC (6) AB BC AC (7) A B C (8) (AB) (AC) (BC)(本题答案由丁汉同学提供)5.解: (1)A=BC(2)A =B C(本题答案由房晋同学提供)习题1-2(P 11)6.解:设A=“从中任取两只球为颜色不同的球”,则:112538P(A)=/15/28C C C =(本题答案由顾夏玲同学提供)7.解: (1)组成实验的样本点总数为340C ,组成事件(1)所包含的样本点数为 12337C C ,所以P 1=12337340C C C ⋅ ≈0.2022 (2)组成事件(2)所包含的样本点数为33C ,所以P 2=33340C C ≈0.0001(3)组成事件(3)所包含的样本点数为337C ,所以 P 3=337340C C ≈0.7864 (4)事件(4)的对立事件,即事件A=“三件全为正品”所包含的样本点数为337C ,所以P 4=1-P(A)=1-337340C C ≈0.2136(5)组成事件(5)所包含的样本点数为2133373C C C ⋅+,所以P 5=2133373340+C C C C ⋅ ≈0.01134 (本题答案由金向男同学提供)8.解:(1)组成实验的样本点总数为410A ,末位先考虑有五种选择,首位除去0,有8种选择。
茹少峰数量经济学课程PPT第一章

定义方程 定义方程实质上是数学恒等式,常用符号“ =” 表 示。定义方程一般用于描述经济学概念或前提假设。 行为方程 行为方程描述经济现象的规律,由所研究问题内 含的经济学规律决定。行为方程在数学上是两个或两 个以上变量的一种函数关系,而在经济学上,是两个 或两个以上经济学变量的行为关系。 均衡条件 均衡条件仅出现在均衡模型中,它是联结行为方 程和方程组的桥梁和纽带。在均衡模型中,通常通过 均衡条件方程来求得模型的均衡解。
第三节 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问题
1.研究方法 数理经济学通常是从一定的假设条件出发,将经济活 动量转化为一个或一组变量,继而写出函数式或方程组, 从而得到相应的经济现象或经济系统的数学描述,然后运 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结论,这是数理经济学的一般研究方 法,简言之,数理经济学研究方法就是建立经济问题的数 学模型与求解模型。
第一章 数理经济学概述
本章主要学习的内容: 1、数理经济学的定义 2、数理经济学的诞生和发展 3、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问题 4、数理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与地位
第一节 数理经济学的定义
目前对于数理经济学尚无统一的定义,以下是几种 有代表性的定义: 阿罗(Kenneth J. Arrow):数理经济学是包括数学概念 和方法在经济学,特别是在经济理论中的各种应用。 蒋中一(Alpha C. Chiang ):数理经济学是一种经济分析 方法,是经济学家利用数学符号描述经济问题,运用已 知的数学定理进行推理的一种方法。
总结
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数理经济学主要是介绍数学 方法如何应用到经济分析中,如经济问题如何用数学模 型表示,一个变量的变化如何影响另一变量的变化等问 题。因此,数理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不如说它是一种经济学分析方法。
《数理金融》习题参考答案

题3-2CAMP模型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解:(3.3.5)式和(3.3.7)式就是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形式。它们非常深刻地揭示了资产价格与个人消费之间的关系,一般均衡与资产定价之间的关系。它们表明:
(1)资产的预期收益(价格)与消费的边际效用之间的协方差负相关。换句话说,其等价的命题是,消费的预期效用应该和资产的预期收益是一致的。
题1-11已知
求出收益曲线和现值函数。
解:改写 为
,
则可以给出以下的收益曲线
因此,现值函数为
第二章(P109)
题2-1在金融学中,资产和资产结构是如何定义的?
解:参考定义2.3.4和定义2.3.5。
题2-2不确定性与风险二者是什么关系?风险与协方差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解:本题第一问可参考2.4节第一个自然段,第二问答案就是本章(2.4.15)式。
对于年利率 ,第一个现金流序列的现值为
其他现金流的现值可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这四个现金流的现值分别是
46.083,43.794,43.760,45.627
因此,公司应在两年后购买新机器。
题1-7一个打算在20年后退休的人,决定今后240个月每月月初在银行存款 ,使得他可以在随后的360个月的每月月初提款1000美元。假设每月计息一次的名义年利率为6%,那么 的值应该为多少?
经济数学(函数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函数习题1-1 1.下列各组函数是否相同?为什么?(1) f( x)=x与g( x)tan(arctan x)(2) f ( x)x2 ,x0x3 ,x0与x3, x0 g( x)x2, x(3)?( x)x与g(x)1 x(4) yf ( x)与s f (t)解 (1) 因为对x∈ (- ∞, +∞ ), f ( x)与g (x) 都有定义,且f (x) x tan(arctanx)g( x)所以两个函数相同 .(2)因为两个函数的对应规则不同 ,所以两个函数不同 .xf ( x)D1D( f )x R且x0}(3) 因为函数x 的定义域为而函数 g( x) 的定义域为D2D( f )R所以由 D1≠D2知,两个函数为不相同的函数 .(4)两个函数的对应关系相同,定义域相同,故两个函数相同.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 x21(2)y lg(3x)x11x ,x0(3)y 1 x(4)y x,0x2x21x2,2x解( 1)由偶次根式的定义可知 , x应满足关系式x210故函数的定义域为D( f ) ( , 1)(1, ).3 x 0(2)由关系式x 1 0解得 1 x3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D( f )(1, 3) .(3) 要使该函数有意义 ,x应满足关系式1 x 21 x 0解得x1, x1.故函数的定义域为D ( f )= ( 1,1) (1, ) .(4)因为分段函数的定义域为各分段函数定义域之并集,故D( f)=( - ∞ , 0)∪[0, 2] ∪ (2, +∞ )=( - ∞ , +∞).3.已知 f ( x)1 ,求 f (0), f (2), f (x), f (2 x) 1, f ( 12 ), f (2 h),xx f ( x h), f (x h)f ( x) 其中 h0.hf (0)11解 当 x022.=0时,f (2)1 1当 x22 4 .=2时,f ( t)1f (1当x2 t ,x)= - t 时 ,所以2 x .f (2t)1f (2 x) 12x 3 当x2( x 1) .2t2, 所以 2 t 时 ,1 1 t1f ( )1 2t1 xt1 2当 x = t(t ≠ 0)时 ,tf ( )1 2 x ., 所以xf (2 h)1当x4 .2h时 ,hf (th)1f ( x h)1 当xtx h 2 .h时 ,th 2, 所以f ( x h)f ( x)1故h( xh 2)( x 2) .4.求下列函数的值.f ( x)x ,x1, 求f (0), f (1 a), f ( 1.5). 12x,x1 (1)3f ( arcsin1 (2) f ( x)sin x ,求).2解(1) 当x=0 时, f(0)=1.当 1 + a < 1 时 , 即 a < 0 时, f (1 a) 2 a.当 1 + a > 1, 即 a < 0 时 ,f (1 a) 2a 5f (1 a)2 a, a0 52a, a0即当x= - 1.5<1 时 , 有 `f ( 1.5)0.5 .(2) 因为f (x)sin x ,f ( arcsin 1111 )sin( arcsin )sin(arcsin).所以22225.求函数的定义域:(1)若f ( x)的定义域是 [- 4, 4],求f (x2)的定义域 ;(2) 若f ( x)的定义域是 [0, 3 a] (a > 0) ,求f ( x a) f (x a)的定义域;(3)若f ( x)的定义域是 [0, 1],求f (lg x)的定义域 ;(4)若f (1 x)的定义域是 [ - 1, 1],求f ( x)的定义域 .解 (1) 因为f ( x)中的x满足- 4≤x≤4所以 f ( x2 ) 中的 x 2必须满足4x 24,即2x2 .故函数f ( x2)的定义域是 [- 2, 2].(2) 欲使函数有定义 ,须且只需使 f ( x a) 和 f (x a)同时有定义 , 于是0x a3a0)( a即a≤x≤ 2a.故函数 f ( x a) f (x a)的定义域为 [a, 2a].(3)因为 f (lg x)中的lg x,必须满足0 lg x 1,即 1≤x≤ 10.故函数 f (lg x)的定义域为 [1,10].(4)由f (1 x)的定义域为 [ - 1, 1], 得 - 1≤x≤ 1即0≤1 x≤ 2故函数f ( x)的定义域为[0, 2].6.设函数f (x)对一切正数都满足方程 f ( xy) = f ( x) + f ( y) .试证下列各式:(1) f (1)0f (1) f (x)( 2)xf ( x) f ( x) f ( y)( 3)y证(1) 在已知方程中 ,令x =1, y=1,得f (1) f (1) f (1) 2 f (1)即f (1)0 .y1 f (1) f ( x) f ( 1 ) 0(2) 在已知方程中 ,令x, 则xf (1)f ( x)即x.1(3) 在已知等式中 ,x不变 ,而将 y 用y代换 ,得f ( x) f ( x) f (1) y y将 (2) 式代入上式 ,得f ( x) f ( x) f ( y)y.f ( x)x kkx 2 2 kx 2的定义域是 (- ∞, +∞ ).7. 当为何值时f ( x)x解当k2,此时函数的定义域为 (- ∞, +∞ ).时,当k0 时,只要kx22kx20 ,即(2k) 24 2k 0,也就是 0< k <2 时 ,函数的定义域为 (- ∞, +∞ ).f ( x)x k2 2 kx 2 的定义域是(-∞,+∞).故当 0≤ k <2 时 , 函数kx习题1-21.判断下列函数的单调性:(1)y(1)x(2)y log2x21 x2(3)y x ln x(4)y解 (1)y (1)x1 1.对于指数函数2,底数 2,故是单调减函数 .(2)对于对数函数ylog 2x,底数2 1,故是单调增函数.(3) 因为y x ln x的定义域为(0,+∞),对于x 1, x2(0,+∞),当x1<x2时,有f ( x1 ) f ( x2 )x1ln x2x2ln x2x1x2ln x1 x2x1x20,ln x10f ( x2 ) 0由假设知x2,得f ( x1)即 f (x1 )f ( x2).所以y xln x在( 0,+∞)上是单调增函数 .(4)因为yx2在(- ∞, 0)上是减函数,而在(0,+∞)上是增函数,所以y 1 x2在( - ∞, 0)上为增函数,而在(0, +∞)上为减函数 .2.指出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 y x33xa x a x(3) yx(5)y x sin 1 , x x解(1) 因为对x(2) y lg1x1x 11x(4) y1x, x01x, x0 0(6) y x cos x sin x.( -∞, +∞),均有f ( x) ( x)33( x)(x33x) f ( x)所以该函数为奇函数.(2)因为x ( 1,1),均有f ( x)lg 1x lg1x f ( x) 1x1x所以该函数为奇函数.(3)因为对于x(-∞,0)∪(0,+∞),均有f (x)a x a x a x a xf ( x)x x所以该函数为偶函数 .(4)因为当x >0,即x 0 时,有 f (x)1(x) 1x ,而当 x ≤0,即- x ≥0时,有 f ( x)1(x)1x ,f (x) f ( x)1x,x01x,x0于是所以该函数f ( x)为偶函数 .( 5)因为x( - ∞, 0)∪( 0, +∞),均有f (x)( x)sin( 1 )xsin 1f ( x)x x所以该函数f ( x)为偶函数 .(6) 因为x (-∞,+∞),均有f (x)( x) cos(x) sin(x)x cos x sin x( x cos x sin x) f (x)所以该函数f ( x)为奇函数 .3. 下列函数是否为周期函数,如果是周期函数,求其周期.( 1)f ( x)=|sin x |(2)f (x)= x cos xf ( x T) f ( x)T 之最小正值为π因.f ( x)是以 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2) 设 f ( x T) f (x) , 则 ( x T ) cos(x T )x cos x当 x = 0 时 , 由 TcosT = 0, 得 T 1 = 2 ;当 x = 2 时 , (T)cos(T ) 0,得 T 2 .由2 2由 于f ( x)不 满 足xD ( f ),T 均 为 唯 一 正 值 , 即 T 随 x 的 变 化 而 变 , 所 以f ( x)x c o sx不是周期函数 .4. 证明函数 ( x)x2x 1在 (0,)上是单调增函数 .证 因为x 1 , x 2(0, )且 x 1x 2 均有f ( x ) f ( x ) (x 2x1) ( x 2x2 1)12112( x 1 x 2 )( x 1 x 21)而 x 1 x 2 0时, x 1x 2 1 0, 所以 f (x 1 )f ( x 2 ) 0,即f ( x 1 ) f ( x 2 )故f (x)为单调增函数 .5.f ( x) 为定义在( - 1,1)上的奇函数,若 f (x)在( 0, 1)内是单调增函数 , 证明在(- 1, 0)内也单调递增 .证对于 x 1, x 2(- 1, 0) ,设 x 1< x 2,由已知得f ( x 1 ) f ( x 1 )f ( x 2 )f ( x 2 )且 f ( x 1 ) f ( x 2 ) ,其中 - x 1, - x 2( 0,1) .则f ( x 1 )即f ( x 1 )f ( x 2 ) f ( x 1 ) f ( x 2 ) [ f ( x 1 ) f ( x 2 )] 0f ( x 2 )故f (x)在( - 1, 0)内也单调递增 .6 * . 证明 y x cos x不是周期函数 .证 因为 D( ) = [0,+ ∞ ) , 不是以原点为中心的对称集合,所以 f ( x)x cos x 不是周期函数 .f ( x)17. x22x 5 在其定义域内是有界的 .证明函数证因为 x 22x5 (x 1)2 4 4112 2x54所以x故由函数有界的定义知,函数f ( x)在其定义域内是有界的 .8. 设函数 f ( x) 的定义域为( - ∞, 0)∪( 0, +∞)且满足af ( x) bf ( 1) cx x ,其中 a , b ,c 均为常数, |a| ≠|b| . 证明 f ( x) 为奇函数 .1证在已知等式中,用x 代替 x , 得1)b f( x)c xa f(xaf (x)bf ( 1) cx xaf ( 1) bf ( x) cx解方程组x, 得( a bx 2 )c12(a 2b 2)f ( x)xa 2bf ( (a bx 2 )c1 (a bx2 ) cf ( x)x)xa2b2x( a 2 b 2 ) 因为所以f (x)为奇函数 .9. 证明定义在对称区间上的任意函数可以写成一个偶函数和一个奇函数之和 .证 设f ( x)是定义在对称区间 I 上的任意一个函数 , 而f ( x) 2 f ( x) f ( x)f ( x)f ( x)f ( x)f ( x) f ( x)222f ( x) f ( x), F 2 (x)f ( x)f ( x) ( x I )则令F 1 (x)22因为 xI ,均有x I , 且F 1( f ( x) f (x)F 1( x)x)2F 2( f ( x)f ( x)F 2 ( x)x)2即 F 1 ( x)与 F 2 ( x)分别是对称区间 I 上的偶函数与奇函数, 且f ( x)F 1 ( x)F 2 ( x)故函数f ( x)可表示为偶函数F 1( x )与奇函数 F 2( x )之和 .习题 1-31. 1.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及其定义域:(1) yx 2(2) y1 lg( x 1)x 2(3) y24 x 2 ,0 x 2 y5x12x2,2 x(4)4解 ( 1)由所给函数解出 x , 得x2( y 1)y 1y2( x 1) 1)交换 x, y 得 , 反函数x1( x.(2) 由已知函数解出 x ,得x 10( y 1) 1交换 x, y 得 , 反函数 y1 0(x 1 )1(-∞ , +∞).(3) 当 0≤ x ≤ 2 时 , 由y2 4x 2 (0 y 2) 得x4 yy 2当 2< x ≤ 4 时 , 由y 2x 2 (2 y6) ,得1x( y 2) 2所以原函数的反函数为y f 1( x)4x x 2 , 0 x 21( x2) , 2x62其定义域为 [0,6].x1 ( y 1)(4)由所给函数解出 5x, 得11) (,)交换 x, y 得 , 反函数y( x5.2. 2. 下列函数是由那些简单函数复合而成的.(1) y 1 sin x(2) ysin 2 x(3) ye cos 2 x(4) y (1 lg x) 3解( 1)该函数是由幂函数y u ,u1 v,以及正弦函 数 v sin x复合而成的 .( 2)该函数是由幂函数 y = u 2与正弦函数 usin x 复合而成 .( 3)该函数是指数函数 y e u , 幂函数 uv 2 及余弦函数 vcosx复合而成的 .(4) 该函数是由幂函数y u 3 , 对数函数u1lg x复合而成 .3. 已知f ( x)x 2 , g( x) 2x , 求f [ g( x)],g[ f ( x)], f [ f ( x)], g[ g( x)].解 由复合函数定义 ,得f [g ( x)] (2 x )2 4x , g[ f ( x)] 2 x 2f [ f (x)]( x 2 ) 2 x 4 , g[g ( x)]2 2x。
(11-29)新编经济数学第一章练习参考答案

习题 1-21. 45.953=p .2. 3000=a ,15=b ,p Q 153000-=.3. ,850,20==d c 85020-=p Q .4. 1100=p 元,13500=Q 个.5. 1003+=q C ,1000=C ,700)200(=C , 5.3=C .6. 251200q q R -= ,36800)200(=R . 7.p Q -=90 ,290P P R -=. 8. %90)1000(100500⨯-+⨯=Q R )500(t Q >. 9. 25.2,9)4(,782==-+-=L L q q L .10. Q Q C 102700)(+=,p p C 18011700)(-=,()21890018900)(p p p p p R -=-⋅=,()4500301811700108018)()()(22+--=-+-=-=p p p p C p R p L . 容易看出,当价格定为30p =元时,利润4500=L 元为最大利润.在此价格下,该新产品的销售量为3603018900=⨯-=Q (单位).习题 1-31.x x x x f cos sin )()1(+=' dx x x x x df )cos (sin )(+=x x x x x f sin cos 2)()2(2-=' dx x x x x x df )sin cos 2()(2-=)cos (sin )()3(x x e x f x +=' dx x x e x df x )cos (sin )(+= x x x x x f 121)2(3)()4(32++=' dx xx x x x df ]121)2(3[)(32++= 2)42(4)()5(--='x x f dx x x df 2)42(4)(--= x x x x x x f 22sin )1(cos sin 2)()6(+-=' dx xx x x x x df 22sin )1(cos sin 2)(+-= x x x x x x f 2cos sin ln cos 1)()7(+=' dx xx x x x x df 2cos sin ln cos 1)(+= 222)cos (sin 2sin 3cos 6)()8(x x x x x x x x x f -----='dx x x x x x x x x x df 222)cos (sin 2sin 3cos 6)(-----= 2155)1(+='x y )12cos(2)2(+='x y x e y x cos )3(sin =' )(ln cos 1)4(2x x y =' )12248()82()53()5(42+++='x x x y)123020)(64()6(5x x x x y +++=' n n x x n x y 21)ln 1()7(-='- 32)3(])3)(42(92)[42()8(x x x x y ++---=' 习题 1-41.(1)10000=C x x x C 507)(1+= xx C 257)(+='.(2)5.9)100(='C 元/吨 经济意义是在产量为100吨的基础上,再多生产一吨产品所增加的成本是9.5元.(3)22元(4)7元 从降低成本角度看,应该继续提高产量.2. 总收入250、平均收入25及边际收入10.3.(1)3000060004.0)(2-+-=x x x L 60008.0)(+-='x x L ; (2)200)5000(='C ,400)5000(='R ,200)5000(='L 4.(1)5.0- 缺乏弹性; (2)5- 富有弹性5.(1)21)(-='p Q ;(2)pp p EQ -=20)(;18.0173)3(≈=EQ (3)当3=p 时,若价格上张1%,其总收入增加0.82%习题 1-51.(1)解:)(x f 的定义域为R ,62)(+='x x f ,令0)(='x f ,得3-=x ,无一阶导数不存在点,因为02)(>=''x f ,所以6)3(-=-f 为极小值,而没有极大值,因此此极小值为最小值.故在其定义域内有一个最小值为6)3(-=-f .(2)解:)(x f 的定义域为1-≠x0)1(2)1(222)1()1(2)1()2()(222>+=+-+=+'+-+'='x x x x x x x x x x f 所以)(x f 在其定义域内单调递增,无最值.(3)解:)1()(+='x e x f x ,令0)(='x f ,得1-=x ,无一阶导数不存在点, 计算 12)1(,0)0(,2)2(---=-=-=-e f f e f ,比较上述值有:最大值为0)0(=f , 最小值为1)1(--=-e f .(4)最小值:1)2()0(-==f f ;最大值:0)1(=f .2. 解: 要使材料最省,就是要罐头筒的总表面积最小.设罐头筒的底半径为r ,高为h ,则它的侧面积为,底面积为 ,因此总表面积为)),0((22222∞+∈+===r r V r S r V h h r V πππ,所以有由体积公式)),0((0442,033∞+∈>+=''=='r rV S V r S ππ,又得令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习题答案
1.什么是数理经济学?
解:什么是数理经济学尚无统一的定义,以下是几种代表性的定义。
美国经济学家Kenneth J. Arrow(阿罗)等人在《数理经济学手册》一书中指出:数理经济学是包括数学概念和方法在经济学,特别是在经济理论中的各种应用。
Alpha C. Chiang(蒋中一)、Kevin Wainwright(凯尔文·温赖特)在《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一书中指出:数理经济学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是经济学家利用数学符号描述经济问题,运用已知的数学定理进行推理的一种方法。
就分析的具体对象而言,它可以是微观或宏观经济理论,也可以是公共财政、城市经济学或其他学科方面的理论。
路甬祥、杜瑞芝分别在《现代科学技术大众百科—科技与社会卷》和《数学史辞典》指出:数理经济学是运用数学符号、数学方法和数学图形表述和论证经济现象及其相互依存关系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数量关系并从中寻找规律。
杨小凯在《数理经济学基础》中指出:数理经济学主要是进行定性分析的理论经济学,它研究最优经济效果、利益协调和最优价格的确定这些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为经济计量学、管理科学、经济控制论提供模型框架、结构和基础理论,它实在是经济学的基础之基础。
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数理经济学主要是介绍数学方法如何应用到经济分析中,如经济问题如何用数学模型表示,一个变量的变化如何影响另一变量的变化等问题。
因此,数理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不如说它是一种经济学分析方法。
2.数理经济学是如何诞生的?简述其发展过程。
解:数理经济学的诞生和发展是数学在经济学中应用的过程,也是经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为经济学家不仅仅要关心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经济现象,更要对经济现象的数量,如价格、产量、收入、就业、失业、CPI、GDP等进行度量,要和数量打交道,便要研究数量之间的变化与关系,以此来把握经济运行规律,故数学就必然进入经济学的领域。
然而,经济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才真正青睐数学。
今天经济学已是社会科学领域最成功地运用数学的学科,Friedrich Von Engels(恩格斯)曾讲到“一门学科只有成功运用了数学,它才成为了科学”,经济学正因得益于数学化,196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才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
由Kenneth J. Arrow(阿罗)等召集世界数10位著名数理经济学家编撰的《数理经济学手册》,将数理经济学的诞生与发展分为相互衔接的三个主要时期:以微积分为基础的边际主义时期(1838-1947);集合论和线性模型时期(1948-1960);当前的综合方法时期(1961-至今)。
以微积分为基础的边际主义时期(1838-1947)。
在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形成的经济学理论:企业理论:研究企业按照一定的价格投入生产要素提供产品过程中的行为,消费者理论:研究消费者行为准则与目的对需求影响,一般均衡:研究供给与需求的相等问题;资源的最优配置:研究了最优性的概念,一般交换理论:研究了讨价还价式的交易和埃奇沃思理论。
集合论和线性模型时期(1948-1960)。
在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形成的经济学理论:一般经济均衡的严格理论体系:对一般均衡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如公理化体系的建立,均衡存在性的证明,竞争均衡和社会选择问题;现行经济模型:最典型的是列昂切夫发明的投入产出分析法。
当前的综合方法时期(1961-至今)。
伴随着经济学的发展,数学的应用更加深入,包含统计计量学、数理统计、控制论、预测学在内的更广泛的学科融合在一起,广义的数量经济研究已成为现代经济研究的新特点。
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不确定性问题、对偶理论、均衡的计算、社会选择问题、不完全竞争理论等。
3. 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可以解决基本问题是什么?
解:数理经济学通常是从一定的假设条件出发,将经济活动量转化为一个或一组变量,继而写出函数式或方程组,从而得到相应的经济现象或经济系统的数学描述,然后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结论,这是数理经济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简言之,数理经济学研究方法就是建立经济问题的数学模型与求解模型。
经济模型是经济规律或经济理论的抽象化表述,而从经济模型到数学模型,不仅需要包括经济学问题的抽象化,还包括经济学变量的提取和量化。
从经济规律得到数学模型的表述,这是数理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4. 简述数理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及统计学的关系。
解:数理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主要区别有以下三点:
首先,数理经济学是数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学科,而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学科。
数理经济学是经济学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方法表述、演绎,进行纯理论方面的规范研究;而计量经济学是在数理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数据和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假设检验,进行经验观测的实证研究。
其次,数理经济学中的数理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确定性的关系,比如,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b
a L K Y ,产量与生产要素K 和L 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指数关系。
而计量经济
学建立的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统计性关系,它仅仅是推理意义上的函数关系,因此计量模型中都含有随机误差项。
比如,凯恩斯消费函数计量经济模型为:μ++=X b b Y 21,μ为干扰项或误差项,是一个随机变量。
再次,数理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用于定性分析,而计量经济学中的模型主要用于定量分析。
数理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运用抽象的方法,借助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得出概念和理论;计量经济学进一步要求理论化为合适的数学模型,运用统计技术方法,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估计,以此为依据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
我们可以看出,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存在着的差异,但同作为数量经济学体系内的两个学科联系却相当紧密。
首先,从宏观上考虑,数理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计量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理论经济学一直肩负着对应用经济学的指导作用,数理经济学一般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计量经济学只用到一般线型回归方面的数学方法。
从微观上考虑,使用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为经济理论、数据资料、计量方法。
三个要素在计量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图所示:
在图中的三个要素中,计量方法与数理经济学的联系密切,计量模型的构造与修正需要基本的数理经济学理论的支撑。
在建立理论模型时,首先需要确定模型中的变量,这一般根据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然后是确定模型的函数形式。
研究经济问题的时候,建立一个合适的模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模型往往会遇到设立的模型无法通过检验的问题,这给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研究者难以确定所采用模型的拟合度有多高,当然可以有各种检验模型的方法,如经济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检验、预测性能检验等,这往往需要研究者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对于研究者而言,需要将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三门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因此,未来的数量经济研究发展方向是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相关知识的一体化,综合各方优势,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研究模式。
5.数理经济学都包含哪些内容?地位如何?
解:数理经济学的内容:据美国数学会1991年《数学评论》主体分类表90A中的内容,可以发现数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判定理论(管理决策、博弈论、数学规划);个体选择;团体选择;社会选择;多部门模型;财政、有价证券与投资;动态经济模型;应用理论;统计方法(经济指标及其度量);生产理论和厂商理论;经济时序分析;价格理论与市场结构;空间模型;均衡分析;公共商品;增长模型;环境经济学(污染、收益、自然资源模型等);期望效用和厌恶风险效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劳动市场;特殊经济类型;特殊均衡类型;现实世界系统模型;一般宏观经济模型;市场模型(拍卖、议价、出价、销售等);制定宏观经济策略与征税;资源分配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数理经济学伴随经济学理论的丰富性,而变得内容庞大、复杂。
因此,可以说经济学涉猎的领域皆有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数理经济学的地位:关于数理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性已被经济学家基本认同,当前我国大学经济学专业中越来越多地开设了各类数学课程,通过数学的训练,以期培养年轻经济学者的数学思维与推理能力以及适应国际化的研究能力。
比较一致地认为高级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构成了经济学科的核心课程。